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合集下载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I型或n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n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n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测井一地震一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研究区测井一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测井资料预处理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分形的概念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分数维的计算4.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一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粒序模型2.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3.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2.测井相图的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岩心刻度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2.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3.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平卧褶曲5.对称向斜6.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掩断层4.地层倾角测井应用一-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一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岩心裂缝的描述一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双侧向测井3.补偿密度测井4.长源距声波测井5.岩性密度测井6.自然伽马测井7.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真、假裂缝的识别3.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 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地层的组成2.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密度测井⑷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一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一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一声波时差交会图3.声波-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有效盖层识别2.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沉积微相

沉积微相
文87 文89 文13-87 文200 文9 新文16 濮73 濮65 濮124
新文88
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岩性相变 岩性相变
新文88
岩性相变
文75
预测扇体 面积12km2
预测石油 资源量
605×104t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18 新文16
沙 三2 盐 岩 横 向 分 布 特 征
文105 文218 文32 文9 文200
沉积微相研究
一、研究意义 1、从沉积的角度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 制着砂体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 2、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砂体具有不同的储集 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开发均有不同的影 响。 二、沉积微相的概念 微相是在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自的岩性、岩石 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及一定的平面分布规律 的最小沉积组合。
地震信号的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集 中反映到地震道形状的变化
综合来讲:实际是波形在发生变化
振幅A
利用地震道形状即波 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的实 际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 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 变化,从而得到地震异常 平面分布规律即地震相图。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87-濮124井沙三2盐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提取可以表征目的层反射波波形主体特征的振幅 值,称为主振幅。由于主振幅具有相互间无制约 性、有效的去噪性、高度的保真性和准确的定量 性等特点,使之对地层岩性有很高的灵敏反映, 凭此可以确保有效地降低地震波场特征的多解性, 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沉积相的划分。经过二维地 震测线进行精细的主振幅处理之后,在工作站上 利用人机交互解释软件进行交互式解释,定量提 取主产层中油组的主振幅值,经网格化后,形成 地震主振幅平面图。 2、地震主振幅与岩性相关分析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聚集的储层分布区,以指 导油气钻探,以往前人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时,

测井分析沉积相

测井分析沉积相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

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

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

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

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

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

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

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

岩性一般为细一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
[ 要 ] 对 于 岩 性 、物 性 差 异 较 大 的 砂 砾 岩 储 层 ,测 井 解 释模 型 的 建 立 不 能 套 用 岩 性 物 性 相 近 的 较 为 简 单 摘
的砂 泥 岩 储层 标 准 。 为 此 。 以取 心 井岩 心 分 析 为 基 础 ,分 沉 积 相 分 岩 性分 别 研 究 砾 岩 、含 砾 砂 岩 一 岩 储 砂 层岩 性 、 物 性 、 电性 和 含 油 性 两 两 之 间 的 关 系 。 同 时 对 不 同 的岩 性 采 用 不 同 的地 层 指 数 ,分 别 建 立 了砾
— —
以滨 南 油 田滨 三 区 为 例
罗 水 亮 ,林 承 焰 (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 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76) 501
袁 学 ( 虽 大港油田 集团 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 天津 大港808) 020
章 亮 ( 胜利油田 公司 有限 孤东采油厂, 山东 东 273 营 5 7 2)
[ 键 词 ] 测 井解 释 ;沉 积 微 相 ;砾 岩 ;砂 砾 岩 ;解释 模 型 关 [ 图分 类 号] P 3 . 4 中 6 18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5 (0 8 5— 0 5— 4 文 0 0 7 2 2 0 )0 0 8 0
通 常情 况下 ,测井 响应 曲线 是地 下地 质条件 的一种综合 反映 ,所 以相 似 的测 井 曲线特征 可能是 由储
砾 岩 、砾 岩 、砂岩 ] 。滨三 区扇 三角洲 平原 亚相分 为辫 状 河道 和河 道 间微 相 。其 中辫状 河 道 以砾 岩为 主 ,成分复杂 ,砾岩 分选差 ,杂 质支撑 为 主 ,磨 圆中等好 ,块状 或大 型交 错 层理 ,其 主要 井 区为 B —7 32 井 附近 。河道 问主要 以含砾 砂岩 、细砂 、粉砂 为 主。扇三 角洲前缘 亚相 主要分 为水 下分支 河道 、河 口砂 坝 、前 缘席状 砂 、水下 分流河 道 间等微 相 ,其主要 井区为 B —O井附 近 。其 中水下 分流河 道具有 明 显的 32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简化)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简化)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冲积扇相泥石流沉积泥石流堆积往往是多期的复合,每一期的泥石流堆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与辫状河道的高幅度相比显示为低幅度特征,多具反向齿形。

多期泥石流沉积的幅度组合为前积式包络线,反映冲积扇体不断地向盆地内进积。

辫状河道辫状河道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中、高幅度,正向或对称齿形。

曲线形态为箱形—钟形组合。

这一曲线特征反映具有正粒序的沉积特征,底部有冲刷和滞留砾岩,向上有变细的趋势。

筛状沉积筛积物沉积自然电位曲线为高幅度,正向齿化,箱形形态,反映颗粒支撑的细砾岩和含砾砂岩特征。

筛积物沉积虽然在冲积扇沉积中是一种特色的沉积,但在测井曲线上容易和辫状河道相混淆。

片流沉积片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多表现为低幅度箱形或钟形曲线形态,反映岩性较辫状河道沉积明显变细,低幅度箱形代表垂向粒度无明显变化,而钟形则反映出正粒序沉积特征。

扇前冲积平原自然电位曲线为低幅齿形曲线组合。

此种沉积与曲流河的漫滩沉积一致,低幅齿形反映沉积物的沼泽化,齿中线水平平行反映沉积物加积式的沉积特点。

辫状河相心滩心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度,呈箱形或齿化箱形。

其反映心滩沉积砂砾质含量相对较高,缺少泥质沉积。

齿化箱形是心滩叠加或砂体前积的反映。

同时此种齿化箱形曲线特征常出现在心滩的边缘,此处叠置砂体间的泥质含量有所增高。

沙滩沙滩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呈现光滑或微齿的箱形,齿中线内收敛。

此种特征反映出心滩沉积经风的改造作用而形成沙滩沉积的过程。

河道淤积由于河道后期的充填物质逐渐终止而形成,粒度沉积逐渐变细,曲线以箱形为主,因向上泥岩层变厚,基线变明显,曲线形态由齿化向微齿、光滑过渡。

曲流河相边滩边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低中幅度的钟形或齿化钟形,有时出现二者的叠加,齿中线内收敛。

钟形曲线反映出正粒序的沉积特征,齿化钟形反映了边滩沉积的多期叠加或与泛滥平原沉积互层。

河道滞留沉积河道滞留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高幅度齿化到微齿钟形,齿中线下倾。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摘要】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

但一个工区内所取芯的资料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借助测井的手段对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沉积特征1 测井相1.1 测井相分析测井相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

具体而言它是由一组恢复地层的岩性剖面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组成。

当研究区内的一个井段岩性剖面确立了之后,就应当适时的将测井相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数值和概念[1]。

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清楚其沉积特征以及相分析方法后,结合由岩芯分析等地质资料所建立准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从测井相到地质相的转换。

1.2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1.2.1 曲线幅度幅度分高幅,中幅,低幅,幅度越大粒度越大,说明水流能量越强。

通常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表现为高幅度,河道砂岩为中幅度,河漫滩相多为低幅度。

1.2.2 曲线形态箱形:反映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都很稳定,曲线幅度变化小,如支流河道砂[2]。

此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如蛇曲河点砂坝。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增强,分选逐渐变好。

如海相滩坝砂岩体。

齿形:a正向齿形海进式细粒沉积物覆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后积式。

b反向齿形海退式粗粒沉积物覆盖在细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前积式。

1.2.3 接触关系底部突变式: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通常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反映物源供应突然中断。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的表现。

顶部渐变式:反映稳定的能量减退过程,如河道侧向迁移[3]。

1.2.4 曲线的光滑程度光滑曲体:反映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沉积,如砂坝、滩坝。

微齿状:反映物源丰富,但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是因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变动而形成的沉积物粗细间互。

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研究

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研究

测 井 资 料 预 处 理
测 井 信 息 标 准 化
隙度 交 会 图 方 法 对 X 地 区 E 油 藏 各 井 。
自然 伽 玛 、 中 子 、 声 波 、 密 度 、 电 阻 率
维普资讯
2 2
天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 0 2年 6月 出 版
数为止 。 第 六 步 ,在 完 成 分 解 、剔 除 、合 并 ,
测 井 曲 线 的 变 化 主 要 是 由 岩 石 物 理 法 对 E 油 藏 测 井 信 息 进 行 自动 分 层 。 该 方 法 是 利 用 活 度 曲 线 极 大 值 来 确 定 分
性 质 的 变 化 引 起 , 因 此 本 研 究 采 用 活 度 则 需 重 复 上 述 过 程 ,直 到 得 到 预 定 分 类
不 断 提 高 , 要 寻 找 有 利 的 储 集 相 带 必 须 积 环 境 , 在 不 同 井 中 对 同样 储 集 层 记 录
的 同类 测 井 曲 线 ,测 井 数 据 应 显 示 出 类
似 的 频 率 分 布 特 征 。 但 由 于 测 井 原 始 曲
型 号 不 统 一 、 刻 度 不 一 致 ,仪 器 操 作 人
确 、更 稳 定 ,其 标 准 模 式 积 微 相 模 式 , 进 行 测 井 沉 积 微 相 划 分 ,取 得 了好 的地 质 效 果 。
测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选 择 测 井 曲 线 质 量 可 靠 的 ¥ 2井 作 为 关 键 井 , 采 用 频 率 直 方 3
图法 以 及 中 子 一 密 度 、 中 子 一 声 波 三 孔
等 测 井 曲 线 进 行 标 准 化 。保 证 了 E 油 藏 各 井 测 井 数 据 在 全油 田的 一 致 性 。

测井地质学 资料

测井地质学 资料

1.测井地质学:将测井资料同地质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用测井手段来研究沉积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问题,实现预测和圈定一定范围油气资源、最终达到查明油气分布规律的目的。

2.沉积相: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包含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两个方面内容。

进一步划分为亚相、微相。

3.测井相: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

4.标准层:具有等时性,分布广泛、容易识别的岩性层或岩性界面、5.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并能排出、聚集成工业油气藏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或烃源岩。

6.三角洲: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逐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7.相序定律:只有现在看得到而彼此相邻的相或相区,才能在垂向上依次重叠而无间断,这个定律在研究沉积相时有重要意义。

相序定律强调垂向相序的连续性。

8.相标志:相标志,也叫做成因标志:把反映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岩(物)特征要素的综合,相标志,也叫做成因标志。

9.沉积环境:是物理、化学、生物特征相对均匀的微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10.沉积模式:沉积模式或称相模式是指沉积相空间组合,它是在综合古代和现代沉积相特征基础上,对沉积相特征的高度概括。

3、简述冲积扇测井特征。

冲积扇组成:可分为扇根、扇中辨状河道、扇端、侧翼四个亚相。

⑴扇根:①泥石流沉积:为泥质支撑砾岩,大小混杂,分选性差,渗透性差,多期叠置、末期转化为稳流性泥石流甚至是洪水泥,因此向上渗透性变好,曲线特征为一套低幅反向齿形,齿中线上倾、平行,呈前积式幅度组合。

②主河道沉积:主河道沉积发育在泥石流沉积之上水流中刷搬运能力强,沉积有滞留的碎屑支撑砾岩,底部常有残留的泥石流层,单层厚度不大,曲线特征为中幅正向或对称齿形,齿中线下倾或水平。

⑵扇中辨状河道:在此部位水浅流急,河道迁移快,以含砾砂岩为主,有时几期河道叠置成一厚层,曲线特征为中幅厚层,常由几个齿叠加而成具箱形或钟形外貌,齿中线水平或下倾相互平行。

流动带指标和压汞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流动带指标和压汞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流动带指标和压汞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流动带指标以及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了利用流动带指标和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的依据,建立FZI与孔喉分选系数、平均孔喉半径以及排驱压力之间的关系图,利用流动带指标FZI和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将该区域储集层孔隙结构分为三类,其参数主要有分选系数,平均孔喉半径,中值孔喉半径,排驱压力,中值压力。

并对该区域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分类研究。

关键词:流动带指标毛管压力曲线沉积微相一、划相参数—流动带指标(FZI)流动带指标(FZI)是划分流动单元的一种定量方法,是油藏品质因子与孔隙体积和颗粒体积的比值。

根据压汞分析资料,建立FZI与孔喉分选系数、平均孔喉半径以及排驱压力之间的关系图,从而可以利用FZI作为划分沉积相带的指标。

FZI值越高,储层物性越好,赛汉研究区的储层孔隙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其中,Ⅰ类的FZI值最高,>0.9;其次为Ⅱ类,FZI在0.9-0.24之间,最后为Ⅲ类,FZI0.28MPa,中值压力小于1.5MPa,微孔隙较发育,连通性差。

三、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通过对该区域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可知,该区域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如下:1.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是陆上分流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砂体厚度一般在1-5m,岩性较粗,一般为灰色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

底部具有冲刷面,发育交错层理、块状层理、递变层理等,常见植物碎屑和碳屑。

测井响应特征上,分流河道表现为正旋回,一般为箱型、钟形,SP曲线负异常,自然伽马值较低,声波时差出现高值。

粒度概率曲线一般为两段式。

其中,发育的中砂、细砂物性较好,孔隙度在0.24%以上,渗透率在170以上,分选系数大于2。

FZI 值较高,大于0.9。

2.河口坝河口坝是水下分流河道向湖盆方向的延伸。

砂层呈中层到厚层状,沉积物粒度较细。

主要的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白干山井区长4+52油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白干山井区长4+52油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鄂 尔多斯 盆 地延长 组属 于一 套典 型 的湖泊 一三
甘、 蒙、 宁、 晋五省区, 北达 阴山南抵秦岭, 西至贺兰 山 , 至 吕梁 , 面积 3 ×1 m 盆地 主体 范 围 2 东 总 7 0k , 5 ×1 m 0k 。其 轮 廓呈 矩 形 , 于 东经 1 62 1 O 位 0 。0~ 1 。
相。 根据 不 同沉积微 相 的测 井响应 特征 , 究 了沉积相 在平 面上 的分 布特征 , 总结 出研 究 区的相层 序 。 研 并 关键词 : 尔多斯 盆地 ; 鄂 沉积 微相 ; 沉积特 征 ; 4 油组 长 +5
1 区域地 质 概况
1 1 区域 构造 背景 . 鄂 尔多 斯 盆 地 是 我 国 第 二 大 沉 积 盆 地 , 陕 、 跨
摘 要 : 通过 对构 造 背景 、 岩心 、 古生物 特征 、 测井 资料 的综 合分 析 ,查明 了鄂 尔 多斯盆 地 白于山井
区长4 油组 的沉积特 征 和沉 积微相 的平 面展 布规 律 , 为 白于 山井 区长4 油组储 集体发 育 的是 +5 认 +5

套 三 角洲 前缘 亚相 砂 体 , 其沉 积微 相可 进 一 步划分 为水 下分 流河 道 、 口砂 坝 、 砂 坝 和 支流 间湾微 河 远
要为黑、 黑灰 、 灰 色 , 映 了 当时 该 区处 于 较 深 水 深 反
带 沉积 环境 。 相: 岩石 相 以岩石 结构 特 征为 主 , 合沉 积 结 构 造 宋 映岩 层 沉 积过 程 中的古 水 动 力 条 件 , 比 它





、 一 ・
譬,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期 07 O
内蒙 古石 油4 v L_ - -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长8-长10油组沉积测井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延长组长8-长10油组沉积测井响应特征
1 1 正粒 序型 .
从 下 向上沉积 物粒 度 由粗 变 细 ; 岩性 由中 、 细砂 岩 变成 粉砂岩 及泥 岩 , 系 由厚 变薄 ; 层 测井 曲线 形态 为钟形 , 自然伽玛 向上 逐渐增 大 , 自然 电位 自下 即 而 向上 由高 负偏 向低负偏 甚至基 线 附近变化 。这 种剖 面结构 主要 出现 在水下 分流河 道 中 ( 1 。 图 )
应。
关键 词 : 尔多斯盆 地 ; 鄂 测井响应 ; 沉积 相 ; 延长组
测井 响 应 曲线 特 征包 括 曲线 的 异常 幅 度 、 滑 光 程度 、 曲线 形态和 顶底接 触关 系等 , 们从不 同方面 它 反映了地层的岩性 、 粒度、 泥质含量 以及垂向变化等 特 征[[ 1引。不同 的沉 积微 相所对 应 的测 井相 特 征有 ] 所 差 异[。不 同岩 性 的物 理 性 质 响应 特 征 ( 电阻 引 如 率、 自然 电位 、 自然伽 玛 ) 沉积 环境 的成 因标 志 ( 与 粒 度、 分选 性 、 质含 量 等 ) 泥 以及 沉 积层 序 韵律 变 化之 间 的沉 积 环境 特征 、 识别 沉积 层序 以及相 序变 化的物 理基础 L。 4 ] 1 研究 区剖面 结构 及测井 曲线 类型特 征 沉积 测井相 分析 是沉积 相研 究不 可缺少 的一 个
方 面 , 过 测井 相 分析 不 仅 可 以重 塑 沉积 相 以及 相 通 序 特征 , 而且能 够进行 剖 面结构 分析 。 从全 区探 井垂 向上沉 积物 岩性 、 结构 、 沉积 构造 等 综合 特征 分析 后 , 究 区长 8 研 一长 1 层 组剖 面 O油 结 构特 征可划 分为 四种 主要剖 面结 构类型 :
— — — _
l罢 度 并 线 雄j _ 曲 £ _深 )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测井沉积相沉积特征分析
所谓测井相,就是表示沉积物特征,并可使该沉积物 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种测井响应。测井岩相=f(密度、 声波、中子、伽马、电位第、4页电/共阻142率页 、自然伽马能谱等)。
利用“测井相”研究岩性
1.可建立岩石成份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2.岩石结构和测井响应之间可建立关系
岩石结构包括:粒度、分选、磨圆程序等均可在 测井曲线上可反映出来。 3.岩石构造与测井响应之间关系 4.测井相与地质相对应关系
第15页/共142页
第16页/共142页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在纵向上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在横向上有 不同的分布范围及沉积体的几何形态,砂体的内部具有不同的粒度,分 选性,泥质含量。
一、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
1.幅度:分为低幅 、中幅 、高幅三个等级 2.形态
2.测井曲线自动分层;
3.确定测井相;
把相应每条曲线平均值算出来, 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存储 空间,即形成一个数组-测井 相。
测井相图形式:
①蜘蛛网图:以每个点为中 心;
②阶梯状图
第12页/共142页
砂岩
石灰岩
第13页/共142页
第14页/共142页
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 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2.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3.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4.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 含油气区。 5.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 极为有利。 6.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据曲线形态分为光滑、微齿、齿化三个等级

测井相分析和实例分析解读

测井相分析和实例分析解读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碎屑岩不同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表现在:垂积 —— 无 规则非均质性;前积 —— 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侧积 —— 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漫积 —— 似均质层;筛积 ——出现 “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选积 —— 反韵律非均质性;填 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表 2-12
沉积作用 粒度特征 沉积构造 韵律及规模
碎屑岩系八大沉积作用的储层表征及勘探开发中的问题
砂、泥岩 发育状况 测井曲线 形态 地震反 射特征
孔、渗与粒度的 层内非均质性 勘探开发问题 注采问题 对应关系 以大型板状、 槽 中等偏好,对应关 A. 通常缺乏良A.防止出砂, 速敏问有利于注聚合 以粗粒沉积 不明显的正韵律, 无规则或具叠加 状交错层理为 粗粒部分达 中 强 震 幅系无明显的规律, 好的盖层,泥题较为严重, 开采太物,降低中下 垂积 为主,通常 以及突变叠加正韵 高幅锯齿 正韵律的非均质 主, 小型流水沙 85%或 90%以 的下凹, 下最大渗透率通常为 岩和夹层不发快,砂随油而出;部的渗透率, (Vertical 为砾岩或含 律 (复合韵律) ; 通 状箱形 性,变异系数中 Accretion) 纹一般不太发 上, “砂包泥” 切谷 于底部,但无明显 育; B. 勘探前B.防止出水, 即防止开采速度应是 砾粗砂岩 常规模较大 等,级差大 育 的规律 景位于下游 水锥或水窜现象 稳中求慢 粒度可粗可以 低 角 度 板 状 向上变粗的反韵上、下可发育 良好的注水开 有利的勘探区 细,但通常交错层理为主, 律结构特征;规模良好的泥岩, 强震幅反 明显的反韵律非 发层段 典型的漏 好而大,最大渗透 带位于含砂率如何确定砂体的走 前积 为 中 细 砂可 见 流 水 或 浪的大小取决于地形下部泥岩色深 S 形或雁 均质性,变异系 (Progradation) 斗形 率位于顶部 25% ~ 55% 之向与范围 岩;可见大成 小 型 沙 纹 及的陡缓、位置及沉质纯,而上部 行排列 数中偏大 间 量的云母 槽状交错层理 积物的供给量 色浅质杂 沉积构造种类 注聚合物的良 勘探前景位于 可粗可细,齐全, 以多组低向上变细的渐变正砂 岩 占 50 ~典 型 的 钟 强烈的正韵律非 防止水锥或水窜现好层段 侧积 两侧,取决摩 极好,中等偏大 均质性,变异系 象;注意射孔位置, (Lateral 常以中粗砂角 度 下 切 型 板韵律结构;规模中70% ; 砂 泥 间形 或 锯 齿 擦与惯性因素 Accretion) 岩为主 状 交 错 层 理 为等偏大 互 状的钟型 数和级差大 不可注水 的强弱 特色 以小型流水沙 韵律不明显,但多大套泥岩,夹 孔、渗对应关系变 由于其层很 漫积 以粉、细砂纹为特点, 可见 指状或小 似均质层,变异 开发中如果小层可 为小型反韵律,厚砂岩或薄砂泥 化不大,与粒度不 薄,往往被忽 (Overbank 岩为主 小型槽状交错 型舌状 系数和级差小 作均质层考虑 Accretion) 度小范围广 互层,泥包砂 明显 视, 层理 筛积 粒级变化 注意水敏问题 粗粒部分达 “贼层”的严重 (Sieve 大,双众态 高幅锯齿 无明显的孔、渗对 砾石可呈 90% 以 上 , 缺 杂乱反射, 非均质性,变异勘探开发中问题类似于垂向加积, Accretion) 或多众态分块状、 无明显的韵律特征 状尖咀形 应关系,最高渗透 叠瓦状排列 泥,范围受限 丘状叠置 系 数 和 级 差 极缺泥,防止出砂,防止出水太快 布,多级颗 或楔形 率位置不确定 于扇体 大, 粒支撑 选积 冲洗层理、 浪成 良好的注水开 幅度不大 (Winnowing 粒度中等偏小 型 砂 纹 及 不以反韵为主,可见90% 以 上 为 强 反 射 席孔、渗对应关系一反或复合韵律非有利于注水开 发层段 的漏斗形 正韵律要防止水锥 Accretion) 细,分选好 同 方 向 的 交 错正韵律及复合韵律 砂,缺泥 状 般很好 均质性 发,高能高产 或箱形 层理 填积 难于开采 粒度一般偏以 槽 状 交 错 层 砂 岩 不 足 中幅锯齿 较弱的正韵律非厚度偏小,储 (Aggradation 细,个别可理为主, 板状交小型渐变正韵律 40% , “泥包 孔隙对应较好 小层难以对比 and Channel 状钟形 均质性 量不大 达中粗砂 错层理不发育 砂” Filling) 浊积 粒度变化 层��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

曲流河环境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常文会;赵永刚;卢松【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0(030)002【摘要】在钻井过程中,取心及岩屑录井资料都十分有限,以往通过岩心观察或者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来进行岩性和沉积环境研究的方法受到很大限制,而利用各种测井资料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来进行沉积相研究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曲流河沉积相中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提取各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特征参数,建立曲流河沉积环境的各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及特征参数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反馈学习,获得一套适合研究区曲流河沉积微相的判别系数,并对其他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做相自动识别,所得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吻合率在84%以上,效果显著.由此表明在油气勘探进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是切实可行的,可大大提高储层解释的速度和精度.【总页数】4页(P48-51)【作者】常文会;赵永刚;卢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测井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测井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陈家庄地区曲流河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 [J], 王惠勇2.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曲流河沉积微相及测井相研究 [J], 张兴金;杨清彦;马世忠3.沉积微相和测井相研究及自动识别系统——以曲流河环境沉积为例 [J], 卢松;潘和平;彭曙光;荆进福4.曲流河砂体的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研究及预测——渤海湾南… [J], 杨凤丽;张善文5.大井距条件下曲流河沉积水平井测井相识别——以L油田为例 [J], 汪巍; 郭敬民; 孙恩慧; 李博; 张小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家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罗家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36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地质勘探罗家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阎丽艳(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00)摘 要:罗 家高密度三维位于陈家庄凸起北坡,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

在罗家高密度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相结合,识别砂层组内测井相与地震相,结合已钻井分析,对沙四上亚段砂层组进行沉积微相研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辨状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及灰质滩坝四种沉积微相。

关键词:罗家 沙四上亚段 沉积微相罗家地区为一大型宽缓鼻状构造带,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

沉积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滩坝等多种沉积。

沙四段沉积早期即沙四下时期为较稳定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断陷湖盆,为一套紫红色、灰色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沉积;沙四段沉积晚期即沙四上为湖盆较稳定沉降期,气候由潮湿向干旱变化,为一套灰色砂砾岩夹薄层灰色泥岩沉积,相邻的深湖盆处下部为砂岩、泥岩沉积,上部为膏岩、碳酸盐岩沉积。

前期主要是对沙四上亚段进行了沉积相划分,且受到地震资料品质的局限,无法识别到砂层组。

高密度资料处理后成像质量大幅度改善,地震资料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精细分析研究提供了资料保证。

1 层序格架内砂层组的划分利用测井曲线GR 小波变换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识别三级层序界面,再根据曲线特征进行井震结合划分砂层组。

1.1 测井层序划分利用小波变换对单井进行分析,该方法是从复杂多变的原始测井信号中,识别提取出时频特征,实现信号分析的时频局部化。

在碎屑岩地层中,GR 曲线能敏感的反映泥质含量的变化,因此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中最有效,根据低频小波将沙四段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沙四上、沙四下,沙四下为一个下降半旋回,沙四上为一个上升半旋回。

在三级层序内根据测井曲线特征划分七个砂层组,沙四上为ⅠⅡⅢ砂层组,沙四下为ⅣⅤⅥⅦ砂层组。

从下往上曲线特征依次表现为:低幅齿化漏斗型、低幅锯齿漏斗型、低幅齿化箱型漏斗叠加型、低幅齿化漏斗型、低幅微齿钟型、低幅锯齿钟型、低幅齿化钟型。

川南地区沙溪庙组浅层致密砂岩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

川南地区沙溪庙组浅层致密砂岩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

186随着中国油气勘探领域由常规转入非常规,致密砂岩油气藏成为了重要的勘探领域,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效[1]。

四川盆地总面积约19×104km 2 ,超过80%的区域沉积了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2]。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在全盆地建立多个针对沙溪庙组的致密砂岩气田。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勘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2021年12月,金华-秋林区块累计测试56口专层井,获工业气井54口,成功率达96%。

永浅区块沙溪庙组勘探已获良好成效,钻井过程中沙一段普见油气显示,多口直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证实了区域上沙溪庙组储层的富气性。

川南地区沙溪庙组埋深浅(0~1500m),部分区域大面积出露地表,以往的油气勘探未加以重视[3],总体研究程度较低。

针对沙溪庙组沉积和储层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川东北[4]、川西、川中等区域[5],川南地区主要在川西南地区。

川南宜宾-泸州地区沙溪庙组油气显示良好,测试井54口,获工业气井41口。

研究区内大塔场区块勘探已获良好成效,庙高寺区块也在200m井深附近测试获得工业性产气。

对研究区进行精细的沉积相及储集物性研究,为“十四五”期间川南接替区致密气增储上产提供有力支撑。

1 地质概况四川盆地为典型克拉通盆地,自下古生界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包括川东古斜中隆高陡断褶带、川北古中坳陷低缓带、川西中新坳陷低陡带、川中古隆中斜低缓带和川南古坳中隆低陡穹形带5个次级的构造单元。

川南宜宾-泸州研究区构造上位于川中古隆中斜低缓带和川南古坳中隆低陡穹形带。

包括50余个地面及腹地构造,面积约1.2×104km 2。

沙溪庙组是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沉积,依据叶肢介页岩划分为沙一段和沙二段。

依据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将其划分为沙一段,沙二1、沙二川南地区沙溪庙组浅层致密砂岩沉积微相及储集物性罗炫1 陈克勇2 雷一文1 刘文磊1 崔靖1 唐迅2 聂焕然2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四川 泸州 6460002.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在野外剖面、钻井取芯、镜下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等沉积相标志,对川南地区沙溪庙组沉积微相分布及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15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6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
17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 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 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 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18
16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砂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7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河口坝沉积微相的与测井相关系图18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3分布于河口砂坝前部或侧翼通常由粉细砂岩到泥质粉细砂岩细粉砂岩粉细砂岩与泥互层韵律不明显或反韵律特征测井曲线为螺丝钉形中幅指状中幅手套形
3、接触关系。测井曲线的接触关系能够反映沉积时不同阶段 水动力条件的强弱及物源供给情况,分为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 顶部突变表示物源供给中断,底部突变表示与下伏岩层存在剥 蚀接触关系;顶部渐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减少至中断,底部渐 变表示物源供给逐渐增加。
8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9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4、曲线的光滑程度:测井曲线的光滑程度从一方面上反 映水动力条件的稳定性,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等类型。 曲线光滑表示物源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齿化曲线表示 韵律性沉积,水动力条件呈间歇性变化,微齿化介于两者 之间。
10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11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12
22
谢谢!
23
13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4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2、河口坝沉积微相: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岩 相以Sh、Fs、Sh—Sd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砂岩中常见油斑和 油侵现象。其下部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顶部出现平行层 理,此外滑塌变形层理,泄水构造也非常发育。自然伽马曲线 为低值,中—厚层,曲线形态呈典型的漏斗型,底部渐变,顶 部突变,较为光滑,它反映水动力条件增强、物源供给量增加, 表征反粒序的沉积序列结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摘要】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

但一个工区内所取芯的资料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借助测井的手段对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沉积特征
1 测井相
1.1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

具体而言它是由一组恢复地层的岩性剖面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组成。

当研究区内的一个井段岩性剖面确立了之后,就应当适时的将测井相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数值和概念[1]。

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清楚其沉积特征以及相分析方法后,结合由岩芯分析等地质资料所建立准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从测井相到地质相的转换。

1.2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
1.2.1 曲线幅度
幅度分高幅,中幅,低幅,幅度越大粒度越大,说明水流能量越强。

通常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表现为高幅度,河道砂岩为中幅度,河漫滩相多为低幅度。

1.2.2 曲线形态
箱形:反映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都很稳定,曲线幅度变化小,如支流河道砂[2]。

此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如蛇曲河点砂坝。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增强,分选逐渐变好。

如海相滩坝砂岩体。

齿形:a正向齿形海进式细粒沉积物覆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后积式。

b反向齿形海退式粗粒沉积物覆盖在细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前积式。

1.2.3 接触关系
底部突变式: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通常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反映物源供应突然中断。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的表现。

顶部渐变式:反映稳定的能量减退过程,如河道侧向迁移[3]。

1.2.4 曲线的光滑程度
光滑曲体:反映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沉积,如砂坝、滩坝。

微齿状:反映物源丰富,但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是因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变动而形成的沉积物粗细间互。

齿状:韵律性沉积,物源丰富但沉积能量有节奏性变化。

1.2.5 齿中线
反映能量的周期性变化,齿中线分为收敛(内收敛、外收敛)、平行(下倾、水平、上倾)。

2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多项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已经得到了运用,其中自然电位(SP)和视电阻率(RT)曲线在解释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SP曲线的应用[2,3]。

2.1 冲积扇相
泥石流在SP曲线上与辫状河道的高幅度特征相反,且多具反向齿形,RT 曲线往往表现为高峰值。

辫状河道沉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度,正向或对称地齿形,齿中线下倾或水平[4]。

筛积物沉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箱形,高幅度,正向齿化。

片流沉积以薄层状的中、细砂岩沉积为主,齿中线上倾或水平,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度箱形或钟形曲线形态。

扇前冲积平原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齿形的曲线组合特征,齿中线互相平行且都呈水平状[6]。

2.2 河流相
2.2.1 辫状河相
心滩在SP曲线和RT曲线上都表现为中-高幅度,呈箱形或齿化箱形。

沙滩沉积在SP曲线和RT曲线上都表现为光滑或具微齿的箱形,齿中线呈内收敛。

风的作用使得沉积物分选变好。

河道淤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以箱形为主,向上泥岩层变厚,曲线形态由齿化向微齿、光滑的形态过渡[5]。

2.2.2 曲流河相
边滩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中幅度的钟形或齿化钟形,两者有时会出现叠加,齿中线内收敛,泥质含量低,电阻率较高[3]。

河道滞留沉积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高幅度齿化到微齿钟形,齿中线下倾。

天然堤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对称齿形。

RT曲线与SP曲线形态一致,呈镜像对称。

决口扇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低幅的齿化或钟形曲线,齿中线下倾或水平[3]。

漫滩若SP曲线平直,偶有指形小尖峰,则反映漫滩上发育湖泊沉积,RT 曲线幅值也较低。

若SP曲线为低幅齿形曲线组合,则反映漫滩上发育沼泽沉积,RT曲线也呈低幅的齿化曲线形态。

2.3 三角洲相
2.3.1 三角洲平原亚相
分流河道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中幅的厚层箱状或钟形及箱形的复合体,齿中线内收敛。

河道间在SP曲线上表现为幅度总体较低或呈锯齿状,反映泥岩与粉砂岩互层,RT曲线为幅度较低的齿化曲线[7]。

2.3.2 三角洲前缘亚相
分流河口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齿化漏斗形,齿中线水平。

水下河道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中幅微齿或齿化钟形,或呈箱形或箱型齿化钟形的复合,齿中线下部水平,上部下倾。

席状砂在SP曲线上表现为指形或低-中幅的漏斗形。

远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数个低幅漏斗形曲线叠加或低-中幅的刺刀形、指形,幅度由下至上逐渐加大。

朵叶间在SP曲线上表现为微齿形或低幅的平直形,RT曲线幅度值也较低。

2.3.3 前三角洲亚相
静水泥质沉积在SP曲线上为低幅度光滑平直形态,RT曲线呈低幅微齿化。

2.4 湖泊相
砂质湖滩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低-中幅的箱形或漏斗形,齿中线水平。

泥质湖滩在SP曲线上表现为幅光滑或微齿状箱形,中线水平为主,RT曲线低幅微齿化[7]。

砂质混合滩微相在SP曲线上表现为起伏巨大的指状,反映砂、泥岩频繁互层。

滨湖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幅齿化箱形,齿中线内收敛,RT曲线为齿化的漏斗形。

临滨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幅齿状的钟形,RT为中幅齿化钟形曲线。

湖底扇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漏斗形、指形、齿化箱形或微齿,RT曲线为低-中幅锯齿状。

3 讨论和结论
利用测井曲线的形态、光滑程度、幅度、组合特征等,不仅可以作为识别地层、划分地层和地层对比的标志,也可以用于微相的分析研究。

通过系统研究各微相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利用测井曲线能够较好地将各个微相区分开来,并对于进一步研究沉积微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测井处理解释技术发展很快,测井与地质、地震等学科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应当结合各种资料对沉积相作出综合判定。

参考文献
[1] 文政,雍世和,王中文.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J].沉积学报,1996,(1):40-46
[2] 杜启振,杨少春,王志欣,等.测井相模式自动识别分析.石油物探,1997 ;36(增刊):108)111
[3] 杨凤丽,张善文,才巨宏,等.曲流河砂体的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研究及预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2):171)179]
[4] 尹寿鹏,王贵文.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5):440-445
[5] 陈纲花,王中文,王湘文. 河流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J]. 测井技术,1996,(20)
[6] 黄智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分析沉积环境中的应用,1986:20-125
[7] 马正.油气测井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9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