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个维度——制度文化
管理学作业校园文化建设之制度文化

一、活动背景今年我们迎来了xxx的校园文化建设年,继上一年学风建设年之后又一个建设的阶段。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为响应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年的号召,同是为了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加强学校文化的建设管理,把优质服务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营造文明、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主要针对生活和学习方面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合理可行的制度。
三、活动方案A、学校食堂(一)存在问题1.食堂的空气质量较差,窗户紧闭,通风欠佳,油烟味较重,没有好的用餐环境。
2.饭菜质量差,品种单一,不合口味,最要的是价格太贵,学生无法接受。
3.刷卡人员随意刷卡,态度极差。
4.餐具清洗不干净,摆放不整齐,数量不够用,且质量较差,有的以变形。
5.小吃窗口食材不卫生。
6.特色饭菜缺乏,仅仅局限于陕西食物。
7.无娱乐设施,如电视等。
8.饮食菜单与实物不符。
9.学生打饭无次序,拥挤不堪。
制度文化的概念

制度文化的概念“制度文化”一词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社会学家R.K.Merton的著作《社会制度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一部综合的、重要的学术著作,首次把以往关于组织中的文化研究和社会结构研究相结合。
制度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独特的传统行为和价值观,主要涉及到组织中统一性、组织规模、职本位权威等成员之间一致的行为和思想。
制度文化可以帮助一个组织树立其特色,并强调该组织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激励员工、实现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制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环境。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这些历史文化环境决定了某个社会的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另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也会影响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制度文化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态度、思维和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社会尊重和追求的文化。
它的核心理念是信仰和尊重传统,不轻易改变,追求稳定、有规律的文化形式。
它强调现有的传统行为和价值观,既是一种共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能够使各种不同的个体在社会中获得共识,从而维护社会的均衡。
制度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企业的制度文化可以帮助公司树立自己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最后,制度文化不仅是一个社会的传统,而且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关系,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
因此,我们应继续努力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制度文化,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政德建设是指政治干部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政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其思想内核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首先,政德建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政治干部作为社会的精英,应该从自己做起,不仅要在社会层面上要求自己,更要在个人生活中养成正派的品德,做到行为端正、言辞恳切、操守纯正,做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
通过自身的修养,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政德建设强调“致民有道,民以道生”。
这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强调领导者要像父母一样对待百姓,以德服人,让人民信仰政治制度,信任领导。
政治干部应该摒弃个人私欲,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服务人民、取信于民,尊重民意、听取民声,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民族文化和习俗习惯,促进多元和谐发展,真正把亿万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
其次,政德建设强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是中华文明的治国理政思想,强调“因势利导,因时制宜”。
“有则改之”反映了对现实的认识,要不断发展创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积极贡献;“无则加勉”反映了精神的追求,要不断提高自身品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切实履行职责,保持奋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以新的成绩回报人民群众。
最后,政德建设强调“三纲五常”。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了尊重替代自我、服从管理的思想,要求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尊重权威,彼此扶持,秉持着对长辈、领导、教师、父母的尊重;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人方能立,立方能治、治方能安的核心价值观。
政治干部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做到厚德载物,尊敬师长,弘扬道德,成为品行良好的楷模。
总之,政德建设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所凝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核和重要的道德价值。
用文化引领 用制度导行

用文化引领用制度导行文化引领是指通过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引导,塑造社会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氛围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国家的根基,也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源泉。
通过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精神滋养,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能够教育人们要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守纪守法,爱国爱民,为社会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
制度导行是指通过法律、政策等制度规范,引导和管理社会成员的行为。
制度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体系,它的制定和执行对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社会成员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在行为上保持一定的规范和纪律。
政策的出台也能够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文化是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动力,而制度则是文化引领的保障和支撑。
没有良好的文化引领,制度规定就可能变得苍白无力,难以有力地约束人们的行为;没有健全的制度导行,文化引领就可能变得糊涂不清,无法引导人们的行为走向正途。
在社会运行中,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在实际的社会管理中,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一方面,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教育,向社会传达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
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执法和监督,推动社会治理向法治化、精细化、职能化方向发展。
只有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文化引领和制度导行相辅相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够得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久发展。
建设文化强大的国家、健全法治的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什么是企业制度文化.doc

什么是企业制度文化精选资料什么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
同时企业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
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正是由于制度文化的这种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编辑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企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领导体制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上述三者构成企业的制度文化。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
企业的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
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着不同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所以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
卓越的企业家就应当善于建立统一、协调、通常的企业制度文化特别是统一、协调、通常的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组织机构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制度文化——精选推荐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
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
所谓文化层次理论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
介绍文化是一种社会交流及社会传递,通过特定的途径,被社会成员共同获得。
这种获得共同文化的特定途径,其实就是文化得以交流和传递的制度文化。
文化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制度文化义的。
而被认同和学习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则。
在此,制度文化就将文化与制度统一起来了。
当制度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反映了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精神,文化的理念。
而当文化体现为规则时,它必然采取或风俗、或习惯、或制度的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是不存在的,没有制度形式的文化也是不存在的。
马林诺夫斯基在对文化的基本定义中指出,文化作为有机整体包括了物质、人群和精神三方面。
人群是指组织化群体。
马林诺夫斯基进一步解释说这样的人类组织单位称为制度。
这个概念意味着对一套传统价值的认同,人们为此而结成一体。
它也意味着人们之间,以及人与自然或人土环境的特定物理部分之间,都有确定的关系。
在自身目的或传统要求的宪纲之下,遵循着其团体的特定规范,使用着受其控制的物质装备,人类共同行动以满足他们的某些欲望,同时也对其环境产生影响。
在这个文化整体的结构中,作为组织化的群体或者是制度化的群体,依照对共同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并遵循制度规范而共同行动。
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是由思想、价值、观念、习俗和制度,以及物质构成的。
规范既有正式的,又有非正式的。
正式规范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违反者有特定的惩罚。
非正式规范是不成文的,但往往能够被社会成员普遍理解。
最重要的规范往往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公认的规范。
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

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在组织中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和风格等,它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组织的稳定运行和成员的行为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制度文化为组织提供了行为准则和框架。
组织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群人协同努力的结果。
制度文化的存在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和稳定。
例如,制度文化可以规定组织成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以及对过失和犯错误的处罚和奖励等。
这样一来,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遵循制度文化的规定,减少冲突和混乱的产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员满意度。
其次,制度文化承载了组织的价值观念和核心信念。
组织的价值观念和核心信念是组织文化的灵魂,它们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
制度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是以一种可以被落地执行的方式传承和体现组织的价值观念。
例如,一个重视创新和合作的组织,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鼓励成员进行创新和跨部门协作。
这样的制度文化可以塑造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动组织朝着创新和合作的方向发展。
再次,制度文化传递了组织的历史和传统。
组织的历史和传统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制度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组织的历史和传统传递给新成员,从而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独特性。
例如,在一些拥有悠久历史的组织中,制度文化可以规定新成员必须进行一些传统仪式和培训,使其深入了解和融入组织的历史和传统。
这样的制度文化可以增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最后,制度文化反映了组织的管理理念和效能水平。
组织的管理理念和效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和成员的工作体验。
制度文化可以被视为组织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体现了管理者对组织运作的构思和期望。
例如,一个追求高效和创新的组织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强调信息流畅、决策透明和责任明确等。
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是一个社会团体或组织内部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价值观的总称。
它是形成组织特色,保持组织运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制度文化的意义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
首先,制度文化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组织若没有明确的制度文化,就会面临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制度文化能够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使整个组织的运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例如,企业中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考核标准等方面,从而保证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制度文化能够塑造组织的形象和价值观。
一个组织具备独特的制度文化,能够赋予其特殊的人文特质和组织特色。
制度文化反映了组织的价值观和宗旨,能够促使组织成员在实践中践行并体现这些价值观。
例如,公共机构的制度文化通常强调公正、透明和服务为本,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而在高新科技企业中,制度文化则可能强调创新、开放性和自由度,体现了该企业的先进性和潜力。
此外,制度文化对于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备明确制度文化的组织,能够为组织成员提供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促进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制度文化还能够鼓励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成员的满意度。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制度文化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纪律要求,强调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然而,制度文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过于僵化的制度文化会限制组织创新和发展。
因此,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制度文化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个好的制度文化应该既能够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又能够容纳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制度文化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能够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塑造组织形象和价值观,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从而促进组织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制度文化也需要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建设企业制度文化

建设企业制度文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从文化理念到自觉行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企业需要通过制度的约束使价值观贯彻到员工的行为中,从而形成习惯,再从习惯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因此,制度是价值观落地的重要保障。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团结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各种消极因素和越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制度文化的基本概念、特征、现状、如何建设等角度的剖析,为大家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制度与制度文化辨析什么是制度?综合多种解释,制度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
从这个定义的内涵上看,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分配规则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活动范围以及基本行为方式或模式;从外延看,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的规范形态,是通过特定组织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制约主体行为和主体间关系的特定规范。
而企业的制度是企业为保证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而制定的规章、规程和规范,集中体现了企业理念对员工和企业组织的行为要求,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的重要内容。
文化一般是指精神活动的范畴,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说制度文化实际上就应当是讲与制度相关联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制度文化本身是个中性概念,没有褒贬之分,而这里我们提到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中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制度及组织机构和设施等的总和。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特征和文化现象,它是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学校制度文化呈现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学校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文化体系。
它不仅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塑造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学校制度文化的呈现。
一、制度规范学校制度文化首先体现在制度规范上。
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涵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这些制度规范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如《学校章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等,都体现了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
二、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这些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有的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公平的管理氛围;有的学校则强调“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三、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的核心。
学校教学文化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
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外在体现。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如举办文艺晚会、运动会、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学校文化的魅力,提升综合素质。
五、校风校训校风校训是学校制度文化的精髓。
校风是指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神风貌,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
制度文化塑造

制度文化塑造在现代社会中,制度文化是塑造社会行为和社会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培养和塑造制度文化的过程需要善于创新和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对于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非常必要。
一、制度文化的意义制度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正确塑造制度文化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维护社会稳定。
制度文化的塑造可以带来社会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
2. 促进经济发展。
正确的制度文化可以创造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改善制度文化,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4. 促进个人成长。
制度文化的完善可以为个人成长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带动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二、制度文化的塑造正确的制度文化塑造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1. 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文化的塑造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政策、规章等方面。
这些制度应该是科学的、完备的、公正的,并对所有人平等适用。
2. 健康的社会风气。
健康的社会风气可以为制度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这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普及和推广。
3. 充分的民主参与。
制度文化的塑造需要实现民主参与,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公民意见征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
大众的参与可以使得制度更加科学和民主。
4. 经济发展与制度塑造的相互促进。
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制度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
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也能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结语制度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该发扬共识和包容的精神,注重制度文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学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二篇)

2024年学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
也即硬环境的建设,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等。
倡导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动手,让环境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人,影响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
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具有校本化的特征。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从奠定“人和”思想,到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从确立“三风”内容,到具体落实外化为行动;从开展校园活动,到深入人心内化为品格。
努力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用精神文化来凝聚师生的人心,用精神来鼓舞人,用精神来教育人,用精神来提升人。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是一种外在的、外显的文化。
也即硬环境的建设,如校园建筑,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校园的绿化、美化等等。
倡导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动手,让环境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人,影响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它规范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从学行为。
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具有校本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下的中国制度文化

社会主义建设下的中国制度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这些文化已融汇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
那么,何为文化?我国在汉代出现“文化”一词,指的是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而关于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1、有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雾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的活动,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4、由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所以,今天我将从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说一说为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一个文化的发展史,除受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外,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就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发展是比较来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至少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包括嫡子之制、庙数之制、分封制度等,从理论到实际,其完善程度都是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
第二,专制主义严密。
中国自国家产生之日起,尽管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等不同的统治,但其专制却是一脉相承的。
尤其是地主阶级的专制,不但延续时间长,而且存在着日益强化的趋势。
阶级产生以前,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落。
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出现重大差异。
制度文化的概念范文

制度文化的概念范文制度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社会或国家所遵循的规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包括了组织的制度与规定、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从而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决策和互动方式。
制度文化能够对组织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推动人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首先,制度文化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一个组织中,制度文化能够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有助于规范和激励员工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的稳定和成长。
通过制度文化,组织能够创建一个适合员工工作和发展的环境,提供公平和合理的机会和奖励,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的创造力。
此外,制度文化还能够在组织中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使组织能够更加高效地运作。
其次,制度文化还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组织和机构都有各自的制度文化,这些制度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文化基础。
制度文化能够塑造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例如,在一个遵守法治的社会中,人们会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权益,在矛盾和争议中以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从而推动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制度文化缺乏规范和约束,人们就会偏离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导致社会无序和混乱。
另外,制度文化还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人们在不同的制度文化背景下,会对同样的问题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和选择。
制度文化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度文化能够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使他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例如,个体在一个重视集体利益的社会中就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其次,制度文化对于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也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制度文化对同样的信息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最后,制度文化还能够影响个体对权威和规则的接受程度。
在一个尊重制度和权威的文化环境中,个体一般会更加遵循规则和接受权威的指导,而在缺乏制度文化约束的环境中,个体可能会对规则和权威产生怀疑和质疑。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一、引言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组织文化。
它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以及员工之间的相处方式,是企业内部建立和传承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性1. 维护组织稳定企业制度文化可以为企业建立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提供保障,员工遵守相关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内部冲突,并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2. 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制度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吸引人才,塑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3. 提高管理效率有明确的企业制度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规范员工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执行力。
三、企业制度文化的构成要素1. 核心价值观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制度和活动中。
2. 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中的行为准则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合作精神等方面。
3.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设立的各项管理规定和程序,它细化了企业如何实施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员工关系企业制度文化还包括员工之间的相处方式、沟通方式、激励机制等,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和传承1. 建设建立企业制度文化需要引领层示范、员工参与、持续培训、激励机制等多种手段,要注重制度的完善性和可执行性。
2. 传承企业制度文化的传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重点在于培养和传承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在新员工引入过程中的传承工作。
五、企业制度文化的实践案例以著名企业A为例,该企业建立了以“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文化,通过不断强化员工价值观、激励机制等方式,成功地将制度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结语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它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标准和约束,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公司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范文

公司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范文公司的制度文化是组织内部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它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文化是公司内部员工在工作中所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它是由公司制度文化的要求和员工自身的素养与工作经验相结合所形成的。
在我们公司的制度文化中,首先我们强调的是公正公平的原则。
公司的管理层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在招聘和晋升方面,我们强调的是能力和绩效为导向,而不是背景和关系。
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并获得相应的激励和回报。
这种公正的原则不仅在公司的人事决策中体现出来,也在各个层面的工作安排和资源分配中得到贯彻。
其次,我们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在公司内部,团队是最基本的工作单位,我们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形成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并承担自己份内的责任和义务。
相互之间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此外,我们还鼓励员工之间分享经验和知识,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形成了紧密团结的团队,公司的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再次,我们注重员工的学习和发展。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我们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绩效。
公司还建立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那些能够持续提高自己的员工给予肯定和激励。
此外,公司还鼓励员工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员工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强调荣誉和诚信的价值观。
诚信是公司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公司鼓励员工坚持诚信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底线,不违反职业道德和公司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的概念范文

制度文化的概念范文制度文化是指一种组织或社会内部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遵守的规则体系。
它是在特定背景下形成并得以延续的,对于这个组织或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制度文化体现了人们对于规则和制度的认同和尊重,能够带来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稳定性和发展动力。
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
它源于人们对于合理规则和制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认识更新逐渐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和总结社会和组织内部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规律,然后将其作为指导行动的准则,并通过教育、传统、习俗等途径将其传承下来。
制度文化是一个相对稳定和长期存在的现象,它对于组织或社会的生存和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其价值观念。
它包括对于公平正义、诚信守信、创造力、合作共赢等方面的认同和追求。
例如,在企业内部,公平正义意味着员工之间的工资待遇应该相对公平,晋升机会应该公开透明;诚信守信则要求员工遵守合同精神,不得采取欺诈行为;创造力和合作共赢意味着员工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他人进行合作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些价值观念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基石,通过制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其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
制度文化还体现在组织或社会内部的行为规范上。
这些规范既包括明确的规定,也包括非正式的默契和习惯。
例如,一个银行内部的制度文化要求员工在与客户打交道时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保护客户的隐私等;一个国家的制度文化要求公务员服务于人民,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
这些行为规范代表了一种组织或社会内部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旨在维持秩序、推动事业发展。
制度文化在组织或社会中的存在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制度文化能够使组织内部的人员对于规则和制度有明确的认同,从而能够更好地遵循规则和制度,减少内部冲突和纠纷,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制度文化能够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使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团队合作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浅谈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道德文化;建设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来源于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文化已迫在眉睫。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
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
企业文化分为企业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
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其它文化活动以及员工的实践活动方向。
一、企业道德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因此,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
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指其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个维度——制度文化论文关键词:道德文化道德制度文化建设论文摘要:道德制度文化作为一个子系统对整个道德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道德制度文化作为道德制度的文化形态,理所固然离不开对道德制度的考察,文章就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计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人一辈子活在社会中,是社会性动物,人制造了社会关系,但又不能不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只有在必然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社会关系成为人们的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于是,人们就用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和范围对自己所面临的社会关系进行明白得、把握、组织和安排,扬弃其纯粹的客观性,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
扬弃社会关系中那些对主体来讲不那么适应的随意性、不确信性和不合理性,将人们以为合理的社会关系及利益关系固定化、秩序化,使之具有某种稳固的形式和结构,于是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道德制度的产生一样如此,“正确明白得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①道德制度是利益博弈的产物和保护利益秩序的工具。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血缘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社会关系的扩张和利益冲突的凸显,道德调整对象的范围呈迅速扩张之势,道德制度亦应与之相适应。
单纯的德性伦理已愈来愈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疲态,道德制度的价值得以彰显。
中外历史说明,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伴随着道德制度演进、进展和完善,道德制度的完善和繁荣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现代国家中,愈来愈多的道德标准被纳入到社会的法律规那么体系中,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所表现的道德标准便越多。
可见,道德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道德建设的关键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关于咱们如此一个有着深厚道德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讲,道德制度文化的建设就尤其重要了。
一、道德制度文化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功效,这些共享功效不单单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文化作为一个复杂整体系统,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
换言之,文化结构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的。
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
它一方面组成了人类行为的适应和标准,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
制度文化的核心是作为精神文化的价值观念。
制度文化不同于制度,典章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进展到一按时期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系统标准。
制度文化是将制度本身看成文化现象加以考察。
制度文化要紧用文化学的方式对制度加以分析和说明,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制度层面比制度具有加倍浓厚的文化色彩,加倍偏重于强调制度的文化层面与规那么层面的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制度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意识与制度、标准、规那么、适应的内在一致性。
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说制度文化把制度与文化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的道德文化,相应也包括道德物质文化、道德制度文化、道德精神文化三个子系统,道德制度文化即道德制度的文化形态。
道德制度文化呈现为三种形式:明示的制度文化,如规章、守那么、公约、须知、誓辞、保证、家训、家规等;默示的制度文化,如标准化、模式化、程序化的行为、适应等;隐性的制度文化,这主若是人们长期心理积淀形成的关于道德制度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
二、道德制度文化的重要性道德文化是包括道德物质文化、道德制度文化和道德精神文化的有机生态体系,三者互为倚重、缺一不可。
道德物质文化是道德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只有在肥沃的道德物质文化土壤上,才能结出丰硕的道德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果。
道德精神文化是时期精神的积淀,是道德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得以产生的价值理念。
道德制度文化是道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得以产生和延续的保障。
道德制度文化在道德精神文化的精神关照下对道德物质文化的反映,肩负实在现某种伦理要求,和谐和整合社会成员的价值趋向与行为方式的任务。
道德问题的最终解决,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真正确立,都必需以现实社会中制度对各类利益的合明白得决为前提,道德制度文化的好坏对道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壮大的反作用。
总之,作为道德文化必要组成部份之一的道德制度文化不可或缺。
道德制度文化对伦理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伦理环境决定着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道德践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秩序的遵守。
道德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使各类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取得解决,使道德制度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打上烙印,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伦理环境的内容由几方面组成:一是由专门机关正式公布的政策、法规、条例和非正式公布的治理规章、社会公约等所组成的制度体系表现出来的。
二是把必然社会的伦理原那么和道德要求提升为制度乃至法律的规定,以强制性的力量保证社会成员对道德标准的一起遵守。
三是人们长久以来对道德制度体系所蕴涵伦理精神的心理积淀。
这几方面内容均通过道德制度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道德制度文化对人的德性的培育意义重大。
道德制度文化借助其所包括的明示、默示的制度和关于道德制度的意识、价值观念等发挥对德性的养成作用。
从外显方面,道德制度通过其凝聚、演示、调剂、标准等功能使群体、组织的社会活动从无规那么、不稳固、不严谨的形式向有规那么、稳固、严谨的形式转化,将人们的行为方式从随意盲目的、个体的、分散的行为转变成有目的的、整体的、和谐的行为,德性得以保证,而德性是德性的源泉之一。
从内显方面,借助道德制度文化所隐含的伦理精神和价值意义整合人们的行为,更新人们的精神面貌。
通过对制度中“道”的明白得、认同、践履而有所“得”,德性得以根植于社会成员的灵魂。
三、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面临的窘境我国历史上的道德制度文化超级丰硕,两千连年超稳固的封建社会结构及封建伦理道德体系,道德制度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历史上众多的纲常伦序、乡约风俗、家训家规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品级森严、层次完备的道德制度体系,维系着封建制度及其统治下的人伦关系。
通过两千连年的锤炼和心理积淀,无形的道德制度、法那么、意识、价值观念等在人们心中的阻碍更为深重和久远。
道德制度文化巩固了超稳固的社会制度,长期稳固的社会制度又是道德制度文化的延续和生长的土壤,二者彼此增进。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道德与传统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
“传统社会的道德特点在于其封锁自守、单向一统、自然品级观念和心性伦理偏向。
而现代社会的道德特点那么首腹地在于它的开放多元、丰硕交往、理性秩序和普遍可操作性秩序。
其中,理性与秩序是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和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基础”。
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慢慢发育、确立和完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封锁半封锁的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社会关系中家族式、宗法式关系慢慢被打破,身份制关系开始向契约制关系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本身进展这一系列全然性的转变,道德进步必然取得新的形式,道德建设理应有新的冲破。
由于制度的刚性特点,我国丰硕的道德制度文化一方面为当前的道德制度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另一方面又为道德制度现代化设置了重重障碍。
当前我国的道德制度建设面对一系列危机:(一)道德制度化水平危机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体制转轨,使社会在短时间内,在方方面面都发生急剧转变,社会关系整合与和谐趋势的加重,相应要求作为社会关系反映的社会道德制度的整合与更新。
当前相关于社会迅速进展对道德制度化的高水平要求显现了道德制度化水平危机。
尤其是市场经济中显现的一系列新情形、新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制度予以标准,无规可循必然会致使思想和行为的混乱。
(二)道德制度化结构危机要紧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社会道德体系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板块结构造成城乡道德系统失衡。
在现代社会,相较于异样掉队的广大农村,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的现代道德转型进程自然要快得多,城乡二元结构的道德现状必然造成道德制度生长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文化急剧膨胀,伴随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是主流道德文化的缺失,道德生态系统的失衡必然造成道德制度建设的茫然和结构危机。
如此状况产生的道德制度建设的不平稳进展加大了社会整体道德提升的难度。
(三)道德制度化环境危机道德制度具有客观物质性,道德制度的成熟与完善取决于社会关系的稳固与成熟。
我国社会正处于猛烈的变更时期,短时间内社会关系难以理顺,各类利益激荡、价值分立,客观上给道德制度建设造成了混乱、不稳固的环境,现代道德制度建设步履维艰。
(四)道德制度化伦理精神危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加上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造成了人们思想上、价值观念上的混乱无序和变更不居。
如此情形致使道德制度本身的正义性缺失统一的伦理精神依据。
而“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困惑现代人头脑的人格割裂、造成社会道德“失范”的可能要紧不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是制度伦理本身的合法性发生了问题或引发社会成员的疑心乃至否定。
由此,确立主流一统的时期伦理精神是我国当前道德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我国当前道德制度文化建设的计谋面对危机,如何应付?笔者以为,我国尔后的道德制度文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伦理精神的转型必然的伦理精神是制度得以产生的观念先导,是某种制度赖以产生的价值理念。
每一个时期的制度,都主若是那时的包括伦理精神于其中的时期精神的表现。
我国正在经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存在的改变,必然要打破原有的伦理价值观念,代之以现代的伦理价值观念。
现代伦理价值观念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那个进程的完成依托于现代社会转型的完成,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进程,不是主观愿望的一相甘心。
咱们一方面要借助伦理精神推动道德制度建设进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道德制度的力量推动伦理精神的确立。
(二)克服道德制度的缺位伦理精神体系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人们不可能等伦理精神体系完全确立以后才进行道德制度的设计。
其实,社会变革是个系统工程,某些方面进展得快些,某些方面进展得慢些,有些转型完成的较好,有些那么是方才起步。
要依照社会变革的具体情形,及时地跟进道德制度的设计乃至斗胆地进行制度创新,不能使伦理精神因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无法表现和巩固。
我国就存在着一些表现时期进步、先进的伦理精神因得不到相应制度的支持而丧失其进展壮大机遇的情形。
(三)转变道德制度建设的错位我国的制度创新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均优先于民众的观念更新,并过度注重于道德制度对伦理精神的塑造进程,先有制度预设,让人们去认同、服从制度,制度的制定不是以伦理价值观念为中心、为指导,其后果必然是道德制度建设中的错位。
制度是人保护利益的工具,人不该该成为制度的俘虏。
咱们固然不可能等社会转型完成、社会伦理精神成熟以后再进行制度安排,客观反映时期进步,表现时期伦理价值的制度预设和制度创新超级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