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修改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班级

二级学院

年月

目录

摘要 (1)

一.概述 (1)

二.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当前社会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龄前儿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 (3)

(四)家长文化素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存在问题的对策 (4)

三.结论 (4)

四.参考文献 (5)

五.致谢 (6)

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

摘要

总体而言,儿童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如学校、家庭还有社会等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行为习惯受到影响的因素往往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特定性和阶段性。本文就是结合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运用综合分析法、资料收集法的研究方法特别探讨学龄前的儿童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影响的效果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影响解决方案

一.概述

早些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人民的生活理念的改变,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由此也引起了很多家长对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视。早期家庭教育指的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而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自然就成为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说法。所以说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长。那么对这种规律趋利避害呢?接下来我们将从现实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正文

(一)当前社会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家长在思想上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现实情况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加大使得大多数家长在行动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乎在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的基础-家庭教育改善被搁置下来了。这也警示我们单单依靠思想上的觉悟是大大不够的,要想切实解决问题还是得做出实事,从战术上入手。对此国内外在这个方面都曾有过研究。例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对120名杰出人才进行长达4年的研究,这些杰出

人物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关心孩子的成长,肯于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去教育子女,并且普遍注意个人言行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这些家长经验的特点,正是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具体体现;家长文化素质低下,对孩子成长也有严重影响。不少的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调查表明:目前只有小学文化的占83%,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5%。而国内的一份针对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与家长文化素质水平的关系的调查报告所得到的结果也验证了家长文化素质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孩子早期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言传身教。

(二)学龄前儿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

1.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

(1)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

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越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得心应手。那些学历较低的家长,知识的贫乏,使他们认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迥异。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2.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育模式,研究不同的教育模式

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育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育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很紧张,就会退缩。民主型教育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

而不管家庭教育对学龄前儿童是在学习习惯还是心理方面的影响,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行为习惯上。

(三)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

1.首先是家庭教育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继而对其行为习惯也会产生良性影响。

2.其次是家庭教育的依赖性。学龄前儿童因为年龄尚小,缺乏对立性,因此对父母有着深深的依赖性。这个时候儿童就会慢慢对父母建立崇拜。这种崇拜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会以父母的行为习惯作为自己处理问题时的参照物。如果父母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个人素质,孩子轻视素质是理所当然的。

3.最后是家庭教育的单向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年幼时在脑海中形成的各种观念归根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