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分析
作者:陈子婕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2期
摘要: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不仅在豪放词的创作上有一定的艺术高度,其婉约词的创作也独具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应用了大量以雅为美、情思曲折深婉的创作手法。
本文主要针对苏轼婉约词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创作特点
中国诗词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中苏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的很多豪放词至今都家喻户晓,如《水调歌头》等。
除此之外,苏轼的婉约词占据他所有诗词的大部分,并且有很高的成就,丝毫不比豪放词逊色,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下面将对苏轼婉约词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进行分析和概述。
一、婉约中不乏乐观旷达的风格
苏轼的婉约词常常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蝶恋花》。
这首词写的是在暮春时节的伤春情怀,但在惋惜之中又夹杂着些许乐观。
如:“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描写的是杏花掉落,絮花飞落,春光已尽的景色,本来会让人们触景生情,引发人们的伤感之情。
但悲中见喜,苏轼又描写了一幅飞翔的燕子和充满青山绿水的风景优美的乡村图。
动静结合,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后又带来了较为欢乐的氛围。
从“天涯”、“行人”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在进行一个孤独又失意的旅途。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愁绪不断,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可以看出苏轼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以开阔的胸襟来面对生活的不易,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
词的下阕则记述了一男子对“墙里佳人”的单相思,因为与佳人被一墙隔开而使男子心生伤感和烦恼。
而之前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便很好的规劝了这位为情所困的男子,使男子进行自我开解,将悲情的事件又引到了乐观豁达的情调上,同时又体现出苏轼婉约词脱离世俗,健康纯洁而高远。
二、情思曲折深婉的描写手法
在苏轼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常用深沉的哀愁来表达浓重的情爱。
反映这一特点的代表词为《江城子》。
这是一首用来怀念亡妻的词,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思念。
词的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苏轼在这十年中与妻子阴阳两隔的孤寂心境,并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直抒胸臆,表现出对亡妻刻骨的思念。
而亡妻的坟墓葬于千里之外,作者甚
至没有机会前去祭奠,更加表现出“凄凉”,同时为下阕的梦境做铺垫。
“纵使相逢应不识”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因过度想念亡妻而饱受精神折磨,显示出这十年来作者历经心酸和沧桑岁月以致身心衰老。
词的下阕转入梦境,梦到自己和妻子相见,妻子“小轩窗,正梳妆”,但作者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出作者与妻子的爱之深,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升华到极致。
最后三句即是梦醒时分,十年之后还有更多的十年,这种思念曲折而深婉,与李清照等人的哀愁相比更加深沉而催人泪下。
三、以雅为美的创作手法
柳永词以俗为美,花间词以艳为美,而苏轼的婉约词以雅为美,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衬的手法,上阕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蝉鸣声和落棋声等声响衬托环境之寂。
下阕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通过雨后小荷和石榴花等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再加上一名女子来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四、用隐隐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
在苏轼的一些婉约词中有时夹杂着淡淡的忧愁,但总体画风却清新明丽,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如《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此词的上阕用水、风、香、月等衬托出了花蕊夫人非凡的姿质与高洁,并且风度娴雅,馨香妩媚,艳丽无比,与寂静的夜和流星等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清澈光洁、安谧宁静的气氛。
作者在这首词中再现了花蕊夫人在无眠的夏夜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世无常的惋惜和感慨。
全词境界幽眇,在清新明丽的氛围中夹杂着一些淡淡的忧愁,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总体来看,苏轼的婉约词真挚细腻,健康高远,感情深婉,在表达内心的忧愁时又不失乐观旷达的情怀,使人荡气回肠。
再加上苏轼不拘泥于传统规范,勇于创新,以纯熟的手法、独特的气质和超人的天才给婉约词注入了新活力,使北宋词坛为之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尹慧明.寄蕴藉于豪放之外寓旷遠于婉约之中——苏轼词风浅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2] 向阳.水中赏月雾里看花——小品婉约词之美[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02).
[3] 康莉.脱出樊篱,另辟蹊径——论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4] 廖泓泉.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