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让品德课的教学润物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情”让品德课的教学润物无声摘要: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努力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情感世界充满着最纯真的情和爱,使其成为具有优良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动情诱“情”悟“情”生“情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少年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宗旨是: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最后回归儿童的生活。
它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情感世界充满着最纯真的情和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情感的品德课的教学就像一个人,虽然五官端正,但如果没有表情,给人带来的就是呆板、冷漠和乏味。
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我努力架起情感的桥梁,利用润物无声的情感渠道,打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打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以语诱“情”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全体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所有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语”诱“情”,的确是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好的情感引发点。
如在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时,在导入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我望着教室里五十多个精神饱
满,精力充沛的大孩子,由衷地祝贺他们:“时光真是匆匆,不经意间你们已经是学校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刚才你们向老师问好时,男同学的声音粗犷有力,女同学的声音则甜美柔和;你们站着的高度让老师有些惊喜,一个暑假你们仿佛变成大人了,大部分同学高出老师一个头,有些男孩子更是不得了,老师用眼睛目测最少蹿到1米70以上,如果不是你们脸上流露出的孩子气,我差点以为走错教室,来给中学生上课呢!同学们:我从心里面为你们高兴,我祝贺你们真的长大了!”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上“我们健康成长”的单元学习内容,接着话锋一转:你们能蹦能跳,精力旺盛,身体的确长得健康结实,但是我们品德社会课上提出的“健康成长”绝不单单是身体的健康,它还包含着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个严肃的话题一抛出,刚才被我夸得沾沾自喜的笑容立刻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室里这些大孩子凝神思索的表情,他们完全被这样的导语吸引住了,也很快从我的问题中做出反应,并且纷纷举手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富于赞美、充满喜悦而有略显严肃的导语不但一下子拉近了课堂上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过程中揭开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故事悟“情”
必须看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德育体验的引导者、创造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资源,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品格的试金石》一课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诚信做人的信念,并乐于从自我做起。
我把教材中《一张假币》的故事在媒体课件上展示出来,首先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上卖鸡妇女和买鸡人的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上当受骗卖鸡的婶婶拿着一张假币和小侄子对话,让学生通过看、演、听去观察、体验、感悟,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多数学生从买鸡人的打扮和他故作镇定讨价还价的语言以及慌慌张张地拿出一张百元假钞找零后匆忙离去的行为无比痛恨,认为他就是一个贪小便宜的骗子,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对卖鸡受骗的大婶既同情又佩服:联系到自己的家人在买卖的过程中收到假钞票时反而没有卖鸡婶婶这样的思想觉悟而惭愧,其中有一个学生还大胆地说出了埋藏在心里的一个秘密,原来自己四年级时发现家里有一张伍十元的假币,放在柜子里一直没人动过,想必是妈妈买菜时,不小心被卖菜人找钱时拿回来的,成了家里的废物,这个孩子当时想法和故事里的“我”一样,拿这张伍十元元的假币去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游戏软盘,居然没被店主发现,那时的心情是理直气壮的,觉得都是那些做生意的人用假币害人,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以牙还牙,但是今天的《一张假币》的故事让他十
分内疚和难过,深深认识到这样做是害人也害己,自己在诚实做人这一点上犯了错,但是他一定回去把这个错弥补过来,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去还给当年收他假币的小店主。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想起了一片掌声,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孩子们在这节思品课上的言行,太让人动情了,不需要老师再用任何说教的语言,教材上的故事情境和学生自己的故事情境就已经让这班学生明白了诚
信是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重要品质。
三、移情生“情”
情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然而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离不开情境。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深入体会,创设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节俭日里话节俭》这节品德课时,我们面对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不错,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总是竭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上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个调查,孩子们过年时的利是钱多的几千元,少的也不下几百元,一个月的零花钱跟教材书中的小梅不相上下,所以《节俭日里话节俭》我首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大部分的学生发表的意见基本上认为节俭这个话题有点儿过时,我没有急于纠正孩子们的想法对与错,而是将收集到的贫困地区缺衣少穿,甚至连午餐都不能保证吃饱;被疾病折磨而陷入困难
家庭求助求救,因为环境污染我们生活所需的能源正面临危机的画面用媒体课件无声的一张张播放出来,用移“情”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少需要被人救助的家庭、地区等待着援助,学生们明白了节俭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