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8.1功与功率 ........................................................................................................................... - 1 -
8.2重力势能 ......................................................................................................................... - 11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 - 17 -
8.4机械能守恒定律 ............................................................................................................. - 24 -
8.5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30 -
专题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36 -
8.1功与功率
一、功
1.内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2.公式:W=Fl cos α。
3.功是标量(选填“标量”或“矢量”)。
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5.功的单位物理意义:1 J等于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 m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即1 J=1 N×1 m=1 N·m。
二、正功和负功
1.正功和负功
意义是等同的。
例如,可以说摩擦力做了-3 J的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3 J的功。
2.总功
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
总功,是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即
W总=W1+W2+W3+…+W n。
三、功率
1.定义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
2.定义式
P=W t。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说明:在工程技术上常用的单位是千瓦(kW),1 kW=103 W。
4.意义
功率是标量,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功率与速度
(1)关系:当一个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等于这个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2)关系式:P=F v。
①若v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则P=F v为对应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②若v是瞬时速度,则P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3)应用:从P=F v可以看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
对功的理解如图所示,马拉着小车(包括人)沿水平面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
(1)小车(包括人)受到几个力作用?每个力对小车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
(2)马对小车做的功是否等于马的拉力F(设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和小车的位移l的乘积?
(1)在使用公式W=Fl cos α计算功时,公式中各量W、F、l都要取国际单位制单位。
(2)功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或者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3)公式W=Fl cos α只适用于计算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的功,不适用于计算变力做的功。
式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α是力F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的夹角。
(4)公式W=Fl cos α,可以理解为力乘以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l cos α);也可以理解为位移乘以在位移方向上的分力,即W=(F cos α)l。
(5)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W,只与F、l、α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运动形式及是否受其他力等因素均无关。
(6)因为功是过程量,反映力在空间位移上的累积效果,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过程,所以用公式W=Fl cos α求力做的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段位移上(或在哪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
2.总功的计算
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计算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若以W1、W2、W3…分别表示力F1、F2、F3…所做的功,则这些力所做的总功为W总=W1+W2+W3…(负功连同负号一起代入计算)。
(2)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若以F合
表示这几个力的合力,则这些力所做的总功为W
总=F
合
l cos α。
【例1】水平路面上有一辆汽车向左运动,车厢内有一个固定斜面,一个人坐在斜面上,车与人始终相对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匀速行驶时,斜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B.汽车减速行驶时,斜面对人的支持力做负功
C.汽车减速行驶时,斜面对人的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D.汽车加速行驶时,斜面对人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人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无论车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支持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均小于90°,即支持力均做正功,故A、B错误;当车匀速运动时,人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即人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等大反向,则当车向左做减速运动时,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向右上方,才可使人的合力水平向右,则可知摩擦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一定大于支持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故摩擦力与速度的夹角一定大于90°,即摩擦力做负功,故C正确;同理,当车向左做加速运动时,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向左上方,才可使人的合力水平向左,则可知摩擦力有三种情况,第1种情况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一定小于支持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摩擦力做负功,第2种情况摩擦力为零,摩擦力不做功,第3种情况沿斜面向下,摩擦力做正功,故D 错误。
]
判断力做正、负功的方法
(1)根据力F和物体位移l方向的夹角α判断——常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形。
(2)根据力与物体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θ判断——常用于曲线运动的情形。
如图所示:
①若夹角θ是锐角,力做正功。
②若夹角θ是钝角,力做负功。
③若夹角θ是直角,力不做功。
1.(多选)在【例1】情境中,若车厢内的斜面改为水平面,人坐在水平面上,车与人始终相对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匀速行驶时,水平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B.汽车减速行驶时,水平面对人的支持力做负功
C.汽车减速行驶时,水平面对人的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D.汽车加速行驶时,水平面对人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ACD[当车匀速行驶时,人受重力、垂直水平面向上的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无论车做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支持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均等于90°,即支持力均不做功,A正确,B错误;当车减速行驶时,人受重力、垂直水平面向上的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即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摩擦力做负功,C正确;当车加速行驶时,人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与速度方向相同,摩擦力做正功,D正确。
]
2.(多选)【例1】中的人下车后进入电梯上楼,已知从1楼到20楼的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的做功情况是()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D[在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中,支持力与人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所以支持力始终对人做正功,故D正确。
]
功率的理解与运用
大牵引力F。
如图所示某部队正用吊车将一台坦克车从码头上吊起装上舰船。
(1)将质量为m的坦克车以速度v匀速吊起,坦克车在t时间内匀速上升h高度。
怎样计算吊车的功率?其瞬时功率是多少?
(2)若坦克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高度h时,该过程中吊车的平均功率是多少?其瞬时功率是多少?
提示:(1)吊车对坦克车做的功W=mgh。
功率P=W
t=
mgh
t;P瞬=F v=mg v。
(2)该过程中吊车的平均功率为P=W
t=
Fh
t=
m(a+g)h
t。
其瞬时功率为P
瞬
=F v=(mg+ma)at。
1.公式P=W
t和P=F v的比较
定义式P=W
t
计算式P=F v
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情况下功率
的计算
适用于F与v同向的情况
应用求某个过程中的平均功
率。
当时间t→0时,可由
定义式求瞬时功率
若v表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功
率P表示力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若v
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功率P
表示力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公式理解功率可以用P=
W
t来表
示,但功率并不由W、t
决定
P一定时,F与v成反比;v一定时,F与P
成正比;F一定时,v与P成正比
(1)平均功率的计算:
①利用P =W
t 。
②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
①利用公式P =F v cos α,其中v 为瞬时速度。
②利用公式P =F 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
③利用公式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的外力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
【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
(1)前2 s 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2)2 s 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解析] (1)木块沿斜面下滑时,对木块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a =2 m/s 2
由位移公式l =12at 2=1
2×2×22 m =4 m 重力在前2 s 内做的功为
W =mgl sin θ=2×10×4×0.6 J =48 J
重力在前2 s 内的平均功率为P =W t =48
2 W =24 W 。
(2)木块在2 s 末的速度v =at =2×2 m/s =4 m/s 2 s 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P =mg v cos(90°-θ)=mg v sin θ=2×10×4×0.6 W =48 W 。
[答案] (1)24 W (2)48 W
计算功率应该注意的问题
(1)首先应该明确所求的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计算平均功率与瞬时
功率选择的公式不同。
(2)求平均功率时,应明确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求瞬时功率时,应明确是哪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3)应该明确是哪一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动力还是阻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
不同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公式。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汽车的启动方式有两种:1.以恒定的功率启动;2.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
(1)用公式P=F v研究汽车启动问题时,力F是什么力?
(2)以恒定功率启动时,汽车的加速度变化吗?做什么运动?
(3)汽车匀加速启动的过程能否一直持续下去?
提示:(1)F是汽车的牵引力。
(2)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根据P=F v,v增大,F减小,加速度减小,故加速度变化,汽车做变加速运动。
(3)不能。
汽车匀加速启动,F不变,v增大,P增大。
当P=P
额
时,匀加速运动结束。
两种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P-t图
v-t图
和F-t图
OA
段
过程
分析
v↑⇒F=
P额(不变)
v↓⇒a=
F-F阻
m a=
F-F阻
m不变⇒F不变⇒
v↑
P=
(1)汽车的最大速度v max的求法
汽车做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 f,故v max=P额
F=
P额
F f。
(2)匀加速启动时,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的求法
牵引力F=ma+F f,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v′max=
P额
ma+F f
,时间t=
v′max
a。
(3)瞬时加速度a的求法
根据F=P
v求出牵引力,则加速度a=
F-F f
m。
【例3】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若其总质量为5 t,在水平路面上所受的阻力为5×103 N。
(1)求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则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3)若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则汽车车速v′=2 m/s时其加速度为多大?
[思路点拨]①汽车速度达到最大的条件是a=0,即F=F f。
②汽车以恒定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的“收尾”条件是:P=P
额
,此时的速度为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
③汽车速度为v′时牵引力F=P v′。
[解析](1)当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牵引力F=F f,则由P=F v得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v max=P
F f=
60×103
5×103
m/s=12 m/s。
①
(2)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则有P v-
F f=ma ②
得v=
P
F f+ma
=
60×103
5×103+5×103×0.5
m/s=8 m/s ③
由v=at得这一过程维持的时间t=v
a=
8
0.5s=16 s。
(3)当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达到2 m/s的速度时,牵引力
F′=P
v′=
60×103
2N=3×10
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的加速度
a=F′-F f
m=
3×104-5×103
5×103
m/s2=5 m/s2。
[答案](1)12 m/s(2)16 s(3)5 m/s2
机车启动动态分析思路
分析机车启动全过程必须抓住三点
(1)正确分析其物理过程。
(2)抓住两个基本公式:功率公式P=F v,P是机车的功率,F是机车的牵引力,v是机车的速度;当机车匀速运动时F=F f,当机车匀变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
(3)正确分析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在各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8.2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的功
1.重力做功公式W G=mgΔh的推导
(1)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是h1的位置A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B(图甲)。
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W G=mgΔh=mgh1-mgh2。
(2)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是h1的位置A沿着一个斜面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B′,再水平运动到B(图乙)。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l,则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W G=(mg cos θ)l=mgΔh=mgh1-mgh2。
甲乙
斜面是否光滑对计算重力做功没有影响。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
1.意义:mgh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方面与重力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我们把mgh叫作重力势能。
2.表达式:E 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
4.单位:焦耳,符号J。
1 J=1 kg·m·s-2·m=1 N·m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1)W G=E p1-E p2(其中E p1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 p2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
(2)两种情况:
①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即W G>0,E p1>
E p2。
②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W G<0,E p1<
E p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在参考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0。
2.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3.正负的含义: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值,参考平面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值。
四、弹性势能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作弹性势能。
2.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压缩或被拉长时,就具有了弹性势能。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簧弹力做负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4.弹性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弹簧的形变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
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是h1的位置A沿曲面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B(如图)。
如何计算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提示:微元法
我们可以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每一个间隔都相当于一个小斜面。
设每个小斜面的高度差是Δh1、Δh2、Δh3…,
则物体通过每个小斜面时重力做的功分别是mgΔh1、mgΔh2、mgΔh3…。
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个小斜面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 G=mgΔh1+mgΔh2+mgΔh3…=mgΔh=mgh1-mgh2。
G12
度差;h1、h2分别指初位置、末位置的高度。
2.做功的正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
3.做功的大小: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特别提示]恒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的特点可以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的特点是与具体路径无关,只跟始、末位置有关,恒力做功等于恒力与沿着恒力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23
轨道1、2、3由离地高h的A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道1、3光滑,轨道2粗糙,重力对小球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W3B.W1=W3>W2
C.W1=W2=W3D.W1>W2>W3
D[重力做功只与物体重力和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由于三个小球下滑的高度差均为h,质量关系为m1>m2>m3,故W1>W2>W3,D正确。
]
请根据重力做功的性质,将【例1】情境改为如图所示情况,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为h处的斜面上的A点滚下,经过水平面BC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
达高h 4的D 点时,速度为零,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
A .3mgh 4
B .mgh 4
C .mgh
D .0
A [AD 间的高度差为Δh =h -14h =34h ,则重力做功为W =mg Δh =34mgh ,故
A 正确,
B 、
C 、
D 错误。
]
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81物体从同样的起点沿不同的路径运动到同样的终点,重力做的功不同,不一定等于mgh ,则物体在终点位置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就不能把mgh 叫作物体的重力势能了。
如图所示,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玩滑梯:
(1)在最高点(高度为h )和地面的重力势能各是多少?
(2)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选地面为参考面) 提示:(1)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重力势能分别为mgh,0。
(2)重力做功W =mgh 。
重力势能减小了mgh 。
(1)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能量,不是地球上的物体单独具有的。
(2)相对性:重力势能E p =mgh 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式中的h 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而无方向,但有正负之分。
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上方时,E p 为正值;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时,E p 为负值。
注意物体重力势能的正负是表示比零势能大,还是比零势能小。
(3)参考平面选择的任意性:视处理问题的方便而定,一般选择地面或物体运动时所达到的最低点为零势能面。
(4)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及过程无关,它的变化量是绝对的。
[特别提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 p=mgh,只适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g值不变时的范围,若g值变化时,不能用其计算。
(1)表达式W G=E p1-E p2=-ΔE p。
(2)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减小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增加多少。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为h。
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D.-mgh,减少mg(H+h)
D[以桌面为参考平面,落地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mgh,初状态重力势能为mgH,即重力势能的变化ΔE p=-mgh-mgH=-mg(H+h),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mg(H+h),D正确。
]
上例中,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结果如何?
提示:落地时重力势能为0,重力势能的变化为减少mg(H+h)。
(1)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必须首先选定零势能面。
(2)零势能面以下的重力势能均为负值,“+”“-”号代表重力势能的大小,因此,比较大小时,一定要带着“+”“-”号进行比较。
对弹性势能的理解
如图所示,某人正在用拉力器锻炼臂力。
(1)人不用力时,弹簧不伸长,此时弹簧有弹性势能吗?
(2)人拉弹簧时对弹簧做什么功?弹簧的弹性势能怎么变化?
(3)在弹簧弹性限度内,人将弹簧拉得越长,克服弹力做功越多吗?弹性势能越大吗?
(4)拉力器有2条弹簧和有4条弹簧,拉伸相同长度,用力一样吗?克服弹力做功相同吗?
提示:(1)弹簧不伸长,没有弹性势能。
(2)人对弹簧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
(3)将弹簧拉得越长,克服弹力做功越多,弹性势能越大。
(4)用力不一样,克服弹力做功也不相同。
1.弹性势能的产生原因⎩⎨⎧(1)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2)各部分间有弹力作用
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1)弹簧的形变量x (2)弹簧的劲度系数k
3.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
如图所示,O 为弹簧的原长处。
(1)弹力做负功时:如物体由O 向A 运动(压缩)或者由O 向A ′运动(伸长)时,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2)弹力做正功时:如物体由A 向O 运动,或者由A ′向O 运动时,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为W 弹=-ΔE p 。
【例3】 (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t =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簧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
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甲 乙
A .t 2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 .t 3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C .t 1~t 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D .t 1~t 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AD [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成正比,而形变量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故弹簧弹力越大,弹簧弹性势能越大,由题图乙可知,t 2时刻弹簧的弹力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A 正确,B 错误;t 1~t 3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则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故C 错误,D 正确。
]
8.3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动能的表达式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用符号E k 表示。
2.表达式
E k =12m v 2。
3.单位
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为焦耳。
1 kg(m/s)2=1 N·m =1 J 。
4.动能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
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1)W=1
2mv
2
2
-
1
2mv
2
1。
(2)W=E k2-E k1。
说明:式中W为合外力做的功,它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说明:力对物体做的功是指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合外力)对它做的功。
3.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情况。
动能的理解
教材第85页“思考与讨论”答案提示:E k=1
2m v
2=
1
2×631×(7.6×10
3)2J=
1.82×1010J。
如图,A球质量大于B球质量,球从斜面上滚下,静止在地面上的纸盒被碰后,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
你认为物体的动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甲乙丙
提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1.对动能概念的理解
(1)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公式中的速度v是瞬时速度。
(2)动能是标量,且动能恒为正值。
(3)动能也具有相对性,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有不同值,因而动能也有不同值。
计算动能时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2.动能的变化量
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即
ΔE k=1
2mv
2
2
-
1
2mv
2
1。
动能的变化量是过程量,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例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
C.物体的动能变化,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变化一定也越大
C[选项A中若物体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化,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只要速度大小不变,其动能就不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速度大小始终不变,动能不变,故选项B错误;选项C中,物体动能变化,其速度一定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物体速度变化若仅由方向变化引起,其动能可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但动能始终不变,故选项D错误。
]
动能与物体速度大小有关,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而物体速度变化既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
动能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仅由质量与速度大小决定。
动能定理的理解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正在上坡路上加速行驶。
(1)汽车上坡过程受哪些力作用?各个力做什么功?
(2)汽车的动能怎样变化?其动能的变化与各个力做功有什么关系?
提示:(1)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及路面的阻力作用,上坡过程中牵引力做正功,重力、阻力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
(2)由于汽车加速上坡,其动能增大,汽车动能的变化等于重力、牵引力及路面的阻力三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1)表达式W=ΔE k中的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2)动能定理描述了做功和动能变化的两种关系。
①等值关系: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
②因果关系: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的功来度量。
2.对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动能没有负值,但动能的变化ΔE k有正负之分。
(2)一些变力做功,不能用W=Fl cos θ求解,应当善于运用动能定理。
若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考虑分段计算,又可以对整个过程分析。
只要求出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用动能定理求解。
(3)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和“两个状态”。
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合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物体的动能。
【例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的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处,获得的速度为v,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