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诺昔康与曲马多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9·疗效评价·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麻醉效果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实施麻醉操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促使患者手术得以顺利实施,但麻醉药物的选择及麻醉剂量的使用,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及预后有着一定影响[1]。

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使得患者术中保持清醒,对患者实施局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镇痛十分重要且必要[2]。

氯诺昔康是临床上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其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3]。

下面将20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对象,术后经外周静脉通道进行自控静脉镇痛,患者分别采用氯诺昔康镇痛及曲马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从2017年1月~2019年3月时间段选取其中治疗的20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②配合本次研究,依从性高;③无手术禁忌或麻醉禁忌。

排除标准:①不接受长期随访,不配合本次研究;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存在手术禁忌或麻醉禁忌的患者。

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其中100例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氯诺昔康的患者纳入甲组,另外100例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曲马多的患者纳入乙组,甲组男54例,女46例;最小患者41.8岁,最大患者82.3岁,平均(52.48±3.62)岁;平均体重55~74 kg;观察组中男56例,女44例;最小患者42.1岁,最大患者81.9岁,平均(51.24±3.74)岁;平均体重56~75 kg。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及术中维持用药的剂量相同,待患者术后清醒,对其进行气管拔除后,将外周静脉输液路三通接头连接自控静脉镇痛。

甲组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氯诺昔康,首次剂量为4 mg,乙组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曲马多,剂量为100 mg,连续用量2 ml/h,自控量为0.5 ml/15 min。

甲组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氯诺昔康44~56 mg,氟哌利多5 mg;乙组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曲马多1 000~1 200 mg,氟哌利多5 mg,将其稀释成100 ml。

1.3 观察指标
①镇痛效果分为三级,显效:手术过程无明显疼痛,患者自如且安静;有效:手术过程出现轻微的拉扯感觉及腹痛疼痛情况,但患者能耐受;无效:患者手术过程中疼痛情况明显,呻吟声大,无法安静下来。

镇痛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②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情况。

疼痛评分采用数字测量的方式,疼痛分数从0到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7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比较
甲组91.0%的镇痛总有效率较乙组93.0%的镇痛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结果比较(n=100)
组别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n(%)]
甲组3459793(93.0)
乙组4150991(91.0)
注:两组对比,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结果
不同麻醉干预实施后,甲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 <0.05);甲组患者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乙组(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χ—±s,n=100)
组别
疼痛评分(分)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min)
麻醉前麻醉后
甲组8.14±0.64 3.23±0.27220.25±35.69
乙组8.18±0.58 5.09±0.45173.25±27.58
t 值0.754 3.21530.471
P 值>0.05<0.05<0.05
3 讨论
氯诺昔康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起到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功效,同时,还能激活阿片神经肽系统,起到良好的中枢型镇痛效果。

该种药物有较强的镇痛及抗炎功效,与其他NSAIDs相比较,药效强3~100倍[4]。

曲马多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非成瘾类镇痛药物[5],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低[6],其镇痛药物是吗啡的1/10,能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在脊髓突触间的重摄取作用,在双重作用机制的协同下,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7]。

临床研究得知,曲马多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患者使用后,2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恶心及呕吐等情况[8]。

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氯诺昔康进行自控静脉镇痛,乙组患者采用曲马多进行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取得的镇痛效果无差异,甲组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久,且疼痛缓解效果更佳,由此可见氯诺昔康作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有效镇痛方式,取得的镇痛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氯诺昔康与曲马多作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有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杨文武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普外科,天津 300350)
【摘要】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与曲马多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方法 以20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术后经外周静脉通道进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其中100例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氯诺昔康的患者纳入甲组,另外100例自控静脉镇痛采用曲马多的患者纳入乙组,对比两组镇痛有效率、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甲组91.0%的镇痛总有效率较乙组93.0%的镇痛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麻醉干预实施后,甲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率3.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2.0%,甲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

结论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作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有效方式,取得的镇痛效果相当,但氯诺昔康的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久,疼痛得以明显缓解,可作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首选麻醉药物。

【关键词】氯诺昔康;曲马多;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有效率;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疼痛
120中国处方药 第17卷 第9期·疗效评价·
效方式,取得的镇痛效果相当,但氯诺昔康的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久,疼痛得以明显缓解,取可作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首选麻醉药物。

参考文献
[1]燕建新, 刘春明, 董丽敏. 不同镇痛方式对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 6(2): 96-99.
[2]陈聪, 曾凡杰, 苟亚军. 预镇痛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疼痛和炎症的作用评价[J]. 中华创伤杂志, 2016, 32(8):735-740.
[3]张健, 原春雷, 杨春华. 应用氯诺昔康与曲马多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J]. 黑龙江医学, 2018, 28(5):337-338.
[4]詹中利, 葛仕琴.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 22(10):796-797.
[5]方宝霞, 刘杰, 刘慧敏. 曲马多联合氯诺昔康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安徽医药, 2017,50(9):1564-1567.
[6]罗玉琳, 郁葱. 氯诺昔康和曲马多用于颌面部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1(2):266-267.
[7]张焰, 丁浩中. 曲马多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量效关系[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6, 22(12):757-758.
[8]李亚丽, 陶明哲, 任永功. 曲马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应及康复的效果[J]. 中国康复, 2018, 18(5):288-290.
近些年来,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其中胃癌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据研究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大约40万,占世界增长人数的40%左右[1]。

由于胃癌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恶性程度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现时大多数已经为中晚期,大部分患者确诊为胃癌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化疗成为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方式。

临床上对于胃癌的化疗方案并无标准,且化疗药物种类较多,目前市面上的奥沙利铂(L-OHP)、替吉奥、多西他赛(TXT)、伊立替康(CPT-11)等胃癌化疗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化疗药物[2]。

因此,根据胃癌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多种抗癌药物联用对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化疗药物联合方案如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以及奥利沙铂联合替吉奥和伊立替康对于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组织确诊为中晚期胃癌患者120例。

入选标准:①年龄50~89岁;
②接受治疗之前有可以测量的病灶;③行为状态量表(KPS)得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自愿参与试验,了解试验的步骤,签署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有肝肾功能障碍且骨髓储备异常;②除了胃癌还存在其他恶性肿瘤;③有听觉、视觉或语言障碍,影响沟通不能完成评估量表者。

将上述符合入组标准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
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范围53~79岁,平均(60.74±3.12)岁,其中黏液腺癌6例,冠状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4例,低分化癌8例,中分化癌2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范围54~83岁,平均(62.25±2.86)岁,其中黏液腺癌4例,冠状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8例,未分化癌5例,低分化癌9例,中分化癌28例。

以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做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L-OHP联合替吉奥为治疗方案。

L-OHP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75 mg/m2,第1天;替吉奥口服,用药剂量为40 mg/m2,每天2次,第2~30天。

研究组:L-OHP联合替吉奥和CPT-11为治疗方案。

CPT-11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75 mg/m2,第1天;L-OHP 静脉滴注,用药剂量为75 mg/m2,第2天;替吉奥口服,用药剂量为40 mg/m2,每天2次,第3~30天。

30 d为1个治疗周期。

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治疗周期。

1.2.2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2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据国家颁布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3]来判定治疗方案对患者肿瘤病灶的治疗情况,即判定标准为病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症状为经影像学检查病灶扩大;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症状为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并未扩大;部分缓解(partial relif,PR):症状为经影像学检查病灶缩小超过30%;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症状为经影像学检查患者病灶消失。

总缓解率(ORR)=(PR+C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SD+CR+PR)/总例数×100%。

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
不同化疗药物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宋然,刘峰林*,马琳
(徐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经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为中晚期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给予奥沙利铂(L-OHP)联合替吉奥和伊立替康(CPT-11)为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L-OHP联合替吉奥的治疗方案。

观察对比两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缓解率为38.33%,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胆红素升高和口腔黏膜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发生情况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神经毒性和脱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显著改善情况更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和伊立替康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病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晚期胃癌;伊立替康;总缓解率;不良反应;预后
*通信作者:刘峰林,Email:305724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