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无答案)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无答案)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6019178172ded630a1cb65c.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性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解释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1)假定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_______位于一对_______________的相同位置上(2)亲本产生的配子只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条。
(3)F1植株细胞内有一对分别来自父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4)F1的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5)F1产生的两类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6)F2出现3:1比列的原因:F1产生R、r两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______,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__________,所以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
即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1)__________________分开,伴随______________分离;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2)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四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4)F2出现9:3:3:1比例的原因:F1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__,所以F2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的实质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____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而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组合而自由例题: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及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及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课堂训练: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面实验结果的实质是()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燃烧人体上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基因3、关于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D、等位基因存在于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4、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5、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最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6、下列关于基因在细胞中存在方式的叙述是()A、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单存在C\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在配子中成对存在D、在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对存在。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d5d3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b.png)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什么是染色体?在介绍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
染色体是一种细胞中的结构,它包含基因组中的全部或部分遗传信息。
人类的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23条来自母亲,23条来自父亲。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Mendel的遗传规律在19世纪末,奥地利园丁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发现,某些特征是来自单一基因的控制,并且遗传是通过分离和再组合的基因来实现的。
这三条规律后来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性状是由两个等位基因决定的。
每个个体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这两个等位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当相同的等位基因配对时,称为纯合体。
当不同的等位基因配对时,称为杂合体。
染色体遗传学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组合。
这个领域被称为染色体遗传学。
研究发现,不同的基因可以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以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它们就会遵循连锁遗传规律。
这意味着这两个基因会同时被遗传给下一代。
然而,当两个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时,它们就可以自由地进行分离和再组合,并且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这种遗传模式被称为自由组合遗传规律。
染色体的性别遗传在人类中,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女性则有两个X染色体。
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遗传模式。
当母亲传递给孩子的是X染色体时,孩子的性别不会发生改变,因为所有的健康女性都有两个X染色体。
然而,当父亲传递给孩子的是Y染色体时,孩子就会成为男性,因为只有男性有一个Y染色体。
因此,性别决定型染色体的遗传方式被称为性别遗传。
这种遗传方式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因为只有父亲可以传递给孩子一个Y染色体。
独立分离规律20世纪初,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等科学家发现,在果蝇身上,有些基因之间并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而是遵循独立分离规律。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浙科版必修2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4ff588f284ac850ad024263.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习目标] 1.利用表格对比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领会其平行关系,并能叙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2.借助模型,尝试利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
2.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4.意义: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归纳总结基因与染色体“平行”的表现(1)数量“平行”: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或染色体)单独存在。
(2)存在状态“平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3)来源“平行”: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成对的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行为“平行”: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自由组合。
说明:基因不一定都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原核生物的拟核中也都有基因;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例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B.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答案 D解析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含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在配子中也只含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生物体内的基因数目远多于染色体数目,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例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答案 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后,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所以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若这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四分体只有A、a或者只有B、b,即1个四分体中只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或4个绿色荧光点,不可能同时存在。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f28992006137ee06eef91849.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a a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 b课时要求1.利用表格对比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领会其平行关系,并能叙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2•借助模型,尝试利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 课堂导入-------------------------------- 师:回顾减数分裂知识,思考:某生物体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呢?(2种,4种)师:大家比较一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假说?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 •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
2 •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 •具体表现项目基因染色体独立的遗传单位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细胞分裂各时期中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存在形式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即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即同源染色体配子形成时的行为一对等位基因互相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两对或多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随机地进入配子问题探究理解升华巫难透析基础梳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据此根据所学内容进一步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所有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吗?答案基因不一定都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原核生物的拟核中也都有基因。
2 .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吗?答案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知识整合基因不一定都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原核生物的拟核中也都有基因;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浙科版必修二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案
![浙科版必修二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f7655f7ec4afe04a1dfd0.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目标导航 1. 利用表格对比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领会其平行关系,并能叙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2.借助模型,尝试利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
2.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续表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二、两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解释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
(3)F1产生配子图解:(4)结果: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两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3∶1,即产生了性状分离现象。
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3)F1产生配子图解:(4)结果:F1产生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产生的F2出现性状分离,其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3∶3∶1。
判断正误:(1)基因和染色体变化没有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3)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4)染色体是由基因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5)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6)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
()(7)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为等位基因。
()(8)先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后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1)×(2)√(3)√(4)×(5)×(6)×(7)×(8)×一、基因与染色体的两种关系1.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97d58e005087632311212fd.png)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一、课标内容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关键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
可在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和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
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等现象。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正确的遗传学观点。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2.2 教学设计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浙科版)_1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2 2.2 教学设计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浙科版)_1](https://img.taocdn.com/s3/m/3244901aed630b1c59eeb5e2.png)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本教材主要是以生物的遗传与进化为主导,把孟德尔定律放在了第一章,众所周知,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把孟德尔定律在第一章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遗传学的基础学起,为以后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然后,将染色体与遗传放在了第二章,体现了学习遗传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
由于前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同时又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本节课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把遗传与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真正融合起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可以为后面的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
基因重组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整本书来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
2.知道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多媒体课件、基因的遗传行为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对比图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的【导入新课】通过温故知新法导入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模式图教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减数分裂模式图,请大家阐述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引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设疑:基因(即遗传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会存在哪里?遗传的规律性有没有可以观察的实验依据?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疑惑。
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多媒体展示“基因的遗传行为”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基因在配子的形成和结合过程中的行为与染色体在相同过程中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一起就两者的共同点进行总结。
浙科版必修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97004a76e58fafab0032e.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物组马仿华知识目标:1.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
2.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学习重难点: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设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孟德尔对基因的存在和行为的假设: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其中一个来自,另一个来自②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③ F1体细胞内成对的等位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④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2)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和行为与以上基因的存在和行为有一致现象,具体表现为:①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存在,一个来自,一个来自②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在生殖细胞中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③在体细胞中存在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各自独立,互不混杂④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配子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可能基因在上,是基因的载体。
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1)分离定律的分析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等位基因R和r在某对同源染色体上②基因型为RR的圆形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带有基因。
基因型为rr的皱形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带有基因。
③ F1植株细胞中有一对分别来自父母的同源染色体,一条带有R基因,一条带有r基因,所以F1的基因型为④基因型Rr的植株的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和分离,形成一个带有R基因的次级性母细胞,由它产生的两个配子也带有基因;另一个一个带有r基因的次级性母细胞,它产生的两个配子也带有基因。
⑤ F1植株产生的两类配子的比为总结: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2)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总结:非等位自由组合的原因: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间: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形成四种类型的配子,并且比例为。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b6de5eda0116c175e0e4812.png)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导学诱思
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内容
(1)基因与染色体都作为独立的遗传单位,基因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染色体也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
(2)基因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且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4)等位基因分离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结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思考:观察人类的染色体和核DNA数,发现所有人的染色体和核DNA数都是46条,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结果?
提示:因为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DNA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
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①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学案)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0674ea202d276a200292e72.png)
第2章染色体与遗传一、课标内容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三、教学建议2.教法建议(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二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三是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为此教师可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
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让学生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让学生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二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
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在旧版教科书中没有出现过,教师在教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步步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的关系,从而证实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让学生用所学的遗传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准确的遗传学观点。
(新)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新)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b9299e233687e21ae45a986.png)
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a a1.说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领悟学说的提出要有充分的实验证据,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 b考点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a)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基因染色体独立的遗传单位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细胞分裂各期中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存在形式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即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即同源染色体配子形成时的行为一对等位基因互相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两对或多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随机地进入配子4.意义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1.(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现象的发现,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最不相关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受精卵的染色体分别来自卵细胞和精子解析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在前,发现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后。
答案 A★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b)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0988edca5e9856a571260a6.png)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说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 理解并掌握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讲解。
[ 学生用书 P30]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依照: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拥有一致性。
详尽表现如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实验中保持独立性和完满性在细胞分裂各期中保持必然的形态特点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一个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来自母方在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配子中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互相分别,不同样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别,不同样对基因对的染色体 ( 非同源染色体 ) 随机 ( 自由组合 ) ( 非等位基因 ) 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进入配子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讲解1.分别定律的细胞学讲解(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纯合子亲本只产生一各种类的配子,如AA 的亲本产生 A 配子, aa 的亲本产生 a 配子。
(3)F 1(Aa) 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形成 A 和 a 两各种类的配子,且比率为1∶1。
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有两种表现型,数量比为 3∶1,即产生性状分别现象。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讲解(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判断以下表达可否正确。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2)科学家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3) 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 1 个基因 ( ×)(4)蝗虫体细胞中的 24 条染色体, 12 条来自父方, 12 条来自母方 ( √)(5)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 ×)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学生用书P30]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生物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案 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中生物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案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90681ab192e45361066f5ae.png)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但是对于什么是基因,以及基因与核酸、染色体的关系,却一无所知。
而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学生先学习孟德尔的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再学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样的教学顺序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更能使学生体会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实验、研究、推理、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研究往往是多角度的、多维度的。
同时,这种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教学安排,利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真正把抽象的基因具体化,能够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遗传与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真正融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生物进化的变异来源、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模块内容之前,已经粗略地了解了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清楚了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也清楚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同时又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并且高中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的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本节课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能力上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知识后,也期待更深入地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原因,因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
高中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本节课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得以实施。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类比推理的方法比较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北京市房山区高中生物《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浙教版必修2
![北京市房山区高中生物《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浙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5a050ae4b73f242326c5f66.png)
北京市房山区高一生物《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浙教版必修2
一、基本知识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2、基因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1R和r)
复制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2R和r,Y和y)
间期:
复制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二、反馈练习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代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4、某黑色公牛(Aa)的100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的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的有()
A、50个
B、100个
C、200个
D、40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典型例题解析】例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C)。
例2 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定律。
解析(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
(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四种类型的配子。
(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
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2。
(2)4。
(3)分离;自由组合。
【课前导学】A、自主学习一、萨顿的假说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____________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_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___ 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果蝇中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____________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可产生配子___________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可产生配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雌雄配子受精可得后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让F1杂交可得F2,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__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____________的细胞中,位于一对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____________的过程中,____________会随着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B、情景设置美国和英国科学家2006年5月18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数目的两倍。
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破译难度也最大。
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质疑讨论】那最初是谁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又是如何证明的呢?人体内除染色体外,还有什么类型的染色体?【反馈矫正】1.下列关于基因在细胞中存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单存在C.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对存在D.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在配子中成对存在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3.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4.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已分开)。
细胞内不含有()A.44条常染色体 + XX性染色体B.44条常染色体 + YY性染色体C.44条常染色体 + XY性染色体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揭示了()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6.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
现有两红眼果蝇杂交,得到♀50只(全部红眼),♂50只(红眼24只,白眼26只)。
据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是()A.Ww×Ww B.Ww×wwC.X W X w×X W Y D.X W X W×X W Y7.白眼雄果蝇基因型的准确写法为()A.X w Y w B.X W Y C.X w Y D.XY w8.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B aB abB.AB aB AbC.aB aB aBD.Ab aB aB9.熊猫的精原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且性别决定为XY型,则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是()①40 + XX ②40 + YY ③20 + X④20 + Y ⑤40+XY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迁移创新】10.右图所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完成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2)非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3)等位基因是______________;(4)非等位基因是______________;(5)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6)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7)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8)此图除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表示_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__细胞。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完整性独立性,相对稳定2.成对成对3.父母同源染色体4.自由组合5.Y X W X W X w Y X w Y X W X w X W Y X W X W X W Y X W X w X w Y6.多线性7.杂合体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配子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8.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反馈矫正】1.A2.B3.D4.C5.D6.C7.C8.D 9C【迁移创新】9.1和2、3和4 ;1和3、1和4、2和3、2和4;Aa、Bb;AB.Ab .aB ab;AB.Ab .aB ab;Aa.Bb;AB.Ab .aB ab;精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