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

合集下载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及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人数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1 城乡发展与规划
02 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03 旅游管理与规划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
④843人文地理学
01方向:
⑤F124城市地理

02方向:
⑤F125区域分析
与规划
03方向:
⑤F126旅游学与
旅游规划
不接受同等学力
考生报考
总:23
01方向:6
02方向:6
03方向:11
初试参考书目603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第四版上下册),同济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 人文地理学:
01、02方向:《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3方向:《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保继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复试参考书目F124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F125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F126 旅游学与旅游规划:
《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旅游规划》,任黎秀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2月。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

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30分:10×3分)黄土堆积季风气候隐域性植被干燥度自然区划则土地利用径流植被流域地下水二、填空题(30分:20×1.5分)地貌形成因素包括、、、等。

气候形成因素包括、、等。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一般概括为、、等。

地表水主要赋存形式有、、等。

我国海岸基本分为、、等类型。

森林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以及防治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

三、简述题:(60分:3×20分)1.简述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主要特点2.中国自然地理地域分异的特征3.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试述其意义或对策四、论述题(30分)试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过程的相互作用?1999一名词解释(2*10)1 地壳2 露点温度3 反气旋4 东北型河流5 风化壳6泥石流7 基座阶地8 山地9 山地结构10土壤酸碱度二简答题(5*4,每小题限40字以内,超过以零分记)11 是分析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下游,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洪灾的原因?12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13假设某海伦自日本国横滨刚(N33,E39)沿纬线向东之美国洛杉矶港(N33,W118)行驶,试回答此航线是否属最近航线,为什么?14海滨地带会出现荒漠吗?为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2000 (2*15)一名词解释1经线2温室效应3南极圈4南回归线5水分平衡6气温垂直递减率7海洋性气候8荒漠9水系10阶地11半岛12草甸13生物链14河口15沉积岩二画图表示(1236,三分;45,四分)1气旋2山谷风3季风环流4生态学金字塔5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三简答题(5*4)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变现在那几个方面?影响土地发育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土壤发育的?简述地表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为什么东亚是全世界季风最显著的地方?四论述分析题(10*3)1试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2是从影响与控制地貌发育的因素出发,阐述地貌分布的规律性。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答案

2000年答案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也叫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的制度,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2、人口比较密度人口比较密度指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

所谓农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及草原牧场(后者按3:1折算成耕地)。

比较密度可以更清楚的表示为一个区域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和土地的承载能力。

3、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的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它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它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

4、地区优势地区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等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力条件或优势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1)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方面 2)经济、社会方面 3)科学技术与管理方面等。

5、郊区化郊区化亦称郊区城市化。

指当代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

二、简述题1、比较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差异答:(1)形成机制的不同: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域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而功能文化区在形式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如国家,城市农场等。

(2)边界划定不同:形式文化区中有三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中心地区或核心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的部位,是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称之为外围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是现象,是一个过渡带,所以,确定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的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答案

2000年答案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也叫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的制度,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2、人口比较密度人口比较密度指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

所谓农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及草原牧场(后者按3:1折算成耕地)。

比较密度可以更清楚的表示为一个区域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和土地的承载能力。

3、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的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它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它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

4、地区优势地区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等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力条件或优势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1)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方面 2)经济、社会方面 3)科学技术与管理方面等。

5、郊区化郊区化亦称郊区城市化。

指当代特大城市因人口和各种职能迅速向郊区扩散转移,从而使郊区变为具有市区多种职能的城市化地域的过程。

二、简述题1、比较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的差异答:(1)形成机制的不同: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域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而功能文化区在形式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如国家,城市农场等。

(2)边界划定不同:形式文化区中有三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中心地区或核心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的部位,是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称之为外围区;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是现象,是一个过渡带,所以,确定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的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等。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

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最新整理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docx

最新整理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docx

最新整理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我报考的是南师大人文地理,南师大人文地理专业全国排名靠前,知名的教授如张小林,杨山,陆玉麒,黄震方等等自不必说,所以每年报考人数大家可想而知,而且人文地理这几年日趋火热,故而分数也水涨船高一般来说340+或350+才能进xxxx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最高分能到370+或380+,所以拼命二字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下面解答几个大家常问的问题.1.关于高数603南师大数学是自主命题的,出题范围就是那两本高数书,5版或6版都可以。

很多人都是冲着南师大只考高数这个优点去的,但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书一定要仔细的过,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不要觉得看之前的真题从来没有考到那个知识点就不去看,这样是会吃大亏的,这是我自身血淋淋的惨痛教训。

什么关于三重积分,向量等等之前没有被大家重视起来的,以后会逐渐出现。

但是我个人认为,关于傅里叶级数等很靠近工科方面的,出现概率不是很大。

这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自我斟酌,如果不放心可以全看。

总的来说南师大数学是越考越细,越考越活,越考越难。

今年和我一起考人文的两个同学都是挂在数学上了,数学是最能提分的一科,但也是拉分的一科。

大家一定要重视,多做题,注意总结归纳。

2.关于专业课其实三个方向的题目是出在一张卷子上的,考的时候是选做。

《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这两本书是基础,必须仔细地看。

今年记得考到一个关于系统分析法的,我当时复习没细看,很后悔。

3.关于导师南师大报名之初的时候不报导师,只是在复试笔试完以后会给你发一张纸,会让你写上三个你想报导师的名字,然后让你填是否愿意调剂什么的。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些,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论坛上提出来,我会过来回答,大家都能看见。

最后送上一段话,是我考研期间贴在床头上的,每天早上睁眼就可以看见: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只能靠自己。

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的学校,这些都不碍事。

南师大866学科地理题型

南师大866学科地理题型

南师大866学科地理题型(原创实用版)目录1.南师大 866 学科地理考试简介2.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3.题型解析及备考策略正文一、南师大 866 学科地理考试简介南师大 866 学科地理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该考试旨在选拔具有一定地理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地理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南师大 866 学科地理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题型:1.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

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4 分,共计 20 分。

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学科重要名词和术语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简答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共计 30 分。

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论述题:共 2 题,每题 25 分,共计 50 分。

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学科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题型解析及备考策略1.选择题:备考时需系统学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题干和选项,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2.名词解释:备考时需对地理学科的重要名词和术语进行整理和记忆,了解其内涵和外延。

在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简洁地对名词进行解释,力求表达清晰、完整。

3.简答题:备考时需注重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一些典型案例和现象的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问题,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尽量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4.论述题:备考时需深入学习地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在解题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观点新颖、论述严谨。

总之,备考南师大 866 学科地理考试,需要系统学习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吸引着众多考生报考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

本文将就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给出相关介绍和备考指南。

一、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概述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招生考试。

该专业面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各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具有系统地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学科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

二、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科目与内容
1. 政治思想理论: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基础。

2. 英语: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翻译、写作等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英语基本技能。

3.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的掌握程度。

三、准备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的注意事项
1. 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是一个专业知识较为深入的考试,要求考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重要概念有较全面的掌握。

因此,考生应该从系统的学习教材入手,逐章深入学习,理解核心概念,并进行辅助阅读和总结归纳。

2. 做好英语复习准备:英语是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的一门科目,考生需要在词汇量、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等方面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针对考研英语的教材进行学习,加强对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3. 关注考研动态和真题:考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关注年度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了解考研动态和考试要求。

此外,解题技巧也是备考的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掌握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四、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的备考策略
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时间分配、学科难度等因素,合理制定备考计划。

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整理,合理分配复习重点和难点。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地理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生应注重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做模拟试题,可以检验复习情况,发现自己
的薄弱点,并加以针对性的提高。

通过模拟考试,也能适应考试节奏
和心态,提高抗压能力。

五、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的就业前景
南师大作为人文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
资队伍和丰富的科研资源。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研究人文地理学,将
会受益匪浅。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高等学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地方政府部门的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还可以通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深入研究人文地理学领域,为该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殿堂,是为广大考生提供深入学习和研究人
文地理学的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认真备考、科学复习和独特的创新思维,考生在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研中必将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
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