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5分)抛物线x2=﹣2y的焦点坐标是()
A.(﹣1,0)B.(1,0)C.D.
2.(5分)如图所示,在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为z,则复数z2=()
A.﹣3﹣4i B.5+4i C.5﹣4i D.3﹣4i
3.(5分)当向量=c=(﹣2,2),=(1,0)时,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i值
为()
A.5B.4C.3D.2
4.(5分)已知直线l1:ax+(a+2)y+1=0,l2:x+ay+2=0.若l1⊥l2,则实数a的值是()A.0B.2或﹣1 C.0或﹣3 D.﹣3
5.(5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则区域D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1B.C.D.5
6.(5分)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B.12 C.D.
7.(5分)某堆雪在融化过程中,其体积V(单位:m3)与融化时间t(单位:h)近似满足函数关系:(H为常数),其图象如图所示.记此堆雪从融化开
始到结束的平均融化速度为.那么瞬时融化速度等于的时刻是图中的()
A.t1B.t2C.t3D.t4
8.(5分)已知点A在曲线P:y=x2(x>0)上,⊙A过原点O,且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M.若线段OM,⊙A和曲线P上分别存在点B、点C和点D,使得四边形ABCD(点A,B,C,D顺时针排列)是正方形,则称点A为曲线P的“完美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曲线P上不存在“完美点”
B.曲线P上只存在一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大于1
C.曲线P上只存在一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大于且小于1
D.曲线P上存在两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均大于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5分)在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用数字作答)
10.(5分)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θ=3被圆ρ=4sinθ截得的弦长为.
11.(5分)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则m=.
12.(5分)如图所示,AD是⊙O的切线,AB=,∠ACB=,那么∠CAD=.
13.(5分)在等比数列{a n}中,若a1=﹣24,a4=﹣,则公比q=;当n=时,{a n}的前n项积最大.
14.(5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直线BD1(除B,D1两点)上运动的过程中,平面DEP可能经过的该正方体的顶点是.(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顶点)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13分)函数f(x)=cos(πx+φ)(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Ⅰ)写出φ及图中x0的值;
(Ⅱ)设g(x)=f(x)+f(x+),求函数g(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13分)某中学在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线性代数》,共有50名同学选修,其中男同学30名,女同学20名.为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学校按性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进行考核.
(Ⅰ)求抽取的5人中男、女同学的人数;
(Ⅱ)考核的第一轮是答辩,顺序由已抽取的甲、乙等5位同学按抽签方式决定.设甲、乙两位同学间隔的人数为X,X的分布列为
X 3 2 1 0
P a b
求数学期望EX;
(Ⅲ)考核的第二轮是笔试:5位同学的笔试成绩分别为115,122,105,111,109;结合第一轮的答辩情况,他们的考核成绩分别为125,132,115,121,119.这5位同学笔试成绩与考核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为s12,s22,试比较s12与s22的大小.(只需写出结论)
17.(14分)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1B为正方形,BB1C1C为菱形,∠BB1C1=60°,平面AA1B1B⊥平面BB1C1C.
(Ⅰ)求证:B1C⊥AC1;
(Ⅱ)设点E,F分别是B1C,AA1的中点,试判断直线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求二面角B﹣AC1﹣C的余弦值.
18.(13分)已知椭圆M:=1,点F1,C分别是椭圆M的左焦点、左顶点,过点
F1的直线l(不与x轴重合)交M于A,B两点.
(Ⅰ)求M的离心率及短轴长;
(Ⅱ)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点B在以线段AC为直径的圆上,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13分)已知函数f(x)=acosx+xsinx,.
(Ⅰ)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Ⅱ)求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
(Ⅲ)当1<a<2时,问函数f(x)有多少个极值点?(只需写出结论)
20.(14分)已知集合S={a1,a2,a3,…,a n}(n≥3),集合T⊆{(x,y)|x∈S,y∈S,x≠y}且满足:∀a i,a j∈S(i,j=1,2,3,…,n,i≠j),(a i,a j)∈T与(a j,a i)∈T恰有一个成立.对
于T定义d T(a,b)=l T(a i)=d T(a i,a1)+d T(a i,a2)+…+d T(a i,
a i﹣1)+d T(a i,a i+1)+…+d T(a i,a n)(i=1,2,3,…,n).
(Ⅰ)若n=4,(a1,a2),(a3,a2),(a2,a4)∈T,求l T(a2)的值及l T(a4)的最大值;(Ⅱ)从l T(a1),l T(a2),…,l T(a n)中任意删去两个数,记剩下的n﹣2个数的和为M.求
证:M≥n(n﹣5)+3;
(Ⅲ)对于满足l T(a i)<n﹣1(i=1,2,3,…,n)的每一个集合T,集合S中是否都存在三个不同的元素e,f,g,使得d T(e,f)+d T(f,g)+d T(g,e)=3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5分)抛物线x2=﹣2y的焦点坐标是()
A.(﹣1,0)B.(1,0)C.D.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由x2=﹣2py(p>0)的焦点坐标为(0,﹣),则抛物线x2=﹣2y的焦点坐标即可得到.
解答:解:由x2=﹣2py(p>0)的焦点坐标为(0,﹣),
则抛物线x2=﹣2y的焦点坐标是(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属于基础题.2.(5分)如图所示,在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为z,则复数z2=()
A.﹣3﹣4i B.5+4i C.5﹣4i D.3﹣4i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
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在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为z=﹣2+i,再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
解答:解:在复平面内,点A对应的复数为z=﹣2+i,
则复数z2=(﹣2+i)2=3﹣4i.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3.(5分)当向量=c=(﹣2,2),=(1,0)时,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i值
为()
A.5B.4C.3D.2
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模拟程序运行,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的值,当=(﹣2,2),满足条件a•c=0,
退出循环,输出i的值为4.
解答:解:模拟程序运行,有
i=1时,=(﹣1,2),不满足条件a•c=0
i=2时,=(0,2),不满足条件a•c=0
i=3时,=(1,2),不满足条件a•c=0
i=4时,=(﹣2,2),满足条件a•c=0
退出循环,输出i的值为4.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程序框图和算法,正确理解循环结构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4.(5分)已知直线l1:ax+(a+2)y+1=0,l2:x+ay+2=0.若l1⊥l2,则实数a的值是()A.0B.2或﹣1 C.0或﹣3 D.﹣3
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
专题:直线与圆.
分析:由垂直可得a+a(a+2)=0,解方程可得.
解答:解:∵直线l1:ax+(a+2)y+1=0,l2:x+ay+2=0,且l1⊥l2,
∴a+a(a+2)=0,解得a=0或a=﹣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垂直关系,属基础题.
5.(5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则区域D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1B.C.D.5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由图象可知,当OQ垂直直线x+y﹣1=0时,此时区域D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最小,最小值为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距离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5分)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B.12 C.D.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由题意和三视图知,需要从对应的长方体中确定三棱锥,根据三视图的数据和几何体的垂直关系,求出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再确定出它们的最大值.
解答:解:将该几何体放入在长方体中,且长、宽、高为4、3、4,
由三视图可知该三棱锥为B﹣A1D1C1,
由三视图可得,A1D1=CC1=4、D1C1=3,
所以BA1=A1C1=5,BC1==4,
则三角形BA1C1的面积S=×BC1×h==,
因为A1D1⊥平面ABA1B1,所以A1D1⊥A1B,
则三角形BA1D1的面积S=×BA1×A1D1==10,
同理可得,三角形BD1C1的面积S=×BC1×D1C1==6,
又三角形A1D1C1的面积S=×D1C1×A1D1=3=6,
所以最大的面为A1BC1,且面积为,
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以及线面垂直关系,将几何体放入正方体中去研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转化能力.
7.(5分)某堆雪在融化过程中,其体积V(单位:m3)与融化时间t(单位:h)近似满足函数关系:(H为常数),其图象如图所示.记此堆雪从融化开
始到结束的平均融化速度为.那么瞬时融化速度等于的时刻是图中的()
A.t1B.t2C.t3D.t4
考点:函数的图象.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平均融化速度为=,反映的是V(t)图象与坐标轴交点连线的斜率,通过观察某一时刻处瞬时速度(即切线的斜率),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平均融化速度为=,反映的是V(t)图象与坐标轴交点
连线的斜率,
观察可知t3处瞬时速度(即切线的斜率)为平均速速一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的识别,关键理解平均速度表示的几何意义(即斜率),属于基础题
8.(5分)已知点A在曲线P:y=x2(x>0)上,⊙A过原点O,且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M.若线段OM,⊙A和曲线P上分别存在点B、点C和点D,使得四边形ABCD(点A,B,C,D顺时针排列)是正方形,则称点A为曲线P的“完美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曲线P上不存在“完美点”
B.曲线P上只存在一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大于1
C.曲线P上只存在一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大于且小于1
D.曲线P上存在两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均大于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新定义.
分析:假设点A为“完美点”,画出图象,设A(m,m2),通过讨论m<1时,m≥1时的情况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如下图左,如果点A为“完美点”,则AB=AD=AC=OA,
以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T(如下图右中虚线圆),
交y轴于点B,B′(可重合),交抛物线于点D,D′,
点A为“完美点”当且仅当AB⊥AD,若下图右,
(结合图象知,B点一定是上方的交点,否则在抛物线上不存在D点使得AB⊥AD;
D也一定是上方的交点,否则A,B,C,D不是顺时针),
,,
下面考虑当点A的横坐标越来越大时∠BAD的变化情况,
设A(m,m2),当m<1时,∠AOY=45°,
此时圆T与y轴相离或相切时,此时A不是完美点,
故只需考虑m≥1,当m增加时,∠BAD越来越小,且趋近于0,(推理在后面),
而当m=1时,∠BAD>90°,
故曲线P上存在唯一一个完美点,其横坐标大于1,
当m增加时,∠BAD越来越小,且趋近于0°的推理:
过A作AH⊥y轴于点H,
分别过点A,D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于N,
先考虑∠BAH:cos∠BAH==,
于是m增大时,cos∠BAH减小且趋于0,从而∠BAH增大,且趋于90°,
再考虑∠DAN,记D(n,n2),则tan∠DAN==n+m,
随着m的增大,OA的长增大,AD=OA也增大,
于是m+n增大,从而tan∠DAN增大,∠DAN增大且趋近于90°,
∴∠BAD=π﹣∠BAH﹣∠DAN随着m的增大而减小,且趋于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本题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5分)在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15.(用数字作答)
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二项式定理.
分析:先求出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再令x的幂指数等于0,求得r的值,即可求得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解答:解:∵在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T r+1=•(﹣1)r•,
令r﹣6=0,求得r=4,故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属于中档题.
10.(5分)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θ=3被圆ρ=4sinθ截得的弦长为.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专题:坐标系和参数方程.
分析: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直线ρsinθ=3即y=3.
ρ=4sinθ化为ρ2=4ρsinθ,∴x2+y2=4y,化为x2+(y﹣2)2=4.
可得圆心C(0,2),半径r=2.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1,
∴直线ρsinθ=3被圆ρ=4sinθ截得的弦长=2=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了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弦长公式,属于基础题.
11.(5分)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60°,则m=3.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由题意可得,tan60°=,计算即可得到m.
解答:解:双曲线(m>0)的渐近线方程为y=x,
则有tan60°=,即有=,
即为m=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考查渐近线方程的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2.(5分)如图所示,AD是⊙O的切线,AB=,∠ACB=,那么∠CAD=120°或60°.
考点:弦切角.
专题:立体几何.
分析:首先根据正弦定理求出∠B的大小,进一步利用弦切角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结果.
解答:解:AD是⊙O的切线,AB=,∠ACB=,
所以: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得:,
解得:sin∠B=,
所以:∠B=60°或120°.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AB=75°或15°
根据弦切角定理得:∠BAD=∠C,
所以:∠CAD=120°或60°,
故答案为:120°或60°.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正弦定理得应用,弦切角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型.
13.(5分)在等比数列{a n}中,若a1=﹣24,a4=﹣,则公比q=;当n=4时,{a n}的前n 项积最大.
考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直接由已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公比;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前n 项积,然后根据奇数项积为负值,分析偶数项乘积得答案.
解答:解:在等比数列{a n}中,由a1=﹣24,a4=﹣,得,
∴q=;
∴.
则{a n}的前n项积:
=.
当n为奇数时T n<0,
∴当n为偶数时T n有最大值.
又,
且当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时,T n+2<T n,
∴当n=4时,{a n}的前n项积最大.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中档题.
14.(5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直线BD1(除B,D1两点)上运动的过程中,平面DEP可能经过的该正方体的顶点是A1,B1,D.(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顶点)
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
专题:作图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取BB1的中点F,取A1D1的中点M,D1,B在平面MDEB1的两侧,可得结论.解答:解:取BB1的中点F,则A,D,E,F四点共面,D1,B在平面ADEF的两侧,故D1B与平面相交,满足题意;
取A1D1的中点M,则M,D,E,B1四点共面,D1,B在平面MDEB1的两侧,故D1B与平面相交,满足题意;
D显然满足.
动点P在直线BD1(除B,D1两点)上运动的过程中,平面DEP可能经过的该正方体的顶点是A1,B1,D.
故答案为:A1,B1,D.
点评:本题考查棱柱的结构特征,考查共面问题,比较基础.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13分)函数f(x)=cos(πx+φ)(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Ⅰ)写出φ及图中x0的值;
(Ⅱ)设g(x)=f(x)+f(x+),求函数g(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点:余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Ⅰ)由题意可得=cos(0+φ),可得φ的值.由=cos(πx0+),可得x0的值.
(Ⅱ)先求得g(x)的函数解析式,由,可得,从而可求函数g(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答:(共13分)
解:(Ⅰ)∵=cos(0+φ)
∴φ的值是.…(2分)
∵=cos(πx0+)
∴2π﹣=πx0+,可得x0的值是.…(5分)
(Ⅱ)由题意可得:
.…(7分)
所以
=
…(8分)
==.…(10分)
因为,
所以.
所以当,即时,g(x)取得最大值;
当,即时,g(x)取得最小值.…(13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函数化简求值,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最值的解法,属于中档题.
16.(13分)某中学在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线性代数》,共有50名同学选修,其中男同学30名,女同学20名.为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学校按性别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进行考核.
(Ⅰ)求抽取的5人中男、女同学的人数;
(Ⅱ)考核的第一轮是答辩,顺序由已抽取的甲、乙等5位同学按抽签方式决定.设甲、乙两位同学间隔的人数为X,X的分布列为
X 3 2 1 0
P a b
求数学期望EX;
(Ⅲ)考核的第二轮是笔试:5位同学的笔试成绩分别为115,122,105,111,109;结合第一轮的答辩情况,他们的考核成绩分别为125,132,115,121,119.这5位同学笔试成绩与考核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为s12,s22,试比较s12与s22的大小.(只需写出结论)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Ⅰ)由分层抽样的性质,能求出抽取的5人中男、女同学的人数.
(Ⅱ)由题意可得a=,从而,由此能求出数学期望EX.(Ⅲ)由两组数据中相对应的数字之差均为10,得到.
解答:解:(Ⅰ)由分层抽样的性质得:
抽取的5人中男同学的人数为,
女同学的人数为.…(4分)
(Ⅱ)由题意可得:.
即a=,…(6分)
因为,
所以.…(8分)
所以.…(10分)
(Ⅲ).…(13分)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在历年2015届高考中都是必考题型之一.
17.(14分)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1B为正方形,BB1C1C为菱形,∠BB1C1=60°,平面AA1B1B⊥平面BB1C1C.
(Ⅰ)求证:B1C⊥AC1;
(Ⅱ)设点E,F分别是B1C,AA1的中点,试判断直线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求二面角B﹣AC1﹣C的余弦值.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
分析:(Ⅰ)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B1C⊥AC1;
(Ⅱ)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直线EF与平面ABC的位置关系;
(Ⅲ)建立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证明:(Ⅰ)连接BC1.
在正方形ABB1A1中,AB⊥BB1.
因为平面AA1B1B⊥平面BB1C1C,平面AA1B1B∩平面BB1C1C=BB1,AB⊂平面ABB1A1,所以AB⊥平面BB1C1C.…(1分)
因为B1C⊂平面BB1C1C,
所以AB⊥B1C.…(2分)
在菱形BB1C1C中,BC1⊥B1C.
因为BC1⊂平面ABC1,AB⊂平面ABC1,BC1∩AB=B,
所以B1C⊥平面ABC1.…(4分)
因为AC1⊂平面ABC1,
所以B1C⊥AC1.…(5分)
(Ⅱ)EF∥平面ABC,理由如下:…(6分)
取BC的中点G,连接GE,GA.
因为E是B1C的中点,
所以GE∥BB1,且GE=.
因为F是AA1的中点,
所以AF=.
在正方形ABB1A1中,AA1∥BB1,AA1=BB1.
所以GE∥AF,且GE=AF.
所以四边形GEFA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GA.…(8分)
因为EF⊄平面ABC,GA⊂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9分)
(Ⅲ)在平面BB1C1C内过点B作Bz⊥BB1.
由(Ⅰ)可知:AB⊥平面BB1C1C.以点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B1所在的直线为x,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设A(2,0,0),则B1(0,2,0).
在菱形BB
1C1C中,∠BB1C1=60°,所以,.
设平面ACC1的一个法向量为n=(x,y,1).
因为即
所以即.…(11分)
由(Ⅰ)可知:是平面ABC1的一个法向量.…(12分)
所以.
所以二面角B﹣AC1﹣C的余弦值为.…(14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二面角的求解,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判定定理,利用向量法是解决二面角的常用方法,考查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
18.(13分)已知椭圆M:=1,点F1,C分别是椭圆M的左焦点、左顶点,过点
F1的直线l(不与x轴重合)交M于A,B两点.
(Ⅰ)求M的离心率及短轴长;
(Ⅱ)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点B在以线段AC为直径的圆上,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Ⅰ)通过椭圆M方程:,直接计算即可;
(Ⅱ)通过设B(x0,y0)(﹣2<x0<2),利用•>0可得,进而可得结论.
解答:解:(Ⅰ)由,得:,
∴椭圆M的短轴长为,
∴,
∴,即M的离心率为;
(Ⅱ)结论:不存在直线l,使得点B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
理由如下:
由题意知:C(﹣2,0),F1(﹣1,0),
设B(x0,y0)(﹣2<x0<2),则.
∵
=
=,
∴.
∴点B不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即:不存在直线l,使得点B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
点评:本题是一道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19.(13分)已知函数f(x)=acosx+xsinx,.
(Ⅰ)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Ⅱ)求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
(Ⅲ)当1<a<2时,问函数f(x)有多少个极值点?(只需写出结论)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Ⅰ)证明f(﹣x)=f(x),即可证明f(x)是偶函数.
(Ⅱ)分情况讨论:当a>0时,因为f(x)=acosx+xsinx>0,恒成立,当a=0时,令f(x)=xsinx=0,得x=0.
当a<0时,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由,可得f(x)在上只有一个零点.
综上所述,即可求出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
(Ⅲ)函数f(x)有3个极值点.
解答:(共13分)
解:(Ⅰ)函数f(x)是偶函数,证明如下:…(1分)
对于,则.…(2分)
因为f(﹣x)=acos(﹣x)﹣xsin(﹣x)=acosx+xsinx=f(x),
所以f(x)是偶函数.…(4分)
(Ⅱ)当a>0时,因为f(x)=acosx+xsinx>0,恒成立,
所以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为0.…(5分)
当a=0时,令f(x)=xsinx=0,由,
得x=0.
所以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为1.…(6分)
当a<0时,因为
,
所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8分)
因为,
所以f(x)在上只有一个零点.
由f(x)是偶函数可知,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为2.…(10分)
综上所述,当a>0时,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为0;当a=0时,集合A={x|f(x)=0}中元素的个数为1;当a<0时,集合A={x|f(x)=0}中元素的
个数为2.
(Ⅲ)函数f(x)有3个极值点.…(13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属于中档题.
20.(14分)已知集合S={a1,a2,a3,…,a n}(n≥3),集合T⊆{(x,y)|x∈S,y∈S,x≠y}且满足:∀a i,a j∈S(i,j=1,2,3,…,n,i≠j),(a i,a j)∈T与(a j,a i)∈T恰有一个成立.对
于T定义d T(a,b)=l T(a i)=d T(a i,a1)+d T(a i,a2)+…+d T(a i,
a i﹣1)+d T(a i,a i+1)+…+d T(a i,a n)(i=1,2,3,…,n).
(Ⅰ)若n=4,(a1,a2),(a3,a2),(a2,a4)∈T,求l T(a2)的值及l T(a4)的最大值;(Ⅱ)从l T(a1),l T(a2),…,l T(a n)中任意删去两个数,记剩下的n﹣2个数的和为M.求
证:M≥n(n﹣5)+3;
(Ⅲ)对于满足l T(a i)<n﹣1(i=1,2,3,…,n)的每一个集合T,集合S中是否都存在三个不同的元素e,f,g,使得d T(e,f)+d T(f,g)+d T(g,e)=3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
专题:综合题;推理和证明.
分析:(Ⅰ)利用d T(a2,a1)=0,d T(a2,a3)=0,d T(a2,a4)=1,可得l T(a2)=1;利用l T(a4)=d T(a4,a1)+d T(a4,a2)+d T(a4,a3)≤1+0+1=2,可得l T(a4)取得最大值2;
(Ⅱ)由d T(a,b)的定义可知:d T(a,b)+d T(b,a)=1,设删去的两个数为l T(a k),l T(a m),则.由题意可知:l T(a k)≤n﹣1,l T
(a m)≤n﹣1,且当其中一个不等式中等号成立,即可得出结论;
(Ⅲ)对于满足l T(a i)<n﹣1(i=1,2,3,…,n)的每一个集合T,集合S中都存在三个不同的元素e,f,g,使得d T(e,f)+d T(f,g)+d T(g,e)=3恒成立.
解答:解:(Ⅰ)因为(a1,a2),(a3,a2),(a2,a4)∈T,
所以d T(a2,a1)=0,d T(a2,a3)=0,d T(a2,a4)=1,故l T(a2)=1.…(1分)
因为(a2,a4)∈T,所以d T(a4,a2)=0.
所以l T(a4)=d T(a4,a1)+d T(a4,a2)+d T(a4,a3)≤1+0+1=2.
所以当(a2,a4),(a4,a1),(a4,a3)∈T时,l T(a4)取得最大值2.…(3分)
(Ⅱ)由d T(a,b)的定义可知:d T(a,b)+d T(b,a)=1.
所以
=.…(6分)
设删去的两个数为l T(a k),l T(a m),则.
由题意可知:l T(a k)≤n﹣1,l T(a m)≤n﹣1,且当其中一个不等式中等号成立,
不放设l T(a k)=n﹣1时,d T(a k,a m)=1,d T(a m,a k)=0.
所以l T(a m)≤n﹣2.…(7分)
所以l T(a k)+l T(a m)≤n﹣1+n﹣2=2n﹣3.
所以,即.…(8
分)
(Ⅲ)对于满足l T(a i)<n﹣1(i=1,2,3,…,n)的每一个集合T,集合S中都存在三个不同的元素e,f,g,使得d T(e,f)+d T(f,g)+d T(g,e)=3恒成立,理由如下:
任取集合T,由l T(a i)<n﹣1(i=1,2,3,…,n)可知,l T(a1),l T(a2),…,l T(a n)中存在最大数,不妨记为l T(f)(若最大数不唯一,任取一个).
因为l T(f)<n﹣1,
所以存在e∈S,使得d T(f,e)=0,即(e,f)∈T.
由l T(f)≥1可设集合G={x∈S|(f,x)∈T}≠∅.
则G中一定存在元素g使得d T(g,e)=1.否则,l T(e)≥l T(f)+1,与l T(f)是最大数矛盾.
所以d T(f,g)=1,d T(g,e)=1,即d T(e,f)+d T(f,g)+d T(g,e)=3.…(14分)
点评:本题考查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考查新定义,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