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计算步骤

合集下载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成混凝土的工艺和方法。

正确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和施工性能。

以下是一份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共计1200字以上。

一、配合比设计目标根据工程要求,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为:达到C40的强度等级。

二、计算各组份用量1.水泥用量计算:根据量均法则,按照水泥胶砂比例1:0.45计算,假设配合比中水泥胶砂含量为35%,则可得水泥用量Wc=(100/(1+胶砂含量))*胶砂用量;2.砂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按照强度法则,可查找对应的标准强度值,假设为fcm=40;根据砂的湿密度和装载系数,计算砂的实际用量。

3.石料用量计算:根据砂石比例和砂石骨料的容重,计算石料的实际用量。

4.水用量计算:水用量一般根据水灰比确定,假设本次设计中采用水灰比为0.45,根据水泥用量计算水的实际用量。

三、配合比确定根据以上用量计算,可以得到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如下:水泥用量:X kg砂用量:Y kg石料用量:Z kg水用量:W kg四、配比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选择粒径合适、骨料均匀、含泥量低的粗细砂。

3.石料:选择粒径大小合适、均一、干净、无泥、碎石块的骨料。

4.水:选择清洁、无杂质、无盐分的水。

五、掺合料的选择和掺入量确定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掺入合适的掺合料,如硅灰石粉等,掺合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0%左右。

六、施工注意事项1.配合比施工前,要进行试配实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时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保持施工环境整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要均匀、顺畅,避免堆放太久导致混凝土的初凝。

4.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七、配合比的试验及结果分析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配合比的合理性。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防渗抗裂等优良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速公路、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

配合比计算公式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及外加剂等。

其中,水泥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材料,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配合比计算公式主要涉及以下参数:1、单位用水量(W):指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所需的用水量,通常以水泥重量的百分比表示。

2、单位水泥用量(C):指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所需的水泥用量,通常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表示。

3、砂率(S):指细骨料与粗骨料的质量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水灰比(W/C):指单位用水量与单位水泥用量的比值。

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1、单位用水量(W)的计算: W = (C + S) × w1 + S × w2 其中,w1为细骨料的含水率,w2为粗骨料的含水率。

2、单位水泥用量(C)的计算: C = (W / (w/c)) × 1000 其中,w/c为水灰比。

3、砂率的计算: S = 细骨料质量 / (细骨料质量 + 粗骨料质量) ×100%4、外加剂用量的计算:外加剂用量 = 单位用水量×外加剂掺量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情况,计算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

需要注意的是,配合比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总之,配合比计算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则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准确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至关重要。

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基于两个主要原则:一是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二是满足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要求。

设计强度要求是根据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确定的。

在计算配合比时,需要根据设计强度等级,通过一定的公式和方法,确定水泥、砂、石等材料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能够达到设计强度。

施工和易性要求则涉及到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方面。

良好的施工和易性能够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易于振捣密实,不发生离析和泌水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主要参数1、水灰比(W/C)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比值。

它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施工和易性可能会变差;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但施工和易性会变好。

在计算配合比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等因素,通过经验公式或试验确定合适的水灰比。

2、砂率(βs)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率的大小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骨料的空隙率。

合适的砂率能够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同时也能保证骨料之间的填充密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砂率的确定通常需要根据骨料的品种、粒径、级配以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等因素,通过试验或经验数据来确定。

3、单位用水量(mwo)单位用水量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在确定单位用水量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骨料的最大粒径和品种、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坍落度越大,单位用水量越多;骨料粒径越大,单位用水量越少。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配合比是指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各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合。

常用的计算配合比的方法包括体积法和质量法。

体积法是根据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来计算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所需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2.确定材料比例。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按照设计规格中所规定的各种材料的最大粒径、配合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

3.计算每种材料的体积。

根据设计要求中所规定的每个材料的最大粒径和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每种材料的体积。

如水泥的体积可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砂的体积可以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骨料的体积可以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

4.根据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计算配合比。

将各种材料的体积除以总体积,得到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

将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表示为整数比例或小数比例。

5.检查配合比的合理性。

根据混凝土设计的要求比较材料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质量法是根据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来计算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所需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2.确定材料比例。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按照设计规格中所规定的各种材料的最大粒径、配合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

3.计算每种材料的质量。

根据设计要求中所规定的每个材料的最大粒径和材料的单位体积质量,计算每种材料的质量。

如水泥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砂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骨料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

4.根据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计算配合比。

将各种材料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得到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5、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整理]配合比计算公式

[整理]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1.几个概念⑴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

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水灰比为0.4~0..8,现场浇制混凝土常用0.7。

⑵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⑶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标准重量。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计算与试验相结合。

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技术的要求、材料情况及施工条件等计算出理论配合比;再用施工所用材料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各材料的比例,直到符合要求时为止。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⑴配制强度的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根据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2-3)式中—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2—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线路施工单位不是专职的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25组以上的资料,故的值的选取不能由计算确定,可按强度低于C20的=4;C20~C35的=5,高于C35的=6选取。

⑵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试配强度、水泥实际强度和粗骨料种类,利用经验格式计算水灰比值。

采用碎石时(2-4)式中 c/W—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水泥的实际强度,N/mm2在无法取得水泥强度实际值时可用下式代入(2-5)式中 —水泥标号,换算成N/mm 2—水泥标号得富裕系数,一般取1.13。

注意: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而有所变质的水泥,应重新确定标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所得得混凝土水灰比应与规范所规定得范围进行核对,如果计算所得得水灰比大于表2-14所规定的水灰比时,应按表2-14取值。

⑶确定水的用量按骨料品种、规格剂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按表2-15,参考表2-27选用每立方混凝土度用水量( )。

注 1.本袁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其值可适当增大;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4.轻骨科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计算

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计算

流态固化土配合比计算流态固化土是一种由土壤和水泥相混合,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久性的材料。

为了制造高质量的流态固化土,必须正确计算配合比。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流态固化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水泥用量水泥是流态固化土的主要成分之一,确定水泥用量非常重要。

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kg/m3)=所需强度(MPa)/(1 + C/S + W/P),其中C为水泥的比表面积,S为骨料总表面积,W为总水量,P 为水泥密度。

第二步: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

通常情况下,水灰比应控制在0.3至0.4之间。

如果水灰比过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会下降。

第三步:确定骨料比例骨料是流态固化土的另一个主要成分。

在确定骨料比例时,应根据所需强度、粒径和细度模数进行选择。

通常情况下,骨料占流态固化土总体积的比例在40%至60%之间。

第四步:确定水泥、骨料和水配比在确定水泥、骨料和水配比时,应根据所需强度、水灰比和骨料比例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水用量(kg/m3)=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kg/m3)=(1 - 水灰比)×流态固化土总体积×骨料比例,水泥占比(%)=水泥用量/(水泥用量+骨料用量+水用量),骨料占比(%)=骨料用量/(水泥用量+骨料用量+水用量)。

第五步:进行试配最后,进行试配以检验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可以通过试制样品来测试流态固化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其他重要性能指标,如果试制样品的性能符合要求,则配合比可行。

总之,正确计算流态固化土的配合比对于制造高质量的混凝土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方法计算配合比,可以控制流态固化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其他关键性能指标,确保高质量的流态固化土的制造。

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方法

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方法

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方法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进行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化、养护等过程,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预期性能的水泥稳定砂砾材料。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因此配合比的确定至关重要。

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材料比例首先需要确定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比例。

一般来说,水泥的掺量约为水泥稳定砂砾总重量的3%~10%,砂的掺量约为总重量的20%~40%,砾石的掺量约为总重量的40%~60%,其他掺和料的掺量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可以确定具体的材料比例。

2.计算材料用量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计算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用量。

水泥的用量一般按照水泥的重量来确定,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其体积密度和比重进行计算。

3.确定混合比例将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一般来说,先将水泥和砂进行干拌混合,然后再加入砾石和其他掺和料进行湿拌混合。

混合过程中需要确保各材料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团聚现象。

4.振实将混合好的水泥稳定砂砾材料倒入路面基层,采用振动器进行振实处理。

振实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确保路面基层的强度和耐压能力。

振实过程中需要控制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实次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养护水泥稳定砂砾振实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以确保材料的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养护过程通常采用湿润保湿的方法,保持路面基层的湿润度和温度,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使水泥充分水化反应,砂砾材料得到固化和硬化。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只有做好配合比计算和施工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水泥稳定砂砾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配合比,可以更好地发挥水泥稳定砂砾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为城市交通和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采用质量法计算该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

采用质量法计算该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

采用质量法计算该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

要计算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需要按照规定的质量比例确定各种原材料的用量。

通常采用的质量法计算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步骤如下:
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指标。

2.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水平,通常根据本地的材料性能、施工技术和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

3.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设计要求,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按质量比例的用量。

4.计算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并检查满足配合比条件。

例如,假设要制备C30混凝土,采用骨料级配为5-20mm,工作性能为中等。

按照省定标准,计算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1.8:2.7,水灰比为0.5。

按照这个配方,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为:
水泥:1 kg,砂:1.8 kg,石子:2.7 kg,水:0.5*水泥重量=0.5 kg,在这个配方下,满足了C30混凝土的要求。

配合比计算法

配合比计算法

一、配合比计算说明(一)砌筑砂浆。

1.编制依据。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J65-2000。

2.编制范围。

水泥石灰混合砂浆M2.5、M5.0、M7.5、M10、M15。

水泥砂浆M2.5、M5.0、M7.5、M10、M10、M20。

各种配合比均有32.5级水泥和42.5级水泥配制的消耗量。

石灰砂浆用作砌筑砂浆时,可采用抹灰砂浆中的相应配合比。

本次编制砌筑砂浆配合比项目22项比1999年《湖南省建筑工程单位估价》中9项(其中水泥砂浆12项),增加13项。

3.混合砂浆配合比的计算步骤。

(1)计算试配强度(MPa):+0.645δf2—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δ—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MPa)。

δ的取值:①当具有近期统计资料时(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试件的总组数,η≥25),可按统计数据计算确定;②当不具有近期统计资料时,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可按下表取定。

砂浆强度标准差δ选用值(MPa)砂浆强度强度等级施工水平M2.5M5.0M7.5M10M15M20优良0.501.001.502.003.004.00一般0.621.251.882.503.755.00较差0.751.502.253.004.506.00在计算消耗量时,我们取施工水平一般情况下的δ值,计算试配强度为下:M2.5 =2.90 M10 =11.61M5.0 =5.81 M15 =17.42M7.5 =8.71 M20 =23.225(2)按规程规定的公式,计算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kg):-水泥的实测强度(MPa)。

-水泥强度等级对应的强度值。

一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无统计资料时,可取1.0(计算中=1.0)。

、——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3.03,=15.09。

(3)计算每立方米砂浆掺合料(石灰膏)用量(kg);石灰膏使用时的稠度为(120±5)mm:——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掺合料(石灰膏)用量;——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和掺合料的总量,宜在300~350kg。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5>C35σ(MPa) 4.0 5.0 6.0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石子品种αaαb碎石0.460.07卵石0.480.33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一、确定水泥、水、砂子、石子的材料用量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水、砂子、石子的材料用量。

这些用量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试验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来确定。

二、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水、砂子、石子的材料用量,可以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材料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总量×水泥的体积百分比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子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总量×砂子的体积百分比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总量×石子的体积百分比4.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总量×水的体积百分比三、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体积与水泥的体积之比。

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硬化性能和强度等级,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常,水灰比的大小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四、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的体积/ 水泥的体积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灰比五、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率砂率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子的体积与砂子和石子总体积之比。

它影响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硬化性能,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常,砂率的大小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六、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率和砂子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率= 砂子的体积/ (砂子的体积+ 石子的体积)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总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子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密度= 石子的质量/ 石子的体积4.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密度×(1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率) / (1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率) / 石子的堆积密度× (1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水泥的密度) ×(1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水的密度)七、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的水泥、水、砂子、石子的材料用量,可以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配合比。

砂浆配合比计算

砂浆配合比计算

砂浆配合比计算
砂浆配合比采用质量比,也可折算成体积比。

砂浆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Q)确定水泥用量
:当砂浆强度等级和水泥标号已知时,每1me砂浆中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Qc=M∕KRc×10000,式中QC每Im?砂浆中的水泥用量(kg);
M一砂浆强度等级;
RC一水泥标号;
K-调整系数,其值随砂聚强度寸级与水泥标号变化,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K=I11gM∕1gRc+4M∕Rc,K值一般参照K参数表
(K值参数表)
(2)确定石灰膏用量
,每1m3砂浆中的石灰膏用量可按下式计算,混合砂浆密度不低于1800,水泥砂浆密度不低于1900kg∕m3,每立方混合砂浆中砂浆占1450〜1460,余下350kg,一般石膏:水泥质量比=1:3
,体积比0.3:1;
D=350-Qc:
D=35O-Qc
式中D——每Im?砂浆中石灰膏用量(kg);
Qc——每Im砂浆中水泥用量(kg)。

(3)确定用砂量
:对于含水率为2%左右的中砂,每ImB砂浆用Im?砂。

(4)确定用水量
为满足砂浆的稠度要求,可用逐次加水的办法确定。

如换算为体积配合比,则分别用水泥体积密度Q200~1300kg∕m3)∖石灰膏体积密度Q300~1500kg/m3)、砂体积密度Q400~1600kg∕3)除以砂浆的质量配合比,即得砂浆的体积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

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2。

5 MPa 时,应取σ=2。

5 MPa ;当强度等级≥ C30,计算值低于〈3.0 MPa 时,应取用σ=3。

0 MPa 。

否则,按规定取值.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a α、b α回归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或根据规定选取: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则ce f ,g 为水泥强度等级值,c γ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若水灰比计算值大于表4 — 24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选取1 m3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σ6451.,,+=k cu t cu f f ceb a cu cea f f f C W ααα+=0,gce c ce f f ,γ=②水灰比在0。

40~0。

80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 m3混凝土用水量.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以表4— 26中坍落度90 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 mm 用水量增加5 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 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用合理的砂率值(βs)坍落度为10~60 mm 的混凝土:如无使用经验,砂率可按骨料种类、粒径及水灰比,参照表4— 27选用坍落度大于60 mm 的混凝土:在表4— 27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 mm ,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坍落度小于10 mm 的混凝土: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设计中的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设计中的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设计中的配合比计算方法1. 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在混凝土设计中,配合比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料、水等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设计中的配合比计算方法。

2. 配合比计算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在计算配合比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要求和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抗渗等级等指标,再根据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等因素,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比例。

3. 配合比计算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结构要求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用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表示,其中C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数字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

(2)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振捣后的瞬时塌落程度,它反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振捣性。

根据混凝土的用途、施工方式和振捣设备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通常采用的坍落度有5cm、7.5cm、10cm、12.5cm、15cm、17.5cm、20cm等。

(3)确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是指混凝土对水的渗透能力。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通常使用的抗渗等级有P8、P10、P12、P15、P18、P20、P25、P30等。

(4)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比例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和抗渗等级等指标,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比例。

通常混凝土中的水泥、砂、石料和水的比例为1:2.5:4:0.5,不同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可以适当调整比例。

(5)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各种原材料的比例,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基本公式及步骤。

1.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和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来计算。

- 公式:fcu,0=fcu,k + 1.645σ。

- 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20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2.5MPa时,取σ =2.5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20且小于C35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3.0MPa 时,取σ = 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5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4.0MPa 时,取σ = 4.0MPa。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统计数据确定,若缺乏统计资料时,可按以下数值取用:- 强度等级为C15 - C20时,σ = 4.0MPa;- 强度等级为C25 - C40时,σ = 5.0MPa;- 强度等级为C45 - C55时,σ = 6.0MPa。

2. 计算水灰比(W/C)- 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或水泥强度等级值(fce,g)、回归系数(αa、αb)来计算。

- 公式:W/C=frac{α_a× f_ce}{f_cu,0+α_a×α_b× f_ce}- 对于碎石混凝土:αa = 0.53,αb = 0.20;对于卵石混凝土:αa = 0.49,αb = 0.13。

- 如果采用的是水泥强度等级值(fce,g),则f_ce=γ_c× f_ce,g,其中γ_c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一般取1.13。

3. 确定单位用水量(mw0)-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来确定。

- 对于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可参考以下经验数值:- 采用碎石时:- 当坍落度为10 - 3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90 - 210kg/m³;- 当坍落度为30 - 50mm时,单位用水量为200 - 220kg/m³;- 当坍落度为50 - 70mm时,单位用水量为210 - 230kg/m³;- 采用卵石时:- 当坍落度为10 - 3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70 - 190kg/m³;- 当坍落度为30 - 5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80 - 200kg/m³;- 当坍落度为50 - 7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90 - 210kg/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C35>C35σ(MPa) 4.0 5.0 6.0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石子品种αaαb碎石0.460.07卵石0.480.33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40162040维勃稠度(s)16~20175160145180170155 11~151801651501851751605~10185170155190180165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204016204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机械拌和取1.1~1.2;人工拌和1.2~1.4。

6. 计算单位砂、石用量(1)体积法(2)质量法根据以上公式可计算出单位砂、石用量m g0、m s0。

8. 写出砼计算配合比1m3砼材料用量:水泥:砂:石:水=1:x : y : z ,W/C = z二、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1.基准配合比的计算按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试拌。

当试拌出的拌和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应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检验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

1.砼拌和物和易性调整方法有1)若坍落度不满足:S过小——应保持W/C 不变,增加水泥浆量;S过大——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骨料用量。

2)若粘聚性、保水性不满足要求时,应保持骨料总量不变,调整砂率。

•调整时间不超过20min,直到符合要求。

根据调整后的材料用量计算砼拌和物的基准配合比。

2. 强度复核采用3个水灰比不同的配合比:(1)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2)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 + 0.05(3)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作适当调整(增、减1%)。

每个配合比做1组试件,进行标准养护28d,测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试验室配合比确定根据强度检验结果、湿表观密度进一步修正配合比,可得到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值。

可按下列原则确定单位混凝土的材料用量:①确定用水量(m 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m w),并根据制作强度检验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值加以适当调整。

②确定水泥用量(m c)取用水量乘以由“强度—水灰比”关系定出的,为达到配制强度(f cu,0)所必须的水灰比。

确定粗、细骨料用量(m sb、m Gb)③取基准配合比中砂、石用量,并按定出的水灰比做适当调整。

根据实测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修正配合比:①根据强度检验结果修正后定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砼的“计算湿表观密度”(ρ’cp )②将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ρcp)除以“计算湿表观密度”(ρ’cp )得出“校正系数”(δ)③将砼配合比中各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δ),得到最终确定得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值。

三、施工配合比确定设计配合比是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而工地存放的砂、石都含有一定的水分。

所以,现场材料的实际称量应按工地砂石的含水情况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

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设施工现场实测砂、石含水率分别为a%、b%,则(一)字母类1、对象特性ADC, *ADCENTER(设计中心“Ctrl+2”)CH, MO *PROPERTIES(修改特性“Ctrl+1”)MA, *MATCHPROP(属性匹配)ST, *STYLE(文字样式)COL, *COLOR(设置颜色)LA, *LAYER(图层操作)LT, *LINETYPE(线形)LTS, *LTSCALE(线形比例)LW, *LWEIGHT (线宽)UN, *UNITS(图形单位)ATT, *ATTDEF(属性定义)ATE, *ATTEDIT(编辑属性)BO, *BOUNDARY(边界创建,包括创建闭合多段线和面域)AL, *ALIGN(对齐)EXIT, *QUIT(退出)EXP, *EXPORT(输出其它格式文件)IMP, *IMPORT(输入文件)OP,PR *OPTIONS(自定义CAD设置)PRINT, *PLOT(打印)PU, *PURGE(清除垃圾)R, *REDRAW(重新生成)REN, *RENAME(重命名)SN, *SNAP(捕捉栅格)DS, *DSETTINGS(设置极轴追踪)OS, *OSNAP(设置捕捉模式)PRE, *PREVIEW(打印预览)TO, *TOOLBAR(工具栏)V, *VIEW(命名视图)AA, *AREA(面积)DI, *DIST(距离)LI, *LIST(显示图形数据信息)2、绘图命令:PO, *POINT(点)L, *LINE(直线)XL, *XLINE(射线)PL, *PLINE(多段线)ML, *MLINE(多线)SPL, *SPLINE(样条曲线)POL, *POLYGON(正多边形)REC, *RECTANGLE(矩形)C, *CIRCLE(圆)A, *ARC(圆弧)DO, *DONUT(圆环)EL, *ELLIPSE(椭圆)REG, *REGION(面域)MT, *MTEXT(多行文本)T, *MTEXT(多行文本)B, *BLOCK(块定义)I, *INSERT(插入块)W, *WBLOCK(定义块文件)DIV, *DIVIDE(等分)H, *BHATCH(填充)3、修改命令:CO, *COPY(复制)MI, *MIRROR(镜像)AR, *ARRAY(阵列)O, *OFFSET(偏移)RO, *ROTATE(旋转)M, *MOVE(移动)E, DEL键*ERASE(删除)X, *EXPLODE(分解)TR, *TRIM(修剪)EX, *EXTEND(延伸)S, *STRETCH(拉伸)LEN, *LENGTHEN(直线拉长)SC, *SCALE(比例缩放)BR, *BREAK(打断)CHA, *CHAMFER(倒角)F, *FILLET(倒圆角)PE, *PEDIT(多段线编辑)ED, *DDEDIT(修改文本)4、视窗缩放:P, *PAN(平移)5、尺寸标注:DLI, *DIMLINEAR(直线标注)DAL, *DIMALIGNED(对齐标注)DRA, *DIMRADIUS(半径标注)DDI, *DIMDIAMETER(直径标注)DAN, *DIMANGULAR(角度标注)DCE, *DIMCENTER(中心标注)DOR, *DIMORDINATE(点标注)TOL, *TOLERANCE(标注形位公差)LE, *QLEADER(快速引出标注)DBA, *DIMBASELINE(基线标注)DCO, *DIMCONTINUE(连续标注)D, *DIMSTYLE(标注样式)DED, *DIMEDIT(编辑标注)DOV, *DIMOVERRIDE(替换标注系统变量)二)常用CTRL快捷键【CTRL】+1 *PROPERTIES(修改特性) 【CTRL】+2 *ADCENTER(设计中心)【CTRL】+O *OPEN(打开文件)【CTRL】+N、M *NEW(新建文件)【CTRL】+P *PRINT(打印文件)【CTRL】+S *SAVE(保存文件)【CTRL】+Z *UNDO(放弃)【CTRL】+X *CUTCLIP(剪切)【CTRL】+C *COPYCLIP(复制)【CTRL】+V *PASTECLIP(粘贴)【CTRL】+B *SNAP(栅格捕捉)【CTRL】+F *OSNAP(对象捕捉)【CTRL】+G *GRID(栅格)【CTRL】+L *ORTHO(正交)【CTRL】+W *(对象追踪)【CTRL】+U *(极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