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从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层面指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方向。
为了践行核心素养任务目标,亟需转变传统政治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立足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诉求,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深度思考与深度实践,让他们在多元体验中实现真学、真思、真懂、真做,提升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全面发展
面向素质教育发展新趋势,高中政治教育迎来全新机遇和挑战。
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核心素养发展方向,亟需开展个性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政治教学活动,打造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探究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与发展,不仅收获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发展[1],学生必将受益终身。
那么究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下围绕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
(一)培育政治认同
端正的思想观念、强烈的政治认同,这是每一位国家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国维护主权、提升国际地位的
根本保障。
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知识教育、实践体验等多层面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策与治理原则,关注政治发展与战略布局,培育正确的政治理念,这是课程教育的目标方向,也是国家发展对青少年成长提出的必然要求[2]。
丰富的知识体系是支持高中生政治认同的基本要素,需要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加以重视。
(二)发展理性精神
科学的认知思维、深入的感性理解,这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客观要求。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政治课堂上针对具体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分析,综合锻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深度探究能力,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复杂的事物,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认知的突破点,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渗透法治意识
在我国治国理政的发展战略中,依法治国是基本方针之一。
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既能做到遵纪守法,也能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要从现实生活着手,汲取真实案例,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理性、客观地剖析与探讨,丰富实践,深化理解。
另外,学习法律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自觉约束言行举止,不冒犯他人,保护
自我,这是良好个人修养的表现。
(四)激励公共参与
在社会发展中,每个公民基本的权利与义务是毋庸置疑的。
唤醒高中生公共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合理合法地关注、参与、影响公共事务,这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比如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在国家建设中建言献策的权利和义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加深理解,用知识武装头脑,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国家发展有关的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正确思想观念,培育社会责任意识,端正学习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这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大有益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原则
基于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达成的目标方向,优化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方法与原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学习中有所收获。
(一)以生為本
开展任何教学创新与实践,归根结底都要围绕“学生为主体”而开展。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样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实践经验,在尊重“教情”与“学情”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将课堂学习与探索的时间交还给学生[4],颠覆传统
“填鸭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多实践,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实践参与的各个环节体现主体地位,激发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深度探究的意识,确保更顺利、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抓好整体
政治教学本身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每个环节涉及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也适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把握知识要点,逐步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那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遵循整体出发原则,牢牢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必然关系,抓好课堂教学每个细节[5],既要强化理论知识,也要落实实践活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三大要素的内在关联,有的放矢规划教学方案,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深受启发,促进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
(三)明晰目标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把握好目标方向。
那么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整合知识内容,预设课堂生成,合理规划方案,确保达成最终目标。
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最合理的?自然要先从学生角度出发,且围绕目标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走向科学、合理。
结合高中阶段政治课程教育的本质目标,同时考虑核心素养根本要求,要在课程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提升思
想道德水平,以有效方法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优秀公民,基于多维目标有效开展课程活动。
(四)迁移运用
政治知识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体现了实用性价值。
那么追求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活动,不能只顾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生活情境出发,结合知识要点,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趣味的、直观的学习环境,在获取知识、启发思维的同时,综合发展多样素质。
融入具体环境,理解政治概念、整合政治观点、提出政治思想,这对于思维发展与习惯养成都有正面影响。
如此一来,学生在政治课堂既能学习知识,也能感知生活,教学过程符合其认知经验与学习水平,更易于产生内心共鸣,促进知识内化吸收,实现更深层次的迁移运用[6]。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即通过课程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最基本的能力与素质,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在新形势下的政治课程教育中,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多方面着手[7],在考虑学生实情以及明晰核心素养目标方向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课程方案,通过多样化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能力,实现真学、真思、真懂、真做。
(一)真学,回归生活体验
培养政治认同感,这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
政治学科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体,为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政治认同意识,应从生活视角出发,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学”的场景,引领自觉、主动的政治行为,树立政治信仰。
在“互联网+”教育新时代大背景下,学生拥有广泛获取资源的渠道,政治教育也要打破“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形式,而是从校内到校外,多管齐下[8],创造更多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
比如在校内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职务竞选,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组织“我为抗‘疫’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为学校建设、班级发展献计献策等等;在校外活动中鼓励参加志愿者服务,为社区管理提出好的想法与意见;模拟村民代表大会,针对农村“移风易俗”提出自律章程等等。
高中生思维活跃,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政治,通过实践活动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指引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心系时事政治,充分理解并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爱国之情。
(二)真思,推进议题讨论
议题式教学顾名思义以“议题”为核心,整合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设置真实的、热门的议题内容,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时政要点,妥善解决社会生活问题,让学生在
围绕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理性思辨能力,促进思维品质与问题解决能力全面发展。
通过议题讨论,驱动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理性追求真理,乐于实践创新,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研究“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供求影响价格”以及“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思想,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再基于“你吃过10块钱一斤的大葱吗?”为话题展开讨论,由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通过走访调查,分别记录市场、超市、小摊贩售卖的大葱价格。
为什么大葱价格一路持续上涨?结合调查情况剖析原因,发现这与天气原因、物流原因、整体物价上涨以及大葱积居奇等很多因素都有关联,由此导出关于“供求关系”变化的认识,教会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政治内容进一步理解与认同[9]。
(三)真懂,聚焦时政热点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趋向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正确的三观,发展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注入力量。
那么为了让学生“真懂”,教学过程应聚焦时政要点,引领学生明辨是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10]。
比如根据我国颁发的《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围绕热门的“知识产权”问题展开学习,结合教材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知识要点,与学生一起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侵权行为,围绕“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之间
的关系”进行深度讨论,结合社会经验导出“商标侵权案”等真实案例。
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由学生自主分析、深入讨论,加深对违反法律条例的理解,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法治意识,实现综合素养内化。
再如,学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时,通过呈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内容,明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这一界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展开热烈讨论,辨析“人肉搜索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准备辩词,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法律认知,懂得公民享有基本的政治權利,但是也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四)真做,落实实践行动
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参与能力,要从培育责任担当着手,激励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敢于接受挑战,自觉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与发展能力。
因此,在政治教育中落实“真做”手段,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
比如在研究“国际关系”的问题上,引入“中美贸易争端”课题,由学生在课上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以“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身份就国际问题展开犀利讨论,指引学生理性参与社会事务,合理表达自己想法;再有,为了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围绕“疯狂‘双十一’背后的隐患”为话题,大家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论对“双十一”的看法以及今后理性消费的做法,通过辨析活动,不仅理解要学会利用价值规律购买物美价廉
的产品,还要学会自我调控,避免情绪化消费,体现消费对生产应有的引导作用。
社会发展离不开有责任的青少年共同创造,只有唤醒责任意识,端正思想行为,才能驱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公共参与能力,获得综合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中政治教育活动要将“核心素养”四大目标放在首位,从根本转变过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陈旧思想,转向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创新实践、关注深度学习,赋予高中政治课堂新内涵、新路径、新期盼。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今后笔者将继续探寻适宜高中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教学策略,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学习与成长搭建更宽广的舞台,激励学生释放自我,个性发展,有效提升政治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