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
一、第一章
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
(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
(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
(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
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
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
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
(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2)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为植物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
避免因施肥,根的呼吸,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使PH值强烈变化。
3.土壤结构有哪些类型?其土壤肥力状况如何?
(1)块状结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易丢失;
(2)片状结构:通透性差、易滞水、扎根阻力大;
(3)柱状结构:通透性较好、易漏水漏肥、不利于根系扎入或伸展;(4)团粒状结构体:耕作性能好、湿度稳定、泡水后结构体不易分散、不易被机械力破坏;
(5)冷柱状结构体:干湿交替频繁;
(6)核状结构体:比较黏实、通透性不良、影响根系深扎、耕作不良。
4.简述土壤孔隙的类型及作用。
农业生产上对土壤孔隙性有何要求?(1)非活性孔隙:能保持大量的水分,但土壤水分有效性很低,
通气透水性极差,耕作阻力大;
(2)毛管孔隙: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3)空气孔隙:在重力作用下迅速排出或下渗补充地下水。
(4)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较多、搭配分布适当。
5.试分析土壤温度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调节土壤温度?
(1)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土壤肥力、种子萌发、根系生长、作物
生长发育等。
(2)调节土壤温度:耕作;施有机肥;灌水与排水;覆盖与遮阴。
三、
1.简述土壤中主要水分类型。
(1)吸湿水:最靠近土粒表面;吸附性强、不能流动、密度大、属于无效水;
(2)薄膜水:土粒周围、吸湿水层外围薄膜状液态水;不受重力影响、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水可利用的下限;
(3)毛管水:借助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水;土壤中最宝贵的水、是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4)重力水:土壤含水超过土壤颗粒分子引力和毛管力作用范围而不能被土壤保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孔隙流动;下渗速度快,实际上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很少。
2.简述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P67,同上
3.简述土壤水分常数的概念与类型。
按照土壤水分形态的概念,土壤中各种类型的水分都可以用数量进行表示,把在某些特征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土壤水分常数。
分为: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
4.如何理解土壤水分含量及有效性?
(1)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量的土壤中含有的水量的绝对数目。
(2)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水分能否被作物利用及其利用难易程度。
5.如何理解土壤水势的概念,构成土壤水势的分势有哪几种?
土壤水分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同样温度、高度和大气压条件的纯自由水相比,其自由能降低,这个差值为土壤水势
土壤水势的分势有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6.如何理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
一般受土壤质地、结构、温度等因素影响。
7.叙述土壤蒸发的三阶段。
(1)蒸发强度保持稳定阶段;
(2)土壤蒸发强度随含水率而变化;
(3)土体内水汽扩散阶段。
四、
1.土壤耕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翻耕:破坏性大;
(2)深松耕:碎土效果好、丢失水分少、掩埋残茬、肥料和杂草能力差;
(3)旋松耕:破碎土壤、消灭残茬、杂草、伴混肥料的能力极强。
2.如何理解土壤水库的作用?
对作物供水具有连续性和调节能力
3.保护性耕作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残茬管理:保持土壤水分、减少风蚀、增加土壤有机含量;(2)免耕播种施肥:必须配套特殊免耕播种机;
(3)杂草及病虫防治:
(4)深松与表土作业:
五、
1.何谓盐碱土,盐土与碱土有何区别?
(1)盐土和碱土总称盐碱土
(2)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
(3)碱土是含碳酸盐或重碳酸盐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
2.简述盐碱土治理与改良措施及特点。
(1)治理:适时耕地、洗盐、增施有机肥、平整土地
(2)改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土壤除盐与培肥相结合。
(3)具体措施:开沟排水、种稻改良、灌水冲洗、生物改良、耕作措施改良、井灌井排、放淤泥改良。
六、
1.如何理解作物的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1)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引起的吸水过程,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2)被动吸水:由蒸腾作用而产生的水势梯度而引起的根的吸水。
蒸腾拉力是指由于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2.影响作物根系吸水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大气环境因子、土壤因子
3.如何理解作物体内的水分传输和水分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作物一方面蒸腾失水,另一方面又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这样就在作物生命活动中形成了吸水与失水的连续性过程。
一般把作物的吸水、用水、失水的动态关系称为水分平衡。
4.干旱和水分过多对作物有哪些危害?
(1)干旱:破坏原生质的机能、改变各种生理过程、引起体内水分重新分配、使细胞遭受机械损伤。
(2)水分过多:根系吸水吸肥受阻、有毒物质的危害、根系进行无氧呼吸、导致作物倒状。
5.农田水分消耗途径有哪些?
作物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透、地表流失
6.如何理解作物需水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1)规律:作物需水量、作物不同生育时期需水、作物水分临界期、不同自然条件作物需水量、农业技术措施与作物需水关系。
(2)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植物、土壤因素、灌溉、排水、耕作栽
培技术等人为措施影响。
七、
1.作物灌溉方式有哪些?
(1)全面灌溉: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喷灌;(2)局部灌溉: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
2.简述水稻的需水特性。
水分充足、能长期淹水在稻田生长
3.简述玉米需水量与产量关系。
(1)生物学产量关系:供水及时、水肥充足,干物质总量也就加重;(2)与经济产量关系:一般情况下,产量越高,经济系数也高,水的利用效益越高。
八、补充
1.田间持水量: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时,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物。
3.计算土壤含水量时,通常以“烘干土质量”作为基数。
4.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5.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对水分胁迫特别敏感的生长发育期。
6.溶质势:由于土壤水中所含溶质使土壤水的势能所发生的能量变
化,
7.蒸腾效率:植物消耗1kg水所能积累的干物质总克数。
8.土壤呼吸:土壤中的植物根系、真菌、细菌新陈代谢,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9.土壤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高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