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
聚合物的结晶
2-5成型过程中聚合物的取向
取向有三类: ①纤维状填料的定向,热固性模压 ②大分子链段几何形状不对称的固体粒子在剪切 流动方向的流动取向。 ③外力拉伸,大分子链段或微晶沿受力方向拉伸 取向。 结果:制品的各向异性,有的追求,有的要避免。
1、热固性塑料模压制品中纤维定向
热固性性塑料带有纤维状填料,采用制 造方法压缩模塑和传递模塑、注射方法,后 两种会引起纤维填料的定向。不能消除。 典型扇形片状制品的成型,经过多方面 的实验验证,定向结果如下图。
现代测试结果:
大部分聚合物熔体冷却中,晶体基本 形体呈球状。聚合物球晶的生成过程:
晶坯-晶核-微晶体-新晶核-圆 球状晶区 完成时间: 几秒-几分钟 特征:乳白色不透明 微晶有所不同,分子链的排列方 向相同的,链的方向垂直于球晶的径向。
不同条件生长方式不同,主要指生长 方向: 各方向生长:球晶 三维 两方向生长:片状 二维 一方向生长:针状 一维 注意:任何一种生长方式都有未参加排列 的分子总是有无序区。
K等温结晶速率常数,n与结晶生长、形态有关常数
用该方程处理聚合物等温结晶曲线的数据。
Exp(-Ktn)=e(-Ktn)
图2-22系用聚 丙烯在1280C的结晶 速率数据按上式, 并取n=3所作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曲线前面部分符合 阿芙拉密方程,而 后期发生了偏移。
将式(2-37)取两次 对数后,并用Int对In{- In「(V—V)/(V- Vo)」}用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酯的数据作图(见图2— 23), 从图中可以看到图形都 是直线,表明n在恒温下并 未改变。但在不同温度下 的n可有不同的值。n在 110℃时为2,在其它两个 温度下则说明不同结晶温 度下其生长方式可有不同。 另外,从图中也可以推测 出K值是依赖于温度的。
第九章 结晶态聚合物
9.1 .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缨状微束模型:认为结晶聚 合物中晶区与非晶区互相穿 插,同时存在。在晶区分子 链相互平行排列成规整的结 构,而在非晶区分子链的堆 砌完全无序。该模型也称两 相结构模型。
可解释结晶性聚合物中晶 区和非晶区的共存,但不能 解释单晶和球晶的结构模型。
缨状微束模型
折叠链模型:聚合物晶体中,高分 子链以折叠的形式堆砌起来的。
伸展的分子倾向于相互聚集在一起 形成链束,分子链规整排列的有序链 束构成聚合物结晶的基本单元。这些 规整的有序链束表面能大自发地折叠 成带状结构,进一步堆砌成晶片。
特点:聚合物中晶区与非晶区同时存 在,同一条高分子链可以是一部分结 晶,一部分不结晶;并且同一高分子 链可以穿透不同的晶区和非晶区。但 分子链的折叠方式存在争议。
(1)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对密度的影响; (3)对光 学性能的影响;(4) 对塑料使用温度的影响;(5)耐溶 剂性能
结晶使高分子链规整排列,堆砌紧密,因而增强了分子链 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的密度、强度、硬度、耐热性、耐溶 剂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得以提高,从而改善塑料的使用 性能。
但结晶使高弹性、断裂伸长率、抗冲击强度等性能下降, 对以弹性、韧性为主要使用性能的材料是不利的。如结晶会 使橡胶失去弹性,发生爆裂。
9.3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
9.3.1 聚合物结晶速度及其测定方法 结晶过程:成核 + 晶体生长 成核方式:均相成核,异相成核 1、膨胀计法 2、解偏振光强度法 3、差示扫描量热法
9.3.2 Avrami方程应用于聚合物等温结晶动力学 P281-282
9.3.3 影响结晶速度的因素
聚合物结晶结构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聚合物结晶基础 • 聚合物结晶结构 • 聚合物结晶性能 • 聚合物结晶与性能关系 • 聚合物结晶的调控与改性 • 聚合物结晶的应用
01
聚合物结晶基础
聚合物结晶的定义
01
02
03
聚合物结晶
是指聚合物分子在一定条 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排 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的过程。
聚合物晶体分类 根据聚合物分子链的排列方式和结晶度,聚合物 晶体可分为完全结晶、部分结晶和无定形等类型。
聚合物晶体结构特点 聚合物晶体的结构特点与单晶不同,其分子链排 列较为复杂,结晶度通常较低,且结晶过程受多 种因素影响。
聚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方法
X射线衍射法
利用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 通过分析衍射图谱可以确定晶 体的结构。
律重复排列。
晶体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 式,晶体可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 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等。
晶体结构特点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导热性、各 向异性等特性,其内部原子或分子 的排列具有高度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聚合物晶体结构
1 2 3
聚合物晶体定义 聚合物晶体是由长链分子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 固体,其分子链可以呈有序排列,也可以呈部分 有序或无序排列。
结晶结构的排列和取向对聚合物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 能具有显著影响。
结晶结构的缺陷,如晶体大小不均、晶体排列不规整等,可能导致聚合物材料的力 学性能下降。
结晶对聚合物热性能的影响
结晶结构的形成能够提高聚合 物材料的耐热性,因为结晶区 域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和热稳 定性。
不同结晶度的聚合物材料在热 膨胀系数、热导率和玻璃化转 变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聚合物的结晶》课件
晶体取向
在结晶过程中,聚合物分 子会沿着特定方向排列, 形成晶体取向,这会影响
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晶体结构
不同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不 同,包括正交晶、三方晶 、单斜晶等,这些结构会 影响聚合物的光学、电学
和机械性能。
结晶条件与控制
温度
结晶温度是影响聚合物结晶的重要因素,通过控 制结晶温度可以调节结晶速度和晶体质量。
结晶过程与机理
结晶过程
聚合物结晶通常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 体的生长两个阶段。
结晶机理
聚合物结晶的机理主要包括均相成核 和异相成核两种。均相成核是指聚合 物分子本身形成晶核的过程,而异相 成核则是指聚合物在某些杂质或界面 上形成晶核的过程。
02
聚合物结晶的种类与结构
晶体结构和形态
晶体结构
聚合物晶体具有复杂的分子排列结构,通常由长链分子通过链间相互作用形成 有序堆叠。
溶剂沉淀法
通过改变聚合物的溶剂条件 ,使聚合物从溶液中析出并 形成晶体。
拉伸法
在聚合物处于塑性变形阶段 时,通过拉伸作用诱导聚合 物分子取向,从而促进结晶 的形成。
气相沉积法
在高真空条件下,使聚合物 分子从气态逐渐凝结并形成 晶体。
结晶生长机制
形核与生长
聚合物结晶过程中,首先 需要形成晶核,然后通过 分子扩散和重排,使聚合 物分子在晶核上生长,形
通过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度,可以改善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例如,尼龙-66纤维的强度 和韧性可以通过增加结晶度得到提高。
制备功能性材料
利用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功能性的材料,如光、电、磁等。例如,液晶聚合物可以 用于制备显示器。
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研究高分子链的构象
第九章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
第九章聚合物材料结晶度聚合物系部分结晶或非晶. 前者如PE、PET、PP等,后者如无规立构PS、PMMA等,部分结晶聚合物习惯上称为结晶聚合物. 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聚合物许多重要性质有直接关系. 随着聚合物材料被日益广泛应用,准确测定聚合物结晶度这个重要参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在各种测定结晶度的方法中, X射线衍射法被公认具有明确意义并且应用最广泛. 本文将重点介绍此方法.§9.1 结晶聚合物结构模型§9.1.1 樱状胶束模型对结晶聚合物分子链在晶体中的形态,早期用“经典两相模型”—樱状胶束模型(fringed micelle model)(图9.1)解释.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结晶的聚合物分子链段主要属于不同晶体,即一个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过若干个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在晶区中互相平行排列,在非晶区相互缠结卷曲无规排列. 这个模型似乎解释了早期许多实验结果,受到高分子科学工作者近30年的偏爱.图9.1 结晶聚合物樱状胶束模型§9.1.2 插线板模型60年代初Flory等提出“插线板”模型(Switchboard model),与Keller等的邻位规则折叠模型(图9.2(a))相比,此模型主要特点是组成片晶的杆(Stem)为无规连接. 即从一个片晶出来的分子链,并不在其邻位处回折到同一片晶,而是在非邻位以无规方式再折回,也可能进入另一片晶(图9.2(b)).(a) (b)图9.2 结晶聚合物分子链折叠模型(a) 邻位规则折叠(b) 非邻位无规折叠§9.1.3 结晶-非晶中间层随着对聚合物结晶结构研究的深入,“两相模型”结构已不能满意解释聚合物的结晶结构,已证明在PE的晶区与非晶区间存在一个过渡区(transition zone),或称中间层(中间相)(interphase)(图9.3).不久前Flory等从统计力学出发,将晶格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界面,指出半结晶聚合物片层间存在一个结晶—非晶中间相(Crystal-amorphous interphase).中间相的性质既不同于晶相,也不同于非晶相(各向同性),即高聚物结晶形态由三个区域组成: 片层状三维有序区、非晶区、中间层(过渡层). 有关结晶聚合物中间层研究的进展, 笔者已有研究报道及综述. (喻龙宝, 张宏放, 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图9.3 结晶聚合物结晶-非结晶中间层示意图综上所述, 无论经典樱状胶束还是折叠链模型, 都忽略中间层的存在, 把结晶聚合物视为晶相及非晶相“两相”组成. “两相模型”理论是测定聚合物结晶度的理论基础.§9.2 结晶度概念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结晶与非晶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大小的直观数值. IUPAC(1988) 推荐用W c,α表示质量分数结晶度, c,α表示体积分数结晶度. 为区别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晶度,1988年IUPAC 建议使用α,c W ,脚注α根据方法不同有不同表示.%100%100M M W ac cc ,c ⨯+=⨯=ρρρα (9.1)%100%100ac c c ,c ⨯+=⨯=φφφφφφα (9.2) 式中:c M 和M 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和总的质量;c φ、a φ和φ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非晶部分和总的体积.ρ为整体样品密度,c ρ为结晶部分密度,a ρ为非结晶部分密度.根据“两相模型”假定,计算结晶度应注意下面几方面问题: (一) 样品可以划分为 “明显”的结晶及非结晶相(即所谓 “两相” 模型); (二) 假定两相与它们理想状态 — 结晶, 非晶相具有相同性质, 界面的影响可忽略; (三) 结晶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两者关系如下:ρρφαα/W c ,c ,c ⋅= (9.3)(四)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测定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a) X 射线衍射, (b) 量热法, (c) 密度法, (d) 红外光谱法(IR). 上述诸方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 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因而不同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有所不同也常有之.§9.3 几种常用方法§9.3.1 X 射线衍射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得的结晶度,用x c W ,表示,x c W ,用下式求得ax c cx ,c I K I I W += (9.4)式中c I 及a I 分别为在适当角度范围内的晶相及非晶相散射积分强度;x K 系校正常数; 若样品存在各向异性,样品必须适当被消除取向,求取平均倒易空间的衍射强度.§9.3.2 量热法量热法测得结晶度,用h c W ,表示,由下式求得 c fus fus h c h h W ,,/∆∆= (9.5)式中,fus h ∆和c fus h ,∆分别在相同升温速率下,测得的样品熔融热及完全结晶样品的 熔融热. 熔融热是温度函数. 下面以尼龙1010为例说明c fus h ,∆求法. 用密度梯度管法(或比重天平)测得一系列不同退火条件下得到的尼龙1010的密度ρ(换成比容sp V ), 用DSC 测得相应fus h ∆值(表9.1),并由红外吸光度—密度外推法求得尼龙1010的非晶密度=ρa 1.003g/cm 3.作fus h ∆对sp V 图(图9.4). 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及计算尼龙1010完全结晶密度=c ρ 1.135g/cm 3.换算=csp V 0.881cm 3/g,在图9.4中外推fus h ∆~sp V 直线到===c c sp sp V V ρ/10.881cm 3/g 处,求得尼龙1010的=∆c fus h ,244.0J/g(58.3cal/g).表9.1 尼龙1010样品的熔融热fus h ∆和相应的比容sp Vfus h ∆(J/g)66.31 74.89 83.96 90.56 100.28 105.96 114.01sp V (cm 3/g)0.9640.9620.9570.954 0.9500.9470.942图9.4 尼龙1010的熔融热fus h ∆与比容sp V 的线性关系图§9.3.3 密度测量采用两相模型理论, 根据前述有关参数定义有:1. 质量分数结晶度(W c,d )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为ρφφρc c c d,c M M W == (9.6)注意到,φφφφa c 1-=, ρφφρφρ=+=+=a a c c a c M M M , M a 为样品非晶部分质量. 故: c a a a ca cd ,c /1/1/1/1W ρρρρρρρρρρ--=⎪⎪⎭⎫ ⎝⎛--= (9.7)2. 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体积分数结晶度用d c ,φ表示 φφφφφa c d ,c 1-==(9.8)故 ca a d c ρρρρφ--=, (9.9)联系式(9.7)及式(9.9)则有ρρφ/W c d ,c d ,c ⋅= (9.10)由式(9.7)可知,由密度测得的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常常大于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为了计算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及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很有必要由聚合物晶胞参数计算c ρ,由比重计或膨胀计分别测定完全非晶样品的密度a ρ,及整体样品的密度ρ. 上述方法测得结晶度值大小顺序为x c W .≥d c W ,>h c W ,,主要因为上述诸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 WAXD 是基于晶区非晶区电子密度差,晶区电子密度大于非晶区,相应产生结晶衍射峰及非晶弥散峰的倒易空间积分强度计算的结果. 密度测定是根据分子链在晶区与非晶区有序密堆积的差异,晶区密度大于非晶区,此法测得晶区密度值实际上是晶相及介晶区的加和. 故两种方法测得结晶度往往较接近. 而DSC 测得的结晶度是以试样晶区熔融吸收热量与完全结晶试样熔融热相对比的结果,此法仅考虑了晶区的贡献,所以,h c W ,值要比x c W ,和d c W ,值都低些. 可见这些方法的差别:DSC 仅考虑热效应,x c W ,和d c W ,考虑了高分子链在晶区、非晶区以及介晶区(中间相)的有序性.§9.3.4 红外光谱方法由红外光谱法测得结晶度,用i c W ,表示,通常表达式如下)/log(10,I I la W c i c ⋅=ρ (9.11)先选取某一吸收带作为结晶部分的贡献,0I 、I 分别为在聚合物结晶部分吸收带处入射及透射光强度;c a 为结晶材料吸收率;ρ为样品整体密度;l 为样品厚度.§9.4 X 射线衍射方法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结晶度的理论基础为,在全倒易空间总的相干散射强度只与参加散射的原子种类及其总数目N 有关,是一恒量,与它们聚集状态无关. 设)(s I 为倒易空间某位置s 处局部散射强度,则整个空间积分强度为ds s I s dV s I )(4)(200∞∞⎰=⎰π(9.12)式中,散射矢量λθ/sin 2||==S S ,如果将X 射线衍射图中结晶散射强度)(s I c 和非晶散射强度)(s I a 分开,则结晶度)(,x c W 可用下式表示dss I S dss I S W t c xc )()(202,∞∞⎰⎰= (9.13) 式(9.13)中,)()()(s I s I s I a c t +=,式(9.13)是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 实际上用式(9.13)需注意下面一些问题:式(9.13)中)(s I t 、)(s I c 系相干散射强度,故应从实验测得的总散射强度中减去非相干散射(Compton 散射)及来自空气的背景散射,还要对原子的吸收及偏振因子校正. 同时, 实验时不可能测得所有S 值下的散射强度,仅仅是测得某一有限范围内的S 值,并假定散射强度发生在这个范围以外是可以忽略的. 还应指出由于热运动、聚合物微晶的不完善性(畸变、缺陷等),使得来自晶区散射部分表现为非晶散射. 准确地将一个结晶聚合物衍射曲线分解为结晶及非晶贡献,对结晶度的测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上面讨论,式(9.13)可以简写成式(9.4). 式(9.13)及式(9.4)系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下面仅就常用几种测定计算方法作一简述.§9.4.1 作图法根据式(9.4),一个多组份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计算公式为 %)(I )(C k )(I )(C )(I )(C W l ,i l ,i i )M (N l M i j ,i j ,i )M (P j M i j ,i j ,i )M (P j M i 100111111⨯∑∑+∑∑∑∑=======θθθθθθ (9.14)式中,M 代表聚合物的组份数;P 是某组份所具有的结晶衍射峰数;N 是某组份所含有的非晶峰个数;)(,θj i C 是与衍射角有关的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的校正因子;)(,θl i C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校正因子;)(,θj i I 是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强度;)(1,θi I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强度;i k 为校正系数,i total i cal i i k I I k (/,,∑∑=≤)1,系计算时所采用第i 个组份衍射强度与该组份可能观察到的全部衍射强度之比,一些常见聚合物i k 值可从表9.3查得.式(9.14)中校正因子)(θC 值(可分别代表结晶及非晶峰校正因子),可由下式求得2)/(sin 22221cos sin 2cos 1)(λθθθθθB e f C --⨯⋅+⨯=2)/(sin 2222cos sin cos 1λθθθθB ii ie f N -⨯⋅+⨯∑= (9.15)式(9.15)中f 是每个重复单元中所含有的全部原子散射因子;i N ,i f 分别是每个重复单元中含有的第i 种原子数目和原子散射因子;θ为衍射角;)cos /(sin )2cos 1(22θθθ⋅+是角因子(LP);2)/(sin 2λθB e-是温度因子(T);定义)(,θl i i x C k K ⋅=,x K 称总校正系数;原子散射因子i f 可近似地表示为:C e a f j b j i +⋅=-2)/(sin 2)/(sin λθλθ(9.16)j a ,j b ,c 值可由文献查得.对于单一组份聚合物式(9.14)可简化为:%100)()()()()()(,,,,,⨯∑+∑∑=ij j jhkl i hkl i ihkl i hkl i ix c k I C I C I C W θθθθθθ (9.17)式中j i ,分别为计算结晶衍射峰数目和非晶衍射峰数目;)(,θhkl i C ,)(,θhkl i I 分别是hkl 晶面校正因子及衍射峰积分强度;)(θj C ,)(θj I 分别系非晶峰校正因子和散射峰积分强度.)(,θhkl i C 及)(θj C 求法见式(9.15).)(θj i x C k K ⋅=.我们应用式(9.17)计算间规-1,2-聚丁二烯(st-1,2-PB )和稀土顺-1,4-聚丁二烯(Ln-cis-1,4-PB)的结晶度.由st-1,2-PB 的广角X 射线衍射(图9.5)可见有明显的4个衍射峰,因st-1,2-PB 每个重复单元有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故总的散射因子22264H C f f f+= , 它的4个主要衍射晶面位于75.132010=θ,3.162200110=θ,45.212210=θ,8.232201111=θ,4.192=a θ. 把上述数据分别代入式(9.15)和式(9.16)中,取2B =10,并按(010)晶面积分强度值归一化,得到各衍射峰的校正因子为C 010(θ)=1,)(200110θC =1.57,C 210(θ)=3.50. 99.4)(111201=θC ,非晶峰的C i (θ)=2.69.据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振幅,即2hkl hkl F I ∝ , 据表9.3得知 st-1,2-PB 的i k =0.414.将求得的C i (θ)和i k 值代入式(9.17),则得到 st-1,2-PB 的具体结晶度公式%10010.199.450.357.199.450.357.1201111210************111210200110010,⨯+++++++=ax c I I I I I I I I I W (9.18)高压聚乙烯(LDPE)的W AXD 曲线及其分解见图9.6.表9.2给出了按式(9.15)~(9.17)计算PE 结晶度的具体步骤.表中取2B=10,以(110)晶面为标准进行了规一化.由表9.2可知,C 110(θ) : C 200(θ) : C a (θ)=1 : 1.142 : 0.75,k i =0.89,故K i =C a (θ)0.65,据此可得PE 的结晶度公式为%10067.042.142.1200110200110,⨯+++=ax c I I I I I W (9.19)图9.5 st-1,2-PBWAXD 曲线分解=θ219.40为非晶峰顶点, C 为结晶峰非晶峰分离的最低点表9.3列出了按本方法得到的12种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C(θ)、i k 、K x 值.表中同时列出了文献K 值以便比较.表9.3中文献栏中有*号的K x 值,其定义是不确切的.如对PE ,文献中给出K x =1,实际是i k ,但如i k =1,意味着计算时把所有的结晶衍射峰强度都考虑进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仅只考虑了I 200,I 110两个强衍射峰,即i k <1.本文算得i k =0.9.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度按式(9.17)进行计算,除了对角因子、吸收因子、温度因子、非相干散射和背景散射扣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被忽略的结晶衍射强度进行补正.图9.6 PE 的WAXD 曲线分解表 9.2 PE 的)(θC 计算项目 A 110 200 )(2︒θ19.5 21.36 23.78 )(︒θ9.7510.68 11.89 T B e =-2)sin (2λθ0.8864 0.8655 0.8365 2H f0.6063 0.5518 0.49 f C 224.197122.5415 20.6455 22242H C f f f+=50.8094 47.2903 43.251 Lp =+θθθcos sin 2cos 12266.816655.328744.2333LpT f 23009.8432 2324.73011600.3386 )(θC0.7511.42在惯常分析中,作图法由于简便易行而常被采用.计算时只要把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分解为结晶与非晶两部分,按本文给出的校正因子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各晶面衍射强度进行修正后,可由式(9.17)或表9.3中相应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就可简便地获得x c W ,值.我们应用式(9.14),计算了多组份聚合物(乙丙共聚物及其链转移共混物)的结晶度值.从X 射线衍射图(图9.7,图9.8)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研究的聚合物样品基本上保持了i -PP 的单斜晶系结构,也存在表征PE 乙烯长序列规整的结晶衍射峰,计算中必须考虑这2种聚合物各自对结晶的贡献. 按it-PP 和PE 非晶峰的位置(分别为=θ216.3°和=θ219.5°)将共聚物(或共混物)的非晶散射峰分解为2部分,由表9.4、表9.5的值及具体测得各衍射峰强度值结果代入式(9.14)-(9.16)中得到%10032121,⨯∆+∆+∆∆+∆=x c W (共聚物) (9.20)式中 ∆1 = (I 110+1.64I 040+2.16I 130+2.73I γ+2.91I 111) PP ∆2 = (5.37I 110+6.86I 200) PE∆3 = 3.4I a PE+1.29I a PP%10032121,⨯◊+◊+◊◊+◊=x c W (共混物) (9.21)式中 ◇1 = (I 110+1.60I 040+2.16I 130+2.68I γ+3.18I 111) PP◇ 2 = (5.29I 110+6.88I 200) PE◇3 = 3.3I a PE+1.27I a PP 图9.7 乙丙共聚物WAXD 图及分解 图9.8 乙丙共混物WAXD 图及分解表9.3a 高聚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校正因子180181182表9.3b 聚芳醚酮类聚合物(PAEK S)结晶度计算公式表9.4 乙丙共聚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5 乙丙共混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4及表9.5 中,A 为非晶;以PP 的(110)晶面为标准,对)(θC 进行归一化; γ峰是EPR. 共聚物中乙丙长序列所形成,且 PE 的i k =0.89,PP 的i k =0.85.§9.4.2 Ruland 方法使用式(9.13)计算结晶度时,Ruland 考虑了热运动晶格畸变的影响,从而使算得的结晶度值较合理. 在不失计算结晶度x c W ,数值精度的情况下,应用Ruland 方法进行计算时可以只取具有较大衍射峰强度的s 范围,就可达到计算结晶度的数值准确性,克服了其他方法必须收集尽可能大范围s 内的衍射强度数据的限制.Ruland 方法测定结晶度的基本公式Ddsf s dsf s ds )s (I s ds )s (I s W 220220t 20c 20x ,c ∞∞∞∞⎰⎰⋅⎰⎰= ( 9.22 )式中,x c W ,系聚合物中结晶物质的重量分数即结晶度;λθ/sin 2=s 是倒易空间矢量s 值;θ为衍射角;λ是X 射线波长;)(s I t ,)(s I c 分别为聚合物样品在倒易空间s 处的总散射(结晶加非结晶)强度和结晶部分的散射强度,2f 为均方原子散射因子i ii i iN f N f ∑∑=/22( 9.23 )i f 为第i 种物质的原子散射因子,i N 为第i 种物质在每个重复单元中的原子数目. D 称为晶格无序度参数,它与晶格不完善性参数k 有下述关系,对第一类晶格畸变2ks e D -= (9.24 )对第二类晶格畸变)1/(222as as ee D --+= ( 9.25 )式(9.22)最右端项是考虑了热运动和晶格不完善性引起衍射强度改变对结晶度的修正,此修正称校正因子,常用K 表示Dds f s dsf s K 220220∞∞⎰⎰=( 9.26 )为计算校正因子K 值,作为近似可仅考虑第一类晶格畸变式(9.26)即已足够.21k k k K T ++=,即K 来源于分子的热运动)(T k 和第一类)(1k (短程无序)、第二类)(2k (长程无序)晶格畸变. 由于热运动及晶格畸变的影响往往使来自晶区的衍射强度降低,表现为非晶弥散峰,故若使用式(9.13)不经校正计算结晶度值将偏低,式(9.26)校正因子K 与S ,D ,f 2有关,因此式(9.22)可改写为)f ,D ,s ,s (K ds)s (I s ds)s (I s W 20t 20c 20x ,c ∞∞∞⋅⎰⎰= ( 9.27 )实际上,在实验中衍射角不可能(也不必)取得无穷大,只需在稍大于某一有限角范围内即可,∞S 相应地取至稍大于较强衍射峰所对应的衍射角值. 现以应用Ruland 方法计算聚噻吩(PTh)和聚环氧乙烷(PEO)为例加以说明. 在PTh 的计算中取 2θ=︒7(S 1=0.08×108cm -1)到最大2θ=60°(S 2=0.65×108cm -1)(图9.9). 在此范围内应用式(9.27)进行计算可获得合理的x c W ,值.计算时当固定1S ,改变2S ,在某些足够大的21S S —范围内,所得x c W ,值基本与2S 无关. 换句话说,为求x c W ,值,在某些假定的k 值下,可以找到x c W ,与2S 基本无关的某个k 值,即式(9.27)化为Dds f s dsf s ds s I s dss I s W 22S S 22SS c 2S S c 2SS x ,c 21212121⎰⎰⋅⎰⎰=)()( ( 9.28 )将图9.9中实验数据经偏振因子校正后,把散射强度分解为非晶散射和结晶散射两部分,以)(s I S c 2对s 作图 (图9.10).表9.6中列出了由式(9.28)求出的不同热处理条件下PTh 的x c W ,值,表中可以看出当3=k 时,x c W ,值趋于与2S 无关的常数.未经热处理的PTh 样品=x c W ,36.5%;在N 2中分别经200℃,250℃和300℃热处理后,x c W ,各为42.5%,46.3%和51.6%.可见热处理对Wc,x 的影响是明显的.这里据式(9.22),取S 1=0.08×108cm -1为固定,仅2S 改变. 对原子散射因子f 的计算,取h PT 的重复单元为C 8H 4S 2. 将K 对2S 作图可知,对不同的k 值,K 与2S 是线性关系(图9.11). 利用此图可以简化用式(9.28)计算聚合物结晶度. 由图9.11可以直接查出某一2S 下,不同k 值时的K 值.表9.6 PTh 的x c W ,与k 值及积分区间室温 25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19.9 22.0 24.2 27.1 25.9 28.1 27.6 32.7 32.0 30.6 32.2 34.5 31.6 33.0 29.1 36.1 39.8 34.9 36.9 38.7 34.8 35.7 32.5 37.8 36.5b 48.9 41.7 42.1 43.3 38.3 38.6 34.3 39.6 59.4 48.3 47.8 48.4 42.0 41.6 38.1 41.4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23.0 25.3 28.8 23.6 34.4 38.7 37.8 44.3 37.1 35.2 38.2 42.7 42.0 45.4 42.7 48.7 46.1 41.2 43.8 47.9 46.3 49.2 44.5 51.0 46.3b 56.7 48.0 50.0 53.6 50.8 53.1 47.0 53.5 68.9 55.5 56.8 59.9 55.8 57.3 49.5 56.0 200 ︒C 30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0.9 23.2 26.1 30.1 31.1 34.5 36.3 42.733.7 32.4 34.7 38.2 37.9 40.5 40.5 47.041.9 37.9 39.7 42.9 41.8 43.8 42.7 49.2 42.5b51.5 44.1 45.3 48.1 45.9 47.3 45.1 51.562.6 51.1 51.5 53.6 50.4 51.0 47.5 54.0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8.7 29.1 31.6 36.4 37.1 41.1 41.8 48.946.2 40.6 42.0 46.3 45.2 48.2 46.7 53.857.5 47.5 48.1 52.0 50.0 52.2 49.3 56.4 51.6b70.7 55.3 54.9 58.2 54.7 56.3 52.0 59.185.9 64.0 62.4 60.0 60.8 54.8 61.8 67.6注:b —平均值.图9.9 不同热处理条件的PT h WAXD 图 图9.10 PT h 在不同热处理条件的 S 2I(s)~S 曲线应用Ruland方法我们曾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值进行了计算.分子量M n=1.2万的θ29°~72°,不同取角PEO大角X射线衍射强度如图9.12所示.表9.7给出了衍射角=范围不同k值下计算结果.应用Ruland方法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列于表9.8.表9.7 PEO(M n=1.2万)Wc,x值θ2 1 2 3 4 5 6 772︒0.67 0.77 0.89 1.02 1.16 1.31 1.4864︒0.62 0.71 0.80 0.90 1.01 1.13 1.2652︒0.58 0.64 0.72 0.79 0.87 0.96 1.0644︒0.56 0.62 0.67 0.73 0.80 0.87 0.9432︒0.62 0.65 0.70 0.75 0.81 0.86 0.9228︒0.66 0.71 0.75 0.80 0.85 0.90 0.9524︒0.68 0.72 0.76 0.80 0.84 0.89 0.9420︒0.74 0.78 0.82 0.86 0.90 0.95 0.99平均0.70表9.8 不同分子量PEO的Wc,x值M n600 1000 2000 12000 20000W c,x非晶0.40 0.65 0.70 0.77图9.11 不同k值的K与S2图图9.12 PEO(M n=12000)WAXD图Ruland 方法是各种测定聚合物结晶度方法中理论基础较完善的. 唯此法实验数据采集及计算处理较复杂. 特别是在划分原始衍射曲线为结晶及非晶界线上往往带有任意性, 为克服这一缺点,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作出非晶散射曲线以资参考. 另外本方法仅考虑了温度和晶格畸变的修正, 为此我们对实验衍射强度进行了极化因子和背底的校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9.4.3 X 射线衍射曲线拟合分峰计算法聚合物X 射线衍射曲线中,某些结晶衍射峰由于弥散往往会部分地重叠在一起,另外结晶峰与非晶峰一般是完全重合或大部分重叠,如何把结晶聚合物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准确地分解为结晶部分与非晶部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过去,分峰对从事结构研究的工作者而言,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生机. Hindeleh 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任意一组晶面的衍射强度在倒易空间的分布是正态函数的特性,提出了用Gauss-Cauchy 复合函数来表征结晶衍射峰强度曲线的办法. 设第t 个衍射晶面的衍射强度为t Q ,则结晶部分总衍射强度Q(S)为]C )f 1(G f [Q )s (Q t t t t Bit B1t -+∑=∑== ( 9.29 )B 是衍射峰数目, t f 是第t 个衍射峰的峰形因子, t G ,tC 分别是Gaussian 和Cauchy 函数.}{2]/)(2[2ln ex p t t t t W P X A G --= ( 9.30 )}{2]/)(2[1/t t t t W P X A C -+= ( 9.31 )其中, 为计算点(衍射角).t A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峰高,t P 为第t 个衍射峰的位置,t W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半高宽,可见每个衍射峰含有4个待定量:t P ,t f ,t A ,t W .上述3种表征函数的曲线见图9.13.由图9.13可知,式(9.29)—(9.31)所表征的曲线,在t P , t A , t W 值相同时, 是互相近似的, 具有极其相似的曲线形状. 在半高宽以上的曲线是相同的, 只是在峰两端尾巴部分有些不同. Gaussian 函数适合于更窄些的正态分布, Cauchy 适合于较宽分布,Gauss-cauchy 复合函数介于两者之间(图9.13).非晶态散射与晶态不同,在非晶态中,原子排列不呈周期性,杂乱无章. 非晶态散射曲线弥散不对称,呈“馒头”状,Hindeleh 提出用三次多项式拟合.32)(dX cX bX a X R +++= ( 9.32 )d c b a ,,,是待定参数,X 定义同前.由此晶态与非晶态总的衍射强度cal Y (计算值)为)(1X R Q Y t Bt cal +∑== ( 9.33 )式(9.33)共含有4B+4个未知量,计算时可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给定适当小量δ,使目标函数S 满足2,,1][i cal i obs ni Y Y S -∑==≤δ (9.34)则求得了拟合后各衍射峰的t P ,t A ,t f ,t W ,实现了衍射曲线的结晶叠合峰以及结晶峰非晶峰互相重叠的分解. 在此基础上便可以按结晶度定义进行x c W ,的计算了.应用上述方法我们计算了Nylon-66 X 射线衍射峰的分解,在=θ210°~30°之间,Nylon-66样品的W AXD 谱仅观察到2个明显相互重叠的衍射晶面(100), (010). 很明显,非晶散射峰亦与结晶峰相重合(图9.14). 图中曲线 a 是实测值,b ,c 分别为分解后的结晶衍射峰和非晶散射峰. 拟合计算值与原实测值,除在=θ213°~15°之间有稍许偏差外,其他衍射角部分,两者是重合的,拟合中样品的非晶曲线采自文献值.图9.13 Gauss-Cauchy 及其 图9.14 Nylon-66 衍射曲线分解复合函数曲线近年来拟合分峰法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吴文斌等提出了既可用于描述多种聚合物的结晶峰,又可用于描述非晶散射峰的统一数学表达式.)1/()1(]2ln ex p[Q A f Q fA Y e +-+-= (9.35) 式中:2212221212)/()])(()()[()(W W P W P W P W W X W W P X Q +-+--+--=, Y 代表每一个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散射强度;A 、P 、f 、X 分别为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峰高、峰位、峰形因子、散射角;1W 、2W 为散射峰左半高宽和右半高宽.对于结晶衍射峰21W W =,且1=f 则为Gaussian 函数形式(式9.30);若21W W =且0=f 则是Cauchy 函数形式(式9.31).某些聚合物可获得纯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实验数据,这样可消除分峰计算时与非晶态划分的任意性. 尽管如此,由式(9.34)可知在求解目标函数时仍存在多解性. 不同的初始条件,完全可以求出满足式(9.34)的解. 然而,实际问题只能存在唯一解,因此本方法的初始值选取很重要,并且由本方法获得的结果应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否则尽管拟合偏差δ很小,但与实际物理背景却大相径庭. 这里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使计算量大为缩短,又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假如我们不能取得非晶样品的散射强度数据,本方法也可进行分峰计算,只是需要借助经验给定非晶的有关参量进行拟合分峰,将所得结果再与密度法或其他方法结果相比较以确定其合理性.我们曾采用此法对不同分子量的PEO 先进行分峰拟合,据此得到各峰的位置,宽度与峰高,然后再用Ruland 方法计算其结晶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9.4.4 回归线法Hermans 和Weidinger 首先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纤维素的结晶度,以后又用在PE, i-PP(等规聚丙烯),i-PS(等规聚苯乙烯)等的x c W ,计算中.此法要求被测定的聚合物样品,在所考虑的衍射角范围内,应包括主要结晶衍射峰以及非晶散射强度,且在此范围内,结晶峰与非晶峰可以分开. 设结晶份率正比于结晶衍射强度c I ,非晶份率正比于非晶散射强度a I ,则)]/1/(1[1c a x c a c a a c c I KI W W W gI W pI W +==+==,;;;(9.36)这里a c W W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在所研究体系中占有的份率;g p ,为常数. 稍将式(9.36)变化一下得到a c pI g p I //1-= ,令,,p g K p A //1==则: a c KI A I -= (9.37)式(9.37)可见,a c I I ,呈线性关系,截距为A ,斜率为K .根据式(9.37),将c I 对a I 作图,求得K 值代入式(9.36),则x c W ,可得.本文作者曾用此方法计算了稀土顺-1,4-聚丁二烯(cis-1,4-PB)的结晶度. cis-1,4-PB 分子链规整度高,在低温下极易结晶(图9.15). 将在不同分子量下结晶的cis-1,4-PB 样品,以c I 对a I 作图(图9.16),从图中可以求得各样品的K 值. 表9.9列出了不同分子量的 cis-1,4-PB 在低温结晶时用作图法及回归法求得的K 值. 从表中可以看到,两种方法的K 值非常接近,这说明前面作图法中我们提出的i a x k C K ⋅=)(θ的定义是合理的.图9.15 cis-1,4-PB 的WAXD 图 图9.16 不同分子量cis-1,4-PB 的Ic ~Ia 图表9.9 不同分子量 cis-1,4-PB 的K 值序号 特性粘数 η(dl/g) 回归线法K 作图法 K=C a (θ)·k1 2.49 1.050 1.082 3.94 0.991 1.093 8.311.084 1.12 415.131.0301.10当某些聚合物样品不能完全获得非晶态时,用本方法测定c W 值是适宜的. 但此法要求有一组结晶范围较宽的系列样品,且各衍射图必须规格化,使各样品吸收系数,厚度,大小,表面平滑度及入射光强度等均应相同.习 题(第九章)1. 简述目前你所理解的高分子晶态结构模型?2. HDPE 的X 射线衍射曲线及分解如图A ,并已求得它各衍射峰的强度及校正因子如下:=)(110θI 13,C 110(θ)=1;=)(200θI 9,)(200θC =1.42;10)(=θa I ,75.0)(a =θC ;89.0=i k ,计算HDPE 的结晶度(x c w ,).图A HDPE 的WAXD 曲线及分解3.据回归线法,试证明%.100,⨯+=ax c cx c I k I I w c I 、a I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x ,c a a C x ,c w ;qI w ,I w ==ρ、a w 分别代表结晶和非晶所占研究体系的重量分率,x k 为总校对因子.(P q x k =)4.用密度测定方法计算结晶度:已知某高聚物理想结晶密度=c ρ 1.008g/cm 3,非晶密度=a ρ0.852 g/cm 3,该聚合物密度为=s ρ0.920 g/cm 3,试计算它的质量百分结晶度d c w ,?体积百分结晶度d c ,φ?并证明d c w ,= d c ,φs cρρ⋅.5.已知某新合成的结晶聚合物重复单元分子量(M )=165.0,用大角X 射线衍射(WAXD)方法测得它的晶胞参数:a=0.783nm,b=0.555nm,c=0.820nm,α=γ=90︒,β=96︒; 用密度法测得它的密度为ρs =1.240g/cm 3, 由它的熔体经冰水淬火测得非晶密度ρa =1.103g/cm 3.请回答:a. 该聚合物每个单胞含有几个分子链(N )?(Avogadro 常数,N A =6.023⨯1023 mol -1)b. 由密度值计算该聚合物结晶度?c. 若已获得该聚合物一系列不同密度的样品,文献没有给出该聚合物完全结晶的熔融热焓(∆h fus,c)值,简述如何由DSC方法测定它的∆h fus,c和结晶度?参考文献(3-9章)[1]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in Polymer Science .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69[2] Kakudo M., Kasai N. X-Ray Diffraction by Polymers . Tokyo: Kodansha Ltd, 1972[3] Woolfson M M. An Introduction to X-Ray Crystallography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4] Buerger M J. Crystal–Structure Analysi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60[5] 梁栋材著. X射线晶体学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6] Tadokoro H. Structure of Crystalline Physic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1979[7] Fava R 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16B.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0[8] 周公度著. 晶体结构测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9] Klug H P,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Procedures for Polycrystalline andAmorphous Materials 2 Ed. New York : Wiley,1974[10] 吴人洁主编. 现代分析技术——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莫志深, 张宏放, 孟庆波, 薛小芙, 张利华. 高分子学报, 1990 6: 655~660;Mo Z. S.,Meng Q. B.,Feng J. H.,Zhang H F.,Chen D. L. Polymer International,1993,32(1): 53~60[12] Mo Z S, Lee K B, Moon Y B, Kobayashi M, Heeger A J.Macromolecules,1985,18: 1972~1977[13] 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Polymer, 1974, 15: 697~705;ibid,1978,19: 27~32;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J.Phys.D: Appl. Phy s., 1971, 4: 259~263;Ray P K, Montegue P E. J. Appl. Polym. Sci., 1977,21: 1267~1272;Mcallister P H, Carter T J, Hinde R M. J. Polym. Sci.,Polym. Phys. Ed,1978,16: 49~57[14] 莫志深,张宏放. 合成纤维, 1981,2: 56~65;3: 52~5;4: 36~43.[15] 吴文斌. 科学通报, 198420: 1243~1246[16] 张宏放,莫志深,甘维建. 高分子通讯, 1986, 3: 193~196[17] Hsieh You-Lo, Mo Zhishen. J.Appl.Polym.Sci., 1987,33: 1479~1485[18] Ruland W. Acta Cryst, 1961,14: 1180~1185[19] Ruland W. Polymer, 1964a,5: 89~102[20] 李泮通,戚绍祺,吴文斌. 高分子通讯, 1980, 3: 129~133[21] Zhang H F,Yu L, Zhang L H, Mo Z S. Chin. J. Polym. Sci.,1995,13(3): 210~217[22] 喻龙宝,张宏放,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23]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J. M. S. Rev. Macromol. Chem. Phys., 1995,C35(4): 555~580[24] Mo Zhishen, Wang Lixiao, Zhang Hongfang, Han Ping, Huang Baotong. J. Polym. Sci.,Part B:polym.Phys.,1987,25: 1829~1837[25].Flory P J,.Yoon Do.Y, Dill K.A. Macromol.,1984 17: 862~868; ibid.,Macromolecules,1984,17: 868~871[26] 莫志深, 陈宜宜. 高分子通报, 1990,3: 178~183[27] 刘天西, 张宏放, 韩平, 莫志深, 那辉, 曹俊奎, 吴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17(7): 1142~1146[28] Wang Shanger, Wang Junzuo, Zhang Hongfang, Wu Zhongwen, Mo Zhishen.Macromol. Chem. Phys., 1996,197: 4079~4097[29] Jiang Hongyan,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Chen Tianlu,Mo Zhishen. Polym. Commun. 1996,37:3427~3429[30]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Na Hui,Wu Zhongwen, Mo Zhishen. Eur. Polym. J.,1997,33(6): 913~91[31] Liu Tianxi, Mo Zhishen,Wang Shanger, Zhang Hongfang, Na Hui, Wu Zhongwen. Macromol. RapidCommun., 1997,18: 23~30[32] Liu Tianxi,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Li Guang. J. Appl. Polym. Sci., 1998,69:。
聚合物结晶度的测试方法
聚合物结晶度的测试方法一、X射线衍射法(XRD)这可是个很厉害的方法呢。
就像是给聚合物做个超级细致的X光检查。
当X射线照到聚合物上的时候,如果聚合物有结晶部分,就会产生很有规律的衍射峰。
通过测量这些衍射峰的强度和位置,就能算出结晶度啦。
比如说,结晶部分的衍射峰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士兵,站得整整齐齐的,很有规律。
而非晶部分呢,就比较散漫,没有这种规律的峰。
这方法就像是从一群小伙伴里把那些守纪律的和比较调皮的分开来,从而知道结晶的小伙伴占了多少比例呢。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这个方法也很有趣哦。
它就像是在观察聚合物的“冷热反应”。
在加热或者冷却聚合物的过程中,结晶部分和非晶部分对热量的吸收或者释放是不一样的。
结晶部分就像一个个小冰疙瘩,融化的时候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而且这个热量是比较固定的。
非晶部分就没这么有规律啦。
通过测量这个热量的变化,就能算出结晶度。
就好像看谁在温度变化的时候更“守规矩”,从而确定结晶度这个“小比例”。
三、密度法。
密度法就比较简单直接啦。
我们都知道结晶部分的密度和非晶部分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就像晶体是一个个紧密排列的小方块,密度比较大,而非晶就像是比较松散的沙子堆。
我们只要测量出聚合物整体的密度,再知道结晶部分和非晶部分各自的密度,就能算出结晶度啦。
这就好比把一堆混合的东西,根据它们的重量和体积的关系,算出其中一种东西占了多少比例。
四、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也能用来测聚合物的结晶度呢。
聚合物的结晶部分和非晶部分在红外光照射下的吸收情况不一样。
就像是不同的人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在特定的灯光下看起来不一样。
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上吸收峰的变化,就能大概知道结晶度的情况啦。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就像不同的小工具,都能帮我们去探索聚合物结晶度这个神秘的小世界呢。
聚合物的结晶度的名词解释
聚合物的结晶度的名词解释聚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它们通常具有高度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
结晶度是聚合物中具有规律有序排列的部分的比例,是衡量聚合物结晶程度的重要参数。
1.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核化和生长。
在核化阶段,小分子或聚合物链段聚集形成核心结构,这些核心结构在接下来的生长阶段发展成为晶粒。
结晶的速度受到溶剂、温度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结晶的类型根据聚合物分子排列的有序性程度,结晶可以分为完全结晶、部分结晶和无结晶三类。
完全结晶聚合物具有高度有序分子排列,形成紧密堆积的晶体结构。
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苯乙烯(PS)。
部分结晶聚合物中,只有一部分聚合物链可以形成结晶区域,其余部分仍然为无序状态。
这种结构常见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丙烯(PP)。
无结晶聚合物则完全没有有序的结晶结构,整个聚合物呈无规则状态。
例如,天然橡胶和软质聚氯乙烯(PVC)。
3. 结晶度的影响因素结晶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分子链的长度对结晶度起着关键作用。
较长的分子链使得形成有序结构的机会更多,因此结晶度更高。
其次,溶剂的选择也会影响结晶度。
合适的溶剂能够促进分子链的有序排列,从而增加结晶度。
此外,温度和降温速率也会对结晶度产生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较慢的降温速率有利于结晶的形成。
4. 结晶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结晶度测量方法有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分析法通过测量聚合物熔点和熔融热来计算结晶度。
X射线衍射法利用X射线通过晶体结构产生的衍射图案来测量结晶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则通过测量聚合物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差来确定结晶度。
5. 结晶度的意义和应用结晶度对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制造强度要求高的产品,如塑料零件、纤维和薄膜等。
例如,高结晶度的聚乙烯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塑料袋。
相反,结晶度低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适用于制备拉伸性和弯曲性要求较高的产品。
聚合物结晶度名词解释
聚合物结晶度名词解释一、聚合物结晶的定义聚合物结晶是指聚合物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排列,形成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态过程。
聚合物结晶的存在对聚合物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硬度、弹性、强度、耐热性等。
二、结晶度的定义与测量结晶度是指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表示。
结晶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密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
其中,X射线衍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聚合物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强度,可以计算出聚合物的结晶度。
三、结晶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1.力学性能: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刚度,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规整,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
同时,结晶度对聚合物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也有影响。
2.热性能: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稳定。
此外,结晶度也会影响聚合物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
3.光学性能:结晶度对聚合物的透光性和颜色有影响,因为晶体对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不同。
4.稳定性: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通常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氧化性,因为晶体区的分子排列更加规整和稳定。
四、结晶动力学结晶动力学是指聚合物结晶过程中各种因素对结晶速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剪切力、添加剂等。
通过对结晶动力学的了解,可以控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和结晶形态,进而调控聚合物的性能。
五、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聚合物结晶速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利于分子排布成晶格结构,从而提高结晶度。
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体结构不稳定,反而降低结晶度。
2.压力:在高压条件下,聚合物分子间的距离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适当提高压力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结晶度。
但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分子链断裂或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3.剪切力:在加工过程中,聚合物通常会受到剪切力的作用。
剪切力可以促进分子重新排列,有利于形成晶体结构。
聚合物的结晶度名词解释
聚合物的结晶度名词解释聚合物是一种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和多样化的性质。
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诸如塑料、纤维和涂料等都是聚合物的重要应用。
而聚合物的结晶度是其性能和特性的关键参数之一。
本文将解释聚合物结晶度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其对聚合物性能和应用的影响。
一、聚合物结晶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聚合物结晶度是指聚合物中结晶区域的百分比,也可以理解为聚合物中有序排列的聚合物链占据的比例。
结晶区域的形成源于聚合物链的有序排列和相互作用。
测量聚合物结晶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X射线衍射分析。
通过X 射线的散射模式,可以获得聚合物结晶度的定量数据。
此外,热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相分析(TGA)等热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评估聚合物的结晶度,通过测量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热行为,可以间接得到聚合物结晶度的信息。
二、聚合物结晶度对物理性能的影响1. 机械性能:聚合物的结晶度与其强度和刚度密切相关。
由于结晶区域中聚合物链的有序排列,导致物质在外部受力时能更好地传递和分散应力,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强度和刚度。
2. 热性能:结晶度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导率也有显著影响。
结晶区域的存在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抗氧化性能,并降低热传导的速率。
因此,高结晶度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3. 透明度:聚合物的结晶度与其透明度密切相关。
当聚合物链的排列规则性较高时,光线在聚合物内部的散射较少,聚合物更容易透明。
相反,结晶度较低的聚合物内部会存在较多的结晶缺陷,导致光线的散射增加,从而使聚合物呈现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性质。
三、聚合物结晶度的调控和应用1. 晶化方式:聚合物的结晶度可通过不同的晶化方式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控制聚合物的冷却速率、加入结晶助剂或改变添加剂的组成等手段,可以影响聚合物的结晶度。
这种调控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需求,使聚合物具备不同的物理性能。
2. 物理加工:聚合物的结晶度还可以通过物理加工方法进行调节。
例如,拉伸、压缩或拉伸后退火等方法会改变聚合物链的空间排列,从而影响聚合物的结晶度。
高分子物理课件:第9讲 聚合物的结晶态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聚合物在晶体中的构象
1. 能量最低原则 2. 周期最短原则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1.1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1)缨状胶束模型
缨状胶束模型,又称为两相结构模型,多年来被大家 公认为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高聚物在结晶时总不能完全结晶,而只 能是部分结晶;有晶区,同时还存在着非晶区,具有 两相同时并存的结构状态;每个高分子链可贯穿好几 个晶区,在非晶区中分子链是卷曲而相互缠结的。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如果以h0、h∞和ht分别表示膨胀计的起始、最终和t时间的读数,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作(ht-h∞)/(h0-h∞)对t的图,则可得到反 S形的曲线。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由于结晶过程所需的全部时间不易测量,通常规定体 积收缩进行到一半所需时间的倒数1/t1/2,作为实验温 度下的结晶速度。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2)折叠链结构模型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图3.6支持了规整折叠模型。
图3.7给出了包括多种类型缺陷在内的结构示意图, 由于高分子的分子链很长,结晶速度又很快,因此在 结晶中必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3、偏光显微镜法 原理:在偏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球晶的轮廓
尺寸。配上热台,就可在等温条件下观察聚合物球 晶的生长过程,测量球晶的半径随时间的变化。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聚合物结晶度
origin聚合物结晶度聚合物是一种由长链(或网络)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晶度是指在固态下,聚合物分子链的有序排列程度。
高结晶度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而低结晶度的聚合物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柔韧性。
因此,聚合物结晶度的控制对于合成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的聚合物材料非常重要。
1. 聚合物结晶度的定义与表征方法聚合物的结晶度是指其分子链在固态下呈现的有序排列程度。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表征聚合物的结晶度,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a) 热分析法: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等;b) 表面形貌观察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 X射线衍射法:通过测量聚合物样品在X射线照射下的衍射图样。
2. 影响聚合物结晶度的因素聚合物结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a) 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聚合物分子链的长度、支化度、取代基等会影响其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结晶度的形成;b) 冷却速率和熔融温度:快速冷却或高熔融温度有利于结晶度的提高;c) 添加剂的存在:例如添加核化剂可促进聚合物的结晶过程。
3. 聚合物结晶度的控制方法a) 熔融法控制:通过选择适当的熔融温度和冷却速率来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度。
高熔融温度和快速冷却有助于提高结晶度。
b) 添加剂调控:添加核化剂、增容剂等,能够改变聚合物的结晶行为,从而控制结晶度。
c) 压制或拉伸法:对聚合物进行压制或拉伸处理,可以改变其分子链的排列方式,从而控制结晶度。
4. 聚合物结晶度对性能的影响聚合物的结晶度直接影响其性能表现。
高结晶度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刚性和热稳定性,但较低的柔韧性和透明度。
而低结晶度的聚合物则表现出较高的柔韧性和透明度,但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相对较低。
5. 应用前景与展望聚合物结晶度的控制在聚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调控聚合物的结晶度,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能和应用的聚合物材料,如高强度的工程塑料、高透明度的光学材料等。
origin聚合物结晶度
origin聚合物结晶度
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聚合物的结晶度是指其分子链在空间中排列的有序程度,是衡量聚合物晶体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指标。
聚合物的结晶度与其分子量、结晶条件、晶核密度、结晶速率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结晶条件越好、晶核密度越高、结晶速率越慢的聚合物,其结晶度越高。
聚合物的结晶度对其物理性质和加工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高结晶度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刚性,但韧性和延展性较差。
低结晶度的聚合物则通常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但硬度和强度较低。
聚合物的结晶度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等都可以用于测定聚合物的结晶度。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调节聚合物的加工条件、添加剂等方式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结晶度,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和加工性能。
总之,聚合物的结晶度是衡量其晶体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对其物理性质和加工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聚合物的结晶度是非常重要的。
聚合物 结晶温度
聚合物结晶温度
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对于聚合物来说,其结晶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结晶温度通常是指聚合物在经历一定的加热过程后,开始结晶化的温度点。
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与其化学成分、分子量、晶体结构、熔融体积、晶核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分子量越高的聚合物,其结晶温度也越高。
另外,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也会影响其结晶温度。
例如,长链聚合物具有较低的结晶温度,而有序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
聚合物的结晶温度对其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结晶温度的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强度、硬度和耐热性能。
在加工过程中,结晶温度越高的聚合物则需要更高的加热温度才能使其塑性化,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
因此,对于聚合物的结晶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常常采用添加剂或改性技术的方式来调控聚合物的结晶温度,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总之,聚合物的结晶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其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根据聚合物的化学
成分、分子量、晶体结构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聚合物结晶度的测定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出完整的该项目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讨论。
其他特殊要求:
无
聚-4
项目名称
聚合物结晶度的测定
面向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
课程名称
高分子物理
教材、实习指导名称
高分子物理实验
所属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实验类别
专业基础课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要求
必做
难易程度
中等
计划学时
6
学分
0.3
实验套数
4
每组人数
同学们在做该实验以前要掌握有关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结晶性高聚物的性能。知道高聚物结晶时并不是整个物体显现结晶性,而总是同时存在一些分子链排列杂乱的非晶区。要了解如何求结晶性高聚物的有序排列的部分,即结晶度的测定方法。
对操作技能与仪器设备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有关性能测定的操作方法,主要掌握液体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最多容纳人数
8
实验项目简介:
聚合物的结晶是分子由非晶聚集状态形成具有三维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结晶度是结晶性物体中结晶区多少的量度,它是决定结晶聚合物性能的基本结构参数之一。本实验项目就是测定聚乙烯的结晶度。
实验目的:
了解结晶度和其它物性之间的关系。掌握比容-悬浮法操作技术。
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要求:
第九章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
第九章聚合物材料结晶度聚合物系部分结晶或非晶. 前者如PE、PET、PP等,后者如无规立构PS、PMMA等,部分结晶聚合物习惯上称为结晶聚合物. 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聚合物许多重要性质有直接关系. 随着聚合物材料被日益广泛应用,准确测定聚合物结晶度这个重要参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在各种测定结晶度的方法中, X射线衍射法被公认具有明确意义并且应用最广泛. 本文将重点介绍此方法.§9.1 结晶聚合物结构模型§9.1.1 樱状胶束模型对结晶聚合物分子链在晶体中的形态,早期用“经典两相模型”—樱状胶束模型(fringed micelle model)(图9.1)解释.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结晶的聚合物分子链段主要属于不同晶体,即一个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过若干个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在晶区中互相平行排列,在非晶区相互缠结卷曲无规排列. 这个模型似乎解释了早期许多实验结果,受到高分子科学工作者近30年的偏爱.图9.1 结晶聚合物樱状胶束模型§9.1.2 插线板模型60年代初Flory等提出“插线板”模型(Switchboard model),与Keller等的邻位规则折叠模型(图9.2(a))相比,此模型主要特点是组成片晶的杆(Stem)为无规连接. 即从一个片晶出来的分子链,并不在其邻位处回折到同一片晶,而是在非邻位以无规方式再折回,也可能进入另一片晶(图9.2(b)).(a) (b)图9.2 结晶聚合物分子链折叠模型(a) 邻位规则折叠(b) 非邻位无规折叠§9.1.3 结晶-非晶中间层随着对聚合物结晶结构研究的深入,“两相模型”结构已不能满意解释聚合物的结晶结构,已证明在PE的晶区与非晶区间存在一个过渡区(transition zone),或称中间层(中间相)(interphase)(图9.3).不久前Flory等从统计力学出发,将晶格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界面,指出半结晶聚合物片层间存在一个结晶—非晶中间相(Crystal-amorphous interphase).中间相的性质既不同于晶相,也不同于非晶相(各向同性),即高聚物结晶形态由三个区域组成: 片层状三维有序区、非晶区、中间层(过渡层). 有关结晶聚合物中间层研究的进展, 笔者已有研究报道及综述. (喻龙宝, 张宏放, 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图9.3 结晶聚合物结晶-非结晶中间层示意图综上所述, 无论经典樱状胶束还是折叠链模型, 都忽略中间层的存在, 把结晶聚合物视为晶相及非晶相“两相”组成. “两相模型”理论是测定聚合物结晶度的理论基础.§9.2 结晶度概念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结晶与非晶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大小的直观数值. IUPAC(1988) 推荐用W c,α表示质量分数结晶度, c,α表示体积分数结晶度. 为区别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晶度,1988年IUPAC 建议使用α,c W ,脚注α根据方法不同有不同表示.%100%100M M W ac cc ,c ⨯+=⨯=ρρρα (9.1)%100%100ac c c ,c ⨯+=⨯=φφφφφφα (9.2) 式中:c M 和M 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和总的质量;c φ、a φ和φ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非晶部分和总的体积.ρ为整体样品密度,c ρ为结晶部分密度,a ρ为非结晶部分密度.根据“两相模型”假定,计算结晶度应注意下面几方面问题: (一) 样品可以划分为 “明显”的结晶及非结晶相(即所谓 “两相” 模型); (二) 假定两相与它们理想状态 — 结晶, 非晶相具有相同性质, 界面的影响可忽略; (三) 结晶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两者关系如下:ρρφαα/W c ,c ,c ⋅= (9.3)(四)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测定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a) X 射线衍射, (b) 量热法, (c) 密度法, (d) 红外光谱法(IR). 上述诸方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 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因而不同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有所不同也常有之.§9.3 几种常用方法§9.3.1 X 射线衍射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得的结晶度,用x c W ,表示,x c W ,用下式求得ax c cx ,c I K I I W += (9.4)式中c I 及a I 分别为在适当角度范围内的晶相及非晶相散射积分强度;x K 系校正常数; 若样品存在各向异性,样品必须适当被消除取向,求取平均倒易空间的衍射强度.§9.3.2 量热法量热法测得结晶度,用h c W ,表示,由下式求得 c fus fus h c h h W ,,/∆∆= (9.5)式中,fus h ∆和c fus h ,∆分别在相同升温速率下,测得的样品熔融热及完全结晶样品的 熔融热. 熔融热是温度函数. 下面以尼龙1010为例说明c fus h ,∆求法. 用密度梯度管法(或比重天平)测得一系列不同退火条件下得到的尼龙1010的密度ρ(换成比容sp V ), 用DSC 测得相应fus h ∆值(表9.1),并由红外吸光度—密度外推法求得尼龙1010的非晶密度=ρa 1.003g/cm 3.作fus h ∆对sp V 图(图9.4). 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及计算尼龙1010完全结晶密度=c ρ 1.135g/cm 3.换算=csp V 0.881cm 3/g,在图9.4中外推fus h ∆~sp V 直线到===c c sp sp V V ρ/10.881cm 3/g 处,求得尼龙1010的=∆c fus h ,244.0J/g(58.3cal/g).表9.1 尼龙1010样品的熔融热fus h ∆和相应的比容sp Vfus h ∆(J/g)66.31 74.89 83.96 90.56 100.28 105.96 114.01sp V (cm 3/g)0.9640.9620.9570.954 0.9500.9470.942图9.4 尼龙1010的熔融热fus h ∆与比容sp V 的线性关系图§9.3.3 密度测量采用两相模型理论, 根据前述有关参数定义有:1. 质量分数结晶度(W c,d )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为ρφφρc c c d,c M M W == (9.6)注意到,φφφφa c 1-=, ρφφρφρ=+=+=a a c c a c M M M , M a 为样品非晶部分质量. 故: c a a a ca cd ,c /1/1/1/1W ρρρρρρρρρρ--=⎪⎪⎭⎫ ⎝⎛--= (9.7)2. 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体积分数结晶度用d c ,φ表示 φφφφφa c d ,c 1-==(9.8)故 ca a d c ρρρρφ--=, (9.9)联系式(9.7)及式(9.9)则有ρρφ/W c d ,c d ,c ⋅= (9.10)由式(9.7)可知,由密度测得的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常常大于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为了计算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及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很有必要由聚合物晶胞参数计算c ρ,由比重计或膨胀计分别测定完全非晶样品的密度a ρ,及整体样品的密度ρ. 上述方法测得结晶度值大小顺序为x c W .≥d c W ,>h c W ,,主要因为上述诸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 WAXD 是基于晶区非晶区电子密度差,晶区电子密度大于非晶区,相应产生结晶衍射峰及非晶弥散峰的倒易空间积分强度计算的结果. 密度测定是根据分子链在晶区与非晶区有序密堆积的差异,晶区密度大于非晶区,此法测得晶区密度值实际上是晶相及介晶区的加和. 故两种方法测得结晶度往往较接近. 而DSC 测得的结晶度是以试样晶区熔融吸收热量与完全结晶试样熔融热相对比的结果,此法仅考虑了晶区的贡献,所以,h c W ,值要比x c W ,和d c W ,值都低些. 可见这些方法的差别:DSC 仅考虑热效应,x c W ,和d c W ,考虑了高分子链在晶区、非晶区以及介晶区(中间相)的有序性.§9.3.4 红外光谱方法由红外光谱法测得结晶度,用i c W ,表示,通常表达式如下)/log(10,I I la W c i c ⋅=ρ (9.11)先选取某一吸收带作为结晶部分的贡献,0I 、I 分别为在聚合物结晶部分吸收带处入射及透射光强度;c a 为结晶材料吸收率;ρ为样品整体密度;l 为样品厚度.§9.4 X 射线衍射方法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结晶度的理论基础为,在全倒易空间总的相干散射强度只与参加散射的原子种类及其总数目N 有关,是一恒量,与它们聚集状态无关. 设)(s I 为倒易空间某位置s 处局部散射强度,则整个空间积分强度为ds s I s dV s I )(4)(200∞∞⎰=⎰π(9.12)式中,散射矢量λθ/sin 2||==S S ,如果将X 射线衍射图中结晶散射强度)(s I c 和非晶散射强度)(s I a 分开,则结晶度)(,x c W 可用下式表示dss I S dss I S W t c xc )()(202,∞∞⎰⎰= (9.13) 式(9.13)中,)()()(s I s I s I a c t +=,式(9.13)是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 实际上用式(9.13)需注意下面一些问题:式(9.13)中)(s I t 、)(s I c 系相干散射强度,故应从实验测得的总散射强度中减去非相干散射(Compton 散射)及来自空气的背景散射,还要对原子的吸收及偏振因子校正. 同时, 实验时不可能测得所有S 值下的散射强度,仅仅是测得某一有限范围内的S 值,并假定散射强度发生在这个范围以外是可以忽略的. 还应指出由于热运动、聚合物微晶的不完善性(畸变、缺陷等),使得来自晶区散射部分表现为非晶散射. 准确地将一个结晶聚合物衍射曲线分解为结晶及非晶贡献,对结晶度的测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上面讨论,式(9.13)可以简写成式(9.4). 式(9.13)及式(9.4)系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下面仅就常用几种测定计算方法作一简述.§9.4.1 作图法根据式(9.4),一个多组份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计算公式为 %)(I )(C k )(I )(C )(I )(C W l ,i l ,i i )M (N l M i j ,i j ,i )M (P j M i j ,i j ,i )M (P j M i 100111111⨯∑∑+∑∑∑∑=======θθθθθθ (9.14)式中,M 代表聚合物的组份数;P 是某组份所具有的结晶衍射峰数;N 是某组份所含有的非晶峰个数;)(,θj i C 是与衍射角有关的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的校正因子;)(,θl i C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校正因子;)(,θj i I 是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强度;)(1,θi I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强度;i k 为校正系数,i total i cal i i k I I k (/,,∑∑=≤)1,系计算时所采用第i 个组份衍射强度与该组份可能观察到的全部衍射强度之比,一些常见聚合物i k 值可从表9.3查得.式(9.14)中校正因子)(θC 值(可分别代表结晶及非晶峰校正因子),可由下式求得2)/(sin 22221cos sin 2cos 1)(λθθθθθB e f C --⨯⋅+⨯=2)/(sin 2222cos sin cos 1λθθθθB ii ie f N -⨯⋅+⨯∑= (9.15)式(9.15)中f 是每个重复单元中所含有的全部原子散射因子;i N ,i f 分别是每个重复单元中含有的第i 种原子数目和原子散射因子;θ为衍射角;)cos /(sin )2cos 1(22θθθ⋅+是角因子(LP);2)/(sin 2λθB e-是温度因子(T);定义)(,θl i i x C k K ⋅=,x K 称总校正系数;原子散射因子i f 可近似地表示为:C e a f j b j i +⋅=-2)/(sin 2)/(sin λθλθ(9.16)j a ,j b ,c 值可由文献查得.对于单一组份聚合物式(9.14)可简化为:%100)()()()()()(,,,,,⨯∑+∑∑=ij j jhkl i hkl i ihkl i hkl i ix c k I C I C I C W θθθθθθ (9.17)式中j i ,分别为计算结晶衍射峰数目和非晶衍射峰数目;)(,θhkl i C ,)(,θhkl i I 分别是hkl 晶面校正因子及衍射峰积分强度;)(θj C ,)(θj I 分别系非晶峰校正因子和散射峰积分强度.)(,θhkl i C 及)(θj C 求法见式(9.15).)(θj i x C k K ⋅=.我们应用式(9.17)计算间规-1,2-聚丁二烯(st-1,2-PB )和稀土顺-1,4-聚丁二烯(Ln-cis-1,4-PB)的结晶度.由st-1,2-PB 的广角X 射线衍射(图9.5)可见有明显的4个衍射峰,因st-1,2-PB 每个重复单元有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故总的散射因子22264H C f f f+= , 它的4个主要衍射晶面位于75.132010=θ,3.162200110=θ,45.212210=θ,8.232201111=θ,4.192=a θ. 把上述数据分别代入式(9.15)和式(9.16)中,取2B =10,并按(010)晶面积分强度值归一化,得到各衍射峰的校正因子为C 010(θ)=1,)(200110θC =1.57,C 210(θ)=3.50. 99.4)(111201=θC ,非晶峰的C i (θ)=2.69.据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振幅,即2hkl hkl F I ∝ , 据表9.3得知 st-1,2-PB 的i k =0.414.将求得的C i (θ)和i k 值代入式(9.17),则得到 st-1,2-PB 的具体结晶度公式%10010.199.450.357.199.450.357.1201111210************111210200110010,⨯+++++++=ax c I I I I I I I I I W (9.18)高压聚乙烯(LDPE)的W AXD 曲线及其分解见图9.6.表9.2给出了按式(9.15)~(9.17)计算PE 结晶度的具体步骤.表中取2B=10,以(110)晶面为标准进行了规一化.由表9.2可知,C 110(θ) : C 200(θ) : C a (θ)=1 : 1.142 : 0.75,k i =0.89,故K i =C a (θ)0.65,据此可得PE 的结晶度公式为%10067.042.142.1200110200110,⨯+++=ax c I I I I I W (9.19)图9.5 st-1,2-PBWAXD 曲线分解=θ219.40为非晶峰顶点, C 为结晶峰非晶峰分离的最低点表9.3列出了按本方法得到的12种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C(θ)、i k 、K x 值.表中同时列出了文献K 值以便比较.表9.3中文献栏中有*号的K x 值,其定义是不确切的.如对PE ,文献中给出K x =1,实际是i k ,但如i k =1,意味着计算时把所有的结晶衍射峰强度都考虑进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仅只考虑了I 200,I 110两个强衍射峰,即i k <1.本文算得i k =0.9.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度按式(9.17)进行计算,除了对角因子、吸收因子、温度因子、非相干散射和背景散射扣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被忽略的结晶衍射强度进行补正.图9.6 PE 的WAXD 曲线分解表 9.2 PE 的)(θC 计算项目 A 110 200 )(2︒θ19.5 21.36 23.78 )(︒θ9.7510.68 11.89 T B e =-2)sin (2λθ0.8864 0.8655 0.8365 2H f0.6063 0.5518 0.49 f C 224.197122.5415 20.6455 22242H C f f f+=50.8094 47.2903 43.251 Lp =+θθθcos sin 2cos 12266.816655.328744.2333LpT f 23009.8432 2324.73011600.3386 )(θC0.7511.42在惯常分析中,作图法由于简便易行而常被采用.计算时只要把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分解为结晶与非晶两部分,按本文给出的校正因子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各晶面衍射强度进行修正后,可由式(9.17)或表9.3中相应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就可简便地获得x c W ,值.我们应用式(9.14),计算了多组份聚合物(乙丙共聚物及其链转移共混物)的结晶度值.从X 射线衍射图(图9.7,图9.8)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研究的聚合物样品基本上保持了i -PP 的单斜晶系结构,也存在表征PE 乙烯长序列规整的结晶衍射峰,计算中必须考虑这2种聚合物各自对结晶的贡献. 按it-PP 和PE 非晶峰的位置(分别为=θ216.3°和=θ219.5°)将共聚物(或共混物)的非晶散射峰分解为2部分,由表9.4、表9.5的值及具体测得各衍射峰强度值结果代入式(9.14)-(9.16)中得到%10032121,⨯∆+∆+∆∆+∆=x c W (共聚物) (9.20)式中 ∆1 = (I 110+1.64I 040+2.16I 130+2.73I γ+2.91I 111) PP ∆2 = (5.37I 110+6.86I 200) PE∆3 = 3.4I a PE+1.29I a PP%10032121,⨯◊+◊+◊◊+◊=x c W (共混物) (9.21)式中 ◇1 = (I 110+1.60I 040+2.16I 130+2.68I γ+3.18I 111) PP◇ 2 = (5.29I 110+6.88I 200) PE◇3 = 3.3I a PE+1.27I a PP 图9.7 乙丙共聚物WAXD 图及分解 图9.8 乙丙共混物WAXD 图及分解表9.3a 高聚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校正因子180181182表9.3b 聚芳醚酮类聚合物(PAEK S)结晶度计算公式表9.4 乙丙共聚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5 乙丙共混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4及表9.5 中,A 为非晶;以PP 的(110)晶面为标准,对)(θC 进行归一化; γ峰是EPR. 共聚物中乙丙长序列所形成,且 PE 的i k =0.89,PP 的i k =0.85.§9.4.2 Ruland 方法使用式(9.13)计算结晶度时,Ruland 考虑了热运动晶格畸变的影响,从而使算得的结晶度值较合理. 在不失计算结晶度x c W ,数值精度的情况下,应用Ruland 方法进行计算时可以只取具有较大衍射峰强度的s 范围,就可达到计算结晶度的数值准确性,克服了其他方法必须收集尽可能大范围s 内的衍射强度数据的限制.Ruland 方法测定结晶度的基本公式Ddsf s dsf s ds )s (I s ds )s (I s W 220220t 20c 20x ,c ∞∞∞∞⎰⎰⋅⎰⎰= ( 9.22 )式中,x c W ,系聚合物中结晶物质的重量分数即结晶度;λθ/sin 2=s 是倒易空间矢量s 值;θ为衍射角;λ是X 射线波长;)(s I t ,)(s I c 分别为聚合物样品在倒易空间s 处的总散射(结晶加非结晶)强度和结晶部分的散射强度,2f 为均方原子散射因子i ii i iN f N f ∑∑=/22( 9.23 )i f 为第i 种物质的原子散射因子,i N 为第i 种物质在每个重复单元中的原子数目. D 称为晶格无序度参数,它与晶格不完善性参数k 有下述关系,对第一类晶格畸变2ks e D -= (9.24 )对第二类晶格畸变)1/(222as as ee D --+= ( 9.25 )式(9.22)最右端项是考虑了热运动和晶格不完善性引起衍射强度改变对结晶度的修正,此修正称校正因子,常用K 表示Dds f s dsf s K 220220∞∞⎰⎰=( 9.26 )为计算校正因子K 值,作为近似可仅考虑第一类晶格畸变式(9.26)即已足够.21k k k K T ++=,即K 来源于分子的热运动)(T k 和第一类)(1k (短程无序)、第二类)(2k (长程无序)晶格畸变. 由于热运动及晶格畸变的影响往往使来自晶区的衍射强度降低,表现为非晶弥散峰,故若使用式(9.13)不经校正计算结晶度值将偏低,式(9.26)校正因子K 与S ,D ,f 2有关,因此式(9.22)可改写为)f ,D ,s ,s (K ds)s (I s ds)s (I s W 20t 20c 20x ,c ∞∞∞⋅⎰⎰= ( 9.27 )实际上,在实验中衍射角不可能(也不必)取得无穷大,只需在稍大于某一有限角范围内即可,∞S 相应地取至稍大于较强衍射峰所对应的衍射角值. 现以应用Ruland 方法计算聚噻吩(PTh)和聚环氧乙烷(PEO)为例加以说明. 在PTh 的计算中取 2θ=︒7(S 1=0.08×108cm -1)到最大2θ=60°(S 2=0.65×108cm -1)(图9.9). 在此范围内应用式(9.27)进行计算可获得合理的x c W ,值.计算时当固定1S ,改变2S ,在某些足够大的21S S —范围内,所得x c W ,值基本与2S 无关. 换句话说,为求x c W ,值,在某些假定的k 值下,可以找到x c W ,与2S 基本无关的某个k 值,即式(9.27)化为Dds f s dsf s ds s I s dss I s W 22S S 22SS c 2S S c 2SS x ,c 21212121⎰⎰⋅⎰⎰=)()( ( 9.28 )将图9.9中实验数据经偏振因子校正后,把散射强度分解为非晶散射和结晶散射两部分,以)(s I S c 2对s 作图 (图9.10).表9.6中列出了由式(9.28)求出的不同热处理条件下PTh 的x c W ,值,表中可以看出当3=k 时,x c W ,值趋于与2S 无关的常数.未经热处理的PTh 样品=x c W ,36.5%;在N 2中分别经200℃,250℃和300℃热处理后,x c W ,各为42.5%,46.3%和51.6%.可见热处理对Wc,x 的影响是明显的.这里据式(9.22),取S 1=0.08×108cm -1为固定,仅2S 改变. 对原子散射因子f 的计算,取h PT 的重复单元为C 8H 4S 2. 将K 对2S 作图可知,对不同的k 值,K 与2S 是线性关系(图9.11). 利用此图可以简化用式(9.28)计算聚合物结晶度. 由图9.11可以直接查出某一2S 下,不同k 值时的K 值.表9.6 PTh 的x c W ,与k 值及积分区间室温 25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19.9 22.0 24.2 27.1 25.9 28.1 27.6 32.7 32.0 30.6 32.2 34.5 31.6 33.0 29.1 36.1 39.8 34.9 36.9 38.7 34.8 35.7 32.5 37.8 36.5b 48.9 41.7 42.1 43.3 38.3 38.6 34.3 39.6 59.4 48.3 47.8 48.4 42.0 41.6 38.1 41.4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23.0 25.3 28.8 23.6 34.4 38.7 37.8 44.3 37.1 35.2 38.2 42.7 42.0 45.4 42.7 48.7 46.1 41.2 43.8 47.9 46.3 49.2 44.5 51.0 46.3b 56.7 48.0 50.0 53.6 50.8 53.1 47.0 53.5 68.9 55.5 56.8 59.9 55.8 57.3 49.5 56.0 200 ︒C 30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0.9 23.2 26.1 30.1 31.1 34.5 36.3 42.733.7 32.4 34.7 38.2 37.9 40.5 40.5 47.041.9 37.9 39.7 42.9 41.8 43.8 42.7 49.2 42.5b51.5 44.1 45.3 48.1 45.9 47.3 45.1 51.562.6 51.1 51.5 53.6 50.4 51.0 47.5 54.0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8.7 29.1 31.6 36.4 37.1 41.1 41.8 48.946.2 40.6 42.0 46.3 45.2 48.2 46.7 53.857.5 47.5 48.1 52.0 50.0 52.2 49.3 56.4 51.6b70.7 55.3 54.9 58.2 54.7 56.3 52.0 59.185.9 64.0 62.4 60.0 60.8 54.8 61.8 67.6注:b —平均值.图9.9 不同热处理条件的PT h WAXD 图 图9.10 PT h 在不同热处理条件的 S 2I(s)~S 曲线应用Ruland方法我们曾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值进行了计算.分子量M n=1.2万的θ29°~72°,不同取角PEO大角X射线衍射强度如图9.12所示.表9.7给出了衍射角=范围不同k值下计算结果.应用Ruland方法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列于表9.8.表9.7 PEO(M n=1.2万)Wc,x值θ2 1 2 3 4 5 6 772︒0.67 0.77 0.89 1.02 1.16 1.31 1.4864︒0.62 0.71 0.80 0.90 1.01 1.13 1.2652︒0.58 0.64 0.72 0.79 0.87 0.96 1.0644︒0.56 0.62 0.67 0.73 0.80 0.87 0.9432︒0.62 0.65 0.70 0.75 0.81 0.86 0.9228︒0.66 0.71 0.75 0.80 0.85 0.90 0.9524︒0.68 0.72 0.76 0.80 0.84 0.89 0.9420︒0.74 0.78 0.82 0.86 0.90 0.95 0.99平均0.70表9.8 不同分子量PEO的Wc,x值M n600 1000 2000 12000 20000W c,x非晶0.40 0.65 0.70 0.77图9.11 不同k值的K与S2图图9.12 PEO(M n=12000)WAXD图Ruland 方法是各种测定聚合物结晶度方法中理论基础较完善的. 唯此法实验数据采集及计算处理较复杂. 特别是在划分原始衍射曲线为结晶及非晶界线上往往带有任意性, 为克服这一缺点,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作出非晶散射曲线以资参考. 另外本方法仅考虑了温度和晶格畸变的修正, 为此我们对实验衍射强度进行了极化因子和背底的校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9.4.3 X 射线衍射曲线拟合分峰计算法聚合物X 射线衍射曲线中,某些结晶衍射峰由于弥散往往会部分地重叠在一起,另外结晶峰与非晶峰一般是完全重合或大部分重叠,如何把结晶聚合物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准确地分解为结晶部分与非晶部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过去,分峰对从事结构研究的工作者而言,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生机. Hindeleh 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任意一组晶面的衍射强度在倒易空间的分布是正态函数的特性,提出了用Gauss-Cauchy 复合函数来表征结晶衍射峰强度曲线的办法. 设第t 个衍射晶面的衍射强度为t Q ,则结晶部分总衍射强度Q(S)为]C )f 1(G f [Q )s (Q t t t t Bit B1t -+∑=∑== ( 9.29 )B 是衍射峰数目, t f 是第t 个衍射峰的峰形因子, t G ,tC 分别是Gaussian 和Cauchy 函数.}{2]/)(2[2ln ex p t t t t W P X A G --= ( 9.30 )}{2]/)(2[1/t t t t W P X A C -+= ( 9.31 )其中, 为计算点(衍射角).t A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峰高,t P 为第t 个衍射峰的位置,t W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半高宽,可见每个衍射峰含有4个待定量:t P ,t f ,t A ,t W .上述3种表征函数的曲线见图9.13.由图9.13可知,式(9.29)—(9.31)所表征的曲线,在t P , t A , t W 值相同时, 是互相近似的, 具有极其相似的曲线形状. 在半高宽以上的曲线是相同的, 只是在峰两端尾巴部分有些不同. Gaussian 函数适合于更窄些的正态分布, Cauchy 适合于较宽分布,Gauss-cauchy 复合函数介于两者之间(图9.13).非晶态散射与晶态不同,在非晶态中,原子排列不呈周期性,杂乱无章. 非晶态散射曲线弥散不对称,呈“馒头”状,Hindeleh 提出用三次多项式拟合.32)(dX cX bX a X R +++= ( 9.32 )d c b a ,,,是待定参数,X 定义同前.由此晶态与非晶态总的衍射强度cal Y (计算值)为)(1X R Q Y t Bt cal +∑== ( 9.33 )式(9.33)共含有4B+4个未知量,计算时可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给定适当小量δ,使目标函数S 满足2,,1][i cal i obs ni Y Y S -∑==≤δ (9.34)则求得了拟合后各衍射峰的t P ,t A ,t f ,t W ,实现了衍射曲线的结晶叠合峰以及结晶峰非晶峰互相重叠的分解. 在此基础上便可以按结晶度定义进行x c W ,的计算了.应用上述方法我们计算了Nylon-66 X 射线衍射峰的分解,在=θ210°~30°之间,Nylon-66样品的W AXD 谱仅观察到2个明显相互重叠的衍射晶面(100), (010). 很明显,非晶散射峰亦与结晶峰相重合(图9.14). 图中曲线 a 是实测值,b ,c 分别为分解后的结晶衍射峰和非晶散射峰. 拟合计算值与原实测值,除在=θ213°~15°之间有稍许偏差外,其他衍射角部分,两者是重合的,拟合中样品的非晶曲线采自文献值.图9.13 Gauss-Cauchy 及其 图9.14 Nylon-66 衍射曲线分解复合函数曲线近年来拟合分峰法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吴文斌等提出了既可用于描述多种聚合物的结晶峰,又可用于描述非晶散射峰的统一数学表达式.)1/()1(]2ln ex p[Q A f Q fA Y e +-+-= (9.35) 式中:2212221212)/()])(()()[()(W W P W P W P W W X W W P X Q +-+--+--=, Y 代表每一个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散射强度;A 、P 、f 、X 分别为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峰高、峰位、峰形因子、散射角;1W 、2W 为散射峰左半高宽和右半高宽.对于结晶衍射峰21W W =,且1=f 则为Gaussian 函数形式(式9.30);若21W W =且0=f 则是Cauchy 函数形式(式9.31).某些聚合物可获得纯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实验数据,这样可消除分峰计算时与非晶态划分的任意性. 尽管如此,由式(9.34)可知在求解目标函数时仍存在多解性. 不同的初始条件,完全可以求出满足式(9.34)的解. 然而,实际问题只能存在唯一解,因此本方法的初始值选取很重要,并且由本方法获得的结果应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否则尽管拟合偏差δ很小,但与实际物理背景却大相径庭. 这里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使计算量大为缩短,又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假如我们不能取得非晶样品的散射强度数据,本方法也可进行分峰计算,只是需要借助经验给定非晶的有关参量进行拟合分峰,将所得结果再与密度法或其他方法结果相比较以确定其合理性.我们曾采用此法对不同分子量的PEO 先进行分峰拟合,据此得到各峰的位置,宽度与峰高,然后再用Ruland 方法计算其结晶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9.4.4 回归线法Hermans 和Weidinger 首先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纤维素的结晶度,以后又用在PE, i-PP(等规聚丙烯),i-PS(等规聚苯乙烯)等的x c W ,计算中.此法要求被测定的聚合物样品,在所考虑的衍射角范围内,应包括主要结晶衍射峰以及非晶散射强度,且在此范围内,结晶峰与非晶峰可以分开. 设结晶份率正比于结晶衍射强度c I ,非晶份率正比于非晶散射强度a I ,则)]/1/(1[1c a x c a c a a c c I KI W W W gI W pI W +==+==,;;;(9.36)这里a c W W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在所研究体系中占有的份率;g p ,为常数. 稍将式(9.36)变化一下得到a c pI g p I //1-= ,令,,p g K p A //1==则: a c KI A I -= (9.37)式(9.37)可见,a c I I ,呈线性关系,截距为A ,斜率为K .根据式(9.37),将c I 对a I 作图,求得K 值代入式(9.36),则x c W ,可得.本文作者曾用此方法计算了稀土顺-1,4-聚丁二烯(cis-1,4-PB)的结晶度. cis-1,4-PB 分子链规整度高,在低温下极易结晶(图9.15). 将在不同分子量下结晶的cis-1,4-PB 样品,以c I 对a I 作图(图9.16),从图中可以求得各样品的K 值. 表9.9列出了不同分子量的 cis-1,4-PB 在低温结晶时用作图法及回归法求得的K 值. 从表中可以看到,两种方法的K 值非常接近,这说明前面作图法中我们提出的i a x k C K ⋅=)(θ的定义是合理的.图9.15 cis-1,4-PB 的WAXD 图 图9.16 不同分子量cis-1,4-PB 的Ic ~Ia 图表9.9 不同分子量 cis-1,4-PB 的K 值序号 特性粘数 η(dl/g) 回归线法K 作图法 K=C a (θ)·k1 2.49 1.050 1.082 3.94 0.991 1.093 8.311.084 1.12 415.131.0301.10当某些聚合物样品不能完全获得非晶态时,用本方法测定c W 值是适宜的. 但此法要求有一组结晶范围较宽的系列样品,且各衍射图必须规格化,使各样品吸收系数,厚度,大小,表面平滑度及入射光强度等均应相同.习 题(第九章)1. 简述目前你所理解的高分子晶态结构模型?2. HDPE 的X 射线衍射曲线及分解如图A ,并已求得它各衍射峰的强度及校正因子如下:=)(110θI 13,C 110(θ)=1;=)(200θI 9,)(200θC =1.42;10)(=θa I ,75.0)(a =θC ;89.0=i k ,计算HDPE 的结晶度(x c w ,).图A HDPE 的WAXD 曲线及分解3.据回归线法,试证明%.100,⨯+=ax c cx c I k I I w c I 、a I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x ,c a a C x ,c w ;qI w ,I w ==ρ、a w 分别代表结晶和非晶所占研究体系的重量分率,x k 为总校对因子.(P q x k =)4.用密度测定方法计算结晶度:已知某高聚物理想结晶密度=c ρ 1.008g/cm 3,非晶密度=a ρ0.852 g/cm 3,该聚合物密度为=s ρ0.920 g/cm 3,试计算它的质量百分结晶度d c w ,?体积百分结晶度d c ,φ?并证明d c w ,= d c ,φs cρρ⋅.5.已知某新合成的结晶聚合物重复单元分子量(M )=165.0,用大角X 射线衍射(WAXD)方法测得它的晶胞参数:a=0.783nm,b=0.555nm,c=0.820nm,α=γ=90︒,β=96︒; 用密度法测得它的密度为ρs =1.240g/cm 3, 由它的熔体经冰水淬火测得非晶密度ρa =1.103g/cm 3.请回答:a. 该聚合物每个单胞含有几个分子链(N )?(Avogadro 常数,N A =6.023⨯1023 mol -1)b. 由密度值计算该聚合物结晶度?c. 若已获得该聚合物一系列不同密度的样品,文献没有给出该聚合物完全结晶的熔融热焓(∆h fus,c)值,简述如何由DSC方法测定它的∆h fus,c和结晶度?参考文献(3-9章)[1]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in Polymer Science .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69[2] Kakudo M., Kasai N. X-Ray Diffraction by Polymers . Tokyo: Kodansha Ltd, 1972[3] Woolfson M M. An Introduction to X-Ray Crystallography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4] Buerger M J. Crystal–Structure Analysi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60[5] 梁栋材著. X射线晶体学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6] Tadokoro H. Structure of Crystalline Physic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1979[7] Fava R 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16B.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0[8] 周公度著. 晶体结构测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9] Klug H P,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Procedures for Polycrystalline andAmorphous Materials 2 Ed. New York : Wiley,1974[10] 吴人洁主编. 现代分析技术——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莫志深, 张宏放, 孟庆波, 薛小芙, 张利华. 高分子学报, 1990 6: 655~660;Mo Z. S.,Meng Q. B.,Feng J. H.,Zhang H F.,Chen D. L. Polymer International,1993,32(1): 53~60[12] Mo Z S, Lee K B, Moon Y B, Kobayashi M, Heeger A J.Macromolecules,1985,18: 1972~1977[13] 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Polymer, 1974, 15: 697~705;ibid,1978,19: 27~32;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J.Phys.D: Appl. Phy s., 1971, 4: 259~263;Ray P K, Montegue P E. J. Appl. Polym. Sci., 1977,21: 1267~1272;Mcallister P H, Carter T J, Hinde R M. J. Polym. Sci.,Polym. Phys. Ed,1978,16: 49~57[14] 莫志深,张宏放. 合成纤维, 1981,2: 56~65;3: 52~5;4: 36~43.[15] 吴文斌. 科学通报, 198420: 1243~1246[16] 张宏放,莫志深,甘维建. 高分子通讯, 1986, 3: 193~196[17] Hsieh You-Lo, Mo Zhishen. J.Appl.Polym.Sci., 1987,33: 1479~1485[18] Ruland W. Acta Cryst, 1961,14: 1180~1185[19] Ruland W. Polymer, 1964a,5: 89~102[20] 李泮通,戚绍祺,吴文斌. 高分子通讯, 1980, 3: 129~133[21] Zhang H F,Yu L, Zhang L H, Mo Z S. Chin. J. Polym. Sci.,1995,13(3): 210~217[22] 喻龙宝,张宏放,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23]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J. M. S. Rev. Macromol. Chem. Phys., 1995,C35(4): 555~580[24] Mo Zhishen, Wang Lixiao, Zhang Hongfang, Han Ping, Huang Baotong. J. Polym. Sci.,Part B:polym.Phys.,1987,25: 1829~1837[25].Flory P J,.Yoon Do.Y, Dill K.A. Macromol.,1984 17: 862~868; ibid.,Macromolecules,1984,17: 868~871[26] 莫志深, 陈宜宜. 高分子通报, 1990,3: 178~183[27] 刘天西, 张宏放, 韩平, 莫志深, 那辉, 曹俊奎, 吴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17(7): 1142~1146[28] Wang Shanger, Wang Junzuo, Zhang Hongfang, Wu Zhongwen, Mo Zhishen.Macromol. Chem. Phys., 1996,197: 4079~4097[29] Jiang Hongyan,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Chen Tianlu,Mo Zhishen. Polym. Commun. 1996,37:3427~3429[30]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Na Hui,Wu Zhongwen, Mo Zhishen. Eur. Polym. J.,1997,33(6): 913~91[31] Liu Tianxi, Mo Zhishen,Wang Shanger, Zhang Hongfang, Na Hui, Wu Zhongwen. Macromol. RapidCommun., 1997,18: 23~30[32] Liu Tianxi,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Li Guang. J. Appl. Polym. Sci., 1998,69:。
结晶度
结晶度结晶度用来表示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聚合物结晶度变化的范围很宽,一般从30%~80%。
测定方法有:1.密度法:结晶度=(Va-V)/(Va-Vc)*100%Va——完全无定形聚合物的比容;Vc——完全结晶聚合物的比容;V——试样的比容(比容为密度的倒数);2.热分析法;3.X射线检测、核磁共振等。
一、什么是结晶性塑料?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
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
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二、结晶对塑料性能的影响 1)力学性能结晶使塑料变脆(耐冲击强度下降),韧性较强,延展性较差。
2)光学性能结晶使塑料不透明,因为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会发生光散射。
减小球晶尺寸到一定程式度,不仅提高了塑料的强度(减小了晶间缺陷)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当球晶尺寸小于光波长时不会产生散射)。
3)热性能结晶性塑料在温度升高时不出现高弹态,温度升高至熔融温度TM 时,呈现粘流态。
因此结晶性塑料的使用温度从Tg (玻璃化温度)提高到TM(熔融温度)。
4)耐溶剂性,渗透性等得到提高,因为结晶分排列更加紧密。
三、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 1)高分子链结构,对称性好、无支链或支链很少或侧基体积小的、大分子间作用力大的高分子容易相互靠紧,容易发生结晶。
2)温度,高分子从无序的卷团移动到正在生长的晶体的表面,模温较高时提高了高分子的活动性从而加快了结晶。
3)压力,在冷却过程中如果有外力作用,也能促进聚合物的结晶,故生产中可调高射出压力和保压压力来控制结晶性塑料的结晶度。
4)形核剂,由于低温有利于快速形核,但却减慢了晶粒的成长,因此为了消除这一矛盾,在成型材料中加入形核剂,这样使得塑料能在高模温下快速结晶。
四、结晶性塑料对注塑机和模具有什么要求 1)结晶性塑料熔解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摧毁晶格,所以由固体转化为熔融的熔体时需要输入较多的热量,所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要大,最大注射量也要相应提高。
结晶度
结晶度结晶度用来表示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比例,聚合物结晶度变化的范围很宽,一般从30%~80%。
测定方法有:1.密度法:结晶度=(Va-V)/(Va-Vc)*100%Va——完全无定形聚合物的比容;Vc——完全结晶聚合物的比容;V——试样的比容(比容为密度的倒数);2.热分析法;3.X射线检测、核磁共振等。
一、什么是结晶性塑料?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
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
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二、结晶对塑料性能的影响1)力学性能结晶使塑料变脆(冲击强度下降),延展性较差,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提高。
2)光学性能结晶使塑料不透明,因为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会发生光散射。
减小球晶尺寸到一定程式度,不仅提高了塑料的强度(减小了晶间缺陷)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当球晶尺寸小于光波长时不会产生散射)。
3)热性能结晶性塑料在温度升高时不出现高弹态,温度升高至熔融温度TM 时,呈现粘流态。
因此结晶性塑料的使用温度从Tg (玻璃化温度)提高到TM (熔融温度)。
4)耐溶剂性,渗透性等得到提高,因为结晶分排列更加紧密。
三、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1)高分子链结构,对称性好、无支链或支链很少或侧基体积小的、大分子间作用力大的高分子容易相互靠紧,容易发生结晶。
2)温度,高分子从无序的卷团移动到正在生长的晶体的表面,模温较高时提高了高分子的活动性从而加快了结晶。
3)压力,在冷却过程中如果有外力作用,也能促进聚合物的结晶,故生产中可调高射出压力和保压压力来控制结晶性塑料的结晶度。
4)形核剂,由于低温有利于快速形核,但却减慢了晶粒的成长,因此为了消除这一矛盾,在成型材料中加入形核剂,这样使得塑料能在高模温下快速结晶。
四、结晶性塑料对注塑机和模具有什么要求1)结晶性塑料熔解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摧毁晶格,所以由固体转化为熔融的熔体时需要输入较多的热量,所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要大,最大注射量也要相应提高。
聚合物 结晶温度
聚合物结晶温度引言聚合物结晶温度是指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形成结晶的温度。
结晶是聚合物在固态条件下的一种有序排列形态,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高的机械性能。
聚合物的结晶行为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聚合物结晶温度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1. 聚合物的结晶行为1.1 聚合物结晶的定义结晶是指聚合物在固态条件下,由于温度或其他条件的改变而出现的有序排列形态。
聚合物分子在结晶过程中会发生原子或分子间的有序排列,并且形成具有规则晶胞结构的区域。
1.2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可以分为核心形成和晶体生长两个阶段。
首先,聚合物分子在高温下形成微小的结晶胞,即核心。
然后,这些核心通过吸收周围的聚合物分子逐渐扩大,形成完整的晶体。
1.3 结晶度的定义结晶度是指聚合物中结晶区域所占的百分比。
结晶度越高,聚合物的性能一般越好。
结晶度可以通过比较聚合物的熔点和结晶温度来确定。
2. 影响聚合物结晶温度的因素2.1 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的结构对其结晶温度具有重要影响。
聚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三种类型。
通常情况下,线性结构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高的结晶温度,而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则具有较低的结晶度和较低的结晶温度。
2.2 聚合物的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对其结晶温度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越高。
这是因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链更长,能够形成更多的晶核,从而提高结晶度和结晶温度。
2.3 冷却速率冷却速率是指聚合物从熔融状态到固态状态的冷却速度。
较快的冷却速率可以抑制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导致较低的结晶温度。
相反,较慢的冷却速率有利于聚合物的结晶,提高结晶温度。
2.4 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结晶行为,从而影响结晶温度。
例如,添加剂可以阻碍聚合物链的运动,抑制结晶过程,导致较低的结晶温度。
另外,添加剂还可以改变聚合物的晶体形态,进一步影响结晶行为和结晶温度。
3. 测定聚合物结晶温度的方法3.1 热分析法热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聚合物结晶温度的方法。
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的测定
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的测定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密度计测定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的基本原理。
2. 用密度计测定聚合物的密度,并由密度计算结晶度。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密度是聚合物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判断聚合物产物、指导成型加工和探索聚集态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数据。
对于结晶性聚合物,常用结晶度表征内部结构规则程度,而密度与结晶度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可通过聚合物密度和结晶度的测定来研究结构状态,进而控制材料的性质。
密度天平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物质的密度,可测固体、液体、浮体、颗粒、粉末、粘稠体、海棉体,具有操作简单、直接的优点。
结晶性聚合物都是部分结晶的,即晶区和非晶区共存。
而晶区和非晶区的密度不同。
因此,同一聚合物由于结晶度不同,样品的密度不同。
如采用两相结合模型,并假定比容(密度的倒数)具有加和性,即结晶性聚合物的比容等于晶区和非晶区比容的线性加和,则有:111 (公式 1) ,,,f,1,fcc,,, ca式中,fc为结晶度,ρc为晶区密度,ρa为非晶区密度则从测得的聚合物试样密度可计算出结晶度:,,,,,,caf,,100%c (公式 2),,,,,,ca三、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密度天平(型号AND EK-300iD,产地:日本) 实验试剂:锡粒、聚氯乙烯板。
高密度聚乙烯(粒料) 四、实验步骤(一)聚合物密度测定:1. 按电源键打开密度天平。
2. 观察密度天平的示数,若不为零,按“RE-ZERO”清零。
3. 将准备好的样品置于密度天平顶部称量处,示数稳定后按“SAMPLE”键。
此时屏幕上端显示“LO”。
4. 将样品小心的置于密度天平内部,带示数稳定后按SAMPLE” 键。
此时屏幕上端显示的数值即为样品的密度。
(二)结晶度的计算:从文献查得: 聚乙烯的晶区密度、非晶区密度,根据公式 2 计算结晶度。
五、注意点一定要熟读仪器说明书,没有疑问后,才开始操作仪器~~一,内容: a,通过密度天平测量三种物质的密度:锡粒(?99.9%)、矩形的PVC板、HDPE(粒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聚合物材料结晶度聚合物系部分结晶或非晶. 前者如PE、PET、PP等,后者如无规立构PS、PMMA等,部分结晶聚合物习惯上称为结晶聚合物. 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聚合物许多重要性质有直接关系. 随着聚合物材料被日益广泛应用,准确测定聚合物结晶度这个重要参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在各种测定结晶度的方法中, X射线衍射法被公认具有明确意义并且应用最广泛. 本文将重点介绍此方法.§9.1 结晶聚合物结构模型§9.1.1 樱状胶束模型对结晶聚合物分子链在晶体中的形态,早期用“经典两相模型”—樱状胶束模型(fringed micelle model)(图9.1)解释. 这个模型的特点是结晶的聚合物分子链段主要属于不同晶体,即一个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过若干个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在晶区中互相平行排列,在非晶区相互缠结卷曲无规排列. 这个模型似乎解释了早期许多实验结果,受到高分子科学工作者近30年的偏爱.图9.1 结晶聚合物樱状胶束模型§9.1.2 插线板模型60年代初Flory等提出“插线板”模型(Switchboard model),与Keller等的邻位规则折叠模型(图9.2(a))相比,此模型主要特点是组成片晶的杆(Stem)为无规连接. 即从一个片晶出来的分子链,并不在其邻位处回折到同一片晶,而是在非邻位以无规方式再折回,也可能进入另一片晶(图9.2(b)).(a) (b)图9.2 结晶聚合物分子链折叠模型(a) 邻位规则折叠(b) 非邻位无规折叠§9.1.3 结晶-非晶中间层随着对聚合物结晶结构研究的深入,“两相模型”结构已不能满意解释聚合物的结晶结构,已证明在PE的晶区与非晶区间存在一个过渡区(transition zone),或称中间层(中间相)(interphase)(图9.3).不久前Flory等从统计力学出发,将晶格理论应用到高分子界面,指出半结晶聚合物片层间存在一个结晶—非晶中间相(Crystal-amorphous interphase).中间相的性质既不同于晶相,也不同于非晶相(各向同性),即高聚物结晶形态由三个区域组成: 片层状三维有序区、非晶区、中间层(过渡层). 有关结晶聚合物中间层研究的进展, 笔者已有研究报道及综述. (喻龙宝, 张宏放, 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图9.3 结晶聚合物结晶-非结晶中间层示意图综上所述, 无论经典樱状胶束还是折叠链模型, 都忽略中间层的存在, 把结晶聚合物视为晶相及非晶相“两相”组成. “两相模型”理论是测定聚合物结晶度的理论基础.§9.2 结晶度概念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材料,结晶与非晶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大小的直观数值. IUPAC(1988) 推荐用W c,α表示质量分数结晶度, c,α表示体积分数结晶度. 为区别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晶度,1988年IUPAC 建议使用α,c W ,脚注α根据方法不同有不同表示.%100%100M M W ac cc ,c ⨯+=⨯=ρρρα (9.1)%100%100ac c c ,c ⨯+=⨯=φφφφφφα (9.2) 式中:c M 和M 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和总的质量;c φ、a φ和φ分别是样品结晶部分、非晶部分和总的体积.ρ为整体样品密度,c ρ为结晶部分密度,a ρ为非结晶部分密度.根据“两相模型”假定,计算结晶度应注意下面几方面问题: (一) 样品可以划分为 “明显”的结晶及非结晶相(即所谓 “两相” 模型); (二) 假定两相与它们理想状态 — 结晶, 非晶相具有相同性质, 界面的影响可忽略; (三) 结晶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两者关系如下:ρρφαα/W c ,c ,c ⋅= (9.3)(四) 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测定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a) X 射线衍射, (b) 量热法, (c) 密度法, (d) 红外光谱法(IR). 上述诸方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 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因而不同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有所不同也常有之.§9.3 几种常用方法§9.3.1 X 射线衍射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得的结晶度,用x c W ,表示,x c W ,用下式求得ax c cx ,c I K I I W += (9.4)式中c I 及a I 分别为在适当角度范围内的晶相及非晶相散射积分强度;x K 系校正常数; 若样品存在各向异性,样品必须适当被消除取向,求取平均倒易空间的衍射强度.§9.3.2 量热法量热法测得结晶度,用h c W ,表示,由下式求得 c fus fus h c h h W ,,/∆∆= (9.5)式中,fus h ∆和c fus h ,∆分别在相同升温速率下,测得的样品熔融热及完全结晶样品的 熔融热. 熔融热是温度函数. 下面以尼龙1010为例说明c fus h ,∆求法. 用密度梯度管法(或比重天平)测得一系列不同退火条件下得到的尼龙1010的密度ρ(换成比容sp V ), 用DSC 测得相应fus h ∆值(表9.1),并由红外吸光度—密度外推法求得尼龙1010的非晶密度=ρa 1.003g/cm 3.作fus h ∆对sp V 图(图9.4). 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及计算尼龙1010完全结晶密度=c ρ 1.135g/cm 3.换算=csp V 0.881cm 3/g,在图9.4中外推fus h ∆~sp V 直线到===c c sp sp V V ρ/10.881cm 3/g 处,求得尼龙1010的=∆c fus h ,244.0J/g(58.3cal/g).表9.1 尼龙1010样品的熔融热fus h ∆和相应的比容sp Vfus h ∆(J/g)66.31 74.89 83.96 90.56 100.28 105.96 114.01sp V (cm 3/g)0.9640.9620.9570.954 0.9500.9470.942图9.4 尼龙1010的熔融热fus h ∆与比容sp V 的线性关系图§9.3.3 密度测量采用两相模型理论, 根据前述有关参数定义有:1. 质量分数结晶度(W c,d )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为ρφφρc c c d,c M M W == (9.6)注意到,φφφφa c 1-=, ρφφρφρ=+=+=a a c c a c M M M , M a 为样品非晶部分质量. 故: c a a a ca cd ,c /1/1/1/1W ρρρρρρρρρρ--=⎪⎪⎭⎫ ⎝⎛--= (9.7)2. 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体积分数结晶度用d c ,φ表示 φφφφφa c d ,c 1-==(9.8)故 ca a d c ρρρρφ--=, (9.9)联系式(9.7)及式(9.9)则有ρρφ/W c d ,c d ,c ⋅= (9.10)由式(9.7)可知,由密度测得的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常常大于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为了计算质量分数结晶度d c W ,及体积分数结晶度d c ,φ, 很有必要由聚合物晶胞参数计算c ρ,由比重计或膨胀计分别测定完全非晶样品的密度a ρ,及整体样品的密度ρ. 上述方法测得结晶度值大小顺序为x c W .≥d c W ,>h c W ,,主要因为上述诸法不易将晶体缺陷与非晶区分开,不同测量方法反映的晶体缺陷及界面结构不同. WAXD 是基于晶区非晶区电子密度差,晶区电子密度大于非晶区,相应产生结晶衍射峰及非晶弥散峰的倒易空间积分强度计算的结果. 密度测定是根据分子链在晶区与非晶区有序密堆积的差异,晶区密度大于非晶区,此法测得晶区密度值实际上是晶相及介晶区的加和. 故两种方法测得结晶度往往较接近. 而DSC 测得的结晶度是以试样晶区熔融吸收热量与完全结晶试样熔融热相对比的结果,此法仅考虑了晶区的贡献,所以,h c W ,值要比x c W ,和d c W ,值都低些. 可见这些方法的差别:DSC 仅考虑热效应,x c W ,和d c W ,考虑了高分子链在晶区、非晶区以及介晶区(中间相)的有序性.§9.3.4 红外光谱方法由红外光谱法测得结晶度,用i c W ,表示,通常表达式如下)/log(10,I I la W c i c ⋅=ρ (9.11)先选取某一吸收带作为结晶部分的贡献,0I 、I 分别为在聚合物结晶部分吸收带处入射及透射光强度;c a 为结晶材料吸收率;ρ为样品整体密度;l 为样品厚度.§9.4 X 射线衍射方法用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结晶度的理论基础为,在全倒易空间总的相干散射强度只与参加散射的原子种类及其总数目N 有关,是一恒量,与它们聚集状态无关. 设)(s I 为倒易空间某位置s 处局部散射强度,则整个空间积分强度为ds s I s dV s I )(4)(200∞∞⎰=⎰π(9.12)式中,散射矢量λθ/sin 2||==S S ,如果将X 射线衍射图中结晶散射强度)(s I c 和非晶散射强度)(s I a 分开,则结晶度)(,x c W 可用下式表示dss I S dss I S W t c xc )()(202,∞∞⎰⎰= (9.13) 式(9.13)中,)()()(s I s I s I a c t +=,式(9.13)是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 实际上用式(9.13)需注意下面一些问题:式(9.13)中)(s I t 、)(s I c 系相干散射强度,故应从实验测得的总散射强度中减去非相干散射(Compton 散射)及来自空气的背景散射,还要对原子的吸收及偏振因子校正. 同时, 实验时不可能测得所有S 值下的散射强度,仅仅是测得某一有限范围内的S 值,并假定散射强度发生在这个范围以外是可以忽略的. 还应指出由于热运动、聚合物微晶的不完善性(畸变、缺陷等),使得来自晶区散射部分表现为非晶散射. 准确地将一个结晶聚合物衍射曲线分解为结晶及非晶贡献,对结晶度的测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上面讨论,式(9.13)可以简写成式(9.4). 式(9.13)及式(9.4)系X 射线衍射方法测定聚合物材料结晶度的基本公式,下面仅就常用几种测定计算方法作一简述.§9.4.1 作图法根据式(9.4),一个多组份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计算公式为 %)(I )(C k )(I )(C )(I )(C W l ,i l ,i i )M (N l M i j ,i j ,i )M (P j M i j ,i j ,i )M (P j M i 100111111⨯∑∑+∑∑∑∑=======θθθθθθ (9.14)式中,M 代表聚合物的组份数;P 是某组份所具有的结晶衍射峰数;N 是某组份所含有的非晶峰个数;)(,θj i C 是与衍射角有关的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的校正因子;)(,θl i C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校正因子;)(,θj i I 是第i 个组份第j 个衍射峰强度;)(1,θi I 是第i 个组份第l 个非晶峰强度;i k 为校正系数,i total i cal i i k I I k (/,,∑∑=≤)1,系计算时所采用第i 个组份衍射强度与该组份可能观察到的全部衍射强度之比,一些常见聚合物i k 值可从表9.3查得.式(9.14)中校正因子)(θC 值(可分别代表结晶及非晶峰校正因子),可由下式求得2)/(sin 22221cos sin 2cos 1)(λθθθθθB e f C --⨯⋅+⨯=2)/(sin 2222cos sin cos 1λθθθθB ii ie f N -⨯⋅+⨯∑= (9.15)式(9.15)中f 是每个重复单元中所含有的全部原子散射因子;i N ,i f 分别是每个重复单元中含有的第i 种原子数目和原子散射因子;θ为衍射角;)cos /(sin )2cos 1(22θθθ⋅+是角因子(LP);2)/(sin 2λθB e-是温度因子(T);定义)(,θl i i x C k K ⋅=,x K 称总校正系数;原子散射因子i f 可近似地表示为:C e a f j b j i +⋅=-2)/(sin 2)/(sin λθλθ(9.16)j a ,j b ,c 值可由文献查得.对于单一组份聚合物式(9.14)可简化为:%100)()()()()()(,,,,,⨯∑+∑∑=ij j jhkl i hkl i ihkl i hkl i ix c k I C I C I C W θθθθθθ (9.17)式中j i ,分别为计算结晶衍射峰数目和非晶衍射峰数目;)(,θhkl i C ,)(,θhkl i I 分别是hkl 晶面校正因子及衍射峰积分强度;)(θj C ,)(θj I 分别系非晶峰校正因子和散射峰积分强度.)(,θhkl i C 及)(θj C 求法见式(9.15).)(θj i x C k K ⋅=.我们应用式(9.17)计算间规-1,2-聚丁二烯(st-1,2-PB )和稀土顺-1,4-聚丁二烯(Ln-cis-1,4-PB)的结晶度.由st-1,2-PB 的广角X 射线衍射(图9.5)可见有明显的4个衍射峰,因st-1,2-PB 每个重复单元有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故总的散射因子22264H C f f f+= , 它的4个主要衍射晶面位于75.132010=θ,3.162200110=θ,45.212210=θ,8.232201111=θ,4.192=a θ. 把上述数据分别代入式(9.15)和式(9.16)中,取2B =10,并按(010)晶面积分强度值归一化,得到各衍射峰的校正因子为C 010(θ)=1,)(200110θC =1.57,C 210(θ)=3.50. 99.4)(111201=θC ,非晶峰的C i (θ)=2.69.据衍射强度正比于结构振幅,即2hkl hkl F I ∝ , 据表9.3得知 st-1,2-PB 的i k =0.414.将求得的C i (θ)和i k 值代入式(9.17),则得到 st-1,2-PB 的具体结晶度公式%10010.199.450.357.199.450.357.1201111210************111210200110010,⨯+++++++=ax c I I I I I I I I I W (9.18)高压聚乙烯(LDPE)的W AXD 曲线及其分解见图9.6.表9.2给出了按式(9.15)~(9.17)计算PE 结晶度的具体步骤.表中取2B=10,以(110)晶面为标准进行了规一化.由表9.2可知,C 110(θ) : C 200(θ) : C a (θ)=1 : 1.142 : 0.75,k i =0.89,故K i =C a (θ)0.65,据此可得PE 的结晶度公式为%10067.042.142.1200110200110,⨯+++=ax c I I I I I W (9.19)图9.5 st-1,2-PBWAXD 曲线分解=θ219.40为非晶峰顶点, C 为结晶峰非晶峰分离的最低点表9.3列出了按本方法得到的12种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C(θ)、i k 、K x 值.表中同时列出了文献K 值以便比较.表9.3中文献栏中有*号的K x 值,其定义是不确切的.如对PE ,文献中给出K x =1,实际是i k ,但如i k =1,意味着计算时把所有的结晶衍射峰强度都考虑进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仅只考虑了I 200,I 110两个强衍射峰,即i k <1.本文算得i k =0.9.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度按式(9.17)进行计算,除了对角因子、吸收因子、温度因子、非相干散射和背景散射扣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被忽略的结晶衍射强度进行补正.图9.6 PE 的WAXD 曲线分解表 9.2 PE 的)(θC 计算项目 A 110 200 )(2︒θ19.5 21.36 23.78 )(︒θ9.7510.68 11.89 T B e =-2)sin (2λθ0.8864 0.8655 0.8365 2H f0.6063 0.5518 0.49 f C 224.197122.5415 20.6455 22242H C f f f+=50.8094 47.2903 43.251 Lp =+θθθcos sin 2cos 12266.816655.328744.2333LpT f 23009.8432 2324.73011600.3386 )(θC0.7511.42在惯常分析中,作图法由于简便易行而常被采用.计算时只要把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分解为结晶与非晶两部分,按本文给出的校正因子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各晶面衍射强度进行修正后,可由式(9.17)或表9.3中相应聚合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就可简便地获得x c W ,值.我们应用式(9.14),计算了多组份聚合物(乙丙共聚物及其链转移共混物)的结晶度值.从X 射线衍射图(图9.7,图9.8)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所研究的聚合物样品基本上保持了i -PP 的单斜晶系结构,也存在表征PE 乙烯长序列规整的结晶衍射峰,计算中必须考虑这2种聚合物各自对结晶的贡献. 按it-PP 和PE 非晶峰的位置(分别为=θ216.3°和=θ219.5°)将共聚物(或共混物)的非晶散射峰分解为2部分,由表9.4、表9.5的值及具体测得各衍射峰强度值结果代入式(9.14)-(9.16)中得到%10032121,⨯∆+∆+∆∆+∆=x c W (共聚物) (9.20)式中 ∆1 = (I 110+1.64I 040+2.16I 130+2.73I γ+2.91I 111) PP ∆2 = (5.37I 110+6.86I 200) PE∆3 = 3.4I a PE+1.29I a PP%10032121,⨯◊+◊+◊◊+◊=x c W (共混物) (9.21)式中 ◇1 = (I 110+1.60I 040+2.16I 130+2.68I γ+3.18I 111) PP◇ 2 = (5.29I 110+6.88I 200) PE◇3 = 3.3I a PE+1.27I a PP 图9.7 乙丙共聚物WAXD 图及分解 图9.8 乙丙共混物WAXD 图及分解表9.3a 高聚物结晶度计算公式及校正因子180181182表9.3b 聚芳醚酮类聚合物(PAEK S)结晶度计算公式表9.4 乙丙共聚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5 乙丙共混物结晶度计算格式**表9.4及表9.5 中,A 为非晶;以PP 的(110)晶面为标准,对)(θC 进行归一化; γ峰是EPR. 共聚物中乙丙长序列所形成,且 PE 的i k =0.89,PP 的i k =0.85.§9.4.2 Ruland 方法使用式(9.13)计算结晶度时,Ruland 考虑了热运动晶格畸变的影响,从而使算得的结晶度值较合理. 在不失计算结晶度x c W ,数值精度的情况下,应用Ruland 方法进行计算时可以只取具有较大衍射峰强度的s 范围,就可达到计算结晶度的数值准确性,克服了其他方法必须收集尽可能大范围s 内的衍射强度数据的限制.Ruland 方法测定结晶度的基本公式Ddsf s dsf s ds )s (I s ds )s (I s W 220220t 20c 20x ,c ∞∞∞∞⎰⎰⋅⎰⎰= ( 9.22 )式中,x c W ,系聚合物中结晶物质的重量分数即结晶度;λθ/sin 2=s 是倒易空间矢量s 值;θ为衍射角;λ是X 射线波长;)(s I t ,)(s I c 分别为聚合物样品在倒易空间s 处的总散射(结晶加非结晶)强度和结晶部分的散射强度,2f 为均方原子散射因子i ii i iN f N f ∑∑=/22( 9.23 )i f 为第i 种物质的原子散射因子,i N 为第i 种物质在每个重复单元中的原子数目. D 称为晶格无序度参数,它与晶格不完善性参数k 有下述关系,对第一类晶格畸变2ks e D -= (9.24 )对第二类晶格畸变)1/(222as as ee D --+= ( 9.25 )式(9.22)最右端项是考虑了热运动和晶格不完善性引起衍射强度改变对结晶度的修正,此修正称校正因子,常用K 表示Dds f s dsf s K 220220∞∞⎰⎰=( 9.26 )为计算校正因子K 值,作为近似可仅考虑第一类晶格畸变式(9.26)即已足够.21k k k K T ++=,即K 来源于分子的热运动)(T k 和第一类)(1k (短程无序)、第二类)(2k (长程无序)晶格畸变. 由于热运动及晶格畸变的影响往往使来自晶区的衍射强度降低,表现为非晶弥散峰,故若使用式(9.13)不经校正计算结晶度值将偏低,式(9.26)校正因子K 与S ,D ,f 2有关,因此式(9.22)可改写为)f ,D ,s ,s (K ds)s (I s ds)s (I s W 20t 20c 20x ,c ∞∞∞⋅⎰⎰= ( 9.27 )实际上,在实验中衍射角不可能(也不必)取得无穷大,只需在稍大于某一有限角范围内即可,∞S 相应地取至稍大于较强衍射峰所对应的衍射角值. 现以应用Ruland 方法计算聚噻吩(PTh)和聚环氧乙烷(PEO)为例加以说明. 在PTh 的计算中取 2θ=︒7(S 1=0.08×108cm -1)到最大2θ=60°(S 2=0.65×108cm -1)(图9.9). 在此范围内应用式(9.27)进行计算可获得合理的x c W ,值.计算时当固定1S ,改变2S ,在某些足够大的21S S —范围内,所得x c W ,值基本与2S 无关. 换句话说,为求x c W ,值,在某些假定的k 值下,可以找到x c W ,与2S 基本无关的某个k 值,即式(9.27)化为Dds f s dsf s ds s I s dss I s W 22S S 22SS c 2S S c 2SS x ,c 21212121⎰⎰⋅⎰⎰=)()( ( 9.28 )将图9.9中实验数据经偏振因子校正后,把散射强度分解为非晶散射和结晶散射两部分,以)(s I S c 2对s 作图 (图9.10).表9.6中列出了由式(9.28)求出的不同热处理条件下PTh 的x c W ,值,表中可以看出当3=k 时,x c W ,值趋于与2S 无关的常数.未经热处理的PTh 样品=x c W ,36.5%;在N 2中分别经200℃,250℃和300℃热处理后,x c W ,各为42.5%,46.3%和51.6%.可见热处理对Wc,x 的影响是明显的.这里据式(9.22),取S 1=0.08×108cm -1为固定,仅2S 改变. 对原子散射因子f 的计算,取h PT 的重复单元为C 8H 4S 2. 将K 对2S 作图可知,对不同的k 值,K 与2S 是线性关系(图9.11). 利用此图可以简化用式(9.28)计算聚合物结晶度. 由图9.11可以直接查出某一2S 下,不同k 值时的K 值.表9.6 PTh 的x c W ,与k 值及积分区间室温 25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19.9 22.0 24.2 27.1 25.9 28.1 27.6 32.7 32.0 30.6 32.2 34.5 31.6 33.0 29.1 36.1 39.8 34.9 36.9 38.7 34.8 35.7 32.5 37.8 36.5b 48.9 41.7 42.1 43.3 38.3 38.6 34.3 39.6 59.4 48.3 47.8 48.4 42.0 41.6 38.1 41.4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 23.0 25.3 28.8 23.6 34.4 38.7 37.8 44.3 37.1 35.2 38.2 42.7 42.0 45.4 42.7 48.7 46.1 41.2 43.8 47.9 46.3 49.2 44.5 51.0 46.3b 56.7 48.0 50.0 53.6 50.8 53.1 47.0 53.5 68.9 55.5 56.8 59.9 55.8 57.3 49.5 56.0 200 ︒C 300 ︒C S 2 k, Å2 S 2k, Å2 0 2 3 4 5 0 2 3 4 5 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0.9 23.2 26.1 30.1 31.1 34.5 36.3 42.733.7 32.4 34.7 38.2 37.9 40.5 40.5 47.041.9 37.9 39.7 42.9 41.8 43.8 42.7 49.2 42.5b51.5 44.1 45.3 48.1 45.9 47.3 45.1 51.562.6 51.1 51.5 53.6 50.4 51.0 47.5 54.00.65 0.54 0.49 0.45 0.41 0.37 0.30 0.2828.7 29.1 31.6 36.4 37.1 41.1 41.8 48.946.2 40.6 42.0 46.3 45.2 48.2 46.7 53.857.5 47.5 48.1 52.0 50.0 52.2 49.3 56.4 51.6b70.7 55.3 54.9 58.2 54.7 56.3 52.0 59.185.9 64.0 62.4 60.0 60.8 54.8 61.8 67.6注:b —平均值.图9.9 不同热处理条件的PT h WAXD 图 图9.10 PT h 在不同热处理条件的 S 2I(s)~S 曲线应用Ruland方法我们曾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值进行了计算.分子量M n=1.2万的θ29°~72°,不同取角PEO大角X射线衍射强度如图9.12所示.表9.7给出了衍射角=范围不同k值下计算结果.应用Ruland方法对不同分子量PEO的结晶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列于表9.8.表9.7 PEO(M n=1.2万)Wc,x值θ2 1 2 3 4 5 6 772︒0.67 0.77 0.89 1.02 1.16 1.31 1.4864︒0.62 0.71 0.80 0.90 1.01 1.13 1.2652︒0.58 0.64 0.72 0.79 0.87 0.96 1.0644︒0.56 0.62 0.67 0.73 0.80 0.87 0.9432︒0.62 0.65 0.70 0.75 0.81 0.86 0.9228︒0.66 0.71 0.75 0.80 0.85 0.90 0.9524︒0.68 0.72 0.76 0.80 0.84 0.89 0.9420︒0.74 0.78 0.82 0.86 0.90 0.95 0.99平均0.70表9.8 不同分子量PEO的Wc,x值M n600 1000 2000 12000 20000W c,x非晶0.40 0.65 0.70 0.77图9.11 不同k值的K与S2图图9.12 PEO(M n=12000)WAXD图Ruland 方法是各种测定聚合物结晶度方法中理论基础较完善的. 唯此法实验数据采集及计算处理较复杂. 特别是在划分原始衍射曲线为结晶及非晶界线上往往带有任意性, 为克服这一缺点,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作出非晶散射曲线以资参考. 另外本方法仅考虑了温度和晶格畸变的修正, 为此我们对实验衍射强度进行了极化因子和背底的校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9.4.3 X 射线衍射曲线拟合分峰计算法聚合物X 射线衍射曲线中,某些结晶衍射峰由于弥散往往会部分地重叠在一起,另外结晶峰与非晶峰一般是完全重合或大部分重叠,如何把结晶聚合物X 射线衍射强度曲线准确地分解为结晶部分与非晶部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过去,分峰对从事结构研究的工作者而言,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生机. Hindeleh 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任意一组晶面的衍射强度在倒易空间的分布是正态函数的特性,提出了用Gauss-Cauchy 复合函数来表征结晶衍射峰强度曲线的办法. 设第t 个衍射晶面的衍射强度为t Q ,则结晶部分总衍射强度Q(S)为]C )f 1(G f [Q )s (Q t t t t Bit B1t -+∑=∑== ( 9.29 )B 是衍射峰数目, t f 是第t 个衍射峰的峰形因子, t G ,tC 分别是Gaussian 和Cauchy 函数.}{2]/)(2[2ln ex p t t t t W P X A G --= ( 9.30 )}{2]/)(2[1/t t t t W P X A C -+= ( 9.31 )其中, 为计算点(衍射角).t A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峰高,t P 为第t 个衍射峰的位置,t W 为第t 个衍射峰的半高宽,可见每个衍射峰含有4个待定量:t P ,t f ,t A ,t W .上述3种表征函数的曲线见图9.13.由图9.13可知,式(9.29)—(9.31)所表征的曲线,在t P , t A , t W 值相同时, 是互相近似的, 具有极其相似的曲线形状. 在半高宽以上的曲线是相同的, 只是在峰两端尾巴部分有些不同. Gaussian 函数适合于更窄些的正态分布, Cauchy 适合于较宽分布,Gauss-cauchy 复合函数介于两者之间(图9.13).非晶态散射与晶态不同,在非晶态中,原子排列不呈周期性,杂乱无章. 非晶态散射曲线弥散不对称,呈“馒头”状,Hindeleh 提出用三次多项式拟合.32)(dX cX bX a X R +++= ( 9.32 )d c b a ,,,是待定参数,X 定义同前.由此晶态与非晶态总的衍射强度cal Y (计算值)为)(1X R Q Y t Bt cal +∑== ( 9.33 )式(9.33)共含有4B+4个未知量,计算时可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给定适当小量δ,使目标函数S 满足2,,1][i cal i obs ni Y Y S -∑==≤δ (9.34)则求得了拟合后各衍射峰的t P ,t A ,t f ,t W ,实现了衍射曲线的结晶叠合峰以及结晶峰非晶峰互相重叠的分解. 在此基础上便可以按结晶度定义进行x c W ,的计算了.应用上述方法我们计算了Nylon-66 X 射线衍射峰的分解,在=θ210°~30°之间,Nylon-66样品的W AXD 谱仅观察到2个明显相互重叠的衍射晶面(100), (010). 很明显,非晶散射峰亦与结晶峰相重合(图9.14). 图中曲线 a 是实测值,b ,c 分别为分解后的结晶衍射峰和非晶散射峰. 拟合计算值与原实测值,除在=θ213°~15°之间有稍许偏差外,其他衍射角部分,两者是重合的,拟合中样品的非晶曲线采自文献值.图9.13 Gauss-Cauchy 及其 图9.14 Nylon-66 衍射曲线分解复合函数曲线近年来拟合分峰法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吴文斌等提出了既可用于描述多种聚合物的结晶峰,又可用于描述非晶散射峰的统一数学表达式.)1/()1(]2ln ex p[Q A f Q fA Y e +-+-= (9.35) 式中:2212221212)/()])(()()[()(W W P W P W P W W X W W P X Q +-+--+--=, Y 代表每一个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散射强度;A 、P 、f 、X 分别为散射峰(晶态或非晶态)的峰高、峰位、峰形因子、散射角;1W 、2W 为散射峰左半高宽和右半高宽.对于结晶衍射峰21W W =,且1=f 则为Gaussian 函数形式(式9.30);若21W W =且0=f 则是Cauchy 函数形式(式9.31).某些聚合物可获得纯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实验数据,这样可消除分峰计算时与非晶态划分的任意性. 尽管如此,由式(9.34)可知在求解目标函数时仍存在多解性. 不同的初始条件,完全可以求出满足式(9.34)的解. 然而,实际问题只能存在唯一解,因此本方法的初始值选取很重要,并且由本方法获得的结果应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否则尽管拟合偏差δ很小,但与实际物理背景却大相径庭. 这里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使计算量大为缩短,又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假如我们不能取得非晶样品的散射强度数据,本方法也可进行分峰计算,只是需要借助经验给定非晶的有关参量进行拟合分峰,将所得结果再与密度法或其他方法结果相比较以确定其合理性.我们曾采用此法对不同分子量的PEO 先进行分峰拟合,据此得到各峰的位置,宽度与峰高,然后再用Ruland 方法计算其结晶度,获得了满意的结果.§9.4.4 回归线法Hermans 和Weidinger 首先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了纤维素的结晶度,以后又用在PE, i-PP(等规聚丙烯),i-PS(等规聚苯乙烯)等的x c W ,计算中.此法要求被测定的聚合物样品,在所考虑的衍射角范围内,应包括主要结晶衍射峰以及非晶散射强度,且在此范围内,结晶峰与非晶峰可以分开. 设结晶份率正比于结晶衍射强度c I ,非晶份率正比于非晶散射强度a I ,则)]/1/(1[1c a x c a c a a c c I KI W W W gI W pI W +==+==,;;;(9.36)这里a c W W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在所研究体系中占有的份率;g p ,为常数. 稍将式(9.36)变化一下得到a c pI g p I //1-= ,令,,p g K p A //1==则: a c KI A I -= (9.37)式(9.37)可见,a c I I ,呈线性关系,截距为A ,斜率为K .根据式(9.37),将c I 对a I 作图,求得K 值代入式(9.36),则x c W ,可得.本文作者曾用此方法计算了稀土顺-1,4-聚丁二烯(cis-1,4-PB)的结晶度. cis-1,4-PB 分子链规整度高,在低温下极易结晶(图9.15). 将在不同分子量下结晶的cis-1,4-PB 样品,以c I 对a I 作图(图9.16),从图中可以求得各样品的K 值. 表9.9列出了不同分子量的 cis-1,4-PB 在低温结晶时用作图法及回归法求得的K 值. 从表中可以看到,两种方法的K 值非常接近,这说明前面作图法中我们提出的i a x k C K ⋅=)(θ的定义是合理的.图9.15 cis-1,4-PB 的WAXD 图 图9.16 不同分子量cis-1,4-PB 的Ic ~Ia 图表9.9 不同分子量 cis-1,4-PB 的K 值序号 特性粘数 η(dl/g) 回归线法K 作图法 K=C a (θ)·k1 2.49 1.050 1.082 3.94 0.991 1.093 8.311.084 1.12 415.131.0301.10当某些聚合物样品不能完全获得非晶态时,用本方法测定c W 值是适宜的. 但此法要求有一组结晶范围较宽的系列样品,且各衍射图必须规格化,使各样品吸收系数,厚度,大小,表面平滑度及入射光强度等均应相同.习 题(第九章)1. 简述目前你所理解的高分子晶态结构模型?2. HDPE 的X 射线衍射曲线及分解如图A ,并已求得它各衍射峰的强度及校正因子如下:=)(110θI 13,C 110(θ)=1;=)(200θI 9,)(200θC =1.42;10)(=θa I ,75.0)(a =θC ;89.0=i k ,计算HDPE 的结晶度(x c w ,).图A HDPE 的WAXD 曲线及分解3.据回归线法,试证明%.100,⨯+=ax c cx c I k I I w c I 、a I 分别为结晶和非晶X 射线衍射强度,x ,c a a C x ,c w ;qI w ,I w ==ρ、a w 分别代表结晶和非晶所占研究体系的重量分率,x k 为总校对因子.(P q x k =)4.用密度测定方法计算结晶度:已知某高聚物理想结晶密度=c ρ 1.008g/cm 3,非晶密度=a ρ0.852 g/cm 3,该聚合物密度为=s ρ0.920 g/cm 3,试计算它的质量百分结晶度d c w ,?体积百分结晶度d c ,φ?并证明d c w ,= d c ,φs cρρ⋅.5.已知某新合成的结晶聚合物重复单元分子量(M )=165.0,用大角X 射线衍射(WAXD)方法测得它的晶胞参数:a=0.783nm,b=0.555nm,c=0.820nm,α=γ=90︒,β=96︒; 用密度法测得它的密度为ρs =1.240g/cm 3, 由它的熔体经冰水淬火测得非晶密度ρa =1.103g/cm 3.请回答:a. 该聚合物每个单胞含有几个分子链(N )?(Avogadro 常数,N A =6.023⨯1023 mol -1)b. 由密度值计算该聚合物结晶度?c. 若已获得该聚合物一系列不同密度的样品,文献没有给出该聚合物完全结晶的熔融热焓(∆h fus,c)值,简述如何由DSC方法测定它的∆h fus,c和结晶度?参考文献(3-9章)[1]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in Polymer Science .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1969[2] Kakudo M., Kasai N. X-Ray Diffraction by Polymers . Tokyo: Kodansha Ltd, 1972[3] Woolfson M M. An Introduction to X-Ray Crystallography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4] Buerger M J. Crystal–Structure Analysi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60[5] 梁栋材著. X射线晶体学基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6] Tadokoro H. Structure of Crystalline Physics.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1979[7] Fava R 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16B.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80[8] 周公度著. 晶体结构测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9] Klug H P, Alexander L E. X-Ray Diffraction Procedures for Polycrystalline andAmorphous Materials 2 Ed. New York : Wiley,1974[10] 吴人洁主编. 现代分析技术——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 莫志深, 张宏放, 孟庆波, 薛小芙, 张利华. 高分子学报, 1990 6: 655~660;Mo Z. S.,Meng Q. B.,Feng J. H.,Zhang H F.,Chen D. L. Polymer International,1993,32(1): 53~60[12] Mo Z S, Lee K B, Moon Y B, Kobayashi M, Heeger A J.Macromolecules,1985,18: 1972~1977[13] 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Polymer, 1974, 15: 697~705;ibid,1978,19: 27~32;Hindeleh A M, Johnson D J. J.Phys.D: Appl. Phy s., 1971, 4: 259~263;Ray P K, Montegue P E. J. Appl. Polym. Sci., 1977,21: 1267~1272;Mcallister P H, Carter T J, Hinde R M. J. Polym. Sci.,Polym. Phys. Ed,1978,16: 49~57[14] 莫志深,张宏放. 合成纤维, 1981,2: 56~65;3: 52~5;4: 36~43.[15] 吴文斌. 科学通报, 198420: 1243~1246[16] 张宏放,莫志深,甘维建. 高分子通讯, 1986, 3: 193~196[17] Hsieh You-Lo, Mo Zhishen. J.Appl.Polym.Sci., 1987,33: 1479~1485[18] Ruland W. Acta Cryst, 1961,14: 1180~1185[19] Ruland W. Polymer, 1964a,5: 89~102[20] 李泮通,戚绍祺,吴文斌. 高分子通讯, 1980, 3: 129~133[21] Zhang H F,Yu L, Zhang L H, Mo Z S. Chin. J. Polym. Sci.,1995,13(3): 210~217[22] 喻龙宝,张宏放,莫志深.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90~101[23]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J. M. S. Rev. Macromol. Chem. Phys., 1995,C35(4): 555~580[24] Mo Zhishen, Wang Lixiao, Zhang Hongfang, Han Ping, Huang Baotong. J. Polym. Sci.,Part B:polym.Phys.,1987,25: 1829~1837[25].Flory P J,.Yoon Do.Y, Dill K.A. Macromol.,1984 17: 862~868; ibid.,Macromolecules,1984,17: 868~871[26] 莫志深, 陈宜宜. 高分子通报, 1990,3: 178~183[27] 刘天西, 张宏放, 韩平, 莫志深, 那辉, 曹俊奎, 吴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6 17(7): 1142~1146[28] Wang Shanger, Wang Junzuo, Zhang Hongfang, Wu Zhongwen, Mo Zhishen.Macromol. Chem. Phys., 1996,197: 4079~4097[29] Jiang Hongyan,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Chen Tianlu,Mo Zhishen. Polym. Commun. 1996,37:3427~3429[30] Liu Tianxi, Zhang Hongfang, Na Hui,Wu Zhongwen, Mo Zhishen. Eur. Polym. J.,1997,33(6): 913~91[31] Liu Tianxi, Mo Zhishen,Wang Shanger, Zhang Hongfang, Na Hui, Wu Zhongwen. Macromol. RapidCommun., 1997,18: 23~30[32] Liu Tianxi, Mo Zhishen, Zhang Hongfang, Li Guang. J. Appl. Polym. Sci., 19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