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物理中考模拟卷(一)试卷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物理中考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33分,每小题3分)
1.(3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一般呈球形及直径约60~200()A.dm B.cm C.mm D.nm
2.(3分)甲音叉发声时每分钟振动300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800Hz,相比于乙音叉()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3.(3分)如图所示,小芳自制水果电池的正极是铜片,负极是铝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铜片经发光二极管流向铝片
B.电路中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一致
C.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自由电子
D.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3分)小东用一块条形磁体的北极,以相同的力度依次与一根塑料搅拌棒、一枚铁钉和一根竹筷子各摩擦两分钟。
每个物体被摩擦后,小东都会用它去尝试吸引一枚钢制的大头针。
小东所探究问题中的因变量是()
A.所选实验材料的磁性质B.摩擦时间
C.条形磁体的磁性强弱D.摩擦的程度
5.(3分)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这些现象形成解释正确的是()A.夏天吃“冰棒”解暑是放热过程,是熔化现象
B.河面上的“雾”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汽化现象
C.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液化现象
D.冰箱内壁上结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华现象
6.(3分)小明骑车去商店买东西,去时以4m/s的速度到达商店,回来时以6m/s的速度沿原路到家。
假设去和回来都做匀速运动,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A.5m/s B.4.8m/s C.4.5m/s D.4.6m/s
7.(3分)如图所示物块上方固定有一根管和弹簧,物块在大小不变的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管内小球从上方落下,在小球接触并压缩的弹簧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速度保持不变B.小球速度一直在变大
C.物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D.物块运动速度减小
8.(3分)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中,A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
A.10N、0N B.10N、5N C.10N、10N D.0N、5N
9.(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装有适量的水,将两个体积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甲、乙杯中水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
A、B的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A、B所受浮力分别为F浮A和F浮B,两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和F′,则()
A.ρA>ρB,F浮A=F浮B,p甲>p乙,F>F′
B.ρA>ρB,F浮A=F浮B,p甲=p乙,F<F′
C.ρA<ρB,F浮A<F浮B,p甲=p乙,F>F′
D.ρA<ρB,F浮A<F浮B,p甲=p乙,F=F′
10.(3分)火车、汽车与摩托车三种车辆如果速度相等,那么,它们的动能()A.火车的最大B.汽车的最大
C.摩托车的最大D.一样大
11.(3分)如图所示,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C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F1或F2或F3,这三个力的大小关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无法判断
二.综合能力题(共7小题,满分26分)
12.(4分)十一假期,小明和几个同学去湖边游玩。
(1)走在路上,突然身后传来清脆的铃声,小明马上意识到身后有自行车驶来了,他就提醒同学靠边让出道路,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2)当他快走到河边时,看到离他不远处的河面下有一条大鱼,如图所示,通过物理的学习,他知道他所看到的实际是鱼的虚像。
如果实际鱼的位置在图中B点所示,虚像在A点,请你完成小明看到这条大鱼的光路图;
(3)如果是寒冷的冬天,湖面就会结冰,由于水在℃时密度最大,所以较深的湖底的水有可能保持在这个水温,鱼儿可以自由的生活了;
(4)一个同学提出:如果能捞几条鱼烤着吃该多好啊!假设晴朗的夏日,你在野外郊游,想生火烤鱼的时候,却发现忘记带火柴等引火的工具了,请你想个办法生火,简单说明并指出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办法说明:;
物理知识:。
13.(5分)如图甲是小丽所拍摄的广州塔的照片,图乙是拍摄时的光路图。
(1)在图乙中标示出像距v。
(2)在图乙中画出两束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
(3)若把镜头逐渐远离广州塔,则所成的像大小会逐渐,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会逐渐(两空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14.(4分)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医务人员进入病房前必须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
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
这是由于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4分)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500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c水>c液)。
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以得出(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判断依据是;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4min内吸收的热量为J。
16.(3分)如图所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1)实验中,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的不相等;
(2)通过对比观察,(选填“甲”或“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17.(3分)图甲中下垂的两张纸,向中间吹气,这两张纸相互靠拢,这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有关;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请判断,图乙中1、2、3三条径迹哪一种是上旋球(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18.(3分)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
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
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N。
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19.(9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密度0.5×103kg/m3,长1m、宽1m、高1.6m的长方体木块。
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求:
(1)木块所受的重力为多大?
(2)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在3~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多大?
20.(9分)电阻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测力、测压、称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只可变电阻。
开心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研究某电阻式传感器的特性,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当电阻式传感器R2的阻值从0变为最大阻值时,测得传感器消耗的电功率与通过它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
求:
(1)传感器R2的最大阻值;
(2)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21.(5分)(1)如图1所示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甲图说明分子间;乙图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丙图中水蒸气将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是。
(2)小乐同学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他在连接电路前,观察电流表出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这时他应该;他连好电路在测量电流时观察到电流表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则他出现的错误是,如图乙是他使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时观察到的现象,则他出现的错误是;改正方法是。
22.(8分)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压恒为4.5V的电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电阻约为8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若干。
(1)甲图是小明设计的实验图,请选择合适的量程,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整。
(2)本实验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
A.“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R1
B.“5Ω 1A”的滑动变阻器R2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了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I﹣U图像:
灯泡的额定电功率P额=W。
(5)小明利用该电路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将小灯泡换成适当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若实验时保持电压表示数为2V不变,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大于Ω。
23.(7分)现有一架天平(带砝码)、一个空烧杯、适量的水、一块小石子、细线、待测液体。
小明想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请你帮他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已知水的密度为ρ0)。
一、实验步骤:;
二、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33分,每小题3分)
1.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呈球形,直径约60~200n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解:由题知,甲音叉每分钟振动300次,即甲音又发声时振动频率为f==5Hz,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800Hz。
因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乙音叉,故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不知道甲乙音叉发生的振幅关系,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解:A、由题意可知,水果电池的正极是铜片,负极是铝片,所以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铜片经发光二极管流向铝片,故A正确;
B、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路中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
移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
C、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而不是提供自由电子,故C错误;
D、水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4.解:题目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材料的物体,这些不同材料的物体与磁体的北极摩擦后,用它去尝试吸引一枚钢制的大头针,判断是否有磁性,所选实验材料的磁性质是因变量。
故选:A。
5.解:A、夏天吃冰棒解暑,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故A错误;
B、河面上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6.解:设小明家到商店的距离为s,
由v=可得,小明去商店需要的时间:t1==,
从商店回到家需要的时间:t2==
则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v===4.8m/s。
故选:B。
7.解:物块在大小不变的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管内小球从上方落下,小球接触并压缩的弹簧过程中,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对小球有竖直向上的弹力的作用,开始时弹力要小于重力,小球做加速运动,弹簧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的速度最大;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小球对弹簧的压力增大,则该装置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则摩擦力变大,摩擦力大于推力F,故物块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解:在甲图中,物体A、B在1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
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体B在物体A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发生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物体A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也为10N;
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F2的大小也为10N,由于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A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会变为原来的一半,为5N。
故选:B。
9.解:
两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则ρA<ρ水,ρB=ρ水,所以,两个物体的密度关系是ρA<ρB;
由图可知,两个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 A排<V B排,水的密度一定,所以根据F浮=ρ
gV排可知,两物体所受浮力关系是F浮A<F浮B;
水
由于两杯中水的深度相同,据p=ρgh可知,两杯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
A物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所以F浮A=G 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A=G A排,所以G A=
G A排(即A物体的重等于A排开水的重);
B物体在乙容器中悬浮,所以F浮B=G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B=G B排,所以G B=
G B排(即B物体的重等于B排开水的重);
上面的关系式可理解为AB两物体的重分别补充了所缺少水的重,由于甲乙容器内水面相平,则甲乙容器内水和物体的总重相等;甲乙两容器完全相同,则两容器的重相等,故甲乙两容器的总重相等,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即F=F′;
综合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10.解:汽车、摩托车和火车的质量,火车的质量最大、汽车的质量次之、摩托车的质量最小;因为三者的速度相同,
所以三者的动能从大到小的顺序:火车>汽车>摩托车。
故选:A。
11.解:由图可知,F1和F2的方向是向下的,是以B为支点,根据力臂的定义作图如下:
;
由图可知F2的力臂要大于F1的力臂,阻力和阻力臂是相同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所以F1>F2;
F3的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是以A为支点,根据力臂的定义作图如下:
;
此时AC为F1的力臂,由两图可知,AC的长度要大于BC,所以F3的力臂要大于F2的
力臂;由于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则F2>F3;所以三个力的关系是:F1>F2>F3。
故选:B。
二.综合能力题(共7小题,满分26分)
12.解:
(1)走在路上,突然身后传来清脆的铃声,小明马上意识到身后有自行车驶来了,他就提醒同学靠边让出道路,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2)来自鱼的光线经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A点;连接眼睛E点和A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则BO为入射光线,OE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由物理常识可知,水在4℃时密度最大,则由浮沉条件可知4℃的水在最下面,故较深的湖底的水有可能保持在这个水温,鱼儿可以自由的生活了;
(4)办法说明:把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物理知识: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1)信息;
(2);
(3)4;(4)把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3.解:(1)像距是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由图可知,像距为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如图
所示:
;
(2)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
(3)把镜头逐渐远离广州塔,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见上图;(3)变小;变小。
14.解:
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这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15.解:(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液体的温度升高的快,乙液体温度升高的慢;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慢,其比热容大,即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是乙液体;
(2)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20℃,加热4分钟后乙液体(水)的末温是60℃,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水﹣t0)=4.2×103J/(kg•℃)×0.5kg×(60℃﹣20℃)=8.4×104J。
另一种液体与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也是8.4×104J,
由Q吸=c液m液(t液﹣t0)得:
8.4×104J=c液×0.5kg×(100℃﹣20℃),
解得:c液=2.1×103J/(kg•℃)。
故答案为:乙;吸收相同热量时,乙温度变化慢;2.1×103J/(kg•℃);8.4×104。
16.解:(1)由图可知,乙容器内外两电阻并联后与甲容器内的电阻串联,乙容器两电阻的电流之和等于甲容器中电阻的电流,所以乙容器外部的电阻的作用是为了使左右容器内导体的电流不相等,因为左右容器内两导体的阻值相等,必须让两电阻的电流不同,才能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2)由图知,A管的液面高度差比B管的液面高度差大,说明甲容器中气体膨胀程度较大,温度上升得较高,因此甲容器中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又因为甲、乙容器内两个电阻的阻值相同,通电时间相同,但通过甲容器内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乙容器内电阻的电流,由此可得: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电流;(2)甲;大。
17.解:
(1)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该实验现象说明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如图,由于球的转动,周围空气也随之绕球转动。
对于上旋球(轨迹1),由于球的旋转,带动球周围空气逆时针转动,球上方空气随之向左运动,但同时球向左运动,则空气相对于球向右运动,空气相对于球的两种运动作用相抵,球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球下方空气随之向右运动,但同时球向左运动,则空气相对于球向右运动,空气和球带动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同,增大了空气的运动速度,球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
因此,球受到向下的压力,在空中会沿弧线迅速下落;下旋球则相反。
综上分析可知,1是上旋球,3是下旋球,2是不旋球。
故答案为:
气体流速;1;乒乓球在上旋过程中还向左运动,由于乒乓球逆时针转动带动周围空气逆时针转动,乒乓球又向左运动,使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减小,压强增大,乒乓球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受到向下的压力作用,沿弧线迅速下落。
18.解:
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
故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h=s =×4m=2m,
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Gh=800N×2m=1600J;
人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总=Fs=500N×4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
额外功:W额=W总﹣W有=2000J﹣1600J=400J;
由W额=fs可得摩擦力:f===100N。
故答案为:80%;100。
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
19.解:(1)木块的体积为:V=1m×1m×1.6m=1.6m3,
木块的重力为:G=mg=ρVg=0.5×103kg/m3×1.6m3×10N/kg=8×103N。
(2)木块的底面积为:S=1m×1m=1m2,
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F=G=8×103N,
则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8×103Pa。
(3)由图像可知,在3~5s内,内木块受到的推力为200N,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s,则运动的路程为:s=vt=1.0m/s×2s=2m
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W=F推s=200N×2m=400J。
答:(1)木块所受的重力为8×103N;
(2)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8×103Pa;
(3)在3~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400J。
20.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阻式传感器R2的阻值最大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2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1,此时传感器R2的功率为P1,
由P=UI=I2R可得,传感器R2的最大阻值:R2大=;
(2)当电阻式传感器R2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1R总=I1(R1+R2大)=I1(R1+)=I1R1+﹣﹣①
当电阻式传感器R2的阻值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由图2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2,
则电源的电压U=I2R1﹣﹣﹣﹣②
由①②可得:R1=,U=;
(3)当电阻式传感器R2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则P小=UI1=×I1=。
答:(1)传感器R2的最大阻值为;
(2)电源电压为,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3)电路消耗的最小总功率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21.解:(1)甲图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可以将两铅块粘在一起;
乙图乙图中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
丙图试管内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塞子飞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2)观察电流表表盘可知,图2甲中电流表指针指在零刻度左侧,这时他应该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实验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现象,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电压表出现了如图2乙所示的现象,原因是电压表量程选小了,要换用大量程。
故答案为:(1)存在引力;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将电流表指针调零;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换用大量程。
22.解:(1)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电阻约为8Ω,由欧姆定律,灯的额定电流约为:
I===0.3125A,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如下图所示:
(2)灯正常发光时,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R=,变阻器连入电阻:
R滑===6.4Ω>5Ω,故选用滑动变器R1,选A;
(3)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图中电压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右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4)根据如图丙所示I﹣U图像知,灯在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2A,灯泡的额定电功率:P额=U额I额=2.5V×0.2A=0.5W;
(5)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 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 V=4.5V﹣2V=2.5V,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为变阻器分得电压的0.8倍,根据分压原理,当变阻器的最大电阻10Ω连入电路中时,对应的定值电阻最大值为:
R定大=0.8×10Ω=8Ω,即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大于8Ω。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A;(3)右;2.5;(4)0.5;(5)8。
23.解:实验步骤:
(1)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用细线拴住石子,使其全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水未溢出),且不与容器相接触。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2;
(3)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净,再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m3;
(4)再将拴好的石子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且石子不接触容器,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4;
(5)已知水的密度为ρ0,
由步骤(1)(2)可知,石子浸没(V排水=V石)在水中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天平右盘增加总重力,
石子受到的浮力F浮=ρ0V石g=(m2﹣m1)g…①
同理由步骤(3)(4),可得石子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V石g=(m4﹣m3)g…②
①÷②解得,待测液体密度:
ρ液=•ρ0。
故答案为:一、(1)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用细线拴住石子,使其全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水未溢出),且不与容器相接触。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2;
(3)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净,再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m3;
(4)再将拴好的石子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液体不溢出),且石子不接触容器,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