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第一节:引言控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了自动化、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数学等多个领域。
掌握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控制工程基础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掌握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1.1 控制工程的定义1.2 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2.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2 控制系统的分类3.传统控制方法3.1 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3.2 根轨迹法和频率法4.现代控制方法4.1 状态空间方法4.2 最优控制理论5.实际案例分析5.1 温度控制系统实例分析5.2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第四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知识。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示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
2.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教学评估为了检验学生对于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将进行以下几种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来检验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作业和实践:布置相关作业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整理,并进行展示。
评价其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课件和讲义:为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学习资料。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控制工程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概述控制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学科范围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解释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器的概念1.3 控制工程的历史和发展回顾控制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讨论现代控制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介绍矩阵、向量的基本运算和性质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讲解导数和积分的应用2.3 离散时间信号介绍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方法第三章:连续控制系统3.1 连续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连续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连续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3.2 传递函数讲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传递函数的绘制和分析方法3.3 控制器设计讲解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四章:离散控制系统4.1 离散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离散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离散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4.2 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讲解差分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介绍离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4.3 控制器设计讲解离散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五章:状态空间方法5.1 状态空间模型的概述介绍状态空间模型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领域5.2 状态空间方程讲解状态空间方程的定义和求解方法介绍状态空间方程的稳定性分析5.3 状态控制器设计讲解状态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状态控制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和优化方法第六章:频域分析6.1 频率响应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作用讲解频率响应的实验测量方法6.2 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质和图形讨论频率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6.3 滤波器设计讲解滤波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滤波器设计指标的选择和计算第七章:数字控制系统7.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介绍数字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7.2 数字控制器设计讲解Z变换和反变换的基本原理介绍数字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7.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讲解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和技术讨论数字控制系统的实现和优化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8.1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应用领域8.2 非线性模型和分析方法讲解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技术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8.3 非线性控制策略讲解非线性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讨论非线性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第九章:鲁棒控制9.1 鲁棒控制的概述介绍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解释鲁棒控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领域9.2 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讲解鲁棒控制的基本设计和评估方法分析不同鲁棒控制策略的性能和特点9.3 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讲解鲁棒控制在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讨论鲁棒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挑战和限制第十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10.1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讲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选择10.2 控制系统实践案例分析不同控制系统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讲解控制系统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法10.3 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讨论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分析新兴控制技术和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控制系统定义和组成的理解输入、输出、反馈和控制器的相互作用重点环节2:传递函数和控制器设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应用重点环节3: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离散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重点环节4: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状态空间方程的定义和求解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分析重点环节5: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频率响应的实验测量和分析滤波器设计方法和应用重点环节6:数字控制系统和控制器设计Z变换和反变换的应用数字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重点环节7: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策略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非线性控制策略的设计和优化重点环节8:鲁棒控制的设计和评估鲁棒控制的基本设计和评估方法鲁棒控制策略的性能和特点重点环节9: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践案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控制系统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重点环节10: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控制技术和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本教案涵盖了控制工程基础的十个重点环节,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传递函数和控制器设计、差分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设计、数字控制系统和控制器设计、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策略、鲁棒控制的设计和评估、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践案例以及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控制工程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控制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定义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1.3 控制工程的目标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学习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掌握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学习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基础复习极限、连续性和微分、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应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2.3 复数基础了解复数的概念、代数表示法和几何表示法学习复数的运算规则和复数函数的性质第三章:控制系统分析3.1 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习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3.2 频率响应分析理解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应用频率响应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性能3.3 根轨迹分析掌握根轨迹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四章:控制系统设计4.1 控制器设计方法学习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法4.2 控制器参数调整掌握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4.3 系统校正和优化理解系统校正的概念和目的学习常用校正方法和优化技术第五章:现代控制理论5.1 状态空间描述了解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5.2 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掌握状态估计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5.3 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第六章: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1 稳定性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6.2 劳斯-赫尔维茨准则掌握劳斯-赫尔维茨准则的原理和应用应用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3 李雅普诺夫方法了解李雅普诺夫方法的原理和分类学习李雅普诺夫第一和第二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第七章: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7.1 控制器设计概述理解控制器设计的目标和重要性学习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7.2 PID控制器设计掌握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应用PID控制器进行系统控制7.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了解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8.1 非线性系统概述理解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学习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8.2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学习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描述方法应用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系统的性质8.3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应用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九章:鲁棒控制理论9.1 鲁棒控制概述理解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9.2 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掌握鲁棒控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应用鲁棒控制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9.3 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了解鲁棒控制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习鲁棒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第十章: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10.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理解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10.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掌握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10.3 控制系统实验了解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学习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输入、输出和反馈区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掌握稳定性、线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等控制系统的特性重点环节2: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传递函数的绘制和解析方法频率响应的概念和特点,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分析根轨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环节3: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控制器参数调整的目标和方法,应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频域方法进行参数调整重点环节4: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和状态反馈控制状态估计和最优控制的目标和求解方法重点环节5: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的概念和特点,非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鲁棒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鲁棒控制的基本方法重点环节6: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应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分析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控制系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控制工程基础的十个章节,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分析、控制器设计方法和参数调整、状态空间描述和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和鲁棒控制理论以及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教案
一. 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机械与电子结合、信息与控制相结合的宽口径的人才,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而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的相关基础知识。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中的系统设计及理论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综合应用所学的工程数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基础知识,培养控制系统的独立设计与研究开发能力,从自动控制工程的角度自觉地建立系统的思维方法。
二.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本实验课程单独设课,教师需向学生讲解实验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 实验课以设计性与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指导书中给出设计题目与方法,也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实验前学生必需进行预习,设计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4. 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5.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实验分组独立进行。
实验完成后一周内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二周内完成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登记,并上交相关文件存档。
三. 实验教学内容本课程实验教学安排以下2个实验。
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及实验设备性能情况,在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所给13个实验中合理选取2个实验项目进行。
实验项目一: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实验项目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四.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五. 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权重为10%,计入平时成绩。
六. 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本专业实验采用自编实验指导书。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控制工程的定义强调控制工程在工程学中的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控制系统的定义解释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讨论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述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强调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性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介绍矩阵和向量的基本运算解释行列式和逆矩阵的概念讨论矩阵的秩和特征值2.2 微积分基础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介绍导数和微分方程的概念讨论积分的概念和方法2.3 离散时间系统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定义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讨论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连续时间系统3.1 连续时间系统的描述方法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解释状态空间描述的方法讨论两种描述方法的关系和转换3.2 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解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判断方法讨论稳定性条件和不稳定性的原因3.3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解释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讨论时域分析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离散时间系统4.1 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方法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讨论两种描述方法的关系和转换4.2 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讨论稳定性判断方法和不稳定性的原因4.3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讨论时域分析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控制器设计5.1 概述控制器设计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控制器设计的目标介绍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5.2 PID控制器设计解释PID控制器的作用和原理介绍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讨论PID控制器的应用和优点5.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介绍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作用和原理解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讨论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优点和应用第六章:频域分析6.1 频率响应分析介绍频率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讨论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和步骤6.2 传递函数的性质介绍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释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讨论传递函数的稳定性和频率特性6.3 频域设计方法介绍频域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原理解释截止频率和滤波器设计的要求讨论常用频域设计工具和技术第七章:频域设计实例7.1 低通滤波器设计介绍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低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7.2 高通滤波器设计介绍高通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高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7.3 其他类型滤波器设计介绍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不同类型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第八章:状态空间分析8.1 状态空间表示介绍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释状态空间矩阵和状态方程讨论状态空间表示的优点和应用8.2 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介绍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概念解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和李雅普诺夫可行域讨论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判定方法8.3 状态空间最优控制介绍状态空间最优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和解法讨论状态空间最优控制的应用和实现方法第九章:非线性控制9.1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行为讨论非线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挑战9.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介绍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解释非线性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讨论非线性控制器的应用和效果9.3 非线性控制的应用实例介绍非线性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实例解释非线性控制在控制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讨论非线性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控制系统仿真10.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介绍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和工具讨论控制系统仿真的优点和局限性10.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介绍MATLAB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解释MATLAB中的仿真工具和函数讨论MATLAB控制系统仿真的应用和示例10.3 实际系统仿真案例分析介绍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分析和实现方法解释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仿真结果和分析讨论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启示和应用前景第十一章:现代控制理论11.1 概述现代控制理论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背景和意义解释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1.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解释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定义和特点介绍LQR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LQR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应用实例11.3 鲁棒控制理论介绍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解释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讨论鲁棒控制在系统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下的性能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12.1 概述自适应控制介绍自适应控制的概念和需求解释自适应控制的目标和原理讨论自适应控制在系统和环境变化中的应用12.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介绍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解释自适应控制器的自适应律和调整机制讨论自适应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应用实例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介绍自适应控制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自适应控制在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自适应控制的优势和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13.1 概述数字控制介绍数字控制的概念和与模拟控制的比较解释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讨论数字控制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3.2 数字控制器设计介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解释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和实现方式讨论数字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13.3 数字控制的应用实例介绍数字控制在工业和家庭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数字控制在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讨论数字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四章:控制系统实验14.1 控制系统实验概述介绍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控制系统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讨论控制系统实验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14.2 实验设备和工具介绍控制系统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解释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讨论实验设备的选用和维护14.3 实验项目和解题方法介绍控制系统实验的项目和目标解释实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十五章:控制系统综合与应用15.1 控制系统综合概述介绍控制系统综合的目标和意义解释控制系统综合的方法和步骤讨论控制系统综合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5.2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介绍控制系统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控制系统在智能交通和智能中的应用讨论控制系统应用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5.3 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分析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和算法讨论控制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介绍了《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基础、控制器设计、频域分析、状态空间分析、非线性控制、仿真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数字控制、实验项目和综合应用等多个方面。
过程控制工程第二版教学设计 (2)
过程控制工程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元件和信号输出;•了解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过程控制基础•过程控制工程的概述•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和要素•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控制元件与信号传输•控制元件的分类•控制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特点•安装和调试控制元件•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常用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第三章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控制策略的分类和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反馈控制算法和前馈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第四章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实例•过程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三、教学方法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讲授法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精讲。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模式。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过程控制工程(第二版),刘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赵凤岐,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业控制系统现代化,孙余胜,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实例设计大全,李育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两种形式,其中期末考试占60%,实验报告占40%。
学生需要在期末考试中通过,才能取得本课程的结业证书。
六、总结与展望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涵盖的知识点较为深入,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较为良好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力让学生掌握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形成综合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案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案设计一、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二、课程性质:必修课三、学时安排:48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控制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1.控制系统基础知识(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3)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2)传递函数模型(3)状态空间模型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稳定性的概念(2)稳定性的判据(3)稳定性的分析方法4.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1)性能指标的定义(2)稳态性能分析(3)动态性能分析5.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1)校正系统的基本原理(2)PID控制器的设计原则(3)频域设计法(4)时域设计法六、教学方法:1. 组织讲授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教学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控制系统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以实例分析、案例讲解等形式,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
2. 实验设备配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仿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控制系统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教材选用权威的教材,结合一定数量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知识。
八、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控制工程基础的课程背景、目的和意义熟悉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安排1.2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定义控制、控制系统和控制理论掌握系统、输入、输出、反馈等基本术语1.3 控制工程的应用领域了解控制工程在工程、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认识控制工程在自动化、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案例第二章:数学基础2.1 函数、极限和连续性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极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函数的连续性和间断性2.2 微分和积分学习导数的概念、计算规则和应用掌握积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2.3 常微分方程了解常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和解的存在性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3.1 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学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3.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收敛性和瞬态特性3.3 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学习稳态误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性能和稳态精度第四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4.1 频率响应的概念了解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意义学习频率响应的计算和表示方法4.2 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和性质分析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4.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学习奈奎斯特稳定性和波特-瓦诺夫定理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稳定裕度第五章:数字控制系统5.1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了解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学习数字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和算法5.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掌握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数字控制器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5.3 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学习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和实验设备进行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和实际系统测试第六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6.1 状态空间模型的概念了解状态空间模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学习状态空间模型的转换关系和坐标变换6.2 状态空间方程的求解掌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求解方法分析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6.3 状态空间分析的应用学习状态空间方法在系统控制和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状态反馈控制和观测器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7.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学习非线性系统建模和分析的方法7.2 非线性控制理论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性分析学习非线性控制算法和设计方法7.3 非线性控制的应用了解非线性控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结果第八章:鲁棒控制系统8.1 鲁棒控制的概念了解鲁棒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学习鲁棒控制的目标和设计方法8.2 鲁棒控制理论掌握鲁棒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性分析学习鲁棒控制算法和设计方法8.3 鲁棒控制的应用了解鲁棒控制在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鲁棒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结果第九章:智能控制系统9.1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智能控制的定义、发展和应用领域学习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9.2 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习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9.3 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了解智能控制在、自动化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结果第十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10.1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学习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10.2 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学习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控制系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10.3 控制系统的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学习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创新和实践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控制系统是工程和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理解其基本组成部分对于深入学习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jpkc/kzll/Course/jiaoan.htm《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讲绪论控制工程基础教案(一)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控制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宇航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掌握和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从事工程技术类各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程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是广泛意义上的方法论。
这将对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是工科许多专业一门学科基础课。
目前在我校有六个专业大类中的12个专业将该课程设置成学科基础课,有三个专业大类中的4个专业将该课程设置为学科选修课,电气信息类及机械类培优班均将该课程设置成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在各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前期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转折,又是后续专业课的一个重要基础课。
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使学生首次学习控制和控制系统的概念,系统地学习控制理论的经典方法。
该课程的学习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课程简介控制工程基础是研究各类控制系统共性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
教学内容以反馈控制理论为核心,介绍控制系统建模方法,介绍线性系统的时域、频域和根轨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本课程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CAI及课堂讨论。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自觉运用反馈原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反馈原理解决实际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线性系统数学建模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能进行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控制工程 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频域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控制问题的研究中。
3. 学生能了解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并掌握其原理和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理论知识,解决简单的控制系统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基础的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控制工程,培养对工程问题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控制工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养成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程,以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物理知识,对工程学科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控制工程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定义、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线性与非线性控制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控制系统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章4. 常见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5.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使用数学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6. 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包括选题、方案设计、仿真验证和总结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控制工程基础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石,是现代控制工程领域的核心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能解决控制工程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 课程设计内容2.1 实验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掌握PID控制器的基础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区别和应用•掌握MATLAB/Simulink的使用方法2.2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为:设计一个基于PID控制器的温度调节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基于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搭建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并实现PID控制算法•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2.3 实验步骤1.温度测量系统安装并连接温度传感器,并编写MATLAB程序对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2.系统模型建立根据温度采集数据和系统实际情况,建立系统模型,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方程等。
3.PID控制算法设计根据系统模型,设计并实现PID控制算法,并进行参数调节和优化。
可采用手动调节或自动调节方法。
4.系统仿真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稳态误差等,并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2.4 实验要求•单人或团队完成,团队不超过三人。
•需提交实验报告和程序代码。
•实验报告需包括系统模型、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Simulink仿真结果、性能测试与分析等内容。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设计好的PID控制器作用下,温度调节系统的调节精度提高明显,系统的控制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PID控制器时,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计算机控制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2)
计算机控制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介绍计算机控制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涵盖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第二版教材对原版教材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且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控制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控制器件和模块的使用方法;3.能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和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计算机控制基础(第二版)》主要内容1.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2.计算机控制器件和模块,如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输出、计数器和定时器等;3.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包括程序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和调试等;4.特殊控制技术,如PID控制、PWM控制和步进电机控制等;5.控制系统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动手实践所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验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自我评估: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2.教师评估: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反馈和考试成绩的评估,了解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验设备和软件等,其中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PPT、实验指导书和练习题等,实验设备包括仿真软件、单片机开发板等,软件包括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等。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机电类模板组范例章节第七章
LCs2
1 RCs
1
Uc (s)
LCs2
1 RCs
U (s) 1
• 系统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仅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动态关系,没有 给出关于系统内部变量的动态信息,因此它对系统的描述是不完全的, 称为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
• 如果取电容电压和电流为变量,系统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表示为
d dt
i(t)
d L dt i(t) Ri(t) uc (t) u(t)
uc
(t)
1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t)dt
下一页 返回
7.2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 因此,运动微分方程为 LCuc(t) RCuc (t) uc (t) u(t)
• 按传递函数定义,有 • 系统在复数域的输出响应
G(s)
Uc (s) U (s)
统的内部特性,它能完全描述系统的一切动态特性。
• 由于描述系统的模型引入了状态变量,这样输入和状态变量的关系、 状态变量和输出的关系就带来一些新的概念和问题,请读者注意理解。
• 7.2.1 状态、状态变量
• 设有如图7-6所示的RLC网络,u(t)为输入量,uc (t)为输出量,可建立
三种形式的数学描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1 概述
• 智能控制理论是第三代控制理论,目前比较成熟的是专家控制、模糊 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三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都 需要建立描述系统性能的数学模型,因此称为模型控制论,智能控制 理论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即可对系统实施有效的控制。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控制理论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 到70年代已经形成了几个分支学科: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 自适应控制、动态系统辨识、大系统理论等。而且随着当时科学技术 的迅速发展,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不断地加深和拓宽, 已经成为成熟的控制理论。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设计前言控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涉及到许多领域,如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学科,而控制工程基础则是构建控制工程学科体系的基石。
本文将围绕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数学工具和方法;2.掌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能够使用常见的控制器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价;3.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状态空间法、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4.能够独立完成控制系统基本设计和仿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控制工程基础概念:控制工程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完整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2.数学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相关计算方法;3.控制系统建模:从物理环节进行建模,包括动力学方程、传输函数、状态空间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模型分析;4.控制系统分析:基本控制器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性能分析,频域、时域分析方法的介绍,稳态、动态性能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5.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方法的基本概念、优点和应用场合。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理论讲解:结合案例,详细讲解控制工程基础相关理论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2.实践操作:采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进行控制工程基础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工具应用能力;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思考问题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问题分析能力;4.辅导和实验: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生安排实验任务,深入理解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实际应用。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设计引言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各个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在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有效的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
3. 学会设计和调节控制器以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
4. 能够评估和改进控制系统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通过教材和授课,讲解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控制系统的定义、性能指标、传递函数等内容。
2. 推导和建模练习:通过具体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控制器设计和调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控制器设计和调节的实践项目,包括PID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调节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控制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考试: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项目评估:对学生的控制器设计和调节项目进行评估,包括设计过程、实现方案和性能评估等。
4. 参与度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能力,了解学生对控制工程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控制工程的基础教材和实践指南。
2. 实验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控制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仿真分析。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控制工程基础》的课程目标和重要性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预期学习成果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解释控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组成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复习向量、矩阵和行列式的基本运算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2 微积分基础复习函数、极限和导数的基本概念学习微分和积分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三章:线性时不变系统3.1 系统的描述学习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传递函数理解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之间的关系3.2 系统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稳定性、可观性和可控性学习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四章:反馈控制系统4.1 反馈控制原理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学习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稳定性分析4.2 控制器设计掌握PID控制器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学习控制器参数调整和优化第五章:非线性控制系统5.1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学习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传递函数理解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之间的关系5.2 非线性控制方法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学习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第六章:根轨迹法6.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理解根轨迹的定义和作用学习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和规则6.2 根轨迹的设计与应用掌握根轨迹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学习根轨迹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频率响应法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频率响应的定义和作用学习频率响应的测量和分析方法7.2 频率响应的设计与应用掌握频率响应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学习频率响应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第八章:数字控制系统8.1 数字控制系统的概述理解数字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特点学习数字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8.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掌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学习数字控制器参数调整和优化第九章:状态空间法的应用9.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学习状态观测器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9.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理解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定义和作用学习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第十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10.1 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习控制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和经验10.2 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学习控制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重点解析一、绪论: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涉及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建立、控制方法、控制器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是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理工类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运用控制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章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1.1 控制系统及其分类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章控制系统模型建立
2.1 控制对象的数学建模
2.2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模型
第三章控制方法
3.1 传统控制方法
3.2 先进控制方法
第四章控制器设计
4.1 PID控制器
4.2 其他常用控制器
第五章高级控制技术
5.1 模糊控制
5.2 神经网络控制
5.3 自适应控制
第六章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6.1 稳态性分析
6.2 稳态误差分析
6.3 时域分析
6.4 频域分析
6.5 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教学案例和实例演示,将控制系统理论与实际控制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本课程还将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成绩考核制,包括课程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其中,平时表现占40%的权重,期末考试占60%的权重。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平时表现
1.作业:10%
2.出勤:10%
3.实验报告:10%
4.课堂表现:10%
期末考试
1.大题:30%
2.小题:20%
参考教材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吕浩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控制工程基础》,O.J.欧阳舒红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工程》,O.G.亚瑟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总结
控制工程是一个基础课程,是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理工类学生
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
本课程通过控制系统理论与实际控制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熟练运用控制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