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词鉴赏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美的一幅图画啊 !真想永住襄阳,与山翁同 饮共醉这壮丽浩渺的人间仙景中!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襄阳好风日,
好风景
留醉与山翁。
山简,晋代一镇守襄阳 将军,有政绩,好饮酒, 每饮必醉。
襄阳风和日丽,多么 美好,我真想留下来 和山翁同饮共醉。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江雄浑 壮阔水势浩瀚 来自色微茫 沿江群邑(远望)眼前波澜(近观) 所处位置 即景抒情(积极乐观)
楚塞三湘接,
楚国的边塞
三条江水与湘江连 接的地方称为三湘
荆门九派通。
汉阳附近汇入长
江的各条河流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辽阔 的湘江,汉水西起荆门, 贯通长江的支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滔滔,好像奔流出天地以外, 山色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波澜动远空。
震、摇动
郡邑浮前浦,
州郡城镇 前方的江水
城郭仿佛在水面上浮动, 波澜汹涌又如同摇动着 远方的天空。
一、走近作者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
夫,一字仲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
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
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
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
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
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 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 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 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 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 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艺术特点
1.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 山岳的气概。
2.想象丰富,境界开阔。 3.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4.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 多姿。
李白诗歌中展现出来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它 “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 代风格、时代精神: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 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 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 的美感”;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 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 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 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作为这一时期的伟 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 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
夜里水流湍急。 • 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
一叶孤舟。 • 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 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
朋友。
具体赏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了哪 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 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 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 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 绕, 峰峦重叠,上凌苍天。山势峻高,连 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 是寥廓无际。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解题:
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 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 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 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 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 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 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 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塞上听吹笛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
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 明快——这,就是边塞诗!个人、民族、阶 级、国家和生存、发展、功业、荣耀在特定 的时空交汇碰撞,激射出耀眼的光芒……鉴 赏边塞诗,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 活经历,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思想感情,并 进一步把握诗歌反映的时代风貌。
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 步,朋友自会了解。
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 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 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701-761), 字摩诘,蒲州(今山西 省永济)人。开元九年 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 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 任职,官至尚书右丞。 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名和字都取 自《维摩诘经》中的维 摩诘居士,他一生过着 亦官亦隐亦居士的生活。 安禄山陷两京后,王维 曾受伪官,是政治上的 失节。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边塞 山水诗,无论律诗 绝句等 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 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 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 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 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 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 的自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 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我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 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 为什么到庐山来呢? 是因为“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 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 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 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 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我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 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 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 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 卢敖共游仙境。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 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 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 热爱人间风物。
找出首联的诗眼,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愁、急
找出第二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 这样的感受呢?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是因 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 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
• 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 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 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 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 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二、生平经历
1.蜀中求学,崭露头角 (701—725) 2.出蜀远游,求道访友 (725—735) 3.移家东鲁,供奉翰林 (736—744年) 4.离开长安,漫游南北 (745—757) 5.巫山遇赦,病逝当涂
(758-762年)
写作背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 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 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 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 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 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 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 游庐山。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整体感知
翻译: •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江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 宋词鉴赏全套PPT课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然,字 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 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 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 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40岁时,游长安,应进 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孟浩然和隐居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 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 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 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孟浩然和隐居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 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 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 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 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 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 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 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 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 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 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 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 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莽莽古楚之地 上,从湖南方向奔涌而来的“三湘”水, 与西起荆门山,支流众多的汉江水汇合,波涛汹涌 汇入长江。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 的青山重重,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一 叶扁舟,随波飘摇,远处的城郭似在水面上浮动, 浪拍云天,天空也像摇动起来。
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 些呢?
•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 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 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 作长途跋涉的 。
• 然而作者却不露痕迹,说说你的看法。
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这样 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
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 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 不返; 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 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 如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爱作庐山歌谣,诗兴 因庐山而激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 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 已为青苔所覆盖。 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 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 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 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 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 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 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 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 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 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 阳的孟浩然。
襄阳好风日,
好风景
留醉与山翁。
山简,晋代一镇守襄阳 将军,有政绩,好饮酒, 每饮必醉。
襄阳风和日丽,多么 美好,我真想留下来 和山翁同饮共醉。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江雄浑 壮阔水势浩瀚 来自色微茫 沿江群邑(远望)眼前波澜(近观) 所处位置 即景抒情(积极乐观)
楚塞三湘接,
楚国的边塞
三条江水与湘江连 接的地方称为三湘
荆门九派通。
汉阳附近汇入长
江的各条河流
楚国的边塞连接着辽阔 的湘江,汉水西起荆门, 贯通长江的支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远望江水滔滔,好像奔流出天地以外, 山色若有若无朦朦胧胧.,
波澜动远空。
震、摇动
郡邑浮前浦,
州郡城镇 前方的江水
城郭仿佛在水面上浮动, 波澜汹涌又如同摇动着 远方的天空。
一、走近作者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
夫,一字仲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
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
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
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
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
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 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 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 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 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 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 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 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艺术特点
1.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 山岳的气概。
2.想象丰富,境界开阔。 3.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4.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 多姿。
李白诗歌中展现出来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它 “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 代风格、时代精神:
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 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 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 的美感”;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 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 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了强大民族 鼎盛时代的整体精神风貌。作为这一时期的伟 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强烈而鲜明地 表现出这种盛唐气象。
夜里水流湍急。 • 风吹得两岸的树发出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
一叶孤舟。 • 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 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
朋友。
具体赏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了哪 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 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 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 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 绕, 峰峦重叠,上凌苍天。山势峻高,连 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 是寥廓无际。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解题:
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 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 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 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 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 祸。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 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 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塞上听吹笛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
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 明快——这,就是边塞诗!个人、民族、阶 级、国家和生存、发展、功业、荣耀在特定 的时空交汇碰撞,激射出耀眼的光芒……鉴 赏边塞诗,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 活经历,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思想感情,并 进一步把握诗歌反映的时代风貌。
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 步,朋友自会了解。
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 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 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701-761), 字摩诘,蒲州(今山西 省永济)人。开元九年 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 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 任职,官至尚书右丞。 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名和字都取 自《维摩诘经》中的维 摩诘居士,他一生过着 亦官亦隐亦居士的生活。 安禄山陷两京后,王维 曾受伪官,是政治上的 失节。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边塞 山水诗,无论律诗 绝句等 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边塞诗多 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 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他的山水 诗,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却没有谢 的晦涩堆砌的缺点,变化多采,具有 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描写了多种多样 的自然景色,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 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我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 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 为什么到庐山来呢? 是因为“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 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 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 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 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我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 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 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 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 卢敖共游仙境。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 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 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 热爱人间风物。
找出首联的诗眼,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愁、急
找出第二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请思考: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 这样的感受呢?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是因 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 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
• 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 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 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 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 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二、生平经历
1.蜀中求学,崭露头角 (701—725) 2.出蜀远游,求道访友 (725—735) 3.移家东鲁,供奉翰林 (736—744年) 4.离开长安,漫游南北 (745—757) 5.巫山遇赦,病逝当涂
(758-762年)
写作背景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 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 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 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 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 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 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 游庐山。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整体感知
翻译: • 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江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 宋词鉴赏全套PPT课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然,字 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 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 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 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40岁时,游长安,应进 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孟浩然和隐居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 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 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 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孟浩然和隐居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 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 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 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 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 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 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 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 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 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 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 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 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眺,只见莽莽古楚之地 上,从湖南方向奔涌而来的“三湘”水, 与西起荆门山,支流众多的汉江水汇合,波涛汹涌 汇入长江。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 的青山重重,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一 叶扁舟,随波飘摇,远处的城郭似在水面上浮动, 浪拍云天,天空也像摇动起来。
造成作者这种凄恻的感情的原因有哪 些呢?
•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 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 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 作长途跋涉的 。
• 然而作者却不露痕迹,说说你的看法。
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这样 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
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 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 不返; 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 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 如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爱作庐山歌谣,诗兴 因庐山而激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 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 已为青苔所覆盖。 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 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 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