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地理(未完全版)
第一章
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矿产资源、燃料资源等方面反映出来。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国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理解)
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它的发展既能使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对传统产业和产品又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在国际间的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增大趋势。

第三章
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即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地区和意
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地理大发现主要是指以下事件:一是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寻找新航路的第一次重要突破;
二是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于1497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

这两次航行历史上人们称为“发现新航路”。

三是意大利人哥伦布1492年奉西班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

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主要原因:
1、商人们渴望开拓海外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财富;
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
3、航海技术的成熟。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1、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彼此隔绝、独立发展的状态,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得世界地图的轮廓基本形成。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与提高。

2、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大量物质财富与劳动力。

3、新旧大陆之间商品、劳务等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由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物种。

第一次产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标志是蒸汽机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2)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3)国际经贸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

(4)产业革命后,地中海沿岸由于交通优势的丧失,逐渐大大了欧亚贸易中心的地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英、法、荷、比等围.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美国和德国,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3.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加剧
4.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自然条件:1.地域范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2.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

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三、社会条件:
(一):经济条件:1.经济增长迅速;2.贸易量不断上升;3.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来越高;4.投资活动日趋激烈;5.科技进步明显;
(二)政策条件:1.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开放市场;2. 积极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3.重点培养、吸引人才。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或区域之间,某些国家和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有关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形式的经济贸易集团。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部分一体化(指成员国之间就一个或几个部门,一个或几个产品加强经济协调均合作。

)与全盘一体化(区域集闭的所有成员就所有经济部门和全部活动,实行全面—体化。

);
垂直一体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建立的—体
化组织,比如欧盟)与水平一体化(指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还包括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有利影响包括:
1.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3.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有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妄图操纵其他国家的野心。

有利于集团内部的技术合作。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利影响包括:
1.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2.成员国内部,发展中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

3.不利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

亚太经合组织(APEC)APEC 共有成员21个(包括两个地区经济体)。

《茂物宣言》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包括10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

《曼谷宣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五章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
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区域,在这区域内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免除关税等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发展出口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推动该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有:区域范围的划定性,政策的开放性与开放的有限性,经营活动的外向性,设区主旨的经济性,优惠条件的广泛性,投资机会的均等性以及管理机构的高效性。

世界经济特区类型: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区,但各种类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按照产业特点,一般可分为七类:贸易型、工业型、工贸结合型、综合型、科技型、金融型和旅游型。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又称直接转口港或转口区)、科技工业园区和综合性经济特区。

典型的经济特区: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巴西玛瑙斯自由贸易区(Zona Franca de Manus, ZFM)、和香港
第六章(多为理解内容)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特点:1.世界石油的两大弧形地带分布: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2.中东、北非、中国东部沿海、美国中部及墨西哥湾西部等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
3.海底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0°至南纬10°
4.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世界石油贸易:
1.中东、拉美、非洲是世界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地。

其次为前苏联地区、西非、中南美和北非地区。

2.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其中以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

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北非和西非地区。

3.美国虽然油产丰富,但因国内消费量大,石油进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靠进口。

主要进口来源为其周边国家如中南美地区、加拿大和墨西哥,其次为中东地区,再次,从西非和欧洲进口。

(美国“政府主导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


亚洲的石油进口地区包括日本、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为主体的亚太地区(包括印度)
世界煤炭分布: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1.北半球的煤炭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北纬30°~70°),而且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

2.南半球煤炭资源较少,仅占全球地质储量的7.8%,煤炭丰富的国家主要是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

世界煤炭生产:目前我国是最大的产煤国,世界主要产煤国还有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

世界煤炭贸易:亚洲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市场;欧洲其次。

世界煤炭出口国分布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

煤炭的出口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

五大出口国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国、南非、美国、印度尼西亚,世界煤炭的重要出口国目前还有俄罗斯、哥伦比亚、加拿大、波兰等。

世界煤炭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约有30多个。

世界煤炭进口量相对集中,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煤炭进口的主体。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澳大利亚出口日本的煤炭占澳全
部出口量的近一半。

日本、澳大利亚双方共同主导着国际煤炭市场。


世界煤炭贸易两大区域性的市场:
1.亚太市场是世界煤炭贸易第一大市场。

亚太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供煤国家:澳大利亚、中国等;主要进口国家及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
2.欧美市场为世界煤炭贸易第二大市场,其中美洲煤炭贸易量占
世界总量的近1/4;主要供煤国家:美国、加拿大等;主要进口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
世界铁矿石贸易
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南非、加拿大和瑞典是目前世界铁矿石的十大生产国(澳大利亚和巴西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居第一位,巴西位居第二位,再次是印度,南非,世界铁矿石主要出口国还有瑞典、加拿大、毛里塔尼亚、智利和秘鲁
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为亚洲4个国家(地区)和欧洲4个国家,其中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是世界铁矿石进口国中最大的四个国家。

出口国分散于世界各洲,以南美洲和大洋洲为最重要;而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

世界谷物贸易基本格局是,谷物出口大国与生产大国基本一致,谷物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谷物进口则分散在100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谷物出口国的集中度明显高于进口国的集中度。

美国是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其次为欧盟。

再次为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世界上的谷物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广泛分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主要是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其中进口最多的是日本,其次为韩国,再次为埃及、意大利水稻、小麦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谷物产品,也是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三大主要产品。

世界谷物贸易量中,小麦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玉米。

美国的小麦出口量最大,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

稻谷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贸易量最小的作物。

稻谷出口国中,泰国所占世界贸易份额最大,其次是越南。

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度高。

稻谷进口国比较分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西和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进口国。

玉米出口量最多的是美国;日本是玉米进口大国。

与出口相比,玉米进口国家的集中度要低得多。

第七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