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详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必须走走农村包围城 市道路 ; (3)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目标的主 要途径.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毛泽东在论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是中国革命新 道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思想。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 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第二,党的建设是在 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 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开展的
第三,党的建设是 在武装斗争的环境 中推进的。
党的建设的内容:
思想建设
战士在学习
延安的整风
1942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 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 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 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 安整风运动。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 式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间, 差不多有25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创建革命根据地过 程中,没有武装斗争,没有强大的红军,便不能造成割 据,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 才可能改造。”
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在检阅阵容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泽东
《共产党人》 发刊词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 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 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 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 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 乡村移到了城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习要点)
一、定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性质
其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缘由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于:
第一,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第二,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这个革命不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
第三,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领导的一场伟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全面的评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力求撰写一篇富有价值的文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在谈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在晚清时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剥削压迫我国人民,国内封建势力严重剥削压迫农民和工人。
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困境,急需进行彻底的改革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迅速兴起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等革命先驱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和国民经济。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
我国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各地人民群众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潮流。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这场伟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我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我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我深感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我国崛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我国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本文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探讨,并从多个角度解释其意义和影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和起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运动,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新中国。
这场革命开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经历了坎坷和曲折的道路,最终在1949年成功实现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动荡局势。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压迫以及极端的贫富分化。
这些问题形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动机。
二、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既包括政治革命又包括社会经济变革的革命。
在革命过程中,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1. 土地革命: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进行土地革命,解决了土地不平等和土地集中问题,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归农,从而稳定了农村基础。
2. 工人权益:革命也致力于保护工人的权益,推动工人运动的兴起。
通过建立工会和实行劳动保护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工人争取了更好的待遇和权益。
3. 社会平等: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提倡社会平等和公正。
解放妇女,废除封建的束缚,推动男女平等,使中国社会迈向更加进步的方向。
三、国际因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是中国内部社会变革的结果,也受到了国际因素的影响。
中国在这场革命中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以应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1. 苏联的影响:苏联共产主义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从苏联获得了革命经验和理论指导,帮助中国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2. 国际联盟和亚洲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积极倡导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并获得了一些国际支持。
与国际联盟的合作以及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交流,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资源。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主要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主要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革命。
它的胜利结束了旧中国封建帝国主义的统治,打开了中华民族发展进
步的大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并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为此,革命首先需
要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在有力地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下,联合农民、
工人和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推翻旧的统治阶级。
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必须逐步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加
强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从而铲除资产阶级残余势力的干涉,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实现利益的社会制度。
同时,还要加强
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自尊,保障民族民主权利,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民族压迫和歧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成功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的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今天的我们,我们
应该铭记这场革命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胜利,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题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五近代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内:①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②经济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③阶级因素: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4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5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矛盾加剧;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结果: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4.意义:(1)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二大”(1)时间:1922年7月(2)现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三)国民大革命1.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条件:①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孙中山同意共产国际建议,愿意与中共合作(2)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2.高潮: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进程:势如破竹,歼灭吴佩孚、孙传芳军队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3.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最终标志)。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并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团结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与此同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也加深了中国人民对革命的思考与呼声。
这种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结合中国实际,实行农民工人联合战士共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这个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土地革命纲领,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业合作化,解放农民,消除封建剥削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全国各个阶级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面反攻国民党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各个阶级、各个群体的利益关系,并通过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广大民众,实现了革命的胜利。
另外,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它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和探索,最终取得了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请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请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革命实践,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和行动指南。
其基本内容包括: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敌人,它通过侵略、剥削和压迫,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恢复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二、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敌人,它通过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束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解放农民,实现土地的平分和农民的自由。
三、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社会的另一个敌人,它通过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使中国社会陷入混乱和不公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公正、平等、法治的社会秩序。
四、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应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是全体人民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权。
五、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民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解放农民,实现土地的平分和农民的自由。
六、进行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权益的保障。
七、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战略,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农民军队的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对城市的包围,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八、建立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是毛泽东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其内容包括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是反帝反封建,第二阶段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三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这种革命路线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和群众路线等重要原则,并通过土地改革、建立人民政权等措施,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成功地推动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也成为世界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理论,对于发展世界革命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种针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革命形式。
这种形式的革命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各民族平等、中央政治权力集中、地方自治、工农联盟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需要推翻帝国主义和本地封建势力的统治。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统一的民族军队,加强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的斗争,为民族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建立各民族平等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发动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统一战线,把无产阶级的领导和中农三级联盟这种经济联盟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革命力量的最大化。
在经济改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破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也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独立和发展。
除了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文化革命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现代思想文化的革命和知识分子群体的改造,实现对全民族人民进行全面的政治凝聚。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基于现实和发展的民族革命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共产党是这场历史上重要的革命运动的领袖,通过其领导下的广泛人民参与,中国
逐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但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所包含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所包含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道路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
在本文中,我将按照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它爆发于辛亥革命之后,经历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内部矛盾的激化、农民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最终取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历史背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也是我们理解其内容的重要线索。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1. 阶级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之一是阶级斗争。
在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国民党等都成为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之一就是揭露和打击这些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行为,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2. 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另一个内容是民主革命,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土地革命、解放妇女、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内容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3. 国家前途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道路选择。
在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和探索,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民主与科学的社会转型。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道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而深刻。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发展过程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与此我们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
总结与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阶级斗争到民主革命,再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选择,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进程。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在政治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介绍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⑥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①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②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③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④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①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在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谈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谈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一步。
其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结合体所制造的种种不公、不平等、不自由的社会现实,归根结底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自我救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被迫成为列强掠夺、压迫的牺牲品。
农村土地的私有制和重租重税的政策,残忍地压迫和剥削农民,导致了数不胜数的起义和运动。
城市工业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只被当做是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疲苦,最终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是极其艰苦的。
党和人民的斗争基本上是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行的,从而实现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名所不分,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已经胜利,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对中国革命历程发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所涉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我们解决当前和未来事业的行动指南。
当然,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成功,但是中国当前还面临着无数个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奋斗。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加强法治精神,更全面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方面加强创新和发展,方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家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专家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中国通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新的时代。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任务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它有以下特点:1. 这是一场广泛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
2. 这场革命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 新民主主义革命自始至终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它具有自己的革命领袖、组织和战斗策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开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阔、最具成就的一场革命。
它经历了积极的民主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程。
这场革命的主要成就有:1. 在他开始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至其结束时,中国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外来侵略势力和中国本土势力的反动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领袖——毛泽东,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历史意义有:1.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基础。
2. 经济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3. 文化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文化、官僚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主义,为中国发展了开展全面、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奠定基础。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为中国发展开创了历史的新时期。
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影响历数依然重要,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倍加利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简介

总提纲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简介;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限,之前的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8 年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 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次把民主革命区别为新旧民主革命,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基本政策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8年4月,毛泽东在《紧随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并且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还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把打倒帝国主义作为首要任务。
封建主义是另一个斗争对象,其和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革命主要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所以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理解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振奋,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历史性胜利。
二、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
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从此有了根本变化。
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迅速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为建设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入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利益,彻底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主权被外国肆意践踏、外国人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百年屈辱史。
五、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世界意义,它在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领土面积位于世界第三的中国,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并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从而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革命形势: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④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 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思考 2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试答
5.如何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试答
提示: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 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史料解读:信息 1:在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兴起。 信息 2: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说明: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 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 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 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 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3)存在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
思考 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试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平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 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
综合点 2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 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 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 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 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爱国性:维护山东、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3)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4)彻底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2)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 (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 程,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 (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5)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却是客观事实), 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点 2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4.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吗? 试答
提示: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 “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对列强侵华的认识
2.基本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和结果来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使中华民族灾难加深。 (3)从失败的原因看,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强盛的资本主义。 (4)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 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 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3.以多种史观审视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 (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1)革命任务: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成就: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 (5)革命成就:取得重大成就,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6)局限:最后未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