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本科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学时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3.适用专业:海关管理专业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
5.首选教材:华东师大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备选教材:黄华新等主编,《逻辑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逻辑学》是我校海关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探求新知,正确地表达思想,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学好逻辑学的知识,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论文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运用概念、命题去进行推理论证,都要从基本概念派生出许多概念,都要作定义划分,从基本原理或假设推导出许多命题,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深造和个人发展。

对我校相关学生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更是有现实的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不光有近五分之一的逻辑试题,而且对“言语理解”、“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其他模块的解答也都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课程,学好这门课首先要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逻辑与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关系。

其次,正确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尤其是各种推理的规则。

最后,能够熟练运用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思维过程,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逻辑”一词的词义演变,掌握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常用含义。

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

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思维的逻辑形式。

【教学难点】思维的形式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一)客观事物的规律
(二)某种理论、观点
(三)思维的规律、规则
(四)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
(二)思维的逻辑形式
(三)思维形式的规律
(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三、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一)亚里士多德
(二)斯多葛学派
(三)培根
(四)穆勒
四、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一)莱布尼茨
(二)布尔
(三)弗雷格
(四)罗素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一)工具性
(二)全人类性
(三)思维的语法
(四)基础学科
二、逻辑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四)有助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知识
【复习思考题】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说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科学?
3.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教学目的】掌握概念的定义、基本逻辑特征,掌握概念与语词的对应关系,掌握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这几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的规则,识别相应的逻辑错误。

【教学重点】概念外延间关系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与概念间关系
一、概念与语词
(一)概念的定义
(二)概念与语词的对应关系
二、概念的逻辑特征
(一)内涵
(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三、概念的种类
(一)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与负概念
四、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二)从属关系
(三)交叉关系
(四)矛盾关系
(五)反对关系
第二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限制与概括
(一)限制
(二)概括
二、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二)定义的构成
(三)定义的方法
(四)定义的规则
三、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要素
(三)划分的方法
(四)划分的规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有哪些?
2.什么是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3.什么是定义?下定义有哪几条规则?
4.什么是划分?划分的规则有哪些?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目的】掌握命题与推理的定义与种类。

掌握直言命题的构成与种类,深刻理解主谓项的周延情况,理解主谓项相同的直言命题间的制约关系。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直言直接推理的有效式。

熟练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判定三段论的有效性。

掌握关系的性质与关系推理。

【教学重点】直言命题项的周延性,直言直接推理,三段论
【教学难点】直言命题项的周延性,对当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命题与推理概述
一、命题概述
(一)判断、命题与语句
(二)命题的构成和种类
二、推理概述
(一)推理的构成
(二)推理的种类
(三)推理形式与推理的有效性
第二节直言命题及其真假关系
一、直言命题的构成和种类
(一)直言命题的定义
(二)直言命题的构成
(三)直言命题的种类
(四)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二、直言命题项的周延性
(一)周延性的定义
(二)全称肯定命题项的周延性
(三)全称否定命题项的周延性
(四)特称肯定命题项的周延性
(五)特称否定命题项的周延性
三、主谓项相同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制约关系
(一)直言命题的真假与主谓项的外延关系
(二)主谓项相同的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的种类与性质
(三)传统逻辑方阵
(四)现代逻辑方阵
第三节直言直接推理
一、对当关系推理
(一)反对关系推理
(二)下反对关系推理
(三)矛盾关系推理
(四)差等关系推理
二、命题变形的直接推理
(一)换质法
(二)换位法
(三)换质法与换位法的综合运用
第四节三段论
一、三段论及其结构
(一)三段论的定义
(二)三段论的结构
二、三段论的格与式
(一)三段论的格
(二)三段论的式
三、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一)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二)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三)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
(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结论必否定,结论是否定,前提之一必否定
(五)两个特称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结论必特称
四、三段论各格的有效式与规则
(一)三段论各格的有效式
(二)三段论各格的地位和作用
(三)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
五、三段论的省略式
(一)省略三段论的定义
(二)省略三段论的优缺点
(三)省略三段论的复原步骤
第五节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一、关系命题
(一)关系命题的定义
(二)关系命题的构成
(三)关系命题的逻辑形式
二、关系的性质
(一)关系的对称性、反对称性、非对称性
(二)关系的传递性、反传递性、非传递性
三、关系推理
(一)对称性关系推理
(二)反对称性关系推理
(三)传递性关系推理
(四)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五)混合关系推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命题和命题形式?命题的逻辑特性是什么?
2.什么是推理?它由哪些成分构成?
3.什么是简单命题?什么是简单命题推理?
4.什么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5.如何理解特称量项的含义?
6.试述A、E、I、O的主谓项的周延性。

7.简述A、E、I、O四种命题的对当关系。

8.三段论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9.什么是关系命题?试述关系的逻辑特性。

第四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教学目的】掌握各种复合命题的定义、常用联结词、逻辑形式、逻辑性质。

熟练运用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式,学会用真值表判定复合命题间的关系以及推理的有效性。

掌握二难推理。

学会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各种命题的逻辑特性、各种推理的有效式
【教学难点】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用真值表判定推理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
(一)联言命题的定义
(二)联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联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联言命题的真值表
二、联言推理的有效式
(一)联言推理的定义
(二)联言推理的有效式
第二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相容选言命题的定义
(二)相容选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六)常见的等值式
(七)相容选言推理的定义
(八)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九)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规则
二、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定义
(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六)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定义
(七)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八)不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规则
第三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
(二)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六)常见的等值式
(七)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定义
(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九)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规则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六)常见的等值式
(七)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定义
(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九)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规则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
(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常用联结词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
(五)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六)常见的等值式
(七)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定义
(八)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
(九)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规则
第四节负命题及其推理一、负命题的逻辑特性
(一)负命题定义
(二)负命题常用联结词
(三)负命题逻辑形式
(四)负命题逻辑性质
(五)负命题真值表
二、负命题推理
(一)负命题推理的定义
(二)负命题推理的有效式
(三)负命题推理的逻辑规则
第五节二难推理
一、二难推理概述
(一)二难推理定义
(二)二难推理的构成
(三)二难推理的种类
二、如何驳斥二难推理
(一)反驳前提
(二)反驳推理形式
(三)反二难推理
(四)化二难为一难
(五)回避二难
第六节真值表的判定作用一、判定真值形式的真值情况
(一)真值表的制作步骤
(二)复合命题
(三)多重复合命题
二、判定真值形式之间的关系
(一)矛盾关系
(二)等值关系
三、真值表解题
(一)制表
(二)赋值
(三)判断
四、判定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性
(一)普通真值表方法
(二)简化真值表方法(归谬赋值法)
【复习思考题】
1.联言推理有哪些有效式?其推理规则是什么?
2.什么是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特性是什么?什么是德摩根律?
3.什么是不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特性是什么?什么是严格析取定义律?
4.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有哪些有效式?其推理规则是什么?
5.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有哪些有效式?其推理规则是什么?
6.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有哪些有效式?其推理规则是什么?
7.什么是负命题?其逻辑特性是什么?
8.什么是二难推理?有哪些有效式?
第五章归纳推理
【教学目的】掌握归纳推理的特征和种类。

分别掌握完全归纳推理、枚举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推理、类比推理的逻辑形式、逻辑性质以及提高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几种或然性推理的逻辑形式及提高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教学难点】“穆勒五法”的相互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归纳推理概述
一、归纳推理的特征
(一)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二)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二、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三、归纳推理的种类
(一)完全归纳推理
(二)枚举归纳推理
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
一、完全归纳推理的形式结构
(一)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性质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要求
(一)前提真实
(二)个别对象考察穷尽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局限性
第二节枚举归纳推理
一、枚举归纳推理及其性质
(一)枚举归纳推理的定义
(二)枚举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
(三)枚举归纳推理的性质
二、提高推出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一)在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多,考察的范围要广
(二)要注意考察可能出现反面事例的场合
(三)相应的逻辑错误
三、枚举归纳推理的作用
(一)日常生活
(二)工作中
(三)科学研究中
第三节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及其推理一、求同法及其推理
(一)求同法的定义
(二)求同法的逻辑形式
(三)求同法的特点
(四)求同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五)求同法的逻辑要求
二、求异法及其推理
(一)求异法的定义
(二)求异法的逻辑形式
(三)求异法的特点
(四)求异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五)求异法的逻辑要求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及其推理
(一)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定义
(二)求同求异并用法的逻辑形式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
(四)求同求异并用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五)求同求异并用法的逻辑要求
四、共变法及其推理
(一)共变法的定义
(二)共变法的逻辑形式
(三)共变法的特点
(四)共变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五)共变法的逻辑要求
五、剩余法及其推理
(一)剩余法的定义
(二)剩余法的逻辑形式
(三)剩余法的特点
(四)剩余法结论的可靠程度
(五)剩余法的逻辑要求
第五节类比推理
一、类比推理及其性质
(一)类比推理的定义
(二)类比推理的逻辑形式
(三)类比推理的性质
二、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一)前提中要尽可能多地确认类比对象间的相同属性
(二)要尽可能从两类对象较本质的属性上去进行类比
(三)要注意寻找类比对象间有无与类推属性不相同的属性
(四)相应的逻辑错误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
(一)触类旁通,引起联想
(二)帮助人们提出科学假说
(三)在刑事侦查中也经常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刑侦假设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特性。

2.什么是或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的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枚举归纳推理?如何提高这种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4.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运用探求因果联系方法进行推理时,怎样才能提高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6.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结论为什么是或然的?
7.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第六章逻辑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掌握三种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逻辑要求及相应的逻辑错误,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判断具体思维中的一些逻辑错误,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加深对前面两章相关推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及相应的逻辑错误
【教学难点】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一、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
(一)同一律
(二)矛盾律
(三)排中律
二、逻辑基本规律的重要性
(一)普遍适用性
(二)任何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三)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一)同一律的内容
(二)同一律的公式
(三)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三、同一律的作用
四、运用同一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同一律要求概念、命题保持同一是有条件的,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同一性(二)同一律要求思想保持确定性,并不否认思想的发展变化
(三)同一律是思维的规律,它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第三节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一)矛盾律的内容
(二)矛盾的公式
(三)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一)自相矛盾
(二)“悖论”
三、矛盾律的作用
四、运用矛盾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矛盾律的规范作用是条件的
(二)矛盾律要求在思维过程中避免自相矛盾,并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三)矛盾律的要求对于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没有制约作用
第四节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一)排中律的内容
(二)排中律的公式
(三)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
三、排中律的作用
四、运用排中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排中律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
(二)排中律和矛盾律的区别
(三)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的相互转化和中间状态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称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逻辑的基本规律?
2.什么是同一律?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各是什么?3.什么是矛盾律?逻辑矛盾与事物矛盾有什么不同?
4.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各是什么?
5.什么是排中律?排中律与矛盾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书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工具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英]培根著,《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英]逻素著,《数理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王路著,《逻辑的观念》,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宋文坚主编,《逻辑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吴家麟主编,《法律逻辑学》(修订本),群众出版社, 1999年版。

7.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8.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王宪钧著,《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0.徐德清著,《趣味逻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

11.张智光著,《生活中的逻辑与智慧》,华文出版社,2001版。

12.郑伟宏著,《智慧之藤:趣味盎然话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