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数字媒体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设计基础》《图形图像处理》《摄影技术》等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数字媒体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素描、速写、色彩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数字媒体类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数字媒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媒体类专业所需的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设计能力为主线,系统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素描、速写、素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理解美术原理,了解结构绘画、审美构建的概念、意义,知晓其用途及方法。
2.了解素描的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法和素描技法,会结构素描的绘制、几何体结构写生及静物素描。
3.了解速写的基础知识,掌握速写技法,能进行人物速写、静物速写和风景速写。
4.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技法,会颜色的搭配应用以及水粉画写生。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019版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部分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发个人的情感。
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
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及绘画部分、设计与工艺、与手工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简)
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关注文化与生活(四)注重创新精神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第一章课程目标1.1 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创造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1.2 具体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能够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美术史与艺术欣赏2.1.1 认识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1.2 学习并欣赏重要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2.1.3 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2.2 绘画技法与创作2.2.1 学习和掌握基本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2.2.2 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2.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2.3 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2.3.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和技巧2.3.2 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立体创作,如雕塑、陶艺等2.3.3 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立体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2.4 印刷艺术与设计2.4.1 认识印刷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4.2 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印刷技术,如木刻、丝网印刷等2.4.3 运用印刷技术进行创作,设计海报、名片等作品第三章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3.1 教学要求1)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启发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2) 重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情感。
3)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3.2 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进行教学,包括美术史与艺术欣赏、绘画技法与创作、造型艺术与立体创作、印刷艺术与设计等。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美术基础》是装饰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引导和铺垫的作用,是《美术写生》这门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为后续《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课准备必要的设计思维、设计审美和设计表现素质能力。
三、设计思路建筑设计的快速表现,不光记录着设计师的构思过程,也是推敲斟酌建筑设计功能、结构、形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另外,快速表现以其简捷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捕捉设计师瞬间的灵感,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设计也越来越需要快速完成,因此,快速设计与表现也越来越适应时代及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着重培养室内装饰从业人员的设计表现技能,培养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及应用水平,让学生能够契合时代的需求,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
本课程秉承“育人为本、技能为重、实用为要、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将实际装饰设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手绘快速表现题目融入到课堂中,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市场实际项目融会贯通,注重应用技术的传授,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达到以下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在学习及完成相应课程练习后,达到会使用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表现一定的给定空间得标准、达到熟练使用手头既有工具表现各种装饰材料的标准、达到快速表现出实际空间效果图的标准。
方法能力目标:能掌握效果图的绘制方法及步骤、熟悉各种装饰材料的表现方法、进一步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社会能力目标:能根据不同环境掌握不同的工具的材料的使用技巧;能够结合实际建筑进行表现;能够从多种途径查阅设计资料(如网上、书店),并能够很好的运用。
最新美术五年级(上)课程纲要
题目: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美术五年级(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美术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25课时设计者:单位:一、背景:(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上册,共20课,其中造型·表现领域11课,设计·应用领域8课,欣赏·评述领域1课,综合·探索领域1课。
①造型·表现内容中,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例如《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和谐》。
了解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体验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②设计·应用内容尝试设计,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为社区或村庄、学校、文娱活动以及节庆等制作装饰设计,例如《趣味文字》《神奇的装饰柱》。
《会跳的玩具》是从一年级就开始的“会······的玩具”的延续,但是含有科学原理的制作性要求更明确,同时增加了相互交流的要求。
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感受动手协作的乐趣。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如《美术学习记录袋》。
围绕主题内容,加入了充满人文色彩的活动,变成了一次充满“综合·探索”意味的活动。
如《元宵节里挂彩灯》。
③欣赏·评述《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中,从造型美、纹饰美和釉色美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陶瓷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特点,渗透对祖国古老艺术的热爱。
使学生关注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对欣赏内容的感受与认识,了解中国传统知识与风俗文化,体验美术知识与各领域之间的综合发展,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里所包含的美。
美术课程标准精品文档
至 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 媒材,交流自己的思想和 活动,并学会与他人合
五 元素,以及对称、重复、 意图,发展动手动脑的能 作。
年 节奏等形式原理,并能用 力。
●逐渐形成健康、良好
级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设计应用活动过程中 的审美情趣。
●学习用传统的媒材与新 ,感受设计与其他美术活 ●在了解我国以及世界
3. 设计思路 (1)核心素养
• 美术学科以审 美为核心素养, 以美感与创意 为核心能力。 在美术学习活 动过程中,让 学生运用美术 语言,通过造 型表现、设计 应用和欣赏评 述,获得基本 的美术知识与 技能;
• 培养学生具 有观察发现 能力、构思 策划能力、 想象创造能 力, 形成审 美情趣与创 新意识,传 承优秀的民 族文化,培 养热爱生活 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对各种事物的美产生兴 的感受。
趣。
乡的情感。 ●感受自然美和艺术 美,了解生命,并加 以关心与爱护。
三 ●了解线条、形状、色彩、●学习用传统的媒材与 ●主动地参与各种美
至 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 新媒材,交流自己的思 术活动,并学会与他
五 元素,以及对称、重复、 想和意图,发展动手动 人合作。
年 节奏等形式原理,并能用 脑的能力。
(3)拓展视野,学会尊重与理解人类美术的丰 富性
• 美术课程应指导学生 学习和传承祖国的优 秀民族民间美术,同 时倡导学生了解世界 各国的美术作品。学 会以宽容的态度,理 解与尊重人类美术的 丰富性,并逐步形成 热爱祖国的优秀民族 民间美术和尊重世界 各国美术的价值观。
(4)尊重差异,以评价促进发 展
●逐渐形成健康、良
级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设计应用活动过程 好的审美情趣。
2019版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91114233022)
-WORD格式--可编辑-《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学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
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
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
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写实性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美术课程标准
• 中小学美术课程 是以体验和感悟 视觉形象中美的 因素为特征。在 美术学习时,通 过观赏、判断、 评议自然美与艺 术美的过程中, 使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养成审 美习惯,提高审 美品味。
• 中小学美术课程能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 创造潜能,发展学 生的形象思维与发 散性思维。在美术 学习中,运用感知、 记忆、思考、联想、 理解等能力进行创 作活动,发展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展,培育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1.总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能掌握美术的 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并能 自信地运用传 统媒材与新媒 材从事美术活 动,表达自己的 思想与情感,美 化环境与生活, 形成初步的审 美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善于观察和发 现生活中美好事物 的习惯,体验感悟 自然美和艺术美; 激发美术学习的兴 趣,交流分享个人 感受和美术经验; 在美术活动中,鼓 励想象与创造,学 会构思与策划,发 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 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提高审美品味, 培育创新意识; 学会珍视我国优 秀的民族民间美 术,增强民族自 豪感,理解并尊 重世界各国的美 术和文化;热爱 生命、热爱生活, 形成健康积极向 上的心态。
2.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初步了解线条、形状、
至 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对各种事物的美产生兴 的感受。
趣。
乡的情感。 ●感受自然美和艺术 美,了解生命,并加 以关心与爱护。
三 ●了解线条、形状、色彩、●学习用传统的媒材与 ●主动地参与各种美
至 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 新媒材,交流自己的思 术活动,并学会与他
五 元素,以及对称、重复、 想和意图,发展动手动 人合作。
2019年《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美术).doc
《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第一部分课改十年总结一、概要20世纪末,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抢占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做人才的准备,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
为了顺应这一形势,我国也从2000年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是1949年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操作方式也与以往不同。
其力度之大,变化之大,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正是在国际国内的背景之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教材的编写和对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深刻地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而且辐射到校外的美术教育和高师美术教育,形成了美术教育的一个高潮。
经过十年的使用,总体上看,我省教师们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比较积极,认同度较高。
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是由于领导不重视而导致对师资配备不足,设备条件较差。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尚未得到完全的纠正,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依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我省实施美术课标(实验稿)的基本情况(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美术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2、美术教育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全省教学质量趋于均衡;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得到了尊重;4、美术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爱上美术课了;5、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6、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初步形成风气。
(二) 我省在实施课标(实验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术教学方法上尚未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21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木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开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比照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开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
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遵循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
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引导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文化价值观。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创意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美术活动,并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强调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性,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为了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本《标准》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目的。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因此,本《标准》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本《标准》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标准》一方面应该规范各地的美术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够适应各地不同的美术教学实际。
因此,不同的地区,尤其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尽量遵循本《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物质资源开展有特色和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本课程的分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
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用途的关系;通过看看、摸摸、用用等方法感受用品的外形、材料和加工方法,尝试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体验想象与设计制作的乐趣。
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外形、尺寸、材料、美感与用途。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品提供的服务与帮助。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观察身边的用品,敏锐感受事物外形与功能的关系。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品的外形与功能以及自己的感受。
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和差异。
仔细观察,发挥想象,认真完成设计制作活动。
正确而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艺术,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
通过展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
通过观摩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
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
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
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对身边能找到的媒材的形状、色彩感兴趣,并进行联想。
积极开动脑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的愿望。
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学习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以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用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进行纸版画创作。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含纸版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
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尝试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的造型、色彩、媒材,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想,体验想象与设计制作的乐趣。
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功能的关系,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感受,提出改进的想法,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构想。
根据用途,进行有尺寸要求的设计 (如设计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体验想象与设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