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 戌 变 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发表时间:2018-01-16T16:35:22.90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作者:孙淑琴史文龙[导读] 课程要求及分析: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中学教师孙淑琴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骨干教师史文龙

课程要求及分析: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内容是“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七课。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史上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本课上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优势--知识方面:七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

劣势--学力方面:学生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四读法、展讲、材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学习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课内深度自学,品读文本、图示说出公车上书的基本史实和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2)品读材料,互动学习,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3)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4)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包括哪几课?

(2)、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那么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变法是否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戊戌变法。(板书课题)(点评:1、概述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整体感知知识脉络;2、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形成历史知识学习的连续性。)

2、品读学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基本史实。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精神。

(点评:根据学标,引导学生说出本课学习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明确本课学习要求,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围绕目标学习知识。)

泛读课文:学生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本课学习的基本信息,对学习目标进行解标。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三步曲、五要素。

《三步曲----背景/原因/目的、经过、影响/作用/意义;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具体事件、结果。》进而出示学习本课的学法知识树,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基本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很容易搜集出本课基本信息,进行解标。)

3、学标导航(解标)

(1)兴起---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地点、发起人、内容、影响。

(2)发展---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维新活动?(3)高潮---百日维新的时间和内容。

(4)结果---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4、深度自学

要求:自学、对学为主。

(1)品读文本

(读)课文,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画文本中学标导航(解标)的答案(划)并把问题写在相应的答案旁(写)。(2)品读图示(P32页-----康有为、梁启超图片,公车上书图片)

A、读图示---了解图示的主要内容;

B、结合图旁文字或上下文材料,理解图示的意义。组内交流为主(注意:5+2策略)

(3)品读重点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自学--对学----组学自然过渡,并且快速记忆课本中明确的知识点。

(点评:1、泛读文本(了解基本信息。)

2、品读文本(根据学标导航掌握基本知识点。)

3、品读图示(了解图示的主要内容,理解图示的意义。)

4、品读重点内容(小组讨论探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通过四读法,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初步品读文本,快速捕捉信息,从而使深度自学更有效,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互动学习

一、救亡图存——公车上书

(1)拓展:何谓『公车』,帮助学生理解其公车上书事件。

(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A、公车上书------出示图片,引出本栏目。

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发起人、内容、影响等方面复述其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过渡:各省举人们的这次上书,被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字,无法挽回为由,拒绝接受,未能到达光绪帝手中。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变法运动却在继续发展,康梁等人又开展了哪些活动呢?

B、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的主要活动:(1)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2)在北京组织强学会(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引导学生学习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点评:通过公车上书这个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复述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公车上书是爱国思想与救亡运动的有机结合。)二、大展宏图——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引导生分析: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得出结论: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无实权的光绪帝失败埋下伏笔。(点评:通过教师必要的史实讲述,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当时具体的历史状况来感知历史,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1)出示戊戌变法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引导学生站在清朝以下阶层的立场上对戊戌变法内容发表意见:A、封建官僚 B、维新派人士 C、新兴的商人、工厂主,教师适时点拨,分析其意义。

(2)戊戌变法具体意义: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文化教育上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军事上增强军队战斗力。

(3)戊戌变法性质和整体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点评:结合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意义,突破难点,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认识事件本质的能力并引导认识到变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曲终人散——戊戌政变

1、品读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失败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根本原因是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