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史

中国民族史 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中国各民族历史的总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全国有56个兄弟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民族史包括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史,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专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内容。

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各民族的祖先,主要起源于祖国各地的古人类。大约从一百几十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土地上。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山西芮城、贵州黔西观音洞、广西柳江、安徽和县和辽宁金牛山等地发现的古人类遗骸、遗物和遗址,反映了祖国人类的起源和早期人类演化的情况。

从六、七千年前起,分布在中华大地各处的人们共同体,陆续进入以农耕和畜牧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人们由从事采集渔猎经济,进而改造自然,出现了磨制石器、陶器和纺织等,形成了黄河流域一带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许多文化遗存。与此同时,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有大量的、延续时间较久的、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游牧和狩猎民族的文化。当时,中华民族先民的足迹已遍布祖国辽阔的大地。从这一时代起,中华各族人民的祖先,已为逐步形成多民族的国家开始奠定基础。

早在传说时代,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人被统称为狄,其中大漠南北的荤粥是北方强族;东方的人被统称为夷,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南方的人被统称为蛮(见群蛮),包括九黎和三苗等;西方的人被统称为戎,其中羌人在黄河与湟水之间。在中原地区,炎帝之族先进入黄河中游,后来黄帝之族也迁徙到这里,两族逐渐融合。

传说中的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即神农氏。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黄帝之族原先游牧于北方。虞、夏二代尊黄帝为始祖。舜时的少数民族,西有戎、析枝、渠庾、氐、羌,北有山戎、发、息慎(肃慎),东有长夷、鸟夷,南有交阯等。

传说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由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禹的继承人皋陶,偃姓,是夷族。皋陶死后,伯益被预定为禹的继承人,也是夷族。夏帝启死后,五子争立,夷人后羿、寒浞曾“因夏民以代夏政”,先后统治中原达数十年之久。所以在华夏族的祖先中,很早就包括一部分原属羌、夷等族的成员。

商、周至春秋、战国 (公元前16世纪,前221)黄河流域的居民历经夏、商、周三代,不断吸收周围羌、夷、戎、狄、苗、蛮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族。同时,东方九夷、东北肃慎、南方苗蛮、西方和北方的氐、羌、狄等族,与华夏族的联系日益加强。殷商称周围的少数民族为“方”,如西北的方、土方和鬼方,江淮流域的虎方等。商王武丁同各方国接触频繁。周人原在戎狄之间,早期与羌族姜姓部落通婚。周朝始祖弃即为有郃氏之女姜嫄所生。及至周武王伐商纣,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少数民族都派兵参战。周初,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已是周朝的远方属国,向武王献楛矢石砮,成王时又来朝贺,成王使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周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周围少数民族产生巨大影响。这一时期西北戎、狄和西南巴、蜀等族的铜器都模仿周人。同时,少数民族对周朝也有重大影响。在推翻已经腐朽了的西周王朝时,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于是周室衰微而东迁,进入春秋时代。

春秋时,南蛮中的群蛮、百濮、卢戎等居于长江和汉水流域。东夷大多在今山东和淮河流域,有莱夷、淮夷、群舒等许多分支。北狄在今河北境内有属于赤狄别

种的甲氏,属于白狄别种的鲜虞(后来建立中山国)、肥和鼓等。西方既有大戎、小戎、犬戎、姜戎、茅戎等西戎,也有白狄和赤狄。赤狄(潞氏等)大多在今山西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与华夏族杂居,双方关系密切。据记载,这一时期“渭首有狄、、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当春秋时,间在中国,与诸夏盟会”(《后汉书?西羌传》)。

春秋时有齐、楚、秦、晋、吴、越六大强国,北方诸国称其中吴、越、楚三国为蛮夷,视秦为戎狄。

江南的吴国,原为“断发文身”的少数民族地区,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南来,与当地民族结合,逐渐形成了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文化。吴国的南方为越国。吴、越对中国东南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江中游的楚国,周人称之为荆蛮,成王封熊绎为子爵。熊绎的子孙立国号为楚,逐渐强大。及至春秋初年,熊通称王,统率南蛮。楚国对于长江流域的初步开发,曾起到了巨大作用。

秦本西方小国,秦穆公得戎人由余辅佐,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戎人本无君长,夏末及商周之际,一部分戎人从征有功,商、周天子授予爵位,以为藩服。西戎中的羌族原以射猎为生。公元前 5世纪羌人爰剑从秦学得农业知识,教本族人耕种和

牧畜,群众敬服,推为首领。从此羌族逐渐兴起,成为西方强族。秦人和西戎诸族(包括羌族),在共同开发祖国西北的事业中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秦灭蜀、巴两国以后,对川西和川东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战国时楚为南方大国,疆土辽阔,境内有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在各族人民彼此影响、互相交流的情况下,南方诸族文化和华夏文化相融合,产生了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绚丽多彩的楚文化。楚统一南方,为后来秦汉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在北方,各国逐戎、狄远离中原。匈奴逐渐成为中国北部的强大游牧民族。赵武灵王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胡服骑射”,在军事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总之,在“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中,秦和楚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最大。最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一个从分散逐步走向集中统一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戎、狄、蛮、夷接受了华夏文化,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华夏文化也吸收了兄弟民族的许多创造和成就。

秦朝 (公元前221,前207)中国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见彩图)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来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增设闽中(治所在今福州)、南海(治所在广州)、桂林(治所在今广西桂平西南)、象郡(在今广西西部及其邻近地区)4郡。在北方,秦将蒙恬攻匈奴,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及伊克昭盟地区)和阴山以南地区,设置34县。淮河流域的东夷,长江流域的南蛮,闽浙粤桂的越人,西方诸戎,云贵一带的笮、僰等族,都归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直接统辖。国家的统一,郡县的设置,对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各族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汉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成分,扩大形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称为汉族。这一人数众多而又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对国家的统一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汉朝继承秦代统一大业,使祖国的统一有了新发展,至汉武帝时又进而北败匈奴,西收西域(包括今新疆),南辖南越和西南夷。

汉初,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从东北至西域的广大地区。汉王室与匈奴和亲,以缓和民族矛盾,避免国内战争,有利于各族人民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匈奴战败北撤,后来又遭丁零(又作丁令)、乌桓、乌孙三族围攻,内部五单于争立,势力衰落。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朝汉称臣,匈奴基本统一于汉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