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高二政治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组织,叫“氯化物分泌细胞”。
正是这个组织,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
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
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
②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④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
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说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①符合题意。
②:完全归纳法,它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材料中对各种鱼的认识不是一种完全归纳法,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科学家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
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
说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③符合题意。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选项中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的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
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A.剩余法B.求同法C.求异法D.共变法
【答案】D
【解析】
D: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材料中运用的是共变法,D符合题意。
A:剩余法指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A不符合题意。
B:求同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 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B不符合题意。
C:求异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对二者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虽是两种不同的推理,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
②演绎推理需要一般性的判断作为前提,而一般性的判断是靠归纳推理来提供的
③演绎推理要依赖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也要依赖演绎推理
④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演绎推理的结论具有必然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②③: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选项①②③是归納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故①②③入选。
④:选项④是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4.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种玉米,并运用求异法确定玉米品种A是否比玉米品种B的产量高,播种时就应这样来安排实验,即()。
A.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
B.在甲地种A品种玉米,在乙地种B品种玉米
C.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A品种玉米
D.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B品种玉米
【答案】A
【解析】
ABCD:求异法要求在同一条件或同一场合下,甲地、乙地条件不同,必须要求两种玉米种子在同一块地中播种才能相比较,即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 两种玉米,A正确,BCD错误。
故本题选A。
5.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
靠程度,应该()。
①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②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
③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④变或然推理为必然推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①错误。
②③:为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当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
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
第二,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
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的因果关系。
②③正确。
④: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并不要求变或然推理为必然推理,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以下关于因果联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B.一种原因必定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C.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D.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答案】C
【解析】
【分析】
ABD:因果联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一种原因必定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
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
C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那么,这样的推理就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②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③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④推理所得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③: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
①③正确。
②④: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其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科学,但由于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结论的可靠性往往较高。
②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8.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必须是正确的②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③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④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④: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②④正确。
①:如果前提是错误的,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即使是正确的,结论也未必正确。
①与题意不符。
③: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9.在其他情况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相应地发生变化。
我们断定:环境温度的变化是水银柱发生变化的原因。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论的方法不一致?()
A.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铃声就越来越弱。
这说明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原因
B.同一品牌的化妆品价格越高卖得越火。
由此可见,消费者喜欢价格高的化妆品
C.统计分析发现,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的人,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那么有理由相信,岁月是勇敢的腐蚀剂
D.人们通过对绿藻、蓝藻、红藻的大量观察,发现结构简单、无根叶是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D
【解析】
ABC:题干中“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相应地发生变化”表明从“量的变化”寻找原因,符合共变法的特点(求量的变化)。
选项A、B、C的推论运用的都是共变
法,与设问指向不符,故排除ABC。
D:选项D运用的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符合设问指向,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10.“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干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对文中运用的推理方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中运用的推理方法是归纳推理
②文中由个别性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③“守株待兔”所体现的推理方法与其存在一致性
④作者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推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干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文中运用的推理方法是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性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①②符合题意。
③:“守株待兔”是偶然事件,属于偶然推理,而材料体现的是归纳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讲述归纳推理中的由个别性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而未体现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的属性进行类比推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
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
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这一推理形式()
A.具有或然性,不能保真B.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的结论C.其推理结构存在错误D.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答案】A
【解析】
A:题干属于归纳推理中的求异法,具有或然性,不能保真,A符合题意。
BCD:题干属于因果联系中的求异法,不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不能保真,推理结构不存在错误,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12.下列对类比是在对象之间比“什么”分析正确的有()
①由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内酒量,到用叩诊法——性质
②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结构
③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功能
④由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④:叩诊法类比了凭声音估计桶内酒量,体现了类比事物的性质;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类比了事物产生的条件,①④正确。
②:听诊器类比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类比了事物的功能,②错误。
③: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类比了蜘蛛结网,体现了类比事物的结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有的鱼,肚子里有个鳔,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的身体就略微变大。
鱼摆来摆去,就浮上来了。
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就略微变小。
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这个道理启发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对材料所体现的推理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一般、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B.科技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C.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D.类比推理对于人们提出新思想、新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A: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这强调的是推理的种类,而试题限定的是推理的作用,A排除。
B:根据鱼鳔的特点、作用,人们发明了潜水艇,这说明科技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B正确切题。
C:材料不涉及类比推理可以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C排除。
D:“这个道理启发人们发明了潜水艇”强调的是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而不是强调“类比推理对于人们提出新思想、新设计具有重要作用”,D排除。
故本题选B。
14.在某一电影拍摄现场,导演与一位演员有一段对话。
导演:“快开始了,怎么还不准备?”演员:“拍醉酒场面,不给来点真酒,我们不能进入角色。
”导演:“不喝酒就拍不了醉酒场面吗?”演员:“当然。
”导演:“那下一场拍服毒镜头怎么办?那你岂不是真的要服毒了?”导演话音刚落,演员马上乖乖地去准备了。
此导演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推理()。
①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②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
③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④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③: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①③正确。
②:导演只是根据演员的观点与逻辑,得出拍服毒镜头就要真的服毒的谬论,让演员无可辩驳,并未帮助演员获取新知识,②排除。
④:“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属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前锋作用,材料未涉及科学技术创新,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5.下列与“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关系一致的是()。
A.城市:居民区:商业区B.卫星:遥感:雷达
C.糖果:水果糖:芝麻糖D.单位:千米:公里
【答案】C
【解析】
C:题干三词构成双重逻辑,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为并列关系,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别与地理构成种属关系。
与之逻辑关系相同的是C项,水果糖和芝麻糖为并列关系,两者分别与糖果构成种属关系,C符合题意。
A:居民区和商业区构成并列关系,但居民区和商业区都是城市的一部分,两词分别与城市构成组成关系,而非题干的种属关系,A排除。
B:遥感是一种探测技术,雷达是一种探测设备,两词非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不同,B排除。
D:千米和公里构成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不同,D排除。
故本题选C。
16.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有毒蘑菇引起的。
下列推论的方式与题干相似的是()
A.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头发中钙含量平均值高于患有心肌梗塞的人的头发的钙含量平均值,因此,根据头发钙含量的变化,就能推断心肌梗塞的程度
B.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它们的质地各不相同,但都是在高温季节,细菌易于繁殖,因此,高温是食物变质的原因
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
所以,摩擦可以发热
D.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50公里,速度超过了企鹅
【答案】B
【解析】
A:题干是在运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头发中钙含量平均值高于患有心肌梗塞的人的头发的钙含量平均值,因此,根据头发钙含量的变化,就能推断心肌梗塞的程度”采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A排除。
B:被考察的对象(变质)出现在多个场合(馒头、米饭、肉制品)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因素(高温),这与被考察的对象(变质)就构成了因果联系,属于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B符合题意。
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是指出没有反例,没有进一步探求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C排除。
D:“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50公里,速度超过了企鹅”属于类比推理,D排除。
故本题选B。
17.在两块田里种上品种数量都相同的西红柿苗。
给第一块田施加镁盐,而不给第二块田施加,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结果第一块田比第二块田多产出了10千克西红柿。
所以,第一块田产量高必然是由于加入了镁盐。
这个结论的得出运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求同求异并用法【答案】B
【解析】
ABCD:在两个场合中,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即是否施加镁盐。
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即是否施加镁盐,可能就是影响产量的原因,因而是否施加镁盐和产量之间有因果联系。
这显然符合求异法的特点。
B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B。
18.地球和月球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于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和公转等。
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那么,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可靠性?()
A.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00℃,晚上又降至零下160℃
B.月球距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C.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
D.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
【解析】
A:题干拿地球和月球作类比,根据地球存在生命,进而得出结论: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据此分析与选项的关联:A指出月球温度变化很大,从而说明地球和月球温度变化差异很大,而温度和生命能否存在关系密切,故A入选。
B:选项B指出月球离地球远,但是距离地球远无法判断月球是否存在生命,故B不选。
C:选项C指出两者生成时间不同,生成时间和是否存在生命关系较远,故C不选。
D:选项D指出两者大小不同,但是大小不同和有无生命关系较远,故D不选。
故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9.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安全性、有效性得到验证后,还需经管理部门审批。
临床试验分为℃至℃期,用来全面评价疫苗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只有前一期临床试验成功,才能进行下一期临床试验。
I期将考察疫苗在人体里的安全性,受试者数量较少,约在百例左右;℃期则考察疫苗有效性,检测疫苗能否刺激白细胞产生抗体,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期受试者数量最为庞大,耗时最久,要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等对照设计,在近万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疫苗上市后继续进行研究,这其中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联合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甚至其他的潜在功效。
结合材料,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疫苗临床试验要持续分期推进的原因。
【答案】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疫苗临床试验需要持续分期推进,通过不断地人体实验、考察评估、归纳总结,保证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解析】
【分析】
背景素材:疫苗临床试验要持续分期推进
考点考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第一步:审设问。
(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
本题的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分析疫苗临床试验要持续分期推进的原因。
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
(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
有效信息①:临床试验分为℃至℃期,用来全面评价疫苗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归纳推
有效信息②:I期将考察疫苗在人体里的安全性,受试者数量较少→不完全归纳推理
有效信息③:在疫苗上市后继续进行研究,这其中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联合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甚至其他的潜在功效→提高可靠度的条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需要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疫苗临床试验需要持续分期推进
【点睛】
“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
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
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
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20.议题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情境分析
材料一示例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示例2: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材料二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曾经发现其高山的地层中有许多鱼类、贝类的化石。
还发现了鱼龙的化石。
地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思维碰撞
(1)结合材料一中的示例,谈谈一个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推理结构?
【答案】(1)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
后作出判断,如示例1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如示例2。
(2)①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②在推理中,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③地质学家们运用了推理的方法。
“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是推理的前提,“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是推理的结论。
这一推理属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演绎推理。
【解析】
【分析】
背景材料:人死的意义及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
考点考查:判断的途径及推理的含义及结构
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
能力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科学素养
(1)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的设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示例,谈谈一个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联系判断的含义及形成途径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可联系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有效信息②: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可联系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如示例1说明了这一点;
得分点②: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如示例2。
(2)
第一步:审设问。
第一小问本题的设问结合材料二说明,什么是推理, 联系推理的含义相关知识;第二小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什么是推理结构, 联系推理结构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地质学家们推断说,鱼类贝类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得分点②: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