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
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夏商周(俏色工艺)-选材、因材设计-礼器(权力的象征)装饰品(实用)。
妇好墓
东周到两汉-工艺高超,“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精神和道德规范)玉的两种审美追求(玉器风格):华丽之美和朴素之美;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龙凤玉佩),另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素面玉琮)。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仁义礼智忠乐。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老师总结:仁--玉佩光洁温润;义--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礼--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队。
;智--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忠--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乐--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玉器器型的审美形式:玉器造型:(1)对称与平均,主要是指起舞的造型和装饰花纹,不是成对称状,便是成平衡状。
(2)稳妥和比例,是指器形在视觉上是稳妥的,比例主要以“黄金分割”的比例是最美的。
(3)反复与节奏,在玉器上,器形的局部或纹饰上的反复和渐变。
玉的文化意蕴:1、玉是权势的象征。
2、玉是财富的象征。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象征。
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b、《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
平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c、《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
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
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教师活动:(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学生活动:(回答)当时的人类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第三部分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1、什么是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3、青铜器的功能: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具
①礼器: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
鼎、尊、爵等
②乐器:到春秋时期,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欧洲在18世纪出现的钢琴上的五个八度的音域,比曾侯乙编钟的出现晚了将近2300年。
)
③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越王勾践
④工具及车马具
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1.商
(1)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铜器纹饰--饕餮纹。
饕餮纹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2)在我国商、周,青铜冶炼技术进入鼎盛时期,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特点来谈谈商周青铜器艺术。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龙虎尊、)
A《司母戊鼎》(详)商王武丁祭祀其母戊制作的大型礼器,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威严、神秘、雄强的力量感是十分突出,它寄托着统治阶层的强权思想时代的精神特征。
鼎是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它甚至可以成为国家政权
的象征。
而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却成为青铜时代的象征。
B(商)《四羊方尊》"狞厉之美"/圆明园兽首铜像
C(商)《龙虎尊》(主要从纹饰审美来看)
造型与纹饰的完美结合,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气息。
就形式而言--对称、均衡、节奏感和象征性等特征
D(商)《爵》《觚》(主要从造型审美来看)
现在--杯子。
=古代--爵、觚
从造型角度欣赏;《爵》--造型产生挺拔有力的美感。
《觚》--造型俏丽。
2.周
(西周)《大盂鼎》(主要从铭文价值来看)铭文,属这一时期的标志。
西周社会制度的重要材料,有重要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
3.春秋战国
风格转变。
商代和西周前期--庄严、厚重、静态、神秘、狞厉的;西周中期以后--趋向于平和、明朗,那种凝重而神秘的气氛逐渐减弱;春秋时期--更呈现出清新、活泼风格。
A(春秋)《立鹤方壶》(详)PK《龙虎尊》
风格是如何转变的:装饰--瑰丽;壶盖--莲花形装饰;盖心--展翅欲飞立鹤。
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代精神的象征。
B(战国)《曾侯尊盘》(略)阅读小词典中的"失蜡法"。
正是由于东周时期失蜡法等铸造技艺的这样的传统工艺的精进,才有可能产出鬼斧神工的曾侯尊盘这样的作品,使楚人的浪漫激情与飞扬的想象力得以附丽于各种青铜器而震惊于世。
熟读书后“小辞典”。
点题"夏铸九鼎",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
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
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第一部分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例:北京四合院(板书)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问?)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
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
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建筑彩画的分类: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
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园林建筑中。
第二部分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内容结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准则
①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比较-画像石:构图:古老传统的法则,采用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即上下层次、左右关系在平面空间中简单的排列,没有空间透视。
制作手法:画像石是直接在墙上刻画画像砖:构图: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
有一定的空间深度。
制作手法:画像砖,以刻好的木范印压于土坯上→烧制→有些染色→成砖再用于砌墙)
共同性: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时期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1)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
(2)生活生产劳动场面。
(3)历史传奇与神话故事伏羲、女娲。
(4)战争与刑徒。
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浅浮雕加阴线的最常见雕刻手法(特别提到山东的剪影式雕刻风格,可启发学生发现其拓印效果类似民间剪纸)。
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存其大貌、拙胜于工。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
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总称为经变。
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松)-妙绝动宫墙
1952年在山西芮城发现的永乐宫完整保存了960平方米的元代道教壁画。
它所在地因兴修黄河三门峡水库经国务院批准迁移到芮城县北郊。
永乐宫现存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1.三清殿:壁画《朝元图》是以八位主神为中心的天界诸神分做东西两列向北集中一起朝拜三清像场面。
朝元图布局宏伟、气象庄严、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2.纯阳殿:壁画《钟离权度吕洞宾》注重心理刻画身为进士的吕洞宾神态恭谨的低首聆听,此刻他正处于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即将离开名利场走上大彻大悟的神仙道路。
永乐宫元代壁画继承了唐宋绘画的优点,极具代表性。
壁画的类型: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图案画壁画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艺术特点:
一、早期十六国、北朝时期
二、中期隋、唐时期
三、晚期五代、宋、西夏、元时期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关于中国古代雕塑有三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原始社会晚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女神塑像,女神庙,祭坛遗址。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古蜀人文化遗址发现青铜头像和大批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面具。
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发现八千多兵马俑。
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1)地下雕塑群:秦兵马俑——“致广大,尽精微”写实。
汉唐俑——生动、有感染力。
(2)地上雕塑群:霍去病墓石刻群——群体写意、简练概括。
唐陵——雄宏、博大、庄严。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
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形象极为生动。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群:(1)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2)佛、菩萨、罗汉造像。
(3)老君像与二十八宿。
(4)晋祠圣母殿侍女。
(妙相庄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汉化、形象化、宗教味变淡。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
宋代菩萨形象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
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一部分传神写照——人物画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
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
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
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第三部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汴京郊野风光;中段繁忙的汴河;最后段为热闹的市区街道。
《清明上河图》艺术成就:1、是反映了宋代民情风俗的历史生活画卷。
2、全卷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并且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解决了有限的画面空间和内容广阔的矛盾。
3、全卷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而且简练,是中国线描人物画里面代表作品。
张择端是山东东武人,擅长画建筑、车、船、风俗题材,一度在宫廷画院任职,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他的作品还有《西湖争标图》等。
是活动于北宋后期的卓越风俗画家!
第二部分咫尺千里——山水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隋展子虔《游春图》——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五代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明戴进《风雨归舟图》清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萌芽,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2-隋代时期独立画种
3-唐宋时期高峰
4-元明清时期主流。
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水墨山水、浅绛山水代盛行
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
2、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意境就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与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
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让观察者能够感觉到身临其景,回味无穷。
(2)从空间处理上——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
(《林泉高致》)
(3)给山石水木等景物的质感描写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即对各种物体的描写创造了很多技法)
▲《林泉高致》北宋郭熙与其子郭思合著。
1、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2、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
3、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暗;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渺。
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度—元。
代表人物: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总结五代两宋山水画成为高度成熟期的风格特点:A、写实风格B、各种绘画技法成熟C、情境交融D、画论的总结完善。
为何五代两宋山水画会成为高度成熟期? A、社会稳定B、艺术发展上,山水画绘画理论得以全面总结C、唐朝的大量山水诗为五代两宋创造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作好了文学准备,这点在南宋山水画中得到充分体现。
元代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用纸代替了之前的绢、帛。
崇尚书法入画,强调笔墨的形式感,将笔法墨法本身和透过它抒发的情怀,视为超乎物象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这样元山水画的笔法空前丰富。
还在画面上大兴题诗写跋之风,使诗、书、画、印集于一体。
明四家: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
清初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恽南田)
四僧:石涛、朱耷、石溪、弘仁
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总结中国山水画的特色。
1、散点透视(以小观大,高远、平远、深远、阔远)2、笔墨见长,讲究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境、造镜相结合)3、讲究构图,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4、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皴擦点染(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点苔;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
)5、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第四部分移情草木——花鸟画
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题材小不见奇。
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
追求意趣,画面雅致。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明代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花鸟兴起后,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物象的形似。
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
欣赏徐渭《墨葡萄》。
墨葡萄轴,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
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
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徐渭悲剧性的一生造就了他那种“大写意”的艺术风格,也就是徐渭的“大写意”的水墨技法,启发了后来的许多写意画家。
清代的石涛、朱耷、“扬州八怪”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影响。
分析郑燮作品《兰竹石图》的艺术特点极其艺术思想。
郑燮是“扬州八怪”最杰出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