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
社会集体想象物与异国形象的关系
第一,社会集体想象物和异国异族形象一致。 即:形象是对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认同和 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形象创造者基本上依据,顺 从在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模式,价值观等 来表现,描述异国异族。而对他国文化和价 值观等,一般是持否定态度。这种倾向我们 称之为意识形态化。
▪ 按照意识形态化所创造出来的形象,我们称 之为意识完全自觉
《马可·波罗游记》 地与想象拉开距离
形象与现实相混吴,承恩《西游记》
且被视为
李汝珍《镜花缘》
现实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
记》
想象成为批判现实 的工具
混淆状态:一个 托马斯·莫尔 意识不自觉地把 《乌托邦》、
另一个意识并不 孟德斯鸠《波
视为现实的东西 斯人信札》赫
视为现实
▪ 欧洲人眼中的美洲形象,就是他们的集体想 象物。
▪ 在这两类创造者中,有一点是相同的;无 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异国异族形 象都凝聚着全社会的集体情感和心态。
▪ 而且,这些形象既具有现实的因素,又具 有想象的成分。所以,我们称此为集体想 象物。它制约、规范、支配着异国异族形 象的创造。
▪ 在这个意义上,集体想象物可以看作是异 国异族形象的参照系或背景材料。
尔曼·黑塞《玻
璃球游戏》
区别行为:通过此 行为,一个意识与 现实拉开距离,并 由此就在其自身经 验中创造出相异性 来
2、作为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形象的类型
1.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又叫社会总体想象物,社会 整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异 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巴柔用它来强 调,突出异国异族形象背后的民族性,集体 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总之,强调的是集团 的倾向性。 莫哈:“分析形象采用的方法依托于形象 与集体想象物的关系。”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ht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有可能是填空)2文类学: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文学形式的种类,类型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的比较研究,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3主题学:发轫于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研究,既属于影响研究,也属于平行研究.其强调的是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主题(包括主题,题材,情境,人物,意象,套话)的不同处理.4母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5题材研究:通常指构成一个完整故事或情节的素材,比较文学中指研究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作家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如大洪水神话,人蛇恋.6情境研究: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三角恋,人鬼恋,不相识的父子之战)以及不同作家对于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伦理等)7意象研究:指某一民族,国家中某种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式或文化形象.8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的翻译互动研究.(探寻翻译及其翻译以后)9形象学:是指在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以及”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10社会集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11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文艺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着重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12历史类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研究的时空不一,但在美学上有价值,诗学上有共通性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13文学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潮流。
填空1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2比较文学的最终目标是(走向世界文学),不是走向大一统.而是世界各民族互相借鉴.3三股大潮是(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文化研究热潮)4我国比较文学兴起是从(台港)开始的.5 1976年,(古添洪)(陈慧桦)主编的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6率先开展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是旅居国外的一批华裔学者,如(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7 1979年(钱钟书)(<管锥篇>)出版,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开始的标志.8法国比较文学研究代表人物:(不吕那介)(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9(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的转折点10俄苏比较文学复苏的代表人物(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历史类型学研究11流浪汉小说和十四行诗属于(平行研究)中的(文类学研究)12主题学发展的主要人物是美国的(哈瑞·列文),他是主题学研究的开创者13媒介包括(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文字材料媒介)14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是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艾斯卡皮)提出的15形象学的特点与功用是(投射性)(互动性)(跨学科性)16形象学对于对于异国形象描绘的作用:具有(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色彩)17法国的(贝茨)是最早提出形象学任务的人,法国的(巴尔登斯贝格)提供了具体范例,作出重要贡献,认为比较文学应注重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互相诠释,并遵循这一原则写出《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的是(卡雷)18(莫哈)提出的文学形象学所研究的形象,都是三重意义上的形象。
形象学讲义
形象学形象学(法文:Imagologie,英文:Imagology)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1],法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巴柔(D.H.Pageaux)将之概括为“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运作过程中对异国看法的总和”[2]。
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发轫同步,属于“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范畴,探索一国形象在异国的文学流变,即它是如何被想象、被塑造、被流传的,分析异国形象产生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并找出折射在他者身上的自我形象。
第一节?形象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一、形象学的渊源与发展形象学与比较文学学科本身同时产生于19世纪,是“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所偏爱的一个研究领域”[3]。
20世纪40年代末,其理论体系已初具雏形,80年代渐趋成熟,90年代之后进入我国比较文学界。
我们首先介绍几位对形象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比较文学学者,阐述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贡献,以了解形象学的发展史。
形象学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学者贝茨(Louis-PaulBetz)。
1896年,贝茨在《关于比较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意义的批评研究》一文中指出,作为一门新学科,比较文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民族和民族是怎样互相观察的:赞赏和指责,接受或抵制,模仿和歪曲,理解或不理解,口陈肝胆或虚与委蛇。
”[4]这段话中虽然没有出现形象学这样的字眼,但对两个民族怎样借助文学形象互相观察、互相认知的描述却十分清楚。
20世纪初期,法国学者巴尔登斯贝格(F.Baldensperger)提供了形象学研究的具体范例《法国文学中的英国和英国人》。
20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卡雷(J.M.Carré)认为比较文学应注重各民族间、各种游记、想象间的互相诠释,并遵循这个原则写出了《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1947)一书。
卡雷的高足基亚(M.F.Guard)把“人们所看到的外国”专辟一节,写进他的《比较文学》(1951),指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再追求抽象的总括性影响,而设法深入了解一些伟大民族传说是如何在个人或集体的意识中形成和存在下去的”[5],并认为这个方向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极富前景的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6]。
形象学
(一)形象学形象与一般文学研究的形 象的异同
形象学认为隐藏在异国异族形象背后的是创造者 自我民族的形象,它对异国异族形象的塑造起决 定作用,形象映照的是形象创造者的自我形象。 因此,形象创造作为作家的个体行为处于次要地 位,更强调的是作为中介的形象,研究的目的也 并不在于求证这些形象于现实符合与否(异国异 族形象往往与事实不符),而是形象形成背后的 文化差异。作家对异国异族的理解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作家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想象描绘出 来。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 力参与创造的结晶,作家在其中只充当了一个媒 介。
“社会总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 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莫哈:形象学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只局 限在作家作品,而必须伸展到历史、社会、文 化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是跨语言的,跨文化的, 也是跨学科的。形象学研究的目的更在于揭示 一种文化在言说“他者”时所特有的规律、原 则和惯例。 莫哈:“分析形象采用的方法依托 于形象与集体想象物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主张平行研究的 美国学派异军突起,他们对法国学者倡 导的形象研究颇有微辞,认为“卡雷和 基亚最近突然扩大比较文学的范围,以 包括对民族幻像、国与国之间互相固有 的看法的研究。但这种做法也很难使人 信服”。学派之争让美国学者看不到形 象学与影响研究的实质性差别,看不到 形象学的创新意义。
(一)形象学形象与一般文学研究的形 象的异同 从研究重点看,一般文学形象往往被 看成是作家个人艺术独创的结晶,对 其研究的重点是它的独创性和逼真性, 探讨某一形象是否具体、生动、饱含 感情,是否给人以实感,使人身临其 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否反映 了现实(真实性、典型性)以及能否 体现作家的创新。
(一)形象学形象与一般文学研究的形 象的异同 法国学者把这种在“他者”形象创造中 起支配作用的,来自其所属社会的影响 源称为“社会整体想象物”。 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不同作家笔 下的“他者”形象,都受制于各自的 “社会整体想象物”。研究吉卜林笔下 的印度,康拉德笔下的刚果,罗伯·格 里耶和加缪笔下的非洲,都不能忽视当 时殖民主义侵略、发现新大陆、探险这 样的文化语境。
第一编第四章 形象学
第二节 形象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 二、“形象”的类型与功能 • 第一,意识形态化的异国形象,是指在描述异国 形象时意识形态起潜在的评判作用、隐形的导向 作用,对自我社会群体具有“整合功能”。 • 如巴柔认为,18世纪法国人“所看到的”西班牙 多为意识形态化的异国形象,法国人用自己倡导 的启蒙思想、开创的“光明世纪”去观照西班牙 社会现实,西班牙遂被看成一个停滞、落后的民 族:经济凋敝,好冲动,对教权及俗世权力缺乏 批判、崇尚封建式的高贵气质等负面因素。这个 西班牙恰成法国这个启蒙民族的对立面。
第二节 形象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一、“形象”的性质与特征 • 关于“形象”的理解,法国学派的定义各有 不同,侧重不一。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 第一,形象是“真相”和“幻象”的混合物, 具有言说自我和言说他者的双重意义。狄泽 林克说:“每一种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 着自我形象的形成。” • 第二,形象是制作者关于社会想象和社会实 践的象征性言说,确指性、实在性成分少, 反思性、理想性成分多。
5、形象学在国际学界的扩展
• 形象学从后现代理论中获益。 • 美国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赛义德在《东方 主义》中解剖了西方人眼中作为“他者” 的东方形象,指出其虚构性和背后隐藏的 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意识。 • 后殖民主义理论催生了族群研究,重视主 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关系、多数民族与少 数民族关系在各种文本中的复杂表现,这 些和形象学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第二节 形象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 一、“形象”的性质与特征
• 第三,形象有作为社会集体想象物和作为个人意 识想象物两种生成途径,二者关系错综复杂。 • 形象学基础理论较多涉及的是作为社会集体想象 物的形象,但在实际研究中,也经常遇到作为个 人意识想象物、与社会集体想象物对立或相异的 异国形象。莫哈说:“一个形象最大的创新力, 即它的文学性,存在于使其脱离集体描述总和的 距离中。”研究者应特别注意巴柔所说的“双极 性(认同性/差异性)阐释”中的“相异性”问题。
形象学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里比较新兴的学科。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异国相对于主体而言应该属于他者范畴,即不同于主体的排他性质。
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这不仅对“他者”有着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具批判性。
一、形象学的定位形象学是比较文学里比较新兴的学科。
但就文学作品中对异国的描述已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西方文学中早期的流浪汉文学、游记等,中国五四时期较多的一些翻译作品等,都可以让人有一种关于“异乡”的概念。
作为一门学科,形象学首先要替自己定位。
“形象学首先就令文学史家们生疑。
异国形象属于对一种文化或一个社会的想象,它在各方面都超出了文学本来意义上的范畴,而成为人类学或史学的研究对象。
”这令得形象学既不讨好于文学纯粹学主义者,也不讨好于民族主义者。
但即使形象学面对的是如此多学科交汇的复杂局面,它依旧还是成为了人们研究时所不可避免的话题,跨学科性不仅是形象学研究的困难之处,也成为了形象学研究的特点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研究之所以能够存在,在于“社会与文学”的联系,“文学至少是社会的表现,因为通过文学,可以破译出一个社会在他者那里产生的幻像。
”这是比较文学中形象学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论源泉。
文学记录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最坦诚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大多受外界影响刺激,所以大部分维护形象学的学者们不愿意人们仅仅将形象学理解成单纯的“社会学”和“民族心理学”,就连文学中有关异国的描述也仅仅是作为形象学考察的一个方面。
而挖掘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他者“形象”和这种形象如何被制造出来,又是如何生存的,又能够揭示出文学最“根本”的问题。
二、“形象”的问题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异国相对于主体而言应该属于他者范畴,即不同于主体的排他性质。
而这里所说的“形象”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巴柔在文章中这样定义形象,在我看来,很有概括性,在与“他者”进行的有意识的区别后,对异域的自觉感知具象为文字,“形象即为对两种类型文化现实间的差距所作的文学的或非文学,且能说明符指关系的表述。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小学语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关注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人物所具有的人文思想感情是寓于语言之中的。
在写人类文章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分析感受人物形象。
首先是抓住人物自身的语言。
如《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展开的。
我们可以就狼三次“故意找碴儿”设问:狼三次提问说了什么话,进行简要概括;想想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里学生第一次从“你安的什么心?”这句话可看出狼是装出很有理的样子,应该是“很生气”的。
第二次的语言中出现了“坏家伙”“背地里骂我”,这是狼别有用心的猜测,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于是,它蛮横、凶恶的性格就显现出来。
最后说“你这个小坏蛋!”“反正都一样!”更是强词夺理。
于是,狼坏人的形象凸显出来。
一个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目的而又掩饰自己的“坏人”形象就清晰起来。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角色朗读,以粗而低沉的语调在读中感受狼的恶意,还可以在狼的语言和小羊的语言对比中朗读感受狼的形象。
在人物语言赏析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关键性词语,如《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中出现人物的对话,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人在电话中的语气,想想这两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其中“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句中“感谢”就是一个关键性词语。
自己的车子被别人刮坏了,自己修好之后为什么还要打电话表示“感谢”呢?学生深入阅读,就能逐渐感悟这个小红车主人宽容大度,愿意与人为善,肯定诚实的品质。
2、抓住描写主人公语言,感知人物情感。
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写人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我们感受、理解人物形象,还要注意文中主人公语言之外表现人物的语言。
这样语言的理解不仅是理解文中的人物,更是理解人物身上传递的品质和情感所必需的。
如《雨后》中“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句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感受这个小哥哥的形象。
基于形象学的景观研究初探——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基于形象学的景观研究初探———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王世旭(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050004)摘要:从形象学研究出发,探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的校园景观的内在联系,通过探求历史、布局、建筑、园林和文化5个维度,揭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景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提升方法,为其他历史校园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景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景观形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位于长沙老城区核心区域,前身是善化城南书院,朱熹曾经在此开堂讲学闻名天下。
清代校园形成“城南十景”,周祯更是写下《城南十景赋》。
城南学院既是教育场所,也是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湖湘书院园林代表,和岳麓书院一起成为长沙最为闻名的两大书院。
1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形象学(Imageability)是基于在现场走访中取得的有效信息下对文化、艺术、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建立的一个新标准。
在通常研究中,对校园形象的分析表象而又单一,本研究力图多维度探索社会变革下历史校园的影响,讨论人、文化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体系化的校园景观形象研究。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测量,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的文化、布局、建筑、园林、书写五大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比造型细节、颜色等元素,提炼出景观符号,并找到新的角度探索校园形象在景观中的运用。
2历史形象研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校区原为理学大家张栻私塾,是湘江河畔妙高峰上的一个古典中式书院。
诗句“妙高山色画屏新,妙高山下水粼粼”是对其生动的描写,自从开班授课以来,书院广纳贤才,教课授业,几经波折。
直到1903年,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湖南师范馆”,任命王先谦为第一任校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本确立。
学院近代经历数次变革,不仅走出过张栻这位湖湘学派重要学者,后续涌现出杨昌济、陈天华等人,推动了以西学为主、兼顾日本学制为辅的思潮。
这也体现在校园风格上,校园仿照日式师范进行扩建,建筑体现出中西融合、中式为主的风格。
7、形象学
第四章形象学(imagologie)一、定义及产生形象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但它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
形象学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述作为他者的异国形象,探索异国异族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底蕴。
陈P220。
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法国是形象学的诞生地。
对形象的研究可以远溯到19C.形象学的真正兴旺,是在20C中叶的法国。
卡雷的《法国作家和德国幻象》一书,以及他对形象学的有力的宣传鼓动,对这一领域的开拓,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一直被后人视为形象学的奠基者。
早期美国学派以主张平行研究著称,使他们对影响研究颇有微词,这连带造成了他们不能正视形象学的意义。
但形象学并未在批评中裹足不前,而是长足发展。
它在法国繁荣,20C 六七十年代,在其他国家也扎下了根,包括美国。
在当代的发展与巴柔(法)的贡献分不开。
他明确提出了当代形象学的基本原则,核心是对“他者”形象的定义。
此后,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形象学的当代发展也能从各种后现代理论中获益。
如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美国巴勒斯坦裔著名学者爱德华〃赛义德在其著作《东方主义》中,解剖了西方人眼中作为“他者”的“东方”形象,指出其虚构性和背后所隐藏的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意识。
苏珊〃巴斯奈特《比较文学》中涉及到性别隐喻。
她研究了旅行者描述异族时的性别隐喻和想象,以及这种隐喻想象背后潜藏的种族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例如对欧洲文化史上从来就有南方与北方的二元对立、莱茵河与多瑙河的对立。
北方是男性化的、阳刚的,南方(如土耳其)是美艳的、肉感的。
这种对异文化的成见、误解在一代欧洲人的记忆中保存着,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形象学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在中外文学史中,各国各民族的相互注释、印象、评价,比比皆是。
异国异族形象与文艺理论所探讨的形象的区别:陈P2261、形象学面对的形象首先是异国异族形象,其覆盖范围自然比文艺理论探讨的形象小得多。
3.第三章形象学
27
文本内部研究
第一是词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异国文学 作品中关于“他者”的词汇所做的基于统计学 方法的分析与辨析。 第二是等级关系。进一步考察作家与被注视者 之间的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第三是情节研究。形象是一个‘故事’它从两 种文化、两个文本系列间的对话开始,用记录、 沉淀在注视者文化中的各种定型化的词汇或程 式化的情境、主题写出来。故事情节中隐含的 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我们要揭示、 阐释这类故事的文化象征意义。
20
形象特征之三:套话
套话(“老毛子”、“纸老虎”)。 这是形象的一种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 主要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 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它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是这种文化的浓缩; 其在社会、道德规范和话语间进行了有效的 概括。
21
套话(形成的逻辑)的存在方式
“他者”形象的表现形式
被注视者,就是“他者”,存 在于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游记、 回忆录等各种文字资料中。 “他者”形象不仅仅指涉人物 形象,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 环境、异国人等,都可以纳入 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 究范围。
15
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 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 构,二者相互发现、相互证明、 相互补充。 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又大致构 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 的关系。
6
基亚:形象学研究的推动者
基亚《比较文学》有一章,专门研究“人们 所看到的外国”,进一步说明卡雷的理论。 形象学“不再追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 影响,而是力求更好地理解在个人和集体无 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 出来、又是怎样生存的。” 人们由此开始关注:文学怎样以变化多端的 形式,在表现异国和传播异国文化时,实际 也也充当了异国形象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
但欧洲的清教徒们在各种各样的宗教小册里,布道 文中,则把这种侵略和占领合法化,神圣化,称美 洲是上帝赐予的‚伊甸园‛,是‚新迦南‛,是新 天地。
‚把横渡大西洋的航行视为(圣经)中的大迁徙和 类似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行为;把早期以囚犯, 冒险家,受宗教迫害者为主的移民描绘成上帝的选 民; 把对印地安土著的掠夺美化为‘上帝的战争’。‛ 等等。
(二)形象学的研究方法
1、文本外部研究 属于一种文学社会学的研究,具有跨学 科特性。研究异国形象是如何被社会化的, 社会整体想象物是如何形成的。即:首先, 必须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 异国的看法。这一研究基本上在文学文本之 外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外部研究又可以区 分为 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作家想象的 异国形象与客观的异国关系三个层面。
批判意识为零
马可· 波罗 批判意识完全自觉 《马可· 波罗游记》 地与想象拉开距离
形象与现实相混, 吴承恩《西游记》 且被视为 想象成为批判现实 李汝珍《镜花缘》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 的工具 现实
记》
混淆状态:一个 意识不自觉地把 另一个意识并不 视为现实的东西 视为现实
托马斯· 莫尔 《乌托邦》、 孟德斯鸠《波 斯人信札》赫 尔曼· 黑塞《玻 璃球游戏》
2.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双极性:“意识形态和 乌托邦” A、意识形态模式:它与任何自塑自我形象, 进行戏剧意义上的‘自我表演’,主动参 与游戏和表演的社会群体的需求‛相连, 具有集体记忆联结站的功能,‚使开创性 事件的创始价值成为整个群体的信仰物‛。
(利科:《从文本到行动》)
即被理想化了的诠释,通过它,群体再现了 自我存在,并由此强化了自我身份 —— 对相 异性进行整合后的形象,偏向于‚认同性‛, 强化的是本群体的身份,并使用想象出的这 种身份支配被描写的相异性(向心 )(如杜
形象学(全)
狂热 憎恶 他者 亲善
《外国洋人叹十声》
洋鬼子进了中国叹了头一声, 看了看中国人目秀眉清, …… 洋鬼子照镜子叹了二声, 瞧了瞧自己样好不伤情, 黄发卷毛眼珠儿绿, 手拿个哭丧棒好似个猴精。 ……
——《鸦片战争文学集》阿英编选
“我”与“他者”的互动关系
注视 我—————————他—者—他者 注视者—————————形象—被注视者 被注视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的某些形象
常见套话的例子
鹰勾鼻 (犹太人) 东方犹太人* 大鼻子 老外 洋鬼子 老毛子 长毛 鬼子(进村) 小日本
红酒与啤酒
法国人说: 法国人喜欢红酒,德国人喜欢啤酒 法国人文明高雅,德国人野蛮落后。
3、他者产生的背景——社会总体想象物
“社会总体想象物” (imaginaire social) ——“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
基亚对老师的观点作进一步的阐发:形象学研究,“不再追 寻一些使人产生错觉的总体影响,而是力求更好地理解在个 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中,那些主要的民族神话是怎样被制作出 来,又是怎样生存的。”(《比较文学》)
(三)在当代的新发展 60年代形象学遭到严厉批评,因为它接近历史或思
想史,而非文学,或者是因为它强化了民族文学概 念,有悖于比较文学的目标。 60年代危机过后,80年代后期,形象学得到充足发 展,特别是法、德等国。
时间的脚步,就这样跨越了粗浅浮泛和支离 破碎的偏见之河,使历史与现实的多重目光 交织在一起重铸了作为注视者老舍眼中的英 国人形象 。
B、文本来源: “一切精神产品”,超出文学 范围。既来源于虚构的文学作品,还来源 于游记、历史文献、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甚至漫画、图片、影视、广告等。
C、存在方式:多样化,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 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 总和。包括人物、器物、风俗、景物,甚 至是观点、言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套 话”。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作业
异族的想象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发生的极大影响 力,其实际情形可能更加复杂,很难用“有害” 或“有益”来概括。 近代西方传教士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它是在 殖民侵略的社会整体想象物支配下炮制出来的 意识形态幻象。但在近现代中国,它却得到了 从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到鲁迅几代知识分 子和爱国志士的积极回应,从而掀起一场国民 性问题的大讨论。 在中国国民性的界定上,无论是梁启超的‚十 种德性‛、‚十大元气‛或鲁迅笔下麻木愚昧 的阿 Q ,都受到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人描述的影 响。
拉斯《情人》 )
B、乌托邦模式:这种想象本质上是质疑现 实,它具有“社会颠覆功能”,特点是“维 持可能性领域的开放状态”和“在理想与传 统间保持距离”,——以此构造的异国形象 偏向于‚相异性‛,并将相异性再现为一个 替换社会,当它富含被群体抑制的潜能时, 就是乌托邦式的,为建立一个彻底的相异性 而背离了自身文化观念,因而是颠覆性的形 象。(离心)
一般而言,异国异族形象的创造者 有两类,一类是个制作。
例如,英国作家吉卜林笔下所描述,塑造的 印度形象,儒勒· 凡尔纳笔下所经历的环球历 险等等。通过这些异国民族形象,体现了资 本主义海外扩张过程中西欧民族的文化优越 感。
另一类则是集体制作, 例如欧洲人心目中的美洲形象。在美洲 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着美 洲的原始居民。但欧洲殖民者则称他们 为‚印地安人‛;美洲早已存在,但欧 洲人却认为是他们发现了美洲;欧洲人 在美洲进行土地掠夺,种族灭绝,文化 掠夺和灭绝等,把美洲变成冒险家的乐 园。
区别行为:通过此 行为,一个意识与 现实拉开距离,并 由此就在其自身经 验中创造出相异性 来
2、作为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形象的类型
1.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社会集体想象物又叫社会总体想象物,社会 整体想象物。指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异 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巴柔用它来强 调,突出异国异族形象背后的民族性,集体 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总之,强调的是集团 的倾向性。 莫哈:“分析形象采用的方法依托于形象 与集体想象物的关系。”
形象学的内容和方法
形象学的内容和方法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形象学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趣的大宝藏,能让我们看到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呢。
形象学呀,主要是研究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比如说,别的国家的人怎么看我们中国呢?有些人可能会想到长城,那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山上趴着,特别壮观。
这就是中国在他们心中的一个形象啦。
内容方面呢,形象学包括对异国形象的描绘。
就像在有些外国的故事书里,会讲中国有很多神秘的功夫高手,会飞檐走壁。
这些描绘有的是真实的,有的可能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呢。
还有对异国风俗习惯的描述,像我们中国有春节,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在外国人的眼里,这就是很有特色的中国习俗。
形象学还会研究文学作品里的外国人形象。
比如说,在有些小说里会出现一个外国商人的形象,这个商人可能很精明,总是想着怎么赚钱。
这就是作者给我们塑造的外国人形象啦。
那形象学有什么方法呢?有一种方法是文本细读法。
就像我们读故事书一样,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如果书里描写了一个外国的公主,我们就要看她的穿着打扮、她说话的方式、她做的事情。
比如书里说这个公主穿着一身闪闪发光的裙子,说话很温柔,还经常帮助穷人。
那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就能知道作者眼中这个外国公主是个善良又美丽的形象。
还有比较法呢。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书里描写的同一个国家的形象放在一起比较。
就像有的书里说某个国家的人很勇敢,有的书里又说这个国家的人很友善。
把这些说法放在一起,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国家的形象在不同作者心里是不一样的。
另外就是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法。
比如说,以前有一些国家打仗,在那个时候写的书里,敌国的形象可能就会被写得很坏。
因为大家都带着打仗的情绪嘛。
但是如果是和平时期写的书,对别的国家的形象可能就会比较友好啦。
就像我们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和我们中国交朋友,在他们的书里中国的形象就是一个很友好、很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呢。
形象学就像是一个大拼图,我们要一块一块地把这些内容和方法拼起来,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各种各样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大画面呢。
《比较文学形象学》课件
04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应用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形象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探究其主 题、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深入 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学流派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文学流派的特色 和演变,分析其代表性作品中的形象,揭示文学流 派的发展规律。
文学史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探究文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有助于 全面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的深入发展。
03
拓宽学术视野
比较文学形象学要求研究者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学术视野,通过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
同点,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1 2 3
加强跨文化交流
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加强国际 合作和交流,推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进一步发展 。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探索文学艺术的 普遍规律和独特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 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语义理 解和情感分析等方面。
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文化形象传播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研究文化形象的传播过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揭示文化交流与 冲突的现象。
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形象,探究文化身份认同 的建构过程,有助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可以用于跨文化研究领域,探究不同文化 背景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比较文学形象学
文本分析法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象征等方面,探究文学形象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深层含义,揭 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实证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探究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VS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采用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 方法,收集关于文学形象在读者中的认知 、接受和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文学形 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文学创 作和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详细描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也呈 现出多元化趋势。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接受进行研究,有助 于深入了解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T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探究 文学形象的跨学科意义和价值。
详细描述
跨学科研究法借鉴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 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多角度、多层 面地探究文学形象的特征、意义和价值,揭 示文学形象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
03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领域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形象
特点
比较文学形象学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它综合运用文学、历史、社会学、 心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文化间的文学交流与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文 化背景下异国形象的塑造规律,探究 其背后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研究意义
加强实证研究
运用实证方法,对文学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提高研 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国际视野的比较文学 形象学专业人才。
06 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案例分析
比较文学形象学
目录
Contents
• 比较文学形象学概述 • 形象学的发展历程 • 形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形象学研究的具体案例 • 形象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比较文学形象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文学 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塑造。
在跨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塑造需 要考虑文化差异、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跨文化交流的策略
促进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形象塑造与传播需 要采取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加强跨文 化对话和理解。
05 形象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与形象学
1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跨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文化间 的形象塑造与传播变得更为频繁和复杂。
比较文学形象学过于强调不同文 化间的差异和冲突,有时会忽视 文化间的共性和交融。
研究方法的局限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仍有 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在 跨文化比较中保持研究的客观性 和公正性。
学科定位的不明确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学科定位尚不 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在文学 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数字技术为形象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如虚拟现实、人工智 能等,可以模拟和再现历史时期的形象传播场景。
数字技术与形象学的结合也需要注意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确保研究的合 法性和道德性。
形象学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与拓展
形象学研究需要与相关学科 进行交叉融合,如心理学、 社会学、历史学等,以更全 面地理解形象的形成和传播
机制。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展形象 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为文化交流、国际关系、跨 文化传播等领域提供理论支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关于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的对话
四、对话: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 究范型的结合
在西方中国形象研究中,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取得 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内容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形象 学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的对话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中国形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研究领域不仅 中国在西方世界中的形象建构,还涉及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本次演示将探讨西方中国形象研究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范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 借鉴。
一、形象学学科领域
形象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形象、形象建构及其在社会文化交流 中的作用。在西方中国形象研究中,形象学主要涉及中国在西方社会中的呈现、 理解和塑造。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艺术、历史、政治、经济 等,以及各种媒体和渠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在研究方法上,形象学借鉴了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采用文本分析、图像志、社会调查等手段,揭示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理解 和建构过程。此外,比较研究也是形象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形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形象的演变和差 异。
四、对话: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 究范型的结合
在西方中国形象研究中,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取得 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内容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方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中国形象史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 题。本次演示将介绍西方中国形象史领域的现状、争论焦点及相关问题,并阐述 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期为深入理解西方中国形象史提供有益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学研究的方法
形象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
1. 文本分析:研究文字、图像、音频等素材,并通过分析文本的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来了解形象的构建和传达方式。
2. 反思访谈:通过与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的访谈,探讨他们对特定形象的认知、理解和感受,以了解形象在不同群体中的解读和评价。
3. 焦点小组讨论:组织一组受访者进行集体讨论,以探索他们对特定形象的看法、态度和观点。
通过小组互动,可以发现群体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4. 观察研究:观察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和表现,例如观察广告、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中的形象呈现,以获取实际的、直观的数据。
定量方法:
1.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并发放给受访者,以收集他们对形象的评价、意见和偏好。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回收的数据,可以量化形象在大众中的认知和评价。
2. 内容分析:对大量的媒体内容进行定量的分析,以了解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形式、频率和偏好,并利用统计方法研究形象的构成和特征。
3.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来探究形象对受试者的影响和反应,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形象的照片或视频,观察受试者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变化。
4.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上的用户互动、言论和行为,了解形象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演化规律,揭示受众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以上方法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形象的构建、传播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