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阔时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傈僳族节日民俗活动
傈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傈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过去多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日期,故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期。一般多在公历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举行。
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盍什节,也作“阔时节”。“盍”是年,“什”是“新”的意思,即是新年。过去,傈僳族在习惯上以十二属相推算日子,一个月份作三二,没有闰月,也不像夏历那样分大小月。
“盍什节”是傈僳族最主要的节日,所以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进行筹备。
首先准备过年用柴禾,进入十二月中旬,要用十多天砍过年用的柴,最起码也要够十三天所用的。在二十六、二十七两天(傈僳历时猪日和鼠日)舂醮,准备好13天吃的粮食。二十八日〈兔日〉杀猪宰羊煮酒,清扫房间。二十九日〈龙日〉,蒸天雄米饼,这是为死去的祖父母、父母和兄弟等近亲上供用,同时也是过年期间家人食用的糕点。
这种糕饼不同于其他食物,除去婚丧事外,一年就做这一次。这一天还要采折松树枝,松枝数目要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他们以为松树四季常青,枝上出油,能去疾病。三十日(蛇日)是除夕,晚上全家人无论有什么事都要回到自己家里。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家也不能来往,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一、二、
三、五、七、九、十三,全家必须吃干饭,认为只有这样才不生病。
十三日结束。
“澡塘赛歌会”,又称“春浴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盛会。
现多于傈僳新年的正月举行。地点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届时,邻近各县、区的群众身着盛装。携带
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纷至沓来。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处处帐篷林立,人头攒动,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过去以洗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成了人们休闲度假、歌舞狂欢的节日。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一帮、数百人一伙,赛歌、对诗,寻找爱的伴侣,通宵达旦,乐此不疲。“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傈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求偶活动。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他们认为,通过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除此活动外,福贡一带的傈僳族青年还要举行“头顶射鸡蛋的”射弩比赛。比赛时,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头顶扣一碗,碗底上置鸡蛋一枚(或头顶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鸡蛋)为靶,站于几米之外。比赛开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机击发,只听“啪”的一声,蛋花飞溅,心上人则安然无恙,顿时,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一项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比赛,是比技术、赛胆量、见真情的活动。当然,技术不精的小伙子,宁可射不中鸡蛋,也不会伤了心上人的。
刀竿节是傈僳族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云南腾冲、保山、怒江等地在每年二月初八举行称作“上刀竿”、“下火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或形式的活动。1985年初,“上刀竿”被正式列为云南省不数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爬刀竿”那天上午,人们用藤蔑框围住场地,20多个汉子捆扎刀竿:
把两棵十
四、五米长的红木树杆像梯子似的并排,其间用36或72把寒光闪闪的长刀作为横档,用竹子、藤条绑牢,刀刃朝上,刀梯成一字形,有三或六处呈“×”字形,顶部挂有红旗和鞭炮,树杆系满了红、黄、绿各种纸花。鼓和鋩锣齐鸣,在主持者指挥下,他们喊着有节奏的雄壮号子,把刀杆缓缓升起、竖立,四周用水广藤拉紧固定。一会儿,当鞭炮响起,头一天“踏火海”的八个勇士裹着红布包头巾,身穿红袍,健步来到刀杆下,把斟好的大碗白酒一饮而尽,随
后纵身跳上刀杆,鱼贯而上,双手攀住刀口、赤脚斜放在刀刃上,手脚交替,勇敢、机智、灵巧地攀登而上。先上者的胜。
“除牛刑”。武定、禄劝一带傈僳族群众每年大年初一要除牛刑。据说牛原来是天神,因犯法而被罚到地下人们服苦役的。因此每年这始,人们要祷告上帝,说牛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人耕地,给人们带来了吃和穿,祈求上帝减免牛的罪,让其将来仍然回到天上去。故而叫做“除牛刑”,即替牛赎罪之意。初一的早晨,在人们吃饭之前的三十晚上煮好的肉汤、肥肉、盐拌米饭先喂牛,至少要喂用以耕地的牛。早饭后各家(当然是有牛的)安排未婚的男或女去放牛。这一天,全村的牛都被赶到同一个方向的山上去放牧。
新米节。每年十月下旬是傈僳族的新米节。这时节,玉米黄了,稻谷黄了,满怀丰收喜悦的傈僳人不由欢腾起来:
“新米节到了!新米节瓜切切(跳戛)!”新米节时,傈僳族人背着背篓,提着蔑筐,到田里拔来金黄饱满的谷穗,拿回家用饭碗刮落谷粒,谷草留作第二的秧草。新谷放进锅炒脆,再倒进碓窝舂成米。蒸熟了的新米饭全倒在簸箕上,与热气腾腾的肉、肉汤反复搅拌好。这时,满屋子香气飘散,逗得馋猫和家狗团团转。一家子人亲亲热热,高高兴兴围坐在桌前。
且慢,人是不能先吃的,必须给狗一碗新米饭之后,全家人才能拿起筷、端起碗,开始吃香喷喷的新米饭。新米节的晚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坐在火塘旁,说着白话,喝着米酒,谈笑歌唱。然后男女老少到寨子中手拉手,脚合脚,一般要跳个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