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对温度有所差异ꎬ 小型种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加ꎬ 在 30 ~ 34℃ 繁殖最快ꎬ 在 15℃ 以下时几乎不繁
殖ꎬ S 型小型种的最适温度为 25 ~ 35℃ ꎮ 此外ꎬ 有研
究表明ꎬ 当 L 型和 S 型 2 种轮虫混合培养时ꎬ 水温在
20℃ 以下时ꎬ L 型轮虫种占优势ꎻ 20℃ 以上时ꎬ S 型
[1]
有丰富 的 蛋 白 质、 脂 肪 酸、 微 量 元 素ꎮ 因 其 适 应 力
推广利用ꎬ 是水产养殖业常用的生物饵料ꎮ 因此ꎬ 轮
虫高密度养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ꎬ 人工养殖轮虫纲
的技术也在逐渐提高ꎮ 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
响较大ꎬ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
轮虫繁殖的影响ꎬ 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 提 供 有 效 依
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 (项目编号: ITTFRS2017005)ꎻ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TJAE201805)ꎻ 天津市
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 15ZBFNC00120)
作者简介: 马婷 (1995-)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渔业资源与环境修复ꎻ 通讯作者周文礼 ( 1969-) ꎬ 男ꎬ 博士ꎬ 研究员ꎮ 研究方向:
水域生态学和微藻资源利用与研究ꎮ
※水产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0ꎬ Vol 40ꎬ No 13 15 1
褶皱臂尾轮虫较无光照下的数量多ꎬ 即密度显著增加ꎻ
长ꎬ 同时藻类饵料进行光合作用ꎬ 释放的氧气还为褶
虫后ꎬ 轮虫若未能及时摄食ꎬ 短时间内会大量死亡、
皱臂尾轮虫呼吸供氧ꎮ 有研究表明ꎬ 褶皱臂尾轮虫生
下沉并降解ꎬ 从而败坏水质ꎮ 饵料中一般添加光合细
长的最适光强为 54μmoLm s ꎬ 时间为 18h
-2
-1
[4]
ꎮ 但
除活 体 饵 料 的 影 响 因 素ꎬ 光 照 对 轮 虫 培 养 影 响 不
2 1 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显
ꎬ 其营养价值高ꎬ 含
著的差异ꎮ L 型轮虫等大型种的最适温度为 25℃ ꎻ 当
强ꎬ 生长繁殖快ꎬ 培养成本低ꎬ 在生产实践中很容易
繁殖ꎻ 当温度低至 10℃ 以下时ꎬ 褶皱臂尾轮虫仍可以
目、 臂尾轮虫科、 臂尾轮虫属
分布极广ꎬ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ꎮ 其中ꎬ
褶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 plictilis) 是水产动物优质
的开口饵料ꎬ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门、 单巢纲、 游泳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00715049
排泄管和焰茎球组成的原肾管ꎮ
2 不同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轮虫种占优势 [2] ꎮ 董婧 [3] 的研究也论证了随着培养温
度的逐渐升高ꎬ 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高峰值出现的时
间总体上呈现逐渐前移的趋势ꎬ 轮虫种群的增长率也
的多细胞动物ꎮ 生产上常根据其体型大小ꎬ 划分为 L
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ꎬ 且增长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
背甲长度 100 ~ 210μm) 2 个亚种ꎮ 与其它动物相比ꎬ
程中温度、 光照、 盐度、 pH 值、 溶氧等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ꎮ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ꎻ 环境因子ꎻ 高密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海洋生态系统中ꎬ 浮游动物是其中重要的、 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ꎬ 并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ꎮ 而轮虫地域
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提供有效依据为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基础为水产养殖人员提供技术资料
15 0 2020ꎬ Vol 40ꎬ No 13
农业与技术 ※水产科学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马婷 姜智飞 张文慧 韩朝婕 贾旭颖 高金伟 窦勇 邵蓬 周文礼
( 天津市水产生态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ꎬ 天津 300384)
摘 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过程中ꎬ 不同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的影响ꎬ 重点介绍了轮虫培养过
大
[5]
ꎮ
菌ꎬ 不仅能改善水质ꎬ 同时对降氨排氨有辅助作用ꎬ
有利于卤虫生长ꎮ 饵料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ꎮ
就个体间增殖速度看ꎬ 正常光照下ꎬ 其增殖速度快、
培养的空间 [7] ꎮ
单一饵料饲养褶皱臂尾轮虫导致轮虫的营养摄取
数量多ꎬ 这是由于光照促进了其养殖中投喂的藻类饵
单一ꎬ 用来饲养鱼、 虾幼体效果差ꎻ 单独使用酵母饲
料的生长ꎬ 进而增加饵料量ꎬ 促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
养轮虫ꎬ 效果也较差ꎬ 这是由于酵母不耐盐ꎬ 投喂卤
据ꎬ 为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基础ꎬ 为水产养殖
人员提供技术资料ꎮ
1 褶皱臂尾轮虫简介
褶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 plictilis) 是一种微小
温度高于 26 ~ 27℃ 时ꎬ 繁殖速度减慢ꎬ 严重时甚至不
大量繁殖ꎬ 繁殖速度较高ꎮ 研究表明ꎬ L 型轮虫的最
适温度为 15 ~ 25℃ ꎻ S 型轮虫等小型种与 L 型等大型
轮虫最具重要的 3 个特点为身体前端或近前端有 1 个
杂的类似几丁质的咀嚼器ꎻ 身体的两侧分别列有 1 对
也逐渐缩短ꎮ
光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态及密度ꎬ 甚至影响
卵个体明显增多ꎮ 就其种群密度而言ꎬ 正常光照下的
收稿日期: 2019-12-03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18JCQNJC14800)ꎻ 13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 项目编号: J01009030726)ꎻ 天津市水产产
2 2 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口管下面的咽喉部
水生生物机体的光合、 呼吸作用ꎮ 正常光照下褶皱臂
膨大成一发达的肌肉囊ꎬ 囊内有由皮层衍生出较为复
尾轮虫较于无光照下的生长状态好ꎬ 生长活力大ꎬ 带
型 ( 大型ꎬ 背 甲 长 度 130 ~ 340μm) 和 S 型 ( 小 型ꎬ
增加ꎬ 在 30 ~ 34℃ 繁殖最快ꎬ 在 15℃ 以下时几乎不繁
殖ꎬ S 型小型种的最适温度为 25 ~ 35℃ ꎮ 此外ꎬ 有研
究表明ꎬ 当 L 型和 S 型 2 种轮虫混合培养时ꎬ 水温在
20℃ 以下时ꎬ L 型轮虫种占优势ꎻ 20℃ 以上时ꎬ S 型
[1]
有丰富 的 蛋 白 质、 脂 肪 酸、 微 量 元 素ꎮ 因 其 适 应 力
推广利用ꎬ 是水产养殖业常用的生物饵料ꎮ 因此ꎬ 轮
虫高密度养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ꎬ 人工养殖轮虫纲
的技术也在逐渐提高ꎮ 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
响较大ꎬ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
轮虫繁殖的影响ꎬ 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 提 供 有 效 依
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 (项目编号: ITTFRS2017005)ꎻ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TJAE201805)ꎻ 天津市
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 15ZBFNC00120)
作者简介: 马婷 (1995-)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渔业资源与环境修复ꎻ 通讯作者周文礼 ( 1969-) ꎬ 男ꎬ 博士ꎬ 研究员ꎮ 研究方向:
水域生态学和微藻资源利用与研究ꎮ
※水产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0ꎬ Vol 40ꎬ No 13 15 1
褶皱臂尾轮虫较无光照下的数量多ꎬ 即密度显著增加ꎻ
长ꎬ 同时藻类饵料进行光合作用ꎬ 释放的氧气还为褶
虫后ꎬ 轮虫若未能及时摄食ꎬ 短时间内会大量死亡、
皱臂尾轮虫呼吸供氧ꎮ 有研究表明ꎬ 褶皱臂尾轮虫生
下沉并降解ꎬ 从而败坏水质ꎮ 饵料中一般添加光合细
长的最适光强为 54μmoLm s ꎬ 时间为 18h
-2
-1
[4]
ꎮ 但
除活 体 饵 料 的 影 响 因 素ꎬ 光 照 对 轮 虫 培 养 影 响 不
2 1 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密度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褶皱臂尾轮虫对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显
ꎬ 其营养价值高ꎬ 含
著的差异ꎮ L 型轮虫等大型种的最适温度为 25℃ ꎻ 当
强ꎬ 生长繁殖快ꎬ 培养成本低ꎬ 在生产实践中很容易
繁殖ꎻ 当温度低至 10℃ 以下时ꎬ 褶皱臂尾轮虫仍可以
目、 臂尾轮虫科、 臂尾轮虫属
分布极广ꎬ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ꎮ 其中ꎬ
褶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 plictilis) 是水产动物优质
的开口饵料ꎬ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门、 单巢纲、 游泳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200715049
排泄管和焰茎球组成的原肾管ꎮ
2 不同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影响
轮虫种占优势 [2] ꎮ 董婧 [3] 的研究也论证了随着培养温
度的逐渐升高ꎬ 轮虫的最大种群密度高峰值出现的时
间总体上呈现逐渐前移的趋势ꎬ 轮虫种群的增长率也
的多细胞动物ꎮ 生产上常根据其体型大小ꎬ 划分为 L
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ꎬ 且增长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
背甲长度 100 ~ 210μm) 2 个亚种ꎮ 与其它动物相比ꎬ
程中温度、 光照、 盐度、 pH 值、 溶氧等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ꎮ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ꎻ 环境因子ꎻ 高密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海洋生态系统中ꎬ 浮游动物是其中重要的、 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ꎬ 并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ꎮ 而轮虫地域
环境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养殖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的环境条件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为人工养殖轮虫技术提供有效依据为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基础为水产养殖人员提供技术资料
15 0 2020ꎬ Vol 40ꎬ No 13
农业与技术 ※水产科学
褶皱臂尾轮虫高密度养殖
马婷 姜智飞 张文慧 韩朝婕 贾旭颖 高金伟 窦勇 邵蓬 周文礼
( 天津市水产生态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ꎬ 天津 300384)
摘 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过程中ꎬ 不同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的影响ꎬ 重点介绍了轮虫培养过
大
[5]
ꎮ
菌ꎬ 不仅能改善水质ꎬ 同时对降氨排氨有辅助作用ꎬ
有利于卤虫生长ꎮ 饵料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ꎮ
就个体间增殖速度看ꎬ 正常光照下ꎬ 其增殖速度快、
培养的空间 [7] ꎮ
单一饵料饲养褶皱臂尾轮虫导致轮虫的营养摄取
数量多ꎬ 这是由于光照促进了其养殖中投喂的藻类饵
单一ꎬ 用来饲养鱼、 虾幼体效果差ꎻ 单独使用酵母饲
料的生长ꎬ 进而增加饵料量ꎬ 促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
养轮虫ꎬ 效果也较差ꎬ 这是由于酵母不耐盐ꎬ 投喂卤
据ꎬ 为轮虫的高密度养殖提供理论基础ꎬ 为水产养殖
人员提供技术资料ꎮ
1 褶皱臂尾轮虫简介
褶皱臂尾轮虫 ( brachionus plictilis) 是一种微小
温度高于 26 ~ 27℃ 时ꎬ 繁殖速度减慢ꎬ 严重时甚至不
大量繁殖ꎬ 繁殖速度较高ꎮ 研究表明ꎬ L 型轮虫的最
适温度为 15 ~ 25℃ ꎻ S 型轮虫等小型种与 L 型等大型
轮虫最具重要的 3 个特点为身体前端或近前端有 1 个
杂的类似几丁质的咀嚼器ꎻ 身体的两侧分别列有 1 对
也逐渐缩短ꎮ
光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态及密度ꎬ 甚至影响
卵个体明显增多ꎮ 就其种群密度而言ꎬ 正常光照下的
收稿日期: 2019-12-03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编号: 18JCQNJC14800)ꎻ 13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 项目编号: J01009030726)ꎻ 天津市水产产
2 2 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口管下面的咽喉部
水生生物机体的光合、 呼吸作用ꎮ 正常光照下褶皱臂
膨大成一发达的肌肉囊ꎬ 囊内有由皮层衍生出较为复
尾轮虫较于无光照下的生长状态好ꎬ 生长活力大ꎬ 带
型 ( 大型ꎬ 背 甲 长 度 130 ~ 340μm) 和 S 型 ( 小 型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