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吴玲
摘要:历史上的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今天的扬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运河、打造高品味的文化运河、打造高效益的经济运河上下功夫,“深耕细作”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关键词:生态运河;文化运河;经济运河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和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理应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城市。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扬州永恒的课题,那么如何让大运河这一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扬州近些年来重点在“三个高”上下功夫。
一、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运河
聚焦高颜值,就是要进一步彰显扬州的生态优势,争做运河遗产保护的示范。从总体上看,扬州在大运河保护上处于沿线城市的前列。在8年申遗过程中,扬州在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保护规划编制、地方法规研制等方面率先行动,为沿线城市作出了示范和带动,积累了丰富的跨区域城际间牵头协调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顶层设计。扬州市通过立法制定了《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和《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认真遵守,成为运河全线首家公布实施保护法规的城市,规定各类遗产点、河段不得因建设项目遭受新的建设性破坏。
二是系统推进。扬州在运河遗产保护方面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不是仅仅保护修复16个遗产点段,而是以10个遗产点、6段河道为基础,沿线保护其余周边街区、古镇、村落、河道,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共同繁荣。并以此为工作方针,扬州迁走了运河沿线污染企业,停止了仪扬运河两岸工程、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房地产开发项目等有可能破坏运河遗产的建设工程,为沿线城市保护大运河做出了示范。
(3)初见成效。从大运河保护现状来看,扬州古运河、古邗沟故道目前为重要城市内河,不承担航运功能,沿河多为城市景观带,植被总体情况良好;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已成为景观河或郊野风光带。从遗产点保护情况来看,扬州大运河的遗产点主要分布在扬州城区和高邮城区,以园林、建筑为主,延续性和完整性较好大多数已经成为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比如瘦西湖、个园、盂城驿等。
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扬州需要做的还很多,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运河,需要树立系统
思维,达成一个思想共识,就是:保护运河不
仅是治理河水,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运河流经地带水网纵横、人口密集、经济
发达。干流的问题往往来自于支流,水里的问
题往往在岸上。为此,我们要把运河生态修复
放到整个流域、整个水系“一盘棋”中考量,
与片区改造、工厂退城进园、产业结构调整结
合起来,统筹处理好河道改道、截污清淤、驳
坎绿化、清水活水、景观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在运河水生态修复方面,扬州有着丰富的经验。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与
治理,提出治城先治水的理念,从“不淹不涝”
到“清水活水”再到“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扬州的水生态治理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低
到高、由单一到系统逐步提升。运河的保护也
是同样的道理,要树立系统性思维,综合推进。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水并重”的保护
理念。即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
化建设“四水并重”。其中水文化建设重在充
分挖掘运河沿线各地历史文化遗产,做到保
护和利用相融合,实现“水兴文化、文化兴水”。
而且不仅仅是静态的保护有形的物质遗产,
还要强化动态、活态的文化互动。让运河水与
文化之间能够实现对话和互动,体现“水兴文
化、文化兴水”,公园体系建设就是一个很好
的平台和载体。公园体系建设将扬州文化、艺
术、林木、湿地等资源禀赋实现有效整合,全
方位、集中性展示了扬州生态多样性和文化独
特魅力。
二、打造高品味的文化运河
聚焦高品位,就是要彰显文化内涵,争做
运河文化传承的示范者。扬州在文化传承与历
史遗存的持续性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到过扬州的人都感叹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与
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扬州5.09平方
公里的明清古城区(简称古城),是国内少数
保持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东南沿海保护最完整
的古城。这些成绩与扬州历届政府的文化自觉
和工作理念密不可分。
一是高度文化自觉。扬州城市发展充分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源自历代市委市政府
的文化自觉和共同坚守,扬州才不会浮躁地跟
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坚守
住城市的特色、文化和精致。市委书记曾经强
调,在城市发展中要舍弃一些短期利益,克制
一些开发欲望,控制一些发展冲动,把祖先赐
予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二是体制机制保障。为了保持古城风貌
和特色,在持续性保护中传承文化,扬州通过
人大立法,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定了《扬州古
城保护条例》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如今,全
市所有的建设项目,凡涉及大运河遗产保护范
围以及历史遗存保护区域的,规划部门必须书
面征求文物部门意见,必须先考古、后动土。
三是科学方式方法。虽然地处经济发达
的长三角,但扬州主城区很少看得到10层以
上的高楼。在瘦西湖周边更是没有高层建筑,
所有建筑不能超过9米。这得益于科学实在
的土方法:放气球控楼高。为了不破坏周边建
筑与瘦西湖的和谐,有关部门采用“放气球”
的土法子控制楼高。方法虽土,却切实有效,
持续性地保护了古城,传承了历史文化。
对于运河文化的传承,这是继续保持好
的经验做法,充分挖掘运河文化,聚焦高品位
做文章。
一要疏通扬州运河文脉。大运河文化生
生不息,成就了扬州2500年的奋起和繁荣,
更换了扬州城市发展的特质和文化基因。做好
大运河文化传承工作,要疏通好扬州运河文化
脉络,充分挖掘扬州大运河遗产点段背后的文
化精髓,讲好运河的扬州故事。
二要打造平台助推传承。文化的传承需
要路径和载体,为了更好地实现大运河活态线
性文化遗产的传承和转化,扬州这几年有一系
列的动作。自2007年开始,扬州每年举办的
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有力地推动了运河文化
在沿线各地的复兴和弘扬。运博会已经成为一
个开放性、国际性、创新性和文化品位高的全
球运河城市峰会,成为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
围绕大运河文化,近年来正在推进的是“一馆
多园”项目。通过放大生态优势,融入人文典
故,打造精品景区,力求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
与传承的典范。
(下转第250页)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