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意蕴的四个层次举例

合集下载

6论艺术作品的意蕴与气韵

6论艺术作品的意蕴与气韵

论艺术作品的意蕴与气韵解析:艺术作品的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关于意蕴的理论内容,书中比较详细了。

意蕴具有四个层次和三个显著特点。

(详见尾注或者听我讲课的课件)。

i关于气韵的概念,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考生需要掌握的。

气韵的理论很复杂,但是有一个脉络。

最早出自谢赫六法之一的气韵生动,一开始本义是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后,气韵生动的范围扩大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绘画,而且作为对整个绘画艺术性的衡量标准,笔墨效果也包括在内。

(详见尾注)这一题不仅仅是将两个概念分开论述,而是要论述二者的关联,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是本题的难点。

所以这一题不是单单考两个重要的概念(其实每个概念都可以独立成篇进行分析),而是在掌握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就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每个概念的特点所在。

回答本题的框架:第一,要给这两个概念下定义。

第二,指出二者的相同指出。

意蕴和气韵都是通过形式表现精神内涵,及意在象外。

第三,分析二者细微的差别。

1意蕴是深刻人生哲理,气韵是万物生命活跃。

2意蕴的评价是隽永、气韵的评价是生动。

3气韵以气质、神情贯穿在艺术作品中,意蕴蕴含在艺术作品的四个层次中。

4艺术欣赏中,意蕴需要心灵体悟,表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气韵靠生命体验,表现出和谐节奏与悦人风致。

第四,结尾。

答题:艺术作品的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优秀的艺术作品蕴含着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

意蕴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

气韵本义是人物的精神气质,原意是指表现对象要传神生动,要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及形神兼备、传神,以后范围扩大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绘画,而且作为对整个绘画艺术性的衡量标准,笔墨效果也包括在内,指作品形象呈现出来的感动人的一种力量,同时还指形象所表现出的和谐节奏与悦人风致。

意蕴和气韵都是艺术作品评价的至高标准。

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侧重。

首先二者体味都是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来传达。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

深刻意蕴,隽永内涵—论艺术作品深层结构艺术意蕴艺术作品的第一结构层次是由艺术语言所构成的语言美,也称形式美,它是艺术作品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一种特殊的外在美。

艺术作品的第二结构层次是由艺术形象构成的语义美,也称意像美,它是可以让人真切感受到的一种特有的内在美。

但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结构远不止于这两个层面,还在这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更深的、更高的、形而上的审美层面——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

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黑格尔曾说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艺术作品应该有意蕴。

”他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媒介,如色彩、线条、音响、动作、文字等来表现,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外在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

而对件艺术作品,更加值得我们细嚼品味的,是这件作品的深刻隽永的艺术内涵。

大师凡高的绘画作品能够深受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有一大部分就是因为他的画布上总是充满了火焰般的热情,渗透着独特的个性,也蕴藏着深刻的意味。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意蕴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精髓,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形象与其演绎中真正触及内心,使我们深受感染的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在深厚的感情色彩,如在歌曲作品《青藏高原》中,“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念。

”歌曲一开始就用一种空灵的嗓音吟唱,那声音好似来自远古的世界,又好似来自远离喧嚣尘世的另一块净土,另一片人间的天堂,作品一开始就吸引了人们的听觉,而那作品中蕴藏着的对青藏高原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眷念之情更加弦动着我们的心,把听者带入那高原上神奇的天地中去。

又如歌曲作品《为了谁》中,一开始用平实挚朴的语气“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娓娓道来的描述中却蕴含着作品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美学》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美学》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格律,不仅对字音的平仄有所 要求,一首诗的韵律也是重要的考察对象。诗词格律 呈现出来的音乐美即是追求字词的听觉效果的极致。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豪放 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有人仰慕大书法家于右任的书法,千方百计欲
求之。但于右任鄙夷其人,于是写了一句“不可随
处小便”的书法与之嬉戏。不料那人却如获至宝,
neck
稍作加工,竟将其变成一条处世箴言——“小处不
可随便”。
2020
艺术作品的符号形式能够成为相对独立的审 美对象。不同的质料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或结构 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种形式美 感。
neck
2020
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巴尔扎克像由于手雕刻 得太精彩、太传神了,而使人们忽视了雕像的主体。 于是罗丹毫不犹豫地斩掉了这只手。
不过,符号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根本功能仍 在于指向和构成艺术形象和审美意境。如果这一 层面的特征显得过分突出,有时反而会妨碍作品 的艺术价值。
艺术家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归根结底是服从 于其创作的最终目的的。只有当形式的特征与作 品的内在意蕴契合无间时,其审美价值才能得到 承认。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形式的最高境界恰恰 是让人无法察觉其存在。
(三)意象世界层
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 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 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这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意象世界往往要借助符号形式的指示,在 鉴赏者心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准确地说, 意象世界只潜在地存在于形式符号层,而现 实地生成于接受者鉴赏时的心理活动中。审 美意象具有非现实性。

艺术品主题及内涵意境的论述

艺术品主题及内涵意境的论述

艺术品主题及内涵意境的论述意境是客观世界(景物)与主观世界(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即在情景交融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1.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大自然山河秀美,景色如画。

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峨眉山的秀丽、青城山的幽深、故宫的恢弘以及长城的壮丽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光旖旎,千姿百态。

艺术作品意境中的形象生机盎然,集中了自然之美。

2.意境具有丰富的内涵。

大自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春的嫩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雪白,夜景、雾景、雨景、雪景,自然界湖光山色,丰富多彩。

艺术作品蕴含了深邃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

.从哲学的角度看,“意境”中的“意”即主观意识,“境”即客观存在。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

意境不是对自然机械的复制,而是对自然能动的反映。

境是基础,意是主导。

艺术家的情感、审美观念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1.意境凝结了作者的智慧。

意境像一幅画,聚积了作者的聪明才智。

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技巧,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黄明元的摄影作品《冬韵》,以灰白为主色调,表现出初冬雪雾迷蒙的北海湖。

前景的湖水尚未被冰雪完全覆盖,水与雪交织在一起,斑斑驳驳,像荷叶零落布在池中,蜿蜒着向前伸去。

远处的琼岛、白塔在薄雾中隐约可见。

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却不是原初状态的自然景色,而是经历了艺术与技术的侵润,让原本平淡的风景焕发新颜,折射出作者心灵印记和对人生的感悟。

2.意境倾注了作者的情感。

意境像一首诗,饱含着作者的深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到自己要离开心爱的人到南方去,远去迢迢千里,江上烟波浩淼,楚天辽阔无际。

描写的景色模糊暗淡,气氛冷落寂寥,反衬出作者与恋人相距之遥,千里漂泊之苦和离愁别凄之痛。

作者把虚境写实,使“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向深处推想一这时,兰舟在夜色中进发了,情人远隔,自己酒消醒来,晓风吹过,残月微明。

浅析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意蕴

浅析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意蕴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什么是意蕴意蕴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情感内涵等各种内容,是通过艺术作品画面所展现的创作者深层次的心理情感。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

他在著作《艺术》一书中,从视觉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角度谈到了“有意味的形式”,并将艺术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方法构成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就是因为它是有意义的、有意味的。

可见,克莱夫?贝尔把艺术作品的“意义”放在了重要的理论层面。

黑格尔也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要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在中国美学史上,历代美学家、艺术家对“意蕴”这一概念都有过相关论述。

如,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提倡“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可见,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都极为重视艺术意蕴。

如,唐代王维的诗歌作品《鸟鸣涧》描绘了山间春夜幽静而美丽的景色。

全诗紧扣一个“静”字着笔,很像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王维用活动着的景物衬托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进行动景处理,由这种反衬的艺术手法可知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正因此,王维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意境空灵的典范。

人们从意味的角度鉴赏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组织结构、艺术语言等形式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可分为四个层次1.体现在各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中艺术作品的意蕴首先体现在各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中。

如,文学作品的意蕴可通过文字语言体现,绘画艺术的意蕴可通过笔墨色彩、黑白关系体现,雕塑作品的意蕴则可通过泥土、木、石等体现。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家对材料有特定的审美感受。

如,普通人平时摸一块石头时会感觉冷冰冰的,没有生命,而罗丹的《达娜尼》是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罗丹在创作过程中赋予了这块石头生命,使石头变成了供千千万万人瞻仰和联想的雕塑作品。

浅析艺术作品的三层次——以电影《暖》为例

浅析艺术作品的三层次——以电影《暖》为例

|RADIO &TV JOURNAL 2021.5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经过自身审美创作过程创造出的成果,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可概括为外在形式与内在内容的相统一。

从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来看,可分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关于这一点,我国魏晋时期的王弼在他的《周易略例·明象》中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由此可知,王弼数百年前早已从文学作品中界定了言、象、意三层次的关系,三者间各有差别,但又相互影响。

被称为人类创造的“第七艺术”的电影更是秉承着艺术作品有机统一的整体性原则,由表及里地进行实践性创作。

霍建起导演的电影《暖》通过讲述主人公暖、林井河以及哑巴三人各自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暖》是电影艺术的典型作品,本文从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评析,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及价值。

一、多维度融合,丰富艺术语言艺术语言作为艺术作品的物质化表现手段,是艺术成果的外部形式。

电影语言具有丰富的艺术性,生动展现出了创作者的审美构思,具有明显的个人美学特征。

正是因为艺术语言兼具丰富性与差异性,所以电影可以带给受众不同的艺术感受。

艺术语言在电影《暖》中可以视为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导演主要通过镜头语言、色彩以及声音等方式来表露。

(一)电影镜头语言的个性运用1.长镜头突出纪实感受。

长镜头的使用秉持了客观记录的特点,在时间不间断的情况下表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影片《暖》中,导演以林井河回乡的长镜头开篇,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巧妙展现了家乡的风景全貌。

在井河去暖家的路途中,导演用固定长镜头拍摄,井河由远至近向镜头走来,展现出了内心的忐忑,观众也代入自身情感,对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充满期待。

结尾处运动长镜头跟随井河游走在芦苇中,长镜头跟随步伐节奏,配合井河的独白,将井河的内心情绪外化表现,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人物情绪的变化起伏,同时点明了影片主题,得到了思想意义上的延伸。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一、物质实在层二、形式符号层三、意象世界层四、意境超验层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意象世界层是人类经验范围内的东西,意境则是一种超越人类特定经验领域的形上至境。

艺术本体由物质实在、形式符号层次向意象层次的深化,意味着艺术品从物理时空的存在状态向心理时空存在状态的转化,而从意象世界向意境世界的深化,则更将艺术品推向人生哲理意味的更高层级,进入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至境。

意境超验层次又可有广义、狭义之分,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本身的内涵而言。

这两种含义又往往混合为一体,这一点在中国书画法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中国书法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其中的线条、形状,是艺术家情感与人格的表现,它不去摹拟实物,亦不纯粹抽象,而是表现出各个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

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

如流水之沦漪,而先后相承。

”这就是一条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

而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表现的都是空间意境,它引导人的思绪在空空如也的时空中穿行,思虑生命之哲学意味与艺术情趣。

一幅八大山人的画鱼图,只一张白纸,中心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条极生动的鱼,此外别无他物,然而观赏者却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

中国书画里的这种意境完全走向了一种非经验的层次,这里的世界是艺术品的终极和归宿。

当然,意境的超验层是以意象世界层为中介的,没有意象的导引,意境根本无从谈起。

中国戏曲不设布景,只凭动作意象来暗示一种境界;中国古诗,少用动词,仅凭名词、形容词构成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验境界。

总之,意象层是进入意境层的必由之路。

从物质实在层到形式符号层,到意象世界层,再到意境超验层,艺术品一层层走向了纵深。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艺术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依凭,层层相衔,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它们只有在整体的结构系统中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各自的地位,离开了整体,每一单个层次都毫无意义。

艺术的意蕴的体悟是指对艺术意蕴的体会和感悟

艺术的意蕴的体悟是指对艺术意蕴的体会和感悟

艺术的意蕴的体悟是指对艺术意蕴的体会和感悟艺术的意蕴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意义。

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包括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观念、哲学和人生观等。

这些内容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于艺术作品中,需要我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直觉感受和心灵感悟来体会、理解和解析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艺术意蕴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

在表面上,艺术意蕴可以通过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形状等实际元素来显现。

但是,更为深刻的意蕴通常隐藏在这些元素之下,在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深处,需要我们通过具体的表达形式去发掘和理解。

艺术意蕴不但存在于美术、音乐、戏剧等传统艺术形式中,也延伸至当代跨学科艺术实践,如新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以表现更为多元化和复杂的主题和内容。

无论文化背景、艺术形式如何变化,艺术的意蕴始终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凝结与展示,反映人们对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关注。

在我个人的艺术体悟中,艺术的意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触动和感悟。

当我关注或欣赏一幅画作、一首音乐或一部电影时,我不仅仅是被它们的形式、技巧和美感所吸引,更重要的是它们所传递的意念和情感所引发的内心共鸣。

这种共鸣可能是自己与作品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经历,或者是被作品所展现的情感或主题触动起来的认知和感悟。

例如,在欣赏荷兰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时,我被他透过色彩、构图及厚重的笔触所表现的内心眷恋和坚定所感动。

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幅描绘向日葵盆栽的静物画,它还蕴含着梵高对生命和自然的超越性认知和饱满的情感体验。

这种超越性的认知和感悟在看到画作的瞬间就被跨越了时空和文化的界限,引起了我对生命、自然、精神的思考和体悟。

因此,在欣赏、理解和解析艺术作品时,除了关注作品的形式、技巧和想象力外,更需要从作品的内在内容、情感和思想中去探索和感悟艺术的意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艺术的魅力和世界的奥妙。

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王维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意境空灵的典范。如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国画也很讲究气韵。气韵是画的神,也 就是艺术意蕴。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 也,是天地间之真气。故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 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 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清·唐岱 《绘事微言》)
总之,对于艺术作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它 的艺术语言,此后才开始进入艺术作品的形象和 意蕴。
从艺术分析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可分为内容 和形式;从艺术感知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又可分 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这正符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注 疏》里谈到的言、象、意的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 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由此 形成了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比如,绘画语言是色彩与线条,音乐语言是 旋律、和声、节奏,舞蹈语言是身体造型、动作、 表情和节奏,电影语言是画面、声音、蒙太奇和 长镜头,戏剧语言是动作、对白,文学语言是文 字。
无论鉴赏哪一门艺术,都须从艺术语言入手。
以电影《黄土地》为例,凝滞不动的高原、 高亢悲怆的民歌、欢腾喧闹的腰鼓和缓缓的黄河 水、漫漫的黄土地——电影语言造成强烈的美学 冲击。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也就是 说,艺术不是靠讲道理或逻辑证明的方式征服观 众,而是以艺术形象的魅力感染观众。成功的艺 术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
自古至今,艺术家们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艺术 形象,如乐山大佛、抓髻娃娃、浮士德、哈姆雷 特、安娜、贾宝玉、堂·吉诃德、阿Q、日瓦戈等 等,这些凝聚了人类心灵之光的艺术形象,记录 着人类的精神历程,一起构筑起文明的美学丰碑。

第三讲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讲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讲艺术作品的层次一、艺术作品的层次问题1.内容与形式的二分西方自近代以来,在对艺术作品所进行的分析中所盛行的就是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

内容是作品的内在方面,是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形式是作品的外在方面,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

在这方面作出深入探讨的是黑格尔,在他看来,艺术就是理念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

这种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有其一定道理,但是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往往捉襟见肘,显得生硬呆板。

的确,在一件艺术作品中,我们很难分清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看到了内容/形式二分的不足之处,俄国形式主义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

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克布逊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他认为:“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步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文学所表现的内容,内容是根本性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而俄国形式主义则把二者的关系颠倒了过来,认为文学的形式结构原则、构造方式、韵律和语言材料等,才是文学最为根本的东西,是它决定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

例如,有这样一个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

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这个便条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起到了很好的传达和沟通作用,显然,它不是诗,不是艺术。

如果我们给它换一种排列方式,看起来就是一首诗了。

便条This Is Just to Say我吃了I have eaten放在the plums冰箱里的that were in梅子the icebox它们and which大概是你you were probably留着saving早餐吃的for breakfast请原谅Forgive me它们太可口了they were delicious那么甜so sweet又那么凉and so cold英美新批评派同样强调文学形式的重要性,反对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认为脱离具体形式的内容根本不是文学艺术。

福州编导之简述艺术作品中意蕴的概念及其九大类型

福州编导之简述艺术作品中意蕴的概念及其九大类型

福州编导之简述艺术作品中意蕴的概念及其九大类型文学作品的读者,大都有一种强烈的精神需求,那就是读完某一作品,总是要问: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在追索作品的意蕴。

可以说,追索作品的意蕴,是读者心理显意识层面的第一要求,是无论哪一层次读者的普遍性要求。

那么,什么是文艺作品的意蕴?朱光潜在翻译黑格尔论艺术的经典巨著《美学》时解释说,“意蕴”的原文是desBedeutende,意思是“有所指”或“含有用意”的东西,近于汉语的“言之有物”的“物”,因译“意蕴”。

黑格尔非常强调意蕴在作品构成中的地位。

他认为,文艺作品由两种因素构成: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即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题材,在叙事性作品里表现为人物、情节、环境,在抒情性作品里表现为意象和意境等;内在的因素即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曲线,面,齿纹,石头浮雕,颜色,音调,文字乃至于其它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黑格尔的意见代表了许多作家、理论家对于意蕴的共识,即认为意蕴是作品中所蕴涵的心灵、思想等精神性因素。

基于这种认识,我国文艺理论家余秋雨把意蕴简捷地概括为“蕴藉于艺术生命体内的精神能量”。

作为欣赏对象的文艺作品的构成形态,决定了主体对它的欣赏程序:“遇到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或内容”。

这就是说,欣赏一部作品,眼光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外在层次,而必须穿过外在层次把握其中的意蕴,把握文艺作品的意蕴,是文艺欣赏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意蕴隐形于作品外在因素之中,成为外在因素的核心和主宰,那么,意蕴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主题吗?福州编导之简述艺术作品中意蕴的概念及其九大类型我们的回答是:是,又不完全是。

我国文艺理论关于“主题”的通常解释是:“又叫主题思想。

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

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

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新的理论,它涉及到艺术作品的不同维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将艺术作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表面、实质和深层层次。

首先,表面层次是指艺术作品的外观。

它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等。

这些特征对于表现艺术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

其次,实质层次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

它包括作者的意图、作品所传达的内容、背景信息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欣赏它。

最后,深层层次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意义。

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传达的意义,从而使观众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或思考。

总之,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将艺术作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表面、实质和深层层次。

通过对这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并从中得到启发。

但是,尽管艺术作品的层次理论是一种有用的理论,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它并不能完全表现出作者本人的想法,因为它无法体现出人们的感受或情感。

其次,它也无法表现出当代文化背景,因为它无法准确地表现当代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要想正确理解一幅画或一件雕刻,就必须从多方面来考量。

我们必须考虑作者的意图、当代文化背景、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感受等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一幅画或一件雕刻。

此外,我们也要考虑当代文化中所存在的不同文化形式,如流行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这些文化形式都会对我们理解一幅画或一件雕刻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要想正确理解一幅画或一件雕刻,我们必须多方面考量,考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形式以及人们的感受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一幅画或一件雕刻,并从中得到最大的启发。

美学四品解读

美学四品解读

美学四品解读
"美学四品"可能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审美境界,即“清、和、淡、雅”。

这四个品位主要体现在绘画、诗词、书法等艺术领域,表达了人们对于审美的不同追求。

1.清:清指的是清新淡雅、纯净无瑕的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追求在艺术作品中展现简约、清爽、纯粹的艺术风格,使人感到宁静、舒适。

2.和:和是指和谐、统一、协调的审美境界。

和谐的审美强调整体的协调一致,追求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和谐,使整个作品呈现出统一的美感。

3.淡:淡指淡雅、淡泊清逸的审美境界。

这种审美在作品中追求淡然的情致,不喧哗张扬,体现出一种淡淡的情调,让人感受到宁静和恬淡。

4.雅:雅是指高雅、典雅、精致的审美品味。

这种审美强调精致的工艺和高尚的品质,追求艺术作品的高贵、典雅,给人以品味的愉悦感。

这四品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艺术的高度理解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些审美境界并非相互独立,往往在艺术作品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浅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浅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浅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摘要:对艺术作品的结构的探讨,历来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

其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结构说影响最大,包含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探讨突破了二元论的结构观,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多层次的。

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层面;材料与媒介层、技术与技艺层、符号与图式层、形象与意象层以及意蕴层。

关键词:艺术;艺术作品;结构一、传统美学对艺术作品的结构做出内容与形式的二分对艺术作品结构的探讨,历来都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

但众多的说法中,对艺术作品所做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分,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

“长期以来,关于艺术品的形式/内容的二分及其互相对立的思想,在文艺理论史上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谈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不谈及内容与形式的二分,也不可能不谈及内容与形式对于艺术的重要意义。

作品结构上的内容与形式二元对立的思想在近代美学中正式形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孕在古典美学中。

柏拉图认为,艺术作品是“理式”的“影子”或“幻像”;艺术作品只能在“外形”上对“理式”加以模仿,而不能分享“理式”本身。

在这里,一方面,还没有内容和形式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只是“外在的形式”,“与真理隔了三层”,这也隐约暗示着后来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的某些因素。

亚里士多德指出,事物为“材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所规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赋予材质以形式,形式本身就是作品的内容。

这里的“形式”与“材料”的对立,虽不等于后世的内容与形式的对立,但无疑蕴含了二元对立的思想。

真正将内容与形式二元对立的思想在美学中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黑格尔。

他认为,美或艺术作品作为感*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其背后蕴含的“内容”是作为世界本源的“绝对理念”。

黑格尔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但这种统一不是内容与形式的等价并列,而是有主与次,有高与下之分,作为内容的绝对理念是本体,高于它的显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