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鄂州南楼书事》赏析(完美整理版)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诗歌鉴赏指导
0529 1644 :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
(北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注释】
1.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
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2.四顾:向四周望去。
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3.凭栏:靠着栏杆。
十里:形容水面辽阔。
芰(jì):菱角。
4.并:合并在一起。
一味凉:一片凉意。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
“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
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太可爱了,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武昌参佐幕中画,我亦来追六月凉。
老子平生殊不浅,诸君少住对胡床。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
在宋代有一个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派,黄庭坚被尊为创始人。
1.鄂州南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上。
2.芰——菱,生植物,夏天花开,白色,果实叫菱角,可吃。
3.一味——食物或药品,一种称为一味;“一味凉”,含有赞赏的意思。
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
今夜,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
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
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
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欣赏这首小诗,我们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
这样的感觉从何而来?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
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
总之,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
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岂不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
今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
“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篇二:鄂州南楼书事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释
⑴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
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⑵.四顾:向四周望去。
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⑶凭栏:靠着栏杆。
十里:形容水面辽阔。
芰(jì):菱角。
⑷并:合并在一起。
一味凉:一片凉意。
翻译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
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作品鉴赏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
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
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
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
习习清风,朗朗明
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
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
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
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
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
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
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
“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篇三:黄庭坚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②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
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答案:(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
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
看出,一是上阕传
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
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
答:
答案:(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
(大意相同即可)(2)李词的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
折。
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
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
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其一)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诗歌前两句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景象什么样的特点?
答:
(2)结句的一个“凉”字,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赏析“凉”字的妙处。
答:
答案:(1)前两句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登临纵目所见到的山川相接一片澄明、风荷十里清香四溢的阔大壮丽的景象特点。
(2)①作者巧妙运用通感手法,视觉之“光”,嗅觉之“香”,甚至“风”、“月”,均给人一种“清凉”之感;②作者将所写景物赋予清高脱俗的寓意,一个“凉”字,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心境。
③作者由景及情,用一个“凉”字作结,概括了诗人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效原草木柔。
①人乞祭会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仁,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答案:(1)一方面是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
而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垄,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
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情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文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
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突出了他的气节风骨。
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蓄蕴藉。
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篇四: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时作业17(安徽专版))
课时作业(十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针灸内疚纠正咎由自取....
c.觊觎谄谀逾期矢志不渝....b.聆听凌空棱角高屋建瓴....d.浸渍陷阱劲敌噤若寒蝉....
解析: a项读音依次为jiǔ,jiù,jiū,jiù;b项读音依次为línɡ,línɡ,lénɡ,línɡ;c项读音都为yú;d 项读音依次为jìn,jǐnɡ,jìnɡ,jìn。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妨碍/防御九州/洲际貌合神离/和盘托出
b.纯粹/碎石粗犷/旷达百尺杆头/揭竿而起
d.贸然/冒失提拨/拨冗青山绿水/山清水秀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发展向前的步伐________不能罔顾系统稳定问题或不理市场是否准备就绪,但若是过分________,亦可能会错失重要的战略良机,________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然白热化、业内发展________的环境下。
a.固然保险何况日新月异
c.虽然保险特别与时俱进 b.固然保守特别日新月异 d.虽然保守何况与时俱进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意更肯定;“步伐”与“保守”搭配恰当;今天的“竞争”环境不宜说“与时俱进”。
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说到底,不管是北京或是其他地方,做好“治堵”工作还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
“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c.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向好,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利于企业的扩张。
不少企业家已经筹
划在适度通胀的环境下加速扩张,顺势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企业。
d.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解析: a.两面对一面,去掉“在于”后的“能否”;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d.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而生产出来的乳制品”。
答案: c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虽然每年过年给亲戚的小孩发压岁钱都要花去上千元,但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因为“给出去的是压岁钱,留下的是成年人的责任。
”
b.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瓶颈,破解环境发展难题,走向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下一个十年所有中国企业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c.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可视为一种原则和标准,也可视为一种状态和结果。
d.中国政府网17日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这份文件明确指出:“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
解析: a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答案: 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2011·合肥八中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积善成德,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4)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岳阳楼记》)
(7)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而神明自得 (2)羁鸟恋旧林 (3)白帝城高急暮砧
(4)人非生而知之者 (5)秦人不暇自哀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水随天去秋无际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
①□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西楼
□曾巩
朱楼四面钧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②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畔。
②箔: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城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写了“雨”景,但写“雨”的侧重点不同,给人印象各异。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赞扬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
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
8.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鹧鸪天
□苏轼
②①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此词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②蕖:荷花。
(1)黄诗苏词写景的内容和抒情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诗苏词都有一个“凉”字,但“凉”的含义与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者都写了水上荷花(山光水色),在荷花清香中飘逸出淡雅宁静的气息。
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黄诗中的“凉”是指暑气中的凉爽,苏词中的“凉”是指秋雨后的凉意;黄诗的“凉”流露出诗人愉悦的心情,苏词中的“凉”透露出词人贬谪黄州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
.
篇五:第3组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新课程素质能力测试六年级语文训练测试(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组课文)
一、字词基础训练测试。
(18分)
1、字词认读:认读字词,并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2分)
逆(lì nì)向领域(yù yǘ)藤(t?ngt?n)子伦(lúnl?n)理....
记载(zǎi zài)施舍(shěsha )荣誉(yù yì)玫(m?i w?n)瑰....
2、字词拼写: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意思、利用拼音写生字生词。
(12分)
(1)她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wánqiáng(),有远
大、执著的追求。
在工作zhuóyǒuchěngxiào()的同时,镭射线也在qīnshí()着她的肌体,逐渐变得眼花耳鸣,húnshēnfálì()。
居里夫人有107个míngyù()tóuxián(),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但她视名利如fantǔ(),将奖金juānzang ()给了心爱的科研事业。
(2)xǐzǎo()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īxia()工
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从中发现了奥妙。
3、字词区分: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6分)
无独有(偶遇)司空见(贯惯)震耳(浴欲)聋出人(意义)料人声鼎(拂沸)见微知(着著)一如(却既)往夜以(继断)日(嫦常)娥奔月(淡炎)黄子孙(挠饶)有趣味(合舍)本逐末
二、经典积累训练测试。
(20分)
1、词汇积累:补充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词语。
(6分)
2★【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北宋】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南宋】陆游的《楚城》:
江山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3、成语理解:根据工具书对“张”的注释和自己的感悟,选择填空。
(4分)★张:a.陈设,铺设 b.展开,打开 c.扩大,夸大 d.看望 e.姓张的 f.商店开业东张西望()虚张声势()张牙舞爪()张口结舌()开张大吉()张灯结彩()张冠李戴()张大其词()
4、词汇运用:模仿句子,用关联词和成语造句。
(4分)...
(1)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尽管??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的人做事不分轻重,抓不住主要问题,结果是舍本逐末,耽误了工
作。
★舍本逐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训练测试。
(30分)
(一)课内精读。
(10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玛丽〃居里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1、读中积累语言:结合上下文(语境)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4分)★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中思考回答:(6分)
(1)文中“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具体指什么?(2分)
(2)文中“这项伟大自然发现”具体指什么?(2分)(3)文中“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具体指什么?(2分)(二)课外阅读。
(20分)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惊动)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
回乡的(希望愿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读中积累语言:
(4分)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和句子意思,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中。
(2分)★“盛誉”在文中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
b、称赞;
c、赞美、夸奖
2、读中理解概括:(4分)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热泪。
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3、读中思考回答:(12分)
(1)本文详细写了居里夫人的哪两个小故事?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第一个:_________第二个: 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以及第五组课文中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和“阅读链接”,
你认为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哪些?(6分)_
四、书面表达训练测试。
(30分)
★提示与要求: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自拟具体题目或根据题目习作:
1、第5组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你对“科学精神”有了什么感悟?请你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列举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2、我们过不了多久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临近毕业之际,请你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习作。
五、书写质量习惯测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