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浅析论文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包法利夫人》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包法利夫人》作者:王芬来源:《学业》2019年第10期摘要: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个人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包法利夫人》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其对女性主义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且揭示了在父权社会中,如果女性想要获得真正的平等,就必须坚持不懈的与社会相抗争。
本文首先对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爱玛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介绍,进而对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主义进行分析,最后对男权制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女性主义;包法利夫人;进步性;男权制《包法利夫人》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其主要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
主人公爱玛对爱情充满了想象与渴望,因此当她梦想中的爱情出现时,她选择背叛婚姻,为了追求浪漫的生活而自甘堕落。
作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女性形象,她的死亡一方面是由于自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那个时代造成的。
一、《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人物形象分析(一)对爱情充满想象的女性在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中对爱玛的阅读场景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写,其为爱玛的行为举止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使读者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爱玛与周围人的关系。
主人公一直都有阅读《仙女沙龙》的习惯,其十分渴望拥有浪漫主义小说中所描绘的那种爱情,而艾玛的丈夫是一个非常传统呆板的人,完全不符合爱玛头脑中爱人的形象,这使得她与丈夫的矛盾日益激烈,為她以后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二)神经质女性福楼拜在这部小说中,将爱玛的表情刻画得非常生动,将爱玛非理性的一面使读者有了深刻的认识。
爱玛的每段感情都会经历向往——沉醉——失落的不同层次的波动,而这些起伏与波动,又恰恰是神经质女性的内在与外在表现。
(三)寻找激情的女性通过小说中关于爱玛居住环境的描写,我们可以对她的居住条、,生活习惯等有所了解,然而我们无法对爱玛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
爱玛的人生之所以是悲剧的,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匮乏、丈夫的不理解,最主要的是其精神层面的空虚。
《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爱玛对包法利医生、莱昂、罗道尔夫、公证人 居rh曼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性心理。福楼拜 通过描绘爱玛的内心活动,充分展示了爱玛心理变 化的全过程,揭示了女性最隐秘的内心世界。爱玛 的性爱观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代表着女性共同的心 态,充分表现了女性自身的生命欲求,其性要求中 包含的某些理性因素,也暗合了女性内心的真实 性。“在女性的理性‘j本能J二,反抗性压抑,追求正 常的两性生活,是人的合理要求。”旧“㈣然而,在 “现实社会里,男性在把女性界定为道德楷模、美的 典范的同时,也剥夺了女性合理的生命欲求,从而 对女性丰富的生命造成压抑和异化。”131所以,爱玛 对自由情欲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千百 年来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蔑视与挑战,它超越时代 道德,体现了向性爱本质复归的趋向,“这种对理想 性生活的欲求,本质上讲又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足 的超前意识和欲望。”HJ(阱’它表明人类感情的丰富 性和深刻性是刻板的婚姻形式所不能消解的。由 此可见:爱玛的欲求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是女性的, 符合女性内心隐秘的想法;爱玛的欲求也是合乎情 理的,其行为中暗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她的本意 是让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爱的追求中升华;从以上 角度引申来看,爱玛的欲求还是对男性世界的控诉
浅谈《包法利夫人》
浅谈《包法利夫人》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成就,表现在作者通过长期的深入、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晶。
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她和大多数乡下女孩一样,聪明伶俐,天真纯朴。
鲁俄老爹为了培养女儿的贵族式的思想情感和言行举止,就把爱玛送进修道院进行教育,让她从小受到了浪漫主义传统小说的熏陶,这些东西与她出生的环境和她日后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
正是社会提倡的修道院教育,腐蚀了爱玛幼稚弱的心灵,在她的灵魂深处种下了淫秽的种子,做了堕落的温床。
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
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从而体现出社会的另一面,也同时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
当命运在现实社会中不妥协时,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不是想象的会和现实相同。
完全不尽然,因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化身。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
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
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然而从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个人都会对理想抱有一种追求的态度,只是相对于我们来说对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对理想幻想多了些。
不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理想也许相对我们而言这些都是虚幻的,并不真实。
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过,而反应出的就是对于自身的不满足。
包法利夫人(爱玛)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也许小说就是小说太带有情节性。
【论文】-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word)可编辑
【论文】-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word)可编辑做一个聪明的“读者”——包法利夫人形象简析爱玛是一个可爱、可恨又可怜的人,这是我读完《包法利夫人》后的结论。
如此一个充满了浪漫诗意的美好女子,却在结婚后几次与人偷情,最后被逼债服毒自杀,怎么想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
少女时代的爱玛在修道院的寄宿学校里接受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她率真果决,“脸颊红嫣嫣的”,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子。
在她的心里,也有着少女的青涩寂寞和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事实上,她的心灵是贫瘠而浅薄的,修道院里的各种小说、画册和浪漫曲氛围助长了她的伤感性格,她把生活想象成了激情与陶醉,而她对着现实生活讲求热情浪漫,已经注定了她不会是一个循规蹈矩寂寂终老的女人,性格决定她的命运。
如果按照荣格的“情结理论”,爱玛其实是有一种艺术情结,执意沉溺于自己的想象而无法自拔。
有人说《包法利夫人》是对浪漫主义和浪漫派小说的一种清算,我是十分赞同的。
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是狭隘封闭、单调沉闷的,爱玛的文化风尚是畸形的,她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女儿,却把婚外情当成自己成就壮烈爱情的方式。
所以不可避免地,如此可爱的一个女子变得可恨和可怜。
爱玛嫁给夏尔?包法利,算是“彩凤随鸦”了。
夏尔是一个平凡的乡镇医生,白天骑着马去出诊,晚上回来后吃过晚饭便要睡觉了。
爱玛把自己的爱情理想寄托在他的身上,然而婚后却发现丈夫是一个迟钝平庸的人,可她理想中的应该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夏尔是在让她那么失望。
她为他朗诵热情洋溢的诗句,吟咏忧郁缠绵的曲子,可是夏尔毫不感动,爱玛只觉得“百无聊赖像无声无息的蜘蛛,在暗处织网,布满心灵的旮旮旯旯”。
爱玛和丈夫前去侯爵府上参加舞会以后开始向往巴黎,向往高贵繁华的生活,她厌倦了落寞沉闷的田野,愚蠢无聊的小布尔乔亚和平庸乏味的生活。
她希望丈夫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然而现实是在令她失望透顶。
有一种自私在膨胀,人格开始扭曲,她患了神经官能症。
夏尔无疑是很爱自己的妻子的,他放弃自己原先有的社会资源搬迁到永镇寺小镇,无非是想要给爱玛换一个生活环境使她尽快康复。
从马克思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福楼拜的女性意识--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06
结论:福楼拜的女性意识与马克思 女性主义的契合与差异
福楼拜的女性意识与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契合点
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认为女性应该拥有自主选择权 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 提倡男女平等和互相尊重
福楼拜的女性意识与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差异分析
福楼拜的女性意 识对现代文学的 影响:推动女性 主义文学的发展, 为女性权益发声。
福楼拜的女性意识对性别平等的推动
福楼拜通过作品《包法利夫人》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揭示 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
福楼拜的女性意识对后来的女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性别平等 观念的普及提供了思想基础。
福楼拜的作品促使人们反思传统性别角色定位,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 识和接纳。
马克思女性主义对福楼拜的影响
马克思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女性应该获 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பைடு நூலகம்会。
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 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与马克思女性主义的观点相呼应。
福楼拜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受到了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影响,从而更加关注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福楼拜的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追求自我价值:福楼拜的女性意 识鼓励现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价 值,摆脱传统束缚,实现个人理 想。
性别平等:福楼拜的女性意识强 调性别平等,这启示现代女性争 取平等权利,打破性别歧视,创 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独立思考:福楼拜笔下的女性形 象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这 启示现代女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 力,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作者:许慧君赵春花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这部作品,首先结合文本分析了爱玛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最终失败和无力解脱的物质透支,进而从父权制下社会女性的从属地位、爱玛女性主义觉醒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阐明了爱玛悲剧命运的原因,旨在唤醒人们心中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的重新认识,重新思考两性平等这一话题,呼吁人们更加关心女性群体。
关键词:女性主义;爱玛;悲剧;不彻底性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54-02一、引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居斯达夫·福楼拜文学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法国文学宝库中绚烂的文学经典。
作者用他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场景,描绘了鲜明逼真的人物形象,具有巨大的揭露意义,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自译介以来,居斯达夫·福楼拜的相关作品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宗教观和与国内外相似作品中人物的对比分析。
如马雅楠在《《包法利夫人》与《活着》两部作品中死亡意识的比较研究》中,文章从死亡意识这一主题切入,对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两部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位作家对死亡的理解和不同的叙事方式。
展现他们共同的死亡书写方式和不同的风貌及成因。
但是,国内对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爱玛悲剧命运的研究不多。
本文将以此角度来探讨福楼拜笔下爱玛这一人物塑造的划时代意义,为品读同时期法国现实主义的小说提供启示。
二、爱玛悲剧命运的表现(一)追求虚无浪漫爱情的最终失败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由于自幼受到修道院的教育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滋养了她对爱情虚无和疯狂追求的念头。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对主要角色之一的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展开分析,揭示她的性格特点、外貌形象、言行举止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包法利夫人的性格特点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她以她的美丽、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赢得了读者的心。
她是一个富有魅力和独立个性的女性,她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
首先,包法利夫人非常美丽。
她有着娇艳的外貌和魅惑的气质,在上流社会非常出众。
她的美丽使她成为了许多男人追求的对象,但她并非是个被动的美人,而是一个有自我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女性。
其次,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
她受到了丈夫的暴力对待,但她并没有沦为受害者,反而用她的勇气和坚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
她没有选择沉沦和自怜,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为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包法利夫人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
她敢于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冒着被社会孤立和家庭反对的风险,与阿桑妮一起追求她们的幸福。
她坚信自己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按照传统和社会期待去生活。
3. 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包法利夫人的外貌形象是她性格特点的重要体现。
她拥有一头卷曲的金发,明亮而有神的蓝眼睛,精致的五官和完美的身材。
她的举止优雅、仪态万方,穿着典雅的时尚服饰,展现出她高贵的气质。
通过对外貌形象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想象出包法利夫人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她的美貌使她成为了社交场合的焦点,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追求。
她的外貌也是她吸引阿桑妮的原因之一,使两人的爱情故事得以展开。
4. 包法利夫人的言行举止包法利夫人的言行举止也是她形象塑造的重要一环。
她的言辞婉转动人,富有感染力。
她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她的举止优雅,待人温和有礼,尊重他人的感受。
另一方面,包法利夫人的举止也展示了她的独立和坚定。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_包法利夫人_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5包法利夫人6杨 雪(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 要:从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自由平等思潮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女性运动序幕,女性的个人权利和政治、宗教信仰自由,女性对于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选择权以及自我决定权开始广泛受到关注。
5包法利夫人6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女性主义的进步性,同时也揭示出在父权制主流社会下女性(书中的女主人公)注定要走向堕落的悲剧宿命。
关键词:女性主义;包法利夫人;进步性;男权制;悲剧宿命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916(2007)022*******Fe m i n is m ana lysis of M adam e Bova ryY ANG Xue(Forei gn L anguage Schoo,l Sou t h Ch i na AgriculturalU nivers it y ,Guangz hou 510642,Ch i na)A bstra ct :F ro m the 18t h cen t ury to the 60's of the 20th century ,freedo m and equa lit y have been predo m ina ti ng t he tendency of fe m i nis m acti vities .It has concerned wo m en s 'ind i vi dua l r i ght ,political and re ligi ous freedo m,and r i ghts to choose life ,to purs ue happi ness and t o m ake se lf 2dec isi on ."M ada m e Bovary"e 'm bodies i n a sense advance m en t of fe m i 2nis m at t he day ,but si m ultaneousl y pro mu l ga tes the wo m an heroine coul d not escape the tragedy f oreordi natio n of degen 2erati on i n a soc iety predo m i na ted by patriarchy .K ey words :fe m i n i s m;M ada m e Bovary ;advance m ent ;patr i a rchy ;tragedy foreord i na ti on1 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在5圣经#创世记6里,上帝创造出了男性亚当,而女人夏娃只是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作者:刘依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2《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
在这本小说中,福楼拜塑造了包法利夫人这一经典形象。
对包法利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多年来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她是一个耽于金钱与情欲、囿于自己不切实际幻想的一个女人。
她为追求虚无缥缈的感情表现出了勇敢与不顾一切,却又葬送了自己的财产、家庭和生命。
这是基于社会道德、以人们普遍认可的衡量标准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
而本文尝试以西蒙·波伏娃女性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包法利这一人物形象。
(一)女性作为“他者”存在,会将自己寄托到他人上与他者相互依存的一个概念是自我,两者表达方式是二元性的,即对自我的确定,必须通过他者。
波伏娃认为,人就是指男性,要定义女性是什么,参照物是男性。
他者对于自我而言,具有附属性、内在性、非主体性、被决定性等等。
这些特征也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了女性身上。
包法利夫人理想的生活是富裕而充满诗意的。
她迷恋盛大的舞会,迷恋舞会上的浪漫与优雅;她理想的爱情是波涛汹涌的、轰轰烈烈的。
她渴望像一个贵族一样生活在华丽的城堡里,与一名王子般高贵、浪漫的男人拥有永远热烈的爱情。
在包法利夫人嫁给夏尔之后,她为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做了很多努力。
她给夏尔念浪漫的诗,唱忧伤的小调,她希望夏尔能由此变得多情,变得感性,能理解她梦幻而诗意的内心。
闲时她会画素描,读书。
她也会为丈夫脱衣脱鞋,在夏尔治疗病人的时候提供帮助。
但夏尔是个老实、无趣、呆板的乡村医生,他无法理解包法利夫人心中的风花雪月。
当她在与夏尔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了爱情、婚姻与她的憧憬相悖时,她开始憎恶夏尔。
“她对他越来越厌烦……吃完东西用舌头舐牙齿,每喝一口汤他都发出粗鲁的响声。
由于开始发胖,两颊鼓起的肉把本来已经很小的眼睛挤得更靠近太阳穴了。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6页word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在《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十分向往爱情,并渴望贵妇的奢华生活,但最终没能如愿,嫁给了平庸的医生查理?包法利,日子波澜不惊。
但爱玛不甘现状,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以为自己在二人那里得到了向往已久的一切。
但最终,爱玛在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积债如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客观来讲,爱玛的人生悲剧是受多方面力量作用的。
但如果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则是一幕发生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悲剧。
一、男权制度下的极力反抗(一)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人生悲剧以及其自身的美丽都集中体现在她的反抗意识上。
在小说中,主人公爱玛生活的时代是男权至上的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极其苛刻。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主人公爱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在脑海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并不懈地追求着。
于是,她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和他们都成了情人关系。
如果按照当时的男权观念标准来看的话,爱玛的行为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她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
但是,正是这种大胆和藐视世俗才更好地体现出爱玛身上的反抗精神。
于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美好的爱情,爱玛大胆地抛开了身上各种源于世俗的约束,跳出道德的圈子,甚至违背法律的规定去寻找自己向往的爱情。
所以说,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很好地体现出主人公爱玛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制度的大胆反抗。
爱玛十分积极大胆地追求自己渴望的美好爱情,在她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女性主义萌芽,敢于挑战男权制度,敢于挑战男性的地位,具有十分进步的色彩。
(二)对性爱的大胆渴望在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下,女性的主体意识总是被各种现实遮蔽了。
尤其是在两性关系方面,在男权至上的年代,女性总是被定位为羞涩和被动的,属于不折不扣的受动者。
但是,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爱玛却彻底地将男权至上的传统的两性关系颠覆了。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包法利夫人
枷锁下的舞蹈——由《包法利夫人》看男权主义下的女性主义41107059 投资学张艺楠摘要: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人类社会的结构在历史中大多数时间中是父权社会,即社会以男性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为主宰,女性往往或多或少地从生理上和精神上受到压制,依附于男性。
但社会总是由男女两性所组成的,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应当存在女性自由存在的空间。
从18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自由平等思潮揭开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的序幕,《包法利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现了当时女性主义的进步性,但同时也揭示出,在父权社会下,受到其深刻印象的女性,注定要走向悲剧的命运。
关键词:女性主义、爱情理想、男权主义《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穷尽一生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做出了许多当时社会所不认同的事情,成为当时人们眼中“放荡的女人”,最终未得善终。
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爱玛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是可笑、可悲的,但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爱玛对于自己意愿的勇敢追求是合理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作品中所表达的女性意识却无法抹灭。
一、传统观念中女性的地位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亚当,而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而为了惩罚女人多犯的原罪,上帝“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酷暑,你必恋慕你的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这些从宗教思想上判定了女性的附属地位。
同样,伊斯兰教亦主张“男人掌管女人,因为真主把他们中的一个造的比另一个更好,因为男人用财产供养女人,所以,好女人是驯服的。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女人劣于男人”,“男性高于女性”“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
而西方文化中之后的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也都程度不同的抱有这样的观点。
卢梭说过,“男人和女人是为对方存在的,而他们的相互依赖性是不平等的。
没有女人,男人依然存在,没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问题。
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觉而活,依靠男人对她们的奖赏而活,依靠男人堆她们的吸引力、对她们的美德所设定的价值而活……”。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研究上,很少关注作品背后的作者——福楼拜,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文试图通过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黑暗现实与福楼拜的精神追求、《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这三方面来分析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力图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形象福楼拜Madame Bovary image analysisAbstract: Madame Bovary in his short life, Tells the story of a will own all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lies in the love and marriage But ill mrriage .It has been two lover abandoned ,We finally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Dutch act tragic death in women in Emma's life. In the past on "Madame Bovary" research mostly focused on the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researc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author behind the work - Flaubert, of the hero who devoted his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omance and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Flaubert's dark reality and the spiritual pursuit, "Madame Bovary"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o the image of Madame Bovary, trying to have a text new interpretation.Keywords: Madame Bovary Image Flaubert一、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一)浪漫主义作品使爱玛充满了浪漫情怀———悲剧的前奏爱玛(包法利夫人的闺名)是一个出生在富裕的外省农民家庭聪明漂亮的女孩,父亲卢奥老爹是个“生活贪享受,花钱起来毫不吝惜”的人,“他吃要吃香的,睡要睡好的,酒要喝陈年佳酿,火要烤旺火,喜欢吃烤得半熟的小羊腿,喝掺兑均匀的光荣酒。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摘要: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女主角爱玛·包法利的形象,在作品中,爱玛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而背叛了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权主义,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进步意识,但爱玛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本文将主要研究爱玛在女权主义角度的体现。
关键词:女权主义;《包法利夫人》;爱玛;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
但是直到今天,整个世界也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在《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许多行为体现出女权主义的特点,这也是福楼拜用文字的方式对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状的反映。
一、爱玛·包法利女权主义行为产生的背景《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普通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经过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度过了青年时代,在修道院里,爱玛整天幻想传奇式的浪漫爱情,向往着巴黎浪漫而高雅的生活。
后来她嫁给了既不浪漫又愚钝平庸的乡镇医生夏尔·包法利,她发现自己的婚姻和理想中的爱情相差太大,便在婚姻之外寻找自己在浪漫小说中所憧憬的爱情,但都未果。
在欠下巨大高利贷无法还清的状况下,最终服砒霜自尽。
包法利夫人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很好地体现出其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制度的大胆反抗。
包法利夫人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让她身边的男人都无不为之倾倒,就是这样一个包法利夫人,自然不会满足于身边庸碌无能的丈夫。
二、爱玛·包法利对女权主义追求的具体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包法利夫人》中的男主人公夏尔·包法利是个既平庸,又不风趣的普通医生,而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想象自己的丈夫是个英俊高雅的绅士,但是夏尔却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
浅谈《包法利夫人》2
浅谈《包法利夫人》2第一篇:浅谈《包法利夫人》2浅谈《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悲剧色彩的现实意义2010级汉语言文学6班陈梦盈2010020789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既是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高峰,又是欧洲文学发展的高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极其杰出的成就。
其中,《包法利夫人》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对福楼拜推崇备至,他们认为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的地位。
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包法利夫人》展现出一种新颖的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立体叙事结构,同时大量的细节描写对女主人公艾玛的形象塑造起到了作用,这些都对后世现实主义作品长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爱玛形象的悲剧色彩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艾玛的悲剧色彩有客观的社会因素,当然也少不了其自身性格、教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1、欲望的过度扩张自从经历过那场上流社会的舞会之后,艾玛的思想变严重受到了贵族生活的影响,所谓的“浪漫生活”制约了她的判断能力,让她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之中选择了反叛、离世,用一种荒淫的生活方式宣泄着心中的不满情绪。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的那样: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
艾玛的弱点便是一种自我的迷失,是一种意志力薄弱的精神弱点。
艾玛的悲剧属于欲望式的,长期的修道院生活使她的物质欲、性欲极度膨胀,再加上夏尔医生没有生活情趣,使得艾玛在婚后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于是,她选择用偷情的方式逃离现实,以满足生活带给她的虚空。
基于对爱情的渴望,她离开爱她却不会表达的丈夫,将肉体上的满足成为“爱情”,在这种挣扎之中,艾玛又开始了挥金如土的生活,最后,只好在无力还债时选择了自杀。
2、模糊的自我认识不能否认,艾玛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像少女,而非少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荷马钱斯·德·巴尔扎克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为中心展开,通过描述她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一个女性的命运和社会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下面我将对包法利夫人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包法利夫人被描绘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
她的原名叫欧根妮·格朗佩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没有享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
这个出身背景塑造了她的坚毅和勇敢的性格,她不再满足于贫困生活,积极追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次,包法利夫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嫁入贵族的机会。
在偶然的机会下,她结识了被称为“背叛者” 的巴黎银行家根维尔先生,两人的结合给她提供了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她通过学习和修炼,逐渐掌握了贵族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使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这种自我修炼的努力使得包法利夫人在社会上建立了崇高的地位,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包法利夫人内心却始终充满了空虚和不满足。
尽管她已经在社会上获得了地位和财富,但她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更多的东西。
她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虚荣、傲慢和骄纵。
这种无尽的欲望和追求导致了她无法获得内心的真正满足和幸福。
最后,包法利夫人在伦理和道德观念上存在缺陷。
她与巴黎银行家根维尔先生之间的婚姻初始是建立在金钱和地位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她在与根维尔先生结婚后,与许多男性有私通关系,甚至包括与贵族霍华德子爵的儿子进行婚外情。
这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为她带来了名声和财富的短暂快乐,但最终也导致了她的堕落和痛苦。
综上所述,包法利夫人是一个追求改变命运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机遇走上了社会的巅峰。
然而,她内心的空虚和追求导致了她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同时,她在伦理和道德观念上的缺陷也使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通过描写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命运和内心的挣扎。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在文学史上,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其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写而备受赞誉。
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这部作品更像是一场男性视角下的大型幻想与意淫。
通过对《阅读浪漫小说》中关于言情小说时代背景与发展的了解,可以清晰地看到父权社会对同时代女性的宰制。
浪漫小说的兴起,一方面是女性自主阅读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为了创造女性的书籍购买力而产生的。
女性本身对知识有着渴求,但正统知识领域,如历史、政治和哲学,却始终对女性紧闭大门。
然而,资本主义同样需要女性的消费能力,因此迎合女性爱情幻想的浪漫小说应运而生。
从温柔的骑士,到浪漫的伯爵,再到所谓的“霸道总裁”,这一代女性在浪漫小说中学习“爱与浪漫”,因为这是父权主义唯一允许她们学习的内容。
“爱”实际上是父权主义最有效的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爱是打上引号的。
爱和浪漫被用来引诱女性向往男性、步入婚姻,但同时又以极其矛盾的要求对女性进行阉割。
你必须沉浸在编织的浪漫幻境中,但同时必须保持绝对的贞洁;你可以向往浪漫的情节,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是务实的贤妻良母。
这种割裂感在包法利夫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在书籍所塑造的对浪漫的个人追求与平凡而安稳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中挣扎,这种冲突不断加剧,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而这种深渊,同样是由父权社会塑造的,就像将包法利夫人浸猪笼一样。
然而,福楼拜的描写方式却丝毫没有提及时代背景对女性的宰制,他以看似中立客观的视角和浪漫的笔法,将包法利夫人描绘成一个沉迷幻想的愚蠢女人。
真正的知识将女性排除在外,而虚假的浪漫小说却张开怀抱,女性在不自觉中落入陷阱,陷入冲突的中心。
然而,阅读浪漫小说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女性作为书籍的购买者和阅读者,她们的需求得到了关注,能够去谈论独立的、自主的爱,即使这种爱是虚假的,但至少是在资本主义和父权主义双重粉饰下的爱。
(这一点可以参考中国的《西厢记》,崔莺莺所谓对爱的独立追求和对父母的反抗,相比于现代所提出的女权主义,更像是父权和夫权对女性的拉扯和争夺,她从未真正成为自己。
《包法利夫人》赏析(选修教学论文)
《包法利夫人》赏析(选修教学论文)《包法利夫人》赏析怀着期待的心情去读福拜楼的长篇小说,读完才发现这部轰动世界的西方情爱经典小说与我想象中的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国的爱情小说南辕北辙。
大概这就是“大家”的出类拔萃的原因吧。
《包法利夫人》主要以包法利夫人的爱情纠葛为线索,通过包法利夫人与丈夫包法利的婚姻关系,与莱昂,罗多夫的奸情,成功地把包法利夫人刻画成淫荡,爱慕虚荣,不负责任的女人。
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复杂的结构,主要以包法利夫妇的生活圈为小说的舞台,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象。
包法利从一出场就是一个没主见,没能耐又不思进取的男人,他的一生都是活在他人的摆布下。
学医,并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或者他本来就有自己的理想。
由于他的堕落,他多花了五年的时间才通过医生成绩考试。
他娶了一个相貌丑陋,骨瘦如柴的四十五岁的寡妇做老婆,只因为她一年又一千二百法郎上的不错收入。
他以为一结婚,生活条件就会变好,家里的钱,就可以随便花费。
可没想到当家作主的依然是他老婆,他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受老婆的限制。
可见包法利根本就没有正确的婚姻观念,他的婚姻完全是一宗金钱的交易。
做男人做到如此无自尊,简直是男人们的悲哀。
也正是他对婚姻没有正确的态度,导致艾玛的红杏出墙,这是后话。
艾洛伊丝死后,包法利娶了艾玛,过上了有爱情的生活。
但是这种爱情是畸形的。
艾玛的数不清的琐事都让他不断地感到幸福,他终于有了夫以妻贵的感觉。
但是,他只沉浸于他个人的幸福里,没有真正的了解过他的妻子是否也像他一样幸福。
他反应和感觉都很迟钝,甚至在艾玛为他吟诵情诗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无动于衷。
艾玛死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深爱的女人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圣洁美丽,她背着他先后与两个男人通奸!而他竟然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可以看出,包法利根本没有从心底去了解他的妻子。
到底她所要的幸福是什么?他的后知后觉,他的无动于衷,他的孤陋寡闻,他的不求上进都让艾玛感到孤独;他医学技术不过硬,却受他人怂恿,为伊利波特做矫正畸形足的手术,致使伊利波特失去了一条腿!这使艾玛觉得很丢脸,才会计划和她的情人罗多夫私奔。
论艺术视域中的女性自救--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艺术视域中的女性自救: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对女性自救的支持和赞美,推动社会进步。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自救:小说中的女主角通过自我救赎,勇敢地面对困境,最终获 得了解脱。
02
艺术视域中女性自 救的案例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性自救
女性自救的意义: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艺术视域中的女性自救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自救的主题表达方式 艺术创作对女性自救的推动作用 女性自救在艺术作品中的实现途径
女性自救的背景和历史
女性自救的背景: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艺术视域中的女性自救:寻 求自我救赎,摆脱束缚
女性自救的案例分析:包法 利夫人的自救过程和结果
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婚姻不 幸,陷入债务陷阱
艺术视域中女性自救的意义: 对当代女性的启示和借鉴
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女性自救
《红字》:海丝特通过自我救赎,最终获得救赎 《简爱》:简爱勇敢追求自由和爱情,最终获得幸福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通过自我成长,最终获得真爱 《百年孤独》:乌尔苏拉通过自我牺牲,最终拯救了家族
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利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手段来丰富女性自救的表 达方式。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元素,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呈现女性自 救的主题。
05
艺术视域中女性自 救的未来展望
女性自救的发展趋势
女性自我意识的 觉醒:越来越多 的女性开始意识 到自我价值,勇 敢地追求自己的 梦想和目标。
艺术视域中的女性 自救--以《包法利 夫人》为例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6页word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人生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在《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十分向往爱情,并渴望贵妇的奢华生活,但最终没能如愿,嫁给了平庸的医生查理?包法利,日子波澜不惊。
但爱玛不甘现状,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以为自己在二人那里得到了向往已久的一切。
但最终,爱玛在迷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积债如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杀。
客观来讲,爱玛的人生悲剧是受多方面力量作用的。
但如果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则是一幕发生于特定时期的女性悲剧。
一、男权制度下的极力反抗(一)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爱玛的人生悲剧以及其自身的美丽都集中体现在她的反抗意识上。
在小说中,主人公爱玛生活的时代是男权至上的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极其苛刻。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主人公爱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在脑海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并不懈地追求着。
于是,她先后结识了青年实习生莱昂和庄园主罗多尔夫,并和他们都成了情人关系。
如果按照当时的男权观念标准来看的话,爱玛的行为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她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荡妇”。
但是,正是这种大胆和藐视世俗才更好地体现出爱玛身上的反抗精神。
于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美好的爱情,爱玛大胆地抛开了身上各种源于世俗的约束,跳出道德的圈子,甚至违背法律的规定去寻找自己向往的爱情。
所以说,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很好地体现出主人公爱玛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制度的大胆反抗。
爱玛十分积极大胆地追求自己渴望的美好爱情,在她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女性主义萌芽,敢于挑战男权制度,敢于挑战男性的地位,具有十分进步的色彩。
(二)对性爱的大胆渴望在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下,女性的主体意识总是被各种现实遮蔽了。
尤其是在两性关系方面,在男权至上的年代,女性总是被定位为羞涩和被动的,属于不折不扣的受动者。
但是,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爱玛却彻底地将男权至上的传统的两性关系颠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浅析论
文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包法利夫人浅析论文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
在这本小说中,福楼拜塑造了包法利夫人这一经典形象。
对包法利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多年来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她是一个耽于金钱与情欲、囿于自己不切实际幻想的一个女人。
她为追求虚无缥缈的感情表现出了勇敢与不顾一切,却又葬送了自己的财产、家庭和生命。
这是基于社会道德、以人们普遍认可的衡量标准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
而本文尝试以西蒙波伏娃女性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包法利这一人物形象。
(一)女性作为“他者”存在,会将自己寄托到他人上
与他者相互依存的一个概念是自我,两者表达方式是二元性的,即对自我的确定,必须通过他者。
波伏娃认为,人就是指男性,要定义女性是什么,参照物是男性。
他者对于自我而言,具有附属性、内在性、非主体性、被决定性等等。
这些特征也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了女性身上。
包法利夫人理想的生活是富裕而充满诗意的。
她迷恋盛大的舞会,迷恋舞会上的浪漫与优雅 ;她理想的爱情是波涛汹涌的、轰轰烈烈的。
她渴望像一个贵族一样生活在华丽的城堡里,与一名王子般高贵、浪漫的男人拥有永远热烈的爱情。
在包法利夫人嫁给夏尔之后,她为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做了很多努力。
她给夏尔念浪漫的诗,唱忧伤的小调,她希望夏尔能由此变得多情,变得感性,能理解她梦幻而诗意的内心。
闲时她会画素描,读书。
她也会为丈夫脱衣脱鞋,在夏尔治疗病人的时候提供帮助。
但夏尔是个老实、无趣、呆板的乡村医生,他无法理解包法利夫人心中的'风花雪月。
当她在与夏尔的日常生活中看到了爱情、婚姻与她的憧憬相悖时,她开始憎恶夏尔。
“她对他越来越厌烦……吃完东西用舌头舐牙齿,每喝一口汤他都发出粗鲁的响声。
由于开始发胖,两颊鼓起的肉把本来已经很小的眼睛挤得更靠近太阳穴了。
”
包法利夫人的理想在夏尔这不能得到实现,于是她将对梦幻爱情、富裕生活的追求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第一个对象是赖昂。
当赖昂与她谈论诗歌、谈论音乐,她感觉赖昂与她的精神世界有一丝相通。
赖昂的到来,犹如前来救她脱离孤凄处境的白帆。
但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还有些胆小羞涩的赖昂不知如何开口,索性离开了。
包法利夫人寄托在赖昂身上的理想瞬间又落空,她感到无所事事:
“一个为爱情作出巨大牺牲到头来却连爱情也牺牲的女人,其出路之一便是开始无聊的消遣和浪费。
”
于是包法利夫人开始以消费购物为消遣、以改变发型为消遣、以读书为消遣,然而伴随着这些消遣的是她一天天的虚弱与消瘦。
后来当鲁道夫出现,给予她充满激情与甜言蜜语的爱情,她将夏尔和赖昂抛之脑后,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做鲁道夫的情人。
不难看出,包法利夫人作为“女性化”女人,拥有他者的显著特点。
她无法通过自身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与把握来确立一个自我,并且拥有独立意识。
她人生的意义需要依附在男性身上,她需要男性带给她理解、浪漫、陪伴,满足她所有的物欲、情欲与幻想。
她以男性为主体,进一步确定了自身作为女性的非主体性。
(二)女性作为他者实现“自我”的途径——幻想
对于女性在成长期的困境,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
“她真正的人的地位和女性使命之间是割裂的。
……而且在这两者之间爆发冲突:一是作为主体、主动性和自由的最初要求,一是促使她承认自身是被动客体的性欲倾向和社会要求。
”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确立自我的诉求。
男性的这种诉求往往是被鼓励的,他们不仅可以再不断的尝试中确立自我,甚至还可以突破自我,实现超越性。
而女性应该成长为何种模样,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形象。
这种要求不仅由男性提出,还由年长的女性不断重复与加强。
在男性为主体的世界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向女性勾勒出一个“女性气质”的模式,这个“女性气质”是符合男性审美与需求的。
当一个女性处于成长期时,她会发现自己的某些行为只要满足了“女性气质”,就能得到回馈,就能感受到满足这种“女性气质”后的自己会有多大的魅力与力量。
于是,她就按照这种气质成长,她把符合这个气质的自我看成真正的自我。
“事实上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这个女主角与她的父母和朋友所熟悉的实际面孔之间,始终存在极大的不同。
因此,她说服自己,她不被人理解:她同自己的关系因此更热烈:她迷醉于自己的孤独,感到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异乎寻常……她一直喜欢遐想:她会比以往更加沉迷于这种倾向 ;她在富有诗意的陈词滥调下掩盖使她恐惧的世界,给男性安放上月光、彩云、柔和的夜的光轮……”
喜欢幻想并且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是女性的共性。
包法利夫人少女时代在修道院阅读过大量浪漫、梦幻的书籍,她在这些故事中寻找自我,或者说虚构自我。
在小说中写道,包法利夫人阅读的故事里的爱情是这样的:
“从头到尾都狂奔的马匹、阴森的树林、内心的不安、海誓山盟、阵阵呜咽、无尽的泪水、久久的亲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雄狮般伟岸的情郎却温柔似羔羊、人品一等、衣冠楚楚、哭起来山崩地裂。
”
然而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鲁道夫最后选择了离开她。
在他们决定私奔到鲁道夫离开她这段时间里,包法利夫人一直沉醉在无边无际的幻想中,并且在这幻想中培育出了美丽的自我。
如书中所说:
“她的美表现出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
她心潮澎湃,一切都外化为她的美丽。
她的向往,她情场的经验,还有那永不削弱、退潮的幻想,就像自然的阳光雨露肥料,可以培育花朵一样,也丰富着艾玛。
”
包法利夫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爱情故事,把自己也置于了这样的爱情故事之中。
她按照故事呈现出的女性形象来勾勒自己的形象,使自己完全成为书中的女主人公。
她在这样的幻想中虚拟出了一个自我,并努力去实现这个非真实的自我。
波伏娃认为,这种幻想是由于女性没有拥有符合她需求的生活,所以她需要借助文学作品、借助艺术来展开自己的想象,对自己有所补偿,同时把自己塑造符合想象中“女性气质”的角色。
(三)失去爱情后女性诉求需要的另一方式——宗教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
“如果环境不允许她有人间的爱情……她会选择在天主那里崇拜神性。
”
鲁道夫抛弃包法利夫人之后,她开始了狂热的宗教崇拜。
当然这种对神、对天主的崇拜是虚无缥缈的。
“被崇拜者总是多少不在场的,他通过含糊的符号与崇拜他的女人沟通。
”
这种神性的爱是难以捉摸的,甚至可以在想象中进行,通过自己制造出来的画面来沐浴这种飘渺的感觉。
包法利夫人在失去爱情后,就开始追求这种超越尘世爱情的情感,并且感觉到这种情感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这种感情的模糊性与无止境与包法利夫人渴望中梦幻永恒的爱情恰好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