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同济大学第2版) 第四章 4.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还可以定义为: n 阶矩阵 A 为正交阵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 A 的列向量组是两两正交的单位
向量组.
由于 AT A E 与 AAT E 是等价的,因
此,上面的第三种定义还可叙述为: A 的行向量
组是两两正交的单位向量组.
例 4.4 判别矩阵 A 是否是正交阵:
1
6
2 6
1
6
A
1 2
0
1
2
个实数.且易验证,此内积满足下列三条性质:
(1)对称性: ( x, y) ( y, x) ;
(2)线性:
(x y, z) (x, z) ( y, z), z Rn ,
(kx, y) k(x, y), k Rn ; (3)正定性: (x, x) 0 ,
(x, x) 0 x 0 .
利用内积的正定性,我们可以定义向量长度.
2
此时,称向量 x 与向量 y 正交,也记作 x y .
当 x 0 时,它与任何向量皆正交.
二、正交向量组与规范正交基 当一组向量两两正交,就称为正交向量组.通 常,我们所讨论的正交向量组里的向量,皆为非
零向量.在 n 维向量空间中,正交向量组有些什
么性质?
定理 4.1 若 n 维向量 α1, , αr 是一组两两正
在向量空间V 中,使用规范正交基有何优点呢?
设 dim(V ) r, l1, , lr 是它的一组规范正交
基,即有
1, j i, (li , l j ) 0, j i,
则 α, β V , α x1l1
xrlr (l1,
x1
,
lr
)

xr
β y1l1
yrlr (l1,
(li , l j )
ij
1, 0,
j i, j i.
, ln ,即有
把 l1, , ln 排成矩阵 A ,即 A (l1, l2, , ln ) ,则有
AT
A
l1T l2T
(l1
,
l2
,
,
ln
)
l1T l1 l2T l1
l1T l2 l2T l2
lnT
lnTl1 lnTl2
显见
1 1 1
3 3
3
解法一 因 A 的列向量组是两两正交的单位
向量组,因此 A 是正交阵.
解法二 因 AT A E ,故 A 是正交阵.
例 4.5 求上例中矩阵 A 的逆阵 A1 .
解 由上面已知 A 是正交阵,故
1
6
A1
=
AT
2 6
1
6
1 2 0
1 2
1
3
1 3

1
3
正交阵的性质:
范正交基.
例 4.2 已知 R4 中的一组基:
1 1 1 1
α1
1 0
,
α2
0 1
,
α3
0 0
,
α4
1
1

0
0
1
1
求 R 4 的一组规范正交基.
解取
1
β1
α1
1 0

0
1
2
β2
α2
( β1, α2 ) ( β1, β1)
β1
1 2 1
交的非零向量,则 α1, , αr 线性无关.
证明 设 1α1 rαr 0 .
用 α1 与等式两边分别作内积:
(α1, 1α1 rαr ) (α1, 0) ,
即得 1(α1, α1) 0 .
由 α1 0 1 0 . 类似可证得 2
线性无关.
r 0 ,所以 α1, , αr
它的基础解系为
1 4
ξ1
1
,
ξ
2
0

0
1
由于 ξ1, ξ2 不正交,故可利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1
α2
ξ1
1

0
2
α3
ξ2
(ξ1, ξ2 ) (ξ1, ξ1)
ξ1
2 1

则 α1, α2 ,α3 两两正交化.
三、正交矩阵
设在 R n 中有一组规范正交基 l1,
1 1 1

再令
l1
β1 2
, l2
β2 3
, l3
β3 4
, l4
β4 2

2
3
则 l1, l2, l3, l4 就是 R 4 的一组规范正交基.
1

4.3
已知 α1
1
,求一组非零向量
4
α2 ,α3 ,使 α1, α2 ,α3 两两正交.

α2
,α3
应满足:
αT 1
x
0
,即
x1 x2 4x3 0 .
(3)正交变换是保模变换.即对于正交变换
y = Ax ,有 y x .
证明
y ( y, y) yT y ( Ax)T Ax xT AT Ax xTx x .

α1T α2T
α3
0

即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1 1
1 2
1 1
x1 x2 x3
0 0

1 1 1 1 2 1
1 0 1
0
1
0


x1 x2
x3 0,
,
1
则 α3
0
即为所求.
1
定义 4.4 若向量空间V 的一组基是两两正交
的单位向量组,则称其为V 的一个规范正交基.
定义 4.2 定义 x (x, x) .称 x 为向 量 x 的范数,也称向量 x 的长度.也称为向量 x 的模.特别,当 x 1 时,称 x 为单位向量.
向量范数具有如下性质:
(1)非负性: x 0 ,
x 0 x0;
(2)齐次性: x | | x , 是数;
(3) | (x, y) | x y ; (4) x y x y .
由此不等式,易证得
x y x y .读者可以作为练习.
根据性质(3),知, x 0, y 0 时,
(x, y) 1. xy
我们可以定义两个向量的夹角.
定义 4.3 cos ( x, y)
xy
(0 ) ,
其中 就称为 n 维向量 x 和 y 的夹角. 显见: ( x, y) 0 .

0
1 3
β3
α3
( β1, α3 ) ( β1, β1)
β1
( β2 , α3 ) ( β2, β2 )
β2
1 3 1

3
1
1
β4
α4
( β1, α4 ) ( β1, β1)
β1
( β2, α4 ) ( β2, β2 )
β2
( β3, α4 ) ( β3, β3)
β3
使 α1, , αr , βr1 两两正交.
依此类推,必有 n 个向量
α1, , αr , βr1, , βn 构成正交向量组.
1
1

4.1
已知 α1
1 , α2
2
是正交的,
1
1
试求 α3 ,使 α1, α2 , α3 两两正交. 解 要求的α3 应满足:
αα12TT
α3 α3
0, 0,
即 (x, y)2 (x, x)( y, y) x 2 y 2 , 即有 | (x, y) | x y .
性质(4)的证明
x y 2 (x y, x y) ( x, x) 2( x, y) ( y, y) x 2 2 x y y 2 ( x y )2.
便得到 x y x y .
定理 4.2 在 n 维向量空间中,任一正交向量
组 α1, , αr (r n) ,必可扩充为一组正交向量组
α1, , αr :
α1T
x
0,
αrT
上式可记为 Arn xn1 0 .由于 R(A) r n ,
故此方程组必有非零解,即必有非零向量 βr1 ,
(1)若 A, B 皆为正交阵,则 AB 也是正交阵.
证明 因
(AB)T AB BT AT AB BTEB BTB E ,
所以, AB 是正交阵.
(2)若 A 是正交阵,则 A 1或 A 1.
证明 由 AT A E 有, AT A E 1 ,即 A 2 1,则 A 1或 1.
定义 4.6 若 A 是正交阵,则线性变换 y = Ax 称为正交变换.
§1 向量内积与正交矩阵
本节要点
一、 二、 三、
向量内积 正交向量组与规范正交基 正交矩阵
一、向量内积
定义 4.1 设有 n 维向量
x1
y1
x

y
Rn .
xn
yn
定义:
(x, y) xT y x1y1 xn yn .
称其为向量 x 与 y 的内积.
由此定义可知,两个 n 维实向量之内积是一
l1T l n l2T l n
E
lnTln
AT A E (li , l j ) ij ,i, j 1, , n .
定义 4.5 若 n 阶矩阵 A 满足 AT A E ,则
称 A 为正交矩阵.
显见,正交矩阵的定义还可以叙述为:若 n 阶
矩阵 A 满足: AT A1 ,则 A 为正交阵.
β1
( βr1, αr ) ( βr1, βr1)
βr 1.
则 β1, , βr 两两正交,且与 α1, , αr 等价. 证明 对 r 作归纳法即可证,从略.
在依上式得到 β1, , βr 后,再把它们单位
化,即取
li
βi βi
,i 1,
,r
就得到了一组规范正交向量组.当 α1, , αr 是向 量空间V 的一组基时, l1, , lr 就是V 的一组规
y1
,
lr
)

yr
r
r
(α, β) ( xili , y jl j )
i 1
j 1
rr
xi y j (li , l j )
i1 j1
r
xi y j , i 1
即此时 α 与 β 的内积只要考虑它们的坐标的运
算即可.
还可以举出其他运算上的方便之处.因此, 在向量空间取基时,我们经常取规范正交基.例 如在平面或三维空间中,我们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
性质(1),(2)可直接由定义 4.2 证明.
性质(3)的证明 设k 为任意实数, z x ky ,则
(z, z) ( x ky, x ky) ( x, x) 2k( x, y) k 2 ( y, y) 0
故这个关于 k 的二次三项式的判别法:
[2(x, y)]2 4(x, x)( y, y) 0 ,
若 dim(V ) r ,如何在V 中找一组规范正交
基呢? 定理 4.3 (Gram-Schmidt 正交化过程)
设在向量空间V 中有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 α1, , αr ,取
β1 α1,
β2
α2
( β1, α2 ) ( β1, β1)
β1,
βr
αr
( β1, αr ) ( β1, β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