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培训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培训PPT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报告组成
3
过程描述
三个项目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报告组成
3
过程描述
两个尽可能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报告组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2:ADR监测背景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2:ADR监测背景
ADR报告与监测
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安全风险。科学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布药品安全警示信息。2020年发布注销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种药品注册证书公告共3期,发布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共47期。 分析药品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提取药品安全性风险信息,根据风险的普遍性或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安全性信息,更新药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当药品的获益不再大于风险时,药品也会撤市。能及时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住院患者中就有10%~2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其中,5%因严重ADR而死亡
报告时限制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报告组成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报告组成
ADR报告与监测
.
织金县妇幼保健院
04:ADR监测上报
最新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报告.课件ppt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
一,药品方面的原因 1)药理作用:很多药品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
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 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 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 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 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的染料常会引 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 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 物质引起的。
第六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卫生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 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工作的;
(二)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
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停 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许多因素可增加ADR的发生,如联合用药、年龄、怀孕、某些 疾病、遗传因素。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药理作用的关系:可分为A型、B型、 C型;
按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轻、中、重度三 级;
按发生机制:
可分为A (Augmemed)、 B (Bugs) C (Chemical)、 D
(Delivery), E (Exit), F (Familial),G (Genetoxicity)、H (Hypersensitivity), U (Unclassified)。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A型(量变型异常):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是由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通常包括副作用、 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
《药品不良反应讲》课件
及时报告和处置
针对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制定 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
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及时报告 相关部门并进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
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
加强各相关部门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信息沟通与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应对药品不良反应事 件。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 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维护公 众健康。
05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抗肿瘤药物的肝毒性反应
总结词
肝毒性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和肝硬化等 。
详细描述
某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等症状,经医生诊断 为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反应。患者需停止使用该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
案例二:某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
强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强制性的, 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 机构必须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 反应。
自愿报告制度
鼓励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自愿报 告药品不良反应,以弥补正式报 告体系的不足。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与要求
报告流程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需及时填写《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时 限报送至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抗菌药物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皮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 。
详细描述
某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药物 引起的过敏反应。患者需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案例三:某镇痛药物的成瘾性反应
总结词
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成瘾性,表现为药物依赖、戒断 症状和行为异常等。
药品不良反应与检测报告ppt课件
② 2004年 罗非昔布事件 • 默克公司进行为期三年研究发现,万络会 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性增加1倍, 2004年9月30日默克公司宣布10月1日起 全球撤回万络
③2006年 鱼腥草注射液 • SFDA于2006年接到众多因使用鱼腥草素钠 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经SFDA专家组 调查结果表明静脉使用血腥草,不良反应 发生率高,SFDA修改鱼腥草注射的为肌肉 注射。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⑦ G类(genetotoxcity,基因毒性反应):能引起人类基 因损伤的ADR,如致畸、致癌等 。
⑧
H类(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该类反应不是 药理学可预测的,且与剂量无关,必须停药。 如过敏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环丙沙星光敏性皮炎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剂量不相关
药物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无清晰时间联系 致癌、致畸.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① A类(augmented,扩大反应):药物对人体呈剂量 相关的反应,它可根据药物或赋形剂的药理学和 作用模式来预知,停药或减量可以部分或完全改善。 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 率低。 通常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② B类(bugs,药物反应):由药物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 引起的ADR,这类反应可以预测,它与A类反应的 区别在于B类反应主要针对微生物。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③ C类(chemical,化学反应):该类反应取决于赋形物 或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刺激是其基本形式,这类 反应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 如静脉炎、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外渗反应等 。
机体方面
种族
药物代 谢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培训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次培训课程将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及时发现和记录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 提高药物监测水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药物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物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3. 促进药物研发和改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能够为药物研发和改进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帮助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改进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流程1.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国际规范,不良反应被定义为在正常剂量和使用条件下,由于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
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和预测性进行分类。
- 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确认:医务人员需要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和检查结果等,结合药物说明书和临床经验,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 不良反应的报告渠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疗机构、药店、药物生产企业、患者和监管部门等多个渠道进行报告。
医务人员应及时将不良反应报告给相关部门。
-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信息收集: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包括发生时间、症状描述、用药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分析- 不良反应的评估方法:医务人员可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不良反应评估方法,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分级,以确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与药物的关联性。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知识培训PPT课件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如就医、使用急救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紧急救治
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措施等,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
记录并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出现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详细描述
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
总结词: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是指判断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采用专业人员的评估和专家委员会的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0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报告主体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总结词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用药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也可能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和轻微不良反应等不同类型。
详细描述
定义与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是指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致畸胎,表现为胎儿发育异常等症状。
多名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出现致畸胎症状,经调查发现与药品存在因果关系。
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评估,修改药品说明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该案例提醒我们,对于降压药物,应特别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致畸胎等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报告。同时,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该类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PPT课件
省级ADR 省级药监
及时评价,必要时现场调查
国家ADR
国家局
需重点关注的品种
关注中药,尤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关注新药的ADR; 关注重点监测品种的药品不良反应;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品种。
谢谢您的观看!
• 2个尽可能: 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 一句话:三个时间三个项目两个尽可能 – 套用格式:何时出现何不良反应(两个
尽可能),何时停药,采取何措施,何 时不良反应治愈或好转。 – 要求: 相对完整,以时间为线索,重点为不良 反应的症状、结果。
SFDA / MOH
个例评价要求(24-26条)
严重: 3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 其他: 15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
严重: 7个工作日评价
死亡: 评价
个例报告
•死亡病例调查及评价程序(第22、24-26条) 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
调查报告 15日内
市县卫生 省卫生 卫生部
市县ADR
市县药监
调查 15个工作日报告
目的是为关联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
报告的时限
死亡病例 严重的或新的 一般的
随访信息
立即报告 15日内 30日内
及时
个例报告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评价程序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
报告时限(21条)
死亡:立即 严重:15日 新的:15日 一般:30日 随访:及时
市县监测机构 省级监测机构 国家监测中心
国内外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回顾
沙 利 度 胺 事 件
苯甲醇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药物性耳聋 听力语言障碍残疾者2000万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课件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出 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等。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剂量、给药途径、患者个体差异等因 素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是药品不良反应培训的重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的控制策略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 时采取措施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 时上报问题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 时发现问题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提 高员工意识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建 立长效机制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宣传,提 高公众意识
药品不良反应应对流程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记录药品不良反 应
答疑解惑环节
常见问题解答: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理解 互动环节:鼓励学员提问,讲师现场解答 总结回顾:总结培训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从案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药品不良反应的 严重性:可能导 致患者健康受损 甚至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的 预防:加强药品 质量控制,提高 药品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的 监测:建立完善 的监测体系,及 时发现并处理不 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 处理:及时采取 措施,减轻患者 痛苦,保护患者 权益
P药A品R不T良6反应的法律法规与责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01
过敏反应:由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如皮疹、 瘙痒等
02
毒性反应: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导致物的特异性反应,如 遗传缺陷、代谢异常等
04
剂量相关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引起 的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培训目标
2019
增强员工对药 品不良反应报
告的认识
2021
确保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01
02
03
04
提高药品不良 反应报告的质
量
2020
提高员工对药 品不良反应报 告的处理能力
2022
培训内容
0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定 义和分类
0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 控制要点和标准
0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案例 分析和实践操作
提高报告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报告能力
02
优化报告流程:对报 告流程进行优化,提 高报告效率和质量
03
建立报告制度:建立 报告制度,确保报告 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报告审核机制
设立专门的审核团队,负责对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审核
制定明确的审核标准和流程,确 保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审核团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验,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0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 整理和上报流程
0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审 核和评估方法
0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 控制培训考核和评估方法
培训效果评估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培训后,员工 对药品不良反 应报告的质量 控制知识掌握 程度
员工在实际工 作中对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的 质量控制能力 提升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助于及时发现药品安全 隐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促进企业提高药品质 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助于监管部门制定更加 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效率
药品不良反应报 告的质量控制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22PPT
VS
详细描述
某镇痛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出 现了成瘾症状,表现为停药后出现戒断症 状,如焦虑、失眠、恶心等,同时存在心 理上的依赖。
对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症状、用药情况、 处理措施等,以便进行后 续分析。
加强患者用药教育
告知患者药品不良反应
01
在用药前,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及应对方法。
正确用药指导
02
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和时间,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
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
03
教育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
培训与演练
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悉 预案内容。
资源保障
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药品、设备、人员等资源得 到及时保障。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
05
例分析
案例一:某抗肿瘤药的肝毒性反应
总结词
肝毒性是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之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炎甚 至肝衰竭。
优点
重点人群监测能够针对特定人群的用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有助于发现该人群中潜在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局限性
重点人群监测可能忽略其他人群的不良反应,且不同人群的用药特 点和用药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监测结果存在偏差。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
03
药品的安全性
在药品上市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性 评估,包括对药品成分、剂量、毒副 作用等方面的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 •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 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药品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闽清县中医院卢庆强前言:●19世纪90年代末,Dr。
Osler曾告诫人们“像用劣质枪打靶那样用药,虽然有时可以击中病灶,但有时无意之中却伤害了病人”。
100年后,Dr。
Osler的告诫没能提醒人们警惕药品不良反应(ADR),也没能阻止不合理用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1998年3月的一则报道:一位年轻的肝病专科医生,在自身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肝脏的不良反应却全然不知,最后死于药源性肝衰竭。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然而庚可悲的是居然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位干炳南专科医生身上。
●进入20年代80年代以来,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新药不良反应的不断发生,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新药开发的管理力度,并经常发布对上市药品的监管措施。
●我国自1984年开始ADR检测报告工作,1989年我国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1998年3月正式加入WHO国际药品检测合作中心,成为成员国;1999年11月25日国事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颁布试行“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主要内容:一、定义二、职责三、报告与处置一、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有害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的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ADR≠药品质量问题(伪劣药品)ADR≠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ADR≠药物滥用(吸毒)ADR≠超量误用●药品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
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可疑即报药品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伤害(过敏性休克、发热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ADRs的分类可以揭示了药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们关注引起同类反应的共同因素,从而采取相似的措施进行治疗或预防,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也需要进行此种分类。
1977年Rawlins和Thompson设计了一个简便的ADRs分类法,即将其分为A、B两类反应。
(一)A类反应(量变型异常)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也就是药物本身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即发生与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密切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通常包括副作用,过渡作用、毒性发作、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效应等。
eg:某病人。
胃肠绞痛,医生开出处方,阿托品0.5mg肌注,结果病人症状缓解的同时,出现视物模糊。
口干,皮肤潮红。
●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泛,治疗时,利用其中的一个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转化成治疗作用。
如阿托品,利用其松弛平滑肌作用,解除胃肠道痉挛时,造成的视力模糊就是副作用,而需要散瞳时,则用的是他视力模糊的作用。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是指造成某种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反应,如抗肿瘤药所致的骨髓抑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等等。
这些反应有的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也常常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害,终身不愈。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它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可出现毒性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老人、儿童易发生)。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药物的效应一般在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以上时,才会发生作用,但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服用安安或者含有抗组胺药的感冒药后,次日仍有困倦、头昏、乏力,昏昏沉沉等不适情况。
(二)B类反应(质变异常型):是与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B型ADR又可分为药物异常型和病人异常型两种,药物变态反应、特异质遗传素质反应属B型ADR。
(三)其他不良反应: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
如长期服用广谱抗菌药物,由于许多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正常菌群间相对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以至于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大量繁殖,引起继发感染,即二重感染。
此外,阿司匹林诱发Reyes综合征(表现为你开始有短期发热等类似急性感染症状,惊厥、频繁呕吐、颅内压增高与昏迷等)。
三致作用致癌作用: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
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
致突变作用: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
为实验室结论,可能是致畸、致癌作用的原因,只有参考价值。
致畸作用: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二形成畸胎的作用。
二、职责第三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十三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ADR 与医疗技术水平、责任的关系是药品固有的ADR ,是药品在正常用量下出现的负面效应,与医疗技术、水平、责任无关,不属于医疗事故。
↑ADR ↗不可控性ADR↘可控性ADR↓因医疗行为不当所导致的ADE ,即用药过失。
用药过失又分为主观过失和客观过失。
主观过失指违反治疗原则,违反使用说明中的各项规定(如剂量过大、无用药指征、有使用禁忌、给药途径不当、注射速度过快等);客观过失指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等条件限制导致的后果。
主观用药过失所导致的ADE,当事人应负有责任。
三、报告与处置网址:http://114.255.93.220(联通用户) http://211.103.186.220(电信用户)① ② ③ ④报告单位:✔报表格式 药品生产企业: ①②③④ ✔报告单位 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①② ✔报告对象✔报告要求 疫苗的报告:生产企业③④报告填写的详细要求(首先填报纸质报表)1、报告的基本信息首次报告□ 严重跟踪报告□(新增)如果报告的是跟踪报告,搜索到原始报告后在原始报告上进行修改,补充资料后保存。
编码是报告单位内部编码,电子上报后系统自动形成的电子编码,报告单位要记录在纸质报告上。
报告填写的详细要求报告类型:新的□严重□一般□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一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一般: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外的所有不良反应。
报告单位类别✔选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报单位类型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个人□其他□•医疗机构:指从事预防、诊断、疾病活动并使用药品的机构。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指药品额生产企业和药品的销售企业•个人:指作为消费者本人•其他:以上来源之外的,如CRO公司患者姓名1、如果不良反应没有影响胎儿/乳儿,患者是母亲。
2、如果不良反应是胎儿死亡或自然流产,患者是母亲。
3、如果只有胎儿/孩子出现不良反应(除了胎儿自然流产/胎儿死亡),患者是胎儿/乳儿,将母亲使用的可能引起胎儿/孩儿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列在可疑药品栏目中。
4、如果胎儿/乳儿和母亲都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填写两张报告表,并且注明两张报告表的相关性。
性别按实际情况选择出生日期患者的出生年月应填写4位,如1987年5月13日。
如果患者的出生日期无法获得,应填写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年龄。
民族应正确填写,如汉族。
体重注意以千克(公斤)为单位。
如果不知道准确的体重,请做一个最佳的估计。
联系方式最好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或者手提电话。
如果填写患者的通信地址,请附上邮政编码。
原患疾病即病历中的诊断,诊断疾病应写标准全称。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能写ALL。
病例号/门诊号(企业填写医院名称)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号(门诊号)以便于对详细资料的查找,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需填写病例发生的医院名称。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药物过敏史,如果需要详细叙述,请另附纸说明。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选择正确选项,如果需要详细叙述,请另附纸说明。
常见的不规范疾病名称相关重要信息吸烟史□饮酒史□妊娠期□肝病史□肾病史□过敏史□比如食物、花粉、药物其他□怀疑药品报告人认为可能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的每种药品的每一规格有一个批准文号。
也就是说每个批准文号是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名称、规格对应的。
商品名称填写药品的商品名。
如果没有或者不知道商品名,填写不详。
通用名称(含剂型)填写完整的通用名,不可用简称,如“氨苄”生产厂家填药品说明书上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全称,不可用简称,如:“上五”、“白云”等批号填写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如980324.注意不要与生产日期、有效期相混淆。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次。
如系静脉给药,需注明静脉滴注、静脉推注等。
容易出现的问题:1、通用名、商品名混淆或填写混乱,剂型不清;2、生产厂家缺项,填写药厂简称;3、把产品批号写成药品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2000150”4、把产品批号写成生产日期(复方草珊瑚含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6021460,生产批号---11020013,有效期---2013年1月,生产日期---2011年2月17日)用药起止时间指使用药品的同一剂量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如果用药过程中改变剂量应另行填写该剂量的用药起止时间,并予以注明。
用药起止时间大于一年时,填写xxxx 年X月X日—xxxx年X月X日的格式;用药起止时间小于一年时,填写X月X日—X月X日的格式;如果使用某种药品不足一天,可填写用药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