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详细总结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d101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7.png)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用植物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的基础知识
和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
植物分类
药用植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药用部位、
药用功效和化学成分等。
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四大类。
被子植物是药用植物中
最常见的一类。
药物分类
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类,例如按照药用部位、治
疗疾病的性质和药理作用等。
按照药用部位,可以将药物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部位的药物。
药用功效
药用植物根据其具有的功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润肺止咳、健脾养胃、镇静安神等。
根据不同的功效,
选择不同的药用植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与禁忌症
药用植物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药物可以治疗
的疾病或症状,禁忌症指的是对该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因其他原因
禁止使用的情况。
在使用药用植物时,需要仔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
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消费是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消耗,需要特别加
以重视。
应当建立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识,不使用珍稀濒危植物,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生产药用植物,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植物资源。
以上就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对您有所
帮助。
药用植物学重点
![药用植物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4e653ca32d7375a417807f.png)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6540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e.png)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含有药用成分的科学领域。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可以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并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民间药物以及现代药物的制备中。
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很多植物具有疗效,如金银花、连翘、人参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药用植物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发现新的药用植物,以及提取、应用方法的不断提升。
药用植物学在中华文明和全球文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生殖器官等特点,药用植物可以被分为多个类群。
常见的分类包括:树木类药用植物、草本类药用植物、藤本类药用植物等。
每个类群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其药用成分和疗效也各不相同。
在传统医学中,草本类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如当归、川芎、黄芪等;而在现代医学中,树木类药用植物的研究也备受关注,如桑树、甘蔗等。
药用植物的提取方法为了充分发挥药用植物的疗效,人们往往需要对药用植物进行提取。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蒸馏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每种提取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药用植物和提取效率,合理选择提取方法可以提高药用植物的利用率。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药讲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保健养生。
中医药中的很多方剂都是由多种药用植物组成,经过合理搭配而成,如八珍汤、四物汤等。
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除了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外,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都被提取并制成药物,如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药用植物的研究也不断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帮助人们更好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中,探索更多药用植物的潜力,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d22e1e54a8956bec0975e3eb.png)
药用植物学一、名词解释1.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而产生的各种非生命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2.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使细胞壁内角质化并使细胞壁的表面形成一层角质层。
3.木栓化:细胞壁中增加了木栓质,使得细胞壁常呈黄褐色,不透水,不透气,使得细胞与外界隔离成为死细胞。
4.腺毛:腺毛是能分泌挥发油、树脂、黏液等物质的毛茸,为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5.非腺毛:非腺毛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头、柄之分,末端通常尖狭,不能分泌物质,单纯起保护作用。
有线状毛、棘毛、分枝毛、丁字毛、星状毛、鳞毛。
6.厚角组织:厚角组织是由生活细胞构成并且是初生壁增厚的机械组织,细胞内含有原生质体,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7.厚壁组织:厚壁组织的成熟细胞是没有原生质体的死细胞,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常有明显的层纹和纹孔沟,并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细胞腔较小。
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8.晶鞘纤维:在纤维束外围有一层或几层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这种复合体称为晶鞘纤维9.嵌晶纤维:纤维细胞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10.输导组织:输导组织也称维管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组织。
输导组织的细胞一般呈管状,上下相接,遍布于植物体内,可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类,木质部由导管和管胞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溶解水中的无机盐及其他营养物质。
韧皮部主要有筛管,伴胞或筛胞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溶解状态的同化产物。
11.胼胝体:筛板形成后,在筛孔四周逐渐积累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称为胼胝质,随着胼胝质逐渐增多形成垫状物,称为胼胝体。
此时筛孔失去作用。
12.根状茎:常简称为根茎,茎地下横卧,节和节间明显,节上有退化的鳞叶,具顶芽和腋芽,常生有不定根,根状茎的形态随植物种类而不同。
13.鳞茎:地下茎极度缩短呈扁圆盘状,称为鳞茎盘,其上着生许多肉质肥厚的鳞叶,整体呈球形或扁球形。
顶端有顶芽,鳞片叶内有腋芽,基部有不定根。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c2d66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b.png)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药用植物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中生,在高一学年,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药用植物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我们学习过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方面的知识。
让我们一同探索药用植物的奥秘吧!一、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通常可以根据其所含化学成分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中草药、精油植物、沉香木等。
中草药主要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例如枸杞、当归等。
精油植物则以植物的花、叶、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药用,如薰衣草、薄荷等。
沉香木则是以其木材中的香气成分为药用,被广泛用于香料和药品制造。
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提取和分离技术进行研究。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例如,生物碱常常具有镇痛、清热解毒等作用,黄酮类物质则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多糖类则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了解这些成分和作用,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用植物进行疾病治疗或保健。
三、药用植物的制剂和用途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民间草药和现代医学中。
中草药常用于中药饮片、丸剂等剂型。
例如,在感冒时可以服用葛根或板蓝根等中草药,以缓解症状。
精油植物主要用于提取精油,可以用于按摩、芳香疗法等。
沉香木则以其芳香成分被用于香薰疗法、香料制作等。
四、药用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药用方面,药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薰衣草可用于舒缓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茶树精油具有抗菌作用,能够用于皮肤创伤的消毒和预防感染。
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种植一些药用植物,用于日常保健和突发病症的处理。
五、药用植物研究的挑战和前景药用植物的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植物资源的有限性、植物化学成分标准化的困难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利用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手段,人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并开发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药物。
药用植物学详解
![药用植物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8ca915cc7931b765ce15fc.png)
豆科1、甘草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根和根状茎粗壮,表面多为红棕色或暗棕色。
奇数羽状复叶,卵形或宽卵形。
功效与应用:根状茎及根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热、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2、鸡骨草形态特征:为广州相思子的全草。
为藤状小灌木,茎纤细,小枝无毛。
羽状得叶互生,小叶8-11对,长圆形,先端钝而有小锐尖,两面均有毛,易脱落。
蝶形花淡红色。
荚果扁平被毛。
功效与应用:清热利湿,舒肝止痛。
用于湿热黄疸,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刺痛。
芸香科1、陈皮:为桔的果皮。
形态特征:(P137)功效与应用:行气健胃,降逆止呕,燥湿化痰。
用于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症;胃寒呕吐,胃气上逆呕吐。
用于咳嗽痰多。
注:幼果的果皮或幼果称青皮,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2、枳实:为酸橙的幼果。
枳壳:为酸橙的未熟而横切为两半的果实。
形态特征:(P137)功效与应用:破气消积,下气通便。
有于积滞内阻所致的脘腹痞满胀痛,脾虚痞满,不思饮食。
用于胃肠实热积滞之便秘,腹胀疼痛等。
枳壳功效与枳实相同,但作用较缓而走上,长于行气消胀,枳实则作用较猛,以破气消积见长。
3、佛手:为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的果实。
形态特征:原植物为小乔木或灌木。
枝有刺,幼枝稍紫色。
单叶互生,柄短无翅,顶无关节;叶片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形,先端钝,有时差微凹缺,基部圆钝,上面侧脉凹入,下面侧脉突出,叶缘波状钝锯齿。
花瓣外面紫色,内面白色;子房上部分裂。
模果大,上部裂瓣如指,故称“佛手”。
橙黄色。
功效与应用:舒肝解郁,行气止痛,和胃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胸闷,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等。
用于咳嗽日久,痰多胸痛。
尚能解酒,用于酒醉。
4、两面针:为两面针的根。
形态特征:原植物为藤状灌木,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叶轴两侧有翅,小叶两面有刺,故名。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8c2a5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a.png)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并利用这些成分来治疗人类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1. 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一步是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学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家族,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蔷薇科、唇形科、兰科、豆科、禾本科等。
2. 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二步是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器官功能等生理过程,以便了解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潜力。
3. 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三步是了解植物中药用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植物中的药用成分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
4. 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学的第四步是进行植物鉴定。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药用植物学家能够确定植物的科属、年代和产地等基本信息。
5. 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学的第五步是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分布规律。
药用植物学家研究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
除了以上知识点,还可以拓展以下内容:1.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药用植物学家研究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
这包括黄酮类、苷类、脂肪酸、氨基酸等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2. 植物安全性:由于药用植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成分,所以需要对植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植物中成分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生物活性等的研究。
3. 植物国际合作:随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各国药用植物学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4. 药用植物学的应用前景:随着药用植物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保健品、农药等领域。
未来,药用植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完整版)药用植物学详细总结
![(完整版)药用植物学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f864680242a8956aece462.png)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一、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且位置不变)二、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受精后发育成果实,保护、扩散种子)三、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精+卵=合子,精+2极核=胚乳)四、孢子体高度发达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花、果实的形态)为依据➢器官演化的过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器官分化或特化的同时,常伴随着简化或退化现象➢综合分析植物体各部分的演化情况来确定某特征的地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假花学说真花学说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花序演变而来,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主要观点: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为原始特征,有花瓣,两性,虫媒花为进化特征。
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进化类型)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主要论点:单性花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恩格勒系统 1897年假花学说❖哈钦松系统 1926年真花学说❖塔赫他间系统 1954年真花学说❖克朗奎斯特系统 1968年真花学说双子叶植物纲➢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多呈膜质➢花两性或单性异株;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单被,花被3-6,宿存;雄蕊6-9,子房上位,心皮2-3,合生成1室,1胚珠,基生胎座➢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多有翅➢种子有胚乳7.蓼科Polygonaceae♀*P3~6,(3~6)A3~9G(2~3:1:1)↑[重要药用植物]药用大黄:多年生草本。
根和根茎肥厚,断面黄色。
叶片近圆形,掌状浅裂,圆锥花序,黄白色花,根茎(大黄)泻热通便掌叶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0e6fdfdaef5ef7bb0d3c4c.png)
子囊菌亚门**冬虫夏草(麦角菌科,虫草属)寄生于鳞翅目幼虫体内,形成菌丝体,以菌核过冬,次年子座从幼虫前端发出肉质棒状的子实体--子囊壳。
子座生于雪线以上3800米的高山带昆虫体上,系我国西南部特有种主要成分:虫草酸、虫草菌素功效:名贵中药,用于治疗肺病和肾病担子菌亚门** 茯苓Poria cocos多孔菌科。
菌核埋于土中,近球形或长圆形,小者如拳,大的可达几公斤。
表面粗糙,灰黄色或黑褐色,内部白色或稍带粉红色。
主要成分:茯苓多糖、氨基酸等功效1、为著名的利尿剂2、茯苓多糖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3、有报道发现其可抑制癌细胞也可作为减肥药物*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多孔菌科。
菌盖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初生为淡黄色,后成红褐、红紫或暗紫色,具有一层漆状光泽,有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成分麦角甾醇、灵芝多糖、三萜❝功效著名的“神仙药草”可作为滋补强壮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冠心病、具有抗衰老作用,能够减少50%的自由基引起的老化有报道其成分能够抗肿瘤楔叶蕨亚门* 木贼楔叶蕨亚门,木贼科特点: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地上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同科植物:问荆、节节草本品有报道有毒、慎用!功效:止血、利尿、明目真蕨亚门** 绵马鳞毛蕨真蕨亚门、鳞毛蕨科鉴别:根茎粗壮,叶簇生,叶片二回羽裂,叶轴被黄褐色扭曲鳞片。
孢子囊生于叶片背部1/2-1/3处。
根茎连同叶柄残基药用---贯众为中药贯众正品,其它混淆品种较多如同科植物贯众(Cyrtominium fortunei J. Sm)紫萁科植物紫萁贯众,乌毛蕨科狗脊等。
功效:驱绦虫银杏纲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科为乔木。
单叶,扇形;叶脉二叉分枝,顶端二裂。
球花单性异株,雄球花有短梗,成葇荑花序状;雌球花有长柄,柄端生两个杯状心皮,裸生两个直立胚珠,只一个发育。
种子核果状。
** 银杏Ginkgo biloba L.❝种子(白果)供食用(多食有毒)。
❝种仁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7b92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3.png)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所含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并且深入了解传统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治疗机制。
本文将针对药用植物学的重点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可以根据其用途和药效进行分类。
根据用途,药用植物可分为药用食品、药用辅料和药材等。
根据药效,药用植物可分为镇痛药、抗生素、抗癌药和抗炎药等。
此外,药用植物还可以按照其植物学分类系统进行归类,如菊科植物、百合科植物等。
二、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植物产生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等生理活性的基础。
常见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倍半萜类和鞣质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干扰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发挥药理作用。
三、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加工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加工是确保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药用植物的采收时间以植物特定的生长时期为准。
采集时应避免植物受到污染和病虫害的影响。
采集完成后,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如晾晒、炮制和提取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药用植物通过其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对人体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临床上,药用植物可以作为药物的主要成分或辅助成分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如中风、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同时,由于药用植物具有天然、低毒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药用植物作为替代传统药物的治疗选择。
五、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
质量控制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含量和有害物质残留等方面。
此外,对于药用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评估植物的毒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重视,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受到关注。
科学家们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活性成分和新的治疗方法。
这些进展为药用植物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99c82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6.png)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中药学、药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对药用植物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药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一)根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通常具有吸收、固着和支持的作用。
根的形态多样,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次生结构则包括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等。
(二)茎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承担着支持、输导和繁殖的功能。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等。
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次生结构包括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
(三)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通常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四)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花的类型有两性花、单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等。
(五)果实果实是由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的类型有真果和假果、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等。
(六)种子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
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一)按药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
(二)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苷类、含挥发油类、含黄酮类等药用植物。
三、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一)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水分代谢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四)矿质营养植物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多种矿质元素来维持生长和发育。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
![药用植物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a72b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形态、生理、生态、繁殖、栽培、采集、加工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药用植物学时,做好笔记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
以下是一些药用植物学的重点笔记:
1. 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药用价值。
2. 药用植物的分类:熟悉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包括植物门、纲、目、科、属、种等,以及各个分类单元的特征和代表植物。
3. 药用植物的繁殖:掌握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无性繁殖等,以及各种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药用植物的采集与加工:了解药用植物的采集时间、方法、加工和保存技巧,以及各种药用部位的药用价值。
5. 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熟悉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树脂、蛋白质等,以及它们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6. 药用植物的药效评价:了解药用植物药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体外实验、体内实验、临床观察等,以及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7. 药用植物的种植与栽培:熟悉药用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8. 药用植物的遗传与育种:了解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遗传改良方法以及育种技术,如杂交、诱变、基因工程等。
9. 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掌握药用植物的保护措施、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策略,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并满足人类需求。
10. 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关注药用植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技术和方法,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重点笔记,可以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并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b155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8.png)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和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植物药物:药用植物可以提供各种药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治疗作用。
2.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体和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 药理学: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如何在人体内起作用以及它们对机体的影响。
4. 植物药的分类:植物药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单味药、复方药、中药和西药等。
5.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质量控制:药用植物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对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和质量评估指标等。
6. 药用植物的应用: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研发中。
许多传统草药已经被科学验证其治疗功效,并被用于制备药物。
植物药物也可以作为保健品和天然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7. 药用植物的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用植物虽然具有治疗功效,但一些植物也含有毒性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药物相互作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同时使用多种草药或药物的情况下。
8. 现代药物发展中的药用植物:由于其天然来源和多样性,药用植物在现代药物研发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现代药物的原料来自药用植物,或是以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为基础进行合成。
药用植物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植物学、化学、药理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深入理解药用植物的特性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来改善人们的健康。
药用植物知识
![药用植物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ef3a1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3.png)
药用植物知识药用植物是能够调整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所有植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我国的中药植物、民族药植物、民间药植物,以及药食两用植物和国外药用植物等。
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形态构造、分类鉴定、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及新资源的一门学科。
了解药用植物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1.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2.本草:历史上专门记载药物的著作。
3.原生质体: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4.质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基本组成为蛋白质和类脂,含有色素。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5.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6.纹孔: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增厚,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7.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8.气孔:表皮上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有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9.腺毛:有头和柄之分,头部膨大,位于毛的顶端,能分泌挥发油,粘液,树脂等物质。
10.腺鳞:一种特殊的腺毛,其柄较短或无,头部通常有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一个平面上。
11.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
12.晶鞘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3.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发生没有一定的位置,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不定根。
14.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ff41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2.png)
药用植物学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块根和块茎2.小鳞茎和鳞茎小鳞茎:有些植物在叶腋或花序处由腋芽或花芽形成小鳞茎。
鳞茎: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3.单身复叶和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
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
如柑、橙等植物的叶。
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
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
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二强雄蕊和四强雄蕊: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
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
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
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5.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
有限花序又称聚伞类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6.荚果和角果:由2心皮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内具假隔膜,种子生于假隔膜上,成熟时两侧腹缝线同时开裂,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
荚果;由单心皮发育而成,成熟时沿腹、背缝线同时开裂,为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7.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圆锥花序:花序轴产生许多分枝,每一分枝各成一总状花序,整个花序似圆锥状,又称援助花序。
总状花序:花序轴细长,其上着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
)8.隐头花序和头状花序:(隐头花序:花序轴肉质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五梗的单性小花,顶端仅有1小孔与外界相通,如无花果。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e9e3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5.png)
药用植物学1.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2.《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 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
《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3.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4.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5.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6.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
7.草酸钙结晶簇晶、针晶束、方晶、砂晶、柱晶8.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
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薄层。
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
果胶很容易被酸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附加加厚。
9.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纹孔有3 种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10.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矿质化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 滴,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 滴,显红色木栓化:遇苏丹3 试液可染红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11.细胞群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泡液。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0d24e6700abb68a982fb2f.png)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一般细胞的直径为10~100μm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组成。
4、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和溶酶体。
5、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等四部分。
6、质体是植物体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按照有无色素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含色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7、有色体和色素的区别:有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是黄色、橙红色或橙色;色素是溶解在细胞液(液泡)中,呈均匀状态,主要是红色、蓝色或紫色。
8、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对物质合成、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9、液泡是植物体的特有结构,细胞液中存在草酸钙结晶等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10、内质网——合成输出蛋白质;高尔基体——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分解大分子(消化和消除残余物)、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于自身消耗)11、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单粒淀粉粒①淀粉粒复粒淀粉粒鉴定:加氯化锌碘液,显蓝色或红紫色半复粒淀粉粒②菊糖:(多含在菊科、龙胆科、桔梗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组织中)细胞后含物鉴定:10%α—萘酚乙醇+硫酸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③糊粉粒(蛋白质粒):加硫酸铜和苛性钠水溶液显紫红色④脂肪和脂肪油:加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加锇酸变黑色⑤晶体——代谢废物12、代谢废物——晶体草酸钙结晶:方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苍术)、簇晶(大黄、人参)、砂晶(牛膝、曼陀罗)、柱晶(射干、淫羊藿)代谢废物鉴定:不溶于醋酸,遇20%的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碳酸钙结晶:多存在于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叶表皮细胞中鉴定:加醋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13、细胞壁、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三大区别;光学显微镜结构下,将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胞间层——果胶类物质,易被酸或酶溶解(组织解离法的原理)初生壁、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单纹孔存在于薄壁细胞、韧型纤维、石细胞;具缘纹孔存在于纤维导管、孔纹导管和管胞;14、纹孔对——松科和柏科等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形成纹孔塞,有三个同心圆半缘纹孔存在于导管、管胞与薄壁细胞——被子植物的导管口15、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细胞壁的特化16、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章节要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什么是原生质体?质膜有哪些特征?3.简述细胞核的光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4.质体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联系5.简述淀粉粒的类型、各自特点、存在部位及检验方法?6.菊糖有何分布特点?如何检验?7.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检验、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8.常见的细胞壁特化有几种?如何鉴别?名词解释——细胞器、质体、具缘纹孔、木质化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组织是由许多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38a2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7.png)
高一药用植物学知识点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药用性质、性状和功效的学科。
在高一生物学课程中,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高一药用植物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药用植物分类根据药用植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中草药是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植物,如人参、黄芪等;香料植物是指用于增加食物香味的植物,如大蒜、姜等;调味植物是指用于增加菜肴风味的植物,如八角、花椒等。
二、药用植物的性质和功效不同的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效。
例如,人参可益气补虚、生津止渴;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固表的功效;大蒜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姜可以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等。
三、药用植物的提取方法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水提取法主要适用于水溶性活性成分的提取;醇提取法适用于非水溶性成分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则适用于需要高效提取的成分。
四、药用植物的应用领域药用植物在医学、保健和美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药用植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在保健领域,药用植物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在美容领域,药用植物可以用于护肤、美白、祛斑等。
五、药用植物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尽管药用植物有很多好处,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其安全性和潜在的副作用。
一些药用植物可能对某些人群造成不良反应,如孕妇、儿童等。
因此,在使用药用植物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并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
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了保护植物资源,合理利用药用植物,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合理使用和种植药用植物,不滥伐乱采,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植物资源。
结语药用植物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促进健康与美容。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对高一的学生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一、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且位置不变)二、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花柱、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受精后发育成果实,保护、扩散种子)三、具有双受精现象(形成三倍体胚乳,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精+卵=合子,精+2极核=胚乳)四、孢子体高度发达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花、果实的形态)为依据➢器官演化的过程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器官分化或特化的同时,常伴随着简化或退化现象➢综合分析植物体各部分的演化情况来确定某特征的地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假花学说真花学说假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花序演变而来,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主要观点: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花为原始特征,有花瓣,两性,虫媒花为进化特征。
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进化类型)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主要论点:单性花由两性花退化而来,无被花是有被花退化而来,认为木兰目、毛莨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恩格勒系统 1897年假花学说❖哈钦松系统 1926年真花学说❖塔赫他间系统 1954年真花学说❖克朗奎斯特系统 1968年真花学说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托叶包于茎节形成托叶鞘,多呈膜质➢花两性或单性异株;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单被,花被3-6,宿存;雄蕊6-9,子房上位,心皮2-3,合生成1室,1胚珠,基生胎座➢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多有翅➢种子有胚乳7.蓼科Polygonaceae♀*P3~6,(3~6)A3~9G(2~3:1:1)↑[重要药用植物]药用大黄:多年生草本。
根和根茎肥厚,断面黄色。
叶片近圆形,掌状浅裂,圆锥花序,黄白色花,根茎(大黄)泻热通便掌叶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
叶片掌状深(半)裂,花紫红色唐古特大黄(鸡爪大黄):同掌叶大黄,叶片二回羽状深裂正品大黄原植物——掌叶组大黄伪品波叶组多种植物:河套大黄、藏边大黄、华北大黄等叶缘具不同程度的皱波,叶片完整不裂,称山大黄或土大黄,不含番泻苷,泻下作用差,一般外用止血、消炎,作兽药何首乌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根肥厚,叶卵状心形。
圆锥花序大型,开展;瘦果有3棱,块根入药。
生用:通便,解疮毒;制用: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
茎(夜交藤):安神,通络。
虎杖:多年生粗壮草本,根状茎粗大。
地上茎中空,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异株,圆锥花序;瘦果有3枝。
根茎、根清热利湿、收敛止血。
萹蓄:葡匐草本,全草清热、利尿。
红蓼:果实为水红花子,散血、消积。
蓼蓝:叶为大青叶之一种,与十字花科菘蓝,爵床科马蓝,马鞭草科路边青均作大青叶用。
拳参:根茎消肿止血6.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或藤木➢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盾形➢花两性;单被,花被下部合生成管状,子房下位或半下位➢蒴果马兜铃酸(硝基菲类化合物)南马兜铃(马兜铃):根—青木香;茎—天仙藤;果实—马兜铃北马兜铃:功效同马兜铃木通马兜铃:木质茎入药关木通异叶马兜铃:根入药汉中防己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2009年已将马兜铃酸列为1级致癌物,主要导致泌尿道上皮细胞癌、膀胱癌。
因此,尽量不要使用含马兜铃的内服药【重要药用植物】北细辛(辽细辛)叶片肾状心形,花被裂片向下反卷细辛(华细辛)花被裂片直立或平展,不反折11.毛莨科♀*,↑K3~∞C3~∞,0 A∞G (1~∞:1:1~∞)✓草本或藤本✓单叶或复叶,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叶片多缺刻或分裂,无托叶✓花多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重被或单被,萼片3-多数或缺,花瓣状;花瓣3-多数或缺,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稀定数✓聚合瘦果或蓇葖果,稀为浆果,种子具胚乳本科植物类型多,化学成分复杂,毛莨苷是本科的特征性成分生物碱、小檗碱(黄连属含)、乌头碱(乌头属含有的生物碱)、三萜皂苷芍药属含的成分:芍药苷、牡丹酚、牡丹酚苷,不含毛莨苷及木兰花碱--芍药科(牡丹科)[重要药用植物]黄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味苦,叶基生,坚纸质,三角状卵形,全裂,中央裂片具柄。
根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味连四川、湖北、陕南三角叶黄连—雅连云南黄连—云连峨眉野连(濒危)乌头(川乌)多年生草本。
母根圆锥形,似乌鸦头,周围常有数个子根(附子)。
叶片3全裂,中央裂片近羽状分裂,侧生裂片2深裂,总状花序密生柔毛,顶生,花瓣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盔帽状;雄蕊多数,心皮3-5。
聚合蓇葖果❖川乌(母根)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附子(子根)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止痛❖北乌头(草乌)花序无毛,功效同上❖黄花乌头(关白附)(块根)祛寒,止痛❖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有大毒,祛风止痛芍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花大而艳丽,单生于枝端(白芍:栽培种去栓皮干燥根,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赤芍:野生种不去皮,散瘀活血、止痛、泻肝火。
)白头翁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色绒毛。
花被紫色。
瘦果聚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
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4.木兰科➢木本,稀藤本,具油细胞,有香气➢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而早落,托叶环明显➢花单生,多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常6-12;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蓇葖果多见本科和毛莨科的区别在于:本科含挥发油尚含异喹啉类生物碱:木兰箭毒碱,木兰花碱【重要药用植物】厚朴落叶乔木。
叶大,顶端圆,花大,白色。
聚合蓇葖果凹叶厚朴落叶乔木。
叶大,二圆裂。
功效:燥湿健脾,温中下气,化食消积望春玉兰(望春花):叶长圆状披针形,花蕾(辛夷)有祛风散寒、通肺窍之功效,伤风头痛玉兰:叶倒卵形,花被片白色,聚合果圆筒形,亦作辛夷用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 木质藤木,聚合桨果成熟时为红色。
果实(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涩、降转氨酶。
八角属:八角(大茴香),聚合果由8-9个蓇葖果组成17.十字花科 Cruciferea (Brassicaceae)➢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总状花序,萼片4,分离,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即四强雄蕊;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侧膜胎座,胚珠1至多数➢长角果或短角果突出特征:草本;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成分:本科含硫苷——芥子苷类化合物及吲哚苷化合物[重要药用植物]菘蓝:一至二年生草本,主根圆柱状。
短角果长圆形,边缘有翅。
根:板蓝根。
叶(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
叶加工制青黛,同上功用。
白芥:草本种子(白芥子)芥菜:种子也作白芥子用萝卜(莱菔):种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播娘蒿:种子入药作南葶苈子荠菜:全草活血散瘀,凉血止血,可食用21.蔷薇科➢草本,灌木或乔木,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伞房或圆锥花序;花托类型:凸起、平展或下凹;花萼下部与花托愈合成盘状、杯状、坛状、壶状的萼筒;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合生蓇葖果、瘦果、核果及梨果,通常具宿萼本科突出特征:叶互生,有托叶。
花两性,5基数,轮状排列,通常具杯形、盘形或壶形花筒,形成周位花,种子无胚乳本科含多种具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氰甙:苦杏仁苷,止咳平喘;•多元酚类:仙鹤草酚,驱绦虫作用。
•黄酮类:槲皮素•皂苷•有机酸蔷薇科分为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梨亚科)、梅亚科(桃亚科、李亚科)蔷薇亚科草本或灌木。
多为羽状复叶,托叶发达,花托壶状或凸起;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聚合瘦果或聚合核果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三出羽状复叶,近革质,茎、叶柄、叶轴具刺,果实、根:收敛涩精,固肠止泻。
玫瑰、月季玫瑰和月季的区别1、月季小叶少,3~5片,玫瑰5~9片;2、月季刺少,玫瑰刺多;3、月季叶泛亮光,玫瑰叶无亮光;4、月季花较大,颜色多样,玫瑰花小,一般为粉红色龙牙草(仙鹤草)草本(多年生),全体密生长柔毛。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7片,杂有小型叶。
全草:止血、补虚、消炎、止痛、根芽(鹤草芽)驱绦虫地榆多年生草木,根粗壮,茎带紫红色,穗状花序,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5片,长圆状卵形,边缘有粗锯齿。
根: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外用治烫伤梅亚科(李亚科)木本、单叶、有托叶、叶基常有腺体,花托环状、子房上位、周位花、心皮常1个、核果杏:乔木,小枝浅红棕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白色或带红色,核果球形,黄白色或黄。
红色,核扁圆形。
种子(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梅,桃,郁李苹果亚科木本、单叶、有托叶、花托杯状、子房下位、上位花、心皮2-5,合生,梨果山果红:果实直径2-2.5cm,作山楂用山楂:果实较小直径1-1.5cm,果实作山楂用(北山楂),消食化滞,降血脂枇杷:常绿小乔木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果:食用。
果实(皱皮木瓜):舒筋活络、和胃,祛湿;22.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根瘤;羽状复叶,叶互生;多具托叶和叶枕;花两性,多左右对称蝶形花,少辐射对称;雄蕊10枚,二体雄蕊9+1;一心皮,边缘胎座,种子无胚乳。
子房上位,荚果。
三大亚科: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区别:1.对称辐射两侧两侧2.排列颞合上升覆瓦下降覆瓦3.雄蕊雄蕊多数十枚离生十枚二体豆科-含羞草亚科木本、藤本,稀草本二回羽状复叶荚果,有的具有次生横隔膜【重要药用植物】合欢: 落叶乔木, 二回偶数羽状复叶, 头状花序, 萼片、花瓣下部合生, 雄蕊多数,花丝细长. 合欢有安神的功效,理气解郁。
(拓展不是本科,萱草,单子叶植物百合科植物,又名宜男草,忘忧草。
)含羞草:灌木状草本,二回羽状复叶,小叶触之闭合下垂,具叶枕、托叶和刺,荚果成熟时节间脱落。
治疗安神,脱发。
豆科-云实亚科木本、藤本,稀草本,萼片5,通常分离,有时上方两枚合生,子房有时有柄,荚果,常有隔膜。
【重要药用植物】决明:一年生草本,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花黄色腋生;种子菱形;清肝明目,通便,降血脂。
皂荚:落叶乔木,分枝棘刺;扁条形,紫棕色果实;“猪牙皂”;畸形果实;同属不同种植物名称;活血消肿,排脓通乳。
紫荆:落叶灌木;近心形叶;玫瑰红色花,簇生,先叶开放;皮: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木:活血,通淋;花: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果:止咳。
狭叶番泻:矮小灌木;偶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子房具柄;雄蕊10;上三,小,不育;中四,等长;下三,弯曲;泻热、行滞、通便。
豆科-蝶形花亚科草本、灌木或乔木;单叶、三出或羽状复叶;常有托叶、小托叶;三草一木两根藤。
【重要药用植物】乌拉尔甘草多年生草本;根、根茎味甜;红/暗棕色外皮;横走根状茎;羽状复叶;荚果;镰刀、环状;茎被白色短毛;刺毛状腺体;蝶形花,短爪、长爪;二体雄蕊;首当“旗”冲大旗瓣,比翼双飞两翼瓣,二“龙”戏珠合生龙骨瓣,直,比翼瓣短,长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