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
一、解答题(共17题;共150分)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在四边形ABCD中,∠ABC= ,AB=4,BC=3,CD= ,AD=2 ,PA=4.
(1)证明:CD⊥平面PAD;
(2)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
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在四边形中,,
,,,,.
(1)证明:平面;
(2)求B点到平面的距离
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长方形,底面,,
,为的中点,F 为线段上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
(1)求证:平面;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4.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6.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2分)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
(1)证明:BE⊥平面EB1C1;
(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
9.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10.已知三棱柱,底面三角形为正三角形,侧棱底面,
,为的中点,为中点.
(1)求证:直线平面;
(2)求平面和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11.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平面A1AC1C⊥平面ABC,∠ABC=90°.∠BAC=30°,A1A=A1C=AC,E,F 分别是AC,A1B1的中点
(1)证明:EF⊥BC
(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
12.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
(Ⅰ)证明:平面ACD⊥平面ABC;
(Ⅱ)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 的余弦值.
13.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 AD,
∠BAD=∠ABC=90°,E是PD的中点.
(Ⅰ)证明:直线CE∥平面PAB;
(Ⅱ)点M在棱PC 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
1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5.如图所示多面体中,AD⊥平面PD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AD,BP的中点,AD =3,AP=3 ,PC .
(1)求证:EF//平面PDC;
(2)若∠CDP=120°,求二面角E﹣CP﹣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6.如图,四棱锥中,侧棱垂直于底面,,
,为的中点,平行于,平行于面,.
(1)求的长;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17.如图,在斜三棱柱中,侧面,,,,
.
(Ⅰ)求证:平面平面;
(Ⅱ)若为中点,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答案解析部分
一、解答题
1.【答案】(1)解:连接,由∠ABC= ,AB=4,BC=3,则,
又因为CD= ,AD=2 ,
所以,即,
因为PA⊥平面ABCD,平面ABCD,
所以,
因为,所以CD⊥平面PAD;
(2)解: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平行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作交与点G,
,即,
所以,,
所以,
所以,,,,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即,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即,
由,
所以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为.
【解析】【分析】(1)连接,证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
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
2.【答案】(1)解:在平面中,,,,则,又,
∴,即,又平面,则,又,∴平面.
(2)解: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M,
因为,,,则,又因为,,所以.
所以
又,则,所以,在中,
.
因为,则面,所以
由
可知:,,
所以,则,
因此P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证得,由平面,可得,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 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 的延长线于M,因为利用等体积转换即可求得距离.
3.【答案】(1)证明:,为线段中点,.
平面,平面,.
又底面是长方形,.又,平面.
平面,. 又,平面.
(2)解:由题意,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令,则,,,同理可求平面的法向量
,
,,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析】【分析】(1)通过,可证明平面,进而可得,结合证明线面垂直.(2)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出平面
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则可求出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从而可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4.【答案】(1)解:由已知可得,BF⊥PF,BF⊥EF,又,
∴BF⊥平面PEF.
∴又平面ABFD,
平面PEF⊥平面ABFD.
(2)解: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
以H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由(1)可得,DE⊥PE.又DP=2,DE=1,所以PE= .又PF=1,EF=2,故PE⊥PF.
可得.
则为平面ABFD的法向量. 设DP与平面ABFD所成角为,则.
∴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析】【分析】(1)在翻折过程中,作于H,由得到,从而得到面面垂直;(2)DP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在三角形中求其正弦值.
5.【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
∴PO⊥AC
∵AB=BC=2 ,AC=4,
∴
∴∠ABC=90°连接BO
则OB=OC
∴PO2+BO2=PB2
PO⊥OB,PO⊥OC
OB∩OC=O
∴PO⊥平面ABC
(2)过点C作CH⊥OM交OM于点H
又∵PO⊥平面ABC
∴
∴CH的长度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在△COM中,CM= ,OC=2,∠OCM=45°
∴
∴OM=
∴
【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由线面垂直可得面面垂直,易找点面距,可求.
6.【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
PO⊥AC
∵AB=BC=2 ,AC=4,
∴
∴∠ABC=90°连接BO
则OB=OC
∴PO2+BO2=PB2
PO⊥OB,PO⊥OC
OB∩OC=O
∴PO⊥平面ABC
(2)∵PO⊥平面ABC,∴PO⊥OB
∴AB=BC=2 O是AC的中点
∴OB⊥AC OB⊥平面PAC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
则P(0,0,)A(,0,-2,0),C(0,2,0),B(2,0,0)平面PAC法向量为=(1,0,0)设M(x,2-x,0)
平面PAC法向量为=(1,λ,μ),
=(0,2,), = (x,4-x,0)
则即
即
得到,∴x=-4(舍)
,x=
即M
∴PAM的法向量
记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θ
∴
即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的正弦值为.
【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先由条件建系,找到点M的位置,再用公式求线面角.
7.【答案】(1)证明:∵∠BAP=∠CDP=90°,∴PA⊥AB,PD⊥CD,
∵AB∥CD,∴AB⊥PD,
又∵PA∩PD=P,且PA⊂平面PAD,PD⊂平面PAD,
∴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PAD;
(2)解:∵AB∥CD,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由(1)知AB⊥平面PAD,∴AB⊥A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
在△APD中,由PA=PD,∠APD=90°,可得△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PA=AB=2a,则AD= .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
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B(),P(0,0,),C().
,,.
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
由,得,取y=1,得.
∵AB⊥平面PAD,AD⊂平面PAD,∴AB⊥AD,
又PD⊥PA,PA∩AB=A,
∴PD⊥平面PAB,则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
∴cos<>= = .
由图可知,二面角A﹣PB﹣C为钝角,
∴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得PA⊥AB,PD⊥CD,再由AB∥CD,得AB⊥P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B⊥平面PAD,进一步得到平面PAB⊥平面PAD;
(2.)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得到AB⊥AD,则四边形ABCD 为矩形,设PA=AB=2a,则AD=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再证明PD⊥平面PAB,得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8.【答案】(1)解:由已知得,平面,平面,
故.
又,所以平面.
(2)由(1)知.由题设知,所以,故,.
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C(0,1,0),B(1,1,0),(0,1,2),E(1,0,1),,.设平面EBC的法向量为=(x,y,x),则
即
所以可取=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x,y,z),则
即
所以可取=(1,1,0).
于是.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出线线垂直,再由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线面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各个点的坐标以及对应的向量的坐标,构造出法向量n由向量垂直的数量积为零,求出法向量n,同理求出平面的法向量m,则两个平面垂直即为两个法向量垂直,利用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即可求出两个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从而求出该角的正弦值即为二面角的正弦值。
9.【答案】(1)解:连结.因为M,E分别为的中点,所以,且
.又因为N为的中点,所以.
由题设知,可得,故,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又平面,所以MN∥平面.
(2)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N在底面投影为点F,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取得其中一个法向量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解析】【分析】(1)利用直四棱柱的结构特征结合已知条件,用中点作中位线证线线平行,再利用线线相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出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证出另一组线线平行,从而用线线平行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出线面平行。
(2)利用直四棱柱的结构特征结合已知条件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
10.【答案】(1)证明:取中点为,连接,以点为坐标原点,为轴,为轴,
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即,所以,故直线平面.
(2)解:设平面的法向量,则.
【解析】【分析】先利用题中的垂直关系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1)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两者垂直进行证明;(2)利用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进行求解.
11.【答案】(1)连接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所以A1E⊥A 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
平面A1ACC1∩平面ABC=AC,
所以,A1E⊥平面ABC,则A1E⊥BC.
又因为A1F∥AB,∠ABC=90°,故BC⊥A1F.
所以BC⊥平面A1EF.
因此EF⊥B C.
(2)取BC中点G,连接EG,GF,则EGFA1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A1E⊥平面ABC,故AE1⊥EG,所以平行四边形EGFA1为矩形.
由(I)得BC⊥平面EGFA1,则平面A1BC⊥平面EGFA1,
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
连接A1G交EF于O,则∠EOG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不妨设AC=4,则在Rt△A1EG中,A1E=2 ,EG= .
由于O为A1G的中点,故,
所以.
因此,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方法二:
连接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所以A1E⊥AC.
又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
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
如图,以点E为原点,分别以射线EC,EA1为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不妨设AC=4,则
A1(0,0,2 ),B(,1,0),,,C(0,2,0).
因此,,.
由得.
【解析】【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即可得到线线垂直;
(2)通过线面垂直,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结合余弦定理,求出相应的角即可.
12.【答案】(Ⅰ)证明: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O,连接BO,OD.
∵△ABC是等边三角形,∴OB⊥AC.
△ABD与△CBD中,AB=BD=BC,∠ABD=∠CBD,
∴△ABD≌△CBD,∴AD=CD.
∵△ACD是直角三角形,
∴AC是斜边,∴∠ADC=90°.
∴DO= AC.
∴DO2+BO2=AB2=BD2.
∴∠BOD=90°.
∴OB⊥OD.
又DO∩AC=O,∴OB⊥平面ACD.
又OB⊂平面ABC,
∴平面ACD⊥平面ABC.
(Ⅱ)解:设点D,B到平面ACE的距离分别为h D,h E.则= .
∵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
∴= = =1.
∴点E是BD的中点.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B=2.
则O(0,0,0),A(1,0,0),C(﹣1,0,0),D(0,0,1),B(0,,0),E .=(﹣1,0,1),= ,=(﹣2,0,0).
设平面ADE的法向量为=(x,y,z),则,即,取= .同理可得:平面ACE的法向量为=(0,1,).
∴cos = = =﹣.
∴二面角D﹣AE﹣C的余弦值为.
【解析】【分析】(Ⅰ)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O,连接BO,OD.△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OB⊥AC.由已知可得:△ABD≌△CBD,AD=CD.△ACD是直角三角形,可得AC是斜边,∠ADC=90°.可得DO= AC.利用DO2+BO2=AB2=BD2.可得OB⊥OD.利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即可证明.
(Ⅱ)设点D,B到平面ACE的距离分别为h D,h E.则= .根据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 = =1,即点E是BD的中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设AB=2.利用法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得出.
13.【答案】(Ⅰ)证明: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因为E是PD的中点,
所以EF AD,AB=BC= AD,∠BAD=∠ABC=90°,∴BC∥AD,
∴BC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CE∥BF,BF⊂平面PAB,CF⊄平面PAB,
∴直线CE∥平面PAB;
(Ⅱ)解:四棱锥P﹣ABCD中,
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 AD,
∠BAD=∠ABC=90°,E是PD的中点.
取AD的中点O,M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N在OC上,设AD=2,则AB=BC=1,OP= ,
∴∠PCO=60°,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
可得:BN=MN,CN= MN,BC=1,
可得:1+ BN2=BN2,BN= ,MN= ,
作NQ⊥AB于Q,连接MQ,
所以∠MQN就是二面角M﹣AB﹣D的平面角,MQ=
= ,
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为:= .
【解析】【分析】(Ⅰ)取PA的中点F,连接EF,BF,通过证明CE∥BF,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Ⅱ)利用已知条件转化求解M到底面的距离,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求解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即可.
14.【答案】解:(Ⅰ)由得,所以.
故.
由,得,
由得,
由,得,所以,故.
因此平面.
(Ⅱ)如图,过点作,交直线于点,连结.
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由得平面,
所以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由得,
所以,故.
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解析】【分析】(I)先证得AB1⊥A1B1,AB1⊥B1C1,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B1⊥平面A1B1C1;
(II)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ABB1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即可得出线面角的大小.
15.【答案】(1)证明:取的中点为,连结,,
,分别为、的中点,
,且,
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
,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
平面.
(2)解: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点,分别为,的中点,,,
.,
,解得,
如图,以为原点,在平面内过作的垂线为x轴,
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4,,,3,,
则,取,得,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分析】(1)取的中点为,连结,,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2)由余弦定理求出,以D为原点,在平面内过作的垂线为轴,为轴,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6.【答案】(1)解:取的中点,连接、,
因为平行于,平行于,所以平行于,
所以四点共面,
因为平行于面,面与面交与,所以平行于,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2)解:取中点F,则垂直于,因为平行于,所以垂直于,于是以点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坐标系,
由垂直于,垂直于,平面法向量为,
通过计算得平面的法向量为.经判断知二面角为钝角,于是其余弦为.
【解析】【分析】(1)取的中点E,连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行于,平行于,于是可得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2)取中点,则垂直于,以A点为原点,为轴,为轴,为z轴建立坐标系,平面法向量为,利用向量垂直数量积为零,列方程组求得平面法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可得结果.
17.【答案】(Ⅰ)证明:,,,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又面,平面,,又,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Ⅱ)由(Ⅰ)知,直线、、两两垂直,则以为坐标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
,令,则,,,侧面,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二面角
为钝二面角,二面角的正切值为.
【解析】【分析】(Ⅰ)根据勾股定理、线面垂直性质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Ⅱ)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二面角的向量求法可求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