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题临安邸 教案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二课 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 《示儿》-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
诗中传达出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人临终之际,心情复杂而又坚定,他以遗嘱的形式,向儿子们表明自己一生的心愿。
诗的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时,觉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已与自己无关。
然而,“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急转直下,他唯一悲痛的是看不到国家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人叮嘱儿子们,当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整首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
2. 《题临安邸》- 这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当时虚假的繁荣景象。
“西湖歌舞几时休”则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思进取的批判。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表面上是指一般游客,实际上是指那些达官贵人。
他们在这种风气下纸醉金迷。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说他们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进一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3.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黑暗,人才被压抑。
诗的开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指中国,诗人认为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变革,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却是万马齐喑,毫无生气,这是非常可悲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呼唤上天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更多有用的人才,表达了诗人对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结合这三首诗进行分析,例如在阅读时要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一读懂诗题,把握背景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首诗,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师指名朗读诗题)师: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主动查找相关资料。
请问“示儿”是什么意思?生:给儿子看。
师:第二首诗是《题临安邸》,看到这个“题”字,你能想起以前学过的另一首诗吗?生:四年级有《题西林壁》。
师:这个“题”字怎么理解?生:题写。
师:“题临安邸”就是题写在——生: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里。
师:临安就是——生:(读注释)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师:谁了解南宋?生: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北宋后面的一个朝代。
二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并正音、指导。
)师:课前我们查找了资料,课文旁边也有注释,同学们现在能不能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呢?请先和同桌试一试。
(生同桌说诗句意思)师:《示儿》这首诗中有个“九州”,还有个“中原”,它们是什么关系?生:“九州”是古代中国分成的九个州,就是全国的意思。
“中原”就是南宋失去的国土。
师:也就是说,中原是九州的——生:一部分。
师:只有北定中原,九州才能——生:统一。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就是——生:“九州同”。
师:“乃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生:“你们的父亲”,就是陆游自己。
师:再看第二首诗,这首诗中出现了很多地名,“临安”“杭州”“西湖”“汴州”,结合课前预习,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生:临安就是杭州,那里有个西湖。
师:西湖是个怎样的地方,你们去过西湖旅游吗?生:去过,那里特别美。
师:人们都说,上有天堂——生:下有苏杭。
师: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可见,在历史上杭州一直很有名,而西湖又是杭州最美、最有名的地方,实在令人向往。
那么汴州呢?生:汴州就是开封,北宋的都城。
师:没错。
第一首诗里有一个词,和这个“汴州”很有关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题临安邸》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3.借助题目、注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首诗。
(先集体背诵,再指名背诵) 2.陆游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朝廷军队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失地。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的地图)我们来看一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看看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4.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兵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民不聊天,水深火热)5.国土被金人占领,南宋的统治者们干什么去了呢?让我们从南宋爱国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题临安邸)6.读了课题,你了解到了什么?(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临安的一家旅店的。
)7.临安是当时南宋的都城,诗人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呢?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看看。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1.自由朗读,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2)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2.课件出示出自《题临安邸》的生字,指导认读和书写。
3.指名朗读古诗,评议指导,再指名读。
三、整体对照,体悟诗情1.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玩水,饮酒作乐……)(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愤怒)(3)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诗人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
15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诗文内容:《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文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2 生字词:外、青山、西湖、歌舞、休、熏、游人、醉、杭州、汴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课件或黑板。
(2)教材《题临安邸》。
4.2 学具:(1)笔记本。
(2)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南宋时期的临安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临安的诗歌《题临安邸》。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题临安邸》,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教师给予表扬和指导。
5.3 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诗文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如诗人对临安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4 欣赏与创作(1)让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描绘临安美景的画或短文。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感慨暖风熏得游人醉意境直把杭州作汴州象征七、作业设计(1)背诵《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及作者。
2.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朗读。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字及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蕴,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诗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
3.与古诗相关的配套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学生课前阅读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文字和意义。
–学生课堂朗读诗歌,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3.拓展:–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介绍古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拓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4.总结:–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题及情感。
–鼓励学生对古诗进行后续的欣赏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易于学生理解)六、课堂检测1.请学生简要说说《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指出诗中表达出的情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展开,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古诗欣赏能力的目的。
后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
(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借助教材注释和课外资料,独立自主地理解《题临安邸》的大致意思。
2.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 通过反复诵读与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体悟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南宋的历史吗?南宋的统治者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是如何表现的呢?3. 引出新课《题临安邸》,介绍作者林升及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品读感悟1. 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南宋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总结,强调古诗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拓展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古诗和书籍,加深对南宋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2. 布置作业:背诵《题临安邸》,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作者:林升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题临安邸》。
2.借助注释,联系写作背景,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抓住重点诗句,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通过类比阅读,加深对诗歌情感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联系写作背景,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抓住重点诗句,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通过类比阅读,加深对诗歌情感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杭州西湖图片)知道这是哪儿吗?能用诗句来说说西湖的美吗?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它的题目是——2.板题:题临安邸(1)强调“邸”的写法(2)理解题意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指名读诗,找出描写西湖景美的句子。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读句子,结合图片,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指导美美地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啊!而被陶醉的除了我们,还有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4.指名回答。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过渡:“汴州”在哪儿?作者为什么说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呢?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1.了解“汴州”(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学生赏图,谈谈感受。
出示资料:“汴州”,又称汴梁,曾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了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
过渡:如今的汴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背景资料补充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背景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3.洞察百姓的生活(1)那些达官贵人们乐得一日是一日,可是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百姓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来看一看。
(2)阅读链接: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学生读诗,说一说哪个字触动了你?(3)指名交流自己的感悟。
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1.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将古诗的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举例:《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学生需要理解寒山寺钟声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唤起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故事或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如“题”、“邸”、“泊”、“洲”等,并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
-领悟古诗的意境和审美特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悟。
-学会古诗的吟诵技巧,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举例:《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情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吟诵、背诵和解读古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古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题临安邸》、《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韵律表达诗人的情感。古诗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设计,紧扣住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带着学生读中理解、感悟情感、熟读成诵。
遵循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在朗读与表达中让学生“言”“意”得以生长。
同时基于学生学情,引入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让学生通过资料、通过诵读走近诗人的时代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进而体会情感。
课文简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紧扣“爱国情怀”单元主题,由《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分别为宋朝和清朝不同年代的诗作,但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课要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其中“杭、恃、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祭、熏”笔画较多,“哀、乃”容易与“衰、及”混淆,书写时容易多笔少画,要注意辨析。
《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题临安邸》是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此诗是诗人在镇江应道士所邀为祭风神、雷神而作,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 认识“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了解作者林升的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诗中通过描绘临安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理解《题临安邸》这首古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诗中的深远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临安这个美丽的城市,为学习《题临安邸》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让学生 multiple reading,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临安美景。
3. 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忧虑之情。
4. 感悟诗情让学生谈论自己从诗中感受到的情感,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5. 背诵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题临安邸》并背诵。
2.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题临安邸》的意境美和诗人的忧虑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通过合作探讨,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业设计上,既有抄写和背诵,又有谈论自己对诗中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 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4.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是写哪里的?没错,写的都是杭州的诗,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杭州有关的诗《题临安邸》。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临安:杭州)3.简介作者:林升: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邸”的读音,“熏”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临安”“邸”“汴州”等词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
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 教学流程: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
(出示《题安林邸》范读)(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题临安邸教案范文
题临安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临安邸》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诗的韵律美;(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意识;(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题临安邸》这首古诗;2.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词;(2)介绍诗人林升及其作品《题临安邸》;(3)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题临安邸》,感知古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味;(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理解;(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题临安邸》。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临安邸》;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4.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临、邸、腑、壁,理解诗句意思。
2. 情感目标: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质疑、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感情,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质疑、表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你们,读书也是这样的,要想读得更多,读得更透,就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探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诗《题临安邸》来感受一下读书的快乐。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谁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学生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4. 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非常好。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不顾国家前途命运的行为。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的旅舍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新授过程(一)初读感知1.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正音。
3.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并把相关的内容用笔画下来。
4.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5.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看看这些内容是怎样的。
(出示资料)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6. 师小结:是啊!统治者的腐朽行为不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自己走向衰落。
然而他们却在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且作人间快活仙”,这怎能不使人民气愤呢?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现在让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过去,走进那黑暗的客栈,去体会当时那令人发指的情景吧!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受感触的部分,细细体味。
并把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7. 指名说自己的体会。
并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诗句。
8. 正当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时候,统治者却偏安一隅,寻欢作乐,而忘记收复失地,这可真是——(齐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题临安邸》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题临安邸》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林升游览临安时,题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景物描绘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临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临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林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欣赏古诗的美,体会作者对临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古诗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林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课堂活动用品: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临安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对临安的向往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 detled explanation of the poem’s meaning and the author’s emotions, help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ancient poetry.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邸、熏”等5个生字,会写“熏、杭”等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题临安邸》。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暖”“醉”等词语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背景介绍法: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林升写下了《题临安邸》这首古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纠错。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感悟情感,体会意境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情感出发点。
思考:古诗中的“暖”“醉”分别指什么?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古诗大意。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慘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了这首《题临安邸》。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学“熏、杭”两个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师相机抽查。
2.结合注释,解读诗题。
题:在墙上写,写。
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
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旅店。
这首诗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试题是后人加上去的。
3.熟读诗歌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课件出示)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意。
教师补充“北宋灭亡”“汴京繁华”“南宋偏安”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1)“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2)面对这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3)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邸、熏、杭、汴”四个生字。
指导朗读、背诵全诗并能默写,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在听和读中去体会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
在读、唱、舞中巩固加深等。
3、情感与价值:启发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背写全诗,并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好录音、提前预习诗词。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组织:齐唱《中华民谣》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曲《中华民谣》,感叹的是“青山依旧,人却已去”,唱尽了“时光匆匆,岁月流连”,作词者引用了一首古诗中的的原句?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学生答)。
二、新课学习:(一)作家简介:师:对,这是哪首诗里面的呢?——《题临安邸》(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并继续发问,那是谁写的啊?——(林升)板书。
师:谁来说说林升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林升:字梦屏,南宋士人,擅长诗文。
)(二)生字指导:师:看来同学们都做好了预习工作。
同学们能写吗?生:“能”师:“我也相信大家能,其实不妨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能。
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这首诗,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评改一下”请一位学生指出教师的错字。
教师引导其实这几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这首诗要掌握的生字。
请拿出课堂笔记本,跟我一起来写下。
边拼边写。
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查资料的情况。
组上词语。
拿出声音男女交换拼读。
邸、熏、杭、汴(时间估计:5分钟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生字问题)(三)疑难攻关:(写作背景、全诗译文、中心思想、关键解析)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关于此诗的语音介绍。
之后结合你的对本诗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本诗中心思想的理解和不解之处。
(另听到诗人朗读诗的时候,请同学们不妨小声跟读一下)(时间:5分钟)1、中心思想分析:学生甲: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语音介绍,我明白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全诗写了西湖美景及权贵丑态,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无比愤怒和对国家无穷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
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
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
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
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
接下来,我要看
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 (课件出示古诗) (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学习。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现在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理解了诗意。
可是要想读出感情,这还不够,我们还得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作者。
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一)了解作者林升。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
教师相机补充。
(你介绍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1、学生介绍。
(预习真充分,给我们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看得真深远。
)
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观察,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小结。
北宋到南宋国土面积减少了一半,但南宋的统治者还在寻欢作乐。
(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 (愤怒、责问)让我们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
1、学生齐读古诗。
当时的南宋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
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生: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生:我
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学生想象说话,教师相机
点拨: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
“醉”。
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这一句。
②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课件出示《清明. 上河图》,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大家看一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
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
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一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休?”
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一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正因为他内心无比愤慨,所以他将心中的愤慨融入到这首诗内,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所以这首诗题目为题临安邸。
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生:我想对他们说,该醒醒了,不然金兵就打过来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快去把失去的领土收回来吧!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醉生梦死了,也去看看老百姓在怎么过吧!
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课件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醉生梦死
林升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