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合集下载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电⼦信息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计算机通信技术》题⽬: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班级: xx1411学号: xxxxxxxxxx姓名: xx实验时间 4.14实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的1、理解和掌握通过控制台端⼝对交换机进⾏访问、设置和管理的⽅法;2、掌握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法和步骤。

⼆、实验设备1、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2台,型号不限。

2、2台PC,操作系统为Windows系列,装有超级终端程序。

3、Console电缆和若⼲根直通线。

三、实验要求1、按实验内容进⾏交换机的配置,验证配置的正确性2、将本实验的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四、知识要点交换机是⼀种数据链路层设备,运⾏以太⽹通信协议。

Cisco交换机产品以“Catalyst”为标志,包含2900、2918、2940、2960、3560-E、3560、3750-E、3750、4500、4900、6500等众多系列。

1交换机的配置⽅式1)交换机的本地配置连接Cisco交换机上⼀般都有⼀个“Console”端⼝,它是专门⽤于对交换机进⾏本地配置和管理的。

通过Console端⼝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

2)利⽤Telnet虚拟终端配置Cisco交换机或路由器通过不同的配置模式来区分命令的执⾏权限(级别)。

在不同模式下,允许执⾏的命令不相同。

1)⽤户EXEC模式–该模式的权限最低,只能执⾏⼀组有限的命令,这些命令主要是查看系统信息的命令Show)、⽹络诊断调试命令(如ping.traceroute等)、终端登录( Telnet)以及进⼊特权模式的命令(enable)等。

–此时的命令⾏提⽰符为“>”,例如“Switch>”。

2)特权EXEC模式–⽤户EXEC模式下,执⾏enable命令,将进⼊到特权EXEC模式。

进⼈该模式后,就能执⾏IOS提供的所有命令。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络实验报告实验⼀⽹线制作⼀实验⽬的1、了解局域⽹的组⽹⽅式以及双绞线的制作规范;2、使学⽣掌握RJ-45头的制作,以及⽹线连通性的测试。

⼆、实验仪器1、RJ-45头若⼲;2、双绞线若⼲⽶;3、RJ-45压线钳⼀把;4、测试仪⼀套。

三、实验原理1、双绞线(TP:Twisted Pair)也称双扭线,是最常见的⼀种传输介质。

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线组成。

2、为什么两根线要扭在⼀块?当传输差分信号时,每⼀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因此可以程度上降低信号⼲扰。

3、双绞线的分类⾮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 TP)距离很短时,传输率可达100Mbps~155Mbps。

屏蔽双绞线(STP:Shilded TP)铅萡包裹,减⼩辐射。

100⽶内传输速率可达155Mbps。

4、UTP优缺点缺点:对电波⼲扰敏感性较⼤,电⽓性较差。

优点:直径⼩,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价格便宜。

5、双绞线导线⾊彩编码⽩蓝、蓝⽩橙、橙⽩绿、绿⽩棕、棕6、双绞线的连接⽅法:直通线缆:⽔晶头两端都采⽤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

交叉线缆:⼀端采⽤T568A标准,另⼀端采⽤T568B标准7、直通、交叉线缆应⽤场合直通线⽤的场合:PC-集线器Hub;集线器Hub-集线器Hub(普通⼝-级连⼝);集线器Hub(级连⼝)-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交叉线缆应⽤场合:PC-PC 机对机;集线器Hub(普通⼝)-集线器Hub(普通⼝);集线器Hub-集线器Hub(级连⼝-级连⼝);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Switch-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Router;同种设备相连⽤交叉线,不同设备⽤直通线。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直通UTP线缆的制做。

2、实验步骤如下:第⼀步:利⽤压线钳剪线⼝剪出相应长度的⽹线。

第⼆步、剥掉双绞线的灰⾊保护层。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浙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完成数据通信方面的实习。

实习
主要以实验室为实习基础,在实习期间,对公司正在开发的局域网数据通
信系统做详细研究,完成实验室里针对数据通信的网络实验,实验以实现
简单的UDP通信和TCP报文序列发送为主要实验内容,实习周期为两个月,时间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3月1日。

二、实习内容
1.实验室整体设备介绍:
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两台计算机、一台网络打印机、一台网络路由器、一台数据交换机、一台服务器以及一个集线器,所有设备均是该实验室的
主要设备。

2.硬件设备以及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期间,依据实验室要求,将两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Ubuntu)、网络调试软件(Wireshark)和网络虚拟机(Virtualbox),以及其它必要的软件;同时,将网络路由器和数据交换机进行了IP地址
划分和设置,并且连接计算机,最终形成了实验环境。

3.所做实验项目介绍:
(1)UDP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实现两台计算
机之间的UDP数据通信,即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最终实现数据在发送
方和接收方的传输。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

2016-2017上学期《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姓名:专业:学号:实验一数通实验平台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数通实验模拟软件eNPS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的数通网络组网拓扑,并熟悉各数通设备的硬件,了解其功能。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eNPS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说明1、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了解数通设备的配置环境的搭建方法。

2、通过现场讲解让学习掌握数通设备的配置方法及常用命令。

3、让学习上机独立完成数通设备的环境搭建过程及熟悉相关命令。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说明1、eNPS软件介绍此处为设备类型,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终端、通信介质等。

2、以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组建小型拓扑1.开启eNSP客户端。

2.向工作区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

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S5700”。

c.在工作区单击左健即完成,或者直接将设备拖至工作区。

参考以上步骤添加两台PC至工作区。

您还可以添加更多的设备,组建更大型的拓扑。

说明:每台设备都带有默认描述,通过工具栏的,可在拓扑中任意添加描述。

3、向工作区中添加两条网线,使两台PC分别与交换机相连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Auto”。

c.在工作区依次单击交换机和一台PC。

类似步骤连接交换机和另一台PC。

4、完成拓扑图的绘制5、启动工作区的设备。

右键单击设备,选择“启动”。

您也可以在工作区中用鼠标选定一个区域,单击工具栏的,批量启动该区域的设备。

3、两主机数据通信实验1.配置两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a.在工作区双击一台PC图标。

b.在“配置”界面,IP地址配置为“192.168.1.2”,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0”。

c.类似的步骤,配置另一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192.168.1.3”和“255.255.255.0”。

2、由PC(CLIENT0)向另一台PC(CLIENT1)发送Ping报文a.在工作区双击PC(CLIENT0)图标。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

实验1: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者依靠通信模拟实验软件提供的传输服务,在其模拟的全双工bit 流信道上设计一个通信协议,实现一段文本信息的传输过程。

通过该实验体会并掌握通信过程中的成帧方法。

1、设计将汉字、英文字符等编/解码方法,并实验2、设计在bit 流基础上成帧的方法,并实验3、设计帧校验方法,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实现数据校验的算法【预备知识】1、网络体系结构及各层设计问题2、OSI 参考模型3、数据链路层成帧方法4、纠错或差错校验方法【实验环境】1、分组实验,每组2~6人。

2、拓扑:3、设备:计算机2台。

4、软件:通信模拟实验软件(comexpm.exe )【实验原理】通信模拟软件在两台通过以太网连接的计算机之间模拟实现了一条二进制比特流的全双工传输信道,并为实验者提供二进制数据的收发窗口。

1、通信模拟实验软件的功能(图1-1)● 在局域网内根据实验小组名字或IP 地址建立“全双工的通信传输信道”。

● 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用“0101”比特流模拟信道空闲状态。

● 软件默认设置30‰的发送误码率,模拟真实信道的误码情况。

发送误码率可以调整。

● 软件的发送窗口一次只能填入250比特数据,相当于信道发送机的发送能B 方A 方 Ethernet力●接收时如果提取数据速度太慢,会造成接收缓冲区溢出,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缓冲能力。

●软件的接收窗口一次只能显示250比特,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处理能力。

●软件执行窗口的底部提供本软件的执行状态信息,可辅助实验者了解信道和实验完成情况。

图1-1 通信模拟软件的主界面2、通信模拟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1)将一个小组分为两个半组,每半组使用一台计算机完成数据发送和接收实验。

2)同一小组的两个半组之间建立“信道”“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组名方式建立:通信模拟实验软件在局域网上定时广播小组名称,并根据收到的其它站点的组名广播,判断是否找到了同一组的另一台计算机。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是每个计算机相关课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阐述关于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重要性。

案例一:网络通信实验报告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通信实验的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报告撰写和演示技能的培养。

案例二:数据库实验报告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数据库实验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新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记录,同时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步骤,同时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巩固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案例三: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操作系统实验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算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流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对操作系统的掌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学习、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交流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提高学习和交流能力外,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双绞线制作)

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双绞线制作)

双绞线制作及网络配置一、实验要求1.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双绞线的制作2.学习网络配置的方法,能够完成计算机直接连接通信和通过交换机连接通信。

二、实验过程1.双绞线的制作双绞线也叫双扭线,有两部分构成:网线和水晶头。

(1)剥-----用工具从网线端头五厘米处剥掉表层的橡胶外皮。

(2)排-----将暴露在外面的八根电路线按照顺序排列好,并把线压平摆其。

我们采用的是EIA/TIA568B的标准,所以排列的顺序为:1.橙白 2.橙 3.绿白 4.蓝 5.蓝白 6.绿 7.棕白 8.棕如果采用A标准则是把1和3,2和6交换位置即可。

(3)插----通过和水晶头比较后,确定彩色线的长度,用工具剪齐,把水晶头带卡的一边向着手心,把线插入水晶头里面,确定线全部插入。

且灰色橡胶外皮有部分在水晶头内。

(4)压线---用压线的工具把水晶头放入其中,然后用力压,与此同时用手将彩线慢慢的往里推,保证线全部进入水晶头里面。

使彩线与水晶头上的金属片接触完好。

(5)测----将做好的双绞线插入测量的工具中,便可观察出制作是否成功。

而且可以知道那根线是工作的,通过检测可以检查问题并及时改正。

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用具交还至老师处,收拾好实验桌。

2.网络配置集线器用于物理层的连接通信,而交换机用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通信(1)计算机直接通过集线器连接通信1.先以C类内部地址配置计算机四台电脑的IP地址分别设为192.168.1.2 192.168.1.3 192.168.1.4 192.168.1.5 (本机)2.通过网线直接通过集线器连接两台计算机(能Ping通)打开命令指示符输入Ping 192.168.1.4 按下ENTER 会出现如下结果:1.打开IRIS 软件运行,得到如下结果(2)通过交换机连接通信1.通过交换机将两台计算机连接组成LAN (能相互Ping通)打开命令指示符,输入Ping 192.168.1.4 按下ENTER 会出现如下结果:2.将组建的LAN连接到出口交换机,打开IRIS 软件运行,得到如下结果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比如有a b c d 四台机子,用集线器连起来,它们在互相通信的时候,比如a要把数据传给b,但同时c也要传给d,它们是不能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a传给b数据的时候,c不能传数据给d.而交换机可以让它们同时进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8份)姓名:学号: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姓名:学号: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双踪示波器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各一块一台若干姓名:学号: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姓名:学号: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将模块13的开关S3分频设置拨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姓名:学号: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为256K的PN序列。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1

《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1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PCM编解码实验人员班级:无46 :侯云钟学号:2014011165同组人员班级:无46 :奕飞学号:2014011187实验时间2016年11月24日1实验目的1) 了解语音信号脉冲编码调制(PCM)编译码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2)验证 PCM编译码原理3)初步了解 PCM 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了解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指标,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测试方法2实验容1) 观察测量 PCM调制解调的各种时隙信号2) 观察编译码波形3)描绘 PCM量化曲线3实验原理PCM实验结构示意图其中 FPGA 芯片主要功能为控制 DDS 产生一个正弦信号让 PCM 进行抽样和编码,并且作为传输中介让编码后的 PCM信号转送到 PCM解码接口,其中虚线框为 PCM编解码芯片TP3070的功能围,我们通过两路示波器观察原始信号和经过编解码后的信号,验证 PCM 传输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PCM 为典型的非线性编码模型,目前国际上根据 ITU-T的建议一般以 13 段折线近似的 A律和 15 段折线近似的μ律作为国际标准, A律主要用于欧洲和中国,μ律用于美国和日本。

本次实验采用的 PCM 编译码芯片为 TP3070,可同时支持 A 律、μ律编码(本次实验采用的编码格式为 A 律自然码格式),具有输入、输出幅度可调、标准串行命令输入等功能,TP3070的部结构框图如下所示:4结果与分析4.1实验流程利用PCM实验模块的电路连接,实现利用PCM编解码的整个过程,DDS信号发生芯片在单片机设定的频率下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由管脚IOUTB_SOURCE(管脚 28VFXI)输入 PCM芯片, PCM芯片编码后产生二进制码流由 DX0/1 输出进入 FPGA芯片, FPGA部将其和输出 DR相连,即码流又将流回 PCM芯片的码流输入端 DR0/1,将 PCM芯片的输入、输出采样信号同步后即可在端口 VFRO 解码得到恢复信号。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部分。

LTE技术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覆盖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LTE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LTE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测试。

通过在不同地点进行信号强度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比以往的3G网络更广,信号强度更稳定。

在城市和郊区地区,LTE网络都能提供良好的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其次,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测试。

通过下载和上传大容量文件的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比3G网络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拥挤地区,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依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LTE网络的延迟测试。

通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延迟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延迟比3G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时,LTE网络的低延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LTE实验,我们发现LTE技术在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LTE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电脑,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线等。

实验过程:1.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使用交换机和网络线将几台电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星状拓扑结构。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和连接无误。

2. 实验二:IP地址配置和子网划分IP地址是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基本寻址方式。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给每台电脑分配一个IP地址,并进行子网划分。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使用私有IP地址,如192.168.1.1、192.168.1.2等,并通过子网掩码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子网。

3. 实验三:路由器配置和静态路由设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路由器来连接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网。

首先,需要将路由器与交换机相连,并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接下来,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用于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4. 实验四: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据包流动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CL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访问控制。

通过配置ACL 的规则,可以限制某些子网对其他子网的访问权限,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 实验五: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物理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组织在一起的技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VLAN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并将不同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独立操作。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操作,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网络。

每台电脑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并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了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通过配置ACL和VLAN,还实现了对不同子网的访问控制和隔离。

整个实验过程顺利进行,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简介该实验旨在探究通信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 理解调制、解调、信道传输等基本通信原理- 学习并应用相关通信原理工具和设备-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实验过程3.1 实验设备和器材预备准备以下设备和器材:- 调制解调器-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噪声源- 电缆和连接线3.2 实验步骤步骤1: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将其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2:将待发送的消息信号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

步骤3: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

步骤4:使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解调器输出的解调信号。

步骤5:将噪声源连接到调制解调器的输入端口,并观察解调器输出的抗噪性能。

步骤6: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调制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调制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2 解调信号观察与记录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可以插入图片)4.3 抗噪性能观察与分析连接噪声源后,示波器观察到的解调信号波形相对于无噪声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

通过分析解调信号的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可以进一步评估抗噪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通信原理相关的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等基本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调制技术可以将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进而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 解调技术可以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消息信号。

- 通信系统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解调信号的质量和抗噪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6. 改进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进一步优化调制和解调算法,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噪性能。

- 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器材,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日常维护;
2.了解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al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stp的基本配置步骤;
3.了解vlan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步骤。

二、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的任务要求,参考实验指导材料,完成实验,输入操作命令,观察输出结果,
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2.在两台交换机的相应端口上开启STP,避免环路的出现,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3.两台交换机分别划分两个valn:vlan10、vlan20,要求同vlan能够跨越交换机互通,
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结果。

三、实验原理:
1.ST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基本定义:
STP(Spanning-Tree Protocol),中文称生成树协议作用是能够发现并自动消除冗余网络拓扑中的环路。

它由规范IEEE 802.1D 规定,是指通过生成树的算法,暂时切断所有冗余的连接,使网络拓扑生成一个树的结构,消除网络循环,即保证从树的一点到其它任何一点只有一条路径。

STP 使用一种称为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它携带一些必要的信息在整个网络中进行多目广播,通过BPDUs的信息,完成生成树。

基本原理:
①所有连接的网桥通过多播发送BPDUs,通告自己的网桥ID,找到具有最低网桥ID 网桥,并选举这个网桥为根网桥(Root),即“树干”;
②计算非根网桥到根网桥的路径开销(cost),选择与根网桥连接的具有最低开销的端口为根端口(root port );
③选择其他网桥到根网桥具有最低路径开销的端口为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该网桥为指定网桥(designated bridge ),其他与根网桥相连的端口为非指定端口(Nondesignated port);
④设置根端口、指定端口转发数据(forwarding) ,非指定端口阻塞(blocking) 。

2.Vlan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划分。

Vlan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广播域。

基本原理:
Vlan设置主要通过报文的属性和端口的属性来区分接收和发送报文时所进行的操作,也就是通过定义报文的属性和端口设置vlan,实现隔离广播域,具体方式如下:根据收到的报文属性判断交换机接收报文时需要判断报文在哪个vlan中转发tag 报文——按照tag 中vid标识转发
untag报文——按照接收端口所在vlan 转发
根据发送端口的vlan 属性判断交换机发送报文时需要判断是否携带vid标记access端口——发送untag报文
trunk端口——发送tag 报文
其中,
报文的类型:
不带标签的报文untag:
带标签的报文tag:
端口的类型:
Access:发送不带标签的报文,一般与pc、server 相连时使用
Trunk:发送带标签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级联端口传递多组vlan 信息时使用
四、实验内容及结果记录分析
1、STP配置实验
网络拓扑:
实验步骤:
(1)按照上图联好交换机和电脑,将电脑的网卡设置ip地址172.1.1.0/24网段(如172.1.1.3 255.255.255.0; 172.1.1.4 255.255.255.0), 用Ping检测网络是否可达?
实验结果及分析:
可以ping通,因为3928和2826间只有一条连线,不存在环路带来的广播风暴、帧的重复复制或交换机MAC 地址表的不稳定等问题,并且交换机不隔离广播域。

(2)在两个交换机之间加一条冗余的网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是否可达(观测一分钟)。

实验结果及分析:
加上一条冗余网线后,开始可以ping通,一段时间会出现ping不通的情况,这是因为3928和2826之间加入冗余网线后出现了环路,造成了线路的不稳定。

(3)启动stp,
3928:
ZXR10(config)#spanning-tree enable
2826:
(cfg)#set stp enable
在启动stp之后,观察网络是否可达并查看STP 信息
3928
ZXR10#show spanning-tree instance 0
2826
#show stp instance
实验结果及分析:
3928:
2826:
在设置完STP后发现网络可达,主要是由于STP协议可以实现指定的端口转发数据和指定的端口阻塞数据,克服环路带来的影响。

(4)拔去原来位于交换机之间转发端口之间的网线,观察网络是否可达并再次查看STP信息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开始ping不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ping通
阻塞的端口并没有被禁止,只是不转发数据,但能接收STP 呼入的帧,一旦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比如转发数据的端口或线路失效,阻塞的端口很快转换为转发状态,使网络连通,继续转发数据,这也是冗余备份的基本原理。

但是线路在断开到再次连通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称为收敛。

2、VLAN配置实验
拓扑网络:
实验步骤:
配置2826和3928的Vlan
2826和3928的10、11、12端口属于vlan10, 端口13、14属于vlan20,端口24属于Trunk 端口,承载Vlan 10, Vlan20。

设置电脑为172.1.1.0/24网段
3928:
ZXR10(config)# vlan 10 启动vlan10
ZXR10(config-vlan10)#switchport pvid fei_1/10
ZXR10(config-vlan10)#switchport pvid fei_1/11
ZXR10(config-vlan10)#switchport pvid fei_1/12 将fei_1/10、11、12端口设为
vlan10的access
ZXR10(config-vlan10)#exit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4 进入端口fei_1/24配置模式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设置fei_1/24端口为Trunk端口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fei_1/24Trunk端口承载vlan10
ZXR10(config-if)#exit
ZXR10(config)# vlan 20 启动vlan20
ZXR10(config-vlan20)#switchport pvid fei_1/13
ZXR10(config-vlan20)#switchport pvid fei_1/14 将fei_1/13、14端口设为
vlan10的access
ZXR10(config-vlan20)#exit
ZXR10(config)#interface fei_1/24 进入端口fei_1/24配置模式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设置fei_1/24端口为Trunk端口
ZXR10(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vlan 10 fei_1/24Trunk端口承载vlan20
ZXR10(config-if)#exit
2826:
(cfg)#set vlan 10 enable 在交换机上启用Vlan 10
(cfg)#set vlan 10 add port 10 untag
(cfg)#set port 10 pvid 10 设置vlan10中的端口10
(cfg)#set vlan 10 add port 11 untag
(cfg)#set port 11 pvid 10 设置vlan10中的端口11
(cfg)#set vlan 10 add port 12 untag
(cfg)#set port 12 pvid 10 设置vlan10中的端口12
(cfg)#set vlan 10 add port 24 tag 设置24端口为vlan40成员,转
发带标签的帧
(cfg)#set vlan 20 enable 在交换机上启用Vlan 20
(cfg)#set vlan 20 add port 13 untag
(cfg)#set port 13 pvid 20 设置vlan20中的端口13
(cfg)#set vlan 20 add port 14 untag
(cfg)#set port 14 pvid 20 设置vlan20中的端口14
(cfg)#set vlan 20 add port 24 tag 设置24端口为vlan40成员,转
发带标签的帧
将pc接入到两台交换机上,验证实验结果。

看不同交换机的相同vlan是否通,不同交换机的不同vlan是否通。

依据Vlan理论判断配置是否正确,为什么?当互通性正确时再查看vlan信息,进一步验证配置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
接入PC后验证相同交换机的相同vlan可以ping通,而不同交换机的不同vlan不可以ping通。

根据vlan理论该设置是正确的,因为vlan的作用就是隔离广播域。

Vlan 信息如下:
可见与要求的设置相同,配置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