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部性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综述
直播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几 个品 种之 间 的比较 【1 其 结果看 , l。 -从 8 选择 全 生育 期较 短 的
中穗 型 品 种 的趋 势 虽比 较 明显 , 并 无具 体 量 化 的数 据 结 但 论 可 供参 考 。 此 , 者 参考 了 近 1 为 笔 0年 来关 于 直 播水 稻 的 1 5篇 有 具 体试 验 内容 的 论 文 , 0 并对 直播 水 稻 穗 粒 结 构 与
际 指 导 意义 。 1列 出了 非 周期 播 种 条件 下 直 播水 稻 与 移 表 栽 水 稻 在穗 粒 结 构等 方 面 的 比较 。 由于 水稻 审 定 时 的品 种 特 性基 本 上 为在 移 栽 条 件 下获 得 , 根据 表 1可 以估 算 该 品
表 1 非 同 期 播 种 条 件 下 直 播 水 稻 与 移 栽 水 稻 的 比 较
种在 适 宜的直播 条 件下 的表现 。
22 直 播 水 稻 适 宜 的 产 量 水 平 .
23 直 播 水 稻 适 宜 的 全 生 生 育 期 1 5 10d的范 围 内 , 在 2 ~4 已
经 比 较 密 集地 出现 了 理 想 的产 量 水 平 ; 设 直 播水 稻 于 6 假
称之 为 同期播 种 ; 另一 类是 移栽 水稻 于 5月 上旬 左右 播种 , 3 2 5
O 而 直播 水 稻 则 于 5月 下旬 至 6月不 同 时 间播 种 , 可称 之 为 5 O
非 同 期 播 种 。 较 而 言 , 同 期 播 种 条 件 在 生 产 上 更 具 有 实 相 非
N 8 2 ~9 O c -5 .0
75 ~8 2 .0 . 5 6.5 .0 7 ~75 6O 67 .0 ̄ _5 5 2  ̄60 .5 .0 4.0 .5 5  ̄5 2 3.5 4.O 7 - 5
水稻不同穗型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水稻不同穗型与产量关系的研究摘要:本试验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品种资源中33个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穗型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降低水稻的一次枝梗瘪粒数以及二次枝梗瘪粒数,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穗重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实践当中也可以把穗角、穗型和穗重结合起来应用提高产量。
关键词:水稻;穗型;穗部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为本文通讯作者1前言水稻是世界最主要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年产量约4.8亿吨,占世界粮食的1/4,全世界1/2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提高水稻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1~3]。
近年一大批直穗型高产品种的育成,引起了水稻研究者对稻穗姿态的关注,颈穗弯曲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形态特征得到水稻研究者的重视,并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超高产株型模式设计中[4]。
徐正进等认为直立穗型有利于改善群体光照状况,促进co2扩散,还可改善群体其他生态环境,调节群体株间温度,降低湿度,有利于提高耐肥抗倒性,即直立穗型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5]。
也有育种家认为,水稻穗部光合作用弱,对产量贡献小,下垂穗有利于冠层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下垂穗降低了植株重心,因此”叶下禾”型有利于抗倒和高产[6]。
有关穗型研究日渐增多,分别从遗传、生理、生态和解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7]。
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穗型进行深入研究[8],通过调节穗型来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水稻试验田内进行。
土壤为沙性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
试材包括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品种资源中的33个不同水稻品种或品系,分别为a4、c10、c8、c26、c4、c38、a13、a8、c2、a45、c6、c16、c20、a39、a20、a26、a15、c12、a11、a17、a29、a7、c22、c24、c31、c29、c21、a32、a23、c35、c11、c18、a2。
水稻长穗大粒RIL群体产量、穗部和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Ge ei n lsso il n t a ay i n y ed,p n ce a d g an tat ie c a il n r i r i i rc s n
RHJ o u a in o n a il n i r i p lt fl g p nce a d bg g an p o o
f p r a ( N) L u e fs ba h( F ,l t f s bac L B ,l t o scn rn h( S ) r n o e l t P ,P ,nmbro rt r c N B) egho rt rnh( r ) eg eodbac L B ,s i pn fi n n f i n hf a l gh ga it G / W) G w r ot l yte e t it o ma r e e. ri lnt G ) nl gh ga ik e t/ i wdh( L G , W e cnr l b ra lyf j n s G a g n r n e oe d h h ibi og n e h( L , nt r i t c - e / nh
aie p r mee lc a a tr s
水稻产量潜力的挖掘主要依赖于形态改 良与杂种优势利用. 应用现代遗传学 的理论与方法 , 从不 同角
收稿 日期 :00 0 2 修回 日期 : 1 一 1 2 2 1 —1 — 6 2 1 O-8 0 基金项 目: 福建省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20J 0 1 ; (090 5 )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00403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 点专 项科 研基金项 5 210709 ; 目(0 9 5 52 0 2 . 2 0 3 1 10 0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粒重、 谷草 比 、 经济 系数 、 着粒 密度呈 正相 关 ; 米 率除上 述 精
性 状 外 , 与饱 满粒 率呈正 相 关 ; 精米 率与单 穴 穗数 、 还 整 饱
满粒 率 、 饱满 干粒 重 、 混合 干粒 重 、 单穴 草重 、 物产 量呈 正 生
率 ( 比重 1 3盐水 漂去空 、 用 . 0 秕粒 )饱 满粒重 、 穴粒 重 、 、 单 单
1 . 试 验 方 法 2
09 63 F 74 1 )R = . 09 对 产 量 贡 献 较 大 的性 状 有 .1 ( = . , 209 。 0 3 7 h( 白率 , s垩 通径 系数 5148 、d精米 率 , . )h 5 通径 系数 2138 。 . ) 2
试 验 采用 随机 区组 设计 , 重 复 , 区面 积 1 . m 4次 小 56 , 每小区 1 3行 。 正常 田间管理 , 9月 2 5日成 熟后 , 去掉 相邻 边
水 量 1%一 4 3 l %时 , 重并 统计 折算 出公顷 产量 。 区在 第 2 称 每 行 中间选有 代表性植 株 l ; 0穴 风干后 ( 1月中旬 ) 内考察 1 室 株 高 、 穴穗 数 、 粒数 、 单 穗 饱满 千 粒重 、 混合 干粒 重 、 饱满 粒
由表 1 知 , 工品质 中糙 米率 与饱 满干粒 重 、 合干 可 加 混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
方法 测定 。 数据 处理 用 D S软件 。 P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产 量 与 品 质 性 状 的 相 关 分 析 .
由表 1 知 , 可 产量 与直 链淀 粉含量 呈显 著 的正相 关 . 与 加 工 品质 、 白 率 、 白度 、 稠 度 呈正相 关 , 垩 垩 胶 与长 宽 比 、 蛋 白质含 量 、 食味评 分 呈负相 关 。 链淀 粉 、 白 率 、 白度 3 直 垩 垩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株高、穗部性状与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株高尧穗部性状与产量性状比较分析夏明1,郑文贵2,陈广红1,王绍林1,郑英杰1,王莹1,李林蔚1,王彤1,于亚辉1*(1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2大洼区榆树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辽宁盘锦124200)摘要:研究以新配制的48份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及越光和盐丰47为试验材料,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的株高、产量及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新组合株高的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98~129.0cm,极差为31cm。
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各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单穗秕粒数,变异系数达74.04%。
关键词:粳稻;两系杂交稻;穗部性状;产量;比较分析随着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和两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两系法杂交水稻已成为杂交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但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在我国南北方和籼粳亚种间是不平衡的[2]。
北方常规品种产量水平较高,两系杂交稻的竞争优势小,同时两系杂交稻制种成本高、制种纯度不易控制、杂交稻米质较差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北方两系杂交稻的发展[3]。
研究通过对48份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株高、产量和穗部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株高、产量和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评价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应用价值,也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2011年以性状稳定且配合力较好的17个不育系和32个不同类型的常规品种配制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选取杂种F1的48份新组合为试验材料。
2012年将48份新组合(A1-48)和对照品种基金项目:辽宁省农业重大专项课题(2022JH1/1020000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2-MS-063)。
收稿日期:2022-10-12作者简介:夏明(1980-),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于亚辉,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1.033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原6737渊圆园23冤04原园园10原园4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Ear Characters and Yield Characters of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XIA Ming 1,ZHENG Wen-gui 2,CHEN Guang-hong 1,WANG Shao-lin 1,ZHENG Ying-jie 1,WANG Ying 1,LI Lin-wei 1,WANG Tong 1,YU Ya-hui 1*(1Liaoning Institute of Saline-Alkali Land Utilization,Panjin Liaoning 124010,China;2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Yushu Street,Dawa District,Panjin Liaoning 124200,China)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using 48combinations of 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 to compare their heights,yields and grain qualities,Yuegusng and Yanfeng-47to evaluate its grain qualities,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a.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the new hybridized combinations,ranging from 98to 129cm,range 31cm.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ear characters of Japonica two-line hybrid ric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74.04%.Key word:Japonica rice;Two-line hybrid rice;Spike traits;Yield;Comparative analysis研究报告Vol.53No.4性状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峰度偏度CK1CK2株高114.5cm 7.1098.0cm 129.0cm -0.129-0.58198.0cm85.0cm表1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株高组合穗数穗长渊cm冤实粒数渊粒/穗冤秕粒数渊粒/穗冤结实率渊%冤粒长渊mm冤粒宽渊mm冤千粒重渊g冤CK1717.71161.27.80.967.263.4829.57CK21417.569812.20.887.14 3.2219.57最大值2323.64285.897.40.979.06 3.3232.24最小值616.83130.8 5.60.497.32 2.7821.99平均值11.519.56187.323.50.888.26 3.0825.78标准差 3.95 1.6438.0417.40.0850.40.15 2.11CV (%)34.358.3820.3174.049.664.844.878.18表2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产量性状盐丰47(CK1)和越光(CK2),共50份材料种植于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地。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第四章水稻第三节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水稻的产量形成(一)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
这四个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但其基础是在秧田期,必须育好足够数量的健壮秧苗,才能保证插足计划密度的株数,并在插后返青快、分蘖早。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一般分蘖生出早,成穗的可能性大,穗粒重也高。
所以,促使分蘖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达到适宜的茎蘖数,提高分蘖质量和成稿率,最终达到适宜穗数,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由于水稻品种特性的不同,所要达到的适宜茎蘖数及最终的穗数也有所差别。
2.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稻穗是在长穗期形成的。
穗子大小主要决定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及小穗发育程度。
在幼穗分化时,如果养分不足,则每穗粒数减少;在幼穗形成后体积迅速膨大过程中,如果养分不足,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茎秆亦软弱易倒。
所以,培育壮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是长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3.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后形成产量的时期是结实期。
水稻的成粒率和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和成熟度所构成。
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决定于灌浆物质的供应状况。
水稻谷粒中的灌浆物质主要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
如果叶片早衰或贪青徒长,或遇到不利的气候因素,或单位面积内小穗数过多,就会影响子粒的成熟度,造成秕粒,降低产量。
因此,提高成熟度,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实现高产和优质,是结实期栽培的主攻目标。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光合产物,其余是根系吸收的养分。
最新-剖析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 精品
剖析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摘要通过分析直播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建议选择直播条件下全生育期为130~135的品种,杂交稻推荐穗数为2625万穗?2、穗总粒数150粒、穗实粒数13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65,理论产量按照90折实产,则产量可为845?2;常规稻推荐穗数为360万穗?2、穗总粒数110粒、穗实粒数95粒、结实率90、千粒重265,理论产量按照90折实产,则产量可为850?2。
关键词水稻;直播;穗粒结构;产量;关系对直播水稻品种的选择,已有较多有文献报道,但多为几个品种之间的比较[1-8]。
从其结果看,选择全生育期较短的中穗型品种的趋势虽比较明显,但并无具体量化的数据结论可供参考。
为此,笔者参考了近10年来关于直播水稻的105篇有具体试验内容的论文,并对直播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直播水稻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近10年来关于直播水稻的105篇有具体试验内容的论文,将其中的试验数据摘录出来,利用电子表格予以分类汇总,并通过散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力求通过分析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关系,比较直观地阐述直播水稻在品种选择上的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具体生产条件的千差万别,文中并未对相关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只是反映一种趋势;数据在图中的散布较大,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的观点仅供参考。
主要针对华东地区的单季晚稻,为更清晰地比较和反映有关问题,文中也采纳了部分双季稻的数据。
2结果与分析21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的比较有关文献中,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的比较试验分为2类一类是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均在5月上旬左右播种,可称之为同期播种;另一类是移栽水稻于5月上旬左右播种,而直播水稻则于5月下旬至6月不同时间播种,可称之为非同期播种。
相较而言,非同期播种条件在生产上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表1列出了非同期播种条件下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在穗粒结构等方面的比较。
由于水稻审定时的品种特性基本上为在移栽条件下获得,根据表1可以估算该品种在适宜的直播条件下的表现。
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摘要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米品质随产量的提高而下降,产量提高虽然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是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下降。
关键词优质水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许多学者对水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结果亦不相同,这充分说明,不同品种、栽培环境、栽培措施的水稻,其产量、产量性状、品质间的关系亦有差异[1-3]。
对吉林省不同类型优质水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以便为吉林省水稻优质米的生产、育种和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本研究选用吉林省推广的优质米水稻品种12个,4个熟期,每个熟期3个品种,分别为优质米一、二、三级品种。
其中,早熟品种为:富士光,米质一级;通系112,米质二级;长白9号,米质三级。
中熟品种为:通95-74,米质一级;通系103,米质二级;通88-7,米质三级。
中晚熟品种为:五优1号,米质一级;农大3号,米质二级;九稻22号,米质三级。
晚熟品种为:秋田小町,米质一级;农大7号,米质二级;秋光,米质三级。
试验在通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
1.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15.6 m2,每小区13行。
正常田间管理,9月25日成熟后,去掉相邻边行与取样行,采收中间10行(12 m2),脱粒后晾干至籽粒含水量13%~14%时,称重并统计折算出公顷产量。
每区在第2行中间选有代表性植株10穴;风干后(11月中旬)室内考察株高、单穴穗数、穗粒数、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饱满粒率(用比重1.03盐水漂去空、秕粒)、饱满粒重、单穴粒重、单穴草重、谷草比、经济系数、主茎穗长、穗颈长、各节间长度、一次枝梗、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青米率。
分别记数和称重,按重复统计出平均值。
利用测产获得的籽粒于3个月后测定稻米品质。
米质测定按农业部部颁标准《NY147—88》的方法测定。
水稻不同穗型茎叶性状特点与产量的关系
水稻不同穗型茎叶性状特点与产量的关系摘要:本次试验主要研究吉林省水稻不同穗型茎叶性状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不同穗型水稻茎叶性状特点,结果表明,水稻茎叶性状和穗型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穗型水稻其影响产量的茎叶性状因子不尽相同,据此可以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水稻;茎叶性状;穗型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9-11 材料与方法本次试验材料包括不同的水稻品种20个。
设三次重复。
在田间种植20区,3m行长,3行区,4月5日浸种,4月19日播种,采用软盘营养土旱育苗,5月17日移栽本田,栽植密度为30cm×20cm,每穴1苗。
其他栽培管理同生产田。
九月末收获,存放至水分均匀后后考种测产。
测定项目包括:1.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长叶宽;2.第一茎节粗,第二茎节粗,第三茎节粗,距地上1cm茎节粗,株高;3.颈穗弯曲度;4.产量。
2 结果与分析2.1 水稻穗型水稻穗型根据颈穗弯曲度将水稻穗型分为直立型,半直立型,弯曲型三个类型。
其中水稻颈穗弯曲度0~30度为直立穗型,30~60度为半直立穗型,大于60度则为弯曲穗型。
将水稻依据穗型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对水稻不同穗型茎叶性状的差异进行比较,也有助于分析茎叶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2.2 不同穗型的茎叶形状特点及其与产量关系2.2.1 直立穗型水稻的茎叶形状特点及其与产量关系①叶片性状:在直立穗型水稻叶部性状中,可以看出剑叶长和倒三叶宽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3.55%和50.97%,其次是倒二叶宽,变异系数为13.95%,而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和剑叶宽相对比较稳定。
②茎秆性状与产量关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二节长,第二节长第一节粗,第二节粗,第三节粗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他性状不相关,其中第二节长与产量负相关,第一节粗,第二节粗,第三节粗与产量正相关,即提高第一节粗,第二节粗,第三节粗或降低第二节长可提高产量。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Vol 132,N o 112pp 11878-1883 Dec 1,2006作 物 学 报ACT A AG RONOMIC A SI NIC A第32卷第12期2006年12月 1878~1883页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徐正进1 邵国军2 韩 勇2 张学军3 全成哲3 潘国君4 陈温福1Ξ(1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Π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2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01;3吉林省水稻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4黑龙江省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 要:以200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佳木斯区试点,研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结果表明,3省各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省,后两省间差异不显著;辽宁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极显著低于和高于另两省,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省份间差异不显著;除一次枝梗结实率外,3省各自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辽宁穗部性状特点一是穗长较另两省短2cm 左右,接近显著水平,着粒密度极显著高于另两省,二是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极显著高于另两省;糙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精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整精米率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趋势,长宽比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垩白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食味值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每穗粒数及其密切相关的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粒率与加工品质均呈负相关趋势,而结实率及其组成部分一、二次枝梗结实率与加工品质均呈正相关趋势,食味值与穗部性状的关系也表现类似趋势。
关键词:水稻;东北;穗部性状;品质;产量中图分类号:S 511A Pr eliminar y Study on Yield and Quality o f Rice and Their R elationship w ith Panicle Character s i n N orthea st Region o f ChinaXU Zheng 2Ji n 1,SHAO G uo 2J un 2,H AN Y ong 2,ZH AN G Xue 2J un 3,QUAN Cheng 2Z he 3,P AN G uo 2J un 4and CHE N Wen 2Fu1(1R ice Ins titute of S henyang A gricul t ural Univers ity ΠK ey Laborat ory of C rop P hys iol ogy ,Ec ology ,G ene tics and B reed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ΠK ey Laboratory ofN orthern Japonica R ice B reeding of Lia oning ,S henyang 110161,Liaoning ;2R ice Ins ti t ute of Liaoni ng Province ,S henyang 110161,Liaoni ng ;3R ice Ins titute of JilinProvince ,G ong zhuling 136100,Jilin ;4R ice Insti t ute of H eil ongjiang P rovince ,Jiam us i 154000,H eilong jiang ,C hina )Abstract :F or ty 2six rice cultivars and lines attended regional trials in Lia oning ,Jilin and He ilongjiang pr ovinces in 2004were used to study panic 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relationship with yield and quality in Shenyang city ,G ongzhuling city and Jiam usi city w ith higher cultivated level 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 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in y ield and yield com ponents between dif ferent cultivars and lines ,and grain yie ld o f Lia oning pr ovi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ilin and Heilong jiang pr ovinc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rain y ield dif ference between J ilin and Heilongjiang 1The num ber of panic le per unit area and grains per panicle in Liaoning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Jilin and Heilongjiang ,and other yield com ponents were n ot significantly dif ferent am ong different pr ovinces 1Dif ference of panicle trai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 ong all the ma terials in these pr ovinces ,except seed 2setting ra te of prim ary branch 1The panicle leng th of Lia oning was 2cm sh orter than that o f Jilin and Heilongjiang ,and grains density ,the num ber o f pr imary branch and pr imary br anch grains in Lia oning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J ilin and Heilongjiang 1Br own rice percentage was in order of Jilin >Liaoning >Heilong jiang ,m illed rice percentage was in order of Jilin >Liaoning and Heilongjiang ,head rice percentage was in order of Heilongjiang >Jilin >Liaoning ,the ratio of gr ain length to w idth in Lia oning and Heilongjian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Jilin 1C halky grain rate in Jilin was higher than th ose in Lia oning and Heilongjiang ,the taste value was t he highest in H eilongjiang ,and f ollowed by in J ilin and Lia oning 1T he processing quality was nega tively c orrela ted to grains per panic le ,gra in density ,pr imary branches ,the number of prim ary branch ,secondary branches ,ratio o f sec ondary branch gr ains Πtotal grains ,but positively c orrela ted w ith seed setting rate ,seed 2setting rate of prim ary branch and sec ondary branc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ting quality and panicle character appeared theΞ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866)和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55)资助。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胡继鑫【摘要】Field experiment is designed with high-quality early ripe hybrid japonica rice, derivate varieties of Liaoyou 0201 as the study subject,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rice panicle traits and yield and qu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rice panicle traits on rice yields is obviously bigger than its effect on rice quality while the influence of rice panicle traits on rice quality is mainly set on granule forms.%以特优质早熟杂交粳稻——辽优0201的衍生系为试材,设计田间试验,考察水稻穗部性状与水稻产量及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大于其对品质性状的作用;穗部性状主要是通过对粒型的作用来影响稻米品质的。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水稻;穗部性状;品质;产量【作者】胡继鑫【作者单位】沈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沈阳1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多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稻穗上、中、下3个部位籽粒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存在着明显差异。
不同部位的籽粒,其整精米率表现为稻穗上部显著大于中部,中部显著大于下部,不同杂交组合稻穗上、下部位籽粒的整精米率最大极差变幅为17.94%~23.70%;其垩白度表现为稻穗下部显著大于中部,中部显著大于上部,不同杂交组合稻穗上、下部位籽粒垩白度的最大极差变幅为3.24%~7.70%;其胶稠度表现为上部显著大于中部,中部显著大于下部,不同杂交组合稻穗上、下部位籽粒胶稠度最大极差变幅为6.64%~25.89%。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摘要经对连云港市农科院自育28个杂交水稻品种11种品质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得知:优质米育种,外观品质的选择至关重要,走中小粒路线是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杂交水稻;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多元统计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连云港市农科院自育28个杂交中籼组合,其中Ⅱ优系统4个、协优组合4个、特优组合1个、天丰组合3个、华农A组合3个、广仔占S系列组合6个、9311S系列2个、培矮64S系列组合5个。
种植于该院试验地,每份材料同规格栽插13.3m2。
1.2方法1.2.1性状考察。
在连云港市农科院对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送南京农业大学检测。
1.2.2分析方法。
采用连云港市农科院自研EXCEL VBA统计软件分析各类品质间及内部关系。
方法参考袁志发等编著的《多元统计分析》中相应算法。
相关程度用偏相关系数表达。
2结果与分析2.1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间关系粒长、粒宽与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与碱消值间负相关(-0.334 9),其中粒宽与碱消值间关系更密切(-0.645 2**,**表示极显著,*表示显著,下同)。
通过减小粒长与粒宽能有效地提高碱消值,间接地降低糊化温度,即小粒品种与细长粒品种的糊化温度较低。
降低垩白粒率能提高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较垩白度垩白粒率与4项蒸煮食味品质间相关更密切,且影响方向基本相同。
垩白粒率与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间负相关(分别为-0.244 3,-0.308 6),与蛋白质含量间正相关(0.404 3)。
2.2加工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间关系胶稠度与精米率间正相关(0.409 3),米软有利于提高出米率。
糙米率与碱消值间负相关(-0.305 8),出糙率高的品种碱消值低,糊化温度高。
直链淀粉含量与精米率间正相关(0.267 6),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精米率较高,可能是米粒较硬、加工中磨损较少的原因。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水稻品种优良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水稻品种优良性状及产量的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粮食来源。
稻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被广泛用于食品制造、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生产中。
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稻品种的优良性状及产量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优良性状1. 株型株型是水稻生长的基本形态,会影响水稻的灌浆期和抗性能力。
矮秆水稻更加稳定,更适合种植在高风险的地区,更优于在丰收期不容易倒伏。
但是,高秆水稻在气候适宜的时候纵向生长速度更快,生长期更短,产量更高。
同时,株型也与水稻的通透性和收获效率有关。
矮秆水稻有更小的穗条和穗颈,所需的水分量和肥料也更少,更适合在高年龄土壤上种植;而高秆水稻有更长的穗条,穗颈更宽,更适合在灌溉区种植。
2. 生长周期生长周期是决定水稻品种成熟期长短的一个因素。
通常情况下,生长周期越短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短周期地区种植,水分的需求也较少。
但是,在生长周期较长的地区,水稻生长时间会更长,产量也会更高。
3. 穗长度和粒数穗长度和粒数通常与水稻品种产量直接相关。
长的穗条可能会减少水稻品种的自然离花比率,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千粒重,产量也会相应增加。
而一个水稻豆腐的粒数是衡量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其数量和质量一直是水稻品种繁殖研究的重点。
二、优秀的产量研究1. 灌溉土地虽然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和土质不同,但稻田灌溉是最有效的种植方式。
因为稻田可以在深埋灌溉系统的作用下提供足够的水分,这有助于维护稻田所需的水与肥料水平,同时不会损害稻田周围的土壤质量。
2. 优化栽培技术种植优良的水稻品种不仅需要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支持,还需要适逢的栽培,包括育苗、改善肥料、控制病虫害、定时、定量和合理喷杀药等等。
同时,应用新兴技术也可以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作出贡献,比如使用无人机扫描农田、人工智能控制作物、增加光照等全新技术都可以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带来可能。
3. 种植改良不断改善水稻品种也是推动全球水稻产量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水稻大粒种质单株产量与穗部性状相关及回归分析
试验 于 2 0 0 9年在 延 边大 学农 学 院水 稻 试验 田内进 行 。
大粒种质穗 部性状间相关性 较常规品种大 ( 表 2、 表 3 ) , 供试 材 料一 次枝 梗粒 数 与一 次枝 梗数 显 著正 相 关 。 一 次 枝 梗 实粒 数 与 一次 枝 梗 粒数 极 显 著 正相 关 ; 大粒 种 质 一 次 枝 梗 结实 率 与 一次 枝 梗 实粒 数 呈极 显 著 正相 关 , 常 规 品 种
摘 要 采 用 2个 水稻 大粒种 质和 2个 常规 品种进 行 单株产 量 与穗部 性状 对 比研 究 。 结果表 明 : 大粒种 质粒 数 、 一 次枝梗 数 以及二 次枝 梗 粒 数极 显 著低 于 常规 品种 。 相 关分 析表 明 . 大粒 种质 单株 产 量与 穗部 1 0个性状 呈 显著 正相 关, 常规 品种 单株 产 量仅 与穗 部 6个性 状 呈 显著 正相 关 。 回归分 析表 明 . 二 次枝 梗 实粒数 对水稻 单 株产 量具 有正 向影响 ; 大 粒种质 影 响单株 产 量 的穗部 性状 为二 次 枝梗 实粒 教和 一 次 枝 梗数 正 向影 响 , 二 次枝梗 粒数 为 负 向影响 ; 常规 品种 影响 单株 产量 的穗部 性状 仅 为二 次枝 梗 实粒数 正 向影 响。 关 键词 水 稻 ; 大粒种 质 ; 单株 产 量 ; 穗 部性 状 ; 相 关性 分析 ; 回 归分析 中图分 类 号 S 5 l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4 ) 2 3 — 0 0 2 3 — 0 2
干粒 重 、 二 次枝 梗数 以及二 次枝 梗粒 数 呈显 著正 相关 , 而常 规 品种二 次 枝梗 实粒 数仅 与 二次 枝梗 数和 二次 枝 梗粒 数 呈 极 显 著正 相 关 ; 大粒 种 质二 次枝 梗 结实 率与 一次 枝梗 粒 数 、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的特征分析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的特征分析房闵;唐亮;潘宇婷;吴天华;徐正进【摘要】以20份产量差异显著的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分析高产杂交粳稻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生物产量大;穗部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次枝梗粒数多上.穗数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在保证一定穗粒数、生物量大的同时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经济系数,有利于促进北方高产杂交粳稻的形成.【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1(041)003【总页数】4页(P5-7,11)【关键词】杂交粳稻;产量结构;穗部性状【作者】房闵;唐亮;潘宇婷;吴天华;徐正进【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3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锐减,提高粮食单产已成为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关键。
因此最大限度的挖掘作物产量潜力一直是农业生产上的研究重点。
近年来常规粳稻育种理论逐渐完善,育成了一批超级粳稻品种[1],对缓解粮食安全生产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
而杂交粳稻发展却十分缓慢[2]。
有学者认为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由3%提升到30%,年增稻谷可达30亿kg[2]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有更大的增产潜力[3]。
而实践生产中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较常规粳稻却相对落后,说明杂交粳稻在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良。
近年来关于高产常规粳稻的产量结构、穗部性状特征已有一些研究[4-5],但关于北方杂交粳稻产量结构、穗部性状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缓慢。
【word】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第28卷第3期2009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V01.28No.3June2009,262~267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孟维韧王伯伦一吕军贾宝艳黄元财王慧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11o161)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关系,以辽宁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着粒密度可将试材分为散穗型,半散穗型,半紧穗型和紧穗型4种类型.各类型间稻谷产量差异显着,其中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产量较高.紧穗型品种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空秕粒数都较多,成粒率较低.除了散穗型品种整精米率显着高于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外,散穗型,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间其它品质性状差异不显着,三者品质明显好于紧穗型品种.着粒密度与每穗成粒数,产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与碱消值呈显着负相关,与谷草比呈显着正相关;产量与食味值呈显着的正相关.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较高,后期生产的干物质较多,谷草比较大.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品种产量较高,食味品质较好,选择着粒密度适宜的材料容易育出高产优质品种.关键词水稻;着粒密度;产量;品质中图法分类号S511.0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421(2009)03—0262—06穗型是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随着水稻穗型由弯到直,穗型与稻米品质的协调关系已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内容[1.].多年来,对于穗型问题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徐正进等l_4]按颈穗弯曲角度划分为直立,半直立和弯曲3种穗型;周开达等l_5]按单穗重划分为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Y amamoto等I6按着粒密度划分为紧穗型,半紧穗型,半散穗型和散穗型.徐正进等按穗型指数I2](PTI)划分为上部优势型,中部优势型和下部优势型.穗部性状与结实率l7,碾米品质l8l,物质积累分配[,籽粒灌浆特性[]以及产量潜力[n]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产量不断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介于紧穗型和散穗型之间的中间类型有增加的趋势.本文以辽宁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材料,以着粒密度为量化指标,分析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与设计试验于2003~200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123.25E,41.08N)进行,试验地土质沙壤,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井水灌溉.试材为2003年和2004年辽宁省区域试验中熟,晚熟组沈稻9866等69个水稻品种(品系)(2003年为35个,2004年为34个;15 个品种参试2a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5.5m行长,6行区,小区面积9.9m2.4月中旬播种,采用营养土保温育苗.5月下旬移栽本田,栽植密度为3Ocm×13.3cm,每穴插秧2~3 苗.本田管理参照《水稻优化栽培》[¨].1.2测定项目与方法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在每小区取样,将样品分为叶片,茎鞘和穗三部分置于烘箱中,105℃杀青,80℃烘干至恒重称重,以测定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和株高,考查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成粒数,秕粒数,千粒收稿日期:2008—06~04;修回日期:2008—10—14*农业部结构调整项目(05一O1—02A)和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通讯作者.E-mail:*****************孟维韧,男,1977年生,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沈阳110161.E-mail:***************第3期孟维韧等: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263重,收获指数等.收获后自然风干,脱粒测定小区产量.成熟期取样储藏3个月后分析测定稻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共9个性状,测定标准采用农业部NY147/88《米质测定方法》.采用AN一700型成份分析仪测定其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含量等.采用LI一6400型光合仪于晴天9:O0~11:00在田间分别测定光合速率,气孑L导度,细胞间隙CO.浓度,蒸腾速率等,重复3次.剑叶测定时光强设定为1200/~mol/(m?S.),倒二叶测定时光强设定为800Fmol/(m?s),气温为30℃Windows软件进行方差,相关等分析.2结果与分析2.1着粒密度与穗型分类水稻着粒密度的不同导致稻穗形态特征的差异.以品种的着粒密度为指标,对参试的69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表1),按欧氏距离远近划分为4类,其中着粒密度每厘米4.6~6.3粒聚为一类,7.4~8.6粒聚为一类,8.6~1O.4粒聚为一类,10.9~13.1粒聚为一类,分别定义为散穗型,半散穗穗型,半紧穗穗型和紧穗型4种类型.从表1可以看出:散穗型品种15个,半散穗型品种20个,半紧穗型27个,紧穗型7个.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着数据处理用Excel2003进行,用SPSS13.0for粒密度水稻品种类型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表1水稻着粒密度与穗型分类Table1Graindensityofriceandpanicleclassificationofrice散穗型Lax15半散穗型Semi—lax半紧穗型Semi—dense紧穗型Dense21.745.634-0.66D沈稻10,沈稻33,农大62秋光,沈稻11,珍优2号沈稻29,花粳8号,沈稻3号,辽农268,辽农17,辽优2006,辽13828.999.42±0.57B沈稻8号,沈稻9810,沈稻19,东亚434,沈农0299,盐34,雨田108,辽粳294,沈农329,9681,沈稻2号,辽盐166,沈稻12,沈农01606,沈稻1号,IDC32,苏粳3号1O.1411.57±0.91A盐优8号,辽263,IDC9466,丰民2102,沈稻lO,沈农8718,沈稻u,秋光,沈农香糯一1,盐优9901,沈稻33,沈稻15,辽优267农实99—3,沈稻9号,94—9,沈稻29,沈稻18,辽农99—1,沈农0299,沈农9765辽优2O,辽优21,辽优2006,花粳8号,沈稻31LDC120,辽粳294,辽盐188,盐优7592,辽盐166,LDC32,沈稻9810,添丰001,IDC9466,丰民2102雨田202,LDC387,辽盐922.2产量及穗部性状差异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差异的分析结果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不同类型间稻谷产量差异显着(F一4.45,F=4.59).2a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的水稻产量差异表现基本一致,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品种产量较高,紧穗型,散穗型品种产量较低.从穗部性状来看,各类型间存在差异, 散穗型品种穗长与其他3种类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散穗型品种一次枝梗数在2a均表现较低, 2004年与其它类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二次枝梗数差异2a表现一致,紧穗型品种二次枝梗数较高, 其次为半紧穗和半散穗型,散穗型品种较低.每穗成粒数各类型间差异显着,2a表现一致,紧穗型成粒数较多,其次为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散穗型较低.秕粒数以紧穗型品种较多,散穗型较少,2003年差异达到显着水平,2004年尽管差异不显着,但也有这种趋势.2.3着粒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对着粒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着粒密度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着负相关,即着粒密度随穗数的增加而降低.着粒密度与每穗成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着粒密度与成粒数呈极显着的抛物线关系(图1).着粒密度与产量也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着粒密度在7.5~9.0粒左右,产量达到高值(图2).264华中农业大学第28卷1)PLPaniclelength;PRBPrimaryrachisbranches;SRBSecondaryrachisbra nches;RGP.Ripenedgrainsperpanicle;IGP.Imperfect grainsperpanicle;NPH.Numberofpaniclesperhill;PRG.Percentageofripen edgrains;TGW.1000一grainweight;GY.Grainyield(The sameasbelow)图1着粒密度与每穗成粒数的关系(n一35,2003)Fig.1Relationshipbetweenspikeletdensityandripenedgrains2.4穗型间的品质性状差异2003年,半紧穗型和紧穗型品种的碱消值显着低于散穗型;紧穗型的直链淀粉含量显着低于散穗型和半散穗型;紧穗型的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半散穗型.着粒密度(;raindensi!y/(cm.1图2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n一35,2003)Fig.2Relationshipbetweenspikeletdensityandgrainyield2004年,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的整精米率显着低于散穗型,垩白度显着低于紧穗型,半紧穗型的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散穗型和半散穗型,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品种食味值较高,在食味品质上均表现较好(表3).表3穗型间品质性状的差异uTable3Differenceofqualitytraitsamongthepanicletypes1)BR.Brownricerate;ledricerate;HR.Headricerate;CG.Percentag eofchalkykernel:CN.Chalkiness;ASV.Alkalisprea—dingvalue;GC.Gelconsistency;ACAmylosecontent;PC.Proteincontent;F AC.Fattyacidcontent;EEatingvalue(下表同Thesameasbelow)∞一u墨guIBJ=∞dl簌《第3期孟维韧等: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2652.5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表4是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碾磨品质受穗长影响较大,在2a中各类型品种的穗长与精米率分别呈显着和极显着的负相关,与糙米率在也表现为负相关,说明水稻穗长过长则碾磨品质下降.着粒密度与碱消值呈显着负相关(图3).穗数与整精米率呈显着的正相关(表4).∞_三耋∞三二=日《:型{£髻值得注意的是,产量与食味值呈显着的正相关,这表明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可以改善食味(图4).产量与垩白度呈显着的正相关,与整精米率的正相关系数在2003年达到显着水平,与精米率的正相关系数在2004年达到极显着水平(表4).秕粒数与垩白率,垩白度呈正相关,与糙米率呈负相关.因此,提高结实率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图3着粒密度与碱消值的关系(n=35,2oo3)图4着粒密度与食味值的关系(n=35.2003)Fig.3RelationshipbetweengraindensityandalkalispreadingvalueFig.4Rel ationshipbetweengrainyieldandeatingvalue表4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Table4Correlationofpanicletraitswiththequalities2.6不同类型品种生育后期光合和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水稻产量形成是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过程.由于抽穗至成熟期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分析生育后期光合及物质生产特性对于不同着粒密度类型间产量和品质形成差异具重要意义.从表5可见,不同着粒密度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较大.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显着高于散华中农业大学第28卷穗型品种;紧穗型净光合速率齐穗期低于其他类型,成熟期高于其他类型,但没达到显着水平.在2a异趋势一致,成熟期较高,散穗型品种气孑L导度较低,与其它类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不同穗型品种中散穗型,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的气孔导度差间细胞间COz浓度差异不显着.表5不同类型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002浓度的比较”Table5ComparisonofPn,CondandCiofdifferenttypesofcultivarsin2003 4种穗型品种总干物重差异很小,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差异不显着,但半紧穗型品种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较高,与其它类型差异达显着水平,半散穗品种次之.半紧穗型品种谷草比较高,与散穗型品种差异达显着水平.紧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的穗重比例较高,与散穗型品种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表6).表6不同穗型的物质积累分配Table6Accumulatedanddistributionamongdifferentpanicleclassificationi n20031)DWB.Dryweightaccumulatedbeforeheading;DWA.Dryweightaccumu latedafterheading;TDW.Totaldryweight;PPT.Percentage ofpanicletototal;RDS.Ratioofgraintostraw3讨论穗部性状是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着粒密度差异首先表现在稻穗形态特征的不同上,其次随着着粒密度的增大,穗部性状和品质性状也表现出显着的差异.一次,二次枝梗数,每穗成粒数和着粒密度之间极显着相关,选择一次枝梗多的个体,可以获得较好的穗部性状l_1.徐正进等也认为,选择直立穗型中上部优势型(按二次枝梗指数划分的穗型)有利于改善弱势粒结实性,减少粒位问充实度差异,总体上可改进品质[1.因近年来介于紧穗型和散穗型之间的中间类型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根据着粒密度对穗型分类进一步的细化,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按欧氏距离的远近,把新育成的品种(品系)分为散穗型,半散穗型,半紧穗型和紧穗型4类.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问差异极显着.徐大勇等_1]以着粒密度大小对36个江淮稻区近期育成的中粳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认为用直立,半直立和弯曲穗型对粳稻品种分类与用密穗,半密穗和散穗型分类方法存在对应性.本研究中着粒密度与穗茎角呈极显着负相关,但直立,半直立穗型与紧穗,半紧穗型和半散穗型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半紧穗和半散穗型品种穗数高于紧穗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也都优于紧穗型,与徐正进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那么可以适当增加穗数,通过对着粒密度的选择,让穗部处于略微弯曲的状态有利于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问稻谷产量差异显着,主要体现在散穗型品种产量较低.散穗型品种的二次枝梗数显着少于其它类型,实粒数也较少.而不同穗型的品质性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紧穗型品种上,其垩白率较高,胶稠度和碱消值较低.散穗型,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质明显好于紧穗型品种.由于碱消值随着粒密度增加而降低,食味值则随产量的提高有所改善,因此,适宜的着粒密度可以在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品质.生育后期改善冠层的光合效率是水稻增产的关键.理论上,光合利用效率可能被解释为冠层光合作用的功能_1.生育后期的光能利用效率不同是由作物生长速率基因型差异产生的E]I-12].冠层形态结构不仅是依赖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和抽穗前茎鞘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转运至籽粒也是增产的重要原因E18-19].本研究表明,不同着粒密度品种间后期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差异明显.着粒密度与谷草比呈显着正相关.散穗型品种的谷草比较低.而后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第3期孟维韧等: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267种在抽穗后的单叶净光合速率都显着高于散穗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较高,谷草比较高,应该是其产量较高的原因.参考文献[1]王伯伦.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报告_J].沈阳农业大学,2004,35(4):291-297.[2]徐正进,陈温福,张树林,等.辽宁水稻穗型指数品种间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口].中国农业科学,2005,88(9):1926—1930. [3]朱海江,程方民,王丰,等.两种穗型粳稻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与粒位分布特征[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4):321—325.[4]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等.水稻直立穗性状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_J].沈阳农业大学,1995,26(4):335—341.[5]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等.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学,1995,13:403—407.[6]Y AMAMOTOTI,HORISUEN,IKETAYK.Ricebreeding manual[M].Tokyo:Y okendoLtd,1996:5-20.[7]李荣田,崔成焕,秋太权.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2000,31(4): 318—325.[8]董明辉,秦大志,王朋,等.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米品质的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1973—1979.[9]黄元财,王术,吴晓冬,等.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2004,35(4):346—349.[1O]程旺大,张国平.密穗型水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作物,2003,29(3):841—846.r11]T0SHIYUKIT,SHOJIM,TAKAHIRoN,eta1.Riceyield potentialiscloselyrelatedtocropgrowthrateduringlatere—productiveperiod[J].FieldCropsResearch,2006,96:328—335. [12]陈宗良,罗喜娜,杨特武,等.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进程中功能叶光合性能及水势变化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2007,26(6):759—765.[13]王伯伦.水稻优化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99—124.[141王伯伦,董玉慧,王术.水稻半矮生与穗直立性状遗传规律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1997,28(2):83—87.[15]徐正进,陈温福,韩勇,等.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J].作物,2007,33(9):1411—1418.[16]徐大勇,杜永,方兆伟,等.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J].作物,2006,32(3):379—384.[17]REYN0LDsMP,V AN-GINKELM,RIBAUTjM.Avenues forgeneticmodificationofradiationuseefficiencyinwheat[J]. JExpBot,2000,51:459—473.[18]陈惠哲,朱德峰,饶龙兵,等.强化栽培对水稻后期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2006,25(5):483—487.[19]刘建丰,袁隆平,邓启云,等.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8—264.ontheCfl~linYiddand MENGWei——renWANGBo——lunLUJunJIABao——yanHUANGY uan——caiWANGHui——xin(FacultyofAgronomy,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 ,China) AbstractUsingricevarietiesrecentlybredinLiaoning,thepaniclecharacters, yieldandqualityof differentpanicletypeofriceplants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varietieswereclassifiedintolax,semi—lax,semi—denseanddensepanicletypes.Significantdifference wasfoundingrainyield.Semi—lax andsemi—densepaniclevarietieshadhigheryield.Densepaniclevarietyhad moreprimaryrachisbran—ches,secondaryrachisbranchesandimperfectgrainsperpanicle,andlowerpe rcentageofripenedgrains. 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qualitytraitsamonglax,semi—laxands emi—densepanicletypesex—ceptheadricerateofsemi—densepaniclevariety.Qualitytraitsofthethreetyp eswerebetterthanthatofdensepaniclevariety.Thepercentageofripenedgrainsandgrainyieldwererel atedwiththespikeletden—sityinsecondorderfunction.Thespikeletdensitywasnegativelycorrelatedw ithalkalispreadingvalue 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ratioofgraintostraw.Grainyieldwaspositiv elycorrelatedwitheatingvalue.Duringthelategrowthperiod,semi—laxandsemi—densepaniclevari etieshadhighernetphotosyn—theticrate,dryweightandratioofgraintostraw.Inaword,grainyieldandeating qualityofsemi—lax andsemi—densepaniclewerehigherthanthatofothers.Thevarietieswithhighyieldandgoodquality couldbeeasilyselectedbasedonspikeletdensity. Keywordsrice;graindensity;yield;quality (责任编辑:杨锦莲)。
【精品】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穗型是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穗型与水稻产量水平和群体结构状况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穗型问题一直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及栽培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水稻穗型的分类、穗型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穗型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穗部性状是水稻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穗的多少、大小、形态等.出于不同研究目的,迄今对水稻穗型有各种分类方法。
Matsuo按一次枝梗数与穗颈大维管束数的比值将穗型分为穗重型、偏穗重型、中间型、偏穗数型和穗数型.Sasahara等按一次枝梗数与二次枝梗粒数最多的一次枝梗所在穗轴节位之比将穗型划分为上位优势型、偏上位优势型、中位优势型、偏下位优势型和下位优势型。
马均等按单穗重将穗型划分为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
徐正进等按颈穗弯曲度划分为直立穗型、半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Yamamoto等按着粒密度划分为紧穗型、半紧穗型、半散穗型和散穗型。
根据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及空间姿态,可以将穗型分为密集型(Compactpanicle)、散开型(Spreadingpanile)和中间型(Intermediatepanicle);根据穗长可分为长穗型和短穗型;根据剑叶与穗子的相对位置可分为禾上穗型和禾下穗型等。
一般生产上常说的穗数型或多穗型、穗重型或大穗型以及穗粒兼顾型等,通常是品种的综合特性描述,与分蘖能力密切相关,或者是在一定生态、品种、生产条件下发挥最大产量潜力的产量结构特征,与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
2穗型与超高产育种亚洲的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稻育种2次大的飞跃以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多数育种家认为第3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而且杂种优势的利用最终必须服务于株型.因此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已成为当今水稻遗传育种家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提出的理想株型模式主要有: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提出的少蘖大穗型、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大穗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早长根深型、四川农业大学提出的稀植重穗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的功能叶挺长型、中国水稻研究所提出的后期功能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 , 优化产量结构是实
现超 高产 的先 决条件 , 籼粳亚种 间 杂交 和地理 远缘 杂交 利用 创造新 株型 和强优势 , 用复交 或 回交 优化 性状 组配 是选 再利 育超高 产品种 的有效途 径 。在水 稻超 高产 育种 穗部 研究 上 ,
问题上 , 特别是二次枝梗以及穗型对产量的作用上存增 加二 次枝梗 数 和二次 枝梗 粒数 来增 加 每穗 总粒 数 的办 法往 往很 奏效 , 但易 使空 秕率 提 高 。 进 一步研 究发现 , 二次 枝 梗籽 粒 主要 分 布 于穗 轴上 部 的 “ 二 次枝梗 籽粒上 部优 势 型 ” 的结 实性 好 于其 他 籽粒 分 布 型_ , 9 J 这为解 决空秕率 问 题 找到 了一 条 可 行 的途 径 。在不 同穗 型 水稻 品种 的穗 部性 状 中, 徐正 进 等 _研究 指 出 , 立穗 型水 5 J 直 稻 品种一 次枝 梗 数 和一 次枝 梗粒 数较 多 , 粒密 度较 大 , 着 前 者有利 于提高结 实率 , 后者则 又对灌 浆 结实 不利 。进一 步研 究认 为 , 直立 穗 型一 、 次枝 梗 籽粒 比率 及 其在 穗轴 上 的分 二 布与弯 曲穗型并 无显著 差异 , 因而穗 型并 不是 二者 结实 率差
理 想 株 型 与 优 势 利 用 相 结 合 是 水 稻 超 高 产 的 必 由之 路[ 。专家学 者们对株 型 中的茎 秆性 状 、 叶性状 已做 过 深 鞘 入 研究 , 随着 研究 的深 入 , 穗部 形 态和 机 能成 为主 要研 究 内 容 , 部性 状 遗传 改 良也 是今后 水 稻株 型改 良的 重要对 象 。 穗 关 于穗部性 状与产量 的关 系 , 很多学 者 根据 当地 的 自 生 态 然
胡继鑫 , 王光明 , 海2 (西 大 农 与 物 技 院重 012 阳 业 学 稻 究 ,宁 阳11) 徐 1 南 学 学 生 科 学 ,庆47;沈 农 大 水 研 所辽 沈 16 . 05 . 01
摘要 水稻是辽 宁省的 主要粮食 作物之 一 , 季粳稻 生产具 有较 高的 水平 。随着. 4 生 活水平 的提 高和 饮食 结构 的 调整 , 单 zJ ,3 . 人们 越 来越 重视稻 米的品 质 , 对稻 米的外观 品质 、 营养品质 、 口性及 理化 品质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 因此 , 水稻 育种 和栽 培 方面加 强 高产 优 质品 适 在 种的选 育和相 应的品质 遗传研 究势在 必行 。对水稻 的穗部性 状与稻 米 品质 、 量 的相 关性进 行 了初 步分 析 , 产 以期 为水 稻的优 质 育 种与 栽培提供 一定 的科 学依 据 。 关键词 穗部 性状 ; 质 ; 品 产量 中图分 类号 ¥1 5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01 — 6120 ) — 02 — 3 57 6l(080 093 0 3
特点 提 出了不 同的看法 。 1 水稻穗部 性状与产 量的 关系 杨守 仁等 l提 出优 化穗 部性状 组配 , 决超 高产 、 大 、 2 ] 解 穗 穗 多的矛盾 , 理调 节产量 结构组 成 , 合 选择 直立 大穗型株 系 ;
源关 系协 调 , n 、 粒/f 实粒 重/f 粒/f 实 n、 n 均较 高 。提 出 以选 育穗 长 较长 、 次枝 梗 发 达 、 粒 密度 较稀 的大穗 组合 来实 一 着 现高产 的育种 策略 。关 欣等 _以辽 宁省 2 世 纪 7 年代 以来 8 J 0 0 历次更 替 的有 代表 性 的 4个水 稻 主栽 品种 和新 育 成 的 2 个 水 稻超 高产 品种 为 试材 , 究各 品种穗 部性 状 的变 化趋 势 。 研 结果表 明 , 随着 品种更 替 , 一次 枝 梗 数 、 次 枝 梗 颖花 数 、 一 二 次枝梗 数和二 次枝梗颖 花数 等穗部性 状 均呈增 加 趋势 ; 超高 产 品种 在各 个性 状 上都 有所 改 进 , 且 结实 率较 高 , 得其 并 使 每穗实 粒数显 著高于其 他 品种 , 明各 穗部性 状 的均衡 增加 说 是超 高产 的有 效途 径 。以 上研 究 是在 不 同 的生 态条 件 下进 行的, 在减 少穗 数 和增 加穗 粒数 上 观点 基本 一致 , 在 枝梗 但
年徐正 进等 _在 直立穗 型品种数 量 尚不 多见 的条件 下 , 5 _ 研究
粒数所 占比例 与空秕 率呈 正 相关 ; 次枝 梗着 生 粒数 多为 5 一
~
6 , 由遗传 因素决 定 , 粒 主要 品种 间 差异 不大 , 而一 次枝 梗
数、 二次 枝梗 数 及二 次枝 梗 粒数 则受 环 境条 件影 响较 大 , 品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i . e 20 , ( ) 2 — 2 J r l f nl A Si 0 8 3 3 : 3 9 on l . 6 9 5
责任 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李菲菲
水 稻 穗 部 性状 与 品质 和产 量 的关 系综 述
大分歧 , 于进一 步 的试 验验证 。 有待 关于水 稻穗部 性状 , 多研 究表 明 , 生 于一 次枝 梗 上 许 着
的籽粒 灌浆优 于二次枝 梗上 的籽粒 , 次枝梗 数与 二次 枝粳 二
国际水稻所(94认为 , 19) 少蘖大穗型品种更适于高产要求, 通
过减少 无效分 蘖 , 避免 叶面积指数 过大 和营 养过剩 造成 生物 学 浪费 , 提 出弯曲穗型 有利于 上部 叶 片的光 合作 用 。在 并且 超级杂 交稻育 种 中 , 隆平 _提 出 : 中求 高 , 高从 7 m 袁 3 J 矮 株 5o 提 高到 10 m左右 , 1o 穗求 中大 , 要求 比现有 品种穗大 2% , 0 一 次枝梗 要多 。陈温 福 等_认 为 , 穗 与直 立 穗 可 结合 起 来 , 4 J 大 每穗粒 数增加 后对遮光 程度影 响不 大 , 而着 粒密度 大对 结 实 率 的负作用 可通 过穗颈 维管束 发达 、 次枝 梗 比例 高 和二次 一 枝梗籽 粒偏 向上方等性 状 的严 格选择 来解决 。 水稻 的产量 由单 位 面积 总颖花 数和颖 花充 实 程度决 定 , 后 者包 括结 实率 和 千粒 重 , 可见 千粒 重 对产 量有 重 要影 响 , 是重要 的穗 部性 状 之 一 。国 际水 稻 研 究所 曾对 收 集 到 的 1 万多份 遗传资源 进行观察 , 现糙 米 千粒 重分 布 在 5 4 , 发 ~2 g 变化范 围较大 。对不 同穗 型水稻 品种 千粒 重 的差异 情况 ,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