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预测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是石油勘探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指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等相关信息来预测和评估油田中未探明和未开发的油层的位置、规模和产量分布。
准确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对于油田的规划、开发和生产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公司进行合理的油田开发,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油田开发利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一、地质模型方法地质模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它通过分析油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建立油层的地质模型,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常用的地质模型方法包括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和地质统计方法等。
测井解释是通过对油井的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来确定油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地质参数,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地震解释则是利用地震数据进行观测和解释,以揭示油层的结构和性质。
地质统计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剩余油分布的统计规律和概率特征。
常用的地质统计方法包括变异函数法、克里格法和高斯模拟法等。
二、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预测和评估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反演法、电法勘探法和重力法等。
地震反演法是通过分析和处理地震数据,来揭示油层和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油气藏的地质构造,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电法勘探法则利用电阻率差异来揭示油田的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分布。
重力法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和异常来揭示油田的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分布。
三、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油田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来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通过在有限距离上进行微分,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
有限元法则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区域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几何元素,利用一组简单的近似函数来描述系统的物理过程。
复杂断块油气藏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预测_汪立君
对于加深对剩余油分布新认识, 为油田挖潜治理和合理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 分部规律
中图分类号: TE327
文献标识码: A
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调整, 我国大部分油田 地下油气水的分布十分复杂。主要表现在, 产量递 减大, 含水上升快, 对水淹规律、储集 体的分隔性、 低孔低渗带、薄储层、隔夹层以及微构造、小断层和 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等问题认识不 清。这些都是
开发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 1 阶段: 1974 年 11 月至 1975 年 10 月, 为试
49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6 年
采、投产、弹性驱开采阶段; 第 2 阶段: 1975 年 11 月至 1978 年 12 月, 为注
水开发上产阶段; 第 3 阶段: 1979 年 1 月至 1988 年 12 月, 为井网
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 ( I) 在资料上,
充分注重生产动态资料的实际利用。包 括各种测 试资料、检测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取芯等; ( II) 在方 法上, 更注重各种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 多参数的 数学统计、神经网络、灰色 系统、数值分析、插分等 方法都广泛应用; ( III) 在信息获取上, 充 分利用现 有技术手段, 力图实现地球物理测 井、地震、地质、 岩心等实际信息获取的最大化; ( IV) 在研究手段理 论和技术上, 融合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岩石学、物 理学、化学、数学、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 多学科和 多方法, 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力发展和兴起的油藏描 述技术、滚动勘探开发技术为油田剩余油研究提供 了充分的技术保证; ( V) 在研究目的上, 力图通过静 态地质的详尽分析和动态的时时监测, 达到和实现 对地下储层油气藏全貌的客观三维认识, 指出油气 富集和分布规律, 综合构造、沉积、储层、人工影响 等各种因 素分析, 找出剩余油影 响因素和形成 机 理, 提出合理开发措施方案, 提高油气采收率;
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状况与挖潜对策
周 颖
( 胜 利 石 油管理 局 滨 南采 油厂地 质研 究所 山 东 ・ 滨 州 2 5 6 6 0 0 )
摘 要 油田进入 高含 水阶段后 , 由于长期 的强注强采 , 地 下油水分布发 生 了巨大 的变化 , 开采挖 潜的对象不再是大 片连通 的剩余 油, 而是转 向了剩余油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 区域, 因此后期的油藏开发管理 工作极端 重要 。 不 同的地质 环境 和开发方式会 导致 不同的剩余 油分布模 式, 不 同油藏、 不 同区块分布模式不 同。 影响剩余 油分布 的主要 因素 中, 储层 因素是 内在 的, 开发 因素是外在 的。通 过研 究分析 油藏开发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 定性及定量分 类评价 , 从 改善储层非均质性 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 的开发角度入手, 用动态 、 静态结合 和多学科结合 的方法挖
潜剩余 油。
关键词
剩余 油分布 井网完善
注水方 式
挖潜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2 7
文献标识码 : A 2开 发技 术对 策 2 . 1 重建井 网, 提 高水驱控制程度 重建二三类层井网。通过大修 、 封堵、 分注 、 堵 水, 对厚油 层全封再射, 增加水驱控制储量 1 7 . 8 × 1 0 ' t , 增加水驱动用储量 1 4 . 8 x 1 0 4 t ; 重组一类层井网。通过拉大主力井 网井距提液 , 加 强次主力层 , 减 弱 主 力 层 吸水 。实 施 大 修 、 分注 , 恢 复 增 加 水 驱 控 制储 量 3 3 . 0 x 1 0 4 t , 增 加水 驱动 用 储 量 2 3 . 2 × 1 0 4 t ; 以精 细 注 水为中心, 有 效 实 现 注 水 结构 转 移 。 以大修 和 分 注 、 补孔 为 主 , 新增注水层 1 7 . 6 m/ 7 n , 增 加 水 驱控 制储 量 7 - 3 × 1 0 ' t , 水 驱 动 用 储量 4 . 2 × 1 0 t ; 精细挖潜 、 控制递减 。剩余油分布零 散, 不连片 分布, 立足于单井组 , 进 行配套工 艺技术集成应用 。通过老井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油田储量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是石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油田的剩余油分布,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1.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油田地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这些参数包括油田面积、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确定剩余油的展布模式和区域。
2.试油方法:通过在油井中进行试油实验,了解原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情况。
试油方法主要包括油藏压力测试、油藏渗透率测试、饱和度测试等。
通过试油方法可以得到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剩余油的垂向分布等信息。
3.地震方法: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等,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通过地震方法可以确定油层的厚度、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等,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4.流体流动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油藏流体流动模型,模拟剩余油在地下的迁移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包括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水驱油和气驱油效果、油藏压力分布等。
5.岩心分析方法: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了解剩余油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参数,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6.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油藏数学模型,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分析剩余油的变化趋势、储量分布、开发方案等。
综上所述,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统计学方法、试油方法、地震方法、流体流动模拟方法、岩心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油田储量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油文献总结
文献综述研究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注水开发油田比例最高的国家,大多数油田都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含水采油阶段,东部油田更为甚之,而且我国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原油性质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以后地下仍然有60%~70%的油未采出,成为剩余油。
目前,勘探程度高,新增储量少,且新增储量中低渗透和稠油储量所占比例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逐年增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研究,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东部注水开发的许多主力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
一方面新增储量日益困难, 勘探程度高,新发现油田规模总体呈变小趋势, 而且新增探明储量中的低渗透与稠油储量所占比例逐年加大, 储量品质变差, 新增及剩余储量可动用性较差; 另一方面, 我国注水开发油田“三高二低”的开发矛盾突出, 即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 还有大量石油不能采出。
这种开采程度高采收率低的严峻局面对石油开发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油田地质情况复杂, 原油性质差异大, 水驱油过程不均匀, 到了勘探开发的后期, 尤其是在那些勘探程度较高的老油田, 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 仅能采出地下总储量的30% 左右, 这意味着有60%~70% 的剩余石油仍然残留在地下成为剩余油, 这些残留在地下的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估计, 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 , 就相当于增加全世界2 至3 年的石油消费量。
因此, 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高石油采收率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和油藏工程师研究的主题。
我国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多油层储层, 层间、层内和平面上渗透率变化大, 而我国近90% 油田均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由于非均质性严重, 各层吸水量差异大, 注入水往往沿高渗透带推进, 使纵向上和平面上水推进不均匀, 造成水驱波及体积小, 注入水过早向油井突进,油水分布犬牙交错, 剩余油分布既零散又有相对富集部位。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5选1)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前言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经处于高含水期。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其难度比处于低、中含水期的油田要大得多。
重要难点之一就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及其饱和度变化规律,这是因为我国注水油田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与调整,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但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15%~20%,进入90年代提高到30%~35%,预计到21世纪的20年代初将提高到50%左右。
我国目前的平均采收率在35%左右,地下还有大量剩余油没有开采出来,这是发展中国未来石油工业的巨大资源潜力。
提高采收率,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搞清地下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国内外剩余油研究状况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研究进展现在国内外对于剩余油的研究可分成3大项:宏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
前两者是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描述,而饱和度的研究是针对剩余油的定量表征。
1、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这一部分是在宏、大、小规模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1)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计算一般在油藏、油田、油区甚至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求出驱油效率与波及系数的平均值,以提供剩余油的宏观分布特征,为挖潜方向的决策提供依据。
(2)三维地震方法在油田开发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在高含水期油田或老油区中寻找有利的原油富集地区。
利用三维地震等综合解释技术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改善了开发效果的例子不胜枚举;②监测油田开发过程。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层饱和度,可以计算整个油层中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并可预测未来饱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论大庆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测井对策
u 0 , n— 二
n
∽
鲫 始强 聃
第2 2卷 ・ 6期 第
论 大 『 F剩 余 油 分 伽 特 点 及测 井 对 策 大油 口
表 1萨中 区块剩余油可采储量情况表 ( 截止 2 0 0 2年底 )
井 同 类 型
基础井嗣
一
秉 可采 储量 (0吨) 捺 1‘
3 8 .7 6 6g ∞2 5 7 9
维普资讯
20 年 l 月 07 2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W 0RL D WEL L L OGGI NG T CHN0L E 0CY
De .0 c2 07
第2 2卷第 6 期
V 1 2 No6 o . . 2
论大庆油 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及 测井对策
单 井 未水 洗 层 砂 岩 厚 度 只 有 5 m,有 效 厚 度 只有 . 2
余油在油田薄 、 厚层 中的分布比例 。为此 , 在十一个 采油厂的地质大队以及勘探开发研究 院做 了调研 。
通过调研 ,使我们对大庆油 田不同区块剩余油的分 布状 况有 了较全 面 的了解 , 获得 了一 些认 识和 结论 ,
水 层 主 要 集 中在 有 效厚 度 小 于 l 的 薄差 油 层 当 m
油 田动态变化越来越复杂 , 剩余油分布 日趋隐蔽和 多样 。因此 , 适时的开展储层再认识 、 搞清剩余油分 布特点, 是制定好各种开发调整方案 、 做好各类油层 综合挖潜工作 的地质基础 。目 前描述剩余油 的方法 很多 , 其中测试手段的先进及合理性 , 对于准确 、 有 效 的评价剩余油相当重要。
f !
…
-
・
萨北开发区块有效厚度大于 l m以上的表内油
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含油 动用储 面积 量
井数(口)
(Km2) (104t) 油井 水井 合计
1.8 242 13 0 13 1.8 242 9 2 11 1.8 242 10 2 12 1.8 242 10 2 12 1.8 242 10 2 12 1.8 242 10 2 12 1.8 242 12 2 14 1.8 242 20 6 26 1.8 242 21 10 31 1.8 242 22 10 32 1.8 242 24 9 33 1.8 242 23 11 34 1.8 242 21 11 32 1.8 242 22 12 34 1.8 242 22 14 36 1.8 242 27 17 44 1.8 242 28 17 45 1.8 242 28 14 42
体积系数
1.255 1.255 1.255 1.258 1.258 1.258 1.275 1.275 1.275 1.275 1.260 1.260 1.260 1.260 1.260
计算单储系数 6.623 6.538 6.326 6.754 6.331 6.205 5.741 5.824 5.866 5.658 4.857 5.491 5.111 5.111 5.280
含油饱和度(%)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原油密度(g/cm3) 0.888 0.888 0.888 0.885 0.885 0.885 0.884 0.884 0.884 0.884 0.887 0.887 0.887 0.887 0.887
64
11.8
1.4 13.6 10.5 0.099 5.583 0.145 0.008 0.170 0.150 0.048 0.007 0.528 Ⅱ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剩余油的分布预测方法矿物S121 汤乃千 201271472剩余油分布预测的方法摘要:目前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分为开发地质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测井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微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6个方面。
本文介绍了每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新方法;微观和宏观齐头并进,从本质上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机理。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机理;发展趋势;饱和度一.前言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人们仅能开采出地下总储量的30%左右,这就意味着大约还有60%以上的石油仍然被残留在地下[1],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研究是目前石油行业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也是目前石油勘探开发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是油田开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2]。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3],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方法很多,包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但是各种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这也就表明了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难度及其重要性。
二.国内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现状目前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可谓百家争鸣 ,各有千秋[3]将有关剩余油分布归纳为“微观分布研究”,“宏观分布研究”和“饱和度研究”三部分。
文献[1]将研究剩余油的分布分为“取心技术”等6个方面,本文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
1.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技术是在对不同储层、井网、注水方式等条件下, 应用流体力学模拟油藏中流体的渗流特征, 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手段[4]。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油田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的定量研究,但实践证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并没有完全体现出研究人员所期望的实用价值。
数值模拟技术从其模型本身来讲是比较完善的, 但其研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建模的精度。
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
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研究论文: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油气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变得更加重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以提高油气田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详细的研究问题及背景、研究方案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以及结论与讨论,本论文提供了创新的研究思路和具体的成果。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是油气田可持续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开采技术往往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导致剩余油资源无法充分开发利用。
因此,研究如何准确分析剩余油分布情况,并制定有效的开采策略,对于提高油气田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案方法:1. 油气田剩余油分布分析:采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结合地质构造、岩性、油层分布等因素,对油气田剩余油进行分布预测和评估。
2. 开采策略优化:基于剩余油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开采技术、开发投资和环境因素等,制定最佳的开采策略,确保可持续开发。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剩余油分布分析: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和岩心样品分析,得出油气田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绘制相应的地质剖面图。
2. 开采策略优化: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运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得出最佳的开采策略,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四、结论与讨论:1. 剩余油分布:根据研究结果,得出油气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如高含油层、断层影响区等,为后续开采提供了重要指导。
2. 开采策略优化:通过优化开采策略,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还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论文通过研究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与开采策略,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得到了有效的成果。
该研究对于提高油气田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开采策略优化模型,并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剩余油定量描述方法研究进展及探究
24高含水期油田综合调整的实施是建立在油藏再认识的基础之上,而油藏再认识的核心是寻找剩余油,只有认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才能确定挖潜的方向。
油藏描述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描述向预测方向发展,剩余油研究也由定性描述开始向定量计算发展,现在重要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计算方法,而油藏数值模拟从四维概念上研究剩余油的变化,可以定性定量研究油藏开发任一时刻的剩余油,是当今剩余油研究的主体技术,油藏工程方法主要有物质平衡法、分流量曲线法、渗饱-水驱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注入倍数计算剩余可采储量等,通过多年的矿场开发实践,各种分析方法在油田开发中取得的较好的效果。
一、剩余油定量描述主要研究方法1.动态法评价剩余油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单井的动态生产数据进行甲型去噪,得到水驱特征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再与单井的静态数据结合计算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预测可采储量、水驱控制储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剩余可采储量、水驱采出程度。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整体上定量研究油田、区块、单井的剩余油情况。
2.渗饱曲线法定量计算剩余油的研究渗饱曲线法就是利用油层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水驱特征曲线求出生产井出口端含水饱和度,进而求得剩余油饱和度、剩余可动油饱和度、水驱可采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等剩余油描述指标。
3.用灰聚类方法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大小灰聚类方法定量分析是用剩余油常规分析所提供的信息,从中提取能够反映剩余油可采潜力的特征参数,并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特征参数的加权,以便更合理地考虑并利用各因素对剩余油潜力的影响作用。
然后,采用灰聚类评价方法进行剩余油潜力大小的定量判别,从而以较为准确的定量化形式提出剩余油潜力大的区域。
4.动静结合法以油藏地质再认识和精细描述为基础,以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应用沉积微相分析、动态资料、监测资料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油藏数值模拟是根据油藏精细描述中建立的油藏地质模型,通过整体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时间步长的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分布,掌握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发展趋势
面测井 求 取 剩余 油 饱 和 度 的方法 , 提 出 了开发 阶段
不 同时期 含 油饱 和 度 的计 算 方法 。杨 少春等 旧刊综 合 多种手 段 研究 了宁海 油 田微构 造对 剩余油 分布 的
出了剩余 油形 成 的 三大控 制 因素 , 包括 油藏地 质类 、
油藏 工程 类 和井 网部 署等 。李 阳等 建 立 了陆相 油藏 高 含水 期 断层 分 割 控 油 、 夹 层分 割 控 油 和优 势 渗流 通 道控 油 等 3种 主要 控 油 模 式 , 石 占中等 以进人 开 发 中后 期 的 大港 油 田港 东 开 发 区为 例 , 研究 了储层
选择 挖 潜剩 余 油 的 方 法 也 易 产生 错 误 , 导致 投 资 失
败或 经济 效益 不好 。因此 探 索高 含水 油 田剩余 油 分 布规 律对 油 田高 效 、 可 持续 开发 具有 重 大意义 。
1 剩 余 油分 布规 律及 研 究 现状 1 . 1 剩 余 油分布 主控 因素
层内、 平面、 层 间渗 流差异 、 油 层正 向微 构造 、 砂体上 倾尖 灭 、 断层 屏蔽 等 地质 因素 以及 油层 未射孔 、 井况
的剩余 油在 油藏 中的分 布 状态 是 : 整体 高 度分 散 , 局 部 相 对富集 。剩 余 油分 布 规律 是剩 余 油研 究 的技 术 关 键 和难 点 。剩 余 油分 布 研究 不 仅要 指 出高含 水期 剩 余 油 的分 布状 况 , 更 要 指 出剩 余 稠 油 剩余 油 油藏 分 布模 式 及控
影响 , 指 出剩 余 油 主要 富集 在 正 向微 构 造 和顶 底双
剩余油分析
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潜力评价通过对该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对剩余油分布状况取得了几点认识,从总体上看,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与储集体的物性变化、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断层构造、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注水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特点如下:⑴由于物性变化的影响,在层内非均质性强的区域,会由于注入水首先沿连通性好、渗透率高的区域快速突进,造成高渗透带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而在相对低渗透区存在较多的剩余油。
同样由于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物性较好的层,其采出程度相对较高。
⑵各小层由于目前注采井网不完善,注采井距不协调,注水强度小,累计注水量小的区域,有大部分的剩余油分布。
⑶各小层在有效厚度由厚变薄尖灭的过渡区域,有较多剩余油分布。
⑷在断层边角或附近由于注采井网无法控制,注入水无法驱替而形成部分的剩余油分布。
(5)由于油藏底水突进较快,油井在井筒附近水淹,而在井筒外部的剩余油较多。
1.剩余油潜力定量分析1.1 K1S1砂组K1S1砂组没有细分小层,剩余油储量分布见表1-1,截止到2011年9月的累计产量为3.76⨯104t,剩余地质储量为100.49⨯104t。
表1-1 K1S1砂组剩余油储量分布全区宏观分析,K1S1累积采油3.76×104,采出程度3.6%,剩余油储量100.49×104t,剩余储量较多。
1.2 K1S2砂组K1S2砂组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见表1-2,截止到2011年9月的累计产量为11.36 ×104t,剩余地质储量为92.93 ×104t,主要集中在k1s2-6、k1s2-7、k1s2-8小层。
从小层原始地质储量、剩余油储量、累积产油量、采出程度进行分析,以剩余储量为主要指标,剩余油量大于5×104t为剩余油主力层段,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重点挖潜层位有:k1s2-7 、k1s2-8。
表1-2 K1S2砂组剩余油储量分布图1-1 K1S2砂组各油组储量分布全区宏观分析,各油组储量分布如图1-1,主要含油层位基本动用,但各油组采出程度差异大,总采出程度11.33%,k1s2-6油组采出程度10%,k1s2-8油组采出程度仅有4.28%,剩余油储量分布看,k1s2-7、k1s2-8油组是剩余油富集区,k1s2-7、k1s2-8油组合计剩余油88.4×104t。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讲义(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k
Q wi j1
K i h i Q wj
n
ki hi
i1
式中:ki — 时间单元渗透率,10-3μm2
(8-2)
hi — 时间单元射开厚度,m Qwj— 两次射孔之间阶段累积注水量,104 m3
n — 射开时间单元数
k — 射孔次数
三、剩余油半定量研究
动态综合分析法之一
(2) 时间单元累积产油量的确定方法 ①对于弹性开采的井,单井在每个时间单元的累积产油量由下式确定:
统计近几年所钻调整井、侧 钻井的油层水淹情况,分析油 藏宏观剩余油分布状况。
统计小层、沙层组及不同沉 积微相的水淹状况。
表3-2-2 水淹层统计对比表
油层
水淹层
微相 层数 厚度
层数
厚度
(层) (m) (层) (%)
(m)
(%)
河道 180 559.7 119 66.11 415.6 74.25
前缘砂 462 898.6 241 52.16 529.0 58.87
3、物质平衡法
它提供的是整个储集层初始估算的储量减去已生产的油量所得到的剩 余油含量的平均估算。该方法是应用物质平衡方程来估算初始地下原油储 量。由于储层基本数据的误差对整个储集层计算单一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平 均值所引起的误差,导致该方法的结果不准确。
确定剩余油分布方法
1、用地震技术确定剩余油分布方法 2、用测井确定剩余油的方法 3、用岩心分析确定水驱剩余油方法 4、用示踪剂测试方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5、用开发地质学方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6、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法研究剩余油 7、全油田整体模拟技术确定剩余油分布
测井:测井是为了提高采收率现场评价来获取可靠的剩余油饱和度 剖面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根据井眼条件,在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中有两类 测井方法:裸眼井测井和套管井测井。裸眼井测井包括电阻率测井、核磁 测井、电磁波传播测井和介电常数测井。套管井测井包括脉冲中子俘获测 井、碳氧比测井和重力测井。
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标题: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案和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油气田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呈现,得出相应结论并进行讨论,从而推动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研究问题及背景、研究方案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结论与讨论。
第一部分:研究问题及背景1.1 研究问题本部分将界定研究的范围,并提出研究问题:如何在油气田开发后期,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以提供合理的开采方案和优化管理措施。
1.2 研究背景介绍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重要性及当前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研究方案方法2.1 模型建立介绍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在油气田开发后期建立合适的数值模型,包括物理介质参数的选择和模型方程的建立。
2.2 边界条件和参数设定详细讨论油气田开发后期模拟中的边界条件和参数设定,包括生产井、注水井的位置和产量、注水量的设定等。
2.3 模拟软件和算法介绍常用的油气田模拟软件及其原理,以及常用的求解模拟方程的算法。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取最适合的算法进行数值模拟。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数据收集与整理描述如何收集和整理实际油气田数据,包括地质参数、开发资料和生产数据等。
3.2 模拟结果分析展示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包括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等。
第四部分:结论与讨论4.1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发现。
4.2 讨论讨论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和改进建议,以推动剩余油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可行性。
结语:本论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油气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究,并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方案和方法。
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油气田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呈现,得出相应结论并进行讨论。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濮城油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油气田之一,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沙三中6-10油藏是该油田的主力油藏之一,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随着油田的逐步开发,逐渐进入了剩余油开发阶段。
剩余油是指在常规开采手段下无法开采的油,对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综合开发利用油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剩余油的储量分布、分布规律、开发潜力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
深入研究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分布规律,对于优化油田的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规律性和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剩余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濮城油田的综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该油藏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剩余油在沙三中6-10油藏中的分布情况,揭示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2.探讨不同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油藏物性参数的相关性,为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提供依据;3.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增储增产提供参考;4.为研究该油田供水、注水、采出力和合理注采方式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田的管理和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化开发。
1.3 研究意义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对该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油田公司制定更加有效的资源开发策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探究剩余油分布的规律还可以为其他类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经验借鉴,推动整个油气行业的发展。
对剩余油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还可以促进地质学和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为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文中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预测
文中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预测侯高文;王中良;王玲云;邢玉磊;朱光华;胡玉江【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04(011)004【摘要】文中油田开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含水、采出程度都较高,稳产形势十分严峻,以往定性的剩余油研究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在油田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加上多年积累的生产资料,为建立定量的地质模型及应用数值模拟定量预测剩余油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油藏精细描述和定量地质模型为基础,结合油藏生产动态、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及油井产液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压力监测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对文留油田文中地区的生产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利用动态分析法定性-半定量地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状况,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法全面应用油藏各项静态和生产动态资料,经历史拟合后,模拟得到油藏地下剩余油较精确的定量分布并对将来生产动态给以预测,指导油田的方案部署和剩余油挖潜.【总页数】3页(P39-41)【作者】侯高文;王中良;王玲云;邢玉磊;朱光华;胡玉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7【相关文献】1.老油田宏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浅析 [J], 乔力;吴立峰2.宁夏老油田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技术应用 [J], 刘俊芹;徐建新3.老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以北大港油田开发区明Ⅲ2油组为例 [J], 何婉茹;马立涛;阳亮;李永强;兰英;韩甲胜4.高含水老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以港东油田为例 [J], 高淑芳;李佩敬5.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 [J], 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王友净;刘卫;麻成斗;刘洪涛;宋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C/O高, C/O与 Ca/Si 比曲线 重叠后 幅度差 很大, 且与上 部强水 淹层间 有岩性 夹层
中子俘获测井也称为脉冲中子寿命测井。当中子 源产生的高能中子流(En=14Mev)进入地层 时,中子与地层物质的原子核发生作用。快中子 经过多次碰撞后变为热中子(En=0.025ev),
热中子从产生时刻起到被吸收的时刻止,所经历 的平均时间称为热中子寿命(τ)。τ与热中子宏
碳氧比测井:碳氧比测井是依据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理论,测量碳和氧的非弹 性散射伽玛射线。由于原油中碳元素含量高,而水中氧元素含量高,因此可 以通过碳氧比研究储层的含油性。碳氧比测井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和套管的影 响,因而是生产井剩余油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数及其用途: Ca/Si或Si/Ca用于区分岩性 CI/H可指示SW的变化或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 H/(Si+Ca)反映地层含氢量的变化,指示地层 孔隙度; Fe/(Si+Ca)指示套管和接箍的存在,反映地层 的泥质含量或粒径,发现地层中的铁矿物; Si/(Si+Ca)用于区分砂岩和碳酸岩地层,估算 砂岩中的碳 酸盐含量,指示砂岩位置; S/(Si+Ca)用来划分石膏、硬石膏、估算地层 中的含膏量。
七.总结
(1)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 调研来看, 国内外对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是 十分重视的,存留在地下的剩余油是未来开发石油 资源的主要对象。 (2) 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方法主要有: 开发地质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测井方法;数 值模拟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微观剩 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等。 (3)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继续深 入探索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综合多学科理论技 术,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 个方面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预测侯高文1 王中良1 王玲云2 邢玉磊3 朱光华3 胡玉江3 (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1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31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摘 要 文中油田开发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含水、采出程度都较高,稳产形势十分严峻,以往定性的剩余油研究已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在油田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加上多年积累的生产资料,为建立定量的地质模型及应用数值模拟定量预测剩余油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油藏精细描述和定量地质模型为基础,结合油藏生产动态、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及油井产液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压力监测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对文留油田文中地区的生产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利用动态分析法定性—半定量地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状况,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法全面应用油藏各项静态和生产动态资料,经历史拟合后,模拟得到油藏地下剩余油较精确的定量分布并对将来生产动态给以预测,指导油田的方案部署和剩余油挖潜。
关键词 定量地质模型 油藏生产动态 定量预测 方案部署 剩余油挖潜1 剩余油分布定性研究1.1 C/O测井资料分析统计1998年以后C/O测井资料,结果表明:沙三中7-9砂组只有5.2%的油层厚度和9.7%的层数处于天然能量开采;处于一级水淹的油层厚度为46.1%、层数厚度为38.9%;处于二级水淹的油层厚度为30.4%、层数厚度为30.6%;处于三级水淹的油层厚度为18.3%、层数厚度为20.8%。
可见,沙三中7-9砂组动用状况较好,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断层的边角部位。
Ξ1.2 动态综合分析统计1997—2001年13口新调整井、更新井的水淹状况:沙二下油层未被水淹;沙三中4-6砂组只有个别油层水淹;主力含油层沙三中7-9层系未被水淹的油层厚度占35.5%,其中沙三中7层系未被水淹的油层厚度占61.2%;沙三中8层系未被水淹的油层厚度占17.2%;沙三中9层系未被水淹的油层厚度占31.7%。
统计1996—2001年65井次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结果表明:吸水层层数占总射孔层数的53.9%,吸水层厚度占总射孔层厚度的62.0%,吸水强度大于15m3/d·m的主力层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47.8%,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吸水状况相对较差的小层中[1]。
有吸水剖面的井,小层累积注水量按相对吸水百分数进行劈分;没有吸水剖面的井,小层累积注水按Kh值进行劈分。
充分利用各种监测资料、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产液剖面等资料,动静结合,按小层流动系数Kh值劈分产油量,考虑对应水井吸水状况,产水量主要依据油层的受效情况劈分。
油藏横向上,水井按注入水在平面上所受的流动阻力进行分水,油井按其受效多少为准分产,并参考测试调配资料等,分析油藏水驱过程找出油水运动、分布规律,从而计算各小层的动用状况。
2 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2.1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油藏模拟区共有5个砂层组22个小层,因此纵向上以小层为模拟层,平面上网格划分采用不断块油气田第11卷第4期 FAU LT2BLOCK OI L&G AS FIE LD 2004年7月Ξ收稿日期 2004-03-25第一作者简介 侯高文,1954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2002级,电话:(010)82310864。
等距的不规则的网格,井位在网格的中心,每两口井之间尽可能的保证有2个以上的网格,边部和局部井位较稀,将断层均处理成封闭边界断层,网格总数为40×54×22=47520个。
地面条件下水的密度:1.0g/cm3;原始油藏条件下地层水的体积系数:1.04;原始油藏条件下地层水的粘度:0.4mPa·s;原始油藏条件下地层水的压缩系数:4.95×10-4MPa-1;原始油藏条件下岩石压缩系数:2.01×10-4 MPa-1;原始油藏温度:118.0℃;标准条件下的温度:20℃;标准条件下的压力:0.1MPa。
选用的黑油模型只接受两相相对渗透率,即油和水与油和气两相,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选用室内实验数据。
根据取心井所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由于油藏原始状态下不存在原始气顶,因此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选取对油藏数值模拟影响不大,每一个网格根据渗透率值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油水和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并根据油藏实际加以适当调整。
流体PVT数据是反映溶解气油比,原油地下体积系数,原油地下粘度,溶解天然气压缩因子,溶解天然气密度和天然气地下粘度随压力变化状态的参数。
选用PVT数据的根据油藏实际生产资料加以修正(见表1)。
表1 高压物性数据压力/ MPa 溶解气油比/(m3/m3)原油体积系数气体因子气体相对密度比重原油粘度/ mPa·s气粘度/0.10 1.08770.90.878 1.330.0040119 1.10820.890.868 1.150.0054 228 1.1280.8820.8600.970.0066 339 1.14670.8770.8520.8680.0077 665 1.18640.8690.8400.760.0093 1098 1.21840.860.8260.6760.0112 12114.5 1.230.8550.8200.650.0123 动态数据是油藏开发过程中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其中包括完井数据、油藏监测数据、生产数据等。
完井数据包括射孔与补孔、化学调剖、卡堵水、投产、投注等。
油藏监测数据包括压力监测(单井静压与流压、RFT测试)、生产井产出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C/O测井等。
生产数据包括产油量、产水量、产气量、气油比、含水、注水量、注气量等。
2.2 历史拟合在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阶段,虽然已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某些参数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模拟产生的动态数据与实际动态数据之间可能有较大的出入。
历史拟合的目的就是应用已有的实际动态数据,对油藏模型加以修改与调整,使模拟产生的动态数据与实际动态一致。
这样应用模拟模型预测的地下流体的分布和未来动态才是比较可信的。
在油藏历史拟合过程中,由于模型参数多,可调自由度大,而实际油藏动态数据有限,不是可以惟一确定油藏模型的参数,为了避免修改参数的随意性,在历史拟合时必须确定模型参数的可调范围,使模型参数的修改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其可调参数包括:有效厚度、岩石和流体压缩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流体PVT性质、相对渗透率曲线、注水井日注水量等。
在进行动态拟合之前,需要对油藏初始状态进行拟合,以确定油藏原始储层参数,根据绘制的等值线图由EXEC UTI VE-ASS OCI ATE前处理系统用一定的插值方法,建立分层节点的网格差分数据,原始地质储量按各小层数据分别拟合,拟合储量与容积法所算储量基本相等,误差较小,说明拟合结果可行,为动态拟合奠定了基础。
油藏历史拟合主要是对压力、含水和气油比等参数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拟合,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历史拟合最主要的是压力和含水变化历史的拟合,拟合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动态预测和地下剩余油分布的可信度,拟合程度好,地下剩余油分布准确可靠,未来的动态预测结果可信。
历史拟合包括全油田压力和单井地层压力拟合、全油田压力主要与压缩系数和产出、注水量有关,而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和岩石压缩系数可调范围不大,在储量拟合的基础上,拟合全区、单井的采出、注入量,最后全区压力也得到较好拟合。
根据生产历史,对单井、油藏的压力、含水等进行了拟合,模拟区的含水、采出程度与实际基本吻合,即:关键井拟合程度较高;区块生产指标拟2004年7月 断块油气田 第11卷第4期合程度较高。
3 剩余油分类评价3.1 水淹级别的确定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对水淹级别的统一标准(以含水率划线),进行研究水淹级别,以更准确地研究剩余油分布,挖掘油藏潜力。
对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进行处理,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f w -S w 曲线(见图1)。
图1 f w -S w 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各种水淹级别含油饱和度界限如下:S o ≤0.46,强水淹;0.46<S o ≤0.55,中水淹;0.55<S o ≤0.65,弱水淹;S o >0.65,未水淹。
3.2 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分布根据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把含水率98%对应的含油饱和度0.32定为残余油饱和度,利用模拟小层网格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各模拟小层网格剩余可动用饱和度;利用模拟小层网格计算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
在纵向上将小层储量丰度相加组成不同砂组、不同层系和区块网格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
3.3 分类评价将含油饱和度小于0.45的区域作为水淹区,主要分布在主力油层内,物性一般较好,注采井网较完善或曾经完善过,剩余地质储量有144.8×104t ,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61.6%,可通过水动力学方法进行挖掘,潜力依然较大。
含油饱和度大于0.45的中、弱、未水淹区主要分布在Ⅱ、Ⅲ类油层或动用程度较低的Ⅰ类储层内,剩余地质储量有90.4×104t ,占总剩余地质储量的39.4%,是今后挖潜的主要目标。
4 经济评价利用历史拟合结果的预测模型,预测挖潜方案与不挖潜方案的各项开发指标,通过挖潜方案的实施在2003年到2008年可累积增产原油13.98×104t 。
采用《油气勘探开发经济分析系统》对文中地区增量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期10a (2002—2011年),考虑的增量是开发数据和挖潜方案投资。
钻井成本按1502元/m ,原油生产成本按中原油田分公司近两年采油成本资料为基础,原油销售价按1281元/t 计算,财务净现值972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7.73%;投资回收期2.9a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是决定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的关键。
油藏数值模型设计时,要能代表实际油藏的地质、动态特点,既要能适应油藏历史拟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油藏可能发生的井网调整,以适应未来动态预测的要求。
根据所做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分布图、单井控制含油面积和可采储量,便可计算各类措施、新钻调整、更新井剩余可动油储量丰度经济界限,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参考文献1 戴家才1用测井资料确定水驱油藏产层剩余油饱和度1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2 刘洪涛1利用试井资料研究太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1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2)3 李淑英1文25东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1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4)(编辑 滕春鸣)第11卷第4期 侯高文等1文中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定量预测 2004年7月Zh ang F angli and W ang Zh anhong1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2004,11(4):30~32Reserv oir Lei64is a sand2conglomerate bottom water reserv oir,with huge thick pay layer and plentiful reserves abundance.Natural energy,the pay layer characteristic,the oil reserve recovery factor im proved,IPR changing trend,water flood pattern as well as breakthrough time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by analytics formula and reserv oir simulation in the paper.I t was advised that the Reserv oir L64should adopt tw o sets of develop layers and water flood recovery.Water should be injected in bottom water in lower layer.Different from the antiquity hidden m ountain reserv oir,a sand2conglomerate reserv oir still have the layer characteristic,needing the earnest analysis interlayer.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w o sets of development layers,exact210 meters square pattern,the produce2inject well spacing becomes the main factor in fluencing water flood development result.K ey Words: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reserv oir, 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Massive,Bottom water.I ntegrated R 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 em aining Oil in Multi2F ault R eservoirsH e G u anjun(Postgradute School,Southw est PetroleumI nstitute,Chengdu610500,China)1Z eng Xianglin and Su Biaojin et al1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2004,11(4):33~35Pucheng Oilfield is a multi2fault reserv oir,and its heterogeneityresulted i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ter 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formations and low flooding efficienc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we integrated the related subjects and in formation,which proved to be a better way to s olve the problems and built the geological m odel of the oilfield.Based on these w ork,reserv oir simulation was im plemented and achiev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view of plane,the remaining oil is mainly in the high place of reserv oir and no water2flooded place, and in the point of vertical,mainly in the place of low2 quality formation.K ey Words:Multi2fault,Reserv oir,Numerical S imulation, Remaining oil.The Practice and R e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icated,Sm all F ault B lock,Mid2low Permeability Oil R eservoir in Jiangsu OilfieldZh ang Zh aolin(The Dep artment of Development, Jiangsu Oilfield Comp any,SIN OPEC,Yangzhou225009, China)and H u ang Wei1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2004, 11(4):36~38By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zes of the com plicated,small fault blocks,mid2low permeability reserv oir in Jiangsu oil field,we realize,because of the mid2low permeability,multi2layers,serious heterogeneity,com plicated2 small fault blocks,etc.,there are many developing characterizes such as outstanding con flicts am ong the vertical zones and on the horizontal zone,poor development status of non2dominant layers,poor well pattern,low pressure level and thief water flooding phenomena.In order to res olve the focusing problems, developing technology polices,rational developing style, combination limitation of multi2layer,interval am ong wells as well as water injecting occasion have been researched com pletely.Based on these research results,the development pilots such as the forepart or in2phase injecting water of the new oilfield,the subdividing injecting water of the old oilfield as well,had been put forward.Besides,the development project i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zones spanning different oil layer groups.With the practice,great achievements and precious experiences have been acquired for the developing of mid2low permeability,seriously heterogeneity and multi2layer reserv oirs.K ey Words:C om plex and small fault block,Low permeability,Seriously heterogeneity reserv oir,Developing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Practice and realization,Jiangsu oil field.Q u atitative Forecast of R esidu al Oil in Developed Wenzhong OilfieldH ou G aow en(China U 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B eijing 100083,China),W ang Zhongliang and W ang Lingyun et al.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2004,11(4):39~41Wenzhong oilfield had a development history over20years.I t faces production decrease.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development.Quatitative reseach on residual oil is necessary in this phase,and well density is high enough to use numerical simulation.Y ears of production data als o provide physical foundation it.Therefore,analyze and assess the production per formance of wenzhong oilfield on the bases of accurate reserv 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tified geological m odel.M oreover,we correct the geology m odel according to production,data from new well,injection profile,pressure testing point out em pirically and even quatitatively in s ome degree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reserv oir numeric simulation pays an vital role in forecast of residual oil.We can predict the production per formance of oilfield in advance,and make development plan to recovery residual oil.K ey Words:Quatitative geology m odel,Production per formance,Quatitative fortecast,Plan im plementation,Residual oil recivery.U sing U nsteady F low Method to C alculate W ater2oil V olume R atio of Edge2bottom W ater R eservoirYou Xiaomiao(Science and T echnology Manage Office, Zhongyu an Oilfield Comp any,Puyang457001,China),Zhou Yu and F ang Zhiw ei et al1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 2004,11(4):42~43Water2oil v olume ratio of edge2bottom water reserv oir presents the capacity of natural energy.I t’s the key to determine reserv oir development scheme and strategy.This article studies geologic static data and production per formance data of actual reserv oir,combining mterial balance equation,using unsteady flow method to calculate water2oil v olume ratio of natural water2drive reserv oir,then determines natural energy and reas onable development scheme,which provides a way for efficient and economic reserv oir developing and plays a certain role for similar reserv oir.K ey Words:Edge2bottom water reserv oir,Unsteady flow, Water2oilv olume ratio,Water cutting.Study on the Perform ance of H ydrophobical Associating W ater2soluble Polymer and surfactant systemLiu Liping(Da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Daqing P.R. China)and Yang Jianjun.F ault2B lock Oil&G as Field, 2004.11(4):44~45There exists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hydrophobical ass ociating polymer and sur factant,which can im prove theV ol.11 N o.4 ABSTRACT JU L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