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
答:煤是由植物(尤其是高等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演变而成的沉积有机岩。
2.成煤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它们各自对成煤的贡献如何?
答:组成: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木质素( lignins )、蛋白质( proteins )、脂类化合物( lipids/lipidic compounds )
贡献:木质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蛋白质
原因:数量上,碳水化合物最多,木质素次之,蛋白质和脂类化合物较少;结构上,木质素、脂类化合物结构较稳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易分解。
3.为什么木质素对成煤作用的贡献最大?
答:含量仅次于碳水化合物;
结构为三维空间大分子,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较强,且结构中含有酚类的结构,具有杀菌作用,所以木质素更容易在成煤过程中保存下来。
4.为什么木质素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
答:结构为三维空间大分子,且结构中含有酚类的结构,具有杀菌作用,所以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较强。
5.什么是腐泥煤、什么是腐植煤?
答:腐泥煤: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
腐植煤: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6.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低等植物主要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肪含量比较高,没有木质素;
高等植物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植物的角质层、木栓层、孢子和花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类化合物。
7.煤炭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生物、气候的影响)
(2)植物遗体不能完全腐烂--适合的堆积场所 (沼泽、湖泊等)
(3)地质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8.什么是沼泽?按水的补给来源分,沼泽分为几类?
答:沼泽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常年积水或极其潮湿的地段,内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
(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
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
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9.什么是成煤作用?它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由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过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转变成煤的过程。
可分为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10.什么是煤化程度?
答: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
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rank)。
11.什么是泥炭?什么是泥炭化作用?
答:植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组织器官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物——泥炭。
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在这一阶段,植物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2.从植物到泥炭,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本质是什么?
答:组织器官(如皮、叶、茎、根等)基本消失,细胞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成颗粒细小、含水量极大、呈胶泥状的膏状体--泥炭;
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植物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泥炭中显著减少,蛋白质消失,而植物中不存在的腐植酸却大量增加,并成为泥炭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通常达到40%以上。
本质: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13.泥炭化作用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氧、缺氧),各阶段的化学变化有何特点?(生
物化学、分解、再化合)
答:一、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喜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另一部分分解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成为腐植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
二、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喜氧微生物被厌氧细菌所替代。分解产物
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4.为什么在泥炭沼泽中,植物遗骸不会被完全分解?(水、酸性、杀菌成分)
答:(1)泥炭沼泽水的覆盖,使正在分解的植物遗体逐渐与大气隔绝,进入弱氧化或还原环境。
(2)微生物要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在泥炭化过程中,植物分解形成酸性产物,使沼泽水变为酸性,则不利于喜氧细菌的生存。所以泥炭的酸度越大,细菌越少,植物的结构就保存得越完好。
(3)有的植物本身就具有防腐和杀菌的成分,如高位沼泽泥炭藓能分泌酚类,某些阔叶树有丹宁保护纤维素,某些针叶树含酚,并有树脂保护纤维素,都使植物不致遭到完全破坏。
15.泥炭的成分有哪些?有机质中包括哪些?(腐植酸、沥青质、木质素、脂类及植物
残体)
答:泥炭主要由有机物、矿物质和水组成,其中含水量70%~90%,矿物质含量随泥炭产地不同差异很大。
有机物的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腐植酸:它是泥炭中最主要的成分。腐植酸是高分子羟基芳香羧酸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酸性,溶于碱性溶液而呈褐黑色,它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胶体,能吸水而膨胀。
(2)沥青质:它是由合成作用形成的,也可以由树脂、蜡质、孢扮质等转化而来。
沥青质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
(4)变化不多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和孢粉等。
16.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哪些过程和变化?
答: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参见11~15题
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成岩作用diagenesis
泥炭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物的作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
变质作用 metamorphism
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
随着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
17.煤化程度由高到低,煤种的序列是什么?
答:无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褐煤。
18.泥炭化作用、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答:泥炭化作用本质:生物化学作用
成岩作用本质:物理化学作用
变质作用本质:化学作用
19.变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请解释深成变质作用的特点(垂直分布、水平分带)
答: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
特点:
垂直分布: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
水平分带规律:因为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这一煤层或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带规律。
20.希尔特定律?(水平或近似水平煤层的不同煤层表现出的规律);水平分带规律是
指同一倾斜煤层中的规律。
答案参见19题
21.什么是岩浆变质作用?
答:在岩浆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两种类型。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指聚煤坳陷内有岩浆活动,岩浆及其所携带气液体的热量可使地温场增高,形成地热异常带,从而引起煤的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