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培训材料
地球椭球及高斯投影(测量工培训材料之二)

过P点的 椭球法线
P H
的中的表示法为: (L,B,H)
X O B
Y
L 参考椭球
3
三、高斯投影
X
中央子午线
P(x,y)
Y
特点:中央子午线上的长度和方向无变形,其他区域 的变形随偏离中央子午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4
四、投影分带
带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B0 (50221746 (293622 (2350 22 cos2 ) cos2 ) cos2 ) 1010 sin cos N 0 6399698902 (21562267 (108.973 0.612cos2 B0 ) cos2 B0 ) cos2 B0 . . Z y /( N 0 cos B0 ) b2 (0.5 0.003369 2 B0 ) sin B0 cos B0 cos b3 0.333333 (0.166667 0.001123 2 B0 ) cos2 B0 cos b4 0.25 (0.16161 0.00562cos2 B0 ) cos2 B0 b5 0.2 (0.1667 0.0088cos2 B0 ) cos2 B0
y (1 ( a3 a5l 2 )l 2 )lN cos B
式中:
N 6399698902 (21562267 (108.973 (0.612 0.004cos2 B) . . cos2 B ) cos2 B ) cos2 B a0 321404048 (135.3303 (0.7092 0.0041cos2 B ) cos2 B ) cos2 B . a3 0.1666667 (0.3333333 0.001123 2 B) cos2 B cos a4 0.04167 (0.25 0.00253cos2 B) cos2 B a5 0.00833 (0.1667 (0.1967 0.0040cos2 B ) cos2 B ) cos2 B a6 (0.083 0.167cos2 B ) cos2 B l ( L L0 ) /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师培训(版)

量表一量表一::SCL SCL--90一、测验材料 90项症状清单(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躯体化:主观的躯体不适感。
强迫症状: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或行为。
人际关系: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抑郁:失望、悲观、忧郁。
焦虑:紧张、神经过敏。
敌对:厌烦、争论、争斗、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
恐怖:与传统恐怖状态一致。
偏执:敌对、猜疑、关系幻想。
精神病性:幻听、思维散播、被控制感。
其他:饮食与睡眠。
二、测验过程 1、适用范围:13岁以上;6年级以上。
2、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
①没有②很轻③中度④偏重⑤严重 3、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
4、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评者,可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
三、计分 1、计算测验总分 2、各因子的总分 3、因子分 4、阳性项目数 5、阴性项目数 四、结果解释 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1、总分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严重程度个因子,,即所有90项目分为10大2、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类类。
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判断标准 3、判断标准160①总分超过160②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③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均需进一步检查 出现上述情况中任一项,,均需进一步检查出现上述情况中任一项总分的分析 4、总分的分析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①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总分的变化反映病情的演变。
②总分的变化反映病情的演变5、因子分和廓图的分析因子分和廓图的分析 反映病人的症状群特点 ①反映病人的症状群特点反映症状群的治疗效果 ②反映症状群的治疗效果五、SCL SCLSCL--90测验的应用测验的应用 1、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在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理卫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资料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经计量管理部门确认,配置金额பைடு நூலகம்00元(含) 以上的经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附非生 产性物资采购审批单办理相关手续后交采 购部门。
3.测量设备采购 采购部根据批准后的《测量设备申购单》
实施采购。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4.测量设备验收 4.1 测量设备采购到公司后,需制造厂家或专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6.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 之间的一致程度。
注1: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 度”。
注2:准确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例如:可 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 为3等及准确度符合××标准;尽量不使用 如下表示:准确度为0.25%、16mg、≤16mg 及±16mg。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综合部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相关定义
1.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 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 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 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 组合。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1.确保具有与组织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 量检测能力(质量、安全、环境、医疗、 对外结算) 2.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组 织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 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三、建立体系和确认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计量法等。 2. GB/T 19022-2003 / ISO10012:2003《测量管
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3. 中启《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四、综合部是公司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的主管职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培训题库(建筑材料及构配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培训题库建筑材料及构配件一、水泥1.单选题(1)水泥凝结时间测定,试验室温度为(),相对湿度应不低于(B)。
A.20℃±1℃,50%B.20℃±2℃,50%C.20℃±1℃,90%D.20℃±2℃,90%(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量水器精度为(C)。
A.0.1mlB.0.2mlC.0.5mlD.1ml(3)水泥凝结时间测定,(A)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A.环形附件B.方形附件C.小试针D.时间测定仪(4)水泥凝结时间测定,当试针沉至距底板(B)时,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A.3±1mmB.4±1mmC.5±1mmD.6±1mm(5)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起始时间以(C)。
A.水加入锅中B.砂加入锅中C.水泥全部加入水中D.搅拌机启动(6)某水泥达到标准稠度加水量为142.5ml,求该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C)。
A.142.5mlB.28.0%C.28.5%D.以上都不是(7)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C)。
A.0.1mmB.0.2mmC.0.5mmD.1mm(8)水泥安定性试验中雷氏夹的制成材料为(D)。
A.锌质材料B.合金材料C.铁质材料D.铜质材料(9)水泥安定性试验时,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大于(A)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以复检结果为准。
A.5.0B.10.0C.2.0D.15.0(10)水泥安定性所使用的雷氏夹,在雷氏夹一根指针根部增加300g 质量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D)范围内。
A.20.5mm±5mmB.18.0mm±2.5mmC.20.0mm±5mmD.17.5mm±2.5mm(11)水泥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中,沸煮箱内的水应保持在(B)内升至沸腾并恒沸180±5min。
粗糙度测量培训教案

粗糙度测量培训教案第一章:粗糙度测量概述1.1 粗糙度的定义和重要性1.2 粗糙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1.3 粗糙度的测量方法1.4 粗糙度测量的发展趋势第二章:粗糙度测量原理2.1 触针式粗糙度测量原理2.2 光束扫描式粗糙度测量原理2.3 激光散射式粗糙度测量原理2.4 超声波式粗糙度测量原理第三章:粗糙度测量仪器及操作3.1 粗糙度测量仪器概述3.2 粗糙度测量仪器的选择3.3 粗糙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步骤3.4 粗糙度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第四章:粗糙度测量参数及其选择4.1 粗糙度测量参数概述4.2 主要粗糙度测量参数4.3 粗糙度测量参数的选择与设定4.4 粗糙度测量参数的调整与优化第五章:粗糙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1 粗糙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记录5.2 粗糙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5.3 粗糙度测量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第六章:粗糙度测量实操训练6.1 实操训练目的与意义6.2 实操训练设备与工具6.3 实操训练步骤与要求6.4 实操训练注意事项第七章:不同材料粗糙度测量7.1 金属材料粗糙度测量7.2 非金属材料粗糙度测量7.3 复合材料粗糙度测量7.4 特殊材料粗糙度测量第八章:粗糙度测量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1 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8.2 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8.3 电子制造行业中的应用8.4 其他行业中的应用第九章:粗糙度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新型粗糙度测量技术介绍9.2 粗糙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9.3 粗糙度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9.4 我国粗糙度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十章:粗糙度测量培训总结与考核10.1 培训课程总结10.2 粗糙度测量技能考核10.3 粗糙度测量知识问答10.4 优秀学员表彰与奖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粗糙度测量概述难点解析:粗糙度的微观结构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具体影响机制二、粗糙度测量原理难点解析:各种测量原理的物理基础和数学模型三、粗糙度测量仪器及操作难点解析:不同仪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四、粗糙度测量参数及其选择难点解析:如何根据不同材料和表面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五、粗糙度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难点解析:数据处理中的统计学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分析评价的标准和技巧六、粗糙度测量实操训练难点解析:实操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七、不同材料粗糙度测量难点解析:不同材料表面特性的差异及其对粗糙度测量的影响八、粗糙度测量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难点解析:如何根据粗糙度测量结果进行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九、粗糙度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难点解析: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前景,以及如何适应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十、粗糙度测量培训总结与考核难点解析:如何评价和提高粗糙度测量技能及知识水平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仪器操作、参数选择、数据处理、实操训练、应用案例、技术发展以及培训总结与考核等内容。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培训材料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培训材料一、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限值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限值通常分为两个等级:1.欧洲标准按照欧洲标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限值在不同车型和使用场景下有所不同。
例如,城市地区限值为74分贝(A),郊区为72分贝(A),高速公路为80分贝(A)。
2.中国标准根据中国标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分为两个等级:A类和B 类。
其中A类适用于轻型汽车和小型汽车,B类适用于中型汽车、大型汽车和超大型汽车。
-A类:城市地区为74分贝(A),郊区为72分贝(A),高速公路为78分贝(A);-B类:城市地区为77分贝(A),郊区为75分贝(A),高速公路为79分贝(A)。
以上限值适用于汽车在道路上的加速行驶状态下产生的车外噪声。
二、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测量方法对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进行测量需要依靠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测量方法:1.测量设备-噪声分析仪:用于测量车辆发动机、排气系统和行驶产生的噪声。
-测量麦克风:用于捕捉车外噪声信号。
-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测量结果。
-滤波器和放大器:用于对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
2.测量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设备。
-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向。
-配置好测量设备并进行校准。
-步骤二:测量过程-在车辆的加速过程中,将麦克风置于测量点位,保持一定距离。
-同时启动噪声分析仪和数据记录仪,记录测量结果。
-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步骤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记录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和标准进行比对,评估车外噪声水平是否符合限值要求。
三、测量注意事项在进行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测量环境选择:在无风或微风的环境中进行测量,避免风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2.测量距离控制:保持测量距离一致,以确保不同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3.测量时间选择:选择在交通流量低谷或噪声较小的时段进行测量,以减少外界干扰。
试验检测培训试题材料1

材料模拟题-1301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土工织物与土相互作用性能指标有( )。
A.刺破强力 B.等效孔径 C.渗透系数 D.梯度比2.现行规范中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采用的指标是( )。
A.饱和度 B.动稳定度 C.马氏模数 D.稳定度3.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的过程中,①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0mm内,最大不得超过50mm(圆孔筛);②试料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沙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部分碎石,砂砾和砂等2h;③试料浸润后才加水泥,并应在lh内完成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可与试料一起拌匀后浸润;④试料不得重复使用;⑤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5g/cm3(稳定细粒土)和0.08g/cm3(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率的差不应超过O.5%(最佳含水率小于10%)和1.0%(最佳含水率大于10%)。
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4.现场测试粗粒土或细粒土的密度,最准确的方法为( )。
A.灌水法 B.灌砂法 C.蜡封法 D.环刀法5.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6.土样制备时需过0.5ram筛的试验为( )。
A.击实试验 B.压缩试验 C.界限含水量试验 D.剪切试验7.某土的细粒含量86.2%,wp=28.1%,WL=50%,其代号为( )。
A.ML B.MH C.CL D. CH8.粒径小于O.075mm IEI比重大的土颗粒分析应采用( )。
A.筛分法 B.密度计法 C.移液管法 D.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9.评价石灰质量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B.细度 C.无法消解残渣含量 D.体积安定性10.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要求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 )等。
培训材料之监测数据分析与数据反馈

8.2 周边位移监测分析与反馈应用
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是围岩动态的显著表现,所以现场量测主要以围岩周边位移作为 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围岩稳定状态判断的标准。 一般而言,坑道开挖后,以围岩位移作为判断其稳定状态标准,有赖于对隧道工程 设计与施工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及对位移量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可应用 一元线形和非线形回归分析法,用以推算围岩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的规律。 采用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双曲函数等进行回归分析。 隧道周边任意一点实测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最终位移值,均应小于公路隧道 施工规范允许值。 当位移速度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相对位移值已接近隧道施工规范规定数值,或 则支护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立即采用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周 边收敛监测主要用途是:一是评定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稳定性,据此确定二次支护时机; 二是洞周总收敛值判断,在规定允许值之内,且不大于预留变形量,据此保证结构不侵 入限界,必要时调整开挖预留变形量。 对于某一个量测断面而言,取拱脚附近的水平测线和另一条最大测线的两条回归方 程,作为判断用方程。前者从收敛速度进行判断,后者从总的收敛量进行判断(不含弹 性变形量)。一方面预报变形情况和判断施作二次支护的时间,另一方需注意最终位移 时,结构是否侵入限界。
二、新奥法与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需要,而且也 是修正设计、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在隧道施工图设计中,把监控量测纳入设 计文件。所以,应通过各个试验段(监测断面)测试数据对各类围岩的支护效 果进行检验,为隧道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提供信息及时反馈,最终确定和修正 设计参数。 新奥法设计与施工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综合分析各项施工过程中的 监测信息,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设计参数与指导施工。 1、在隧道开挖后,根据施工观察、现场地质调查、现场监控量测等获得 的监测信息,对施工前预设计所确定的结构形式、支护参数、预留变形量、施 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各工序施作时间等的检验和修正,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 程的信息反馈修正设计阶段。 2、监测信息是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映,也是修正设计、指导 施工的依据。对于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互相印证,对预设计支护参数的修 正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及时整理量测资料,分析研究各项施工信息,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需要。当 出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加强喷锚支护、改变施工对策(方法、顺序、工 艺)、及早形成闭合环等技术措施,使可能发生的塌方防患于未然,以保证隧 道稳定及安全。
北京市房产测绘地标培训材料DB11T6612009概要

窗
窗
凸窗、落地窗的面积计算: 凸窗向阳台内凸出时,凸窗所占用阳台的空间仍计入阳台的建筑 面积。
廊
走廊 建筑物内设置的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过道 建筑物内设置的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门斗 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有盖 过渡性建筑空间。门斗一般由建筑主体凹进形成,借助于 建筑墙体形成围护。
建筑主体
房屋套内墙体面积 成套房屋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 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和套与公共建 筑空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有墙,均按水 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有墙体按水 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以固定界址点连线作 为界线的车位、有围护结构的商业摊位等,其使用空间内 和与其使用空间毗邻的为整幢建筑提供围护或承重作用的 柱、垛、墙,不可计入 为房间采光和美化造型而设置的窗台高度大于等于0.20m 的凸出外墙的窗。 落地窗 窗框与地板直接相连的窗或凸出外墙但窗台高度小于 0.20m的窗,前者为平台式落地窗,后者为反凸式落地窗。
窗
凸窗、落地窗的面积计算: 窗体本身形成的窗台高度大于等于0.20m的窗视为凸窗,窗 体本身形成的窗台高度小于0.20m的窗、窗体直接落在房间 地面的窗、窗体落在结构梁、反梁、垫层等结构之上的窗, 都视为落地窗。 窗的窗台高度为房间室内地面(楼板结构板上缘)至窗台台 面(窗台板上缘)的垂直距离;窗的高度为窗台台面至窗顶 板板面(顶板上缘)的垂直距离;凸窗的进深为室外墙面 (外墙外缘)至凸窗的外边沿的水平距离。 凸窗突出外墙的窗体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 落地窗,当其窗体高度大于等于2.20m或窗体净高度大于等 于2.10m时,落地窗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反之,落地窗不计 算建筑面积。。
计量培训资料

计量培训资料简介:计量是一门研究测量和度量的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个行业中,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产品质量、工艺控制、贸易交易以及法律准则的制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人们在计量领域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计量培训资料变得非常重要。
一、计量的概念和重要性计量是指通过测量和度量来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它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计量数据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促进贸易交易、维护公共利益以及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因此,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误差源、不确定度、精确度、灵敏度等。
误差源是指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仪器本身的不确定性、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程度,通过评估各种误差源的贡献来确定。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可以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评估。
灵敏度是指测量结果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2.常用的计量方法常用的计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比较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器具直接获得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比较测量是指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天平来测量质量。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相关物理量来推导出被测量物理量的值,如使用速度和时间来计算距离。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和使用1.计量器具的选择在选择计量器具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精确度、灵敏度、可靠性等因素。
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精确度是指计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对象变化的响应程度。
可靠性是指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计量器具的使用在使用计量器具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环境条件。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要保证仪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避免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对仪器造成影响。
CPIII培训

03563 02
035630 2
三、点位埋设说明
现场CPⅢ点名应统一标识 ,在CPⅢ 控制点设臵处附近,应清晰、明显地设 臵点号标志,如右图所示。
XXX客运专线 CPⅢ编号:0356301 测量标志,严禁破坏
自由设站编号,CPⅢ测量过程中的自由设站点编号根据连 续里程和测站号等相关信息来进行编制,如0613C101。前4位为 里程,第5位C代表初次建网测量,B代表补测,F代表复测,J代 表竣工测量,第6位1代表第一次测量,第7位和第8位代表测站 编号(各标段自行分配,标段连接处相邻标段应进行协调,保 证CPⅢ测站编号不重复),01~99号数循环。
点编 号 含义 数字代 码 在里程内点的位臵
03563 01
表示线路里程DK356范围内线路里程增大 方向 左侧的CPⅢ第1号点,“3”代表“CPⅢ”
表示线路里程DK356范围内线路里程增大 方向 右侧的CPⅢ第1号点,“3”代表“CPⅢ”
035630 1
(轨道左侧)奇数 1、3、5、7、9、11 等
对中标志安装的注意事项。 检查平面(水准)和预埋件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全 部插入预埋件后预埋件沿口应和平面(水准)突出横截面密接, 有异常情况的预埋件不能使用。
三、点位埋设说明
(六)CPⅢ点的编号原则 在一条线路上,CPⅢ控制点号和自由测站的编号应唯一、便于 查找,CPⅢ编号采用7位编号形式(0000300) 。 为避免长短链地段编号重复的问题,前4位采用四位连续里程 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6,7位为流水号,01~99 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线路里程增大方向 左侧的点编号为奇数,线路里程增大方向右侧的点编号为偶数。
2019-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培训精要-文档资料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
基本原则和
换句话说: 将被测物与标准尺沿测量轴线成直线排列测量”。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误 差仅为:∆=5um,这就是阿贝原则。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遵循阿贝原 则。比如千分尺、百分表的使用。 “将被测物与标准尺沿着测量轴线平行排列测量”,不符合阿贝原则,测 量精度略差,测量误差为∆=10um,比如游标卡尺和高度尺的使用。
最小为1/10;一般情况下取1/5。
K=Δ /T
Δ =K·T
式中:Δ——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
T——被测对象的公差值。
按照国家标准 GB/T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
尺寸的检验中规定选择计量器具。所选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小
于或等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
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
(●1标)其准温温度它度:
我国规定以20℃为标准温度。我们现在所指的测量长度,一般都 是在标准温度下的长度。 ●温度误差:由于测量条件的温度对标准温度有偏差,这样就引起测
(接上页)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按测量不确定度与工
件公差的比值分档,IT6~IT11分为Ⅰ,Ⅱ,Ⅲ三档,IT12~IT18分 为Ⅰ,Ⅱ两档,Ⅰ,Ⅱ,Ⅲ对应比值分别是1/10,1/6,1/4。计量器具
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约占测量不确定度的1/9。详见
GB/T319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测量器具选择还需根据工件外形、大小、重量、材料、刚性和表
1 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区间的半宽表示
2 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
表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
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 与人们对被测量、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
《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验收技术标准》培训材料

03 标准主要内容
表4.2.2 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权重、检查项和检查方法表
质量元 素
权 质量子元素 权
检查项
检查方 法
1.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正确性2. 控制测量精度与规范及技术设计的符
合性3. 验测点坐标、四至距离、建(构)筑物高度、建(构)筑物面积测
数学精度
量成果数学精度与规范及技术设计的符合性4. 竣工测量地形图图根控制测
2 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 与验收》GB/T24356-2009中仅 提到竣工测量成果检验可参照 施工测量成果检验进行。
3 为保障本类成果质量,需要 制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检 验 规范。
1 标准基本情况
1.2 前期研究
院内试行
院内试行由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组织编写的《建设工 程规划监督测量竣工测量成果抽检指导书》,由不同检
4规划核验测量成果检查
对成果两级检查的内容、方 法和质量评定进行了技术规 定。
5规划核验测量成果验收
对成果验收的内容、方法 和质量评定进行了技术规 定。
附录(3个)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03 标准主要内容
3 基本规定
➢3.0.1 检查验收依据应包括 :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和合同类文件等。 本条说明: 规划文件一般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等文件, 其中附图应加盖许可证附图专用章。检查验收中不对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的编写做 硬性规定。合同类文件是指测绘任务书、合同书和委托验收等文件。
规范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 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为地方测绘行业质量管理提供
标准支持;
保证建设工程规划核验测量成
果的质量。
3 实施意义及范围
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培训材料

三、 平衡的目的及平衡方式:
平衡的目的 平衡的目的在于改善转子的质量分布,以减少它在旋转时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或不平衡惯性力矩,经校正平衡的转子其残余不平衡量应小于允许值。 平衡方式 1、 单校正平面转子 如果盘状转子的支承间距足够大并且旋转时盘状部分的轴向跳动相当小,从而可忽略偶不平衡,这时可用一个校正平面校正不平衡即单面(静)平衡。
平衡的目的及平衡方式:
对具体转子必须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满足。对大量转子在完成单面平衡后,应测量其最大剩余不平衡量并用支承跨距来除;如果在最坏的情况下用这种办法求的不平衡量仍是允许的,则单面平衡是足够的。 双校正平面转子 如果刚性转子不能满足上述第1条所述盘状转子的条件,则需要两个校正平面,其平衡过程与第1条所述的单面平衡相对应,称之为双面(动)平衡。双面平衡时转子必须旋转,否则就不能检测出剩余偶不平衡量。
1500
2500
2000
2000
a 表示该车轮如为一件式车轮,则其静不平衡量最大为700。
表2商用车车轮静不平衡量要求 g·cm
4 检测方法 4.1 检测样品 测试样品应是未经试验或使用过的新成品车轮。
4.2 测试条件 4.2.1 本测试的车轮应按在车桥上装配方式定位。 4.2.2 测试设备精度 4.2.2.1 轿车车轮平衡机:±1g 4.2.2.2 卡车车轮平衡即:±5g 4.3 测量设备 车轮专用平衡机。
四、QC/T 242—2004 《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前 言 本标准代替QC/T 242-1997 《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QC/T 242-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乘用车车轮动不平衡量的要求; ——将乘用车车轮平衡机的设备精度定位±1g; ——将商用车车轮平衡机的设备精度定位±5g;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长春一汽四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轮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张世江、莫斌清。
测绘质检培训情况汇报材料

测绘质检培训情况汇报材料一、培训内容。
本次测绘质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基本知识、测绘仪器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内容涵盖了测量基本原理、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技巧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培训内容丰富多样,覆盖面广,能够满足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
二、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现场操作等方式,使学员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测绘质检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训班还设置了小组讨论和交流环节,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三、培训效果。
经过培训,学员们对测绘质检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技巧。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还进行了一定的考核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员通过了考核,证明他们在培训期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培训总结。
本次测绘质检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员对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今后在开展类似培训时,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环节,加强对数据处理软件的讲解和实际操作,以提升学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展望。
测绘质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提高地图测绘的精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测绘质检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学员们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测绘质检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以上是本次测绘质检培训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欢迎领导和同事们对培训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测绘质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常用金属材料检测培训材料

常用金属材料检测培训材料
金属材料检测的原理
金属材料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对材料进行测试分析。
物理检测法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形状、尺寸、密度、硬度、电阻、磁性、光学性质等进行测量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性质。
化学检测法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性质。
生物检测法主要是利用材料的生物活性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性质。
金属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金属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即透射电镜法、发射电镜法和X射线衍射法。
透射电镜法是利用透射电子束照射金属材料,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而产生电子,然后检测电子的速度和能量来确定金属材料的性质。
发射电镜法是利用发射电子束照射金属材料,使其发生光电效应而产生电子,然后检测电子的速度和能量来确定金属材料的性质。
X射线衍射法是利用X射线照射金属材料,使其产生X射线衍射效应而发生光电效应,然后检测电子的速度和能量来确定金属材料的性质。
机加工行业品检培训资料

机加工行业品检培训资料一、引言机加工行业以其高效、精确的特点,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机加工行业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升。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品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机加工行业品检培训的资料,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二、培训资料的内容1. 品检基础知识品检工作的基础是对于品质管理的了解,因此培训资料应包含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方法到品质管理工具,这些都是品检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此外,还应介绍一些常用的品质定义和指标,如精度、表面光洁度等。
2. 测量与检测技术在机加工行业中,测量与检测是品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从业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测量和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培训资料可以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常用测量方法的讲解以及误差分析与处理等内容。
3. 公差与配合在机加工行业中,合理的公差设计和配合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因此,培训资料应该介绍公差的概念与分类,如限径公差、限位公差等。
同时,还应该包括公差的计算方法和公差配合的原则与规范。
4. 客户要求和标准检验作为机加工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解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是品检工作的核心。
培训资料应该包含常见的客户要求和标准要求,如ISO9001、TS16949等。
通过学习这些要求和标准,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品检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5. 问题识别与解决在机加工行业的品检工作中,遇到问题是很常见的。
因此,培训资料应该包括问题识别和解决的方法与技巧。
从故障排除到质量改善,这些内容都能帮助从业人员提高问题处理的能力。
三、培训材料的制作与使用1. 合理的制作方式为了提高培训资料的质量和有效性,制作方式十分关键。
培训资料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图片、案例等多种形式呈现,以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加入一些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内容,让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 搭建学习平台为了便于培训资料的使用和交流,可以搭建一个学习平台。
日月明轨道测量仪(SGJ-T小车)培训材料112页PPT

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评比办法1. 引言政务服务中心的红旗窗口是为了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改善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设立的。
为了更好地评估窗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公正、公开的评比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评比办法。
2. 评比的目的和意义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评比旨在激励窗口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政府部门改进行政服务水平。
通过评比可以全面了解各窗口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行政效能和市民满意度。
评比结果还可以向公众展示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的工作表现,增加透明度和信任。
3. 评比办法的基本原则评比办法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3.1 公正公平原则评比必须公正公平,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在同等条件下接受评估。
评比结果不应受到主观因素、个人偏见或其他不当因素的影响。
3.2 客观量化原则评比办法应该具有客观量化的标准和指标,以便评估者能够根据事实和数据进行评判。
评估指标应尽可能具体明确,以避免主观判断的发生。
3.3 综合评价原则评比办法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窗口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问题解决能力等。
评比结果应综合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的整体表现,而不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指标。
4. 评比指标和权重为了全面评估红旗窗口的综合表现,需要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比指标和权重。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评比指标和权重的建议:4.1 服务态度(权重30%)评估窗口工作人员在服务中是否热情、友好、耐心,是否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4.2 工作效率(权重30%)评估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包括处理业务的速度、办理手续的顺利程度等。
4.3 问题解决能力(权重20%)评估窗口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协调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等。
4.4 专业知识(权重10%)评估窗口工作人员对相关行政事务的了解程度,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4.5 公司口碑(权重10%)评估窗口工作人员在外界口碑中的评价,包括用户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情况等。
日月明轨道测量仪(SGJ-T小车)培训材料共112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日月明轨道测量仪(SGJ-T小车)培训 材料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控制测量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分为三级,依次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控制网(CPⅡ)和基桩控制网(CPⅢ)。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沿线路走向布设,按GPS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建立,为全线(段)各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准。
线路控制网(CPⅡ)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上沿线路附近布设,为勘测、施工阶段的线路平面控制和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基桩控制网起闭的基准。
基桩控制网(CPⅢ)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或线路控制网(CPⅡ),一般在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基准。
1、起算基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起算基准应以线路轨顶标高的平均值作为平面独立坐标系统(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投影高程面,即施工精度要求最高的设计尺寸所在的高程面。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
为达到这一要求,有三种数学模型可供选择:(1)根据客运专线通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抵偿坐标系统、任意中央子午线坐标系统、任意中央子午线的较窄宽度带的坐标系统。
(2)采用斜轴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是一种保角圆柱投影,它以圆柱作为投影面,将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圆柱面展成平面而成。
圆柱面可与地球椭球相切或相割,同时也有正位、横位、斜位三种不同位置的区别(图1-1)。
图1-1 圆柱投影示意图(3)采用自由投影。
斜轴墨卡托投影只能满足小于1/100000的要求,采用自由投影可以解决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使客运专线坐标系统的长度投影变形小于1/1000000,即≤1mm/km。
2、网形布设CPⅠ网沿线路每4km布设一对GPS点,GPS点间距离约1km,整个CPⅠ网由大地四边形网形构成(图1-2)。
若线路控制网(CPⅡ)用GPS测量,则可每4km布设一个GPS点。
图1-2 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网示意图CPⅡ网可采用GPS或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目前基本均采用GPS方法施测,边长在800~1000m之间。
由于设计点间距较大,在施工阶段通常加密控制点,与CPⅡ精度一致,边长在400~600m之间。
对于隧道洞内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已不能使用GPS观测,在隧道贯通后,应布设CPⅡ等级(高铁三等)平面控制网及二等高程控制网,与洞外精度网形一致,直线段边长在400~600m之间,曲线段边长在200~400m之间。
3、施工控制网观测与精度施工控制网CPⅠ网采用高铁二等精度观测,达到精度要求后,联测CPⅡ网与加密点,采用高铁三等精度观测,其测量要求、技术要求见表1-1、表1-2。
线下工程完工后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桥涵、路基等隧道洞外采用GPS方法施测,隧道洞内采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等方法观测,一般采用三等附合导线测量方法施测,技术要求见表1-3,当洞外植被茂盛时,该段使用GPS施测会受坏境限制,这时应采用导线测量或三角测量方法施测,保证施工控制网精度。
表1-1 GPS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表1-2 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当基线长度短于500m时,一、二、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m。
表1-3 CPⅡ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精度设计包括控制点的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及其平均可靠率等几方面。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精度计算应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是指控制点两次定位坐标差的中误差或补设、增设控制点时,由现有已知控制点发展的新控制点相对于已知点的坐标中误差;相对点位精度是指通过测量可导出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精度;平均可靠率是指控制网的多余观测数与总观测数的比值。
根据无砟轨道施工验收标准,考虑到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误差,CPⅠ和CPⅡ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在表1-4中给出。
表1-4 CPⅠ网和CPⅡ网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控制点可重复性测量精度(mm)相对点位精度(mm)CPⅠ10 8+D×10-6CPⅡ15 10 注:(1) 表中数据为X、Y坐标方向的中误差;(2) D为基线边长,单位为mm。
各级控制网的多余观测平均可靠率宜满足:式中 r —控制网的多余观测数;n —控制网的总观测数;—平均可考率。
CPⅠ网按大地四边形形式布设(参见图3-2),其平均可靠率,CPⅡ网按5km内布设边长1km的附合导线,平均可靠率。
4、施工高程控制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控制网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
其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5,限差要求见表1-6。
表1-5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m)表1-6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mm)注:1 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Ri为检测测段长度,以千米计;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2 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5、控制网交桩及复测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交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并履行交接手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参加交接工作,并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附录G的要求履行交桩手续。
控制网交桩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1) CPⅠ、 CPⅡ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2) CPⅠ、 CPⅡ测量平差计算资料;3)线路水准基点成果及点之记;4)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资料;5)测量技术报告(含平面、高程控制网联测示意图);6) CPⅠ、 CPⅡ控制桩和线路水准基点桩。
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Ⅰ、 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开展不定期复测维护,复测周期不宜大于6个月。
不定期复测包括维护内容包括CPⅠ、 CPⅡ、线路水准基点及施工加密控制点复测,检查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点位的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当复测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由监理单位确认。
控制网复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编写复测技术方案;2)复测采用的方法和精度应与原测相同;3)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方法补设。
复测成果的评定:采用GPS复测CPⅠ、 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规范表5.7.8-1、表5.7.8-2的规定。
编写复测报告。
复测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依据、技术标准;2)测量日期、作业方法、人员、设备情况;3)复测控制点的现状及数量,复测外业作业过程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4)复测控制网测量精度统计分析;5)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6)需说明的问题及复测结论。
注意:设计交桩点每半年或一年(视工程精度而定)复测1次,复测结果在设计精度限差范围内,使用设计坐标;复测结果超出限差后,应及时上报设计(监理)部门,设计部门进行复测、坐标调整,由设计部门出具坐标复测报告,施工方对复测报告重新复测,无误后,方可使用设计修改后坐标,施工方无权修改设计坐标。
6、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同精度加密:就是在设计院给我们的CPI和CPII点密度不够的情况下进行的加密;施工控制网加密:就是在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基础上为了施工放样方便而进行的加密。
施工控制网用GPS加密不应低于高铁四等标准执行。
CPI同精度加密按照高铁二等标准执行,CPII同精度加密按照高铁三等执行。
加密点的编号必须规范,并与原CPI、CPII点名区别开来,达到见名现义的效果。
加密施工控制网使用GPS加密边长不得短于300米,短于300米的边,在通视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用全站仪加密,采用全站仪加密时,用测角精度不低于1″,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的全站仪施测,加密导线点(用于使用放样的点)的埋设要求可低于同CP Ⅱ点埋设要求,边长可以短到200-250米。
同精度加密使用GPS加密CPI点时,通视点之间距离不小于800m,困难地段不小于600m,加密CPII点时,通视点之间距离不小于600m,困难地段不小于400m。
同精度加密1个CPI点时应联测不少于4个CPI,且加密点位于所联测CPI点构成的网形中部;同精度加密1个CPII点时应联测不少于2个CPI及不少于2个CPⅡ点,且加密点位于所联测CPI/CPⅡ点构成的网形中部;如下图所示:圆圈是待加密点,三角形代表现有的CPI或CPII点,就近联测4~5个点:当旁边有个较近的(最好保持通视)CPI或CPII点时,一定要联测,此时就是联测5个点(旁边一个点,小里程方向一对点,大里程方向一对点);当旁边没有较近的(或通视)的CPI或CPII点时,联测4个点(小里程方向一对点,大里程方向一对点)。
在CPI、CPII的基础上再做施工控制网加密。
高程控制网加密按照二等水准技术标准要求施测,采用附合水准路线,从设计院提供的一个二等水准基点,附合到另一个设计院的二等水准基点;电子水准仪起终点设置要正确无误,不可以随便起名。
原始数据不得修改。
在隧道、植被茂盛的区域内,GPS观测已达不到需要的精度,因此必须采用导线测量方式加密施工控制网,观测仪器测角精度在1″以内,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采用导线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导线应起闭于CPⅠ、CPII点,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满足表1-7的规定。
表1-7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导线边长测量应满足表1-8的规定。
表1-8边长测量技术要求注:1 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 2 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Ⅰ级d m ≤2mm Ⅱ级 2mm <d m ≤5mmd m 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 的测距标准偏差。
3 d m = a + b ×d 式中d m — 仪器测距中误差(mm );a —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 —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系数(mm/km ); d — 测距长度(km )。
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气压和气温读数应取至小数点后1位。
在测站和反射镜站分别测记。
导线成果计算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精密平差方法平差。
二、线下工程施工测量1、线路施工测量线路施工测量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
在地面按设计的位置放出中线上的直线控制点、曲线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桩橛以及中线加桩,并在施工前设置护桩。
线路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与线路定线测量相同。
2、路基施工测量路基测量包括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
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和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可在恢复中线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法、极坐标法或GPS RTK施测。
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布置,一般采用横断面法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