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使用选择路径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降糖效力 – HbA1c下降1%-2%
• 低血糖风险 – 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 肝、肾功能不全者
减少肝糖输出
肝脏
控制血糖
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
肌肉
A
18
二甲双胍的使用特点
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最小有效剂量0.5g,最佳剂量2.0g,国外有最大剂量每日3g 的报道
降低空腹血糖为主,也降低餐后高血糖,但对正常人空腹血 糖无影响。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治疗剂量内诱发乳酸性酸极少,为其它双胍类的1/50
A
7
中国T2DM患者β细胞功能更差
华人β细胞功能显著低于白种人1
中国T2DM患者β细胞功能下降较 胰岛素抵抗增加变化更为剧烈2
相对比率
HOMA%β*
*校正过种族划分影响后的结果
1. Torréns JI,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2): 354-361. 2. 安雅莉, 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4(3): 256-260.
减重或不增加体重,如用于减重剂量可大于2.0g
具有调脂、抗凝作用
可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 重、降低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 展)
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降低大血管事件 危险;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之一
A
19
一线备选:胰岛素促泌剂
• 主要作用机制 –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A
空腹血糖mmol/L
8
针对中国患者特点的治疗需求
中国患者 特点
治疗需求
➢ BMI相对较低
➢ 初诊时血糖水平高
➢ β细胞功能下降为主, 胰岛素分泌不足
➢在重视改善胰岛素抵 抗的同时,也应重视 纠正或改善胰岛素分 泌
➢关注血糖达标的同时, 更加重视减少血管并 发症的治疗措施
A
9
二、T2DM的治疗目标
Adapted from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 1):S21.
A
5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
我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
我国T2DM患者仅35.3%达标2
*
患病率†(%)
* 城市人口患病率 †调查结果其包括了1 型糖尿病人群。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1
中国证据如何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口服降糖药
A
1
一、我国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 二、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 三、降糖治疗主要原则 四、理想的口服降糖药标准 五、口服降糖药物国家标准
A
2
一、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胰高血糖素 (α细胞)
胰腺
肝脏葡萄 糖输出
肝脏
胰岛素 (β细胞)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摄取
• 改善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 减缓或逆转并发症
A
13
五、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路径的国家标准
A
14
1.主要口服降糖药物
A
15
口服降糖药体内主要的作用靶点
磺脲、格列奈类
二甲双胍 肝脏
胰腺
肌肉,脂肪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TZDs 肝脏 肌肉,脂肪
胰岛素抵抗
DPP-4抑制剂 胰腺
肌肉,肝脏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摄取 胰高糖素 葡萄糖生成
A
16
一线首选:二甲双胍
• 主要作用机制:
–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 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 降糖效力:
– HbA1c下降1%-2%
• 低血糖风险:
–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
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 其他作用
– 减少肥胖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 降低体重
5 10 15 20 25 30
发生 糖尿病
年
A
4
2型糖尿病患者ß细胞功能随着病程进展逐渐恶化
细胞功能 % ( 以HOMA检测)
? 100
80 60
40
20
糖尿病确诊时
磺脲类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功能 = 正常人的50%?
0
-10 -8 -6 -4 -2
0
2
4
6
Time (years)
HOMA =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型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
A
6
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BMI较低,血糖水平较高
华人T2DM患者BMI较低1
中国T2DM患者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2
平 均
BMI (kg/m2)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徐国玲, 等.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16(5):288-290
病理生理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超重/肥胖患者胰岛素应放在第四线或第五线。
A
12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3): 189-195.
四、理想的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
• 良好的安全性 • 经济 • 方便、依从性好
• 良好持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不增加超重/肥胖者体重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改善生活质量)
A
10
糖代谢参数
随着病程进展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血糖
低血糖风险 药物治疗需求 β细胞功能 脑心血管风险 体重 糖尿病并发症
时间
2型糖尿病进程 的风险因素
A
11
三、降糖治疗的主要原则
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 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 降糖治疗首先考虑安全性; 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增加; 还应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及有效性等。 若使用胰岛素治疗,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联合用药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的互补及患者高血糖发生的主要
• 禁忌症
–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IDF) – 肝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 – 缺氧 – 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
暂时停用二Leabharlann Baidu双胍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A
17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
胰腺
减少胰岛素分泌负担
肌肉 脂肪 组织
A
3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亚洲人群
血糖(mmol/L)
糖尿病前期
19
17
胰岛素水餐平后较血低糖
14
11
8.5
5.5
4
空腹血糖
诊断时 GLP - 1 水平?
相对功能 (%)
受损2的50β 细胞 200 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抵抗
150
100
50
β- 细胞功能
肠促胰岛素水平
0 -15 -10 -5 0
• 低血糖风险 – 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 肝、肾功能不全者
减少肝糖输出
肝脏
控制血糖
增加肌肉葡萄糖摄取
肌肉
A
18
二甲双胍的使用特点
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最小有效剂量0.5g,最佳剂量2.0g,国外有最大剂量每日3g 的报道
降低空腹血糖为主,也降低餐后高血糖,但对正常人空腹血 糖无影响。疗效呈剂量依赖性
治疗剂量内诱发乳酸性酸极少,为其它双胍类的1/50
A
7
中国T2DM患者β细胞功能更差
华人β细胞功能显著低于白种人1
中国T2DM患者β细胞功能下降较 胰岛素抵抗增加变化更为剧烈2
相对比率
HOMA%β*
*校正过种族划分影响后的结果
1. Torréns JI,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2): 354-361. 2. 安雅莉, 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4(3): 256-260.
减重或不增加体重,如用于减重剂量可大于2.0g
具有调脂、抗凝作用
可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 重、降低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 展)
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降低大血管事件 危险;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之一
A
19
一线备选:胰岛素促泌剂
• 主要作用机制 –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A
空腹血糖mmol/L
8
针对中国患者特点的治疗需求
中国患者 特点
治疗需求
➢ BMI相对较低
➢ 初诊时血糖水平高
➢ β细胞功能下降为主, 胰岛素分泌不足
➢在重视改善胰岛素抵 抗的同时,也应重视 纠正或改善胰岛素分 泌
➢关注血糖达标的同时, 更加重视减少血管并 发症的治疗措施
A
9
二、T2DM的治疗目标
Adapted from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40(Suppl. 1):S21.
A
5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但控制现状却不理想
我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
我国T2DM患者仅35.3%达标2
*
患病率†(%)
* 城市人口患病率 †调查结果其包括了1 型糖尿病人群。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1
中国证据如何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口服降糖药
A
1
一、我国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 二、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 三、降糖治疗主要原则 四、理想的口服降糖药标准 五、口服降糖药物国家标准
A
2
一、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胰高血糖素 (α细胞)
胰腺
肝脏葡萄 糖输出
肝脏
胰岛素 (β细胞)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摄取
• 改善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 减缓或逆转并发症
A
13
五、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路径的国家标准
A
14
1.主要口服降糖药物
A
15
口服降糖药体内主要的作用靶点
磺脲、格列奈类
二甲双胍 肝脏
胰腺
肌肉,脂肪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TZDs 肝脏 肌肉,脂肪
胰岛素抵抗
DPP-4抑制剂 胰腺
肌肉,肝脏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摄取 胰高糖素 葡萄糖生成
A
16
一线首选:二甲双胍
• 主要作用机制:
–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 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 降糖效力:
– HbA1c下降1%-2%
• 低血糖风险:
–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
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 其他作用
– 减少肥胖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 降低体重
5 10 15 20 25 30
发生 糖尿病
年
A
4
2型糖尿病患者ß细胞功能随着病程进展逐渐恶化
细胞功能 % ( 以HOMA检测)
? 100
80 60
40
20
糖尿病确诊时
磺脲类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功能 = 正常人的50%?
0
-10 -8 -6 -4 -2
0
2
4
6
Time (years)
HOMA =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型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
A
6
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BMI较低,血糖水平较高
华人T2DM患者BMI较低1
中国T2DM患者诊断时血糖水平较高2
平 均
BMI (kg/m2)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徐国玲, 等.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16(5):288-290
病理生理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超重/肥胖患者胰岛素应放在第四线或第五线。
A
12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3): 189-195.
四、理想的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
• 良好的安全性 • 经济 • 方便、依从性好
• 良好持久的血糖控制,不增加低血糖,不增加超重/肥胖者体重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改善生活质量)
A
10
糖代谢参数
随着病程进展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血糖
低血糖风险 药物治疗需求 β细胞功能 脑心血管风险 体重 糖尿病并发症
时间
2型糖尿病进程 的风险因素
A
11
三、降糖治疗的主要原则
一般情况下不必快速降糖; 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 降糖治疗首先考虑安全性; 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尽量避免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增加; 还应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及有效性等。 若使用胰岛素治疗,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联合用药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的互补及患者高血糖发生的主要
• 禁忌症
–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IDF) – 肝功能不全 – 严重感染 – 缺氧 – 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
暂时停用二Leabharlann Baidu双胍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反应 – 乳酸性酸中毒(罕见)
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A
17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
胰腺
减少胰岛素分泌负担
肌肉 脂肪 组织
A
3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亚洲人群
血糖(mmol/L)
糖尿病前期
19
17
胰岛素水餐平后较血低糖
14
11
8.5
5.5
4
空腹血糖
诊断时 GLP - 1 水平?
相对功能 (%)
受损2的50β 细胞 200 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抵抗
150
100
50
β- 细胞功能
肠促胰岛素水平
0 -15 -10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