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
夜与四季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
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
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
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角
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
(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
(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
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
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
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
3、围绕的中心:地轴
4、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
(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
(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
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
(二)公转
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
2、围绕的中心:太阳
3、方向:自西向东
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
5、公历:
(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
(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
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形成四季的变化
(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
(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
(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四、昼夜现象
1、成因
(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
(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半球和夜半球
(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2)晨昏线(晨昏圈):地球上昼、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晨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度到昼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度到夜半球的分界线
五、昼夜交替现象
成因:地球的自转地球每转1周,昼夜交替1次。

六、四季的形成
(一)成因
1、地球的公转
2、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间有66.5°的夹角
(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直射范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南北回归线直射各有1次,两回归线之间的位置都有2次直射的机会,其余地区无直射机会
2、二分二至及其特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半球相反)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春分3月20或21日赤道适中昼夜等长
夏至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极昼,南极
圈以内极夜)
秋分9月23或24日赤道适中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1或22日南回归线最小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极夜,南极
圈以内极昼)
(三)在图中,如何区分二分二至
1、明确地轴倾斜方向
2、根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找到夏至,
则它的对面为冬至
3、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春分和秋分
别忘了有些题目要求画出公转和自转方向
(四)节气
1、定义:农牧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计时方法
2、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间相隔大约15天
第三节月球与月相
一、月球概貌
(一)表面
1、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绝大多数是外来星体撞击形成张衡环形山
2、明暗相间:明亮处——高原、山脉阴暗处——平原、低地
(二)大小
1、半径:1738 km
2、体积:地球的2%
3、质量:7.35×1022 kg 约为地球质量的1/81.3引力很小
4、月地平均距离:384401km
(三)月球上为何没有生命?
1、昼夜温差大:向阳处温度可达127℃,背阳处温度可降到—183℃
2、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缺少对月面温度的调节作用;易遭受外来星体撞击,形成环形山;
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3、月球上没有水
二、月球的运动
(一)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围绕的中心:月轴
3、周期:27.3日
(二)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围绕的中心:地球
3、公转轨道:近似于圆形的椭圆
4、周期:27.3日=自转周期→→→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
(三)月
1、定义: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的计时单位
2、公历中,一年分为12个月,
月的长度有四种,大月为31日,小月为30日,二月平为28日,闰年二月为29日
三、月相
(一)定义:月球的相貌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
(三)月相变化图解(重点掌握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个月相相关知识)
1、在一个月中,月球
的位相要经历新月、上
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一系列的变化。

2、掌握右上左下的规
律:
(1)上半个月的月亮
右边月面亮,即月面朝
西;升起的时间随日期
的推移,从清晨逐渐推
迟到傍晚,落下的时间
从傍晚逐渐推迟到清
晨。

(2)下半个月的月亮左边月面亮,即月面朝东;升起的时间随日期的推移从傍晚逐渐推迟到清晨,落下的时间从清晨逐渐推迟到傍晚。

3、星空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四)四个重要的月相及其特点
(五)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
1、定义: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
2、长度:1朔望月=29.5日
3、农历(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编制的,
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农历中的月大为30日,月小为29日
4、以农历确定的节日及月相
(1)春节——正月初一——新月(2)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月
(3)端午节——五月初五——娥眉月(接近上弦月)
(4)七夕节——七月初七——上弦月(5)中秋节——八月十五——满月
(6)重阳节——九月初九——凸月(接近上弦月)
(六)与月相相关的诗句
1、新月: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2、上弦月:(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3、满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下弦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四、月食与日食
(一)月食
1、类型:月全食月偏食
2、发生时间:满月(农历十五或十六)
3、日地月位置关系: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即日—地—月
4、成因: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公转运动到地球的影子内,
被部分或者全部遮住
5、月食的过程:东(左)边开始,西(右)边结束
(二)日食
1、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发生时间:新月(农历初一)
3、日地月位置关系: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即日—月—地
4、成因: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
将太阳一部分或者全部遮住。

5、日食的过程:西(右)边开始,东(左)边结束
日环食过程示意图日全食过程示意图
五、探月之旅
1、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59年前苏联“月球3号”火箭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得到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
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首次登月
4、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1)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 2009年3月1日撞击月球
(2)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
(3)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 12月14日登陆月球虹湾区携带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
注意由“嫦娥三号”及“玉兔号”引申出的相关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