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演讲稿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征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演讲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征文3
篇
做一个美好的教师演讲稿做一名美好的教师征文1
大家好: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自我调整,做一名美好欢乐的教师。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召唤,是专心灵来浇灌心灵。
教师不仅需要学问、技能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自身良好的心情去感染学生,这种区分与其他职业的特别性决定了教师必需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养。
然而,不少调查讨论显示:现今教师队伍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心理素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全过程。
叶澜老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进展新探》一书中这样写道:"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进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进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完善自己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进展。
'换言之,没有教师队伍心理素养的提高,就没有学生素养的提高。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心里素养水平,从而做一名美好、欢乐的教师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进展的问题,同时难免或多或少地有某种程度的适应问题,假如这些问题不能即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疾病。
这样对个人、对教育都是有害而无益。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心里素养水平,从而成为一名美好、欢乐的教师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不能估计过高,认为自己是最完善的。
也不能对自己估计过低,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陷入苦痛之中。
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进展与胜利的机会。
我们要学会从多方面、多渠道了解自己,学会从四周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开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误差。
人无完人,每个人难免存在一些缺乏和不完善的地方。
要悦纳自我,既要确定自己的优点,又要接纳自己的缺点,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境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这样才能永保激情,才会胜利而欢乐。
其次喜爱生活,释放压力。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过度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压力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释放,来求得心理平衡。
教师长期在教学的精神压力下,也需要查找释放的途径。
心情的宣泄可以从"身'和"心'两方面着手。
"心'的方面可在适当的
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苦恼向亲朋好友诉说,会使人感到心理轻松。
或者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大笑或给自己写日记。
"身'的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尽情高歌、逛街购物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性情。
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一颗平和、欢乐的心看待一切。
以我自己为例,初进学校那会儿,看到一个班那么多的学生,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爱打又爱闹,真的是不适应,上课没两天,嗓子就哑了,无名火时不时地冒出来,觉得特殊的烦躁和无奈。
可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进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美好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美好感受。
'
做一个美好的教师演讲稿做一名美好的教师征文2
原来是教语文的,20年了,这次被支配到数学组,给大家聊,就聊一聊做老师的话题,也不用分科了,做一个美好的老师。
前一段时间,李田田老师的事儿闹得挺凶,我们不去评论那些高大上的形式主义或者李田田老师英勇地站出来,做一个孤独的斗士,揭开冰山的一角,也不去理睬对她的赞扬或者褒奖,又或者有些别有专心的人的批判,我们只知道,表扬她的人有两类,一是我们一线的老师,是因为李老师成了我们的代言人他的经受或多或少或者全部代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只是,我们体制内的我们没有胆识站起来一声呼喊,我们早已经失去了文人或者学问分子
应用的骨气。
另一类人,是那些领导,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真心和形势,但确实表扬了李老师。
我们单单从这个事件本身,说我们体制内的老师生活工作环境确实有那么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的内心也或许有或多或少的无奈和悲愤,但是,这些无奈又是我们必需承受的,其实是找不到出口的,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憋着,憋成死水微澜。
我想起我以前在老家养的一条狗,它不叫旺财,也不叫小花,它就叫狗狗。
给它脖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它的生活圈子就那么大,以那棵树为中心,以那条绳子为半径画圈,那就是它的生活圈。
给它喂东西,必需扔在圈里,假如在圈外,它跳起来,绳子会勒疼了它的脖子。
后来,它就乖了,圈外的东西一概不吃,因为,疼是最深情的教训。
以至于,后来我给它揭开了绳子,它也不出圈了,疼的刻骨铭心,长了记性。
我经常回忆起狗狗,时常觉得我就是那条狗,意义上的那条狗。
外面的诱惑许多,外面的世界精彩,外面的世界灯红酒绿。
但我没有方法走出去,我怕会有一条绳子勒疼了我的脖子。
除了绳子,最根本的缘由是我已经在圈子里久了,很久了,没有了出去的动力和能力。
无可奈何只能待在圈子里。
在圈子里人模狗样地活着。
既然被一个圈围着,久了就带上了更多的圈儿气。
无论我走到哪里,遇见生人,人家只那么轻轻地扫你一眼,就马上说,你是老师吧!留意,不是问号,是叹号。
那叫一个准儿,对,这就是你有了圈气,走到哪里都甩不掉,培育了几十年,是块石头也被浸染些气息了。
好了,无非是说,我们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这辈子恐怕是走不掉
了,即使走掉,在短时间内可能甩不掉无形的圈气,特别不简单。
我刚参与工作的时候,19岁,前几天,到交警对路口被委派执勤,当志愿者,一个警察过来,笑吟吟地说,叔叔,我这里有水,您喝不喝?我瞬间愣了,不是关怀水,不是关怀累不累,我关怀的是他竟然叫我叔叔。
我立即意识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从哥哥辈儿,一下子踊跃到叔叔辈儿。
我给别人感慨,别人说,你还甭耿耿于怀,你想啊,人家那警察二十多岁,你四十了,刚好可以叫叔叔啊。
只得承认,四十了,在教师的行业里也干了二十年,但二十年,我老早就想明白一个问题:我必需高高兴兴地在这个圈里。
因为我不出去,也更出去不了,这个人生已经定型了,这个职业也定型了,但这个状态也要定型,那就是,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要学会去发觉让自己欢乐的东西,让自己多多少少感到美好的东西。
还说刚毕业那会儿,我一个婶儿就拉过来,满脸担忧地看着瘦如竹竿,矮如秤砣的我,说,啊呀,也不知道到学校能不能打得过学生。
我一惊一愣一机智,惊的是,是啊,到底能不能打过?愣得是,打不过怎么办?一机智的是,我面前出现我被揍得满地找牙的惊心动魄的画面。
结果,我到学校,想通了,我不和他们打架不就得了,于是,那些不必要的担忧和忧愁就没有了,像一阵狂风吹走一团云。
人的心,真的如狂风,想通了,威力无比。
那些苦恼不过如云,可以下雨下雪下冰雹,但挡不住一阵风。
既然选择,又跳不出去,就在圈里美好。
于是,在安静而又惊心动魄的教育圈里,我找到了几条让自己始
终挺快乐的事儿。
一个是发觉。
用眼专心低姿态地去发觉。
发觉工作中的有意思的东西。
和其他职业不同,我们面对的是人,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但又驾驭不了喜怒哀乐的人。
我们要塑造人这句话有些大,因为塑造人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家长,还有社会等等。
我们最多不过影响人,引导人而已。
所以,在工作中去发觉特殊有意思,干嘛要把自己逼得灰头土脸啊。
说实话,我四十岁,比较害羞,不爱说话,更不爱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课堂和演讲除外。
但我一走进教室,许多事儿我都可以像金鱼一样瞬间遗忘。
光孩子们那些傻乎乎、机智灵、呆愣愣、活生生的表情就让人兴奋,让人心情不由自主地好起来。
前几天,我上课前,观察黑板上的苍蝇在手写版功能状态下,潇洒地画出了一副山水画,苍蝇浑然不觉,它不知道它是始终有着艺术细胞的苍蝇,但孩子们懂了,在那儿聚精会神地看,在那里喜笑颜开地看,我也高兴得不得了,这只在温和地方寻求一丝暖和,这只在一丝暖和中延缓死亡的苍蝇,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一个作文的素材。
就和孩子们商量这个事儿,把这个事儿当成素材写作文。
一节好玩的课,一节难忘的课,一只有艺术细胞的苍蝇,暖和的感动,孤独的查找,人人都是天才,就是你浑然不觉。
一个个主题就出来了。
这种美好感,兴奋感,成就感或许瞬间,或许少,但其他人是无法体会的,唯有我们老师。
小的美好感穿起来,可以串成一辈子,一生。
那就是大美好。
前几年我教一个学生,他那个淘气啊,差一点就让我遗忘了我的
初心,可是有一天,我发觉他单独一个人在教室里孤零零摆布一堆拖把,布条超里,拖把杆超外,围成一个圈儿,就形成一个好看的拖把花儿。
多有艺术细胞的孩子,比那只苍蝇还好。
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了敬。
于是就对他好起来,印象好起来,印象好起来,一切都好起来了。
每天一个小表扬,几天一个大表扬,始终到期末,孩子品德确实变了,成果没提高多少倒是次要的。
我找他,临别相见啊,说到他的拖把花儿。
孩子一愣一机智,满脸通红,老师,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我看着他,此话怎讲?真话是那不是拖把花,那是老鳖,中间有纸条,还写着某的名字。
某是谁?眨巴着眼睛,低头抬头,说真话假话?某是谁?我们的班主任。
哦,幸亏你你们班主任,可是,我不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嘛!握着拳头真想恶狠狠来一拳,但又笑了,多么有意思的事儿,阴差阳错,秀丽的误会。
还有许多事儿,比方,冬天早上来学上自习,关车门把手指头弄破了,我浑然不觉,冷得手木。
到教室,呆了一会儿,就观察一个女生在缠一大坨卫生纸,缠啊缠,我愤怒就批判她,声音很大,好多同学都扭过来头来看,结果,女生说,老师你手破了,流着血,用纸擦擦,包包吧。
多尴尬!误会了一个心灵暖和的孩子。
可是,心里的暖和和触动早已经掩盖了莫大的尴尬。
我接过来,一接,孩子就明白你接受了她的好意,她心灵的暖和讯息已经全部传输给了你。
她是高兴的,我更是高兴的,一个小事儿可以暖和一成天,一个冬天,想想都暖和。
还有那个谁,我罚他背书,不让吃饭,背不会不准吃饭。
结果,
他真背不会,你不让他吃饭是不行的,就降低难度,背会两句诗就吃饭,结果,他会了,慌惊慌张去吃饭。
看着他的背影,我才想起来,我也木吃饭呢,干脆上完第一节再去吃,可是,那个谁不大一会儿就跑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肉夹馍,把一个递给我,老师,想着你也木吃,给你捎一个。
你说你感动不感动?孩子们心都细着呢,对他的好,他都知道,有些孩子给你撒娇耍赖,不是恶心你,是他没把你当外人。
这些事儿,只要专心地走进孩子,低姿态地去感知,总是有的。
事儿很小,但奢望找到波澜壮阔,必定徒然。
成就感也是微小的,甚至微缺乏道,但却同样一点点滋润心灵,滋润工作的时光。
我们搞的是基础教育,只是孩子胜利路上的助力者,是过客,想一下子见到他们的辉煌,很难,时间也很漫长,但过程中的美,我们时刻都可以感知得到。
发觉并享受过程,被小小的美好包围着,滋润着,足矣。
你看,心态很重要,过一天,生命少一天,高高兴兴是一天,垂头丧气也是一天,我们宁愿选择高兴。
这不是阿Q精神,他的很虚幻缥缈,而我们是真真实切的经受和感受。
二是读书。
读书为什么,我觉得不过是为了生命的安静和美好,或者心灵的安静与美好。
不过是让自己在圈里成长,同时打开我们看圈外的另一个世界的眼睛。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提高我们感知欢乐和美好的能力。
专业的书籍是必不行少的,专业的书籍多少有些枯燥,让我们缺乏读的动力,但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会发觉,其实读专业书籍会让我们与这个世界同步,与自己的专业同步,不至于吃老本,不至于和进展脱节。
比方,语文,最初语文性质是工具性。
那么全部
的语文教学及教学活动都集中与有用性,后来,人民教育家于漪又提倡并推动语文的人文性写出课程性质,教学就随之发生了转变,不仅教工具性,开始讲人文,人的教育出如今课堂上,如今语文教学改革,新教材普及,主编温儒敏提倡读,有读的广度和深度,好,课堂和考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考试题都在悄悄改变,不读专业的书,有的时候,我们稍不留神,在老路上继续走,就偏离的方向。
当然,作为老师,读书是最应当的,也是最基本的素养,更是教育学生的基本使命,也是自己获得精神享受的一种途径。
读闲书也挺有意思。
我读王安石,除了他的伟大,我还读到他竟然还是一个人,一个存在于历史上的人,一个名望才能出众的平凡人。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芒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常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
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
他酷爱读书,常常一读就是一整夜,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天亮了,也不洗脸刷牙,蓬头垢面地就去上班了。
韩太守很注重仪表,看不惯他的邋遢相,批判他说:"我说小王同志,老喝酒算啥玩意儿,没事还是要多读书充电的好,夜生活不要太丰富了!'王安石也不解释,只是下班后跟同事吐槽:"老韩不了解我,我也懒得跟他解释!'
由于常年不注重"面子工程',王安石脸上积了厚厚一层灰垢,黑得跟包拯有一拼。
一次,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吕惠卿跟他说:"老王,脸黑不是病黑起来要人命,你去美容吧,用澡豆可以洗白白。
'王安石
还嘴硬:"脸黑不是病,天生就是这样黑不溜秋的。
'吕惠卿说:"不是病,澡豆也能把你这黑炭头漂成小白脸。
'王安石倔得不行,说:"老天爷给了我一张大黑脸,用什么洗面奶洗都没用,还费那劲干啥?'于是他坚决不洗脸,将黑脸进行到底。
因为常常不洗澡,王安石身上就产生了一些副产品。
一次高层开会,最高领导宋神宗正在作重要发言,一抬头竟发觉有只虱子从王安石的领口钻出来,一路爬上王安石的胡须,闲庭信步,安然自若。
宋神宗知道王安石这货平常不爱洁净,可没想到他脏到这种程度,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安石被笑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咋回事。
会后,王安石问同事王禹玉:"头儿刚刚笑啥呢?'王禹玉指着还在他胡子上观光旅游的虱子说出了缘由。
王安石当场就要捏死那虱子。
王禹玉急忙阻挡说:"别啊!您老养的这宠物曾在宰相的胡须间漫游,又经过了皇帝的检阅,这么牛的神虱怎么能轻易捏死呢?还是放生吧!'王安石听得满脑门黑线。
但是,王安石的邋遢也并非一无是处。
他的老婆吴氏有洁癖,因为个人卫生问题没少跟他闹别扭。
北宋时期政府规定,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物件。
王安石离休后,吴氏把公家的一张藤床带回了家。
政府派人来要,王家人不敢做主,就向王安石请示。
王安石也不敢轻易招惹"母老虎',就想了一损招,散开头发赤着脚在藤床上来回打滚,吴氏看后,一阵恶心,马上让人把藤床还给公家了。
还有,鲁迅,课本上关于他,都聚焦到一个字"大',一切都是伟大的,但其实他也不过是一个伟大的人,留意,我说的是,伟大后面
的,人。
他也有我们常人的平凡和一般,比方鲁迅是一个超级零食控。
家里,总是零食不断,写文章时经常零食不离口,一边写,一边吃。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中记载道:"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到底不许多,还不如如今趁新奇吃一点。
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
一个零食控的形象跃然纸上。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有一次期末考试成果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竟然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买了一大包零食和辣椒回来。
晚上读书时,就以零食为伴。
零食吃完了,就开始嚼辣椒。
这零食控,真不是盖的。
鲁迅尤其偏爱甜点。
早在日本留学时,他就爱上了一种类似"豆沙糖'的茶点,回国后特殊思念,不惜托人从日本"海淘'回来解馋。
当然,他最最喜爱的零食是沙琪玛。
鲁迅见了这个,"就不要命了'。
有一次,儿子周海婴到书房玩,玩着玩着,就观察了沙琪玛。
海婴直流口水:"爸爸能吃吗?'鲁迅的回答实在是太好玩了:"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
'这个平常什么都依着儿子的爸爸,竟然和儿子争起一块沙琪玛来。
不仅逗比,鲁迅还恶搞。
他在厦门大学当教授时,给许广平写信透露了一个隐秘:"每每在半夜的时候,跑到楼下,找一棵树,草草倾泻,了事。
'有一次,鲁迅受了点小伤,晚上要尿,便不想下楼了。
于是找来了一把夜壶。
尿在夜壶,原来很正常。
但好玩的是,鲁迅不想去厕所倒尿,于是就"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
鲁迅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时,喜爱开着窗子伏案写作,那时,常常有
人溜到楼下墙角来小便。
自己乱撒尿的迅哥儿却看不惯了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
朝着人家屁股就是"嗖'地一下。
人家摸着屁股,龇牙咧嘴四处张望,鲁迅却躲在屋内偷笑不已。
读书读出一些人的趣味来,想想别人的生活,想想自己的生活,那些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发觉了人生的详情,发觉了我们忽视的,并不是我们看不见的趣味而已。
三是写。
写东西或许不是让自己有成就,但至少让自己有成就感,记录生活,记录美好,然后脑子活起来,更会去发觉美好,珍藏美好。
我的第一篇文章,是上师范时发表的,发表在计划生育专业报刊《人口时报》上,写乡间逮马知了的事儿,占人家报纸的地方一口都能啃掉,还得带一点广告。
但,已经很令人振奋了。
样报一张,稿费5块。
样报在学校里收到,旁边一个同学,还是老乡,他可能遗忘,但我不能遗忘,我损害了他。
他说,就恁小一块啊。
我说,你试试,登你个讣告更小。
看,多伤人。
损害过的人我都清晰记得,老折磨我的心,我总结了,一般伤人的时候,就是在人膨胀的时候,照这个理论说明,我那一刻正在膨胀。
那5块钱稿费,时隔多年才收到,可能是稿费单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毕业了,查无此人!但赵拓方老师能查到人,不知道他用了多少渠道,打听了多少人,打听到洛阳市嵩县库区乡一中里有个冯海鹏,把稿费单装在信封里,寄来。
钱没取出来,过期了,可是,老师的那份爱却永久没有过期。
那成了一个起点,爱上写东西的原点,那一年,1998年,冯海鹏元年。
必需有个起点,许多事儿,许多人,就怕没有原点,只梦想着延长的远方,成为射线。
人在岁月里走着,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起点,因为时光就是太多的点串起来的,任何点也都可以成为原点。
在乡中,苦,没住的地方,几个人住到试验室的试验台上,做梦都梦见活生生被人解剖,血呲呼啦,内脏搁了一地。
接着,挪到废弃的乡老卫生院,低矮矮的土屋机瓦房,隔壁就是太平间。
天大雪,一尺厚,半截门,三五人,一碗酒,了却了孤独孤独,安抚了忐忑心惊。
这个经受很有意思,后来写故事,惊悚故事,我就用这个场景,我估计我写的有些东西,就是那时候吓出来的。
有了屋子后,最终一个人,白天抽空写点啥,晚上用稿子誊,星期天到邮局买信封邮票往外寄。
好几个月,没有响动。
急得嘴起燎泡,眼睛血红。
最终有一天,有个编辑给回了一封信,拆开来,两个字,如惊天炸雷:退了。
哈哈,好呆有个动静了,里面夹着一张编辑的名片,我始终保存着,没舍得扔,它的意义和赵老师一样,都有一份心在里面。
后来,最终在《时代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嘘嘘》,不是尿尿,是手指放嘴边,发出的声音,提示人,嘘嘘有时候也是一种爱,一种暖,一种教养,一种美妙。
零零碎碎,隔三差五,总是当我丧气的时候,来一次鼓舞。
丧气的时候,来一次鼓舞。
循环,良性循环,我宁愿信任是良性循环。
我脑海里出现这样的场景,你在战壕里
冲锋,眼看胜利了,啪,一枪,倒地,没挂。
挣扎到医院,救治,然后活了,啪,又一枪,然后救治。
就这样,没有尽头,后来,你发觉,自己成了筛子,同时也练就了金刚之躯。
到如今想,我也这么认为,这过程也挺好,等待的甜美、失落的哀痛,然后收获的惊喜,交织,融合,刚刚好,让人有了味道儿。
我是学校里第一个买了电脑的人。
接着知道有投稿的网站,一天可以投稿1000封。
一年的工作量不到一个小时完成。
这下,保持的一天一篇文章的节奏,还好是个老师,没有多少交际应酬,乡村里又没有多少灯红酒绿,你喜爱清静,它便可以给你足够的清静。
不过,在城市又何妨?你想清静,同样它也可以给你足够的清静,关键是,你想。
于是,就清静地教学、写稿、投稿,呵呵,还有领稿费。
最多的一次一天发表了8篇文章,有人传奇,我那小破车是稿费买的,我暗笑,我写文章是为了钱吗?俗。
我告知他,你说对了,我就是为了钱,还为了享受一段时光的美妙。
不过,那车里有一部分稿费,不全是,写报纸钱少,于是,我写故事。
那时候,纸媒多多少少还行,没被读者给饿死,牵强存活。
稿费故事会能给一个字,五毛钱。
就给故事会写,当时,我还不知道给钱是按字数给,写完了发了,给了一千八,乖乖,有搞头吗?嗯,有搞头。
于是,继续。
我的那本书《生死一幅画》,就是那些年的故事集,没挣钱,没人看,只能成为自己炫耀的废纸一打。
就这么保持了几年,手机普及了,纸媒一个个沦陷,只剩下党报党刊,屹立不倒。
有个人,告知我说,纪实稿子值钱啊。
我就弄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