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马原方法论概括
唯物论部分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做事情、想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从头脑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用运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保持稳定(安定团结)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珍惜时间;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方法论意义:人类要保持自身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否则会危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全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和实践方式,提高实践水平。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法部分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方法论意义: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
用发展、过程的眼光看世界,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立统一规律方法论意义: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质量互变规律方法论意义:重视量变,勇于质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4、否定之否定规律方法论意义:既看到光明的前景,坚定必胜的信念,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5、五对范畴方法论意义: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对事物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绝对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离开了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空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空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空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3.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客体的现实活动。
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定,又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从而超越现实客体。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6.静止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总结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4个原理)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原理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原理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观: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斗志。
军考大纲解读——军校考试大纲[最新版]政治考点23: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方法论
军考大纲解读——军校考试大纲[最新版]政治考点23: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方法论关键词:军校考试张为臻军校考试试题军校考试培训军考大纲军考考点士兵军考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因果联系原理: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四、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五、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六、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只看到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只看到静止 否认运动会导形而上学不变论
3、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 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 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 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 ,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 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 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7.(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 要 增 强 认 识 活 动 的 目 的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 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 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
对物 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能力。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治沙过程中,反复实验确定树种,实践中 摸索造林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③
库布其因地制宜、科
学选种,企业产业化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 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 • 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 • 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 (5)小结: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 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C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什么是运动?
•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2)什么是静止?
•
静止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
•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 2008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 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 一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 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 则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 程,则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3.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发 展 理解人和规律的关系,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要求 说明 无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政治哲学23个原理方法论
政治哲学的23个原理方法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3.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8.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1.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12.矛盾的解决形式:矛盾的解决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的一方或双方融为一体、矛盾双方交错融合。
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4.实践线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5.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6.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原理及方法论一、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坚持适度原则。
1 / 1'.。
考研政治哲学所有原理和方法论汇总(精)
考研政治哲学所有原理和方法论汇总(精)一、唯物论原理归纳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期的产物,是人脑特有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能正确认识物质;并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期的产物,是人脑特有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十六、 十六、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世界观) 矛盾具有特殊性,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 中的不同矛盾、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也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科学的认识事物, 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 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 一方面, 两者的功能不同, 分隶属于整体 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 功能之和。 方法论) (方法论) •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哲学常识原理及方法论(全)
哲学常识: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选择题)【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见判断例词:根据客观(形势、国情、状况)决定主观,针对,解放思想,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常见例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制定合理计划、提出目标、在……指导下、借鉴经验。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政治必修四原理方法论
政治必修四原理方法论高考政治复习开始了,政治必修四有哪些需要背诵的原理和方法论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四原理方法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必修四原理方法论梳理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1,辨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1,我们要承认食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相对静止。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
3,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性,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自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
其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即从一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
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的平衡,或者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如一棵大树,我们看到它没有移动,那是因为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大树没有发生位移,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静止的。
但实际上,这棵大树仍然随着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
其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即从事物本身来看,事物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性质,仍然处于不显著的量变阶段而没有变成别的事物,暂时显现为静止状态。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也进行着运动和变化,并迟早要失去原有的性质而变成别的事物。
静止虽然是相对的,但承认和认识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首先,相对静止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尺度。
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中找到它的量度。
如物理学要描述客体的运动,就必须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参考系,否则,物体运动状态就无法显现、无法计量。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事物的稳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再次,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如果没有静止,事物瞬息万变,就会变成无法区分、无法捉摸的东西,一切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利用事物了。
只有事物保持自己的稳定性,具有确定的形态、性质、结构和功能,我们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才可以认识事物和利用事物。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另一方面,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不承认静止中有运动,否认运动的绝对
性,把事物看作是僵死不变的,就会走向形而上学;相反,不承认运动中有静止,否认相对静止的作用,把事物看作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滑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