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
转⾃柳栖⼠的博客
“虞侯(hóu)”,还是“虞候(hòu)”?这确实是个问题。
⽣活中,不少⼈⼏乎错了⼀辈⼦,更可怕的是还在以讹传讹。
下⾯都是我们⼗分熟悉的例⼦,想回避其正确的读法和写法看来是不可能的。
1.董超、薛霸是两个不合格的差役,在⽔浒传第⼋回这两位登场亮相,他们出场就接受了虞侯陆谦的贿赂,要在半路上做掉林冲。
2.⾯对朋友的出卖,林冲更加怒不可遏,先把陆虞侯的家打得粉碎,⼜拿⼀把尖⼑冲进樊楼,要杀陆虞候。
3.电视剧《⽔浒》的编剧⼀开始就让陆虞侯和管营说出⽕烧草料场的阴谋,林冲却蒙在⿎⾥。
究竟是“虞侯”,还是“虞候”?
虞候是古代的官名,⼜称虞、虞⼈、虞官等,职责是掌管⼭林、苑囿和⽥猎。
据记载,舜曾听从群⾂的意见,任命伯益为虞官,“掌上下草⽊鸟兽”。
(《诗 "秦谱》)齐景公⽥猎,也曾“招虞⼈以旌”。
(⽤旌旗召唤掌管猎场的官员。
《孟⼦ "滕⽂公》)
为何⼜称“虞候”?《礼记 "⽉令》:“季夏之⽉,树⽊⽅盛,乃命虞⼈,⼊⼭⾏⽊,⽏有斩伐。
”“⾏⽊”,巡视树⽊。
《左传 "昭公⼆⼗年》:“薮之薪蒸,虞候守之。
”“薮”,泽地。
“薪蒸”,指⼤⼤⼩⼩的树⽊。
《左传 "疏》:“⽴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为名也。
”“候”是“守望”、“伺望”的意思,与“⾏⽊”⼀样,都是在履⾏守护林⽊的职责,因此⼜称之为“虞候”。
后来的虞候,多是武职官员。
隋朝设置左右虞候,为东宫禁卫官,负责侦查和巡逻。
五代⾄宋设置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级军官。
如宋太祖赵匡胤,在周时就曾任殿前司都虞候。
这样,虞候所守护的对象,就从⼭泽林⽊变成皇宫贵族了。
到元代之后,就没有再设置这种职务了。
在宋代,虞候也为官僚的侍从,是主⼦从外⾯雇⽤的,不属于官员之列。
据宋吴⾃牧《梦粱录》记载,虞候与门⼦(看门⼈)、厨⼦、园丁、⼯匠等⼈⼀样,都要通过“⾏⽼”(即荐头,都市中介绍职业的⼈)雇⽤。
《⽔浒传》中的陆虞候、李虞候等,就是这⼀类⼈。
⾄于“侯”,⼀般是指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男)中的第⼆等。
⽽“虞侯”,则历来没有这种称呼。
(发表于《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