高血压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高血压诊疗规范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的诊断 • 高血压的治疗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高血压诊疗的挑战与展望
高血压概述
01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 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 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 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 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 压≥90mmHg。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 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物 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限制饮酒等, 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控制危 险因素。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 疏导和干预,有助于改善 血压控制效果。
、骑自行车等。
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药
物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 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以
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长期监测
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情 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管理
知识普及
向患者普及高血压的病因、治疗、预 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
04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检测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 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
健康饮食
减少钠盐、脂肪摄入,增加蔬 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的摄 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
控制体重
保持BMI在18.5-23.9 kg/m^2之间,避免肥胖和超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高血压长期持续不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工作,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了高血压诊疗规范,综合运用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在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中,首先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发病年龄、病情进展、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时主要观察面色是否潮红、浮肿、外周血管状况、心音、肾区压痛等。
同时需要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体重、身高和腰围等指标。
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等。
血液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血脂、肾功能和糖尿病等相关指标。
尿液分析可以观察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等情况。
心电图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可以了解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等情况。
三、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是判断患者的整体危险程度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血压水平、吸烟、饮酒、血脂、糖尿病、体重和运动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不同级别,以便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等。
饮食方面应限制盐摄入、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体育锻炼应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
五、随访管理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管理。
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取决于患者的危险程度,一般来说,低危患者每年随访1-2次,中危患者每半年随访1-2次,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每季度随访1-2次。
高血压急症诊疗规范
高血压急症诊疗规范高血压急症诊疗规范
1.病因及分类
1.1 高血压急症的定义与病因
1.2 高血压急症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2.1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2.2 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紧急症的鉴别诊断
3.评估与处理
3.1 急症高血压患者的初步评估
3.2 血压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3.3 急症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3.4 急症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选择及使用原则
4.监测与护理
4.1 急症高血压患者的动态监测
4.2 急症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
4.3 急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5.并发症的处理
5.1 脑血管并发症的处理
5.2 心脏并发症的处理
5.3 肾脏并发症的处理
5.4 其他重要并发症的处理
6.随访与转归评价
6.1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随访原则
6.2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复诊与复查
6.3 高血压急症的转归评价
附件:
1.高血压急症评分表
2.高血压急症治疗药物清单
3.相关鉴别诊断检查流程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急症高血压:指血压升高引起器官功能损害或威胁生命的情况,包括高血压紧急症和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紧急症:指血压升高导致器官损伤或功能威胁,但没有急性并发症的情况。
3.高血压危象:指血压迅速升高并伴有急性血管器官损伤的情况。
4.高血压急症评分表:用于评估急症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工具。
5.高血压急症治疗药物清单:列出了用于急症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和使用说明。
6.相关鉴别诊断检查流程图:呈现了高血压急症鉴别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流程和诊断思路。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风眩【定义】风眩指因肝肾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
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
【病因病机】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肝肾阴虚阳亢有关。
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诊断要点】 1.以中老年发病为多,起病一般较缓慢,可有家族史。
2.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感,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
3.面赤,血压增高,成人高于 140/90mmhg。
4.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如风水、肾水、厥头痛等所致血压增高者。
【类病鉴别】 l、厥头痛:突出剧烈头痛,面白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2、虚眩:1/ 12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症,血压不高反低。
3、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口苦。
脉象:舌红,苔黄。
脉象: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针灸:主穴太冲、曲池、合谷、太阳,泻法。
耳针: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降压膏(吴茱萸、附子)敷神阙、双涌泉。
2 风痰上扰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舌象:---------------------------------------------------------------最新资料推荐------------------------------------------------------ 苔白腻。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保护其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高血压的诊疗规范。
下面是高血压诊疗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根据高血压的定义,成人血压≥140/90 mmHg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老年人,为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血压目标可适当调低。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至少两次不同时间的测量,以确保准确性。
测量时应使用标准血压计,患者应坐立两种姿势测量。
对于测量出现较大差异的患者,建议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危险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检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首选方法,旨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
常见的非药物治疗包括:1.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
2.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至重度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3.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4.控制体重:减轻超重和肥胖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5.压力管理: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1.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2.β受体阻滞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心脏输出和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效果。
3.ACEI和ARB: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降低血压。
4.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体液静水压,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给予个性化调整,以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诊疗管理制度
高血压诊疗管理制度1. 背景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紧要不安全因素之一、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我院订立了本《高血压诊疗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流程,加强监测和随访,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2.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版,我院订立以下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至少在两次不同时间测量中实现。
3.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流程• 3.1. 高血压初诊患者:– 3.1.1. 患者到我院门诊就诊,医生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血压测量。
– 3.1.2. 依据诊断标准推断是否高血压,若确诊为高血压,将患者录入高血压患者管理系统。
– 3.1.3. 医生为患者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认真的告知和引导。
– 3.1.4. 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包含血压测量、症状询问、体重测量等。
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治疗方案。
– 3.1.5. 定期检测患者肾功能、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因素,评估患者病情。
– 3.1.6. 定期开展高血压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本领。
• 3.2. 高血压复诊患者:– 3.2.1. 患者到我院门诊就诊,医生进行血压测量和病情评估。
– 3.2.2. 依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告知患者。
– 3.2.3. 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包含血压测量、症状询问、体重测量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3.2.4. 定期检测患者肾功能、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因素。
4.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要求• 4.1. 患者应按医生的要求定时服药,不得随便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 4.2. 患者需注意饮食健康,限制钠盐摄入,掌控饮食中的高脂、高糖食物,并适量加添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摄入。
• 4.3. 患者应适当加添体育磨练,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漫步、慢跑等。
• 4.4. 患者需定期测量血压,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并及时告知医生。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诊疗规范范本1.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相关并发症风险。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档旨在制定高血压的诊疗规范。
2.术语和定义2.1 高血压:血压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通常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2 收缩压:血液从心脏被推出时压力达到最高值。
2.3 舒张压:心脏舒张期时,血液进入心脏时的压力。
3.诊断标准3.1 特定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相关疾病或高血压急症等明确疾病的患者。
3.2 一般高血压:没有特定高血压的特征,并且没有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患者。
3.3 高血压分级: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
4.诊断流程4.1 初步诊断:通过测量血压、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
4.2 确认诊断:针对初步诊断出现异常的患者,进行连续多次的血压测量,排除造成高血压的临时因素。
4.3 评估患者风险:采集患者个人信息、家族史等,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5.治疗原则5.1 生活方式改变:鼓励患者减轻体重、限制饮食盐摄入、增加体育锻炼等,以改善血压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风险。
5.2 药物治疗:在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6.治疗策略6.1 特定高血压的治疗策略:针对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治疗,例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等。
6.2 一般高血压的治疗策略: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7.随访与管理7.1 随访频率及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确定随访频率和随访方式。
7.2 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血压、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等。
8.结束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诊疗规范,包括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治疗策略等内容,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水平,同时降低心血管风险。
附件:此处可添加与高血压相关的研究论文、临床指南等附加资料。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诊疗规范第一章:引言1.1 本文档的目的和背景1.2 术语定义和解释1.3 适用范围第二章: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2.1 高血压的定义2.2 高血压的分类2.3 高血压的病因第三章: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3.1 高血压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3.2 高血压的国内流行病学特征3.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第四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1 血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4.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3 高血压的分级和分层第五章:高血压的评估和辅助检查5.1 目标器官损害的评估5.2 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联评估5.3 高血压的辅助检查第六章: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6.1 生活方式干预6.2 饮食控制6.3 锻炼和体育活动6.4 戒烟和限酒6.5 应激管理6.6 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第七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7.1 药物治疗的指导原则7.2 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7.3 药物治疗的监测和不良反应处理第八章:高血压的并发症管理8.1 心血管病的预防和管理8.2 目标器官损害的防治8.3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8.4 妊娠期高血压的管理第九章:高血压的随访与管理9.1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原则9.2 高血压的管理目标和控制策略9.3 随访时的血压监测和评估9.4 反复测量和白大衣高血压第十章:高血压的教育和宣教10.1 高血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10.2 高血压宣教的目标和策略10.3 高血压社区管理和公众宣传第十一章:附录附件1:高血压用药参考表附件2:高血压饮食指导附件3:高血压运动处方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高血压用药参考表附件2:高血压饮食指导附件3:高血压运动处方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2、目标器官损害: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肾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损害。
3、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来调整血压和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
4、高血压急症:血压急剧升高伴随严重症状,如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
高血压临床诊疗规范
高血压临床诊疗规范高血压临床诊疗规范第一章绪论1.1 诊疗规范的目的和意义1.2 诊疗规范的适用范围1.3 诊疗规范的参考依据第二章高血压基本知识2.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2.2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3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2.4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第三章高血压的诊断3.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2 高血压的辅助检查①血压测量②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③血液学检查④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⑤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第四章高血压的治疗原则4.1 非药物治疗①生活方式干预②限制钠盐摄入③增加膳食钾摄入④控制体重⑤增加体力活动⑥戒烟限酒4.2 药物治疗①一线药物治疗②二线药物治疗③合理用药原则第五章高血压的并发症防治5.1 高血压心脏病①高血压性左室肥厚②心力衰竭③心律失常④心肌梗死5.2 脑血管病变①脑梗死②脑出血③脑缺血性病变第六章高血压的管理与随访6.1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6.2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6.3 高血压的预后评估第七章高血压的特殊人群管理7.1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7.2 孕妇高血压7.3 老年人高血压7.4 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7.5 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第八章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8.1 高血压的预防8.2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8.3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附件:1.高血压患者病历表格2.生活方式干预指南3.高血压药物常用剂量表4.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操作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指心肌肥厚和心腔扩张,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
3.心力衰竭:指心脏对于泵血功能的减退,无法满足机体对氧和营养的需求。
4.心律失常:指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率和节律异常。
5.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引发部分心肌坏死。
6.脑梗死:指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7.脑出血: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向脑组织内溢出,引发脑组织病变。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是伴随脂质、糖等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代谢紊乱综合征。
可并发心脏、脑、肾脏、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发其他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0%~15%。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及高血压水平的分级和危险性分层1.常见症状:轻度头痛、头晕、耳鸣、颈部发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常自行缓解。
也司无症状。
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出现心悸、口干、多汗、皮肤苍白或发红、烦躁、震颤,以及动脉痉挛造成受累器官的缺血症状。
高血压脑病时,有弥漫性严重头痛、意识改变,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
2.高血压的分级:血压测量以坐位右上臂为准,收缩压与舒张压读数分别以柯氏第1音与第5音作为标志。
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服降压药,本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详细分级见表2-2。
表2-2 成人血压水平分级标准(≥18岁)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限130~139 85~891级高血压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按较高的级别分类。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
高血压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高血压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简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和科学的诊疗对于
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提供高血压的分级诊疗规范,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加科学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
分级标准
根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正常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2. 正常高值:收缩压或舒张压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高血
压范围。
3.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超出正常高值范围,并且达到
或超过高血压的定义标准。
4.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明显超过一级高血压的范围。
诊疗规范
根据不同的高血压分级,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如下所示:
1. 正常血压: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正常高值:控制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胆固醇、高血糖等。
建议进行血压监测,并在有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一级高血压:除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外,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合并症的风险,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4. 二级高血压: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风险
评估和并发症的防治等。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根据需要进
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高血压分级诊疗规范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
地了解并管理高血压。
通过科学的分级和相应的诊疗策略,有助于
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一般性指南,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调整。
高血压急症诊疗规范
医院高血压急症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 原有高血压病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2. 交感神经兴奋及颅内压增高表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视物不清、意识障碍、少尿;3. 诱因:焦虑、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突然停用可乐宁。
【物理检查】1. 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肢体运动。
全身系统检查。
2. 专科检查:(1)血压:在原有血压的基础上,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舒张压可达17.3kPa(130mmHg)以上;(2)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3)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病理反射;(4 )心脏体征:心界,心率,心律,心音,杂音。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小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
2. 器械检查:(1)头颅CT(视病情而定);(2)胸部X线摄片(下位+侧位吞钡,病情稳定后);(3 )心电图。
【诊断】1. 高血压危象:(1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26.7kPa(200mmHg),甚至可高达33.3kPa(250mmHg);(2 )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手足发抖、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黑朦、短暂失明、一过性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3)生化检测示血中游离肾上腺素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增高,血糖升高。
2. 高血压脑病;(1)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16.0kPa(120mmHg);(2)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频繁呕吐和神志改变,轻者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癫痫样发作、昏迷、暂时性偏瘫、失语等;(3)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头部CT显示脑水肿改变。
3. 恶性高血压:(1)起病较缓慢,病情进展急,舒张压持续显著增高,〉17.3kPa(130mmHg);(2)常见严重心脑肾损害和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3)持续性蛋白尿,血尿,低血钾,血肾素活性增加。
【鉴别诊断】1. 脑血管意外;2. 急进型肾炎。
中医内科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则称高血压病;后者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脏、内分泌等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病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
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复加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可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
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阳或以阳虚为主。
【诊断】1.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
2 .成人收缩压MO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以上者,可诊断为高血压O3 .病程较久,出现心慌、心悸、气急或夜间呼吸困难等症时,应检查心脏。
如发现心脏向左扩大、心尖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或心率增快等,提示高血压心脏病。
4 .如发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心率增快、异常兴奋、皮肤潮红、出汗、剧烈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气急、心悸等症状,提示高血压危象;如并见意识障碍、抽搐、昏迷,或暂时性偏瘫、失语等症状,提示高血压脑病,均属高血压病的特殊表现,提示病情严重。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首当分别标本虚实。
标实为风阳上亢,治以潜阳熄风为主,夹有痰火的,佐以清火化痰。
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为主,必要时当标本兼顾;如阴虚及阳者,又需注意补阳。
1.风阳上亢头眩晕,目花,耳鸣,颗顶抽掣痛,头重脚轻,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或有手足抽搐,项强,语言不利,苔薄白,舌尖红,脉弦劲。
治法:潜阳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6〜IOg,钩藤(后下)15g,白装藜12g,菊花10g,夏枯草12g,躲益草10〜15g,臭梧桐10g,地龙10g,生牡蛎30g,珍珠母30g或石决明15go 加减:如头痛较甚,目赤面红,烦躁易怒,口苦,苔黄者,去新签草、臭梧桐;酌配龙胆草5g,黄苓10g,牡丹皮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诊疗规范
【概述】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有余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高钠、精神神经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是代偿所致。
约占高血压病人95%。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影响到靶器官(如心、脑、肾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早起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
压升高,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慌、耳鸣的症状,
但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
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
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1天之内,白昼和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
差异。
体检时在主动脉区可听到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和
收缩早期喀喇音,若伴有左心室肥厚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四心
音。
2、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早起表现为心排量的增加和全身
小动脉张力的增加,随着高血压的进展,引起全身小动脉的病
变,表现为小动脉的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
厚、官腔狭窄,使高血压维持和发展,并导致重要靶器官心、
脑、肾缺血损害和促进大、中型动脉的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临
床上表现:1、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
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肾脏疾病:蛋白质、肾功能损害、(轻度肌酐升高)、肾衰竭;
4、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症状性动脉疾病;
5、视网膜病变:
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诊断要点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
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压升高的水平有关,也须结合患者具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合并的靶器官损害作全面的评价,危险度分层亦是治疗的目标与预后判断的必要依据。
高血压病的分型及分期:1、缓型:此型分为3期。
1期高血压,靶器官无或基本无损伤,眼底一级改变;2期高血压,靶器官结构改变,但功能仍保持正常,眼底二级改变;3期高血压:靶器官功能异常,眼底三至四级改变。
2、急进型高血压:多发生于年轻人,也可由缓进型高血压发展而来,需具下列两点:病情发展急骤,舒张压持续在
130mmHg以上,发生某种程度的心和(或)脑、肾功能不全,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
治疗方案及原则
1、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
正常(<140/90mmHg)或理想水平(<120/90mmHg)。
对中青
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肾病患者使血压降至130/80mmHg
以下。
老年人尽量降至150/90mmHg。
2、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心健
康的因素,如控制体重、减少膳食中脂肪发热摄入量、适当限
盐、保持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等。
3、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通常分为6大类。
(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等,噻
嗪类应用最为普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
酸、血胆固醇升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
用。
(2)β受体阻滞剂: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律
失常作用,而且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
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更为适用,但对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
阻肺和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切长期应用者不易突然停药,
以免血压骤然上升。
(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
有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在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
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干咳。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与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因而阻断AngⅡ的血管收缩、水钠储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较ACEI更完全更彻底。
适应症和禁忌症与ACEI相同。
目前主要用于有ACEI适应症又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的患者。
(6)α受体阻滞剂:选择性阻滞突触后α1受体而引起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代表性制剂为哌唑嗪。
主要优点为可以使血脂降低,对胰岛素抵抗、前列腺肥大也有良好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直立性低血压
4、降压药物的选择
(1)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
(2)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选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滞剂。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4)心肌梗死后患者可选择无内在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5)伴有脂类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
(6)伴妊娠者,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用甲基多巴。
(7)合并支气管哮喘、抑郁症患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通风患者不宜用利尿剂;合并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期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总之,高血压病的治疗绝不是单纯降低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防治心脑血管损害,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