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久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
2.在197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学者是( ) A.竺可桢B.李四光C.夏鼐D.冯友兰
3."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 )
A.文明时代B.传说时代
C.夏商周三代D.先秦时代
4.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是( )
A.中国文化的发生时代B.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时代
C.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D.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5.标志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业的萌芽的文化遗址是( )
A.仰韶文化遗址B.龙山文化遗址
C.河姆渡文化遗址D.屈家岭文化遗址
6.在中国传统的工商贸易之中,西式广告出现于( )
A.晚清时期的北京B.晚清时期的上海
C.民国时期的北京D.民国时期的上海
7.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B.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C.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8.据《周礼扎己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
A.宗法制度B.察举制度
C.什伍里甲制度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9.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0.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
A。
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1.下列文献记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 )
A."上下与天地同流。
"
B."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
12.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旋》B.《凉州》
C.《绿腰》D.《霓裳羽衣舞》
13.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
A."河图洛书说" B."仓颉造字说"
C."敬惜字纸" D."百寿图"
14.汉代,经典多用下列哪种字体写成( )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
15.1916年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这一著名论文,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大阶段的文化人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胡适D.鲁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以下关于"广义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广义文化也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7.下列选项,属于区域文化构成因素的有( )
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的特殊
C.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
D.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18.明末清初以"三先生"为代表的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三先生"是指()
A.李贽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黄宗羲
19.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家庭管理文化要素的有( )
A.字辈谱B.家谱C.家风D.人生仪礼
20.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周王自称"余一人"。
B.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
C.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合一。
D.诸侯之长子继承诸侯之位。
21.属中国古代丧葬仪礼中五等丧服的有( )
A.大功B.小功C.缌麻D.义服
22.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 )
A.孔子B.苟子C.王阳明D.王夫之
23.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下列文学作品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
A.《归园田居》B.《岳阳楼记》
C.《醉翁亭记》D.《石钟山记》
24.小下列关于语言文字文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B.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
C.语言文字也是文化政策。
D.众多语言文字之间相互吸收。
25.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思潮有( )
A."中体西用论"
B."儒学复兴论"
C."全盘西化论" D."综合创新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7.甲骨文: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其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
28.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至少答对12个以上者酌情给满分)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方面的一大贡献。
29.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它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30.中和之美: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要求艺术所表现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并改正。
31.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
32.古埃及文明发生于尼罗河,巴比伦文明发生于底格里斯和密西西比两河流域。
(×)密西西比一幼发拉底
33.科举以考试为主要标准,策问是考试的主要形式.(× )策问一笔试
34.据文献记载,商朝的《汤刑》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
(√)
35."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提出来的。
(×)王安石一周敦颐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失误、后果及其主要因素。
中国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森林资源的过量开采(2分);其后果是森林资源的损失和水土流失的加重(1分)。
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
37.简述中国古代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1分)。
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1 分)。
其视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分)。
它使秦国获得了统一的成功,在西汉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1分)。
38.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从秦始皇创立大一统帝国到晚清帝制结束,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2分)。
这种政权模式的特征如下:"家天下"
政权模式长期延续;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从而鲜明表现出宗法观念对"家天下"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
39.现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用的多种语言可归属为哪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2分,、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2分
40.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上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第一,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等(2 分)。
第二,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耶稣会士要打开传教局面,必须了解、适应中国社会,必须首先钻研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之后.再向西方介绍(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佛教在中国古代的传播。
佛经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
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2分)。
两汉道教在民间流行,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掐十分迅
速;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信众快速增长(2分)。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学为主(2分)。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它冲击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发了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2分)。
它在两末时期,对学术建设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故从一定的程度上深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2分)。
42.试评儒家的义利观。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命题。
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刊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2分)。
"利"是物质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须以人为前提,"利"合于"义"则取之,违于义则去之(2分)。
君子看重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义,小人看重的则是个人的利害得失。
重义者荣,重利者辱。
董仲舒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故至后代的宋明理学产生了天理人欲之辩(2分)。
儒家的义利观为了强调义的重要性,而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不良影响(2分),但是,如果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从中提取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合理内涵,就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崇尚道义,不重私利的传统美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