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开放”式习题培养思维创造性———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篇•学业评价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指出,在数学课堂里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也许将会有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赋予该学科的美感。

因此,设计“开放”式习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犹如“思维的自由体操”一样,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

那么如何设计、教学好开放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低段练习中重视脑、手、口并用
由于低段儿童的知识水平肤浅,形象思维占优势。

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之桥梁的作用。

动脑、动口则能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既发展了思维,又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考虑学生脑、手、口并用这个问题。

如小学一年级,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就可设计这样的练习: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0
10-()=()
拿10根小棒摆一摆,说说“几加上几等于10”,并记下算式,反之讲讲“10减去几等于几”,并写下算式。

再如小学二年级,我在教学了长度单位后设计了一道开放题:“小明发现两个洞,他用1米长的两根竹竿量洞深,一号洞竹竿露出洞口部分长20厘米,二号洞竹竿露出洞口部分长15厘米,请问哪个洞深一点?”学生虽然已掌握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结论各异,引发冲突、质疑、争论,合作与交流不由自主地产生了。

大部分学生按照露出洞口竿子的长短来判断一号洞深一些,这时就有学生质疑:竹竿露出洞口越长,说明洞越浅。

在学生的质疑下我适时进行引导,部分学生还有疑惑,似乎不理解,这时我指导学生用两个不同的水杯当作“洞”,用铅笔当“竹竿”分小组实验,通过小组交流后,学生总算明白“洞深露出洞口的竹竿就短,洞浅露出洞口的竹竿就长”。

因此,我觉得开放题设计要重视脑、手、口并用。

二、要注意思维的层次性,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
学生自由读题后,有的皱眉思考,有的跃跃欲试,有的显得无所适从,有的欲言又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学生很快发现单位名称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此题不好做。

此时,我适时出示以下讨论题,要求同桌互相讨论:
1.这道题饼干的数量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2.问题中的单位名称可以怎样确定?
3.问题中的单位名称确定后,想一想:这道题缺少条件吗?
如果需要补充,那怎样补呢?
讨论汇报后确定补充条件“饼干每箱5千克”。

题目变成:
饼干每箱5千克,商店第一天运来8箱饼干,第二天运来50千克饼干,两天一共运来多少饼干?
学生练习,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方法一:5×8+50=90(千克)
方法二:50÷5+8=18(箱)
此时,我又设问:这道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解答?剖析、揭示两种解答的内在联系:“90千克”与“18箱”两个答案表面上不同,实质是相同的。

18箱重90千克,90千克是18箱饼干的重量。

以上教学设计以“活”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先呈现缺少条件、问题“模糊”不能解答的题目,创设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继而引导学生围绕设定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接着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充分展现思维过程。

解答后通过比较,着眼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揭示两种解答的内在联系,很有思维价值。

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而且使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加深了认识,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得到了训练。

巧设“开放”式习题培养思维创造性
——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设计
陈爱兰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第二小学)
摘要:“开放”式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沃土,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营造能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舞台,以便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考虑学生脑、手、口并用这个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层次性,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开放题的设计要低起点,既能照顾学困生的解答水平,又要能激发学优生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法;开放题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创新意识;层次性;低起点;联系生活
18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学篇•学业评价
开放题的设计要低起点,既能照顾后进生的解答水平,又要能激发学优生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法。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橡皮要1元钱,小红储蓄罐里有一张5角纸币、六张2角纸币,九张1角纸币,她可以怎么付钱?
5角2角1角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学生经过思考后解答:(1)小部分学生有一种方法;(少数学困生)(2)大部分学生能够列出几种甚至全部方法;(3)小部分学生不仅能够全部列出,而且有条理,体现一定的逻辑性。

(少数学优生)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员参与,各有所获。

三、运用观察、联想等手段,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例如,要求学生从已知的条件中产生一系列的联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1.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

可以提出下列不同问题:
1.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
2.小明比小红多几支?
3.小红比小明少几支?
4.小明给小红几支后两个人铅笔一样多?
5.小明的铅笔支数是小红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6.小明的铅笔支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
7.小红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小红的铅笔支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
9.小明与小红铅笔支数的比是几比几?
……
例2.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已修了250米,还剩下150米没修,可提出下列不同问题:
1.没修的是已修的百分之几?
2.已修的是没修的百分之几?
3.已修的比没修的多百分之几?
4.没修的比已修的少百分之几?
5.已修的占这条路的百分之几?
再如,在“圈地游戏”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给每位学生一张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彩纸,一根长15厘米的棉线。

你能用棉线在白纸上围多少土地?此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既要充分考虑如何去围,又要计算围到了多少面积,还要进行比较。

因此问题极富挑战,加上有实物操作,课堂氛围宽松,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兴趣得到调动,得出的方案也丰富多彩,我还有选择地让他们上台展示,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有围长方形的,有围正方形的,有围圆的,有围半圆的……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四、联系生活巧设疑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最优化问题。

这些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很少见到,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一原动力设计练习,使学生既掌握课本知识,又学会生活经验呢?
例如有这样一题:
脏衣服在擦好肥皂揉搓充分后,一般要先把衣服拧紧,排掉污水,再进行漂洗。

假设拧紧衣服中还留有含污物的水1千克,现有12千克清水,该怎样漂洗最洁净?
我们不妨先假设按下面三种方法去漂洗,哪一种方法洗出的衣服最洁净呢?
方法一:直接把衣服放入12千克水中,一次性漂洗。

方法二:把12千克水分成两份,一份4千克,另一份7千克,分两次漂洗。

方法三:把12千克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6千克,分两次漂洗。

通过数学方法的分析,分数乘法知识的应用。

我们不难看出,用第三种方法,即把清水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来漂洗,衣服上污物的残存量是最少的,如再深入研究,我们就不难寻找出“最优”方法:即把清水平均分成相等份数,越多漂洗,衣服上污物的残存量就越少。

再如,节日超市搞活动,华庭酒店准备买60瓶雪碧(市场价5元一瓶),小华家楼下的联华超市推出“买一箱(10瓶一箱)送2瓶活动”,而隔华庭酒店两条街的大润发超市推出“全场商品打8折活动”,(从华庭酒店打的到大润发超市需15元)请你帮华庭酒店参考该到哪个超市买雪碧合算。

此类开放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争论、探究中得出合理的结论并会说理由。

总之,适度引进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开放性问题需要开放性思维解决。

“开放”式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沃土,我们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营造能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舞台,以便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戴再平.中小学数学开放题丛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郑毓信.再论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6).
[3]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J].数学通报,2003(10).
[4]钱从新.有关开放题的几点探讨[J].数学通报,1999(11).
•编辑张俐
18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